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计划总结 > 工作总结 > 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

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4:51:52 | 移动端: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
第一篇: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

十年艰辛,十年腾飞,用我们的业绩来向公司十周年献礼。我们四厂在郭厂长领导下,聚集人气,理顺人心,加快整改步伐,加大管理力度,着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企业高速发展增加员工收入这一共同目标而落实新举措,创造新辉煌公司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紧紧抓住市场的有利时机,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冠星集团订单照样充足,我们四厂更是加紧生产,用满负荷增产来消化各种增加的成本,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我们四厂厂长郭厂长持之以恒地把抓质量当作头等大事,全身心地扑在质量上,建立了以厂长和各级正职亲自抓的“一传到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做法为例,论证了“千锤百炼始成钢”的哲理。

长期以来,无论外部环境是怎样的变化,我们四厂却始终把抓质量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咬住质量不放松”,方方面面都视质量为企业的“生命”,从而更好的确保我们冠星在市场竞争中以不变应了万变。我们四厂始终超产有刚开始的超产几百公斤到几吨,在超产的同时更是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当前,我们四厂上下又在凝心聚力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调整产品生产计划,加强生产调度指挥,严控工艺指标,降低生产消耗,开足马力,实施增产增收、挖潜增效。因为牵涉到每道工序、每个工种、每台设备,乃至每个人。面对任务重、困难多、工作量大,我们的各级组织更是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力量,投入到保质超产来;千方百计挖掘潜力,节能降耗,增产增效,使每台设备尽可能的发挥出最大的效率。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在全力以赴抓好这项工作的同时,又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稳定职工的情绪;注重保护好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各方面关心职工,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有旺盛的精力,一心一意忙超产。我们四厂的员工,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网了众多的合理化建议,毫不动摇地将质量意识融入于保质超产的每个细节,多出精品,少出疵点。否则,没有质量作保证的超产,是无效的劳动,更是对人力、物力及能源的浪费。

经过“千锤百炼”的四厂员工的不泄努力,我们四厂9月份又创公司超产记录----保质超产40吨。取得成绩的四厂人没有骄傲,依然是默默的工作在生产一线,为我们冠星的发展他们不言辛苦。在郭厂长的领导下我们四厂定会将保质超产持续下去,用一流的工作业绩绩为公司十周年献礼。祝愿我们的冠星永远的腾飞!!!!

第二篇:课改十年回顾总结

课改十年回顾总结

我国的课改步伐已经迈过十个年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在实践中边摸索、边总结,边前进。在此期间,我与全校教师勇立课改潮头,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得有失。为使全校的课改工作不断深入、有效迈进,现对十年来的课改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1、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科教师为组员的“课程改革领导组,遵循课改精神,本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又成立了“校本教研开发指导组” 学校课改领导组还抽调精干人员,深入课堂进行调研,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校本教材开发计划》、《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等,对全校课改进行整体规划、具体安排,对课程实验班任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确保了课改实施和课程改革评估工作的扎实推进,克服了课改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大力宣传课改

课程改革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课程改革没有全校教职工的支持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为了使课程改革深入人心,我们利用教研、每周一上午的晨会、板报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教师和学生宣传课程改革的意义、特点,让全校师生对课改工作由了解到接受、到支持。

3、狠抓课改培训。

培训是搞好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要通过培训让教师接受、领悟,从而变成自觉的行动。我校青年教师占70%以上,抓好培训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1)、狠抓专业培训。课程改革刚开始,学校就组织部分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课程改革培训,这些教师参加培训回来以后又对本校课改班的任课教师进行再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紧抓机会学习。近年来,凡是市、县、中心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我们都尽可能组织教师参加,使实验教师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尽快适应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

(3)、恳请专家指导。学校经常邀请教育局教研室以及行业的专家,来对全校课程改革实验班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收到了良好效果。

(4)、注重校本教研。为了搞好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学校成立了“校本教材开发指导组”,并根据学校、地方实际开发校本教材,我们努力通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4、注重课改指导。

在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学校课改领导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走入教师和学生中去,与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学校每月都要组织课改实验班的任课教师进行座谈,总结前期的课程改革教学中的得失,对以后的教学提出指导意见。中心校每学期都要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座谈会”,并邀请课改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指导,提出指导意见。

5、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教学比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促进和培养。通过教学比赛活动涌现了一批教学业务好手。教师之间互相促进、互相交流,大胆尝试、

