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5:00:55 | 移动端: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精选多篇)
第一篇: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携手

优秀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协手

推动柳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一直以来,柳州又称为“龙城”。而对于什么是“龙”?柳州为什么又称为“龙城”?这两个名称虽然响亮,但非常抽象??

接着而来的问题是,柳州的中心文化是什么呢?古人类文化、刘三姐文化、奇石文化、白莲艺术、民族风情、工业文化、还是螺丝粉文化?谁也不能真正说得清,最后,只能用多元文化来概括柳州的文??。

“山青水秀地干净,人杰地灵道味长”已经告诉我们,柳州最大特点是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才是我们寻找柳州中心文化的一个基本思想。既然柳州又叫“龙城”,那么象“龙”这样的概念能不能与柳州中心文化联系起来,并能成为推动柳州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正能量,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

怎样理解“龙”?

《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指在有形体的东西之上的,凭感官不能感知,且确实在产生作用的这股力量属于“道”的范畴;有形体的、凭感官可感知的东西属于“器”的范畴。《周易》中《乾》卦辞就表述了“龙”的特点:“君子当自强不息”。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龙”正是从“道”中来,它不单纯是我们肉眼看到的那个各式各样的图腾,而是在图腾之上那生生不息的不变的阳刚之气,“龙”的天性完全体现了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大公无私,正气凛然,纯粹善良。所以它不是封建时代帝王权贵的专属,而是每个人身上都与生具有的阳刚之气。

中国人对“龙”的感观虽然停留在龙的外形上,但心里却非常能感悟到“龙”之力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龙的传人”这一说法深感自豪。

当我们了解了什么是“龙”,柳州·龙城这“龙”的文化就可以成为柳州的中心文化。

“龙”的文化资源在柳州非常丰富,柳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精神和企业精神,通过一定的易学探研和解析之后,会变得更加强而有力和深入人心。

《易》曰: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周易》告诉我们,人人都是“龙”,大吉。柳州的企业文化都在遵循“龙”的精神而自强不息和积极向上??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柳州市企业文化的结合,围绕“龙城之问龙-寻龙-悟龙-现龙”为系列主题推进的战略思路前进,相信是推动柳州文化腾飞的一次契机。

目标规划与推进步骤:

第一阶段 龙城之问龙:深入对中国“龙”认识和理解,释放传统文化正能量。通过易经文化的深入理解,让我们清楚看清“龙”的真实一面。将传统文化正面而积极的内容借助各种媒介的作用释放出去,让“龙”的正能量以各种形式和不同的领域得以展现,建立“龙”在人们心目中全新的概念。

(相关产业:形象宣传片、传统文化书籍、文化用品、旅游产品??)

第二阶段 龙城之寻龙:以“龙城·寻龙”为主题,为企业之间建立起文化互动桥梁。

通过建立一个企业文化互动的桥梁和通道,引导中小型企业去到一些优秀的企业中去,将成功的管理经验、人文精神、科学发展、产品体验等企业的文化进行互动交流和展示,促进发展中的企业通过学习和交流,加强自身企业管理和促进调整发展思路。

(相关产业:活动策划及组织等统筹服务;产品推介服务;)

第三阶段 龙城之悟龙:文化定位和设计开发相关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龙城”中心文化的建立和印象提升,结合柳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精华、特色文化消费来推动“印象·龙城”的系列文化产业,逐渐形成招商引

资和项目开发的落脚点,努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可行性。

(相关产业:校园文化、景点开发、旅游商品、建筑设计、园林设计、传统文化培训基地??)

第四阶段 龙城之现龙:进一步提高和推动“龙城”城市名片带来的影响力。 以城市名片来对外实现以“文化·龙城”为主题的各种研讨会、文博会、文化产业高端论坛、文化产业项目招商会、科学技术交流会。提升柳州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让“龙城”再一次腾飞。

第二篇:论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建设得好,就能实现优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本文从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湖南建工集团存在的传统文化入手,分析传统文化对建筑企业文化的双重影响,论证建筑企业如何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实现管理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以期达到指导建筑企业构建企业文化以及让企业文化在建筑企业中发挥其应有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建筑企业管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融合

1 企业管理中的传统文化探源-

1.1 企业管理中的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庸、忠、孝、悌等范畴,湖南建工集团经营思想的发展传承了儒家文化的诚信、人治和以人为本的精髓,坚持以人为本和改革、发展、稳定的方针,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母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企业、社会、员工“之间的利益日趋统一,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

