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4:34:02 | 移动端: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第一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

暮然回首见端倪

————写作之路

自己在当学生时亦如现在的学生,每单元结束时最怕的就是作文训练,每每老师把作文要求强调之后就是一句“现在开始动笔吧!”而此时自己总是攥着笔头、皱着眉头、揪着心头却写不下第一个字。现在自己站在讲台上看见自己的学生也是如此这般的情景,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要想成为“作家”确实不易!

学生写作却是语文能力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而写作最能体现这种能力的强弱。在学生的学习中,还是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具备一定的语言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写作时没有话可写,没有素材可拓展,而且就算勉强为了交差,写出来的文章也是千篇一律,遣词造句都平淡无味毫无悬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没有过多地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以及好词佳句,哪来的素材和写作对象?对于中学生来说,要想提高写作水平,积累语言文字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语言积累是前奏

写作其实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所以写还是要以说为先。然而说话却不能等同于写文章,就像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一样,但说话对于活跃思维、恰当选用句式和词语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语言积累贫乏,见人见事时就无话可说,等到写作时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一句话,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词汇,学生才能准确生动的表情达意、出口成章。

那么,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一定要有意识的积累,建立自己的语言词库。

善于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在学习过的文章中富有表现力和启示性的字词句段都要注意分门别类的积累。一篇篇语文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范文,他也是学生的最亲近的“百科全书”,书中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记人的、写景、状物的等等都有涉足。写人记事的好词好句可以为记叙文所用;写景状物的优美句段可以为散文所用。真可谓“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他却在灯火阑珊处”。手中的课本就是最好的宝典!

善于发现身边的资源。在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善于发现,记住并且做到“读书有三到——眼到、心到、口到”。生活中亦是如此,要时刻养成“眼口耳手心”几管齐下的习惯。把身边那些能感受到的、能听见的、能看见的、能嗅见的声音、动作、色彩、言语和表情等一并的记录下来,这样语言的素材还怕积累不到吗?

举例来说:在校园中,看到众多的学生和老师,他们的年龄、面容、服饰、声音、走路的姿态、表情等确是截然不同的。这对于学生描写人物形象确是很好的材料,也是身边的时时接触的人物,在写的时候不会陌生,也会有话可说。

总之,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增进,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感悟,之后再把自己积累的素材加以融会贯通用于自己的写作中,那么再次写出来的文章不会再是千篇一律而且无话可说了吧!在写作方面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这样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从而在一步步的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和技能。

在写作教学之路上还有很多未开垦的地方,作为一名教师我会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发掘出更好的习作之路让学生轻松的前行!

第二篇:初中作文教学论文1

让“巧妇”不为“无米之炊”

——试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中学 苏政昌

摘要:指导写真写实;写平凡,写小事,以小见大;指导学生“靠山写山,近海写海,有感而发”,选材入文体现地方色彩,减少材料的陌生感、空洞感;给学生“嫁接”经验,让学生少走弯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 地方特色模仿写作靠山写山,近海写海嫁接经验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听来淡白无奇,细想却充满着哲理。没有米,即使多能干,也不能做出饭来。同样,做什么事,都不能缺少必需的材料。写作也不例外,如果心中没有材料,绝对提不起写作的兴趣,更不会写出好的作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最感头痛的问题不在于如何让学生做到用词准确,不在于如何让学生把句子写得生动、流利,也不在于如何做到布局谋篇(虽然这些都是重要的),而是学生(本文的“学生”均指乡镇中学的学生)无话可写,也就是缺乏写作素材,没有材料或材料贫乏,动起笔来不知如何下手。

造成“巧妇无米”的原因固然有多方面,但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少亲身经历,缺少社会实践。

未经亲身体验,或所经历的无深刻印象,一旦做起作文,只能造假了。例如:一道并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考试作文题《一次难忘的旅行》,却让不少学生吃了亏,许多学生误认为只有离家远行的,那才叫“旅行”。进过城的,或出过远门的,当然能很快写出亲身经历和真切感受,而那些未曾出过远门的农家子弟此时也不会轻易“束手就擒”的,为了应付,他们只能编!而且比谁都“旅行”得远,都是游桂林、长城的占多数,因为那是课本中常提到的,有深刻印象,半背半编,应付了事,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一看就知道是“水货”。也有些确实做到写实,但也只能写些到邻村表哥表姐家做客的,或写了途中见到一两头牛三四只鸟的,找不到一点新意。除此之外,还有极少数的作文是空白的,当询问考生原因时,学生则显出委屈的样子:“我没去旅游过,又不会编,怎么写?”看这些同学平时的写作水平及写作态度,也不是极差,究其原因证实学生所说不假,缺少生活经历,确实让学生吃了“哑巴亏”。

怎样才能让学生改变这种尴尬的现状?

