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精选多篇)

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5:34:39 | 移动端: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精选多篇)

第一篇: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

201*年以来,监察部每年都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作出部署。201*年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召开国有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充分发挥效能监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作用。10月,监察部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召开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和回顾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情况,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思路和对策。国务院国资委于201*年也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以上这些重要措施,有力地指导了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据统计,201*年,中央企业效能监察立项17597个,查出违纪金额16.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20.5亿元,节约资金62.5亿元;落实整改措施、建章立制31022个。实践证明,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完善规章制度、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手段,在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保障企业改革顺利进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战斗力。执行力的强弱不仅是一个企业兴衰的标志,更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的生命所在。国有企业要实现健(更多文章请关注:Wwww.bsmz.net)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除了决策层能善于捕捉发展的机遇,有好的战略、好的班子、好的品牌、好的资金和技术等以外,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一战略的执行力。因为,企业的发展有20%是靠策划,而60%是靠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市场竞争,归根结蒂是企业执行力的竞争,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执行力。而一个企业执行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其生存与发展。

作为服务于企业经济工作最佳切入点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如何将效能监察的触角延伸到执行力领域,如何更恰当的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以提升执行力的实际成果,达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不断接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是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新亮点。

一、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的关系

所谓效能监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单位党政组织的领导下,纪检监察部门针对影响工作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通过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的正确性,以及经营质量、效益、效果和效率等情况,促进单位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工作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活动。而通过效能监察,对于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促进经营管理者正确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将长期发展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与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战略,执行力越强,企业可能失败得越惨;没有很强的执行力,战略再好,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尤其是当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或者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至为关键。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执行力。

执行是企业各部门一整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各部门责任的具体落实。而效能监察同样寓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因此,执行力和效能监察在内涵、外延上既有重叠,也有相交;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它们在目标和愿景上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但在流程上执行力包容性更大,而在监督跟进中效能监察再管理、再监督的职能优势明显,侧重性强。

所以,执行力的提出,拓展了效能监察的工作领域。只有当效能监察最大限度地贴近和融入执行的全过程,效能监察的成效才愈容易彰显,进而为提升企业执行力起到积极作用。

二、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深化效能监察工作,提升执行力。

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创新的产物,它在创新中产生也必将在创新中发展。效能监察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监督,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而由于效能监察目前主要是由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它在系统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提升执行力,则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经营和管理的效能,这对企业效能监察提出了新的课题。

1、坚持事前监察与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

开展效能监察,既是对企业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内容是否正确科学,实施决策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进行事前监察,对监察对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履职到位进行事中监察。在认真跟进中杜绝懈怠,并有效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关口前移,监督到位。更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调查,揭露和处理违纪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堵塞管理漏洞,认真开展事后监察。

2、坚持创新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强化监督制衡。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规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开展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必须创新制度建

设。一方面,企业须借助于系统管理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执行力的提升,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行为,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的奖罚机制,使制度保持它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另一方面,效能监察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效能监察的性质、特点、规律、任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制度,完善操作规程,规范监察行为。围绕企业制度创新,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效能监察。着力从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减少腐败机会、提高有效预防腐败能力的角度,深刻分析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及原因,促进制度建设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加强企业内部机制建设,发挥效能监察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在制度制定后,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以效能监察为切入点,在职责范围内,督促检查制度落实及执行力的落实。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强化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发挥纪检监察和各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  3、坚持强化管理者执行力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 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一个部门的领导者决定一个部门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要靠领导者与员工之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对象是各级管理者,因此,在开展效能监察中,必须对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和管理者进行全过程的廉政监察,调查了解管理者履行职责、落实执行力情况,全面掌握其思想、品质、能力、作风,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评价管理者,根据管理者业绩实施奖惩。积极通过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将自律、监督、惩戒、奖励等制约机制有机结合,惩防并举,促进各级管理者廉政勤政,高效优质地工作。为此,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围绕强化管理者执行力和绩效考核,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履行职能,监督落实各项制度,从政治、思想、纪律、作风

上为强化管理者执行力和绩效考核提供有力保证,使纪检监察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内在的需要。

