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浅谈企业的能力转型(精选多篇)

浅谈企业的能力转型(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5:33:03 | 移动端:浅谈企业的能力转型(精选多篇)

第一篇:浅谈企业的能力转型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转型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对我院而言,转型发展也是市场的必然要求,是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是为了创造和改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只有不断加快转型,企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早日转型,有利于占得发展先机,抢占市场,有利于争取更多的行业发言权。不

转型,被动等待,就必然错失发展良机,渐失优势。

能力转型是涉及面十分广泛的系统的变革,我们对能力转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能力转型,就是一道道的闯关。要闯关,就必须熟悉游戏规则,否则注定失败;要闯关,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复杂局面与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因此必须广泛动员,全员参与。在能力转型进程中,要处理好几个关系:既要在战略引领下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又要抢抓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既要冷静客观分析,又要审慎果断决策;既要追求转型的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规模,又要保证转型的质量和企业的平稳发展;既要追求转型的全面推进,又要加强全盘策划,做到统筹兼顾,确保重点,衔接有序。

“能力转型”的思想基础:

“能力转型”的思想基础是强化 “五种意识、三种精神”,即强化“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市场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

强化危机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的每位干部职工要基于对形势的认真分析研判,对我们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劣势进行准确把握,充分认识能力转型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从而增强紧迫感、危机感。风险意识,是指我们的发展转型,是一种蝶蛹蜕变,任重道远,决非一蹴而就,市场环境、行业规则、技术标准、业务拓展等许许多多都是新领域的尝试和探索,这些过程中的差错会给我们的发展造成挫折和打击,我们要未雨绸缪,加强策划,认真做好风险因素的识别和风险管理。市场意识,指每个人在不同岗位所开展的每项工作和处理的每个问题,都要坚持以有利于维护市场和拓展市场为原则,从思想上快速适应市场环境的新变化。责任意识,指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要认真履职,并要对自己参与的勘察设计作品的质量安全负责。要避免由于责任心缺失导致的工程缺陷与事故,进而影响到我们精心打造、来之不易的市场品牌。大局意识,是指我院的可持续发展要在统一的战略引领下有序推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自觉地按照“全院一盘棋”的布局开展工作,自觉地服从统一协调。

敬业精神,是指对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全身心投入的精神,就是要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事业心和追求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认真踏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务实苦干精神,力求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努力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协作精神,是指我们完成任何一项勘察设计项目,都有赖于多专业紧密沟通、协调配合,团结协作是优质高效完成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同时,随着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外经项目的逐渐增多,现场勘察设计、配合施工会越来越常态化,远离院总部、小团队形式现场解决问题的情况会越来越多,这对我们独挡一面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主动协调、协作变得更加重要。创新精神,是指新形势下的转型,是涉及全方位的系统优化调整,或者说是一次深刻的变革,我们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制度建设、文化培育等方方面面做出与时俱进的创造与革新。

第二篇:企业能力转型心得体会

企业能力转型心得体会

在全院上下向着国际型工程咨询公司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感受,着重谈谈在具体的工作当中,要顺利成长和实现能力转型,需要特别重视的四个点,即:“学、想、做、说”。

我院的任务在“**”期间达到了一个高潮,随着国家基础

建设投资政策的调整,生产任务会出现短时间的波谷。相对而言,城际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在近年来发展势头很好,在这个领域之内,我们的同行如二院、四院等在几年前就做了很多战略转型的准备工作,并且取得业界的优势地位。在做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时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这些设计院中,转型队伍与没有转型的队伍,我们能看出来是泾渭分明。在传统国铁生产中,我们有一个成熟的生产组织体制,无论是生产、经营,还是和业主、施工单位的对外交流过程中,只要我们遵行这些固有的模式,就比较容易干好我们的工作,但是一接触到城市轨道交通,情况就会千差万别。我们院参加了十几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设计,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项目,业主管理和技术力量雄厚,设计工作就会是一种套路。而像内地有一些城市,业主的特点就会是另一种情况,在这种变化当中,我们怎么样针对具体情况,把握好方方面面的尺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把手头的每件事做好,我认为不必说太多大话,其实只要做到“多学一点、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多说一点”就行。

