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计划方案 > 《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4:36:42 | 移动端:《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

1、新课程实施迫切需要教师队伍的专业支持

一个国家要兴盛,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要培养人才,则离不开发展教育;要发展教育,则离不开对教师的培养。教育**、良师兴校。因此,世界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革新师资培训和进修课程,以期培养出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得到大家重视的一个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问题成为了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第二十九条要求: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等教师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教育名师。新课程需要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有教育专家提出:课程改革真要落到实处,学校教学真要有所革新,就必须敞开每间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不断改进,而且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转载请注明来自:公文素材库http://www.bsmz.net/)

2、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需要解决好教师专业成长的现实课题

一直以来,**教育在**十一个县(市、区)占有一定的份量,尤其是**的教师队伍建设更是走在全市的前列。1996年——2000年,**县教育局推出了“中小学教师系列教学规范活动”,让全县教师通过“六条途径”的学习和“八项指标”的完成达到县教育局颁布的“四项规范”标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一项让全县6000多位教师受益的“童子功”强化训练。2005年开始,在全面开展校本研训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尝试“联片研训”模式,以一所强校为龙头,地域相近的几所学校组合形成以强带弱、以强促弱的教研联盟,采用专家引领、案例研究、课题带动、专家会诊、送教下乡等形式,发挥团队力量,很多教师在城乡、山区、海岛的联动中得到快速成长,**教育有了一支成长快速、数量可观、实力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在分析**教育优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教育的忧患:1、**骨干教师中高层次拨尖人才相对不足,且地域分布不合理,学科分布不均衡。2、受收入、福利等因素影响,**骨干教师外流现象较严重,个别学科已出现“断层”现象。3、**教师的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够强,缺少直面课堂、以有效教学为轴心的“实践性”培训。 4、对骨干教师的考核与管理不够到位,出现了“评前热评后冷”、 “墙内开花墙外香”及“花无百日红”的现象等等。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实现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按照2006年我县创建省教育强县提出的“八大行动计划”和2008年县委县府关于创建特色品牌战略的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立足岗位,全员参与,有机整合,突出重点,实在有效,力求特色”的原则,从2007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着重围绕师德素养、教学基本功、课堂执教能力、骨干教师培养示范和教学质量研究与监测五个方面开展教师岗位大练兵,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创建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高质有效的研训活动载体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越来越感到现在的教师难当、学生难教、课堂教学难搞。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匮乏,难以满足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教师终身学习、自主发展意识不强,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手段落后,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滞后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几年来,以培养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常规的教研活动载体很多,但实效性、针对性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脱离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的高质量的研的含量少,事务性多,业务性不强,更多的是研训活动的一次性消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种现状将制约着学生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制约着社会的进步。要改变这种现状,只有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如何打造这样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呢?只有立足课堂,依据每个教师的不同现状,不同需求,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研训活动,设计最有用的研训主题,通过最有效的研训途径,采取最佳的研训方式,迅速高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基于以上认识和实践性要求,**县教育局提出了 “全员赛课行动”,试图通过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多形式的全员赛课活动,增强“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教学质量在课堂”的意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活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为此,我们提出“**县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借此研究,有效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综述

1、概念界定:

本课题界定的概念有:“**县教师”、“ 全员”、“赛课行动”。

“**县教师”,指**县中学、小学、幼儿园所有在职在岗的教师。

“全员”,指全县教师(包括校长),兼任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师可以自选其中一门学科参赛,年满55周岁以上的男教师和年满50周岁以上的女教师可自愿参加。

“赛课行动”,指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的教学研讨、教学评比活动,内容可以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教学、评课、教研问题对话、教后反思、教学案例、“精品”展示等。核心为课堂教学。本质是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赛课的组织形式可以有:

①团队赛课型——把教师按要求统一安排或自由组合组成团队参赛,小组内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集体磨课、研讨教学、展示课堂等环节开展赛课活动。

②个性展示型——突出对教师个性教学风格的展示,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引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③主题研讨型——聚焦教学行为或教学事件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和设计。通过行动跟进,再度反思,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④同课异构型——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上出不同的课,然后再通过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⑤草根捉虫型——先由教师执教“草根性”常态课,并全程录像;接着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和力量,进行“集体捉虫”;最后再度上课、阐述磨课历程和教学设计意图之后,教研组所有成员还要回答专家和听课老师的提问。