共同提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6、夯实技能训练。

我校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我校经常组织全校师生开展各项技能竞赛,通过技能大赛既检验了前一阶段的教学成果,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工作成效

1、新的教育理念已经走进了师生内心。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对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十年来,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经历了一个从困惑、到接受、到自觉的过程。课改之初,大家对课程改革不以为然,在实践中采取应付甚至抵触的态度。经过反复培训、深入实践,课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正在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初步改善了以往的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受惠于课程改革的广大学生,改变了对学校的看法、对教师的看法、对书本的看法、对学习的态度。

2、学生的自主发展得到实现。由于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实施课程改革的学生与以往同年级学生相比,与高年级学生相比,一是对学习的兴趣浓了,实验年级的学生厌学情绪明显减少。二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了,很多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课堂发言积极。三是动手实验能力明显提高,改革注重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学生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师生互动,一改过去只是死读书、读死书的被动局面。四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问题学生明显减少。

3、教师的专业成长迈开了步伐。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通过课程改革的实施,广大教师丰富了理论知识。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主义理论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对现代教育理念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和理解。二是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转变。很多老师已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而是用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三是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教师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四是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现在不少教师都能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改革教学的新路子,很多研究成果在全校改革实施中得到了应用。

三、问题与反思

课改实施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

1、是改革实施效果离目标还有差距。表现之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巩固不牢,有畏难情绪,教师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更新仍存缺憾,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甚至是被动地进行;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问题,难以改变多年形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表现之二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表现之三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

2、是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我校年青教师占全校教师的70%以上,教学

经验不足,难以胜任改革教学。这是制约我校课程改革的最大一个瓶颈。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四、今后方向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我们经过思考,确定了今后方向: 1、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改革的师资队伍。要加大培训力度。以课改培训、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要调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提高课程改革的内涵质量。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实验经验,吸收外地好的做法,进一步推进我校课程改革。二是强化督查和指导。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改革跟踪调研方案”,集中时间对全校课改情况进行全面督查指导。三是加大开发校本课程的力度。 3、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大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加强新课程改革硬件建设。努力开发新课程资源,对新课程所必需的图书、资料等优先予以保证。

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受益,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改革并不难,只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随着课改实践的逐渐深入,随着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我校教育教学腾飞的平台。

回眸课改“十年”,续写教育明天

宁远镇小学中心校孙丽

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喧闹走向冷静之时,宁远镇小学中心校也走过了课改的第十个年头。在盘点收获的今天,我们欣喜地感受到十年课改路上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盎然春意,分享了金秋世界的累累硕果。

一 创建办学模式,成立领导小组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创立了“发展教育办学模式”,建立了科学严格的《宁远镇小学中心校教学管理若干意见》、《教学质量评估细则》、《教师发展性评价细则》、《宁远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倪拥校长为首的课改领导小组,为课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 回眸课改历程,靓点彰显教育发展

课改伊始,我们首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新课程知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201*年暑期,我们组织教师到外市参观学习,回来后,积极筹备我校承办的市级新课程教学观摩现场会,此次大会我们邀请了北师大课程中心编写组于桂清、李一鸣教授到我校做新课程学科知识辅导讲座,指导课堂教学。会上我校实验年级的4位教师上了观摩课,课后与专家和听课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在鞍山市的新课程改革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围绕这一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 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专业化的基础理论;

学习“儿童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学习“脑科学”学会运用大脑的心理机能,学习“生理知识”,了解学生生长发育状态。学习“多元智

能理论”,注重学生潜能的挖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根据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需求,增设了古筝表演、电子琴表演、大课间阳光体育运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语文课本剧表演、英语沙龙、读书知识竞赛等一些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为了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使教师在工作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要求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目光,观察和捕捉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值得反思的、具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故事,及时地记录在课改日记上。通过撰写课改日记,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等使教师有意识地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教师们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自觉的教学行为,大大地改善了教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二)改革备课形式,实施二次备课;开展集体备课和 “年组教研日”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间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周三12:50—3:10班主任集备, 8:00—9:30科任集备。备课时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语数学科在集备时首先由组长组织回顾本阶段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大家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再由中心发言人按要求对下单元内容进行主备,最后大家进行二次备课,理清本节、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备课时做到把讲什么知识,练哪些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怎样训练,当堂检测等内容写清楚,真正做到“质量在案上”。

