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企业职工学习论

企业职工学习论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5:40:42 | 移动端:企业职工学习论
第一篇:企业职工学习论

企业职工学习论

企业要面向市场,就必须实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给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知识的积累依赖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需要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面

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如不努力学习,不及时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就会被时代的发展所淘汰。在今年召开的控股公司“三个会议”上,公司领导就学习的重要性讲了具体要求,xx董事长指出:“知识时代的竞争是学习的竞争,谁停止了学习就失去了未来。学习的速度决定进步的速度。”韩书记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现代企业制度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加强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韩总经理指出:“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倡和鼓励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因此,要想掌握更多的新知识,就必须不断的增长本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团队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氛围,努力使自己成为勤奋学习的模范;读书学习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职工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的主要途径。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x煤始终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千方百计争取职工的认同,引起职工的共鸣,同时要善于运用学习和掌握的先进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勇于创造,不断创新。控股公司也应努力为职工读书学习搭建平台,创造优良的学习和成才环境。

学习已成为霍煤发展的第一需要。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实际上是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的产物。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高新化不断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信息时代“快鱼吃慢鱼”的竞争方式则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公司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则必须以变应变,不断组织职工进行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可以使人进步,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不断加快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用新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才能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才能不断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学习,是企业的生命源泉;培训,是企业的希望工程”的学习理论,“抢先(快)半步”发展理论就是对当今时代挑战的即时把握与回应。

因此,公司要想快速发展,就必须实现创新,而创新就必须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够创新。总之,“学习是企业生命的源泉”,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主题;“爱学才会赢”,也是新时代的企业改革开放的励志歌。一个学习型企业应该高扬“以人为本”、“学习为本”的理念,以高度深切的人文关怀提出要让组织中的人“活出生命的意义”。现代企业只能作为一个不断学习的组织,才能善于“创造、寻求及转换知识,同时,能根据新的知识与领悟而调整行为”。因此,学习已成为x煤发展的重要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的问题要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严重得多。因此,对于职工个人来说,学习的前提,必须是自我观念革命。只有通过观念革命,才会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这应该是“学习的第一条规则”。“善学才会赢,就是强调要掌握正确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才会赢得成功”。学习为了人,学习依靠人。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公司各项具体工作中,要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坚持学习,这既是x煤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真谛。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接受和拥有新知识,让先进的技术知识更多地为霍煤生产服务。为构建和谐x煤、百亿x煤、百年x煤发愤学习。

第二篇:论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经济管理论文:论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李景媛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汹涌冲击,知识经济时代的步步逼近,非公企业面临的竞争日异激烈,国际、国内间的竞争既是客观的,又是无情的,而竞争的核心最终是职工素质的竞争。“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职工的素质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谁拥有高素质人才的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和发展的优势。相反,哪个企业的职工整体素质不强,就会严重制约这个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退场或被淘汰的可能。因此,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企业员工们的素质问题,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剖析企业职工素质中的重要问题。

一、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为一个企业,它所管理的对象无外乎人、事、物三个方面,而人的管理始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心,特别是职工作为企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要素。企业职工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工作能力,才会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企业职工素质低下,就根本无从谈起企业管理的好坏和发展的后劲,即使企业拥有了现代化的设施,也拥有善于管理的领导者,然而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相协调的高素质职工队伍,那么,从生产角度来讲,企业最终不但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反而会成为先进设备的“奴隶”,使先进的设备故障频繁,甚至会把先进的设备用成一堆“废铁”,造成重大浪费。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讲,企业就会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缺乏活力和动力。例如:在莱钢中型车间和中型厂刚投产期间就曾发生过职工维修不了先进设备的问题,该工厂领导层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立即广泛和深入地组织职工进行强化培训,并聘请国内外专家和技师传授维修与保养知识,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解决了“人机·管理”之间存在的不适应的问题,为今后的生产经营创造了良好条件。正如现在才投产的大h型钢一样,职工上岗前,都到外单位进行学习,然后上岗。所以,提高职工的素质是企业加强自身管理、谋求发展后劲的关键所在,只有职工素质提高了,企业才会最终步入发展和进步的正轨,才会拥有参与市场,立足市场的不竭动力。

