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创建供电企业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精选多篇)

创建供电企业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5:39:51 | 移动端:创建供电企业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精选多篇)
第一篇:创建供电企业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

文章标题:创建供电企业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

一、“特色系列文化”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内在涵义

“企业文化热”,从国外波及国内,开辟了企业现代管理的新领域,成为当代企业久盛不衰的精神资源。企业管理从“制度管理”转向了“文化管理”。努力建设供电企业文化,这是时代的呼唤。1990年以来,该公司站在培育新时期“四有”

职工队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文化建设列入公司总体发展目标,做到年年有规划、有安排、有活动、有考评,编印了《供电企业文化》、《供电企业文化应用读本》,创建的窗口文化于1998年7月在全国电力系统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作了经验介绍,201*年初撰写的《“四法并举”着眼育人,营造供电道德文化》获中国电力政研会供电专委会好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连续多年走在河北电力系统前列。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实际多年融合的基础上,201*年4月,公司党委召开企业文化专题研讨会,经过总结回顾和认真研讨,一致认为: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系统性和规范性,在特色上下气力,在创新上做文章,提出创建“特色系列文化”,成为公司上下全员的共识。

经过广泛深入调研和多次专题研讨,公司政研会组织专门人员于201*年10月和201*年10月分别编印出《理念文化手册》、《道德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营销文化手册》四种企业文化读本,构成了邯郸供电公司“特色系列文化”主体架构,其内在涵义为:以理念文化为核心,以道德文化、安全文化、营销文化为依托,把企业理念作为供电文化的核心理论贯穿,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通过人本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加快企业发展。公司理念文化包含了企业宗旨、企业目标、兴企方针、企业风尚、企业作风、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理念、安全信条、企业人才观、企业哲学观、企业价值观、思想道德观等14种企业文化观。公司道德文化概述了“道德理念”、“道德规范”、“道德评价”、“道德风采”、“道德歌”共5篇20个方面的内容。公司安全文化编写了安全文化的涵义、功能及特征,安全理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保障文化和安全文化的培育等方面内容。公司营销文化编印了电力营销文化的涵义、营销理念、行为规范、营销形象四个章节内容。以上四册作为公司特色系列文化系列丛书下发全员学习,成为实践“三个代表”、提高员工素质的好教材。

二、“特色系列文化”的主要特征

实践中该公司探索出的“特色系列文化”强调:大力培育企业精神和企业理念,时时把员工凝聚于企业之“魂”;用文化力约束员工行为,使员工受制于企业之“道”;全方位营建供电文化造势,塑造当代全新的企业之“形”,构架了崭新的企业文化平台。其特征具有“五性”:

一是企业现代管理的人本性。人本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本质要求。公司“特色系列文化”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思想,把员工视为企业文化的主体和企业文化的首要因素,作为活的生产力,做到:抓安全不单靠行政、经济手段,更强调人的责任和主观能动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育安全文化;抓经营不只从抓指标到指标,更注重企业宗旨和敬业爱岗的灌输,以营销文化促市场营销,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为中心来提高管理水平和优质服务水平,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和坚实保证。

二是正确价值观念的渗透性。企业价值观主导和支配着企业文化的其他要素。公司“特色系列文化”的理念文化中把“追求卓越,奉献社会”作为企业价值观,成为员工追求经营成功时所推崇的基本信条和奉行的目标。公司道德文化的内容道德精神、道德规范等,培育了员工处人处事的价值观念,成为行动的指南。公司安全文化提出八个强调,即:第一位置、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人人尽责、自保互保、监督到位、从严考核、齐抓共管,渗透着爱我企业、与企业共荣辱的价值观念。公司营销文化的“为客户创造价值,为企业赢得生机”等营销理念,展示员工市场营销与优质服务的价值取向,有了正确的行动指南。

三是员工日常行为的规范性。公司道德文化明确提出电业职工日常必须遵守的“六讲六做”行动规范,即:“工作环境讲文明,做到整洁优美;本职工作讲责任,做到尽心尽职;上下工序讲效率,做到高效有序;相互之间讲协作,做到主动配合;职业纪律讲自觉,做到遵纪守法;履行承诺讲诚信,做到对方满意”,成为大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公司安全文化对生产检修现场明确了现场交待、精力集中等24句96字行为规范,以具体规定约束员工的生产行为。公司营销文化对员工基本行为规范和一般行为规范作了具体阐述,要求人人自觉遵守,以明确的标准规范员工服务行为,强化了企业日常管理,提高了优质服务水平。

四是多种特色文化的融合性。不同文化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成为公司“特色系列文化”又一特征。企业

理念、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风尚、企业作风融入道德文化、安全文化和营销文化,成为共同恪守的理念;道德文化与营销文化间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安全文化营造的有利环境,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推动着营销文化建设。可见,这种融合性为公司系列文化展示了鲜明特色,推动着企业整体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五是助推企

业腾飞的激励性。经过实践探索出的公司“特色系列文化”,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不单纯为了总结或研究,也不是自然形成的,而在于指导现实,运用于实践,是有生命力的文化。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公司这种“特色系列文化”受到广大员工好评,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和可操作性,对指导各项工作、加快企业发展颇具现实意义。