1.2 企业管理中的法家文化

法家文化主张法治,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法制经济,法家文化中的“法治”思想,为湖南建工集团建立相对集权的总公司和制定、完善整套的公司管理制度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2.传统文化对建筑企业管理的双重影响

2.1 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2.1.1 儒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儒家文化特别是它饱含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为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了源头活水。

2.1.1.1 有利于形成义利并举义以生利的价值观念

儒家将价值观的问题论述为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儒家非常强调义,甚至要求“合利取义”,但这并不是说儒家就不重视利,孔子又说:“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春秋左传·成公二年》)义可以产生利,且只要符合义的要求,就可以追求利。湖南建工集团在经营管理中所确立起来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就是对“义”与“利”关系的最好诠释,即要用一流的精品建筑回报社会和业主,“义”在前,“利”在后,以义(公利)为先,可能会使集团暂时损失一定的利益,但其公益行为必能为集团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经济环境,从而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于企业实有百利而无一害。反之,若局限于短期利益,搞豆腐渣工程,可能使企业获取暴利,但必将背上不义之名,声誉扫地,到头来只能为业主冷落,被市场淘汰,甚至受到法律的严惩,最终失去应得之利。

2.1.1.2 有利于形成群体至上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

儒家文化以维护稳定和群体协调为宗旨,认为人从道德修养到社会价值实现的过程,要经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八目。其中“修身”是根本,它是个人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的问题,而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将个人价值置于群体之中进行衡量和评定。湖南建工集团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培养员工和集团荣辱与共的感情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同时,尊重员工个性的张扬,充分发挥员工个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为其自我实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从而产生对集团的满意感,增强其归属感。组织与个人相辅相成,使集团成为实现个人价值与奉献群体相结合、充满活力和战斗力的团队,使集团的维系和发展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2.1.1.3 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际关系

儒家文化主张“和”,即以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把人心向背看作是管理者是否具备“人和”的基本条件。湖南建工集团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以和谐为最高原则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谋求优良的内外环境。何况,该集团是一个拥有近20个分公司(子公司)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如果片面追求一团和气,忽视各单位的个性而扼杀差异性,必然使思想僵化,不利于资源的优化整合,甚至会出现决策危机。所以,他们力求通过各单位和各种不同因素的差异互补来寻求集团各要素的最佳组合。

2.1.2 法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2.1.2.1 有利于形成论功行赏的劳资分配观

法家文化“法治”思想的实践意义之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之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们立战功,而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法治”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就是促使企业建立奖罚分明的管理制度,湖南建工集团在这一点上与绝大多数现代企业同出一辙,现行公司制度都是论功行赏,而不是论血缘关系行赏。赏罚分明不仅是传统文化所阐述的最基本的管理原则,而且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都要坚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2.1.2.2 有利于形成好利恶害的激励观

法家认为人有“好利恶害”或“就利避害”的本性,商鞅得出结论:“人生有好恶,故民可治也。”现代企业不仅要尊重员工的需要,而且要主动研究员工的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满足员工的需要。湖南建工集团并不否认员工正当的利益追求,而且把这种利益公开化,鼓励集团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小车、豪宅,这不仅使员工找回了自我,而且使集团在严格的制度管理下多了一份人性化的关怀,从而增强了凝聚力,焕发了创造力。

2.1.2.3 有利于形成改革图新的发展观

法家文化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历史观,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现代企业管理要依据变化的市场经济所提出的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管理制度。湖南建工集团站在时代改革的前列,与时俱进地出台新政策,修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从普通企业到集团公司再到董事会制的大型企业集团,没有哪项制度停留在过往的环境中。

2.1.3 道家文化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3.1.3.1 有利于形成软性管理的领导策略在道家文化中,包含着一系列软性管理的理念和智慧,已被世界上一些著名的管理学家所吸收并运用于管理实践。“无为而治”给管理者提倡的是一种“抓大放小”的领导策略,也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之道,要求遵循自然规律,为当为之事,不为不当为之事。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要求管理者因势利导,顺其自然,严格按事物本身规律办事。湖南建工集团在管理中,高层领导主要着眼于关乎全局的战略性决策的出台,而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到子公司、分公司,以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各级管理者各司其职、协力奋进。

2.2 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2.2.1 可能繁衍保守的管理思想

儒家“中庸之道”主张用正确的“大道”来治理民众,这是孔孟政治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遵循着这一文化取向,人们言行举止重不温不火而轻奋发有为,重墨守成规而轻与时俱进。这一文化观念与现代企业管理坚持和倡导的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大相径庭。