要解决学生“无经历”、“经历少”之难题,绝不是一天两天能达到的,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让学生去经历作文中可能出现的事情(那只是说笑罢了),虽然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学校组织学生外出活动 ,但我们也绝不能因此而推卸教学责任, 1

不能老叫嚷着“不让学生外出怎能提高写作水平”,我们不但有路可走,还可以走“捷径”呢!

在作文选材指导中我历来主张“靠山写山,近海写海;有感即发,无病无痛别哼哼!”选材入文应结合地域,体现地方色彩,反映生活,体现真实感。就如《一次难忘的旅行》,叫渔村的学生写随船出海总比“去长城”有真情实感;《难忘的一天》则建议女同学记叙敲一天蚝蜊挣得几块钱的经过,反映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不比编造去动物园看动物更有意义吗?提示学生多写写家乡一望无际的甘蔗林;写写沿海方正井然的养殖场;写写绮丽多姿的海滩奇石,写写与海浪拼搏的家乡父老,写写严肃而不乏活泼的班集体??宽广无边的大海让我们激起汹涌的写景激情,简朴整齐的校园是我们说明的对象,团结拼搏的同学是事件的主人公,远大的理想是指导议论的最好话题??看看,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找不到素材?喜欢追求新意的学生,往往就忽略了身边熟视无睹的一草一木,就是老师,在指导选材中也总是刻意要求学生写新写奇而忽略教育学生从平凡中筛取本实的东西,老师心中没有数,学生找不到写作的方向,一次两次找不到写作的感觉,就会厌写,乃至怕写 。

历来鼓励学生写真写实的我,在教学中一直都在注意着平凡的课文,用平凡的文章作示范来指导学生模仿选材及写作,这一点的确是与其他老师不同的。第六册语文课本中的《菜园小记》,写的是最平凡的东西——种菜,语句也很平谈,谈不上生动、风趣。可文章“以小见大”的特点让我决心组织学生来一次模仿写作,让学生写一次劳动经历,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为了使这次写作获得成功,我作了精心的准备。我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把学生有可能经历过的劳动都罗列下来:上山割草砍蔗,下田插秧割禾,出海捕鱼拾螺?? 然后根据材料为学生设计了多种的主题思想供参考借鉴,并假设了指导课堂上出现的种种可能,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上课时,刚导入,学生知道写作目的后,纷纷嚷起来,都说“难写!难写!”,这早在我的意料之中,我微笑着问他们为何说“难写”,学生如实反映,有的说没参加过什么繁重的劳动,无话可写,有的说所做的事太平常,反映不出什么问题(在此这前学生总认为轰轰烈烈的经历那才值得写)。我等学生发了牢骚后,便一样一样的询问:“做过??吗?”“??做过吧?”把准备好的问题一道一道地问下去,课堂气氛随着问答逐渐由喧闹而变为活跃,同学们纷纷大笑:“这些也可以写?”我给予肯定:“就应该写这些!”然后,我就某些事例作分析,告诉学生写什么样的事可以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并告诉他们,生活中无小事,事事都蕴含人生哲理,看你是否有心去发掘,看谁能善于发掘!分析到此后,学生动了心,不再唱反调,而开始默默思索,努力构思了。结果,这次作文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其中写出海的作文占了半数以上,真正做到“靠海写海”、“有感而发”,改完一个班的作文后,我这个没有出过海的老师也懂得了许多的有关海的常识——学生从此令我刮目相看!这次写作指导,使我增强了

工作的信心,我明白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是掘宝人,教师要做寻宝人,教师要善于带路,学生才容易挖掘到金子,将来,学生有了经验,自己担当起寻宝和掘宝的角色。

