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我部重新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现发给你们。本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我部1988年制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
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
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请你继续关注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1509057653
如何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所实行的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 要,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现 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核算基础、明确定 位会计目标、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自 1998 年实施以来,对提高行 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起 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行政事 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面临着 一些新问题和新形势,会计制度想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进行改 革,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做好会计工作的需要。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核 算基础实行的仍是收付实现制,所反映的内容是年度之内的现金流 量,这就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无论是上期、本期或者下期,只要是收入便作为本期收入,而 支出也记为本期支出,这不但不能客观的反应资金的流向,同时也 让收支配比失去了意义。二是无法客观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投资情 况,例如对于跨会计期间的资本性支出,收付实现制下一般性支出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和资本性支出混淆的做法,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规模信息 失真,从而造成对资产的监管的失控。 2.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目标必须满足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 需求。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对使用者的范围定位还较 为模糊,在对会计信息的规定上也不够全面。主要表现为:一是对 会计信息使用者范围限定的过小;二是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要求规定 过窄。会计目标的不确定导致了所反映事业单位责任履行情况的不 全面,同时不利于使用者对会计主体当期运营状况的判断。 3.会计科目设置混乱。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 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的内容差别还是很大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种 类的不同,而导致了预算管理的不同,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 科目调协也不尽相同,这使得科目设置混乱,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 位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4.会计报告体系不健全
。会计报告是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报告财 务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主要形式。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报 告体系,仅有收入、资产负债表、支出表,很难全面的反映出行政 事业单位整体的财务情况,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之中缺少现金 流量表,这对现金的变动情况也无法表现出来。现阶段,部分事业 单位的经营性收入已然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根据相关规 定,事业单位的经营性收支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 从而 经营收支结余并不能反映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增减变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建议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1.转变核算基础。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 16 条规定: “事 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 采用权责发生制。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采用的会计核算体系, 虽然可以直观反映出预算的执行状况,人工成本也较低,但是它不 能全面的反映出单位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以及业务活动情况,这 就很难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个真实、全面,有利于决策的信 息。而且, “可选择使用权责发生制” ,致使部分经营性事业单位在 选择核算方式时的范围较大,人为改动报表指标的空间也很大,这 是导致财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行政事业 单位应该在财政拨款这些专项业务上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其它方面 则采用权责发生制,在实行权责发生制上可以采用渐进式的转变方 式,进行试点推广。而对于政府采购问题,可以通过完善政府采购 管理的方式,来明确采购的计价方法,在采购过程中,严格执行府 采购的相关制度,并建立监管机制,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 支的目的。 另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也发生了 根本性的变化,事业单位的会计体系与企业单位会计体系的差别有 缩小的趋势。所以事业单位也可以借鉴成熟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来 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 2.明确定位会计目标。在会计目标的定位上,既要考虑到信息使 用者的需求,也要认识到会计自身的实际需求。因此,笔者认为行 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要设定成“如实反映”“如实反映”是指客 。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观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这样做的原因,一是有助于规划事 业单位未来的现金流量;二是有助于会计监管职能的发挥;三是有 助于协调各方利益,消除信息的不对称。 “如实反映”会计目标的 内容
容主要包括:提供能够真实反映事业单位运行状态的经济资源, 并提供对这些资源的要求权发生变动交易的数据等等。 3.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健全的财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要 真实、全面,要具有预测性。笔者认为可以将主体财务报告同辅助 财务报告相结合,也就是总体报告编制出以后,再用辅助报告进一 步说明。此外,还要对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例如增加一些 能够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效益的指标,增加能够反映对外投资 收益的相关指标。这样一个财务报告体系就能够全面反映出现金流 量、资产存量,进而有利于全方位的分析,对事业单位日常动作过 程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校正,使事业单位的效益实现最大化, 同时也能够帮助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把握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做出 科学的判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制度改革面临着机遇,同时也迎接着挑战。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 的会计制度还存在着会计目标的定位模糊,会计科目设置混乱,会 计报告体系不健全等许多问题。所以,事业单位要全力配合国家针 对事业单位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快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 速度,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相信通过广大行政事业单 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构建一个科学、完善、高水平的行政
公司管理资料,建筑资料,公司手册,公司方案豆丁网 http://docin.com/1509057653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孔祥永.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浅析[j].工 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2]谈芝祥.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及改进措施[j].决 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1*(08).