4、坚持执行文化与廉政文化相结合。

有识之士指出:三流的企业靠人管理,二流的企业靠制度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管理。当企业发展到较高层次时,企业文化的作用也愈加凸显。而实践证明,在诸多优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打造执行文化,提升执行能力正逐渐成为其核心方面的内容。

执行力源自企业文化本身,更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且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实际的文化活动,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发展创新,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赢得了不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广泛认同、支持和参与,逐渐升华为一种新型文化。把廉政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及经营管理理念的塑造,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大力宣传执行文化和廉政文化,通过理念导入和灌输,不仅能在员工形成“效能优先”的价值观,也让员工强化对目标的认同和凝聚,最终提高执行的意识。所以,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中,不仅要依靠组织力量,而且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和家庭力量,通过组织条规教育、先进示范教育、案例警示教育、知识竟答活动等廉政教育的多种形式,强化企业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扩大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影响面,营造出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为保证企业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各党支部和班子成员切实履行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职责,公司党委制定了在所属单位实行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具体考核评分办法、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等,并与各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书,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企业效能监察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任务繁重,仅靠纪检监察部门“单兵作战”远远不够。就执行力来说,没有企业各部门的扎实管理和紧密协作,就难以顺利进行,也很难取得成效。因此,纪检监察部门不能包办代替,一定要发挥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考虑业务部门所具有的规律和特点,依靠他们的有效参与,把常规性的监察方法、手段,同业务部门的考核测评结合起来,做到既明确分工,又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更好地完成以效能监察促执行力提高的任务。围绕企业投资决策、营销采购、招投标项目、资产处置、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环节开展效能监察,逐步形成“行政领导负责、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员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效能监察管理体制,保证上下目标一致,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取得工作实效。

第二篇: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

文章标题: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

企业文化部

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就没有领导力,就没有战斗力。执行力的强弱不仅是一个企业兴衰的标志,更是一个政党、一个组织的生命所在。国有企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除了决策层能善于捕捉发展的机遇,有好的战略、好的班子、好的品牌、好的资金和技术等以外,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一战

略的执行力。因为,企业的发展有20是靠策划,而60是靠各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市场竞争,归根结蒂是企业执行力的竞争,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执行力。而一个企业执行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其生存与发展。

作为服务于企业经济工作最佳切入点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如何将效能监察的触角延伸到执行力领域,如何更恰当的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以提升执行力的实际成果,达到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不断接近企业战略目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是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新亮点。

一、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的关系

所谓企业效能监察,就是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管理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监督检查,通过查问题、堵漏洞、提建议、促整改等实现对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而通过效能监察,对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效能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所谓执行力,就是企业将长期发展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与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好的战略,执行力越强,企业可能失败得越惨;没有很强的执行力,战略再好,也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

尤其是当企业的战略目标已经或者基本确定,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至为关键。所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在于执行力。

执行是企业各部门一整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各部门责任的具体落实。而效能监察同样寓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因此,执行力和效能监察在内涵、外延上既有重叠,也有相交;既有共性,又各有特性。它们在目标和愿景上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但在流程上执行力包容性更大,而在监督跟进中效能监察再管理、再监督的职能优势明显,侧重性强。

所以,执行力的提出,拓展了效能监察的工作领域。只有当效能监察最大限度地贴近和融入执行的全过程,效能监察的成效才愈容易彰显,进而为提升企业执行力起到积极作用。

二、围绕企业改革发展,深化效能监察工作,提升执行力。

效能监察是国有企业监督体系创新的产物,它在创新中产生也必将在创新中发展。效能监察工作,对于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监督,提升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而由于效能监察目前主要是由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活动,它在系统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提升执行力,则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经营和管理的效能,这对企业效能监察提出了新的课题。

1、坚持事前监察与事中、事后监察相结合。

开展效能监察,既是对企业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决策内容是否正确科学,实施决策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进行事前监察,对监察对象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是否履职到位进行事中监察。在认真跟进中杜绝懈怠,并有效防止和减少问题的发生,或及时发现和解决过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到关口前移,监督到位。更要对已经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调查,揭露和处理违纪违法行为,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堵塞管理漏洞,认真开展事后监察。