三、“特色系列文化”的运用效应

公司党委总结探讨出的《创建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经验做法,201*年9月、10月分别被评为全国23个城市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会第十九次会议优秀研究成果奖和全国供电专委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特色系列文化”的实践主要表现为“四力”:

l、文化力启动学习力,营造了团队学习环境。公司在厂区制作悬挂了企业理念大字标牌,在《邯郸供电》报和《邯供宣传》月刊常年开办特色系列文化栏目,开办了企业文化网,利用党校、教育培训中心、传统教育室、青年书屋、党活动室、职工之家等阵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人人学习,处处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在全公司形成浓厚氛围,公司掀起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热潮。

2、文化力变为凝聚力,展示了员工共同追求。培育“特色系列文化”,通过对员工的习惯、知觉、信念、动机、期望等点滴文化心理沟通,影响员工的理想、信念、目标、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形成,产生强烈的团队精神,公司涌现出10名道德示范标兵、18个道德示范班组、348名道德示范职工、12个自觉发扬道德风尚的突出典型和80名新人奖。公司201*年举办的“心系邯供再造合力”文化体育艺术节,12个项目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历时两个月,201*余名职工参赛,展示了供电员工的时代风采和理想追求。

3、文化力开发形象力,打造了诚信服务品牌。建设“特色系列文化”,塑造了企业良好形象,邯郸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率先实施首问负责制和零距离服务,被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近两年来河北省有多名省级领导前来考察,并给予赞扬。公司每年为邯郸人民办几件实事,有160名“青年志愿者”和500名“电力志愿者”坚持上门服务,201*年来为弧、残、病、老人做好事278件。诚信服务塑造了企业名牌形象,201*年来公司连续被邯郸市评为民主评议行风社会服务类第一,连续7年获邯郸市有18个行业参赛的便民利民杯第一名。

4、文化力激活创新力,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特色系列文化”建设的过程,增强了广大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从创新思维到管理创新,企业处处充满了创新力。公司安全文明督导、中德技术交流,“互动创新”活动,带电水冲洗、远红外测温、防污涂料三大技术的运用等,成为远近知名的特色创新做法。公司领导班子连续多年获省公司党组和邯郸市委授予的优秀领导班子集体称号,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双文明单位建设连年排位河北电力系统前茅,企业保持了基业常青,实现了新的跨越。

《创建供电企业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来源于公文素材库,欢迎阅读创建供电企业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

