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级中学发展纪实
在古城xxxx县xxxx风景区凤城大道与振兴大道交汇处,有一座占地近200亩、建筑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投资逾6000万的现代花园式学校。一幢幢教学楼、实验楼、餐厅楼、宿舍楼壮丽宏伟,气度非凡;和谐音乐喷泉、鸿雁腾飞雕塑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文圣亭、英雄亭古色古香,庄重典雅;行走于校园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一簇簇的鲜花,一片片的绿草。
这就是xxxx县第三高级中学,一个从学校建成到一批批学子走向更高学府才仅仅六年。六年来,三高人始终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以用青春和汗水,智慧和毅力,追求和奉献的精神支柱和人生境界,创优美育人环境,内抓管理,外塑形象,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用育人的彩笔,在教育事业上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与嬗变。201*年被中共xxxx省委高校工委授予“xxxx省文明学校”;201*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爆破英语培训基地和xxxx电视台高考传媒艺术培训基地;201*至201*年先后被商丘市委市政府授予“卫生先进单位”“绿色学校”。
勇于开拓天地宽
面对三高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都毫不犹豫想到一个人,他就是xxxx县第三高级中学董事长xxxx。
xxxx出生于xxxx县匡城范洼张庄一个红色革命家庭,曾祖父是大革命时期张庄一带红枪会老会首,祖父是抗日战争时期xxxx杞太地区地下交通员,又是解放战争时期xxxx杞战役护粮支前英雄,父亲是一位热心公益的退休干部。他1992年入伍,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服役三年里曾多次受到部队的各项表彰嘉奖。家庭的熏陶,党的培养,部队的历练,造就了xxxx吃苦耐劳、自立自强、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转业后他投身商海,于1999年开始创建郑州液压机械厂,并任总经理,几经拼搏,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
可201*年的一天,却改变了他人生的理想。
当时xxxx县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xxxx县县委、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方研究,决定在重组三所农村普通高中的基础上,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兴办一所优质普通高中。可谁能担负起这一重任呢?经过多方推荐,大家把目标盯在重情义、讲信誉、有胆识、有实力、年富力强的企业家xxxx身上。
面对投资办校,一向以稳健果敢见称的xxxx犹豫了。用商业的眼光看,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个外行投资教育的风险,可看到家乡那几千少男少女因学费高昂或其它两所高中容纳量有限而不能上高中圆大学梦,他又深感痛心。这时他想起爷爷经常讲给他的那句话:“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一个能为后人,为家乡做善事的人。”想到这些,奉命于危难之间的他毅然决然地挑起了这个重担。
创业的艰辛,建校的曲折,使多少人对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投去了怀疑的目光。可寡言的xxxx却挺了过来,xxxx带领一班人,克服了等、靠、要的思想,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发展路子。他用无言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在上千个日日夜夜里,他和建筑工人一起顶酷暑,冒严寒,昼夜奋战。困难磨损了他太多的乌丝,瘦削了他强健的身体,可也再次验证了他的吃苦耐劳的的品格,锲而不舍的精神。
办法总比困难多,年年都有新举措。xxxx县三高在xxxx的带领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更新基础设施,拓宽育人环境。经过几年来的艰辛努力,一座现代花园式学校终于拔地而起,敞开胸怀迎接一批又一批渴求知识的莘莘学子。如今说起xxxx县三高,全县人都交口称赞。
质量与特色齐飞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xxxx认为,必须建章立制,用制度来管理人、激励人、约束人。通过开大会,定计划,作分析,仔细摸底,调查研究,深思熟虑。一个“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调动教工积极性,有利于创建优良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在他心中酝酿成形了。xxxx和领导班子一起调查研究,外出学习,集体酝酿,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健全了一套规范的制度,以创新的精神,发挥行政综合职能,坚持每周开好一次领导班子会,要带出一个求真务实的好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并带领他们研究制定了关于教学管理、财务管理、考核奖励等一系列与学校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一个学校的振兴,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第三高级中学领导班子在董事长xxxx的领导下,始终突出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办好教育,人才是关键,要办好学校,教师是根本,通过严格的选拔,录用了原董店高中、长岗高中、河堤高中的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的在职教师,又从xxxx大学、xxxx师范大学等全国师范名校中择优录用了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知识扎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富有朝气和活力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目前,该校高级教师32名,中级教师114人,教师本科学历152人,学历合格率100%。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新老教师互帮互学,共同促进。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创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开阔视野,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联起来的形式培训全体教师,组织一大批教师到外地知名学校学习,先后组织教师到山东杜郎口