2、坚持创新制度建设与监督检查相结合,强化监督制衡。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规范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开展效能监察,提升执行力,必须创新制度建设。一方面,企业须借助于系统管理的作用,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来保证执行力的提升,用制度统一员工与组织的执行行为,用制度建立一个执行力的奖罚机制,使制度保持它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另一方面,效能监察要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新形势以及企业效能监察的性质、特点、规律、任务,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制度,完善操作规程,规范监察行为。围绕企业制度创新,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效能监察。着力从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减少腐败机会、提高有效预防腐败能力的角度,深刻分析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及原因,促进制度建设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加强企业内部机制建设,发挥效能监察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监督作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在制度制定后,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以效能监察为切入点,在职责范围内,督促检查制度落实及执行力的落实。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和执行力落实到位。强化对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机制。发挥纪检监察和各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通过对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

3、坚持强化管理

者执行力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管理者决定了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一个部门的领导者决定一个部门的执行力。执行力的实施要靠领导者与员工之的沟通和示范来推动。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对象是各级管理者,因此,在开展效能监察中,必须对企业各级领导班子和管理者进行全过程的廉政监察,调查了解管理者履行职责、落实执行力情况,全面掌握其思想、品质、能

力、作风,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客观评价管理者,根据管理者业绩实施奖惩。积极通过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将自律、监督、惩戒、奖励等制约机制有机结合,惩防并举,促进各级管理者廉政勤政,高效优质地工作。为此,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围绕强化管理者执行力和绩效考核,结合企业实际,全面履行职能,监督落实各项制度,从政治、思想、纪律、作风上为强化管理者执行力和绩效考核提供有力保证,使纪检监察工作真正成为企业内在的需要。

4、坚持执行文化与廉政文化相结合。

有识之士指出:三流的企业靠人管理,二流的企业靠制度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管理。当企业发展到较高层次时,企业文化的作用也愈加凸显。而实践证明,在诸多优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打造执行文化,提升执行能力正逐渐成为其核心方面的内容。

执行力源自企业文化本身,更完善于这个企业近乎教义般的企业信仰,且反作用于企业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政文化,作为反腐倡廉教育实际的文化活动,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发展创新,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赢得了不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群的广泛认同、支持和参与,逐渐升华为一种新型文化。把廉政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及经营管理理念的塑造,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大力宣传执行文化和廉政文化,通过理念导入和灌输,不仅能在员工形成“效能优先”的价值观,也让员工强化对目标的认同和凝聚,最终提高执行的意识。所以,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中,不仅要依靠组织力量,而且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和家庭力量,通过组织条规教育、先进示范教育、案例警示教育、知识竟答活动等廉政教育的多种形式,强化企业领导干部“为民、务实、清廉”意识,扩大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成效影响面,营造出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为保证企业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制的落实,确保各党支部和班子成员切实履行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职责,公司党委制定了在所属单位实行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具体考核评分办法、责任追究的具体实施办法等,并与各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建设和领导人员清廉从业责任书,保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企业效能监察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任务繁重,仅靠纪检监察部门“单兵作战”远远不够。就执行力来说,没有企业各部门的扎实管理和紧密协作,就难以顺利进行,也很难取得成效。因此,纪检监察部门不能包办代替,一定要发挥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性,充分考虑业务部门所具有的规律和特点,依靠他们的有效参与,把常规性的监察方法、手段,同业务部门的考核测评结合起来,做到既明确分工,又优势互补,形成整体合力,更好地完成以效能监察促执行力提高的任务。围绕企业投资决策、营销采购、招投标项目、资产处置、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环节开展效能监察,逐步形成“行政领导负责、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员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效能监察管理体制,保证上下目标一致,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取得工作实效。

《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来源于公文素材库,欢迎阅读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

第三篇:效能监察与企业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

书目封面效能监察是权利人充分授权下对各级管理者及其领导组织的勤政和能政情况进行考察和整改的行政监察。包含了对管理过程的严谨性、科学性、民主性的管理学及理论应用的行为监察,包含了服务于权利人的对管理效力及利益实现情况的目标监察,是以取得经济、社会、技术、管理进步为目标的能效监察。

目录

简介

具体三个层次(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3)看其是否合理

明确的特点简介

具体三个层次 (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3)看其是否合理

明确的特点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委版)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行政监察工作意义上的效能监察内容,主要是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认真、正确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努力为人民服务。 具体三个层次

