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供销合作社工作情况汇报
**县地处燕**麓、长城脚下,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37万人口、辖17个乡镇、一个街道办事处、417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依托矿山、林果、旅游三大资源优势,以建设钢铁强县、林果大县、旅游名县,保全省十强、全国百强为目标,努力打造“和谐**、魅力山城”,逐步形成了林果、钢铁、旅游三大经济板块,县域经济实力大幅增强,全县经济发展综**平居全省前10位。在农副产业发展上,充分利用纯山区县和境内有潘家口、大黑汀两座大中型水库、82座小水库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种、养业,初步形成了板栗、核桃、花卉、食用菌、柴鸡、淡水鱼养殖等六大主导产业。全县年产板栗3万吨、核桃1100吨、淡水鱼3万吨、鲜切花500万支、食用菌4500吨、柴鸡30万只、柴鸡蛋1000吨。
**县供销社现有6个专业公司,1个商贸城管委会,7个基层供销社,5个中型超市,2个较大型商场,12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加盟店)。依托县社成立了**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农合联),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56家。**县供销社是“背篓精神”发源地。几十年来,靠“背篓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特别是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省、市社安排部署,以改革为动力,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构建新网,实现了供销社阵地不丢、网络不散、职能不减,较好地发挥了服务三农作用,企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各项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省、市社的充分肯定。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农业产业化先进单位”;连续五年被市社评为“综合工作先进县社”,县农合联被省、市农合联评为“先进单位”;被**市政府授予“农合联工作先进单位”;主任**明瑞曾两次被省社命名为“先进县级社主任”;喜峰口供销社主任张国华作为基层代表,光荣地参加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五代会”,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亲切接见。
一、改革旧机制,开创新局面
**县供销社系统的改革是从2000年开始的。当时,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人员多,历史包袱重。2000年,全系统亏损挂帐7303.8万元。为摆脱困境,从2000年起,在全系统推行了“以变现资产,依法解除职工身份,企业重组”为主要形式的改制工作。采取了三种措施变现资产:一是将在银行抵押和不易开发出售的企业资产进行出租;二是将未在银行抵押且不易开发的企业资产向社会公开拍卖;三是资产开发,使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值。在改制中,县委、县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允许改制企业出售划拨土地,所得收入用于改制,政府减免了40%出让金,免收了各种税费,对1998年前的银行贷款挂帐停息。由于领导重视,措施有力,从而保证了全系统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8年间,共变现资产4500多万元,1600多名职工置换身份,甩掉经济包袱3000多万元,从而使企业轻装上阵,开创了加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改造旧设施,树立新形象
基层社是供销社发展的基础。为了改变多年来基层社状况,县社在改制的同时,对基层社资产进行了全面改造。采取出售边小微亏门店,变现资金用于改制;优势地段资产加以改造,变成基层社的新设施。在改造过程中,多管齐下,多条渠道筹资,解决了供销社资金短缺问题。一是开发商垫资;二是预收租赁费用;三是向职工募集部分股份,按股分红。通过以上措施,先后改造6处旧的营业设施,建起了5家中型超市及11个临街营业门店,经营面积达12000平方米。其中,三屯供销社、罗屯供销社、新集供销社,经改造分别建成了1500平方米超市;洒河桥供销社于2007年将百货大楼扩建1800平方米,使大楼总面积达到了4500平方米,成为目前**第二大超市;今明两年,我们计划将东荒峪供销社改建成1800平方米超市一座、临街商住楼1500平方米,目前正在跑办前期手续。通过改造进一步打造供销社外在形象,为供销社实现连锁配送,构建流通网络夯实了基础。
三、构建新网络,谋求新发展
近几年,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体制,按照市场需要,积极进行企业重组,打造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农村流通网络。
一是构建了农资连锁网络。2006年初,我们恢复建立了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聘请能人出任经理,并以此为龙头,发展农资连锁店40个。公司每年举办识别真假化肥、测土施肥等科技知识培训班,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通过农资网络构建和开展农资科技服务活动,供销社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进一步得到了提升。
二是构建日用工业品营销网络。以重组的工业品有限公司为龙头, 6个基层社作为龙身,15个专业门市部、120个村级服务站作为龙尾,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日用工业品营销网络。公司对日用消费品、家用电器、摩托车等大宗商品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商品采购、统一商品配送、统一销售价格、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门店标识),配备5辆专用配送车送货到店。2009年销售总额达到8000多万元。