2.2.2 可能助长企业管理中的家长制作风

传统文化礼教范畴中的“三纲五常”礼制滋生出的长官为尊的“家长制”文化观念,成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弘扬先进文化的严重障碍。这一文化取向在企业发展中,无疑也助长官僚主义的家长制作风,严重影响和谐企业的建设。

2.2.3 可能滋生企业管理中唯心观念的颓废文化

传统文化中根植的封建迷信的谶纬之学的消极思想演化出的唯心观念颓废文化,与现代企业中需要引进的先进文化格格不入。建筑企业中一些管理者放弃高远的理想和斗志而笃信神仙菩萨,或拆除

某些建筑,以避让“凶险之兆”,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祖坟,以期占尽风水、永享高官厚禄之福。

3 建筑企业管理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之路

3.1 突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不言而喻,现代企业文化的建设要把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和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3.1.1 把建立仁德的企业形象内化为品牌形象

未来企业竞争主要是品牌竞争,品牌是一种内化的文化,我国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是现代企业品牌塑造的原动力。“仁德”等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价值取向通过品牌塑造最终-将渗透在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中。湖南建工集团以体现仁德之义的“一流、超越、精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理念,以塑造“湖南建工”品牌、打造建筑航母为目标,在经营规模上连续几年跨越“百亿元”大关,连续几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承包商和工程设计企业双60强,名列湖南百强企业,荣获21项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加上资质准人的广泛提升,以及建工新城的落成,极大地提升了集团自身的品牌形象。当然,现代文化追求更自由、更个性、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活,只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才能为品牌注入新的内涵。

3.1.2 将“和”升华为现代企业间的和谐竞争

传统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为和谐企业的建设找到了很好的注脚。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必然要求人们普遍追求立足于竞争的和谐或以和谐为目标的竞争。现代建筑企业需要以超前的眼光,从更高的基点看待竞争,必须真正意识到发展是需要和谐社会环境的,而且必须为和谐的社会环境付出相应成本——包括纳税和资助社会公益事业。把竞争上升到和谐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实现竞争观念的创新,即要形成平等、互利、合作、双赢、互补的竞争观念。湖南建工集团确立了“全员入市,健康提速,以人为本,品牌领先”的发展理念和“壮大母体,全员负责,资源共享,内外联动”的发展思路,从而赢得了“母子同步腾飞,航母得以启航”的良好局面。

3.1.3 创设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

法家文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将法家精神贯彻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要求企业把持续经营的基础建立在一套廉明公正的组织规范和平等客观的标准之上,这也可以说是一种企业的法制文化,而且传统的法制观念要与宪法、法律的要求一致,规章制度要与时代的要求适应。湖南建工集团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充分体现了湖南建工独特的价值观——一流、超越、精作、奉献,即追求一流、超越、精作的建筑与服务,以奉献与回报社会。

3.1.4 创新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

道家文化主张的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授权的和宽松的管理方式,这也是一种哲学理念,与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传统价值观一脉相承,也会对企业文化建设起到借鉴作用。在现代企业文化中,应更加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湖南建工集团放开各子公司的手脚,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母子同步前行。

3.2 积极推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抵制并改造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

面对新世纪以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将传统文化整合成与技术创新为驱动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形态。当前,尤其以以下工作最为重要: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培育法治精神,建立公正的竞争环境;追求科学精神,提供创新的永恒动力。惟其如此,才能使建筑企业由大变强,立于不败之地。

3.3 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

科学的管理能优化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通过建立并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促进企业管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建筑企业必须具有世界眼光,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改进管理,提高“三效”。

3.3.1 追求和谐崇尚和美,提高管理效率

改进企业管理,就要谋求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增强凝聚力,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在儒、法、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和谐问题是核心和要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谐的精神。当前,建筑企业正处于图强奋进的关键期,如何以“和”求效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3.3.2 见利思义推己及人,提高管理效果

员工在市场经济中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的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和消极因素,又孕育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不讲信用、坑蒙欺诈等现象。沿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要在企业倡导见利思义的精神,以取得优良的管理效果。湖南建工集团把培育质量文化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严格质量目标管理,每搞完一项工程,通过不断总结、概括、宣传和推广,逐渐形成富有自己特色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1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