第二篇:人本企业文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人本管理是指在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下,企业在其管理活动中以人作为管理的主要对象,以合理满足企业全体人员正当需要为出发点,开发、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并进而实现组织内全体人员全面的发展,其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本文就对人本管理的认识、实现途径和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对人本管理的认识 (一)人本管理产生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 从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门管理科学的产生及发展都是对应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从泰罗的科学管理到以人为中心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从表面看似乎是科学发展的逻辑过程,实际上是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客观社会历史对管理科学与实践的要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所以广泛运用且产生积极的效果,是由现代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由主要领先自然物质资源转移到主要领先人力资源,即由物本型经济转变成人本型经济;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使人的主体意识空前觉醒,使平等、追求幸福生活成为人的不可剥夺的神圣权利。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平等地对待员工不仅是管理者的一种人道行为,而且还是有效开发人力资源的一种必要条件,一种内在要求,并且这些这些要求已部分转为社会意志,有些已成为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合理地满足企业全体人员的正当人性需求是人本管理的本质要求 这一本质要求不仅指公司要尊重普通员工,满足他们的生存、安全、社交、自我实现等需求,同时也要求普通员工尊重领导层(或高阶层员工),尊重投资者和公司的各种需求。当然,不能无条件地满足那些不正当的需求或企业无法予以满足的要求。 (三)人本管理不能只注重行政职能而忽视战略职能 从行政职能的角度上看,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属于战术性和行政性工作。如,招聘和培训员工、工资的计算与发放、考勤管理、文体活动组织、人事档案管理等;从战略职能的角度上看,人本管理的理念之一是将企业中的员工视为非常重要的资源,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人本管理工作就是将这些资源加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职权,使之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推动力。其常规工作包括进行改组和业务流程的设计、参与提供业务信息、制订人才保留计划等。 (四)人本管理与人事管理相比存在不少创新 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传统人事管理发展而来的,但它突破了人事管理的界限,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一是人本管理观念更新。它对员工的假设由原来的“单位人”、“社会人”转变为“文化人”,由原来将员工视为成本负担转变为有价值的重要资源;人力资源部门也由原来的行政事务部门转变为生产效益部门。二是人本管理目标更明确。人事管理主要考虑组织的实现,而人本管理既要考虑组织目标的实现,又要考虑员工个人的发展,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三是人本管理内容更丰富。它从原来单纯的“进、管、出”职能上升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保持、利用和发展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四是人本管理方法更科学。它由原来被动型的管理转变为主动型的开发,由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二、加强人本管理的措施与途径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健康、快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战略意义。一个企业,衡量它的改革是否成功,管理是否科学,根本的一条是看它是否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否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真正调动起来了。企业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营造人才竞争向上的氛围和环境,树立公开竞争、优胜劣汰、无功就是过的新观念,激励大家比才能、比贡献,人人为企业出力献策。加强人本管理是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性的管理工作,也是企业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举措。 (二)努力提高企业领导者自身的素质 作为管理主体的人——企业领导者,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承担着创造决策的职责,承担着经济创新的角色,承担着科学管理的职能,承担着资源配置的责任。实践证明,企业的好环和企业领导者素质的优劣有关。西方经济理论更是强调企业家才能在四在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中的关键作用。因此,坚持人本管理观念,首要的是解决企业领导者素质提高的问题。作为企业领导者,首先要能在众多的信息中梳理出重要的部分进行科学决策;必须要善于与人交往,传递信息;必须有很好的运营机制和长远打算;必须非常重视人才,要从实际出发,要把人本管理贯彻到企业管理经营过程的始终,带领广大员工积极推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这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而且也将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加快建立有利于用好现有人才的动力机制 企业要发展,就要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观念,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充分开发和利用人才;就要新生人才、保护人才、留住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此,1、要坚持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有机结合。从经营角度来说,“物质动力”即物质的刺激力,包括工资、福利待遇等,任何人也不能否认物质需求的动力作用。同时,“精神动力”也是一种激励因素,包括个人对工作的兴趣、成就感、自我价值的实现、受到他人的尊重等。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片面强调物质动力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片面强调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最终也会失去基础。2、确实建立“按贡献大小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企业必须认真改变现有的一些不科学的分配制度,使用权个人的经济收入与其贡献挂钩,特别是对那些作用突出、岗位重要、贡献大的人才应该加大其收分配的力度。3、推选积极成功的企业文化,激发人才的向心力。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的健康生存和长足发展,最终也会提高企业的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收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4、要建立人才脱颖而出并根据不同人才特点采用不同使用方法的制度。“人无完人”,对待人才也要用“宽容”二字来看待。要学会使用人才,用人不能拘泥于“自己人”,同时,要克服“马太效应”。不能只局限于目前现成的人才状况,还要发现使用潜在人才。 (四)重视人本管理的创新 1、树立“知识管理”思想,体现人本管理思想的创新。人力资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这种观念已被人们广泛接受。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产生、传递以及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任何组织要想通过占有人力资源来占有知识,从而获取知识创新成果已不可能。相比之下,对知识的创新、获取与经营,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关键。这样,人力资源中的一部份——知识型员工就成了企业关注的重心,对国际上已有知识的共享成为企业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对企业知识的创新与共享所付出的代价的比较,成为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因此,企业人本管理就应树立“知识管理”的思想,突出人本管理的知识意识、共享意识和效益意识。 2、建立权变型组织,体现人本管理组织的创新。科技革命带来了组织创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建立何种形式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创新利润呢?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能获得更多创新利润的组织应该是那种对知识创新、传递速度很快而成本与风险又低的组织。然而,由于企业产品类型、生产特征以及规模不同,即使是同一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其组织形式也可能不同。但不管怎样,都应适应市场变化,使企业自身成为一个有利于全体员工不断学习的学习型组织。确切地说,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组织应该是一个权变型组织。 3、实施个性化管理,体现人本管理方法的创新。虽然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本管理的重心,但对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创新成果的占有,还需要全体员工密切配合,即需要团队精神来实现。如何才能达到既发挥知识型员工的作用,又发挥团队整体作用呢?现行的团他同一管理模式,可能激励部分普通员工,但同时还会打击另一部分知识型员工的积极性因而最终难以发挥团队整体作用。而建立共同愿望,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需求的各类员工依据他们在企业内的不同作用进行个性化管理(比如对不同员工实行不同的招聘方式,不同的薪酬激励制度等),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从而促进员工对知创新成果占有的需求。 4、选择契约化的雇用方式,体现人本管理手段的创新。契约化雇用方式是一种依据法律来管理的方式,不同于现在的行政雇用方式,它通过契约来界定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界定双方所拥有的知识范围,解决知识型员工难以监督的弊端,使知识资本的归属问题合法化。 三、加强人本管理对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一)进一步提高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创立在一百多年前,那时马克思就远见卓识提出科学也是生产力。今天,当代工业经济向知识信息经济转变,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为主导转变。因此,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经营管理作为复杂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其创造的价值大大高于简单劳动。在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个兴企,一人亡企”的例子,这些都说明人才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例如,有了比尔。盖茨这样的人才,就能创造微软这样一个全球性企业的知名品牌。肋了张瑞敏这样的企业家,就有了“海尔”这艘航空母舰。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人微言轻知识的载体,其作用日益显著。在烟草行业,在造就各类专门人才的基础上,要把造就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当作当务之急。只有企业家人才库存丰沛了,才能有烟草行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二)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才资源,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机制 在市场经济下,做好劳动力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必须按照劳动力市场规律,建立科学规范的培训、考核和就业制度。人才的社会评价,包括录用、待遇、升迁等的依据、标准和方法,对人力资源开发具有导向功能。烟草行业已初步制定岗位分类,但更重要的是根据岗位需要来选聘人员,有的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需要相应的资格证书,实行毕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双证制”作为求职、上岗的凭证。录取员工需要经过上岗前培训和一定时期的试用期,升迁应建立在良好的人员测评、考核制度基础之上。一个公正、客观的人员升迁安排和计划,是微观人力资源开发激励机制的重要环节。人员升迁,应充分体现贡献、能力、道德优先的原则。 (三)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必须要用制度来保证。这要求我们在干部使用上必须“选贤任能”。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把“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作为党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出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坚持用好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选贤任能,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要继续完善民主推荐、评议、公示制度,走群众路线。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实绩为核心,包括德、能、勤、绩各个方面在内的评价标准。三是要建立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变“相马”为“赛马”,创造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五是要建立教育和监督机制,克服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的倾向。 (四)深化收分配制度改革 根据马克思提出“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的原理,“价值财富”是人类体力劳动和脑力的凝结,一切生产劳动(包括科技工作、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脑力劳动是倍加的体力劳动,智力、知识在创造价值中比例越来越大。我们在深化收分配制度改革时,也要与时俱进,研究制定科学技术和管理劳动参与分配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总之,在烟草行业人本管理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前提,狠抓落实、建立机制是保证,进一步深化收分配机制改革则为人力资本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回报最好的投资,我们必须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位置,在开发和管理上下工夫、作文章,更好地为烟草经济建设服务。