⑥分批独立型——按不同的要求分批赛课,教师独立参加评比。如按年龄段分批赛课、按“格”分层赛课,按不同职称开展赛课,按学科组轮翻上阵赛课等等。

⑦有机整合型。——这种赛课是与其它相关活动有机整合。如与教学开放周相整合,与联片教研、教育共同体活动相整合,与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相整合,与“三坛”评比相整合等。

⑧复合型——这种赛课,既有个人独行的教研组内赛课,又有团体合作的教研组际赛课;既有教师个性展示,也有集体“草根捉虫”;既有校内赛课,也有校际交流。一次赛课活动可以经历多个阶段,时间跨度短则一个多月,长则一两个学期。

2、理论依据

①校本研训理论

校本研训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合称。 以校为本,是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校本研训就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与培训。它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它将教学研究和培训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它主张问题即课题,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研训的形式主要有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也就是通过理论学习、专家辅导、合作研讨、集体备课、课堂评比、教学反思等手段使研训工作落到实处。它的初级目标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终极目标是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民族**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②教师专业成长理论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个体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不断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与实践,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教育。这里的教师专业化标准为:(1)具有相应的实际教学能力;(2)具有教学设计的独创性,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3)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反思、改进、总结和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这几方面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③教师行动研究理论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教师行动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其兴起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当时的教学研究人员对一些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难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而要求教师以研究者、参与者、当事人的身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取行动,以提高教学质量。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合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也是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特殊进修方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手段。

④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建构主义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即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与客观教学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自己积极地建构知识框架。在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下,校本研训应该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增强差异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吸引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同时成为团体共进的促进者。

3、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在国内,**、**等地的一些学者正在中小学推介教研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助支援,既避开上下属评鉴考绩的干扰,又促进教师的发展。**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顾泠沅教授在2003年进行过一次《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课题研究。研究的结论是:“教师事关重大”“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没有把教师置于重要位置,任何有关教育改革与教育品质的探讨都会流于空谈。如何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呢?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业引领,需要有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专家、优秀教师和本人通过共同的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得到了共同的成长,作用相当显著,教师们通过共同的行动逐渐养成对专业理论的渴求。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行动教育”,便是教师在职发展的一条强有力的途径。

同类课题的研究给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就必须在学校内部、校际之间、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寻求彼此的交流与合作,让教师在“课堂拼搏”中“学会教学”,通过“做中学”实现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变,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区域性全员赛课行动,恰恰能为此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研究目标

以一年为一个活动周期,通过三年的时间,在全县实施分层次,分类别,分阶段,多形式的全员赛课行动,增强“教学研究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教育质量在课堂”的意识,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热情与活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问题、研究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为**教育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

四、研究内容

1.“全员赛课行动”的实践机制:通过实践研究,形成较为完善的三级(学校、学区、县级)和学校共同体的赛课行动方案、有效的保障机制。

2.“全员赛课行动”的评价机制:研究建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类别教师赛课的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

3.“全员赛课行动”的组织形式:对前阶段全员赛课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八种赛课形式进行实验、筛选、整合、补充,形成较完整的县级教师全员赛课组织形式。重点方向为团体赛课活动,促进赛课活动主题化,主题系列化,优化促进团队合作绩效,团队合作质量。

4、“全员赛课行动”的实施途径:

(1)分类别。学校、学区、县三级或教育共同体,赛课要考虑本单位的实际,可分年龄(新教师、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职称(初级、中级、高级),荣誉(骨干教师、三坛、名师);可按农村和城镇或示范学校和非示范学校及教育共同体等多种类别组织赛课。

(2)分层次。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全员赛课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教育共同体,学区、县级赛课。校级赛课是最基本的活动,从涉及面来说,也是三级赛课中最关键的一环,学校务必统筹兼顾,既要做到人人参与,又要区别对待;既要保质保量,又要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学区级赛课活动在各校赛课基础上按一定比例择优推荐参加。学区组织的赛课活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要对学校的赛课活动起到指导和补充的作用,又要择优推荐参加县级赛课活动。县级赛课活动在各学区和直属校的赛课基础上,由县教师发展中心统一组织,与教学规范达标活动、教坛新苗、“三坛”评比等活动有机结合,并按教师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开展。教育共同体的赛课可按需要自由联谊协作进行。

(3)分阶段。一学年所有教师至少要参加一轮校级及以上的赛课活动。各类别、各层次赛课要分阶段进行。

(4)多形式。除了各种形式的个人赛课形式之外,倡导团队赛课。

5、“全员赛课行动”的效果研究:通过为期三年的“全员赛课行动”,研究总结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效,形成有一定推广价值的教学研训和管理经验。