(一)中国企业文化中的传统文化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胡平在《企业文化》一书的序言中指出: “ 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与国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要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比如,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 “ 理性 ” 管理,注重规章制度、管理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而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 “ 人性 ” 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换句话说,在是以理性为本,还是以情感为本;以物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英美企业管理和东亚企业管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这两种管理模式虽然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但是由于母体文化不同,它们不可能完全趋同。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东亚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日本的企业正是在坚持其固有的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创造了一种崭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传统的东西是一种永恒的东西。从经济的角度说,每一个时代都必然要遇到前人留给他们的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如果我们扩展一下就会发现,每一代人除了必然遇到前一代人留给他们的经济因素,而且还会遇到政治的、观念的、行为的、生活的等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就是传统。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承认,人们总是生活在传统中。 “ 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除去其个体的特性的差异之外,都是对他们出生前人们就一直在做、一直在想的事情的近似的重复。 ” 希尔斯讲: “ 无论一代人多么有才干,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无论他们在多大的规模上表现得多么轻率冒失和反社会道德,他们也只是创造了他们所使用的和构成的这一代的很小的一部分东西。 ” 虽然转型时期和知识经济时代给人类的创造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个人的作用也因社会系统处于分叉阶段而随之增大,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不能高估了包括我们在内的任何一代人的创造力,不能低估了传统在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永恒性和惯性。

传统是历史长期的积淀,是一个民族宝贵经验的结晶,是一笔十分丰厚的资源,是转型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创造的基础。任何发展都是在一定基础上的发展,任何创造都是在特定前提下的创造。 “ 人的创造力很有限,而真正的创造又需要靠传统的构架才能进行,于是,当各种权威发生危机而解体时,个人所依据做决定与创造的资源就少了,因此,独立判断力便逐渐萎缩。 ” 转型社会是需要巨大创造力的社会,传统提供的创造资源,正是人们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宝贵财富。日本民族把他们传统的东西融合进现代社会,建立了日本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的实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社会,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资源。对此,中国的学术界已有深刻的见解,认为中国思想家们的文化创造离不开自己的传统。

文化学者庞朴早在八十年代末就谈到过文化继承问题,他说: “ 我们政府提了一个口号: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谓 ? 有中国特色 " ,是说不可能在一个空白的大地上建设一个抽象的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中国 10 亿人口中实行的,不管怎样要具有中国特色,而且要一定具有中国特色。 ” 庞朴说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饱含着深厚的激励我们去建设奋斗的精神力量与道德基础。他举了一个胡适的例子: “ 譬如说胡适, …… 他提倡全盘西化,认为中国传统一概要不得,但是他却做过一首非常有趣的诗,这首诗说, ? 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识得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弃。 "? 知其不可而为主,亦不知老之将至 " ,这两句都是孔子的话。第一句是强调一种道德力量,一种意志,这就是 ? 人文主义 " 中的优点部分。第二句话 ? 亦不知老之将至 " ,是说为理想、目标去奋斗,奋斗到什么程度呢,不知道 ? 老之将至 " ,这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像胡适这样一个主张全盘西化的人,也认为中国文化在解决人的理想世界、人的内心世界上有很多好的东西。 …… 西方大机器的发展,使得人的内心世界空虚。因此,西方就有人提出要来东方找寻些什么东西。东方、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包含的关于人的理解、人的内心世界的这样一些东西,对于弥补西方,或者说对于我们未来还是很值得保留的。我们不要忘记传统中不足的部分,但是也不要把传统中的好的东西一概扔掉。 ” 历史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全面的过程,既体现了学习西方对于我们有用的东西,又继承了传统里面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韩国学者李文永也在《〈论语 ? 孟子〉和行政学》一书中,深刻地阐释了对传统的理解: “ 一个民族也是这样,继承了过去优秀的东西的百姓要比不懂得继承的百姓更成功。举例说,日本把《论语》、《孟子》作为古训保存下来,保持着温和的官僚机构文化,并将它运用于企业经营,实现了经济发展。 ”

现代管理学之父杜拉克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可以利用它而不要改变它。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改变企业文化成为一种管理时尚。许多企业的确需要改变其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但是,杜拉克认为,改变企业的某些不良行为,似乎与改变一种传统文化无直接关系。他的观点是,传统文化可以保持,而通过具体行为方式的改革,即可改变不良习惯。他以日本、德国为例说,(来源 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的文化则是24小时到位的服务文化。

总之,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而又细致的建设工程,要循序而进,因势利导,根据企业的实际和可能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要急于求成地提出口号化、雷同化的“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要充分体现民族特色、现代文明成果和个性特征。