第三篇:新的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新的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从1998年1月1日起,行政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这次会计制度改革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是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对于建立起规范的、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两年多的具体实践操作,笔者发现这次会计制度改革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不够科学规范,不够健全完善,有的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有的对会计人员实际操作产生误导。
一、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面
新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面,阐述不够全面,忽视了房改因素。
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的单位投资兴建的职工宿舍,按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应当按照新建房的实际成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笔者认为,这样处理并不符合实际成本原则,因为单位并不拥有新建职工宿舍房的全部产权。按照住房制度改革精神,新建职工宿舍房须按成本价向职工个人出售,职工个人拥有76%的产权,而单位仅拥有24%的产权。
笔者建议,新建职工宿舍房应当按照建房实际成本(含工、料、税、费),剔除职工按房改政策交缴的售房款收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二、负债类科目方面
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这两个负债类科目,是旧的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产物,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旧“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是单位代收的预算外资金通过收入过渡账户缴存国库或财政专户,资金在未缴之前,对单位来说是一种负债,设置“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这两个负债类科目,是很有必要的。
新“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是按照中办发[1998]14号文件精神,取消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实行“罚缴分离”、“收缴分离”,所有预算外资金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不存在预算外资金未缴的情况,这样,设置“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这两个负债类科目,就没有必要了。
笔者建议:1、取消“应缴预算款”与“应缴财政专户款”这两个负债类科目。2、建立预算外资金收入、核拨备查账,逐笔登记其上缴、核拨情况。3、预算外收入在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时,不作账务处理;只在转回核拨的预算外收入时,直接记收入(事业收入或预算外资金收入)。
三、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的账务处理方面
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单位自筹资金进行基本建设,如投资兴建职工宿舍房、办公楼等,应纳入基建程序管理。账
务处理上,要在单位行政经费账之外,专设基建投资账。将自筹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单位行政经费账,借记“结转自筹基建”,贷记“银行存款—基本存款账户”;同时,基建投资账,借记“银行存款—建设银行账户(自筹基建账户)”,贷记“基建拨款—本年自筹基建拨款”,这便进入了基建管理程序。
笔者认为,行政与事业单位基建规模均不庞大,自筹资金进行基本建设纳入基建程序管理意义并不大,又十分繁琐,增大财会人员工作量。建议:1、取消“结转自筹基建”科目,改为“自筹基建支出”科目。2、账务处理上,在发生自筹基建支出时,借记“自筹基建支出”,贷记“银行存款”、“预付账款”等;在发生售房款收入时,借记“现金”,贷记“自筹基建支出”;年终,将“自筹基建支出”账户借方余额全数转入“事业结余”账户。
四、事业单位的支出归集方面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事业单位从事各项业务活动发生的支出,应当正确予以归集;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标准和规定比例,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中进行合理分摊”。笔者认为,应当增设“其他支出”科目,归集无法归集的支出,如捐赠支出等,与“其他收入”相配比。
(刊载于《财苑》201*年第7期“财会苑”栏目)
第四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溧阳市民政局计财科
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下简称内控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核心,其主要内容是指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单位财产安全、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规则、措施和程序。
1、内控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1保护资产的需要。内控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为强化财政改革,规范财政行为,促进财政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政府提出了依法理财的工作思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资金,用好、管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实现依法理财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而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可使单位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做到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减少财务工作的随意性,避免资产流失,从源头上制止腐败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为实施依法理财奠定基础,保证政府依法理财工作的顺利实施。
1.2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内控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最近几年,造假帐、编造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事件屡有发生,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一些单位没有完善、有效的内控制度,致使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还有一些单位因内控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而使得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所以,科学、完善的会计内控制度是保证及时为单位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
1.3依法理财的关键。为促进单位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而且,会计内控制度能够保证国家对各单位的宏观控制。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现自我约束。
2、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2.1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的管理控制需要坚实的基础,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法》等法规、制度没有建立有效的贯彻执行机制,因而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内部牵制制度、内部稽核制
度、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会计工作机构、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的单位至今还没有单独制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许多财务事项的动作与管理措施仅是惯例,而没有相应的成文制度保证,管理的随意性较大。记账人员与出纳人员没有实行岗位分离,或只实行岗位分离,没有相互制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致使职务重叠,相互扯皮,越权行事,弄虚作假,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
2.2会计核算不规范。有的单位两套会计核算制度同时运行,支出核算混乱,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上有记载,但实物已经不存在,而实际上在用的某些固定资产却未依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之间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有些单位的原始票据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本来面目,人为捏造会计事实,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有的将预算外收入挂在往来账上,以此来掩盖收益。有的单位在年终结帐时,不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对转,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由于原始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失真,会计报表的填制缺乏真实的基础资料,最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失真,不能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正确性无法保证。
2.3部门预算执行不严。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环节。部门预算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是行政事业单位特有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的多元化,使得财政监督难以到位,预算执行失控。
3、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1制定统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鉴于目前国家还没有独立成文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议各单位以现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为载体,制定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使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式、技术、手段等方面有章可循;形成内部会计机构和岗位设置合理、职责权限划分明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各岗位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3.2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财政部门应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之机,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会计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学以致用的原则,主要是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通过培训,使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更新,补充,拓展,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和财政政策,支持和督促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