中学、永威中学培训听课;201*年4月份,三高又从郑州一中校请来一批由党委书记吴建才带队的专家名师到我校讲读授课。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创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提高教学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学校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在学校教学管理中,xxxx始终坚持特色办学。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201*年10月,第三高级中学成功申办为北京师范大学安博研究院的实验基地,使全校师生共同分享各校高端的科研成果。创办了“爆破英语”班,学生利用网络,快速高效学习,迅速提高了英语成绩。根据学生的爱好,学校还另辟蹊径,对他们进行特长教育。按高一发掘特长,高二发展特长,高三发挥特长的思路,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和特别培养。学生进入三高后,学校根据学生学习成绩、特长,分出美术、音乐、体育、播音等特长班。几年来,学校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接轨新课程改革,形成了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发展学生促特长的办学特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丰硕的成果。201*年尤吉屯中学毕业的张林雪,当年中招成绩只有398分,连重点高中的高价生都不够线,后来到三高学习,201*年高考以536分的成绩考入了天津理工大学;201*年城隍乡马头中学毕业的张富永张勇敢兄弟俩,中招成绩都不高,经过在xxxx县三高三年的努力拼搏,201*年兄弟两个分别考入武汉科技大学和西安航空工业大学; 201*年我校体育专业47人,高考专业上线81%,其中靳峻峰专业成绩91分,据我市体育专业第一名,被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录取;美术班考生68人,高考专业上线率100%,其中李青青同学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侯凯涛被南开大学录取;音乐班考生60人,高考专业上线率100%,升学率85%。
201*年,xxxx县三高再创辉煌。参加高招人数为1286人,一本上线就有32人,本科上线542人,本科上线率高达42%。郑帅锋同学以628分的好成绩位居全县第四,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平岗镇王菜园村的刘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张蒙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理工大学。应届班捷报频传,往届班也是喜事连连。通过一年的复习,增长100多分者比比皆是,最高增分达167分。河集乡的张闪闪在重点高中连考二年未上本科线,通过在三高一年的复习考上了xxxx科技大学。
广开办学渠道,借桥过河,借梯登高,是第三高级中学培养多元化人才的特色教育,也使一批又一批的学子在这里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率先垂范堪为师
人要有追求,更要有正气。这是董事长xxxx同志常说的一句话。他相信,有才无德会办坏事,有德无才办好事,德才兼备会办大事。xxxx同志满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坚持以自己的言行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表率作用,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在xxxx的倡导下,第三高级中学把自己定位为平民子弟高中,学校的收费在全县乃至周边县都是最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对那些上学仍有困难的学生,学校还要给他们减免住宿、学杂等费用,甚至还定期给他们发放生活费,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对于特困生,学校还经常积极组织全校师生为他们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以帮助他们战胜困难,渡过难关。每提及这些,被资助过的田海燕,崔梦鸽等众多同学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三高减免的学费,以及用来慰问、捐献、资助的钱物多达400多万元。
六年来,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丰硕成果是三高人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造福桑梓的精彩壮举,那么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广施爱心,则在细节中无声彰显着三高人的赤子情怀。
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董事长xxxx的带领下,三高人每年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去敬老院、老年公寓看望孤寡老人,并带去多种生活物资和营养品。从物资和精神上为老人们送去了温暖,送去了快乐。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几年频发的自然灾害,也紧紧牵着他的心。南方的雪灾,北方的干旱,汶川和玉树的地震,无不让三高人为之揪心。每次董事长xxxx都和校委会成员一起带领全校4000多名师生及时组织各种形式的捐款活动。他说:“也许这只是一份极其微小的帮助,但也要让灾区人民知道,我们和他们心连心。”
“以满腔热忱,心系xxxx县教育”,这就是三高人几年来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在董事长xxxx的带领下,三高人正始终站在教育这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努力把xxxx县第三高级中学办成精神文明优先、育人环境优美、教师队伍优秀、教学质量优良的优质学校,谱写xxxx县三高新的辉煌,为中原水城的教育事业再浓墨重彩地绘上一笔!