另外,教师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影响着学生的选材入文。

学生在写作中需要提及未接触过的事物,在不知如何动笔的时候,总把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而在这个时候,总不能叫学生先去“亲身经历”,再回来写“真情实感”吧。教师如果能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嫁接”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少走许多弯路,节省许多时间,从中获得写作材料。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第一单元写作要求是一事一议,我提供给学生参考的题目中有一个半命题《由___而想到的》,一学生选了《由电子游戏而想到的》,可他只写了几行开了个头就不会写了,他停下笔来问我玩电子游戏有什么好处,我问他是否打过电子游戏,他说只看过没玩过,我就说,没经历过的,你不熟悉,何必强写,不如换个自己熟悉的话题吧(我自以为这个建议很明智呢)。可他却诚恳地告诉我,他的哥哥读初中时成绩一直很好,本有希望考重点,是让电子游戏给毁了。当初哥哥骗父母亲,说学电脑将来好找工作,当时网吧在乡镇刚兴起,很新潮,父母亲信以为真,还说哥哥有“本领”、有“出息”,现在追悔莫及,只好把希望全寄托在弟弟身上,学生有感于此,想论证电子游戏的好处和害处,再指出玩游戏的弊大于利,得出“中学生不该电子游戏”的论点。不明真相的我却叫他换论题,这不是改变了他的创作意图吗?不是打低他的写作积极性吗?学生对老师不大失所望才怪呢。惭愧之后,我暗暗庆幸自已懂一点电脑知识,虽不能做到指点迷津,但也为学生了却一桩心愿。如果真是一窍不通的话,那只能找借口推托了,那简直是“误人子弟”,哪谈得上“传经授道”?一道文题摆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来说,具有畏难之心是正常的,但如果老师也是一片茫然的话,就谈不上指导了。这就很好地告诉了我们,当今教师,单靠“三寸不烂之舌”想搞好作文教学,哪是绝对不可能的,囿于教科书的学生,永远无法写出“惊世之作”,缺少生活体验的创作,只能是无病呻吟,探讨作文教学方法,单靠一支笔一本教案簿,单靠老师的课堂设计,远远无法满足作文教学的需要,教师的继续教育已成当务之急,要间接地为学生写作而积累材料,还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心血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压,才能使知识的源流更畅快地向学生的心间浇灌。

说来说去,无不是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有东西可写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布局谋篇,如果不解决“材料”这个问题,一切指导都是空话,都是空中楼阁。愿更多的同行加入讨论的行列,挖掘更多、更好的办法,让“巧妇”有米可炊,让孩子们远离写作的饥饿。那时,素质教育将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春花绽放、硕果累累了。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 唤醒写作意识及其他

作文教学:唤醒写作意识及其他

上海师范大学 叶黎明 先生在《“真实写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出路吗?》(《语文学习》201*年第11期。以下引文如不特别注明,皆引于此文)一文中就 李海林 老师在“沪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研讨会”关于“真实写作”的发言进行了评述,就李的论点“真实写作是中学写作的出路”进行商榷,并进而提出了“中小学作文教学还应该坚持为人生、为生活的正确方向”论点。

李 海林的论点显然有失偏颇,叶的论点虽然不算新鲜,但关于写作的方向与目的也确实不需要什么标新立异的东西。真实写作是可以统率于为人生与为生活的前提之下 的。但问题是,李认为大陆的写作教学从根本上说是“走错了路”,“走入了一条死胡同”,但真实写作是不是拯救大陆这一现状的唯一方法,是值得推敲的。再 有, 李海林 先生以一个平时写作较差、不喜欢作文、每次作文都会挨批的学生偶尔一次写就的情书作为论据,来论证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真实写作,显然逻 辑起点是错误的,且论据本身也不具有更充分的论证性。当然,更深入地看这个问题,李海林的依据是:当前中小学的写作教学从根本上讲是虚假的,是虚假写作。

李海林 先生在这次研讨会上还有一个观点:“真实的写作是一种真实的表达和交流,而不是一种写作训练。真实的写作不是生活的模拟,而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写作不是写给老师看的,而是写给文章本身隐含的读者看的。”

李 海林在这里显然忽略了一个常识或者一种事实:如果表达和交流不能抵达事实时,那么这种表达和交流还是一种真实的写作吗?再有,从逻辑角度看,真实的写作不 是生活的模拟,而是真实的生活,也有可推敲之处,因为这两者之间,是绝对不能划等号的。其三,对生活的模拟不是写作,那么作家的写作,特别是小说家的写作 与那位写情书的中学生相比,是不是就不能算作是真实的写作?