3.3增强内部控制意识。财政部门可通过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法规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培训班的办法,增强各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3.4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财政预算制度从过去的功能预算到现在的部门预算,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控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和重大进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首先是要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力争将各部门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事项均纳入部门预算的实施范围,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其次是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也就是要求各一级预算和二级预算的部门单位,按照财政下达的部门预算控制数,结合各部门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科室职责和工作任务等,编制内部科室的责任预算体系,并严格责任预算的考核机制。
3.5强化外部监督。在健全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发挥财政和审计部门的双重作用,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建设的监督和指导。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保证国家经济方针和经济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廉政建设,控制和减少经济犯罪,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
第五篇: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
摘要: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加强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会计人员在不受企业行政和经济制约的条件下开展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理财监督作用,从而有助于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决策中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预算编制;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在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取消统管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由核算中心管理银行账户,清理银行账户,一个单位只保留一个账户,所有的收支业务归集到核算中心结算、核算,日常会计核算监督、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统一由核算中心承担。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经费实行财政分配、单位包干、分散核算的制度。这种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其适应性,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其弊端开始显现。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首先,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核算中心调配业务素质较高的专职会计人员,并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保证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和统一性。
其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单位财务收支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违法行为。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纳入核算中心管理单位的所有收支都通过核算中心一个账户进出,进行统一核算,强化经费支出审批制度,避免了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再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合理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财政资金支出均由核算中心结算,提高了资金支出的透明度,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使资金调度更加灵活,防止财政资金沉淀在一些部门而使用效率不高。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首先,对统管单位来讲,撤销会计机构后,忽视了会计工作,财务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其次,就会计核算中心而言,难以做到对统管单位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难以控制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收入有可能游离于会计中心统管账的体外。再加上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强调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上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结果造成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
另外,由于财务主管部门尚未根本解决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在会计集中核算后,过分依赖核算中心导致财务管理弱化,监督力度不够。会计集中核算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模式上的缺陷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一人管十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核算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核算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二)收入监管的缺位核算中心监管的重点应是单位的财务收支,而目前仅仅加强了支出的管理,对各单位的收人监管尚未完全介入。在经费收取上无法控制,是否应收尽收,核算中心不得而知,核算中心监督成了“监管支出不监管收入”的“跛脚”监督。同时,目前核算中心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特别是对于固定资产,核算中心只登记账目,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自己组装的固定资产没有如实登记账簿,有些单位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核算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家底不清。由于缺乏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控制,而核算中心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三)核算中心与财务管理部门在专项资金监管上的缺口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人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核算中心又不了解,造成资金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受财务管理部门重资金分配轻资金支出管理的陈旧管理理念影响,对有些专项资金的使用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核算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职能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无法知晓财务主管部门监督的政策变化及跟踪重点,使得会计核算中心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管理部门实施财政监督。另一方面,财务主管部门认为预算单位统进了核算中心,放松了财政监管,形成了新的监管死角。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几点设想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加适应财政改革和财务管理的需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笔者有以下几点设想。
(一)强化预算管理,执行综合预算,细化部门预算编制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贯彻预算管理改革精神,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早编细编预算。
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预算单位的各个部门、
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预算单位所有的支出都要严格列入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财务主管部门要对所属预算单位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并追踪问效,切实强化预算管理,为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延伸。
(二)转变核算中心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促进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核算中心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但它不仅仅只有记账核算的职能,更应该具备预算执行信息反馈和控制职能。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统管单位的用款进度。
核算中心要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超计划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会计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先确定是否可以支付,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如何支付,占用什么预算指标、在什么科目中列支,然后才可以付款。
因此,会计核算中心要彻底扭转观念,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财务主管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统管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核算中心要定期参与财产清查。
(四)建立健全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必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保证,核算中心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内部规章制度,包括机构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核算和监督制度等。
(五)处理好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的关系会计主体是会计为之服务的对象,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就是本单位。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管理模式,而会计人员可能是会计主体内部的管理人员即单位会计模式,也可能是外部人员即会计核算中心和会计委派模式。实行会计核算中心和会计委派模式,需要处理好会计人员与会计主体的关系,否则会计人员很容易被派人的单位所架空,无法深入细致地了解单位的业务活动,也就无法对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尽管目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在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改变会计核算方式、预算执行情况控制等方面都已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应充分认识集中核算改革的重要性。我们要明确核算中心作为预算执行机构的地位,以预算执行为主要任务,转变工作职能,理顺内外关系。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的细化预算,为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实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实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j].财会,201*(12). [2]荆晓利,古明文.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政监督[j].中国财政201*,(5). [3]徐林.浅谈财务集中核算与会计诚信[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2).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