“多学一点”。学无止境,我们是技术型企业,在平常的岗位上,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专业技术掌握得很好,也有必要学习相邻的专业知识,以及和我们设计业务有关的领域。只有扩大知识结构的外延,才能具备向复合型人才发展的基础,如果仅仅做好本专业的小范围事务,最多只能做到专业领军人才,而与复合型人才的目标还有距离。

“多想一点”。凡事多思考在每件工作中都是很重要的。在人才转型过程中,多想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很多工作过程中,只注重做自己的工作,不是很关心周围的事,比如管理上的、其它专业上的、互相配合上的事等等,甚至有的时候扯皮、踢皮球,各种不顺利的情况都会出现。之所以会这样,我觉得就是缺乏“多想一点”,如果我们经常替业主、管理者或其它专业多想一点,多想一点他们的需求和目标,我们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好,更顺。

“多做一点”。我们在工作当中都能体会到,做的比较成功的,业绩做得比较好的,包括我们现在的年青职工都很优秀,在各个基层能够挑大梁,看看他们的工作轨迹,其实就是多做了一点,就是比普通人多做了一些事,不但做好了自己的事,同时在他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范围外多做了一点,大家就会很认可他,而且他自己各方面能力提升得也很快。

“多说一点”。前面大家已经对表达能力、对外交流能力都有很好的建议,“多说一点”在有的时候我认为强于“多做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交流很重要!在开展轨道交通设计时,本身参与的专业多达二十多个,相互配合的工点设计院也至少有十多个,加上省市政府将近要与数十个单位或部门打交道,这时候交流和沟通就显得很重要。如果只是做了,大家不一定都能看得到,但说了,大家却容易听得到。这时候“多说一点”就会产生很好的作用。我们说“多说一点”,也不是说大话,说空话,或者是不做而说,但做了就要说出来。如果做得好,但不说出来,那就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点我们体会很深。和业主的交流中经常会谈到有些同志各方面做的很踏实,很多地方做的比别人好,但在交流中经常不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自己能力和成绩。而一些业内同行在做设计、经营、服务时,经常朝着极致的目标来做事,夸张地说就是具有“无事不达其极”的精神。每件事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策略、方法、各种各样的资源,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实力。

以上这些感受都是在平常工作当中的一些简单的体会,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最终实现大战略目标。

第三篇:强相关型产业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路径选择

强相关型产业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发展的路径选择*

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王德鲁 张米尔

摘要:基于强相关型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机理分析,提出原有技术能力挖掘和技术学习的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培育模式;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构建了培育模式选择模型。分析表明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再造战略的侧重点因技术资源禀赋不同而不尽相同,并应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 关键词:强相关型产业转型;技术能力;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追求持续成长的企业必须保持对自身生存环境的敏感,当原有产业已难以为企业提供足够的成长空间时,适时进行产业转型便成为企业的明智选择。在这一过程中,新的技术能力对于培养和再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成为影响企业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国内外学者有关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1-4],对企业转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需要指出的是,有关研究仍是在一个既定的产业背景下进行的,如果企业实施产业转型,所处的产业背景发生变化,有关的研究结论就可能失效。因此,在产业变迁的背景下,开展转型企业技术能力研究,这在中国产业结构急剧变动的发展阶段,对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持续竞争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按照原产业与新进入产业之间关联度的大小,可将产业转型划分为强相关型和弱相关型两种类型,例如本田公司由摩托车制造业向汽车制造业转型,京山轻机由农技配件生产向包装机械行业转型,二者均为强相关产业转型;而格兰仕由羽绒制品生产向微波炉行业转型,嘉陵集团由武器弹药制造业向摩托车制造业转型则均为弱相关产业转型。产业关联度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企业在原产业中累积的知识和技能在新进入产业中价值的大小,进而影响到技术能力培育的模式选择。在此,本文以强相关型产业转型案例研究为背景,对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机理与培育模式选择进行分析,探寻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再造得内在规律,以期为该类转型企业再造技术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

二、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机理分析

就一般企业而言,技术能力演进往往表现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发达国家的始于创新的轨迹;另一种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选择、获取、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的路径。然而,通过分析国内外强相关型转型企业技术能力的蜕变历程可以发现,转型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其演进往往包含原有技术能力挖掘与基于新产业的技术学习、技术知识的整理与摒弃、技术能力整合、技术能力扩展等四个阶段,通过这些努力行为,推进企业新的技术能力的形成和螺旋上升,如图1所示。