全镇英语教师就如何认识外语教学,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开展一次讨论活动。每位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当场写出自己对外语教学的认识和建议,制定出外语教研工作计划。大家一致认为自身学识与能力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因此我们把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放在了首位。如每月一次的教师集备活动、每月一次的“试题设计评比”活动、每学期一节精品课的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每月一次的口语训练等。当这些培训工作如期运行后对教师的成长有了很大的推动。

(三)创新教研活动,“请进来”、“走出去”的特殊教研方式从此与我们结缘。 我校先后几十余次聘请北师大教材编写组成员、中央教科所华国栋研究员、国家特级教师、省市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并外出与省内外兄弟学校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其中北京市特级教师田丽莉,陈彦君应我校邀请,多次来校为教师们做辅导讲座、上差异教学示范课、与教师进行互动研讨、带徒弟等等……使教师不仅在理论上得到新的提升,更在教法应用方面得到启示。

(四)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突出“讲知识、练技能,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新课改下的课堂是自主的课堂,是合作的课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全体,根据学

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在实施“五项措施”,落实“十项工程”活动中,涌现出“送教下乡”典型课、推门上课优质课、总结推广公开课、实验研究汇报课等精品课例。为了满足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需要,我校建立促进师生成长的新的评价体系,实行了《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表》,我们学校先后制定了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即《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宁远镇小学中心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用创新理念探索评价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为课堂教学做好服务。

(五) 系列课展活动与课改同行

以“深化素质教育、实践课改理念、落实课程标准、发展综合素质”为主题的大型系列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是我校课改期间的最长战线系列活动,它伴随课改的诞生与成长。10年来,全校百余人分11次进行了课堂教学展示,每一次的课堂展示都体现一个专题。通过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课堂教学中的注意、理解、记忆这三步曲,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三 成绩与收获

(一 )完成校本课程开发,凸显素质教育

201*年11月,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研究”开题会在我校召开,从此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我校拉开了帷幕,多年来我们完成了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在开齐开足文体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广泛建立艺术教育活动队,学校现已成立了合唱队、舞蹈队、大鼓队、古筝队、科技队、美术队、信息队、体育队、书法队、英语沙龙等等,全校一千多名同学可以自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队”,孩子们在自己喜欢的活动队里尽情歌唱,纵情舞蹈,开心绘画,自由飞翔在艺术的舞台上??

(二)靓点回顾

1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课改增色添彩

在201*年全国落实学生在校活动一小时现场开幕式上,学校百人舞蹈队扎实基本功赢得与会领导和来宾的一致好评,军乐队获省三队大赛一等奖,书画队多次参加中日小学生书画大赛等国际国家级书画比赛,载誉而归。现在,一些活动已成为学校的传统活动,如春季

动会,四月读书节;,6月艺术节,秋季趣味动会,10月歌唱,英语文化节,元旦长跑,冬季三项赛,新年师生素质展示会等,师生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鞍山电视台《求学》栏目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多年来,全镇多次开展大型艺术教育活动,充分展示了我镇中小学师生的精神风貌。201*年10月校庆60年展示表彰会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

2 科研与课改

“十一五”期间,我校的发展教育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小学差异教学策略研究》等5项实验研究,201*年9月,该课题正式在我校立项开题,运作与实施的4年,与课改竞相比美,相得益

彰,效果显著。201*年10月该课题的结题会将在我校召开。结题在即,我们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一起,编著《实施差异教学 ,促进差异发展》一书,不久即将问世与大家共同分享我们的收获。

3 收获

课改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鞍山市名校”、“省科研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国家群体先进单位”、“国家传统项目百强学校”、在第七届《世纪之星》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艺术教育成果展中获“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特色单位”称号。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1人、市首席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市级骨干教师35人,鞍山市模范教师3人;课改先进个人5人等,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文章共有百余篇;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200余节;全体教师分别获国家、省级科研成果证书,150余人次在各项比赛中获奖。学生有60%余人在全国数学大赛、全国作文大赛、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学生的合唱队、舞蹈队、铜管乐队参加省级大赛荣获一等奖。

四 展望

总之,我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的努力,为我校课改工作的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隧道公司回顾十年发展演讲

文章标题:隧道公司回顾十年发展演讲

让千山洞开竞时代风流----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回眸

十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系统唯一以隧道施工为主的十四局集团隧道专业工程公司来说,却是一部充满机遇与挑战、拼搏与奉献的创业史。其间,充满了艰难与曲折