关 于现代学者有很多人现在发表论点比较随便与随意这一点,不是我想表达的观点。但事实上,现在很多学界中人,在针对教育教学状况发表论点时,也确实非常随意 而草率。我觉得这不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至少, 李海林 先生在这里没有尊重语文,更没有尊重写作。论坛或研讨会的主办方,有时候为了形成氛围,而邀请海 内外的一些名流发表意见,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同时切实地解决一些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然而现在的一些学者,却在没有经过深思 熟虑的前提下,发表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以为李海林的这一论点与发言,便有这样的嫌疑。很难想象李海林这样一位非常严肃的学者,会在这样的学术研讨会 上有如此草率之言论,若不是随意而为,便很难解释发生在李海林的这次言论失范的行为。而如果从虚假论的角度来看,李海林恰恰看到了一个虚假的例证,并援引 它来论证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考究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正如 叶黎明 先生所讲的,真实,历来是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所倡导的写作原则之一,且从1949年以来,历次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学生要表达真情实感。

但 我们要看到的是,强调真实情感的表达,只是写作教学的基础之一。直言之,如果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真实写作也仅仅只是其中的一种路径。我从自身 的写作实践、长期从事文学评论所形成的理性判断及积二十年语文教学的经验与思考出发,觉得中小学作文教学的根本出路之一,在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人类文明史 以来所积淀的优秀作品,并在这样的精神遗产的启迪下,学会观察与思考,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并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使写作意识能够明晰地呈现在自己 的精神领域之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形成敏锐的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意识,同时培养起发现生活反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思生活的写作诉求,建立起自身 与世界的关系,建立起自身的坚定而明晰的价值判断与价值追求,进而寻求到表达、诠释这一切的最恰当方法与技巧。最恰当方法与技巧,便是指让语言完美地表达 自己的意愿,将最适(小编推荐你关注好范文 网:www.bsmz.net)当的言词用在最适当的地方。

我觉得这才是写作教学最根本的出路所在。

写 作意识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文本的自觉意识。它已经形成了对写作冲动的超

越。写作冲动的形成,作为对写作对象的敏感与敏税,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写作通 道,但如果要抵达写作意识的层面,显然,还需要走相当长的道路。这其中的技术训练是必需的。所以,无论就李海林所举的例证,还是他之所谓“真实的写作是生 活化的写作”,都未免太过随便他了写作这一精神性、情感性的行为。

应 该看到,中小学作文教学,自建国以来,一直处于尴尬境地,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

长期存在。在建国以来的历次语文教改中,作文教学都未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教学 序列。广大语文教师数十年来一直苦苦探索作文之道,但由于自身的才力与写作实践经验所限,同时囿于中小学教师自身的价值观存在着某种动摇与莫衷一是,便使 得中小学作文教学一直处于少慢差费的状态,也同时一直未能将探索的探杆伸及到写作本质的层面。由此对作文教学的本质认识也未能达到尊重作文教学内在而独特 的规律的层面。

当 前大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中,存在着写作行为虚假。这一论断是正确的,也是

大陆作文教学从整体上讲不能成立的原因。但李海林作出这一论断的依据更其虚 假:虽然他举出的是一个真实的案例,然而这一真实的案例中的虚假因素在于,这种现象不能作为写作的真实。因而,李海林的论述就存在一个伪推论的过程。

关 于中小学的写作,某种程度上讲,跟作家的写作是共通之处。所以,论述中小学的

写作教学,首先最重要的是要解决为什么写作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最真实的表述 应该是:

一、是因为表达自我的需要,二、解决或提出内心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两方面的情形最后以选择文字形式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写作成立的重要条件。

现 在的中小学作文教学显然是没有顾及到这两点的。所以,如果论及虚假,倒是我们

的作文教学行为虚假而绝非中小学生的写作虚假。譬如关于日记,学生手头的两本 日记很有说服力,教师布置的那一本,是应付教师的,因为教师的权威性与应试的需要,使得学生只为练笔而存在的日记形式充满了虚假。而自己不以示人的那一 本,充满了真实——当然,这里对真实的表达,并不一定全都能达到李海林所举材料中的情书的层面。很多日记可能只是记事本,或者偶尔的情感流露,三言两语。 这就说及另一种事实——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日记这种形式。很多人没有写日记的习惯。而当日记被非常愿意充当道德权威的语文教师喻为道德体操时,就使得很多 人不愿意面对自己所亲历的真实。

在这里,我的一个前提是:日记并不一定是写作。即如鲁迅日记,很多内容也只是一

种记事,是一种流水帐。它符合了真实的要求,但不能认为是一种真实的写作。

而更重要的是,这种真实,是不是就能抵达写作的层面呢?我想,行文至此,已经不

需要我再去赘言了。

更深层次地论证这个问题时,我们便发现,在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状况时,背景是

无法忽视的,我们是在现在探讨中小学作文教学的,也是来探讨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状况的。这种现在进行时的讨论,便逼着我们直面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现实。