五、研究思路

1、统一思想,形成共识

要在全县范围内形成共识:“全员赛课行动”是一项引领广大教师关注课堂、聚焦课堂、研究课堂、优化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行动。要强调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非单纯的评比,不局限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鉴定,重在发展性评价,重在教学行为的改进。是一种共同研究,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行为。

2、健全组织,形成网络

成立由专家、各学科研训员、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团队,建立由不同学段、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学校组成的课题研究基地,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开展对“全员赛课行动”的研究,形成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各有侧重的研究网络。课题研究单位可成立子课题组,每个子课题组围绕所承担的课题研究任务开展子课题研究,收集“赛课行动”案例、形成“赛课行动”经验、提升“赛课行动”策略。

3、加强指导,共守原则

要更多地聘请专家、资深教师对教师赛课活动进行专业指导,并共同遵守“全员赛课行动”原则:

(1)全员参与原则:“赛课行动”涵盖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所有学科所有任课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人人赛课,让教师全员得到锻炼和提高。

(2)注重过程原则:“赛课行动”要关注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反对走形式和做假课。

(3)实事求是原则:“赛课行动”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立足实际,重视差异,关注发展,突出激励。

4、及时总结,典型推动

分阶段进行小结,及时将课题研究单位研究工作中的好做法加以推广,进行表彰;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加以纠正,保证课题稳妥地开展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个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

1、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可操作性的研究,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反思、边总结,并做到总结成果和推广运用相结合。

2、个案研究法。收集典型的活动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发掘和提炼科学有效的实施举措,及时予以推广。

3、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赛课、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理论等相关资料的学习,寻找课题的理论支撑来指导课题的研究。

4、调查法研究。对研究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教师教学水平进行调查以搜集资料,了解情况。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是在2007年9月开始,到201*年8月结束,历时三年,分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全县启动全员赛课活动,为本课题研究积累第一手材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2、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2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工作。在这个阶段里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成立课题组及子课题组。

②收集相当的研究资料。

③组织课题组进行系列的学习活动。

④起草课题方案。

⑤邀请相关的教育专家进行论证活动。

⑥对本课题工作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工作。

3、正式研究阶段(2009年3月—201*年2月)。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实施研究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①子课题组开展子课题研究,并作详细记录,形成案例。

②建立定期交流学习机制,子课题组之间定期相互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成功的经验和好的做法,进一步明确下阶段的任务。

③各子课题组在完成各自研究任务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4、结题总结阶段(201*年3月—201*年8月)。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情况和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总结,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总结、撰写等工作,并结题。

八、参加课题研究单位及课题组成员

1、参加课题研究单位:

县教师发展中心

学区:昆阳、鳌江、水头、萧江、腾蛟、山门学区

教育共同体:实验中学教育共同体、**县小教育共同体、昆阳二中教育共同体、昆阳一小教育共同体、水头一中教育共同体、鳌江一小教育共同体、水头二小教育共同体等

高中:**中学、鳌江中学、职业中专

初中:鳌江四中、鳌江五中、萧江一中、萧江二中、新纪元学校、昆阳四中

小学:鳌江小学、昆阳二小、萧江二小、鳌江七小

幼儿园:机关幼儿园

2、课题组成员分工

王德平(**县教育局副局长):负责课题的总体设计、监控与指导等

张世银(**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负责中学组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组织管理与指导等

杜继满(**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负责小学、幼儿组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设计、组织管理与指导等

郑 洁(**县教师发展中心中学科科长):负责对中学组子课题的管理和指导等

陈洪清(**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科长):负责对小学、幼儿组子课题的管理和指导等

九、条件分析

1、领导重视:本课题研究深得局领导重视,由分管副局长任课题组组长,县教师发展中心分管副主任为课题组副组长,从县里到学区到学校均成立以法人代表为组长的“全员赛课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从行政、人员、经费上给予保障。

2、基础扎实:本课题是在我县连续一年多全面开展全员赛课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是对全员赛课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初步经验的理论提升,预期课题的研究成果将进一步为教师素质年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

3、实力较强:课题组成员中有行政领导、有业务指导专家、有省特级教师、有资深教研员、有中小学骨干教师;课题研究单位包括普通高中、职业中专、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涵盖了我县基础教育所有类别的学校,其中既有省示范学校也有薄弱学校,既有城镇学校也有农村学校,体现了一定的代表性。

总之,从课题研究管理,研究人员调配,财力物力保障上将给予充分保证。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研究方案》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9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