第五篇:析传统文化与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再造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析传统文化与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再造

作者:汪 芹

来源:《科学与管理》201*年第05期

摘 要:我国的民营企业家缺少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底蕴,以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引艮多问题。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冲出败局的关键还是在于摆脱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发扬传统文化的理性光彩,对民营企业文化进行再造。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企业文化再造

一、传统文化对民营企业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1、重人治、轻法治,影响组织的创新能力

民营企业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一切老板说了算,就连最简单、重复性最强的事情也得由老板来决定。老板不可能通晓万物,正确处理每件事情。此外,老板的决定有时不具有连贯性,让下属无所适从。这就是“人治”本身所缺乏的准确性。这种现象常见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又没有相应的约束机制,经营中的经验管理和盲目决策现象时有发生,且容易滋生独断专行和官僚主义经营,使企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竞争的活力。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的民营企业家有50%以上配偶在本企业担任高层管理工作,已成年子女有20%在本企业工作。企业引入家族关系,使企业由原本比较简单的人际关系复杂化了,家族关系又会压迫和屏蔽工作关系。一个人在企业中,既是家族一员,又是企业的一员,会引起角色冲突。这一切都将导致企业目标多元化,企业效率自然下降。家族企业中的家族成员,至少有三个目标:利益收入、稳定的家族生活及家庭关系、防范外人。企业家族网的形成,意味着企业中形成了小利益共同体,这个网阻碍其他人的创新,甚至阻碍他人能力的正常发挥,从而阻碍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中的家长制还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在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中,战略决策如果失误,后果不堪设想。例如,曾是韩国第十四大财团的“韩宝”集团,在没有对世界钢铁的发展前景和世界钢铁市场进行科学论证的情况下,借巨款盲目兴建“世界第五大钢铁企业”一一韩宝钢铁公司。当韩宝钢铁公司建成投产后,由于国内市场需求饱和,造成产品积压滞销,并因此无力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公司破产,并连锁导致韩宝财团破产。

2、企业文化具有过浓的个人意识

大部分民营企业实际上是老板家庭的扩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就是老板个人爱好、个人志趣、个人行为方式、甚至个人生活习惯的扩大,是老板家族传统、家庭文化的扩大,完全依附老板和家庭而存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

深圳一家民营企业,企业所有日常安排都是由老板和副总经理关在办公室里做出,一般部门主管难解其意、难以贯彻执行,于是老板助理提出每周召开一次公司例会,公司所有问题摆在桌面上谈,老板的所有工作主张和计划在会上公开讨论,让大家理解后再执行,以便提高执行效率。老板勉强同意了。但例会坚持五次就被老板取消了,原因在于老板觉得很多决策要在会上与部门主管讨论太麻烦,而且很多决策老板自己也提不出充分的依据,在公开会议上很难拿出有力的理由来回答各部门的询问。其实原来,大多数民营企业内部实际上是一种灰色、非理性的个人私下的游戏规则,无法用常规逻辑道理来解释。久而久之,员工不是以“对”或“错”作为判断其价值的标准,而是以权力关系、交情作为价值判断的标准。这必将导致企业文化的低劣。文化低劣的企业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个人之间的对立和部门之间的矛盾造成企业整体运作摩擦力增大、阻力增大,从而提高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内是否确立了一种尊重个人意志、激励不同声音、尊重员工个性,充分沟通的“政治气氛”是企业是否迅速发展的关键。一个企业,只要确立了一种开明的企业文化,不同意见和要求能被充分尊重和认真对待,那么,技术改进、市场拓展、生产效率提升、新产品开发就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