(1)看其是否依法行政

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办事,是否执行内部行政管理制度。在通常情况下,依法行政既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原则,又是提高行政效能的保证,因此也是行政效能监察的极为重要的方面。

(2)看其是否完成计划

计划既是行政管理的指南,又是行政管理的目标。计划实际上就是国家和行政组织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平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一种定约形式。定约的执行情况就成为行政效能监察的一个重要标准。

(3)看其是否合理

即在行政管理中是否合理地、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条件,充分发挥现有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理想的行政管理效能。在合理程度上,可以纵向比,主要同本部门过去比;可以横向比,同性质、条件差不多的部门比。

合理的行政管理会使行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使行政管理中的问题等于恰当解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行政管理行为的合理性是行政效能监察的重要内容。效能监察是区别于廉政监察、职级考察和绩效考核等重要的主动管理手段,具有监察对象全面、对比指标系统、行为关系独立、行政权力充分和能效目标明确的特点。

明确的特点

(1)监察对象全面,是指围绕勤政、能政展开多方面的监察工作,与权利人利益相关的生产经营、安全环保、团队建设等等都可列入监察范畴,可以涵盖所有管理工作。(2)对比指标系统,是指监察工作本身的特色,就是说效能监察讲究依据和逻辑,从理性管理角度,形成完善的指标体系,对比评价并分析改进管理工作。(3)行为关系独立,是指效能监察工作是就事论事,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来取舍,管理行为上并不局限于某个部门或者岗位的职责,可以在一般行政构架外统筹和分配具体的管理资源、调节管理任务和采取风险应对,以实现目标。(4)行政权力充分,是指效能监察工作依托于行政权力的支持,在充分的行政权力支持下,充分调度和发挥人力、财力支持;另一层含义就是监察工作是对权利人负责,代表权利人履行监察职责,不受中层意见干扰。(5)能效目标明确,是指效能监察工作的优劣和取舍是以三效和三力来判断的,效能监察工作必须有明确三效和三力来作为取舍或目标依据。

企业效能监察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过程,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履行职责行为(简称履职行为)的正确性,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 在这里,相关经营管理者是指除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以外的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具有经营管理职权的人员。对中央和国资委管理的企业领导人员履职行为的检查按有关规定进行。

目录

企业效能监察定义

发展历史

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标准

相关信息

编辑本段企业效能监察定义

【注音】qǐyaxiàon?ngjiānchá或者说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管理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综合性的监督,是推进企业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企业管理和服从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大局,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效能监察这个概念是在1989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确立以后,监察部领导在研究、借鉴苏联、东欧等国家监督政府工作效率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监察的实际提出的。1989年12月尉健行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报告中第一次正式阐明了效能监察这一概念,他说:“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加强执法监察。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1990年6月在贯彻行政诉讼法研讨会上,尉健行同志又讲到:“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一般称为执法监察。考察政府机关执法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有效率,二是看是否廉洁。因此,我们又把执法监察主要分为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两个部分。”在这之后,尉健行同志对效能监察的标准、重点内容等方面还有过多次讲话。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又多次对效能监察的内涵、标准、方法、作用及组织作了明确论述。专家们又对其内涵开展了研究,在一些书刊、资料以及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课中,对效能监察的理论思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同行业的各企业在各个经营管理领域也在全面的深入的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加强内部监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效能监察概念提出伊始,效能监察工作及其相关理论一直处于积极探索和发展之中,效能监察工作大概经历了启蒙、起步、发展三个阶段,在这三个发展阶段,全国效能监察著名专家、效能监察理论开创与实践第一人刘占书先生为效能监察学科事业发展做出了鼻祖式的贡献。目前,效能监察总体上还处在经验积累、理论探索的发展与现代企业效能监察理论体系形成阶段,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做法各有其长,各有特色。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我国企业一项富有特色的企业内部监督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监督作用,也是企业监察部门切入工作中心的重要工作形式。因此,持续有效地开展企业效能监