文 学寂寞,文化凋零,可以说是当今的一种现实。(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一种真实。)

在这种现实土壤中如何培植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花,显而易见是一种对中小学教 师的考验。所以,我觉得如果要谈真实的写作,我们的出发点,应该是在这里:如果在这种不堪的现实中引导学生建立起一种价值观。

当 前推行的新课程的出发点便是在这里。在确立自身与世界的关系时,体悟出作者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并由此形成我们自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然而,遗憾的 是,无

论是教育体制本身还是中小学教师自身,都未能领悟到这一点,致使现在的新语文课程与前此历次语文教改一样,同样陷于尴尬境地,应试教育仍然甚嚣尘 上,与过去比较,应试之风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真实,不知 李海林 先生又关注到多少。

在这方面,美国显然要比我们做得更好。在 201*年7月6日 —13日 的《中国教

师报》上,一篇《美国“高考”满分作文选登》,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立场与坚定的价值观方面,让人所思甚深。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 中的稀缺品种。事实上,也是我们的语文教师的精神世界里稀缺的元素,即便是一些所谓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其批判性立场在可怕地丧失,而其坚定的价值观则从其 论述或论著中无法体现出来。至如这次 李海林 先生从一个非常偶然的现象中归纳出一种普泛性的结论,已经非常荒谬,而竟以这一结论作为一种原则,则更其显 得浮泛与浅薄。即以那篇中学生的情书而论,他尊重了一种真实的情感,然而,作文教学的任务,如果拘于儿女情长,则其社会功能必将大大削弱。现实的社会问题 应该引导学生真切地关注并使之出现在中小学生的笔端。诸如环境问题、贫富悬差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乃至世界和平问题。

当然,如果还回到 叶黎明 先生的文章,叶文最后的论说同样是我不敢苟同的:“我

们应该踏在现实粗糙的地面上,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真研究并不断完善‘生活作文’在新时代的内涵,用科学的语文课程知识和理论引导中学写作教学改革。”

一论及科学,我便觉得简单化了语文教学更简单化了作文教学。科学只能解决看得见

的东西,有很多看不见的、黑暗的、内心的东西,是无法用科学来解决的。这时候,只有人

文才能使我们看见人性的光明与阴暗,看见我们自身并在人文的濡溉下,学会表达我们自己。

第四篇:初中阶段作文描写教学论文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小议人物描写的层第性展现

浏览:397201*年05月10日 来源:本站原创 撰稿:张雨

【内容提要】初中阶段作文一般以写人记事的记叙类文章为主,从学生作文中的选材来看,写亲人、老师、朋友和同学类的人物描写类的文章通常是占了半壁江山。然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一类的文章学生

不易写出新意,人物的描写刻画线条粗、平面化,人物形象单薄无力,情感也因之得不到充分的表达。笔者在此文中将自己针对这个问题的一点尝试和做法进行了反思小结,以期与广大同仁互相交流启发,共同进步。

【关 键 词】初中作文人物描写层递性展现情感融入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是说识人容易知人难,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对人物描写刻画的作文中,写出来容易,但要写得形神兼备却很难。根据对最近几次作文训练的调查统计,我发现在以《幸福的颜色》为题的作文训练中,两个班116人,有71人的作文以写人为主,占了61.2%,在《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为题的作文训练中,写人为主的文章占了约76%,而在最近一次测试中,作文题目为《你,温暖了我的视线》,人物类的文章所占比例高达89.6%,当然题目的指向性是一重要原因,但也可见,学生作文中写父母亲人、老师同学、社会人物等的文章出现的频率很高。然而要把这一类文章写好也并非易事,尤其是考场上这类文章高比例地出现的情况下,要想避免千篇一律、内容主题雷同的现象,写出新意,写出个性,写出真情实感,从而博得阅卷老师的眼球,取得高分,更非易事。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拓宽选材面,尽量“发他人之未发,言他人之未言”,另一方面毕竟学生阅历有限,知识水平有限,既然人物类的题材常常会成为其首选,那我们更要教会学生会写并写好这类文章,下面笔者就自己一点粗浅的做法共享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我们认识别人通常都是由其外表和言行,慢慢地了解他的所思所想,然后通过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事以及他的反应,逐渐走入他的内心,了解他的品行。写作文也可以依照这样由表及里的规律来描写和刻画人物,使形象由浅入深,层层展开。阅读这样的文章,尤欣赏一幅卷轴,缓缓展开,扶手轻推,徐徐入目,最终了然全图;又如登楼观景,一楼一景致,一层一境界,终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然而学生作文常常将人物平面化,单一化,标签化,读者没看几句所写之人就被“一目了然”、“一览无余”了,这样的文章趣味索然,在考场上是留不住阅卷老师的眼球的。