首先,转型企业基于新进入产业的技术需求分析与预测,通过识别和挖掘对转型有益的在原产业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或通过技术学习,从外部知识环境搜索和获取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然后,对原有技术知识和新的技术知识进行比较,观察有没有新旧技术知识冲突的现象,摒弃那些不符合新产业发展趋势的原技术知识和那些经过论证不能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的新技术知识,并按一定的逻辑重新归类,形成条例化的技术知识库。为充分发挥技术知识的生产力作用,企业还需要从学科知识、技术标准、单元技术、产品系统及其子系统等方面对技术知识进行系统集成,形成新的技术能力和产品平台。最后,利用技术知识的溢出效应,通过拓宽产品线和延伸产品系列实现技术能力的扩展。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30201*)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3jd630018)资助1

术能力时间

图1 强相关型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路径

但是,沿着技术累积、整理、整合、直至技术能力扩展的转型企业可能并不多见。在此能力阶梯升级的过程中会出现技术能力断裂,即技术能力出现缺口(gaps,g1,g2,g3,世界银行,1998)。所谓技术能力出现缺口,是指由于“主导逻辑”的可能存在[3],技术能力在转型企业运作中的成功使企业技术能力螺旋上升受阻,并固化在某一特定的能力阶段,从而呈现技术能力刚度。这种现象更因技术发展选择短期理性的指引及短期利润的实现而强化,即转型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呈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

通过分析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参照由day和nelson(1993)、day(1986)和foster(1991,1993)构造的适应性回归模型,借鉴安同良(201*)有关企业技术选择的研究方法,可将具有路径依赖特征的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系统模型表述为:

ct?ct?1?nt?dt(1) 式中,ct为转型企业t时期的技术能力;ct?1为t?1时期的技术能力;nt为t时期内新获取的技术能力;dt为t时期内的技术能力损失。

根据适应性回归理论,可以对技术能力的时间序列下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这些变化同时受到自我强化与自我负强化行为要素的控制。通过对t?1时期的技术能力和t时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的处理和限定过程中动态变化的非线性特征可以得到:ct?ct?1?c2t?1?nt?dt

(2)

由(2)式可知,原有的技术能力以二次式对现在的技术能力产生影响,从而赋予某些端点以特殊意义。在该端点之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在端点之后则呈负相关关系。

根据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路径分析可知,在技术整合能力一定的情况下,新获取的技术能力是企业技术挖掘能力与技术学习能力的函数,并表现出一定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可将nt表述为ces生产函数的形式:

nt?[?(?mm????ll??)??]t(3) 式中,?为技术整合效率系数;m为技术挖掘能力;l为技术学习能力;?m和?l分别为m与l的集约程度;?为替代参数。

将(3)式代入(2)式,则可以得到展开的技术能力演进系统模型:

ct?ct?1?c2t?1?[?(?mm????ll??)??]t?dt(4) 技术能力损失dt往往是由于产业技术进步、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人才流失或技术知识遗忘

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对其直接建模具有一定难度。根据kiefer(1988)提出的存活或持续理论,一个演进系统直接以一个熵过程(entropy process)为特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事件的持续或者说相同事件的存活率,假设是不取决于它在0时期的状态和一个表示其在整个时期内变化特征的矢量,则一个标准的持续模型可采用以下形式:

l(t;d)?l0(0)exp(d;b)(5) 式中,l为t时期中存活数所决定的即期失败率;l0为0时期一个任意的一般性的潜在风险率;d为行为主体特征的向量;b为系数向量。

存活理论使得计算某一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发生时间成为可能。这些行为或事件在0时期的状态特征影响着其演进和行为主体的特征;以及所分析的行为的结构性决定因素,这些都与事件的时间分布有联系。