第二篇:前行者的足迹——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发展纪实
前行者的足迹
——巴东县第一高级(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 范文网www.bsmz.net)中学发展纪实
见习记者李晓荣 李艾雪 通讯员周宗武 谭德军 刘东清 向宏涛
校长寄语:一踏进巴东一中的校门,顿时便会产生一种升堂入室的庄严感,因为这是一片热土。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团结奋进的一中人披荆斩棘、历尽艰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铸就了这座三峡教育神圣的殿堂。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者以坚毅顽强的精神在这里传播文明的火种,这永不灭绝的火种,不是物质的传承,而是灵魂的重塑和升华;一批又一批的四方子弟在这里受到洗礼,德升业进,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以一中人特有的执著捉鳖五洋,揽月九天,声名响誉荆楚大地、大江南北。生活在长江三峡的一中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去搏击长空、迎接挑战,用熠熠闪光的青春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去铸就那永远创新的巴东一中魂。
在长江三峡巫峡口南岸,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中学——巴东县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巴东一中)。巴东一中创立于1943年,近70年的辛勤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201*年被评为“湖北省示范高中”,201*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连续3次被表彰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5月17日,记者慕名走进了这所华中名校。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不断丰富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
在学校教育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巴东一中也曾走过一段平淡拘谨的日子,以单纯追求升学率为奋斗目标,这种“短视”成了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致命短板。1997年,巴东一中领导审时度势,提出“面向全体,立足终身,教有特点,管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思想,在其他学校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时,巴东一中已经扬起素质教育的风帆,一路前行。
“当时,这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的转型,冒着被社会质疑的巨大压力和风险。”校长宋发刚回忆说,“家长和社会只认同数字,认同结果。”然而就在当年,巴东一中高考大捷。随后,在201*年高考综合质量评比中,巴东一中首次跃居全州同类学校首位。以此,巴东一中开始了抢占农村高中教育制高点的辉煌之旅。
素质教育启动之初,学校领导就意识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对于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持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全校教师也一致认为,只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环境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因此,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确立为校本课程体系,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并与课程设置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的设置,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即每年举办校园文化建设月、体育节、艺术节、教学质量月、科技节等活动。经过多年积累,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三节两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每年9月,是学生走进学校学习、确立目标的时节。校园文化建设月活动,是巴东一中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紧扣爱国主义、现实主义教育题材,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内容,以活动为载体,组织爱国主义歌曲合唱比赛、感恩歌曲演唱比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知识竞赛、班团活动展播、演讲比赛、专题报告会、礼仪礼貌专题讲座、教室文化与寝室文化展示等活动,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影评和青少年违法犯罪警示片评论。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各种教育资源,树立身边的榜样,对新生进行目标理想教育。每年桂花飘香时,学校把以往从巴东一中走出去,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名字编织成 “彩虹”,把被 “985”、“211”工程学校录取的学生名单组成“方阵”,这些“彩虹”和“方阵”构成了校园内最靓丽的风景,对新生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树立远大理想。
每年11月,是学生最活跃的时节,体育节融体育知识、体育竞技、体育文化、体育艺术、体育道德为一体,通过大型团体操表演、体育知识讲座、广播体操、传统体育竞技、体
育比赛、节标设计、班级标志牌设计等,贯彻全民健身、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促使师生锻炼体魄、陶冶情操,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从而实现锻炼体力、培养毅力、促进智力、发展能力的课程目标。“巴东一中的团体操以气势宏大、动作流畅自然获得了全校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该校一名教师很自豪地说,“学校体育节是一年一个特色,一年一个台阶,真是令人高兴。”
每年的12月,是学生特别兴奋的时节,学校举办艺术节,通过大型文艺晚会(各年级晚会、学校晚会)、演唱会、英语晚会、文学知识竞赛、摄影作品展、美术作品展、汉英书法展、汉英演讲比赛、文学讲座、文艺节目创作、文艺作品欣赏、辩论会等,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文艺素养得到提高,校园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并与社区文化联动。到目前,该校艺术节已举办十三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每年3月,是全校教师最风光的时节,教学质量月活动在这时蓬勃开展,以活动促教改,用教改提升教学质量,并着眼于“三个提高”(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效益),通过“三个研究”实现“三个提高”、“三个发展”(研究教法,提高教艺,发展教师;研究课堂,提高效益,发展学生;研究师生,提高自身,推动学校和谐发展)。通过这些活动,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锤炼了教师教学基本功,丰富了教师教学艺术,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熟周期,不断实现学校课堂教学的转变,使之由以课本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单纯传授书本知识转向培养综合创新能力。
每年5月,是学生想象最丰富的时节。科技节融科普教育、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科学精神培养于一体,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师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堂。科技节期间,有专家科普讲座、“名师”学法讲座、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学生异想天开创新设计、师生科技论文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展示。
学校形成并逐渐完善以“三节两活动”为代表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它的成功建立,归功于师生能力的提高和师生的健康发展,使师生以健全的人格立身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理念、精神和形式,构成了巴东一中特有的人文景观,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也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拓宽了发展空间。巴东一中校友谭毕业后考入厦门大学音乐系,在201*年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中获得优秀奖。他在回忆高中生活时说:“是学校艺术节给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平台,使他对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
巴东一中树立“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办学理念,坚持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的思路 ,把教师作为核心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战略
教以师为本。