下面来看一篇以《难忘那一幕》为题的作文训练中,一名学生的习作片段:

家长会开完了,车流如洪水决堤般从停车场的出口涌出,但因为出口狭窄,仅容一辆车通过,所以速度很慢。

爸爸开车载着我,跟在很多车后面,一步一停,堵车使得所有人都心焦气躁,喇叭声此起彼伏,发动机也在不耐烦地低吼着,空气越发地闷热难耐,我的心情不知不觉中也开始焦躁起来。

就在我准备为车子即将爬出拥挤的停车场而兴奋的时候,车流完全停住了,一分钟……两分钟……,隐约间听到有人大声说话继而争吵的声音。

我们走下车,原来是有两辆车抢道发生了轻微的碰撞,眼看争吵越来越激烈了,不少人下车围观,抱怨声、谩骂声、喇叭声骤然间在停车场炸开了。……

父亲忽然走上前去,拍着其中那个情绪比较激动的叔叔说:“大兄弟,别太激动,我们小孩可都是同学啊,大家都都想早点回去……”

……

他把另一方的叔叔也拉过来,劝他们用手机拍好照,先把车挪到一边,大家再好好商量,大家都听到父亲说得很在理,忽然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开始那个情绪激动的人态度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

“哎,算了算了,就是蹭了一下,也没什么大事,我自己拿回去修吧,不为这点小事耽搁时间了,大家都比较忙。……不好意思了,以后开车大家都小心一些吧。”

另一方也表示了歉意,同意自己处理,忽然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掌声是给那两个化干戈为玉帛的人,也是给父亲的。

……

两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迅速回到车里,把车启动,交通立即就顺畅了,我跑上前给了父亲一个拥抱,说:“爸,你真帅!”

综观整篇文章,选材有一定的新意,基本可取,语言较为形象,但人物描写显得单薄而平面化,形象也没有深度的挖掘,情感没有能很好地融入到文章当中去,叙事缺乏一些技巧。针对这些问题,我向学生提出了几点修改建议:

第一,从刻画中层第形象。要充分而恰当地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有梯度、层第性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在文章开头

加入能表现父亲作为“父亲”这一身份的外貌、语言等的描写;在众人及自己焦急时,可对比刻画出父亲的沉稳成熟;在调解矛盾时,刻画父亲的以理服人,有很强的调节能力以及不闲看热闹,而是主动站出,促进和谐的形象。

第二,从描写中传递情感,写人记事的文章是靠形象来传递信息的,读者是通过文本中的“意象”或“形象”来感知作品内人物

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对文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的描摹来体现人物的所思所想所感,如拍电影,我只给你画面、情节,人物留给观众自己品味想象,“言有尽而意无穷”。文章最好能加入一些恰当的描写,把父女之间的情感融入其中。

第三,从材料中深挖主题。文章除了表现对父亲的赞扬、爱戴、崇敬之外,最好能通过父亲的言行来反映对社会对人生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可以往社会和谐、父亲的可亲可敬,等方面去思考挖掘再升华。另外,在谋篇布局方面,建议调整记叙顺序,用倒叙和插叙等手法,使文章更具波澜一些,可将矛盾出现一幕放在最前面,有利于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强戏剧性。

经老师指导,学生修改如下(节选):

“你怎么开车的?”一个男人指着另一个人愤怒地骂道。

“我怎么开?我还问你呢”……

(以矛盾开篇,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好奇心理)

……

今天学校召开家长会,家长会结束后,爸爸开车载着我从停车场出去,跟在很多车后面,一步一停,堵车使得所有人都心焦气躁,喇叭声此起彼伏,发动机也在不耐烦地低吼着,空气越发地闷热难耐,我的心情不知不觉中也开始焦躁起来。

“老师表扬了你很勤奋,班级工作也做得很认真,有进步。”父亲左手握住方向盘,右手拍了拍我的头,微笑这说,“是爸爸的好女儿,不错!继续加油!”(加入恰当的描写,以点出“微笑”这一线索,初现人物形象)