,充满了希望与辉煌。

岐岭建团队 市场求发展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这是一家具有传奇色彩的现代企业。

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的前身隶属于铁道兵第四师。当年他们发扬铁道兵逢山凿洞遇水架桥的大无畏精神,先后参与了二十二条铁路干线的建设,修建隧道93座,总长75公里,为新中国的铁道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横贯南北的京九铁路举世嘱目。当年的铁道兵,在号称“天字第一号”难点工程岐岭隧道又摆开新的战场。随着岐岭隧道施工接近胜利的尾声,一个年轻的专业化隧道施工企业——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隧道公司诞生了。

经过十年的发展,当年的隧道公司从一个只有几台设备和几十名职工的工程项目部,发展成为如今拥有职工768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154人;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600台(套)先进的现代化隧道施工设备;能够同时承建20条长大隧道的现代化、专业化施工的大型企业。

如今隧道分公司的施工队伍遍及全国16个省市,施工范围涉及铁路、公路、市政、核电、地铁、水电等领域。

十年来,隧道分公司已建成隧道40余条,总长80余公里,相当于每天修建隧道22米,完成桥梁及其他工程20余项。

无论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隧道分公司始终坚持靠质量求生存,靠市场求发展的战略,使名牌工程遍布于祖国的千山万水之间。十年来,在已竣工的工程中,质量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其中,3项工程获国家建筑业最高质量奖——鲁班奖,15项获省部级优质工程,5项获国家“青年文明号”。1998年底,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1*年底顺利通过了“三标一体”认证。201*年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优秀施工企业”,一举成为中铁十四局集团的优良资产和优势产业。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十年来,隧道分公司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隧道分公司先后涌现出了局以上先进、模范人物90多名,先进集体30多个,公司及领导班子多次被上级表彰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四好领导班子”,并连续五年被山东省直机关文明委表彰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年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年的光荣历史,隧道分公司现任总经理李茂松、党委书记徐进玮说:隧道分公司今天的成绩,是中铁十四局集团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隧道分公司历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的结果,亦是隧道分公司全体员工拼搏奉献的结果。

金隧遍神州奖牌亮闪闪

中国运动员长期刻苦训练,终于在雅典奥运会上的凝聚成金光闪闪的32块金牌,举国欢腾,世界瞩目。同理,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十年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终于将一项项金牌优质工程奉献给祖国人民。金牌工程伴随着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的脚步,隧道分公司的十年心血最终凝结成一块块金牌。

隧道分公司是三项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金像奖的得主,这在中铁十四局集团十几个处级单位中是独此一家,在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系统也极为罕见。

岐岭隧道是隧道分公司荣获的第一项鲁班奖,也是隧道分公司发展的奠基之作。岐岭隧道位于江西省南康县与信丰县交界处,全长2536米,为双线铁路隧道。该隧道地质复杂,进口段为罕见的特软弱围岩,施工难度极大,被称为京九铁路“天字第一号”工程。建设者们依靠科学,勇攻难关,提前46天贯通了岐岭隧道。在获得鲁班奖之后,该项工程又荣获首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铁道部优质工程一等奖、中铁建总公司优质工程奖。

深圳梧桐山隧道二期工程是隧道分公司荣获的第二块鲁班奖,此项工程为“九·七”香港回归的配套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在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梧桐山下行隧道是深(圳)香(港)公路咽喉工程,全长2439米,宽10.16米,设计为双线隧道。该工程是十四局进军特区建筑市场的第一项工程,1995年11月开工,1997年6月建成通车。该工程先后被深圳团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被铁道部评为“优质工程一等奖”,被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评为“优质样板工程”。

朔黄铁路的东风隧道和马圈特大

[1][2][3][4][5]下一页

《隧道公司回顾十年发展演讲》来源于公文素材库,欢迎阅读隧道公司回

顾十年发展演讲。

文章标题:隧道公司回顾十年发展演讲

是隧道分公司获得的第三块鲁班奖,在隧道分公司技术进步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曾在东风隧道召开隧道光面爆破现场会,推广隧道公司的施工经验。

在隧道分公司职工的心目中,几乎与获得国家大奖位置同等重要的还有南京鼓楼隧

道工程,因为它承载了隧道人心中太多的回忆与荣耀,是隧道分公司十年历史中隧道人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真实写照。