与时俱进的巴东一中,把学生、教师的共同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石和根本,把教育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提出“以师生发展为本,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涵义丰富,既说明了学校要发展学生,首先要发展教师,最终促进学校发展,又说明了教育是一种大智慧,让教育充满智慧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如体育节中很多精彩的图案都是由学生设计的。”该校教务处主任万宏卫说,学校的“三节两活动”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教师是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既要素质全面、专业,更要有进取精神。要使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必须教有特色、教有长进。为此,学校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树立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努力培育一支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乐于奉献、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学校把“教研兴校、科研强校”作为发展的原动力,下大力气促使教师实现“三个转型”(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由辛苦型向科研型转变、由
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变),帮助教师成才成名。学校坚持以活动促教改,用教改提升质量。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整个教师队伍的带头人。作为湖北省著名特级教师、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的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校长宋发刚在学校管理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他提出,学校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学校的工作,就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让师生去展示、去创造、去发展,使师生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主体。宋发刚认为,最好的管理方法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的,自己首先做在前头,真正起到一名管理者、一名全国模范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他始终坚持奋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学成绩显著,所带班级单科成绩常常高出全省平均成绩几分甚至十几分。他始终坚持将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先后撰写了近100万字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多篇文章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同时,他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先后主持多个国家级、省级、州级课题,均取得了优秀成果,多篇体现阶段性成果的论文被刊发,充分体现了教学科研中同伴互助、专家领航的作用。
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与课题研究、课程设置紧密结合,强化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发展。学校制定了《巴东一中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巴东一中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近年来,学校承担州级以上课题15个,其中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7个,已结题6个。课题覆盖了所有学科,动员全校教师参与,逐渐培育了一批科研骨干和优势学科。教育科研带动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了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校本培训”是巴东一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教育理论、师德规范进行教研培训,“传、帮、带”井然有序。教师张文赵已在巴东一中工作了4年,他深有感触地说:“我来学校时,是邓兴普和刘从政两位老师带我,他们在备课、教学、学生管理上给我提供了很多经验,我自己也坚持从一些细节做起,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教师张文赵说,教研活动、听评课、青年教师教艺比赛、高三复习课竞赛都让自己受益匪浅,谈及来巴东一中最大的感受,他坦陈地说:“领导示范,老师敬业。”巴东县教育局领导对巴东一中的教师发展作出高度评价:“巴东一中以师德师风为着力点,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支撑,以新课改为推力,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成效明显。”
培养青年教师,给青年教师搭建成长和展示人生价值的舞台,为青年教师腾飞提供“绿色通道”,是巴东一中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
201*年,教师谭柱魁来到巴东一中工作。当年秋季学期开学不久,在新教师汇报课上,稚嫩的教法、蹩脚的普通话,使他在众多学校领导和教师面前的首场亮相十分失败。“那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谭柱魁回忆说,“当时信心丧失,觉得自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想走人。”副校长谭元富是当时的年级主任,他多次主动找谭柱魁谈心、开导,并鼓励他多学习。谭柱魁的指导老师更是给了这位新同事不遗余力的帮助。“指导教师授课时,都热情地邀请我去听课,我整整做了一年的‘学生’,他对学生的引导和思维开发的教育方式,对我影响很大。”谭柱魁说。同时,学校经常给他学习培训的机会,对他取得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
从201*年至今,谭柱魁担任了六届班主任和七届毕业班数学教学工作。因表现突出,他多次获奖,学校还任命他为年级主任,赋予他更重的担子和更大的期待。谭柱魁说,支撑他的是感恩之心、爱心和责任心。
在完善的成长机制和人文关怀的催化之下,巴东一中教师队伍迅速成长壮大,现有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5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及省优秀教师9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2人,省、州、县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6人,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以人为本,办人民满意学校,在家长赞扬和学生微笑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如今的巴东一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几任领导薪尽火传,不懈努力,巴东一中实现了从传统办学到现代化、标准化办学的转变:公寓化学生宿舍,现代化师生食堂、教学楼等,科技楼内,设立了美术教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天文观测台等现代教育设施,学校有多媒体教室3个,校园网信息点300多个,建有校园电视台,体育教学设施达到省级一类标准。
站在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度,巴东一中对教育教学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不断总结,形成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三节两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学校常抓不懈,使得素质教育和升学率达到了完美平衡,形成了良性循环。201*年高考,全州理科状元的桂冠被巴东一中学子夺得,全州理科、文科前10名中,巴东一中分别占了5人、7人。201*年以来,学校共有43名同学进入北大、清华深造,有16名同学获得全州文理科状元,6名同学高考成绩进入全省前十名,数千名学生考入“985”、“211”工程大学。高考自主招生成果显著,近3年来,共有3名学生获得清华、北大自主招生加分,最高可达30分,有60多个学生通过了全国多所著名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并获得加分或降分录取资格。这些都是巴东一中全面贯彻方针、推行素质教育的结果。201*年4月,武汉大学将巴东一中确立为全国首家“优质生源基地”。通过跟踪调查,巴东一中毕业生进入高校后大都品学兼优、才能突出,或荣获国家级、校级奖学金,或担任学生会及党、团组织干部,或成为大型活动主持人,或免试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有20多人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工作,有40多人出国留学深造。
孟威丞是巴东一中高二(10)班的学生,他说:“学校生活让他很快乐,不再是以前的死读书、读死书。”说到考大学,他又说:“我很有信心,因为这里的学习环境好,老师的教学水平高,而且特别认真负责。在巴东一中,只要努力学习,就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巴东一中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真正实现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无缝过渡”。正是学校对素质教育的坚持和不断探索,才使得从巴东一中走出的学生,知识面宽,可塑性强,同时,有广泛的业余爱好。让学生们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兴趣爱好广泛、博闻强识又有所长的全面发展人才。
采访尾声,校长宋发刚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新校区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今年暑期将实现整体搬迁。巴东一中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信息化、现代化、高质量、示范性、有特色的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名校目标迈进!”