以上分析表明,产业转型中企业技术能力的演进受到环境的经济拓扑学特征的影响,即任何时点上的技术能力都是t?1时期的技术能力结构以及t时期内技术能力变动作用的结果,其中的技术能力断裂缺口(gaps,g1,g2,g3)就是nt与(ct?1?c2t?1)、dt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果。对于转型企业而言,ct?1是既定的非可控变量因子,技术能力的再造应以提高nt、减少dt为切入点。据式nt?[?(?mm????ll??)??]t可知,nt的提高可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挖掘能力m、技术学习能力l以及技术整合效率?的提高与强化;而减少dt的措施则主要为减少知识遗忘和人才流失,亦即提高m。

三、型企业技术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以上分析表明,强相关型转型企业技术能力的培育主要包括原有技术能力的挖掘和再利用与基于新产业的技术学习两种基本模式。前者是指转型企业通过识别和挖掘对转型有益的在原产业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并通过技术延伸、自主创新等方式,在新进入产业中再利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这在跨度较小的产业转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技术学习则是指转型企业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创新和兼并收购等方式,从企业外部知识环境搜索和获取对企业有用的技术知识,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技术轨道或重建技术轨道,实现技术资源的内部化。

为突破技术能力刚度的制约,实现技术能力的持续螺旋上升;缩短技术能力再造周期,降低再造的成本和风险,转型企业必须结合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培育模式,实现技术资源的最优配置。而且,由于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资源储备水平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不同发展阶段,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培育战略的侧重点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为深入论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培育主导模式的选择,本文利用无差异曲线分析和成本约束线之间的关系,建立技术能力培育模式选择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培育模式选择模型

图2以技术挖掘能力x为横坐标,以技术学习能力y为纵坐标,q1表示技术能力最弱的单元,q2表示技术能力最强的单元,转型企业在图中的位置由其技术学习能力和技术挖掘能力所决定。图1中曲线a1、a2、a3分别表示三条等技术能力水平曲线。转型企业技术能力的培育与再造,就是沿着一定的演进路径,经过有所高于它的等技术水平曲线逐步向q2逼近。转型企业究竟应沿着什么方向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技术能力发展路径,下面以图2(b)说明。

首先作如下假设:(1)等技术能力曲线族a是x、y的函数,可以表述为a(x,y)?r2,其中r是等技术能力曲线a上任一点到q2的距离;(2)每个阶段转型企业要提高技术能力都需要一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而对每个阶段而言用于提高技术能力水平的资源是有限的;(3)转型企业提高技术能力时在x和y方向是可以替代的;(4)转型企业每一个阶段,通过技术学习每提高一个单位技术能力所需投入资源py,通过技术能力挖掘每提高一个单位技术能力需投入资源px。

现设转型之初企业的技术能力处于图2(b)中的a1曲线上的a1。他要缩小与q2的距离,首先必须到达曲线a2,然后到达a3,a4……。根据前面的假设,令转型企业用于提高技术能力的资源的总数量为c,a1点的坐标为(x1,y1),我们可以写出转型企业的资源约束方程为:

px(x?x1)?p y(y?y1)?c(1)

设在上述约束条件下转型企业可能达到的最大的技术能力曲线方程为:

a2(x,y)?r2(2)

为求均衡点,设拉格朗日函数为

l?a2(x,y)?r2???c?px(x?x1)?py(y?y1)?(3)

??l?a2

??x??x??px?0?

??l?a2

???py?0?(4) ?y?y???l

????c?px(x?x1)?py(y?y1)?0?

由联立方程式(4)前两个方程的解可得

?a2?xpx

?(5)

?a2ypy

等技术能力曲线(2)式的斜率为

?a?xdy

??2(6) dx?a2?y故(4)式表明均衡点在资源约束线与等技术能力曲线a2的切点。不失一般性,设该切点为a2,则转型企业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从a1到达a2的最佳路径是a1a2。

根据以上分析,同理我们可以证明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水平从a2提高到a3的最佳路径,应该是从a2到新的资源约束线与a3的切点(设为图2(b)中的a3)。依此类推,可以得出转型企业

最佳技术能力发展路径应该是所用成本约束方程与相应等技术能力曲线的切点的连线,成为技术能力扩展曲线,如图3所示。

以上结论还表明,对于具有同样的资源约束c,px较大的型企业(见图3成本约束线c1)

"