南京鼓楼隧道为南北双向四车道,单线长750米,双连拱跨度23.18米,最浅埋仅26厘米,属典型的超浅埋、大跨度城市隧道工程。该工程是全国第三届城运会配套工程,也被列为南京市1995年市政一号工程,尽管工程难度大、工期紧,但鼓楼隧道的建设者经过300多个昼夜奋战,于1995年10月按期通车。该工程被江苏省团委、南京市政府、铁道团委、铁道建筑总公司联合授予“青年文明号”。

为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赢得信誉的还有京珠高速公司靠椅山隧道工程、株六复线新倮纳隧道工程、济南绕城高速公路济南隧道工程、渝怀铁路武隆隧道工程、南京新庄立交桥工程、南京地铁工程、北京地铁五号线工程等等,不胜枚举。

改革添活力管理强内功

正如邓小平所说:“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分公司十年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十年不断深化改革的历史,十年不断完善企业管理的历史。

隧道分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将铁道兵的优良传统作风与科学创新精神有机结合,确立了建设“三高四优五化”的机制灵活、精干高效、反应快捷、充满活力的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规划。所谓“三高四优五化”就是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社会效益高、企业信誉高、经济效益高”;在建筑市场竞争中形成技术优势、设备优势、人才优势、管理优势;在企业管理中做到经营决策科学化,机关工作制度化,项目管理规范化,施工现场多元化,企业行为长期化。坚持“一业为主,多元发展,外争市场,内练强兵”的经营战略,在经营布局上坚持“区域经营,滚动发展”的原则;在经营思想上坚持科技兴业、质量兴业、名牌兴业,走质量效益型的道路;在经营方针上,坚持以主业为依托,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内引外联,扩大市场占有率;在管理体制上,以项目经济责任制和资产经营责任制为主要形式,以班组核算为基础,挖掘潜能,建立责权利明确统一的长效机制,使企业走上了全面发展的良性轨道。

201*年5月17日,以北京地铁四号线、十号线黄庄车站2号竖井工区为标的,隧道分公司首次内部劳务承包招标工作圆满结束。

中铁十四局集团领导认为,隧道分公司的“工序内部招标”和“以项目经理、书记、总工为核心的项目班子竞聘上岗”的做法,是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改革创新和突破。这些做法严格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较好地解决了职工上岗再就业问题,避免了工程外包中的效益流失,能够更好地发挥项目班子的整体功能和团队力量,真正做到党政共同负责。这项改革后来又在宜万铁路工地第二次推广试行,取得良好效果。

其实,这只是隧道分公司十年改革的一个小小缩影。

隧道分公司成立之初,沿用的是工程处、工程项目部、工程队三级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日益加剧的行业竞争,改革旧的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在广泛调研、认真学习的基础上,隧道分公司大胆探索改革制度。他们打破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实行指挥部和工程队联合办公。指队联合办公首先简化了管理层次,做到组织机构扁平化。撤销队一级管理机构,压缩一级管理层,将工程队业务人员归口到指挥部各职能部门统一管理,实行“指挥部——班组”扁平组织机构。其次,职能结构得到优化。将指挥部、队两级管理费用压减为一级管理费用,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大大节约了管理成本;以班组为成本中心,推行班组责任成本核算;管理重心下移,项目部管理层直接面向基层,为施工生产服务,为现场服务,现场管理职能得到加强。

隧道分公司将这一管理制度在一个项目进行了试点,结果,项目部的非生产性人员减少了20;管理费用开支下降了16;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控制得到加强,现场的技术力量得到充实,项目部取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基层建设得到加强,基层业务人员的素质通过学习得到提高,施工班组的成本意识增强,管理和核算能力逐步提高;工程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经济效益显著提高;通过班组核算,增加了工人的个人收入。试点工作取得了成功,隧道分公司随之在所属各项目进行了普及。

后来,此项改革与集团公司的“两个直管”、“五大市场”成功对接,隧道分公司真正实现了企业直管项目部,项目部直管施工作业层。形成了企业内部人才交流、劳动力调配、资金调度、机械设备租赁、物资材料采购“五大市场”。上一页[1][2][3][4][5]下一页