第三篇: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人本管理的内容

企业文化和管理文化—人本管理的内容

自主管理

这是现代企业的新型管理方式,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管理方式主要是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自主制定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即“自己管理自己”。它可以把个人意志与企业的意志统一起来,从而使每个人心情舒畅的为企业作奉献。

新任型管理和弹性工作时间制都是自主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它是以广大员工的良好素质为基础的,企业主管不单凭职务权利和形式上的尊严去领导下级。员工自己制定实施与上级目标紧密联系的个人工作目标计划。

自主管理的根本点在对人要有正确的看法,因为经营是靠人来进行靠人来进行的,身负众人的经营者是人,员工也是人,顾客以及各方面的关系户也都是人。可以说,经营就是人们相互依存的为人类的幸福而进行的活动,正确的经营理念必须立足于对人们正确的看法之上。

怎样正确的看待人,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的回答是:“人就是万物之王,是伟大而崇高的存在”。根据对人的正确看法来看待企业,就是要自觉的认识到,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主的管理者。企业家要信任人,不要随意解雇人,而要实践“新的人道”,即要在承认人的自主性的基础上,看轻万物的天赋使命和本质,按照自然规律进行恰当的处理和对待,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这就是人道的本义和自主管理的根本要以。

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例如,“走动式管理”就是鼓励企业主管走出办公室,深入现场,与各层次各类型人员接触、交谈,加强噶请沟通,建立融洽关系,了解问题,征求意见,贯彻实施企业的战略意图。这种以情感为主要特征的管理方式可以减少劳资矛盾,融洽劳资关系。

情感管理是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

情感管理,就是应该诚心诚意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无论你多么忙,也必须花时间使别人感到他们重要”,“一个经理怎样才能使人们感到自己重要?首先是要倾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知道你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即要人承担责任,就要向他们授权,不授权会毁掉人的自尊心,应该用语言和行动明确告诉人们赞赏他们。

1、情感管理就是要经常的鼓励人们去取得成功。作为一个企业家,应当意识到人人需要表扬,而且必须诚心诚意的去表扬。因此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这种机会。表扬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口头赞扬、请被表扬人上台接受众人的鼓掌祝贺,在刊物上公布先进名单和事迹等。虽然物质鼓励也是需要的,但是促使人们“取得优异成绩的因素,远远不只是金钱”,“上台接受同行们的赞扬比接受一份装在信封里的贵重物品重要的多”。

人本管理的出发点

人本管理首先在几个基本问题上做出明确的回答,即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企业的发展靠什么?

1、企业即人。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企业无人则止。因此,企业应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人的潜力极大,关键在于开发。一个企业要开发人的智力和潜能,就应使企业员工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智慧劳动者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能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就取得了管理企业的成功奥秘。

2、企业为人。办企业是为满足人、满足社会的需要,还是单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还是把员工仅仅作

为机器体系的一部分?人本管理认为: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同时,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

“企业为人”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当两者发生矛盾时应当如何取舍?这里涉及一个价值系列等级的问题。在经济的、伦理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价值等级序列中,什么是终极的价值?

一开始人们可能认为经济价值是最高的价值,因为在体验其他事物之前,生活必须首先得到保障,因而应该把一切有益于维持生命、健康和活力的事物放在首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大抵与人生存发展相一致。然而这一回答却是和企业为什么这一终极价值判断大相径庭的。因为,这意味着体验价值的主体处于各种身心需要完全没有得到满足的境况之中。在这一特殊的实际情况中,认为经济价值高于一切是可以理解的。但人的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从物质上维持肉体及身心的安逸,企业的终极价值也不仅仅在于维系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个问题涉及企业价值观中关于“企业的价值在于什么”的问题。

3、企业靠人。人本管理认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题是全体员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与人的关系上,欧美是契约型的,日本是所属型的。所属型组织的工作要求不象契约型那样明确严格,因为员工会自动扩大其工作范围。所属型组织的等级关系不仅在组织中,而且在组织之外也仍然存在。文化的管理模式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自然长成”的,是整合的结果。它的价值取向主要指向社会性而不是经济利益,这是考察文化管理模式的主要标准。

人本管理的实践

日益成为企业管理新特色和主流的企业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实践形式。它代表着新技术革命时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