察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监督管理机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重视,也有了长足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监督保证作用。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空间与时间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管理信息日趋繁多,引起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效能监察中所要监察的内容与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步突现出来,存在一些问题或现象。1、一些企业的行政领导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本身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监察部门和监察人员配备不全,因而难以在监察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所作为,这是制约企业效能监察发展与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2、企业效能监察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工作规范。这是目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各个企业都在开展企业效能监察,但各个做法不一。国家法律、上级机关对企业效能监察的界定不够明确,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形式、方法、内容、职责等不清楚,不能把效能监察与企业的其他监督形式相区别,没有系统统一的规定、制度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规范。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缺乏对企业效能监察作用的科学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常把企业效能监察看成是查问题、办案件,变成“亡羊补牢”,或者看成是与职能部门的业务监督工作相重复,认为“手伸得过长,种别人的田”。效能监察的“一能三效”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涵认识不深刻,不能对效能监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4、企业监察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效能监察是企业的一项具专业性、综合性很强、内部协调难度大的内部监督活动,一些单位监察人员的数量、质量能力都难以适应效能监察的技能要求,要让他们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主导、牵头和协调组织作用,可见工作难度之大。5、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走形式主义,为效能监察而效能监察,工作浮在面上,存在两张皮现象,“虎头蛇尾”;二是事后“救火”,有举报、发生了问题,才组织去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成了消防与事后调查补救,没有发挥效能监察应有的预防作用与过程监督作用;三是效能监察目标与实施过程中的监察标准不很明确,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四是监察内容模糊,效能监察的对象确定、现场实施工作、方法选择不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五是效能监察成果的评价缺乏标准,成果评价的内容不一,不能形成推进企业效能监察正确发展的导向;六是缺乏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与研究。由于以上这样一些问题或现象的存在,致使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一直处在一个经验积累、理论探索发展阶段。一些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工作效果也不明显,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怎样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制度与案例》一书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系统思考和探索。效能监察学科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行政效能监察,着力于对政府组织、公共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时限性四个方面进行监察;一个分支是企业效能监察,着力于对赢利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生产力(效能)为目的,以业务流程为监察对象,围绕流程的流程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过程符合性、业务执行结果有效性和业务流程设计适宜性,即“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进行检察;以下是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术语与定义研究成果总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体系所构成的制度建设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集合。效能监察工作体系:是企业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为监察单元,围绕企业制度建设与执行为监察内容,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效能监察工作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旨在

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企业效能监察: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等, 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所进行的审查、建议与督促改进活动。从监察“人”的角度,是廉洁从业、勤勉从业和优质从业的综合监察活动,从管理学的角度,是以流程为单元和对象,对流程运行效能进行的审查、建议、督促改进的活动。流程运行效能即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一能三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业务流程:组织为实现业务的某一特定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控制的步骤、活动与方法的集合。效能监察对象:开展效能监察活动所要审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循环)。“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中的围绕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四性”定义分别为:制度建设的充分性:企业现存业务制度体系覆盖业务流程运行的全过程、目标,满足制度建设预期要求的程度。业务过程的符合性:验证业务行为过程按照制度建设体系要求运行的符合程度。业务结果的有效性:经营管理行为过程的实际结果达到制度建设预期管理目标的程度。制度建设的适宜性:制度建设体系的运行成本与实现制度建设预期目标的经济合理性程度。效能监察点:企业某一业务流程中对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造成潜在不确定性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测试点:制度建设体系中确保影响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点)处于受控的业务控制点。不合格:企业实际制度建设体系、过程与结果没有满足制度建设充分性、或符合性、或有效性、或适宜性的情形。效能监察发现:将收集到的监察证据对照监察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控制标准、预期目标进行评价的结果。效能监察建议:对已发现的尚未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的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要求。效能监察决定:对己发现的并已构成违反企业制度、业务结果没有实现管理目标和业务行为与结果已经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务必执行的整改、问责和采取纠正措施的监察要求。效能监察报告:对效能监察活动过程和结果以正式的文件形式并经过审批后的正式表达。 201*年8月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规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中央企业)适用本办法。”《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出台,是企业效能监察定位与制度化推进的里程碑。201*年5月18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优秀项目评价操作指南(试行)》,为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水平,建立和完善中央企业效能监察科学评价体系,推动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发展是企业效能监察发展的另一里程碑。这套评价操作指南适合行政效能监察成果评价指导,也适合现代企业效能监察成果评价指导。当然,具体操作中,评价指标设计会存在不同。