《隧道公司回顾十年发展演讲》来源于公文素材库,欢迎阅读隧道公司回顾十年发展演讲。

文章标题:隧道公司回顾十年发展演讲

1998年,隧道分公司在施工一线全面推行队级核算工作,以工程队为内部核算单位,按照内部责任预算进行承包,一次包死,自负盈亏,工程队只承担预算内的管理风险、管理责任,不承担经营风险,此项改革使工程项目部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也使分配制度趋于合理,工人实现多劳多得。之后,他们又变自上而下的成本核算为自下而上的定额管理,使责任成本目标更加合理。

内部施工定额管理,为隧道分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底线参考,避免了在过度竞争中使企业亏本投标和亏本经营。有了内部施工定额,各项目部在制定责任目标时有效地避免了盲目现象,运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原理,制定切实合理的责任核算目标。既实现了项目部施工成本最小化,又激励职工通过努力增加了个人收入。达到了壮大企业造福职工的双重目的。

项目部是企业效益的源泉,项目经理素质的高低将决定项目部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的效益。201*年,隧道分公司一改过去的“项目经理行政任命制”,制定推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制度。办法中具体规定了参与竞争项目经理人员的基本条件,投标书中应明确标明工程项目的工期、成本、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队伍建设、效益等指标,经过制定方案、发布公告、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召开标前会、评标、公开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综合计算分数、组织考察等11道程序,最后确定应聘的项目经理。竞争上岗制度为项目经理岗位(转载需注明来源www.bsmz.net)系统逐步推广。企业借助信息化实现业务流程优化与再造,加快搭建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钢铁、汽车、医药、烟草、石化、零售等行业物流信息化走在前列,上下游信息共享和信息对接,逐步向供应链管理转型发展。

公共信息平台发挥作用。一是行政性物流信息平台稳步推进。从20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电子口岸建设,整合海关、交通、税务、工商、质检等多项电子政务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行业性物流信息平台全面发展。以钢铁、公路货运、医药行业为代表,打造线上物流服务平台,融合多种信息技术,推动“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延伸。三是区域性物流信息平台积极建设。许多省市纷纷搭建服务区域市场的物流信息平台,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仓储保管、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分拣包装、自动拣选等专用物流装备广泛应用;条码技术、智能标签技术、配载配送和路径优化技术等得到推广;冷藏、配送等专用车辆需求旺盛,叉车、托盘、货架、自动拣选、自动化装备等专用设备加快更新换代;物联网、云计算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潜力巨大。

五、物流业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

外商外资全面进入。201*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物流服务领域全面开放。国际知名跨国物流企业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加紧网络布局和服务提升,在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物流业发展。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区域物流加强合作。东盟-中国自贸区启动,东北亚加强物流合作,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推动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物流合作。201*年内地与香港和澳门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01*年台湾与大陆实现“大三通”,201*年大陆与台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开始实施,两岸四地物流合作进入实施阶段。

物流企业开始“走出去”。201*年,我国交通、邮政和仓储业对外投资超过12亿美元,201*~201*年年均增长近40%。国内物流企业跟随制造和商贸企业及工程承包“走出去”。如,中外运长航海外业务有新的拓展,顺丰速运逐步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布点。中远物流在核燃料和废料物流、工程物流和会展物流等领域,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六、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统计工作不断创新。201*年起,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制定的社会物流统计核算试行制度转为正式制度,全面监测物流业发展情况,并定期向国内外发布。特别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201*年9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成立。10年来,国家标准委等有关部门已发布了两个《物流标准专项规划》,一批重点物流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已经完成。

教育培训工作齐头并进。目前全国已有417所本科院校、824所高等职业学校和201*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物流类专业,在校学生突破100万人。物流师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自201*年11月开展以来,已有30多万人参加了认证培训,16万多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资格证书。

我们也要看到,十六大以来,我国物流业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物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落实。因此,我们要处理好发展与转变的关系,以发展促转变,以转变谋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助推其他产业转型升级,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保障,以物流业发展的新业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发展》

主持人:今天上午有四位专题发言,第一位发言的是施红平先生,题目是《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发展》。大家欢迎。

施红平:根据这次年会的议题安排,允许我先对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做一个回顾性的总结,题目是《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十年回顾与发展》。以计算机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二十世纪下半页悄然兴起,逐渐引发了方兴未艾的产业革命,并以历次产业革命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领域,迅速的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乃至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运作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代表,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发展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科技因素之一,信息化技术进入我国城市规划领域的近二十年间,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支撑,逐步成为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过程中不可或却的辅助手段,极大的提高了城市规划水平和效率,并在人类社会城市规划进程中为城市规划的龙头和作用体现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平台。