1、柔性管理的内容。企业柔性管理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开发;强调组织的柔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金字塔形向大森林形组织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等;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如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强调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实现销售;强调生产的柔性化,如制造业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企业管理的柔性和刚性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柔性管理并不排斥管理中的刚性成分,是对传统管理重物轻人、手段强硬、缺乏弹性的辩证否定,是一种扬弃。柔性管理实质上是在保持适度刚性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管理的柔性,使企业管理有刚有柔、刚柔相济,更加科学、实用、灵活、高效。

在各国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对柔性管理的认识也不是不尽相同的。在“麦肯齐7s框架”所涉及的7个变量:结构、战略、体制、人员、作风、技巧、共有价值观中有4个是柔性指标,3个是硬性指标。日本企业固然重视战略、结构、制度这3个影响指标,但更重视人员、作风、、技巧、共有价值观这4个柔性指标。

权变理论认为,管理行为、管理方法是和其所处的环境特点密切相关的,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不存在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柔性管理正是为了适应当今企业所处的环境而发展起来的。以人为核心,是因为在企业各项资源中,人力资源是最可宝贵的,而且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企业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竞争。为了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所以出现了组织机构、战略决策、市场营销、生产指挥等等柔性化的趋势。权变思想渗透到柔性管理之

中。

行为科学理论也强调重视人的因素,认为员工是社会人。柔性管理正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它吸取了行为科学理论的精华,以此增强管理的柔性因素,注意做好有关人的各项工作,注意感情投资,重视倡导企业精神,重视民主管理,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系统论认为,企业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一个人造的完整的动态组织形式。要从系统的观点来考察和管理企业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企业柔性管理正是根据这些理论,重视从系统的角度来制定战略、组织生产、进行营销、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并由此来全方位的实现优质化管理目标。因此,权变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都从不同的方面丰富和扩大了柔性管理的内容,使企业柔性管理进一步走向成熟。

2、柔性管理是人本管理的一种新实践。西方企业柔性管理的实践经验是十分丰富的。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爱企业教育,创立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柔性管理要求企业能快速的,而且无附加费用的适应形式变化,有强有力的应变能力。为了实现这种能力,企业需要全面的柔性,它包括生产过程柔性、产品柔性和基础机构柔性。生产过程柔性和产品柔性要靠新的技术基础来实现;基础结构的柔性需要通过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建立起适应的新的技术基础需要的支撑网络来实现。

3、柔性管理的意义。传统的管理思想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以大批量、少品种,尽可能的降低平均成本和减少投资实践来提高经济效益。而今天市场发生了变化,需要追求范围经济和集约经济的经营战略,柔性管理正是适应了这种经营战略。

范围经济战略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一个工厂组织生产一定数量的多种产品,其成本小于或等于由多个工厂分别单独生产出相同数量的各种产品的成本之和。随着高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几种产品组合起来在一组机器上生产成为可能,其成本小于或等于将它们分开、分别在几组机器上生产出相同数量的这几种产品的成本之总和。范围经济节省的费用来自将机器的固定成本分摊给几种不同的产品,或充分利用生产过程中可以共用的生产要素。这一战略思想是以小批量生产多品种产品来适应市场需求。集约经济兼有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特点,能实现大批量多品种,同时具有较低成本的生产特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因素,尽可能的减少人力物力消耗,实现低能耗、高质量的目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不增加附加费用的应时管理的基点正是建立在人本管理基础之上的。

柔性技术和柔性管理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还将促使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它将减少管理的层次。

人才管理

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合理使用人才是人才管理的根本。人才的重大特点是热爱学习,注意广泛获取信息。企业给员工创造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就是最大的爱护人才。

企业竞争的利刃是人才--受过教育,又有技能,渴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企业成长的人才。人才和创造性是可以通过学习创造的。多数企业认为创造性领域与他们无关,但是,在信息丰富、分权制以及全球化的社会中,创造性人才在工商界的重要性将日益明显。企业主管要激励和保护创造性人才和人的创造精神。企业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要遵循人才管理的规律,建立人才管理信息系统,使人才的培养、使用、储存、流动等工作科学化,真正实现人事工作科学化、合理化,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文化管理

从情感管理到文化管理,人才管理层次依次向纵深方向推进。文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

为规范。

文化管理,就其重视人和文化的作用而言,是行为科学的发展和继续,但绝不是行为科学的简单重复。文化管理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实与历史,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全面的显示出来。文化是一整套由一定的集体共享的理想、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形成的,使个人行为能力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规范、模式的整合。

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不是仅仅挂在口头上的辞令,而应确确实实体现在日常工作中。企业主管应多听少谈,听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的首要原则,是全神贯注的听取对方的意见,绝不可心不在焉。应鼓励部下反映来自下面的意见。

民主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决策。人人都有自尊心。企业家在做出涉及部属的决定时,如果不让经理以外的其他人来参与,就会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极力反对。如果你能让其他人参与决策,即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非但不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反而会提高他们的士气;被征求意见的人多一些,人们的士气就会更高一些。如果员工感到自己对有关的事情没有出一份力,就会觉得自己被别人瞧不起,由别人摆布。