(二)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促进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动力和活力所在。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就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标志,以公司制为主要形态,以科学管理为保证的新型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会有相当一批企业由原来的工厂制改组为公司制,然而实行公司制并不是简单的更换名称,也不是单纯为了筹集资金,而要着重于转换机制。在转换机制过程中,企业职工素质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职工素质低,仅仅停留在过去的机制局限里,那么再好的制度也只是纸上谈兵。象近几年,我们许多地方企业在不具备高素质职工的条件下,硬性改组,最终导致企业倒闭垮台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成为一支复合型的现代化人才队伍。

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变革。企业职工由于受旧体制的影响,吃“大锅饭”、上班就有工资的思想根深蒂固,对于新型制度一时难以接受,所以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抓起--------大力提高职工素质,以实现人的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

(三)提高企业职工素质是加强企业双文明建设的基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联系,互为促进,缺一不可,无论是物质文明建设还是精神文明

建设,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都需要人去操作、去完成、去提高。一个企业拥有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壮大和向前发展,因此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职工队伍是企业加强双文明建设的基础。

二、职工素质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职工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使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凭力气吃饭已经过时了,只有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水平和较高的劳动技能,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据职介部门反映,大专院校毕业生基本不到本地企业找工作,中专、高中毕业生也很少,本地企业职工以初中生为主。同时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个私企业,有些“农民工”年龄偏大(40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外出择业前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不具备专业技能,只能承担一些技术含量低而劳动强度大的工作。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熟练工人缺口大。

(二)部分职工不安心本职工作,敬业精神欠佳。不少企业老板反映,职工中年龄较大的、成了家的人思想比较稳定,能安心本职工作,比较好管理;而未成家的年轻职工,思想不太稳定,不太安心本职工作,有的总想跳槽。他们怕吃苦,好高骛远,不安心学技术,开口讲工资,闭口想“自由”,想干就干,不干连招呼都不打就走人。“炒老板鱿鱼”,搞得企业老板措手不及。更令一些企业老板痛心的是:企业花巨资挑选员工外出培训学习,相当一部分人学到技术后就走人。这让企业老板叫苦不迭,感叹员工无诚信可言。

(三)职工队伍不稳定,熟练工人时常流失。近几年来,我市非公企业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新兴的工业园区需要大量工人。据了解,仅中瑞、大盛、三爱尔、八景纺织厂等几家企业的相继投产就新增岗位近201*个,去年又有一批园区企业开工,新增工作岗位1000个以上。工作岗位的增加,就业面的扩大,务工人员选择的就业机会就多,劳动力市场开始由企业挑选务工人员的单向选择转向务工人员选择企业的双向选择。哪个企业能依法尊重职工的权益,关爱职工并能给予职工相应的工资待遇,职工就愿长久干下去,否则,职工就会不辞而别,另谋出路。企业老板普遍反映,员工队伍稳定,产品质量就好,企业效益就高;员工波动大,产品质量就差,企业效益就低。员工进出频繁,熟练工人时常流失,给企业造成不少损失。

(四)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未充分发挥。企业的成功是由所有员工的整体业绩带来的。但个私企业职工普遍存在打工雇佣心态,做什么事总认为差不多就行,将就过去就行,缺乏主动思考、认真钻研、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良好品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被突出和强化,在对待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问题上,考虑个人利益的多。他们没有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没有把自己的前途与企业联系起来,没有“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同命运观念,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未充分发挥出来。

三、提高企业职工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企业为适应社会和国际新形势的要求,把自身做强做大,提高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职工素质。

(一)因人施教,抓教育培训。

一是要实现管理人才的现代化,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要下大力气培养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注重引导管理人才进行品德情操训练,将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民族精神(敬请期待公文素材库更好文章:www.bsmz.net)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要注重人才的层次性和类别性,提倡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培养适应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别要求的人才,使各种人才形成互补,培养懂管理、善经营,能够体察民情、具有公仆意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注重经济性的教育引导,使管理者能够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做到勤政廉洁,有所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具备上述条件,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占据关键地位。