第三篇:中学发展纪实
细流润物无声,桃李竞相争艳
------xx中学发展纪实
董团中学位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学校创建于1958年9月,校园面积40余亩,现有22个教学班,教职工86人,在校学生1223人,是上饶县规模较大的农村二类初中。近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先后被评为上饶市先进学校、 上饶市普法先进学校、上饶市文明单位、德育示范学校、安全示范学校,被县教体局授予“aaaaa”(5a)学校。
“三生教育”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
自201*年来,我校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办学思想,始终贯穿“明主、科学、情感、辅助”的管理理念,深入开展以“生命、生存、生活”为核心的“三生”特色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尊重生命、学会生存、懂得生活”。
1、打造教育团队。学校组建了由班主任、学生家长、社会有关方面人士、学生代表等构成的“三生教育”教学团队,共同研究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分工合作问题,着力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
2、抓实“三个一”。一是上一堂专题课。如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禁毒教育和预防疾病教育、法制教育等的专题教育课。二是开展一次实践活动。
如今年三月,结合“弘扬雷锋精神”这一主题,学校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向社区、敬老院等,参与社会公益劳动。开展了“三八妇女节,亲情暖人心”感恩实践活动和“缅怀革命先烈”等实践活动。三是写一篇心得笔记,要求学生把参与社会活动的感受写成书面材料,由学校德育处负责评出优秀作品并进行颁奖。
3、密切家校联系。 根据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大众的不同特点,学校还不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在家长中作问卷调查,组织班主任进行家访,大力宣传实施“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和内容,帮助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选择适合的家庭教育内容,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理解、支持并配合学校主动参与“三生教育”。此外,学校主动争取当地派出所、村委会等大力配合,整合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共同推进“三生教育”,使学生懂得了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方式、生活的意义,从而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
“心灵驿站”给孩子一个栖息的港湾
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多数孩子是留守儿童,父母亲长时间地离开,情感体验的过度缺失,使得他们的心智不能全面提升。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开设心理辅导课。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开展心理活动课。成立心理咨询室—
—心灵驿站,配备了两位专业心理咨询教师,接受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的咨询,对在校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放时间和场所相对固定。
2、办好“心语信箱”。以便个别学生羞于启齿,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和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沟通、预约咨询,一般的问题由心理老师转交班主任回复,特殊的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个别咨询。
3、开展心理辅导。利用学校宣传阵地宣传心理知识,举办专题讲座,以“点”带“面”,对个别案例进行解析,对一些常识性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随时保持正常的心态。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疏导,孩子们的心理明朗了,目标明确了,笑容洋溢脸上,学习生活的热情由此高涨,学校也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三心”教学给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教之始也身必备之”,一流的学校必须依靠一流的教师来支撑,学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教师发展的基础之上。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制订了校本培训计划、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案,经过3—5年的努力,先后有20余人次被评为市、县级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建设起了一支理念先进、师德高尚、
知识丰富、勤于育人、精于教书、善于创新、团结和谐的教师群体。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求每位上课教师要做到“三心”。
1、课前,教师要“热心”。 我们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课前,教师要有足够的热情,即热心于教学,认真参与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在热烈的“争吵”与“揭短”中提升课堂设计的质量,带着满怀的热情进入课堂。
2、课中,教师要“多心”。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那么,老师在课堂内充当什么角色呢?是不是可有可无?当然不是。实际上,无论课堂结构怎么改变,课堂教学始终是教与学的融合与渗透。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师只是角色发生了转变,其重要性依旧一如从前。教师从权威的讲台上走进学生,从以往单一的讲授者转变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从这个层面上说,教师的重要性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升了。所以,教师在课堂实施中应该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理使用教学技法,努力实现课堂高效。
3、课后,教师要“耐心”。课堂结束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每节课结束,教师都应该认真总结反思,对学困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走进课堂,展示自我,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情如沧海沃桃李,节似劲竹励后昆”,“三心教学”
给孩子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第四篇:xx中学发展纪实
xx中学是一所依托常平集团面向全县招生的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学校。开办以来,学校瞄准“全市一流,三晋知名”的目标,坚持高起点办学,高标准管理,高质量生存。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全校教职工的努力下,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等,提出了超前的办学理念,优秀的师资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日益凸显。学校真正成为教育系统的一颗璀灿明珠,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在规范管理中加速前进