民主管理就是要求企业家集思广益。办企业必须集中多数人的智慧,全员经营,否则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集思广益,并不是说遇事必找人开会或商量,更不是取消自己的主见,不是左右摇摆拿不定主意。集思广益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经营者心里经常装着“要集思广益的办事”这一原则,要有随时随地听取别人意见的思想习惯。这种的态度,就会造就一种让员工自由说话的民主氛围,欢迎下级自由的并可越级提出建议。

民主管理还要求企业家坦诚的、不受自己的利益、感情、知识及先入为主意识的影响,要按事物的本来面貌去看问题。只有心地坦诚,才能知道事物的真实面貌和事物的本质,并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倾听企业员工大众的呼声,集中广大员工的智慧,才会产生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不做的真正勇气;也才会产生宽容的心态和仁慈心态。

第四篇:论监理企业的人本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

论监理企业的人本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

摘要:加强管理能力、提高竞争力,是每个监理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人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文化影响着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因此,人本文化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本文化在诸多企业文化中有着核心的地位。本文阐述了人本文化建设对监理企业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监理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和人本管理在监理企业管理中的实施方法,指出了基于人本文化下的人本管理是监理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管理人本文化人本管理监理企业

0 引言

工程监理企业的职责是受建设工程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协调施工现场各方关系、保证工程按期完成投入使用从而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现工程监理的目标,需要企业团队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企业中专业监理人员的积极努力。因此工程监理企业专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就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在监理企业组织与协调过程中,若能合适地把人本文化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项目管理中的人本文化建设对监理企业的意义

1.1 当前监理企业面临的问题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及相关文件的要求,监理的内容是“三控三管一协调”(即质量控制、进度控制、造价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和组织协调)。目前多数工程的监理范围仅限于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虽然《建设监理委托合同》多数未必就是施工质量控制,但操作起来业主往往不授予监理造价控制权。当无造价控制权时,进度控制权也是纸上谈兵,甚至质量控制权也落实不了,时常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和障碍。业主要求监理人员只管质量和安全监理,同行人士有人说,中国的工程监理不应叫监理,应叫业主派的监工或施工单位的质检员,一群人干活,旁边有人看着,这就是地地道道的监工或施工质检员。

导致这种局部监理范围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强制监理的工作范围问题;其次是从事监理人员素质和综合能力不能满足全过程、全方位监理工作需要。第三是是市场环境问题,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于发育、完善过程中,建设工程中的业主需求市场还没有真正出现。

1.2 人本文化建设在监理企业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监理企业存在的上述诸多问题直接导致了业主对监理企业的不信任,业主不愿意过多放权给监理企业,从而使监理企业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也不能担当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要解决这些矛盾,就首先要从监理企业自身的建设做起。监理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能力,不仅仅需要完善的制度,还需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工程项目管(更多请搜索www.bsmz.net)理的主要任务就是“一协调三管理三控制”,其中“一协调”指的是组织协调。组织沟通是组织协调的手段,是解决项目组织成员之间障碍的基本方法。把人本文化成功应用到项目管理中,就可以形成有效的沟通可以改善项目的发展和人际关系,从而促使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另外人本文化可以使人们行为一致,减少摩擦,化解矛盾,达到一个较高的组织效率,而有效的组织沟通决定着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

一个有着高效率项目管理能力的监理企业自然会受到业主的信任,业主便可以对监理企业进行充分地授权。相应的,拥有更多权利的监理企业就可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进行充分全面地管理,使工程达到预期目标。

[1]

2 监理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2.1 以人本管理为中心 人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工程项目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住人而展开的。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会与工程项目的价值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从项目的角度而言,有必要通过引导、灌输、协调的方式和行为准则的要求,以及制定利益共享的政策等对监理人员的价值观进行整合。从监理人员的角度而言,亦有必要依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项目的价值观做出判断,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逐步达到对项目价值观的认同。进行价值观的整合是营造人本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本管理为中心的思想。[2]

2.2 充分了解监理人员 只有“知人”,才能“善任”。了解一个监理人员,决非一朝一夕能做到。不但要看其学历、职称、工作年限、业绩、年龄、有无监理工程师证书,而且还要看其人品、作风、基本素质、言行,以及处理工作过程中所遇各类复杂问题和技术业务的综合能力。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人是有思维、有个性、有感情的。

特别是监理工作,技术性高、知识面广、工作环境差、流动性大、独立性强、外聘人员多、服务对象复杂等,知人有一定的难度。不用辩证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宏观地、发展地、客观地、较长时间的观察了解,只凭一时一

事,或通过一两个简单的工程,就给一个人下定论,这就难免有失偏颇。凡是成功的领导者,对待自己的员工,通常应放下架子,亲近他们,与之交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特长、习惯、爱好,以及他们对搞好监理工作,实现自我的想法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随时掌握其思想境界及内心动态,然后根据不同人员和监理任务,量才使用,界定岗位,做到有的放矢。特别是对项目监理部起主导作用的总监使用更应如此。这样运作起来的监理工作,才会得心应手,并会取得良好效果。

2.3 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任何人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就以监理人员的组成来源而言,大多原先是在施工、设计单位和建设管理等部门工作。[3]

原先在施工单位工作的监理人员施工经验丰富,特别是部分工长,经过多少年的磨练,对技术操作熟练,监理中易发现施工上的毛病,但其技术理论基础欠缺,只能凭自身的经验办事,遇到难题就使问题的解决受到一定的限制;