二是重视科技层教育培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现代企业的兴衰,企业应

建立健全系统的制度,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科技培训和教育,为各类技术人才成才提供资金和发展机会。象莱钢运输部开展的技术革新项目展评活动,创效益千万元,培养了上百名技术人才,并在全体职工中形成了重科技的氛围,促进了冶金铁路事业的大发展,所以企业必须重视科技人才成才,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三是抓好一线职工层的教育培训,主要方法有:第一实施全员培训,一线职工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文化水平高的,也有低的,因此通过强化培训等手段,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办班培训,实施全员轮训,是提高整体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正象莱钢正在进行的职工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一样,要求人人持证上岗,人人上岗有证,这必然对提高全体职工的技术水平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对症下药”培训同整体目标相结合。企业在对职工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应以整体素质为目标,不能抓此失彼,否则会导致职工素质不升反降,事倍功半,达不到期望目的。提高职工素质只有兼顾整体,如抓思想素质不忘业务素质,搞业务培训不忘职工观念转变教育,才能成功的实现职工队伍素质一时一变化,一年一台阶的不断提升,为企业不断创造生产经营的佳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所以,抓教育培训切不可千篇一律,“赶鸭子上架”,应结合企业职工现状,因人因层施教。

(二) 通过正式组织开展的载体活动促进企业职工素质的提高。

所谓组织,是指一群人为了达到共同目标,通过人力的分工和职能的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职责,充分调动这一群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合理的协调这一群人活动的完整而开放的动态系统。通过组织开展活动,从思想、技能等各方面提高职工素质。如党组织着重于发展方向的设计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特别是近期开展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为企业职工的思想素质提高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如工会组织开办的各种评先树优、劳动竞赛等活动,直接针对职工个人素质情况的考察和促进;如团组织开展的创建青年文明号,争创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为青工成才拓展了道路。这些活动无一不利于职工素质的提高,正式组织所开展的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广泛性和普遍性,渗透于生产、安全、质量、技改等各领域,适应于领导、技术人员、一线职工各层次,而且正式组织具有对国际、国内发展动向、发展趋势接触早的特点,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此企业应利用好这些载体活动,将其作为提高职工素质的有力手段和途径。

(三)必须建立能上能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及适合高素质人才发挥应有作用的使用平台和薪酬机制。

第一,建立一种使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是使员工素质得以持续提高的外部环境,能上能下的制度是迫使现有岗位的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外在压力,平等竞争使得只要员工的素质提高到某一岗位、某一层次的水准,就可以通过公开、公正的平等竞争获得这一岗位,使得员工的素质提高得到了用武之地,一旦这样的选人、用人机制得以建立和良性运行,就会形成企业员工提高素质的不竭动力。

第二,高素质人才是整个人才队伍的精华,他们的使用和薪酬制度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整个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简言之就是在使用上,要充分为其创造条件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及其自身特点为其安排适当的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以使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薪酬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其实际贡献和示范效应,可适当就高安排其相应待遇,从而为次高素质人才尽快达到高素质增加动力。对高素质人才的使用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重要使命,那就是带队伍。要根据不同人才的具体特点及其待遇情况为其制定带队伍计划,而最终所带队伍的效果反过来又起到了修正其薪酬待遇的作用。

(四)培养富有凝聚力,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奉献意识以及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员工素质的核心是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这是职工基本素质的基础,也是员工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赖以不断提高的精神依据,而这一素质的持续实现,必须有一种强有力且成熟并能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为依托。企业文化是企业一切行为的道德基础,它是企业人格化的外在体现,

是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灵魂和源泉,是员工敬业奉献的道德依据,所以企业文化的厚薄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强弱,在具体组织实施中,应重点做好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第一,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的“灿烂之花”,应当让它扎根于“沃土”,避免出现“昙花一现”,首先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各管理层要躬亲实践,以身作则,并且持之以恒,再就是选择和培养企业文化活动骨干,在企业内创造企业文化氛围;同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改善物质环境。