编辑本段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正确性遵循标准

(一)合法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是合法的授权行为,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相关规定,必须按规定接受监督;(二)合规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必须符合相关管理程序、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三)合理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在职责权限内的合理裁量,必须符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持续经营等管理原则;(四)时限性: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对有特殊时限要求的管理事项不得擅自延长或者缩短时限。”“效能监察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一)科学发展原则。围绕企业经营中心,服务企业改革发展大局,促进建立节约型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效益。

(二)依法监察原则。有章必循、违章必纠、执纪必严,激励守法合规行为。(三)实事求是原则。重调查研究、重证据,客观公正。(四)协调统一原则。监察与纪检、监事会和审计等其他监督部门相协调;监督检查经营管理者履职行为与服务经营管理目标相统一;促进制度建设与提高企业效能相统一;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相统一;教育与奖惩相统一。”

编辑本段相关信息

企业效能监察(国资委版)是企业监察机构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监督检查相关经营管理者和企业所辖部门(单位)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纠正行为偏差,发现管理缺陷,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企业效能监察(通用版)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加企业效益或实现特定效果为目的,依托企业权力、财力和人力等可控资源,对组织的管理现状及要求、管理行为过程及结果、管理者勤政及能政进行监督考察和优化提高,运用监察手段,克服管理薄弱环节、实现管理目标,并获得适宜管理模式或先进管理经验的一种企业自我监察和提升管理效能的行政监察。企业效能监察项目是指为解决企业面临的重点、难点或热点问题,克服管理薄弱环节、提高履职能力或为实现管理过程较复杂及动用企业资源较多的企业目标,符合企业效能监察定义,经企业行政主管授权批准成立,并由具体小组负责实施的专项管理项目。

第四篇:企业效能监察的产生、发展与存在问题

企业效能监察的产生、发展与存在问题

作者:樊光中

效能监察这个概念是在1989年我国行政监察体制恢复确立以后,监察部领导在研究、借鉴苏联、东欧等国家监督政府工作效率的经验,结合我国行政监察的实际提出的。1989年12月尉健行同志在第二次全国监察工作会议报告中第一次正式阐明了效能监察这一概念,他说:“围绕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加强执法监察。执法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既包括效能监察也包括廉政监察。”1990年6月在贯彻行政诉讼法研讨会上,尉健行同志又讲到:“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是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我们一般称为执法监察。考察政府机关执法的效果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看是否有效率,二是看是否廉洁。因此,我们又把执法监察主要分为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两个部分。”在这之后,尉健行同志对效能监察的标准、重点内容等方面还有过多次讲话。中央纪委、监察部领导又多次对效能监察的内涵、标准、方法、作用及组织作了明确论述。专家们又对其内涵开展了研究,在一些书刊、资料以及专家学者的报告讲课中,对效能监察的理论思考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不同行业的各企业在各个经营管理领域也在全面的深入的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在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加强内部监督,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效能监察概念提出伊始,效能监察工作及其相关理论一直处于积极探索和发展之中,效能监察工作大概经历了启蒙、起步、

发展三个阶段,但总体上目前还处在经验积累、理论探索的发展阶段,各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做法各有其长,各有特色。

当前,国有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也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是我国企业一项富有特色的企业内部监督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监督作用,也是企业监察部门切入工作中心的重要工作形式。因此,持续有效地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堵塞管理漏洞,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监督管理机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领导重视,也有了长足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监督保证作用。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现代管理与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空间与时间范围不断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越来越大,经营管理信息日趋繁多,引起企业经营管理中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因此企业效能监察中所要监察的内容与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专业,监督的难度越来越大,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多,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也逐步突现出来,存在一些问题或现象。

1、 一些企业的行政领导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本身认识不足,导致企业监察部门和监察人员配备不全,因而难以在监察企业经营管理中有所作为,这是制约企业效能监察发展与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

2、企业效能监察界定不够明确,缺乏工作规范。这是目前一个

比较突出的问题。各个企业都在开展企业效能监察,但各个做法不一。国家法律、上级机关对企业效能监察的界定不够明确,效能监察的具体工作形式、方法、内容、职责等不清楚,不能把效能监察与企业的其他监督形式相区别,没有系统统一的规定、制度对效能监察工作进行规范。