原先在设计单位工作的监理人员,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处理施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对涉及工程设计上技术理论问题的处理能力却是熟门熟路,遇到难题,能从多方面找根论据,举一反三,从而可避免工程技术及结构安全上出现问题;

原先在管理部门工作的监理人员,则接触面多,社交能力较强,工程的经济、管理、政策、法律等知识面广,对组织管理、协调能力,以及对综合性和复杂性问题的处理,有所独到之处。

对一个人的使用,要善于发挥其长处,然而更难的是避其所短,除在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地规避和提醒帮助改正外,要能够从短处中发掘其长处,然后创造条件充分予以利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4]

3 人本管理在监理企业中的实施

3.1 满足监理人员的物质需求 合格的监理人员都是具有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物质上的满足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要使监理人员集中精力,最大限度发挥才能,首要的一点是对其进行物质激励。

3.1.1 提高工资、奖金额度 现行我国监理市场上监理费普遍较低,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监理的积极性,对于整个建筑市场也有不良影响,国家应将监理取费上浮,拨出一部分款项给监理单位,对于监理单位,也应尽量减少额外支出,将人力成本提高。

3.1.2 实行公正的差别奖励 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要进行社会、历史比较,看相对值。因此,必须对所有成员一视同仁,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否则将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监理人员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此外,还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奖励不等于激励。根据在其他行业所做调查,差别奖励可使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达80%。

3.1.3 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一个稳定的制度可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组织成员达到最佳效率,为实现组织目标多做贡献。因此,监理单位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制定好全面完善的物质奖惩标准并公诸于众,形成制度稳定下来,而不能令不行禁不止,久而久之,丧失其激励作用。

3.2 满足监理人员的安全需要 建筑产品的特点是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多为露天作业,工作环境条件差,不安全因素多,规律性差且隐患多,因而必须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人的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状态”,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保障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监理单位,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3.2.1 保障监理人员免受自然因素的伤害 在开始工作前,监理单位应对监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教育,在执行监理任务时,警惕不安全因素,不要只注意工作而忽视了自身安危。同时如有可能建议单位给其下属配备完善的防护措施,减少不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2.2 保障监理人员免受人为因素的伤害 监理人员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对工程质量问题的看法上有时会与施工人员不一致,而有的施工人员素质比较低下,导致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因此,监理单位应与施工单位及业主事先进行协调控制,促使施工单位采取某些措施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保障监理人员的人身安全。

3.3 进行情绪激励 情绪激励也就是加强与监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工作热情。

3.3.1 加强管理者与成员及成员间的沟通与协调 由于建筑本身的固有特点,经常一个监理单位内的员工很少能经常见面,而经理与监理人员间也无法频繁的交流。这样如果其中产生了某些问题就难以得到及时解决,监理人员很有可能将所产生的牢骚、抱怨、不满情绪带到工作中,从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这种情况,管理者应及时采取行动,将危机消灭于萌芽之中,避免其对工作的影响。

3.3.2 注意细节 管理者对监理人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的关心与爱护更能激动他们努力工作。如给在工地上的每人配一顶遮阳帽,随时准备冰水解渴,这些费钱费力不多,但却于细微处见精神,使监理人员能体会你对他们的关心,从而心存感激,更加发奋地工作。[5]

3.4 完善精神激励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要求得到基本满足的条件下,对于较高学历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越来越重视精神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及自身价值能否得到体现。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看,这即进入了激励的更高一级境界,即精神激励,精神是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长,将逐步成为激励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精神激励可采取以下方法:

3.4.1 信赖监理人员赢得他们的忠诚和信赖 一个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与监理人员有很大联系,对于监理单位的经理来说,他不可能自始至终在工地现场,因此工程质量把关主要就靠监理人员,经理或业主与监理人员应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应清楚地向他们表明,你十分信任他们,而且你不愿他们对你不信任,监理人员将能感受到你能接受任何意见,并且能帮助你、支持你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尽职尽责地进行质量把关。

3.4.2 让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 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如果人们在工作中能充分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那他们就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经理和业主们应较多地考虑如何使工作本身变得更有意义和更具挑战性,给监理们以展示才华的机遇。如在组织内部进行双向选择,使监理们有更大的自主权等。

3.4.3 聆听监理人员的建议 对于管理者来说,他们不可能身必躬亲,对所有的事都了如指掌,而监理由于更接近施工工地,对所发生的事有着更实际、更客观的看法,因此,经理和业主们应多听听监理们的建议,这样更有助于运筹帷握。而对于监理们来说,自己的意见能得到重视,对其也是一种很大的精神鼓励。

4 结语

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部分,而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6]监理企业文化是新时期工程项目监理的内在需求,是体现工程建设项目新思想、新观念的良好途径;增强项目活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切实需要。同时,它也是发挥监理人员积极性、挖掘智慧的力量源泉;增强监理人员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力措施,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效益的最佳机制和营造和谐气氛和良好环境的可靠保证。

第五篇:浅谈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的文化力

浅谈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的文化力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管理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理论和管理方式,也是一种精神动力和文化资源。它所确立的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的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美国的管理学者在学习借鉴、考察日本企业经营成功的经验后提出的,它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管理学界和工商界管理者频繁使用的词汇。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独具特色的精神财富,包括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传统风俗、精神风貌,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活动等。