第二,强化企业文化灌输。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要使企业文化在企业“生根、开花、结果”,还必须能够成功的向职工进行灌输,要把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灌输到每一名职工心中,在职工理解、接受上要采取适当措施,并合理分配给每一名职工接受培训和教育的时间、机会,注意坚持长期灌输,常抓不懈,通过日积月累,使职工精神境界不断升华。

(五)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培训机制和氛围。

学习型企业机制建立在一个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企业文化基础上,全体员工的认识都统一到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广泛认识上,然后再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那么,全员素质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创建学习型组织(或企业)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消除职工的心理障碍,帮助职工改善心智模式的问题,从国际、国内的一些著名企业来看,他们之所以会常盛不衰,就是因为他们大都采用了学习型组织的理念进行管理,他们的职工素质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企业,他们的成功经验应该值得我们所学习和借鉴。

总之,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放在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解放思想,不断探索,实事求是,常抓不懈,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企业职工如何学习

企业职工应如何学习

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我们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要求,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不断获取知识,完善自我,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成长与进步,为公司发展做贡献。

要善于利用时间和机会学习。鲁迅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用来学习,但我想一定不是别人某次喝茶的时间,而是别人所有(或者大部分)喝茶的时间。善于利用时间。在我们工作之余、必要的生活活动之余,肯定还有许多的时间。建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休闲活动,把其余的时间用来学习。许多人都有睡觉前看半个小时书的习惯,就非常好。充分利用公司安排的学习机会。这些培训学习机会,往往会比较全面、概要的介绍某方面的知识,属于比较宏观,我把这称作宏观学习。把微观学习和宏观学习很好的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使学习事半功倍。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向同事们学、向客户们学、向工作实践学”的学习方法。

向同事学习。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点,这些优点一旦被你学习吸收,那么就会在很多时候对你有所帮助。你的同事或者在工作技术上强于你,或者在职业技能上高于你,那么,你向他学习,学习他的技术技能,学习他的工作经验,对你在工作中都能提供极大的帮助。其实如果你用心去发现,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你学习的东西。你可以学习他的长处和理念。

向客户学习。向你的客户学习,让客户的知识经验成为丰实自己企业知识的一部分;他们可能是定义你业务发展的关键。即由观察客户不同的需求,或是观察他们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不同方式等,都可能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只要细心,就可以从客户身上学到各方面的知识,打开自己的思路,获得一些可以享用终身的教益。把客户当成财富,不仅要把他当成你生意和工作

上的财富,还要把他当成能助你自我提升的财富。我们要虚心从他们那里学到更多有价值的思想和方式方法等。

向工作实践学习。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世上所有的经验,都是由“事情”积累而来的。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每经历一件事情,都是给你提供了一次极好的直接学习的机会。实践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事情”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实践。一名企业员工,你的工作其实就是“做事”,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在每一件事情被你解决的过程中,你所学得的知识与技能必然有所增加。古诗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管是自己的事情还是别人的事情都可以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习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万物皆有可学,事事皆有学问。当你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有意识地从这些事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增长你的经验和智慧。

第四篇:论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论如何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经济条件的提高,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做大、做强,发展壮大,越来越不简单,企业如何取得主动决胜权,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这一方面不乏领导的英明决策与运畴帷幄;另一方面企业上下全体职工的团结一心取决着更为关键的作用。职工是组成企业的一个个因子,职工的因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职工的知识技能水平与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效率与效益,因此,要提高职工素质与技能,优化职工结构,完善用人机制,发挥职工积极能动性,不断创新。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职工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快速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想方式转变。作为企业发展关键推动作用的职工问题,现如今也成了企业一大难题。每年每月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用工难”的问题,因缺少人员或人员流失,而致生产脱节,甚至倒闭的例子多不胜数。因此要稳住现有职工,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当务之急。