xx中学从开学伊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她依托全国优秀的民营企业xx集团办学,具有一流的教学条件,更多的是人们对振兴xx教育的期望。所以,当县委、县政府根据民主测评程序任命我担任xx中学校长时,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能不能办好xx中学,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就成为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这也是我走进常平中学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从何处入手抓起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以及与校领导班子探讨,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我认为xx中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办特色教育,创一流学校,我把这个意见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后,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大大增强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在全校师生中统一思想,我多次组织召开校委会、中层干部会、党员会、教研组长会,通报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前景,形成了共识,为学校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流的制度。好的制度既能约束人,更能激发人、鼓励人。建校初期,我就组织人员制定出台了《xx中学教育教学主要工作及具体对策》,明确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任务、目标、措施。合理设置课程,实施课改,组织教研。实行按人设岗,以岗定人,以充分调动和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之后,又进一步制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迅速进入了科学、规范的运行轨道。
在抓制度建设方面,我们突出两个管理重点,一个是学生队伍,一个是教师队伍。在学生管理上,我们实行全封闭管理,所有高中学生全部住校,统一作息,减少了学生课余管理的松散弊端。在教师管理上,我们实行目标教学法,将多项教学任务量化细化,分解到校领导、科室、教研组长和每个教师头上,明确责任,加强考核,在教师中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
这些规章制度制定出台之后,我和校委会一班人带头落实,带头执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初步形成了“环境雅,人心聚,队伍整,校风严,教风实,学风浓”的崭新局面。但也有一些教师认识没上来,对学校的制度不理解、有情绪,认为学校管的严,有个别人甚至找到我撂挑子。对此,我没有简单地批评,而是耐心地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以大局为重,为xx中学的长远发展着想,向那些默默工作的同志看齐。
我本人则坚持与全校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以身作则,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那些原来有意见的没了意见,想退缩的迎头赶上。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拧成一股劲,合成一条心,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们跻身全市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末来,美好的前景需要我们一如既往的努力,孜孜不倦的进取,脚踏实地的前进,我相信xx中学将在我们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走向灿烂美好的明天。
在加强沟通中携手同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深深地知道,如果没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学人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打造特色学校就等于纸上谈兵,是一句空话。因此,我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放在重要位置,身先士卒,亲自抓,以身作则亲自带,发挥优势耐心帮,推动了全校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
选贤任能壮队伍。为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队伍,我和校委会一帮人内聘外联,多方造才,狠抓了队伍建设。一是积极亲自带队到各高校招聘选拨优秀大学生,通过面试、笔试,层层把关,择优录用。对于选聘人员,一律签定了长期聘用手续,为其解决工资问题。实行待遇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集聚一大批市、县骨干教师;二是主动出去聘请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任教;三是大胆使用年轻同志担任教学骨干,让他们放手干,建设了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师资队伍。
千方百计创环境。按照工作与待遇对等的原则,千方百计地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装备了大型现代化电子教研室,方便了教学,提高了效率。负责为所有教师分配一套卧、厨、卫齐全的住房,方便了教师生活。为丰富教师的课余生活,配备多功能的教师活动室、多媒体室、健身器材,创设了全新的教学、生活环境,让教师安心教学。
德才兼备施素质。聘请名师开讲座,组织课堂观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亲自给教师上党课,培养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奉献意识。带动全校师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调研。
满腔热忱育新人。为了能让教师安心教学,无后顾之忧,我主动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关心教师冷暖,点滴细微处见真情、动真情。学校有位新大学生,家庭条件很不好,还有一位正要上高中的弟弟,考虑到他们家的实际情况,我和校委会商定,拿着慰问品到他们家,并决定让他弟弟免费到我校读书,并表示三年后考上大学由学校出资资助。听了我的话,全家老少热泪盈眶,感激不尽。另外,还有一位女教师,与丈夫分居两地,又有刚满4岁将上幼儿园的女儿需人照顾,而这个时候,也正是她在学校工作中最关键的时刻,作为一个班的班主任还代两个班的语文课,想要两头顾及很不容易,这时正是我们领导挺身而出的时候,我多次登门,询问情况,解决困难,亲自出面将她丈夫的工作调到了我们学校,免除其后顾之忧,让她安心工作。
实践一次次地证明,我们既要有严格的管理,又要有留人的环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师是学校的灵魂,谁赢得了教师的心,谁就会赢得教学的高质量。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xx中学靠着“管理”与“沟通”的双桨一定会驾长风破万里浪,跻身于教育的海洋创造新的辉煌。
第五篇: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纪实
托 着 希 望 起 飞
——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改革发展纪实