企业通过文化来引导、控制和凝聚人,用精神和文化的力量,从管理的深层次规范企业和职工行为,提高企业和职工的整体素质,以达到企业的人本管理目的,对促使企业的物质、制度、精神三大要素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近两年我们济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煤矿+学校+家园”的具体实践,就人本管理的文化力谈一下认识和体会。

一、充分认识人本管理文化力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人本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管理理论的创新发展。人是企业之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财、物的管理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理想信念等精神因素,必然产生与经济相适应的文化观念,对企业生存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管理主体的文化管理,它不仅重视人,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强调用文化开发人力资源,而且把人看作生产、管理的中心,确立了人处于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心的地位。它突破了传统管理中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眼点的短视行为,更注重企业发展目标和长远利益,强调人力资源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人本管理中,培养和塑造高素质的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出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才能使企业的目标转化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实现职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高度一致。人本管理把职工看做企业的主人、管理的主人,不仅重视人力,更重视人才,不仅重视人的体力,更重视人的智力和首创精神,用各种激励机制,把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科学地调动起来,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济矿集团高标准建设现代化职工培训中心,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

式,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定期对职工进行集中培训;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大学联合开办了企业管理研究生班,使企业骨干得到及时“充电”;集团每年对企业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实行重奖,并经常举办多种形式的技能大赛,鼓励职工成为“能工巧匠”和“多面手”;我们注重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每个职工提供施展才干的空间与舞台,调动职工学习、创造积极性。

另外,人本管理文化具有约束激励作用,能以特有的企业精神、无形的行为准则,规范企业和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促进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提升企业和职工的综合素质。

二、人本管理的文化力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原动力

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全员的整体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可靠保证。当前国际上的先进企业都在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把学习看成是核心力量,而人本管理的文化是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一种不同凡响的、更适合人性的组织模式。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等五项修炼的过程,都是通过学习修炼才能掌握的。其中,创建学习型团队具有正确的核心价值、强韧的生命力和实现梦想的共同力量,让人从学习中体悟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意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从而追求心灵的成长与自我价值实现,并将个人愿景转化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愿景,共同创造优异的成绩,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学习本人的天性和人的绝大多数行为,知识和能力并非天生的本能,而是后天学习得来的。就企业而言,要适应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必须通过倡导学习,用文化力量提升企业的群体智力,使企业进入自我学习、自我组织、自我调控、自我发展的新境界。

近年来,我们济矿集团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重点抓学习型企业的创建工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赋予新的内涵。在组织形式上,探索创新以个人自学和培训为基础,以知识共享为特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系。注重发挥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不断实践的示范表率作用。通过学习现代管理、市场经济及相关的科技文化、法律知识等,学会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主观能动性和深邃洞察力,做到意识超前、决策前瞻、实干大胆,增强竞争意识,不断地调整思路,先后制定了企业改制、绩效工资等管理措施和办法,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我们把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作为更新思维、传递知识、激励创新的重要途径,建设三级培训网络,在做好特种工种岗位培训的同时,不惜人力物力,对煤矿企业全部128个工种进行应知应会的全员培训,201*年还特别从北京、山东科技大、兖矿集团等单位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讲课,举办了十期脱产十天的集中培训班,将济矿集团各

煤矿企业551名区队长、班组长集中轮训一遍。在济矿集团,区队长、班组长仅去年脱产培训平均长达30天以上。各企业自行组织全员培训、业务技能比武共16次,培训率达到100%。做到培训任务与安全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并采取了现场式、重点式、问题式、讨论式、半日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用人本管理文化力营造深厚的亲情文化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树立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以人为本”的亲情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大力倡导“深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和“创业、敬业、精业”的企业精神,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感恩企业、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自豪感和使命感,形成目标共识,感情共鸣、任务共担、利益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在引导职工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同时,把职工利益放在首位。引导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推行矿务公开,切实维护和保障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尊重职工的创新精神,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建立选人、育人、爱才、重才的用人机制,创新“敬而待之,爱而使之”的人才观,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技术人才担当重任,在生产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我们济矿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济矿作为职工的家园来建设,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井下一线职工吃上了热饭、喝上了热水;为职工建设了三星级标准单身公寓楼,向职工提供旅馆化服务;图书馆、台球室、篮球场等使职工有了工作之余学习锻炼的场所;建立了职工医疗保障体制,每年为职工进行全面体检;还为生产岗位配备了空调和纯净水;努力打造绿色环保企业,创造和谐优美的工作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多场次、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使职工经常享用文化大餐,既陶冶了职工情操,又振奋了精神,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通过这些人本管理的亲情文化的感染力,密切了企业与职工群众的关系,营造了企业大家庭的亲情,由此产生的文化力量,激发了广大职工以矿为家、干事创业、无私奉献的热情,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总之,人本管理的文化力有利于创造团结和谐、干事创业的人际关系,增强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亲和力,促进合作,有效地消除企业内部各种矛盾和内耗,形成目标同向、事业同干的坚强合力,共同创造出充满活力与生机的企业文化。用人本管理的文化力打造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也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

本网向您推荐相关范文:

人本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如何推进供电企业廉洁文化建设

民营企业的人本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与人本管理

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创建供电企业特色系列文化”推进企业人本管理(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0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