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虽说一直以来都是各企业关注,但如何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却一直以来仁者见仁,而不断发展快速变化的社会,也迫使企业加紧职工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而传统的说教与单纯的惩处,将越来越不适用而致淘汰。要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关键还是得找问题根源,按发展规律,将心比心,了解员工的需要,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自然而然的起到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从以下三方面来着手。

一、从利益方面。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个利不管是老板,还是一线职工,都有一个期待值,而不少企业为应付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尽量缩减成本,将工资成本也核算在缩减之内,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工资一直以来是产品成本中占极小的一部分,而产品成本绝大一部分是员工做出来的,倘职工只为己利,而不顾企业利益,浪费的成本将是不可估量的;还有不少企业高层领导,在理解企业的利益上,出现片面理解,而忽略了职工的利益是保证企业利益的潜在保障,而在生产工作上,有许多操作与管理上出现了不少麻烦,追求片面短时的利,而忽略长治久效的利,在生产淡季时缩减职工的工资,甚至变相裁员;而真正生产任务紧时,又拼命招人,不得不加高工 1

资,也不征求职工的意见,从不注重职工的思想变化,以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职工,这种传统的目光短浅的管理模式,是阻滞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让职工看到或即将看到自己的利益,这方面的思想教育工作又如何进行呢?

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薪资标准。,在合理调整定额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克减职工的工资。古往今来,古今中外,“钱”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没有利,啥都免谈,管理者眼光要放长远,要让职工能看到这个“利”,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这个利,职工有利了,干劲也高了,企业自然而然也有利了,皆大欢喜;企业管理者应将公司的发展目标与规划管理计划蓝图向职工尽情展放,让职工相信,在这个企业工作,是有利的,让职工知道企业发展前景是好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要完善激励机制,经常进行宣贯,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其次,良好的福利待遇,也是员工利益的一部分,福利待遇给职工提供了有力的后续保障,让职工无后顾之忧,领导者只需拿出好的福利待遇,让职工不再有漂泊、不安全之感,自然就会对公司忠诚,产生一种归属感,从而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避免职工流失,职工的积极能动性的调动,将会使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

有些企业薪酬高,但福利跟不上,有些企业将工资控制得很低,福利上却做得很好,这都是极化的一种表现,在一定的情况下都会造成职工流失的可能,现如今的用人单位多,岗位多,而相对于僧多的情况,粥少却不容忽视,有不少职工也正是抓住了企业这一点,动不动就跳槽,虽然最后不一定满意,但当时还是很热衷跳的,这时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职工要从长利益看问题,明白企业与职工是同一条船上航行。才会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在生活工作环境上。职工对企业没有归属感,责任心不强,或经常离职跳岗,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满意企业生活工作环境。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温饱不再成为首要问题的时候,职工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适时提高了,大多数职工已开始看重工作环境,而条件很差的工作,即使工资再高,也少有人去做。对于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人与人的底线又不一定,企业一方面要舍得共钱花力气努力去改善职工生活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对于这些职工,我们可以经常做些忆苦思甜方面的教育让职工看到目前的环境是暂时的,通过大家努力是可以改善的。

生活工作环境不好,是会让职工没了积极性,但现今的企业还有一种怪象,就是舒适的生活环境也让职工产生一种惰性。职工自我满足,认为目前这样不错了,不去积极主动完成更多的工作任务,更不想去搞创新,这对企业是很不利的,就如一摊死水,要让死水变活就得多做做思想工作,要让职工感到压力,要让职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完善竞争优胜劣汰机制,不断给他们洗脑,企业也可以给他们换岗,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不断寻求晋升机会,在职工发展的同时,也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的。

三、在人格尊严上。自改革开放以来,职工的人格尊严已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台面。职工在取得自己应得的经济利益时,同时要求有人格的尊严,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而一些老板或领导,总喜欢将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对职工横挑鼻子,竖挑眼,总爱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职工,板着威严的面孔去训导职工,不尊重职工的思想,也不尊重职工的劳动,有时甚至瞎指挥,而造成职工反感,压抑,不自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自然而然影响到生产,影响企业发展。人的感情是最隐秘,最脆弱、也是最自私的,企业管理者应尊重职工,建立平等的朋友一般的关系,洞悉职工的思想,经常同职工沟通,给职工以温暖与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以上三点是基于职工所观注的焦点而论,围绕这三点,如何做好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职工认识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关系,在企业内部形成个人与企业利益一致的分配制度,建立有利于职工素质提高的激励机制;