3、随着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缺乏对企业效能监察作用的科学认识。企业管理人员常把企业效能监察看成是查问题、办案件,变成“亡羊补牢”,或者看成是与职能部门的业务监督工作相重复,认为“手伸得过长,种别人的田”。效能监察的“一能三效”目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涵认识不深刻,不能对效能监察的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4、企业监察队伍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需要。效能监察是企业的一项具专业性、综合性很强、内部协调难度大的内部监督活动,一些单位监察人员的数量、质量能力都难以适应效能监察的技能要求,要让他们在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发挥主导、牵头和协调组织作用,可见工作难度之大。

5、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现象:一是走形式主义,为效能监察而效能监察,工作浮在面上,存在两张皮现象,“虎头蛇尾”;二是事后“救火”,有举报、发生了问题,才组织去开展效能监察工作,效能监察成了消防与事后调查补救,没有发挥效能监察应有的预防作用与过程监督作用;三是效能监察目标与实施过程中的监察标准不很明确,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四是监察内容模糊,效能监察的对象确定、现场实施工作、方法选择不够系统化、规范化、专业化;五是效能监察成果的评价缺乏标

准,成果评价的内容不一,不能形成推进企业效能监察正确发展的导向;六是缺乏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系统总结与研究。

由于以上这样一些问题或现象的存在,致使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一直处在一个经验积累、理论探索发展阶段。一些单位的效能监察工作开展并不理想,工作效果也不明显,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内部监督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怎样推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强化企业内部监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实问题。《施工企业效能监察实务 制度与案例》一书在这些方面做了一些系统思考和探索。

第五篇:企业效能监察主要术语与定义

企业效能监察主要术语与定义

作者:樊光中

效能监察学科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步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是行政效能监察,着力于对政府组织、公共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从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和时限性四个方面进行监察;一个分支是企业效能监察,着力于对赢利组织运行效能的监察与效能建设,以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生产力(效能)为目的,以业务流程为监察对象,围绕流程的流程制度建设充分性、业务执行过程符合性、业务执行结果有效性和业务流程设计适宜性,即“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进行检察;以下是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术语与定义研究成果总结。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指企业内部各管理体系所构成的制度建设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的集合。效能监察工作体系:是企业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为监察单元,围绕企业制度建设与执行为监察内容,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效能监察工作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旨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等, 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所进行的审查、建议与督促改进活动。从监察“人”的角度,是廉洁从业、勤勉从业和优

质从业的综合监察活动,从管理学的角度,是以流程为单元和对象,对流程运行效能进行的审查、建议、督促改进的活动。流程运行效能即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

一能三效:是指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益、效果、效率及其过程能力

业务流程:组织为实现业务的某一特定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控制的步骤、活动与方法的集合。

效能监察对象:开展效能监察活动所要审查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一个或多个业务流程(循环)。

“四性测试与评价模型”中的围绕制度建设与执行的“四性”定义分别为:制度建设的充分性:企业现存业务制度体系覆盖业务流程运行的全过程、目标,满足制度建设预期要求的程度。业务过程的符合性:验证业务行为过程按照制度建设体系要求运行的符合程度。业务结果的有效性:经营管理行为过程的实际结果达到制度建设预期管理目标的程度。制度建设的适宜性:制度建设体系的运行成本与实现制度建设预期目标的经济合理性程度。

效能监察点:企业某一业务流程中对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造成潜在不确定性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测试点:制度建设体系中确保影响业务流程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和管理目标实现的关键过程或关键环节(效能监察点)处于受控的业务控制点。

不合格:企业实际制度建设体系、过程与结果没有满足制度建设充分性、或符合性、或有效性、或适宜性的情形。

效能监察发现:将收集到的监察证据对照监察要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内部规章制度、控制标准、预期目标进行评价的结果。效能监察建议:对已发现的尚未构成违纪违规违法的不符合事实提出的整改意见和预防措施要求。

作者在《赢在效能》、《流程修炼》两书中,均使用以上专用术语和定义。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浅谈企业效能监察与执行力(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0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