三是构建农副产品购销网络。以重组的中韦贸易有限公司、上营供销社为龙头,横联县内20家板栗专业合作社,下连7个基层社,形成了全县农副产品购销网络,确保了把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收购上来,推销出去,助农增收目标的实现。2009年收购推销板栗26000吨,解决了栗农卖栗难问题。
四是构建村级综合服务站(加盟店),实现服务进村。县社把村级综合服务站建设作为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进。截止目前,通过供销社自建、买断职工回村建、与村委会联建、农村经纪人领建、吸纳个体经营户合建等多种形式建立了120个村级综合服务站,其中有60%实现了超市化经营。各服务站除了日用工业品和专营商品经营外,有的还增加了洗浴、娱乐等文化文体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五是吸纳民营企业加入供销社。**县胡子工贸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供销社的代销店,经过20多年的打拼积累,发展成**知名民营企业。县社按照开放办社的宗旨和自愿原则,将其纳入供销社系统,成为县供销社成员社,以公司现址成立喜峰口供销合作社,并于2009年7月28日举行了入社仪式。胡子工贸公司加入供销社系统后,喜峰口供销社在17个村建立了综合服务站,在基社所在地专门设立了农资经营部、碘盐供应部、日用杂品供应部、百货批发部、农产品经营部,配备了3辆下乡送货车,积极开展下乡送货上门活动,受到群众称赞。胡子工贸公司加入供销社系统,使供销社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结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元结构的联合体,为供销社系统更好地服务三农、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发展农合组织,实现助农增收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2007年11月正式成立了**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发展乡镇级农合联分会17个,初步形成了县、乡(镇)两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县委、县政府赋予了县农合联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的指导、协调、规划、管理和初审职能。农合联设有专门办公地点,配备了6名专职人员,建有网站和会刊,及时向农民发布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市场动态、商品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先后举办栽培、修剪、嫁接、饲养等培训班17期,受训人数达1900余人。同时,紧紧围绕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大力引导、科学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为确保专业合作社建设质量,我们从领办人审批入手,坚持三条原则,认真把好三关。三条原则:一是以涉农企业、种养大户、科技大户、经纪人为首选的原则;二是必须具备组织能力、营销能力、抗风险能力的原则;三是申请人、社员、当地政府都有积极性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拟定人员严把三关:一是经济实力考核关,二是发展目标论证关,三是社员意愿调查关。在三关考核中,坚持当面座谈、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三道程序,逐一认真进行细致的调查筛选,做到合格一个,审批一个,注册一个,确保专业合作社领办人都是有实力、有能力的农民增收致富带头人。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省社的充分肯定,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及省供销社以内刊形式转发了**县组建专业社的成功经验,省市报刊、电台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去年5月,市政府在我县召开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现场会议,推广了**的做法。两年多来,先后发展了养猪、养鱼、板栗、花卉、蔬菜、食用菌、奶牛等16个类别的53个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达8000多户,助农增收达2亿元。在我县开展的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中,喜峰口板栗专业合作社、祥瑞花卉专业合作社、龙顺柴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列为县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点。
总之,**县供销社从2000年以来,通过深化改革、构建新网、创新体制,实现了**涅槃,浴火重生,企业发生了三大变化。
一是遏制了亏损,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回升。改制后重**了14家企业,全部引进竞争机制,实现以岗定人,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实行竞争上岗,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实现了个个盈利,全系统销售额从过去的不到2亿元增加到4亿元。
二是改善了购物环境,实现了超市化经营,彻底改变了过去哪破哪是供销社的旧面貌。我们坚持边改制边改造,**大中型超市5家,营业面积12000平方米,村级综合服务站60%实现了超市化经营,从而提升了服务水平,使农民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城市化的服务。
三是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提高了服务水平。改革后的供销社,通过开展连锁经营,提高了食品及日用品的商品质量,降低了商品价格。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规、规模化经营,每年为农增收达2亿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