一、十年发展历程的回顾。之所以选择十年作为我们回溯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单位,很大程度是为了便于回顾分析和总结评价,而以95年成立了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自动化专业组为起点,这正是我们蓬勃发展的机遇期,在召开的第一次专业组会议确立了我国城市规划全行业第一个信息化技术研究和交流的学术性组织,标志着信息化技术作为城市规划领域新技术应用方向,在当时已经成为许多城市规划人类的共识,并立志于推动城市规划信息化技术向广度和深度做出不懈努力。在城市规划信息化建设可以用日新月异来说,过去的十年既艰难又成果丰硕。

引进。其实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已经开始了探索的征途,但是当时信息化的水平,但是国内信息化技术更多是对国外成熟产品和技术的引进,更多是局限在规划设计和城市测绘领域的计算机技术的引进和零用,而信息技术的高技能、高效率的特征,开始引起了一些领导者的关注,开始探索城市规划工作引进信息技术的可能性,比如说一些城市规划部门设立了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利用社会的技术力量推进城市规划和地理信息的采集应用,而一些城市则不惜工本引进成套工本和专业人才,希望构建城市规划信息技术制高点,更好的应用,比如说87年作为全国首例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引进了美国大型地图数据库软件以及计算机系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自动化中心,这些引进的技术和产品将中国城市规划行业更直观的了解到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凝聚了自身的发展目标,然而由于基础数据的匮乏,成本的高昂,程序开发的滞后和管理人员自身技能的不足,使这些技术和产品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远远落后于人们的期待,那时人们常常有人谈论这种投入是否值得。

第二个关键词是计算机辅助设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计算机技术特别是一些辅助设计软件,专业测绘软件的应用,促使一些城市的城市规划部门坚持推进管理信息技术的研究,也陆续开发一些城市规划管理的辅助软件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一阶段的特定是计算机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开始推广并逐渐得到认可,对城市规划行业信息化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应用领域和项目之间缺乏联系,系统之间尚难共享,由于城市规划体系的变动性、管理程序的不确定性,以及政府部门长期存在的封闭和隔阂现象,使城市规划信息化需求和推进目标常常不明确,使不少项目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三个关键词是进步。在经历了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阶段之后,各个城市不约而同将目标锁定在数据建库上,没有大规模的城市空间信息和管理系统的支撑,再好的系统也是空中阁楼,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中利用效能与数据成正比,因此技术路线和方法各不相同,但各个城市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城市地理和规划数据管理的采集和收集工作,并相继在遥感和城市地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城市规划信息化不断深入,也被赋予了不断的使命,在这十年中诞生了不少行业标准和技术成果,建立了城市规划和管理全过程的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库,不仅成为城市规划和应用的坚实基础。同时城市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共享,也伴随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深层进步。各级政府的深层改革,传统行政意识的革命,都是当初我们引进与推广信息技术所没有料到的。

第四个关键词行政效率。在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过程中,行政审批机制的改革和效率提高的需求应该占据重要的地位。九十年代开始,一方面随着反腐倡廉政务公开工作的推进,行政审批的透明度越来越高,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严格的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另一个方面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机构和工作人员进一步精简,意味着每一个工作人员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在这两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办公自动化作为一种有效的行政审批辅助手段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也在上一个世纪末的几年中,在政府规划届掀起了一个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热潮,这一拨的热潮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但是在规划管理部门推进信息化的同时得到了高度认同。在这一阶段,相关的行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各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并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对后发城市进行帮助,比如说规划协会办公自动化组的各成员单位,对我国城市规划信息化的应用和普及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五个关键词图文一体化。城市规划信息和规划数据的叠加和海量性和应用更新的可变性,是我们的特点,也是其他行业难以想象的技术攻关的难点,这一度成为一个热门的词汇,站在今天的角度,回顾过去的历史可能会觉得图文一体化在管理规划应用系统中自然而然的事,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何将不同的数据源产生的图形和文本信息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一种良好的用途界面提供给业务人员,曾

经是业内人士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通过坚定不移的推广和磨合,城市规划管理业务人员通过十年的锻炼,开始逐渐的熟练掌握了办公自动化信息系统的操作,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的更多的改进建议和更高的应用要求,以实现图文一体化为主要诉求的发展,对已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升级和改造,成为这一阶段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主题,而这一主题的发展将永远持续下去,我们欣喜的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应用图文一体化的信息技术去推动城市化工作和政府管理工作