特约记者 刘卫平 郭环芳记者 李稳华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千百年来,滔滔资水从南向北流去,昼夜不息,在这里突然一个90度的华丽转身,向西缓缓流去,在“世界锑都”的怀抱里,画上精彩一笔,形成一道美妙风景。闻名遐迩的冷水江市高级技工学校,早在34年前,就在这美丽的资水河畔挺拔而起。如今,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湘中大地上熠熠生辉,为世人所瞩目。
在初、高中生源逐年减少的严峻形势下,冷水江高级技工学校不但生源没有减少,反而稳中上升:201*年招生898人,201*年招生1074人,201*年招生1206人;201*在校生2589人, 201*年在校生3152人,201*年在校生3160人。学校先后获得省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省级示范技工学校、省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称号,是全省唯一一所县市级高级技工学校,自201*年以来连续12年被评为湖南省技工学校招生就业先进单位和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高端引领,创新管理理念
办学思想科学。学校在30多年的发展中,秉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宗旨,与时俱进。近几年来,学校不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坚持走“做精、做强”的发展道路,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求,最大化追求管理效能,坚持“以促进就业为目的,以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强化校企合作,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提高质量,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在综合实力、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能力等方面,加快推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
第 1 页 共 6 页
探索科学配制、有效整合、合理使用资源的途径,实现学校的结构、层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201*年,学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原则和方法,全面贯彻《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制订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程序文件、质量记录等四级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明晰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突出了过程控制,使学校管理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传统的经验式管理上升至科学化、制度化、文件化管理。学校管理体系业已于201*年底升级至c版,进一步明确了“严谨治校,以人为本;厚德博技,工学一体;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质量方针和“学生毕业率95%以上,中高级工技术等级合格率达95%以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在90%以上,顾客满意率在85%以上”的质量目标。通过多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学校管理水平领先同业水平,全体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大大增强。
教育理念先进。技工学校学生来源复杂、文化底子差、纪律意识淡薄,为把他们培养成有道德的合格公民,学校教育以德为先,牢牢树立“先做人,再做事”的观念,坚持以“今天比昨天更出色”为“好学生”的评价标准。班主任与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制定个性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能力,把对学生的创造教育、情感教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在教学方法上,彻底打破传统的“先理论、后实习”的教学法。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职业教育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完一课即成一事。”为了达到“教、学、做”合一,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核心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校企双方共商专业计划,共议课程体系,共创工学一体,共创师资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搭管理平台,共享教学资源,共评学生能力。将企业生产流程中的主要工作提炼成典型工作任务,模拟工作场景,建设了20多个一体化教学工作站,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培养企业能用、好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技校学生的学习兴趣,颠覆了以前技校学生“20%的人听课,20%玩手机,40%在睡觉,
剩下的在打打闹闹”的状况,一体化试点班级到课率达90%以上,听课率达95%,小组互助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用学生的话说,“上课时学学做做真有趣,底子差也不怕,劲头自然足了”。
内涵发展,打造“三名”工程
“三名”工程建设——名专业、名教师、名学生,这是学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系统工程。近几年来,学校居安思危,注重内涵发展,艰苦奋斗,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师资培养步伐,以教学改革推动精品专业建设,以名生的培养促进优良校风形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基地建设,投入500余万元建科教楼,投入400余万元改造运动场所,投入300余万元改善学生生活条件,投入200余万元建设学校网络系统和办公条件,近三年购买各类实训设备800余万元,使大部分实训设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学校办学条件迅速提升。201*年,学校将进一步提高办学实力,计划投入500万元兴建学生公寓,投入300万元改造实训场所,投入500万元建设一体化教学工作站。
建设名专业。冷水江是资源型工业城市,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工业企业密度在湖南省各县市中最高。学校建校之初就定位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车、钳、电、焊是技校的老牌专业,设备和师资都有充足的底子。为了配合实施冷水江“一转三化”战略,深化转型工程,走符合冷水江实际和资源型城市特点的新型发展道路,学校的专业设置紧跟企业发展进一步完善,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设好企业紧缺的精品专业,形成了数控加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焊接技术、机械设备维修、模具制造、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电工电子技术等精品专业。其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列入201*年度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数控加工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焊接技术加工专业、电算会计专业等专业列入市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这些专业承担着区域范围内中高级、技师、
