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问题式学习模式的探索
方新小学 相静
内容摘要: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探究实践中解决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要学会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问题学习”,即“启发激疑-探究释疑-延伸发展”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都
主题词:问题学习、启发激疑、探究释疑、延伸发展、学生不可小视 正文: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状况是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即便是现在在课改大环境下,一再强调要求老师更新观念践实新课标理念,在不少老师实施时,也只是将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问”。
针对这一现象,联系自己的上课实际,从时代要求的角度,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从学生掌握知识的角度,结合新课标精神,我摸索出了“问题学习”即“启发激疑-探究释疑-延伸发展”的教学模式。
一、启发激疑
1、 创设问题情境,有问有提。
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为了训练学生对“把字句”和“被字句”的理解,读课文时,我故意把“太阳把浅水洼里的小鱼晒干了。”读成“太阳被浅水洼里的小鱼晒干了。”学生听出了错误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太阳怎么会被小鱼晒干呢?”我趁势问道:“那应该怎么说呢?”,学生一个个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看法,于是不好理解的“把字句”和“被字句”转化就在我有意的误读中,引起学生的质疑,并让学生自己利用生活经验解决了,这样的误读既避免了刻意提问引发学生反感、懒于回答的情绪,还让学生自己有问可提,在看似不经意间达到了训练目标。
2、 训练自学能力,不懂就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习方法才是关键,才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小组学习时,把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提出来,然后组员之间互相讨论,归纳出重点问题,讨论解决一部分后,继续提出全班讨论,师生讨论。
3、 增强评价意识,勇于质疑。
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有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的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在听、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仔细分析,增强评价的意识,勇于质疑。
在一节语文课上有这样的情景。《找春天》是一篇文辞非常优美的课文,很适合有感情朗读。在我和学生共同探讨了朗读的方法后,我试着让学生自己朗读。郭妍同学抑扬顿挫、充满欣喜和新奇的朗读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好评。我正要做小结性的表扬时,李晶慧突然站了起来:“老师,她刚才读这几名话时没有读出变化的语气来。”原来她说的是“几根小草钻地面,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我一愣,转而问她:“那你能读一读吗?”果然李晶丰慧读得非常好,把四个排比句读得各有变化,表现出了孩子们在寻找春天时一层胜过一层、越来越惊喜的感情。
二、探究释疑
1、 小组讨论,合作释疑。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营造出一个合作讨论,探究学习的氛围,孩子们便会集思广益,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互相补充,最终形成各自的见解。
2、 查阅资料,揭开谜团。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告知答案,而应引导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师若能积极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或让学生就自己弄不清的问题去查阅一些资料,请教家长、哥哥姐姐、朋友同学,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3、 联系实际,解释疑问。
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口语交际再到写话,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如果能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不仅可以调节身心,丰富课余生活,还可以从中汲取到课堂上得不到的营养,使得内外互促进,相得益彰。
4、 图文结合,直观释颖。
图画比文字直观性强,形象生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信手用简笔画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回声》一课时,显然,光凭课文上对回声原理那只言片语的讲解,教师就是口干舌燥,学生也理解不了回声的原理。这时,图画就帮了我很大的忙。当我在黑板上挥洒自如地画出回声原理示意图时,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找春天》这篇文辞优美的课文,描写的景色美不胜收。教学时,根据孩子们喜欢图画,喜欢画画的特点,我边引导他们学习课文,边在黑板上画出孩子、风筝、小草、花儿、小溪、房子等景物,五彩的粉笔在黑板上装点出一个美丽的春天,学生们一个子理解了文中的孩子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地脱掉棉袄去寻找春天,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不少同学也即兴在本子上画出了美丽的春天。这样,“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知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实现了。岂不比你口干舌燥地逐段分析、理解词意效果好得多?
三、延伸发展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的学习不 能停留在课本上、学校里。除了读课文,还应该读丰富的课外读物;读了读有字的书,还应该读无字的书-生活。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打破课内外、校内外、书本内外的壁垒,使有限的课堂得以无限民展,使语文课堂开放而有活力。
这样一个内容:让学生记忆四幅春联。在引导学生充分地读读记记、背过这四幅春联后,我想到了刚过完年,家家户户门上都还贴着春联,何不让学生回家再抄录几幅,加深他们对春联的认识,扩展一下他们的视野呢?可下午学生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远超过了我的初衷。他们每人都抄录了好几幅春联,好多同学还特意拿大白纸,用彩笔细心制成春联的样子,不少同学甚至还能清楚地说出那些很长甚至有点拗口的对联的意思,着实让我惊奇了一番。趁着他们的兴头,我提议来个春联展,当桌子上摆懑了学生精心抄录下来的春联时,学生一张张掩饰不住的笑脸告诉了我,他们的心情和我一样的激动,为他们的成果激动。真的,孩子真的不可小视!
结束语: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通过“问题式学习模式”的探究和实践,我相信,引导学生不断地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甚至对以后的思考方式、学习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今后我将继续探索,不断改进,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