我却没心情听表扬,累了一个星期了,只想快些回到家上网、听音乐,好好放松一下。

父亲似乎看出了我的不耐烦,呵呵地笑了笑,说:“你看,车如其人,前面那辆抢道的车,车品不行,人品也好不了多少。后面这些人,这么使劲按喇叭催促前面的车,有什么必要呢?能走还不都走了,好像他的喇叭能把前面的车抬飞起来似的。”

(神态、语言描写使人物形象“更上一层楼”,层第性展现其性格特点)

这话把我逗笑了。

“孩子们都在车上,这也是一种教育啊!”父亲叹道。他转过来,神情依然那么平和。“课代表,你给我解释一下‘欲速则不达’这句话。”

“就是……”

我刚要回答,突然听到有吵架的声音,循声望去,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两辆车似乎碰到了一起。这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回应开头的铺垫)

原来是家长会后车流如洪水决堤般从停车场的门口涌出,但因为出口狭窄,有两辆车因抢道而发生了轻微的碰撞。

眼看争吵越来越激烈了,不少人下车围观,抱怨声、谩骂声、喇叭声骤然间在停车场炸开了。

这时忽然一个个头不高的中年男人走上前(先不要点明是父亲,设置一点小小的悬念),拍着其中那个情绪比较激动的叔叔说,……

这一幕,使得所有人都感到十分诧异,尤其是我。

(轻点一下问题,再设悬念铺垫)

几句话两人的情绪都平和了一些,这时中年男人站在对峙的两人中间,拍拍两人的肩膀说:“孩子们都在看着呢,我们小孩都是同学啊,我们可要给他们做个榜样,不必为这点小事大动干戈。”

此话一出,忽然间,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开始那个情绪激动的叔叔态度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

“哎,算了算了,就是蹭了一下,也没什么大事,我自己拿回去修吧,……”

……

忽然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掌声是给那两个化干戈为玉帛的人,更是给这个主动站出来调节矛盾,使得这场争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中年男人的。

车流很快又开始涌动起来,这个个头不高的中年男人向我走来,还是那张平和的笑脸,我上前抱住他,说:“爸,你真帅!”

(揭开谜底,增加戏剧性,)

坐上车,爸爸说:“美国有个工厂的工人经常会在流水线上工作时,偷拿一些这样那样的零件,公司想了很多办法效果都不好,后来一位工人提了一个建议,公司采用了他的方法,从此偷盗的现象几乎就再没出现过了。你猜猜是什么方法?”

我猜了几个都被父亲否定了。

“其实很简单,公司要求每位员工拿一张自己儿女的照片,贴在自己的座位前面,被自己的孩子盯着,谁还会做违背良心道德的事呢?所以我们大人很多时候需要从你们身上重新找回纯真啊!”言毕,他又一次平和而、纯真而又得意的笑容。

(用故事深化主题,再次抓住“笑”这一线索,加入“纯真”二字,把人物形象再提升一个层次)

我顿悟,纯真的力量原来是这么巨大!父亲虽到中年却依然未失这份纯真,这难道不就是他冷静、沉稳、善良的源泉吗?我才知道,对于父亲,我最喜爱最崇拜的也正是这一点啊!

领悟纯真内涵的一幕,让我启悟良多,终身难忘!

(点明中心,照应题目,使读者对人物形象亦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诗大序》中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很多学生对父母老师同学虽“情动于中”,却不会“形于言”,或“言”得不好,不生动、不深刻。除了语言需要积累之外,方式方法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写作既是形象思维的培养,也是形象思维的体现。通过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表现人物的方法和技巧——“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层第性地进行人物的描写和刻画,能使人物形象更丰富,更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同时把人物之间的情感融入到描写中,这样可以使文章达到“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的效果。当然写作非一朝一夕之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文心雕龙》)所以写作训练是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工程,观察能力的培养、语言上的积累和雕琢、谋篇布局的方法等等,也是需要长期下功夫的。

参考文献:

1、郑桂华,冯善亮主编《初中作文实验教程》, 汕头大学出版社,201*年

2、刘勰《文心雕龙》

3、《诗大序》

4、薛金星主编《初中作文基础知识手册》,北京教育出版社,201*年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现状与对策