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考评鉴定,服务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打造名教师。学校明确了“政治合格、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队伍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专业发展为重点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制定一系列培训培养方案,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201*年以来,学校加大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知名企业、技工院校的技能专家、教育专家交流学习,派专业教师深入工厂生产一线学习生产流程和6s现场管理,并通过开展教学研究、实行校本培训、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培训,大力进行“双师型”和“一体化”教师教学培训,增强师资力量。学校积极实施名师工程,落实名师工资待遇,大大地激发了教师钻研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刻苦钻研业务蔚然成风。目前,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56%,拥有省级精品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16人,高级讲师28人,高级实习指导教师26人,高级技师36人,高级考评员25人,省市级优秀教师16人。
培养名学生。学校的“产品”是学生,“产品”是否合格,得由“顾客”——用人单位说了算。办学30多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3万余名,很大部分或成为各行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或自主创业获得财富跻身社会精英行列。随着现代企业对人员素质要求的转变,学校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的班队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成才观,激发学生在未来职场成长进阶的强烈愿望,立志从生手向熟手、能手、高手发展,从基层技术工人向车间主任等管理岗位成长,以创业能力的培养为职业能力培养的突破口。思想对了路,专业学习有劲头。近几年来,学生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颇丰,数十名学生获得优胜以上奖励,大大激发了广大学生“以技立身”的信心。在“技工荒”日益严重的今天,众多优秀学生不到毕业就成为企业的抢手货,在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珠海伟创力、富士康、广东科达机电等大型企业,许多优秀毕业生深受器重,以一技之长逐渐获得高薪致富家庭,逐渐从生产一线跻身管理队伍。同时,越来越多的综合型高技能人才通过合理流动自主创业,获得职业生涯
的持续发展。
校企融合,树立就业品牌
校企融合是校企合作的更深层次。学校紧紧围绕主干专业,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密切关注企业需求,找准合作点,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形成校企按需组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发展模式,推动校企合作取得实效。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先后与锡矿山闪星锑业、省冶金机械厂、湖南宜化化工、金富源碱业、冷钢总厂、天宝紧固件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冷水江及娄底经济开发区企业以及沿海地区大中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作为我校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开展技能学习型与顶岗实习型两种方式的实习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学生解决生产疑难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学校培养人才模式与用人单位需求脱节的问题,使学校培养人才模式与市场需求紧密衔接。
开办企业冠名班。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部分冠名班达到了较高层次的校企融合,由企业提供学习设备,委派培训专家驻扎学校,与冠名班学生——未来的员工同吃同住,根据企业要求开展一体化教学与实训,渗透企业文化,学习到一定阶段带入企业实训,实训到一定阶段再回校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真正实现了学生进校即进厂,毕业即就业,为企业选人用人提供了方便。目前学校开办了三一班、中联班、富士康班、广达班、龙达园班、陆广达班等校企合作班,达到在校班级数的60%,实现“厂校融合”。
搞好就业服务。为了增强学生应聘能力,学校专门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开发了校本教材,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模拟招聘会,对学生进行了就业前指导训练。毕业前夕,招生就业科选择有影响力、发展前景
好、员工待遇高的知名企业来校招聘,招聘实行双向选择。对通过双向选择确定的学生,学校派专人护送进厂,并跟踪服务一年。由于安置渠道畅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多元办学,造福区域经济。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社会就业面和提升就业质量,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和“就业一人培训一人”的目标,学校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按照“学员够用,企业需用”的理念,大力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201*至201*年累计为企业培训中高级技能人才3500余人,组织开展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技术考试及企业职工技术等级鉴定6000余人次,劳动预备制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各类培训15000人以上,为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支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队伍,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乡化、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贡献了较大的力量。201*年,我校被确定为冷水江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
种得梧桐树,引来凤凰栖。201*年,学校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一期规划;201*年,学校纳入湖南省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规划;201*年,学校纳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规划。目前,学校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项目。
冷水江高级技工学校之所以得到社会、企业、家长、学生的认可,源于学校坚持的“高端引领、内涵发展、校企融合、多元办学”的办学思路,源于严谨科学的管理理念,源于180余名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我们相信,冷水江高级技工学校会在一个又一个起跑线上,乘着技工教育改革发展的春风,飞得更高更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