应比较倾向于通过增强技术学习能力y来提高技术能力(见图4从a1到a2),px较小的转型企

业(见图4成本约束线c2)应倾向于通过增强技术挖掘能力x来提高技术能力(见图4从a1

""到a2)。一般而言,当转型企业技术资源储备不足,提高单位技术挖掘能力所需要的费用越高,

px越大;反之,px越小。因此转型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技术能力培育模式的侧重点也应

因其技术资源积累水平变化而作出相应调整。

图3 技术能力扩展线

四、结论

图4成本约束线与模式选择

本文在产业变迁的背景下,以强相关型产业转型企业为对象,对其技术能力的演进机理及培育模式选择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结论表明,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再造战略的侧重点因技术资源禀赋不同而不尽相同,并应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然而,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再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诸如技术整合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能力扩散机制,以及弱相关型产业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再造的内在机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意义的领域。

参考文献

[1]kim,l..imitation to innovation:the dynamics of korea’s technological learning[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7.

[2]谢伟.追赶和价格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

[3]魏江,葛朝阳.组织技术能力增长轨迹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69-75. [4]毛义华,陈劲.基于合作创新的企业技术能力培育[j].科研管理,201*,21(4):44-50. [5]安同良.中国企业的技术选择[j].经济研究,201*,(7):76-84.

development path choice for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during

high-correlative industry conversion

www.bsmz.net emphases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reforger are disparate for their technology resource gift,and should be adjusted in different seedtime. key www.bsmz.net把pc转卖给了联想,国人们都以为微型电子产业的“巨人”倒下了,而联想将成为世界级的pc产业的巨头,孰不知,“巨人”并不是倒下,而是用力的深蹲了一下,让自己跳得更高更远。在那段沉寂的岁月里,ibm不断地并购重组,收购了普华永道的咨询公司,rational软件公司,莲花公司,马士基的数据公司,它的产业链从“产品制造业“逐步向“智慧型产业“倾斜,这就是一个转型,一个成功的转型。

而联想拿着别人“剔除地糟粕“,继续生产,还很引以为自豪的说”我们收购了“ibm”,我们将成为“制造大国”,我不尽地要仰天长笑,愚昧啊,真是愚昧。海外并购,确实可以变得强大,但是,他却忽略了一点,你能所买到的只是它的产品,而并不是技术。

“曾有前车之鉴,足为后事之师。”

反观我们的企业,同样面临着骑虎难下的困境。虽然,通过改制,引进国外的技术,在近几年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的优秀企业相比,差距仍却很大,所以企业需升级换代,提倡多元化发展。我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实事求是地讲,一直存有疑问,如何真正地实现多元化?现今我企实行多元化的现状是缺乏技术创新,缺乏技术优势,更缺乏企业赖以长期发展的核心技术,将企业的技术进步过分依赖于别人的技术转让,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单纯的模仿是无法维持竞争力的。更麻烦的是,随着近年中国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中美制造业的逆差在逐步缩小,据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报道,到201*年中国制造业的生产

成本将只比美国低5%到10%,中国制造将完全丧失竞争力,这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廉价,再也不是我们中国制造业特有的“代表词”,价格不再便宜,而品质又没有显著的提升,你说我们靠什么去和别人竞争,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制造只能停留在整个价值链的低端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那大家一定会发问,怎么样才能让产业制造得到更有力的提升?我认为,我们应该提升自己的软能力——开发,设计,创新这方面的能力,从传统的“制造型产业”逐步向“智慧型产业”倾斜,所谓智慧型产业,就是服务于企业或服务于其它产业的产业。比如iphone苹果,这就是一个科技创新的企业,在注重硬件的同时,它又提供了很多售后的东西,包括app store的一些新的产业链模式,这就是一个新的案例,它不是传统的制造业,又不是高端的服务业,这就是我说的智慧型产业,它抢占的是工业时代的制高点。

所以有人说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没错。但学习,并不一味的照葫芦画瓢,按部就班,我们要擅用“拿来主义”,外加自己的思考,并认清企业自身的价值连,多问几个“为什么”,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

企业的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的好坏需要靠大家来共同来维护的。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所思所想,希望能对大家有些启发,无论好坏,目的都是希望公司能够更好的发展。

徐英杰

运营部

201*.9.4夜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企业的能力转型(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0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