[内容摘要]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初中作文教学仍存在着重表达轻育人、重模式轻能力、重课堂轻生活、重指导轻讲评等不良现状。针对上述现状,可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夯实学生的“精神底子”; 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改革评价机制,进行立体评改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反思教学对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教育综合训练的主要阵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由于应试教育思想作祟,当今初中作文教学,仍是个薄弱环节,为数不少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一直未能走出“高耗低效”的怪圈。在此,笔者结合自身对作文教学的认识与感受,谈谈当今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相应的对策。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一)重表达,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但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久而久之,造成了学生的道德意识淡化,人生观、价值观低下,人文底蕴流失。

(二)重模式,轻能力

写作是一种综合的思维训练过程,从观察、构思到成文,都要融合主体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并非简单的套用模式。但为数不少的教师只是单纯传授写作技巧,仅有“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等技巧的指点,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般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观察、思维、创新等基本能力的培养,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冷落了他们对社会及生活的敏锐洞察,其结果必然窒息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最后作起文章来却是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重课堂,轻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但现今作文教学,把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导致初中生作文无话可说,假话连篇,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心灵,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灌溉,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毫无生趣可言,甚至闹出“缘树摘米”之类的笑话。

(四)重指导,轻讲评

作文讲评是对学生写作实践全面检查分析的总结,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但是目前,不少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而对作文后的讲评不够重视,常常批改完作文,写几句诸如“中心突出、结构紧凑、语言通顺”之类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并不进行有充分准备的讲评。像这样的作文评改,学生并不重视。因此,有的学生篇篇是同样的优点和不足,至于作文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二、 走出初中作文教学困境的方法探讨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夯实学生的“精神底子”

教师应从育人的目的出发,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转变旧观念,树立大作文教学观,明确初中作文教学的性质和目的,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多方面的培养和塑造。同时,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结合当今社会现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开拓创新,大胆设计各种作文训练形式来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杜绝“假大空”式的作文产生。在教会学生如何写好作文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点要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始终,这是由作文教学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决定的。

(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作文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确实提高写作水平。

1、加强课内外阅读,认真做好摘记。

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为前提,那么,作文教学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多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思想性、艺术性都强,因而在教学时,应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指导学生去欣赏品味文章的优美语段,从思想上、语言上、艺术上去阅读文章,并与学生作文中的思想性结合起来,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取材立意。

在课内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也如课内一样去读名家名作,用高层次的人生追求、高层次的审美意境来升华学生的灵魂。养成摘录的良好习惯,将课内课外的好词好句、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空余时间熟读成诵。只有胸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才能在作文时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并能传神地展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课内课外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以提高,作文的兴趣也会随之增强。

2、广泛开展各种活动,并鼓励学生多到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源泉。

学校应在校内多举行各种有益有趣的活动,如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成立文学社团,编印班刊校报,组织各种征文、演讲比赛活动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协作动手和口头表达等能力,还能激发写作兴趣和积累写作素材。

当今初中作文教学务必要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搞开放式作文教学,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作文教学网络。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际生活中获得写作灵感。教师可带学生游览名胜古迹,追寻历史的足迹;攀山望海,到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深入农村,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和体会农民的辛劳;调查当地企业的发展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等等。当学生走出课堂,面对大好河山和当地的奇异风俗,他们充满新鲜和好奇。或抒情,或议论,或记叙,或描写,在真实感受和思索的基础上,会写下许多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开阔了,想象力也丰富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定会增强,写作则无需一字一句的去挤,挖空心思地去抄,生机勃勃的生活给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写作资源。

(三)改革评价机制,进行立体评改

评改作为作文教学收尾性工作,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了解,目前作文评改,或评语式,或评分式,或评级式,教师态度大致可分为两种:敷衍了事型和越俎代庖型。笔者认为,这两种做法对学生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克服这些弊病,初中语文教师在评改时构建并运行“互动”评改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使作文评改日益向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模式发展。作文批改方法多样,或全班批,或轮流批,或学生交换

批,或学习小组讨论批等。讲评方式也有多种,可全班集体讲,可指导小组分批讲,可单独面批等。讲评虽多以鼓励为主,但存在的缺陷也应及时地加以指出。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修改作文的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很难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靠改出来的。

结 语:

作文即做人。它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想品德等方面影响很大。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对于作文教学任重道远,必须对作文教学现状有个清醒的认识,并且放眼未来,立足改革,争取使作文教学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雷晓霞.中学作文教学的反思.中学语文教与学,201*(9):45-47.

4.吴心田.谈谈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9):52.

5.李光宏.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上):25.

6.陆伯展.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语文教学通讯,201*(5):32.

公文素材库向您推荐其他范文: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平民化”的作文教学

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论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浅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作文批语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作文教学之思考——周记的作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作文教学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9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