二、消除负面影响的途径——民营企业文化再造

“传统文化是有魅力的,传统文化又是苍白的;她的魅力在于其理性认识的光彩,她的苍白在于其感情思维的朦胧。弘扬传统文化,用之于现代管理的关键,在于澄清她的朦胧,光大她的光彩。”这段话突出了传统文化理性认识的光彩一一(1)认识、承认人的行为能力是管理的基本依据;认识、承认人的行为能力的不同,应进行不同的管理(2)从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关系中,认识人的行为能力发挥作用时所必需的社会关系性条件,进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3)要使“义利观”成为我们行为准则,必须形成保障性的秩序制度和反映这一行为准则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礼”与“仁”的管理理念(4)人的行为能力、价值观、管理制度、指导思想,是一种有着自己规定性的,处于客观运动中有着变化可能的客观存在,要使之在客观运动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规定性而不至于消亡,就必须对其进行主动的主观培养。其突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互利协作取利的价值观,要求人们在这一行为准则规范下,充分发挥人的专业性行为,充分发挥出人类最本质的属性“创造性行为能力”,也只有在互利协作条件下,人的专业性创造行为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和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早期我国民营企业家大多数是当时无法进入主流社会层面的人士,所受教育有限、层次不高,这些先天不足造成了民营企业家们不能光大传统文化理性的光彩,将“义利观”这一普遍的价值观与本企业的特殊行业性质决定的行为准则统一起来,构造出较完整的企业文化结构,从而在发展人本质的基础上发展本企业。所有的优质企业文化,所有的优质企业基本价值观,往往都从不同的侧面表达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内容。因此,我国民营企业能否克服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能否对企业进行以人治为基础的法治管理,以“以人为本”为基本价值观即以对人的正确理解为前提,再造出反映企业特征的企业文化;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黑暗压制力”,把企业内部员工蕴藏的创造力和激情全部释放出来,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主要内容

目前,尽管国内对“再造”本质的理解有很多种,但根本内容却是指“重新创造”、“重新设计”、割舍旧的东西而重头做起。根据民营企业文化存在的弊病,对其企业文化进行再造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1、从整体上对病态企业文化予以彻底舍弃,重新构建起健康的、能长时间促进企业经营业绩增长、更高层级的企业文化。

2、对企业多元文化层次或结构的位置重新设定,构建新的核心层次,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运行系统。

3、彻底改变传统缓慢的企业文化传播与扩散形式,大幅度减少企业文化生产的程序,明显缩短其形成与渗透的过程和时间。

四、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步骤

1、以“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观为基础,提炼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由于企业价值观是整个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此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是重塑民营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优质的企业文化,无论具有什么个性,都应该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观,并且把这种价值观作为其他一切价值观的基石,从而作为整个企业文化的基础。提炼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就是塑造企业文化的精髓。企业以人为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以人为目的;以人为工具。以人为目的,就是要满足人的根本需求;以人为工具,就是要发挥人的潜能以服务于企业。其充分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的主要内容。无论是以人为目的,还是以人为手段,都必须以企业对人性的理解为基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还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具有不同优质企业文化的企业,具有不同个性的企业文化的企业,在其具体要求中,以人为本的对象往往有不同的侧重,例如有些企业更侧重于以股东为本,有些企业更侧重于以企业员工为本,有些企业更侧重于以消费者为本,等等。而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再造的首要战略问题在于以员工为本的基础上,提炼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引领民营企业走出“灰色文化”的误区。

2、创造条件建立学习型组织

进行企业文化再造是一种人际化的行为,必须有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再造获得成功,要想使广大员工从被动参与转到向往和追求,就应尽快建立先进的组织形式一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中,引导和要求广大员工进行自我“修炼”,为进行企业文化再造奠定雄厚的思想基础。

3、强化员工认同

一旦选择和确立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模式,且员工具有一定的思想基础,就应把基本认可的方案通过一定强化灌输方法使其深入人心,具体做法包括:(1)充分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

手段,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文化的内容和要求,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创造浓厚的环境氛围。(2)树立英雄人物。典型榜样和英雄人物是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人格化身与形象缩影,能够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企业员工提供可以效仿的具体榜样,而企业员工正是从英雄人物和典型榜样的精神风貌、价值追求、工作态度和言行表现之中深刻理解到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意义。(3)培训教育。培训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当前,在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中恰如其分地揉进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和价值准则,往往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4、巩固落实,丰富发展

在企业文化演变为全体员工的习惯行为之前,要使每一位成员都能自觉主动地按照文化和企业精神的标准去行事,是几乎不可能。因此,建立某种奖优罚劣的规章制度还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领导的率先垂范在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本人的模范行为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和导向,对广大员工会产生强大的示范效应。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是特定历史的产物,当企业的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不失时机地调整、更新、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应当经常地摆上议事日程。这是一个不断淘汰旧文化性质和不断生成新文化特质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企业文化由此循环往复以达到更高的层次。

今天,当中国社会开始步入市场经济、步入工业社会乃至后工业社会的时候,文化自身的传承规律使我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因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批判地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向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

文明的冲突--从中国传统文化看家族企业文化与现代管理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与谷道粮原企业文化的关系

世界500强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不同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教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00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