二、建立健全培训和岗位竞争机制,帮助职工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挖掘职工的创造性,经常组织开展针对性学习培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养和业务技能,对职工的创新和合理化建议给予鼓励或奖励,增强职工的创造性,充分发挥职工的潜能;

三、尊重职工,将职工在企业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让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行使对企业的民主管理,以管理的民主化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实现;生产经营上,也需经常让职工参与,发表意见,要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管理,接受职工的监督,让职工感觉到自身的价值,感觉到被尊重,从而也就能发挥出自身的潜能;

四、引导职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的未来,教育职工认清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完善自我,迎接挑战,实现超越,而不是消极完成企业指派的某项工作,要让职工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适应生产需要,让职工了解,现在不努力,到哪都不行的道理。

五、人性化管理。重视职工的感情。随着日常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职工的情绪与工作态度影响着工作效率,管理者要经常注意调动职工的情绪,让职工身心愉悦地工作,可以经常展开一些娱乐活动,舒缓一下疲劳的心情,经常性对职工的工作给予鼓励性表扬肯定,对职工的过错,要视情给予处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调查清楚,不宜一棍死打死,要恩威并施。

六、公平公正管理。做为管理者,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得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说得很经典,管理者要让职工信服,就得有威严,做到公正公平,对人待事一视同仁,做为职工也都有效仿的榜样,管理者自身都做不到,职工是不会理会你的说教的,正所谓“上行下效”大抵也就是这个意思。

七、沟通从心开始。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其实简单一点也就是沟通工作,只有沟通才能了解,才能去理解职工,深入到职工内心世界,建立职工信任的桥梁,正确的沟通会使职工处于信任的和谐振状态,管理者将心比心,做好了沟通管理,让职工对你产生信任,余下的其他工作也就不是难题,自然而然的迎刃而解了。

八、企业文化管理。作为当今先进管理方法,企业文化管理具有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等作用,在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增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企业职工思想教育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平台,企业文化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有助于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实效的保障。

不少企业管理者会说,企业这些方面都做得很好,但职工还是不满意,还是没有主人翁意识,还是没有积极主动性,还是经常流失,还是会出现“用工难”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也许将一直存在,我们只能尽力去完善机制,完善管理,完善企业文化,在不断摸索中积累经验。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企业文化理念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以人为本,人本创新”已逐渐被企业所认可,职工文化层次的不同、个体的差异、技术技能的掌握,已被企业管理者所关注,把握职工的心态,加以引导、培养、发展,将是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必修的重点。

如何做好企业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亲人”。

1、思想道德教育。结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新形势,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紧密结合业务发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紧紧围绕公司中心业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公司改革与发展提供保障服务。倡导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员工思想动态,针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做好思想工作,保持队伍稳定。

3、加强民主管理。积极疏通和拓宽民主渠道,发动员工广泛参与公司民主管理。维护员工的合法利益,增强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

4、中层员工的思想工作。积极发挥中层员工在公司各项工作中的桥梁作用,围绕公司中心任务开展适合各阶层员工的文化活动,发挥好中层员工在业务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

5、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公司“竞争、创新、激情、诚信”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形成指导企业发展、激励员工进取的经营理念,优化企业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6、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发现、培养和宣传各个方面的先进典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用典型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的精神影响激励员工,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7、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原则。相信员工、依靠员工,组织发动员工参与民主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好企业。

8、坚持思想教育与关心员工权益相结合的原则。把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中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员工办实事,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

9、坚持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勤政,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10、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平等待人,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利;理解每个人的具体处境和个性,承认人们的不同性格、爱好和兴趣;对人满腔热情,诚恳宽厚。建立平等互助、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是调动员工积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①情感激励法