第六个关键词整合。中国的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是通过一步步摸索成长起来的,压力推动、需求驱动,由简入繁,都是大多数城市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当大家呼唤数字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的行业从业人员除了要面对千年虫问题之外,更多还要考虑如何将原来功能各异甚至完全不同结构的系统,在不同的服务层面上进行整合,使只能够完整覆盖规划管理的全过程,并且不断的改善功能模块增加新的工作功能模块,增加信息交互共享,成为完整的城市规划办公信息系统,这其中包括数据的整合、系统的整合以及硬件网络的整合等等工作。在这一阶段,通过总结以往应用的经验,结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一些新的创新在城市规划信息化领域中涌现出来,比如说地下管线综合应用系统、电子报批技术等等,使城市规划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更深层次的介入到城市规划各个环节。城市规划行业内的信息系统的整合现在还大有文章可做,我们在确保城市规划领域内的信息共享和安全的同时,还应该在政府领域乃至全社会领域内的信息整合工作、信息共享工作中努力发挥作用。

第七个关键词平台标准辅助决策。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软件的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重点已经从不断满足业务人员对辅助办公的需求向更深层次转变,一方面是对支撑整个规划信息系统的数据基础进行完善,包括实现各个相关数据的集中管理,重点要解决一种数据的格式交换管理,数据标准的建设,乃至建设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式空间技术信息平台,使数据在更广阔的平台中实现更新和共享,另外一方面在拥有海量城市规划数据库和先进的分析手段之后,各城市在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力图通过数据挖掘和充分整合,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和辅助决策的建议。

第八个关键词网络。城市规划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网络在我国发展并逐渐成熟的十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大量的城市规划信息每天通过网络在各个终端之间传递。信息化拉近了城市政府与市民的距离,也使城市规划大量的数据可以为社会和民众服务。

回顾过去的十年历程,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有经验也有教训,道路虽然曲折前途已光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工作从无到有并逐渐的发展

壮大,取得了今天的累累硕果。我国城市规划届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利用,能够在短短十余年取得显著的效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协会新技术应用委员会和协会办公自动化专业组,对领导和科研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对当年率领我们在城市规划信息化道路上默默耕耘的老领导、老专家、老同志致以深切的问候。

二、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的展望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将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协调的发展,憧憬未来,城市规划部门承担着光荣和艰巨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坚持开拓进取,在认真总结过去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不骄不躁,努力奋斗,再用十年时间进一步普及和提高城市规划信息化水平,争取达到世界水平。

1.坚持技术创新。信息化技术的核心意义在于不断的创新,引领社会生活新的发展方向,因此城市规划信息化应用工作将来的发展,关键在于坚持技术创新。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城市规划信息化应用已经从最初的简单模拟与辅助办公,变成城市规划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在办公模式和办公理念上引导城市规划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网络办公、移动办公,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决策模型,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等。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新技术,而技术创新贵在坚持。

2.建设数据中心。数据是城市规划信息化应用的核心和基础,城市规划信息库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公认,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的能力越来越强,在以往信息基础积累的基础上,建设支撑数字城市的核心数据库成为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在信息量不断膨胀的同时,要做好数据的管理利用和安全保护,提高数据的现实性,保持数据的动态更新,在个性城市数据库中要不但的克服各部门潜意识的行业保护与封闭的倾向,认识上的更新和进步更显重要。

3.迈向定量分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城市规划信息化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不断提高可获取数据的科学性,从定性分析迈向定量分析,并由此建立新的城市发展评价体系,这将是城市规划信息化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数字规划的研究,完善城市规划量化和可视化的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科学水平和决策能力,提高预测的科学性,减少判断的随意性。

4.推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需要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伴随阳光政府而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从现在的应用来看,在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社会知情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城市规划与信息化技术大有可为。随着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程度的提高,将推动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管理体制、工作方法和服务机制的进一步变革,在这一进程中信息化技术将继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志们,十年弹指一挥间的成就已经成为历史,让我们规划学会和规划协会各成员单位一起努力,为城市规划信息化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团结奋进。谢谢大家。

本网向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未来十年发展规划

十年德育工作回顾

回顾十六大以来十年历程

十年房产工作回顾

征管改革十年历程回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企业发展十年总结回顾》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299822.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