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望各种情感的需求。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多关心群众生活,关心群众的精神生活和心理健康,提高员工的情绪控制力和心理调节力,努力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氛围。

②领导行为激励法

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报酬引诱及社会压力下工作,其能力仅能发挥60%,其余的40%有赖于领导者去激发。

③榜样典型激励法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绝大多数员工都是力求上进而不甘落后的。如果有了榜样,员工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和赶超的目标,从榜样成功的事业中得到激励。

④奖励惩罚激励法

奖励是对员工某种良好行为的肯定与表扬,以使员工获得新的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惩罚是对员工某种不良行为的否定和批评,以使员工从失败和错误中汲取教训,以克服不良行为。奖励和惩罚得当,有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有人把批评或惩罚看作是一种负强化的激励。

第五篇: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

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

浅论新形势下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

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由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确立,企业内部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时刻冲击着旧的运行模式,并使之不断被改变乃至被摈弃,由此而发出意识形态领域的巨大波动,甚至引起职工观念上的混乱,他们不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疑虑,甚至对自身的存在价值失去信心,归

根到底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引导企业职工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认识自己,把握方向,增强信心,顺应时代发展作一探讨。

一、企业职工必须学习理论以武装自己。

当一个旧有的模式被改编的同时,首先解决的就使观念的问题。由于人们在旧的传统理论和模式的熏陶下,头脑里已形成一种固有的观念,这种观念支配着人们去养成一种习惯,习惯又往往是人们看不到或不愿看到所存在的问题或隐患。这种就是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企业实行了几十年的“大锅饭”所带来的后果。而一旦旧的传统模式被取代之时,人们往往因观念的“顽固性”而发生抵触情绪,以至在新的机制运行初期,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或失误,成为人们的攻击对象。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愿意用过去事物的优点来比拟现在事物的缺点而往往去怀旧的原因。

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现象。即我们在某一目的地时,往往是先依赖现在的路线,不管这条路是远还是近,是区还是直,而返回时,即使明知还有其它路可走,也要走原路,更不愿另辟捷径。

正是由于这种“本性”的作怪,是我国当前的改革导致一些职工的不理解,不接受,也是正常的现象。而改变这种现象,首先就是要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这种观念无疑要用新的思想理论。军事上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联系到政治上,就是在破旧立新之时,首先要有一套新的思想理论作先导,它是人们认识形式,把握方向的基础。人们只有取用新的思想理论充实自己,武装自己,才能逐渐地放弃和取代旧的观念。当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由于实行对企业租赁、承包、倒闭、拍卖和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使企业职工在“主人”的认识上发生动摇,认为“主人”的地位下降了,没有了,甚至把自己视为“仆人”这种思想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因为“主人”和“仆人”两者是一种辩证关系,关键取决于职工是否去爱企业,爱岗。实际上,职工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心为企业着想而不报临时思想,它就是这个企业的主人,反之则是企业的仆人。

当然,即便是家庭成员,如果不为这个大家庭着想,反而给它抹黑,同样会遭到其他成员的唾弃,甚至被驱逐。在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后,我们也就明确了“监督”与“监控”的关系,即监督是一种互相作用的正常管理机制,属于一种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和原则条件的权力和义务,干部监督工人,工人也可以监督干部。而监控则完全是一种不相等的失去自由的关系,即一方注定是仆人般的被动对象。

由此,我们认为,在新的形势出现后,必须用新的思想理论去武装自己。在企业,学习不仅是干部的事,也是工人的事,工人只有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才能象干部一样,站的高,看得远,才不至于在新的情势下迷失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的含义。毫无疑问,我国当今的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一旦我们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邓小平理论,改革中出现的一切疑难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二、企业职工必须坚定信念易把握自己

自从我国进入体制改革,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后,围绕着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便展开了持久的争论。由于这种企业改革是一种转轨式的新型改革,许多模式都要靠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这样便会经历一个不成熟的期段,在这一段里,更由于人们观念上的作怪乃至实践中的盲目而导致一些失误和偏激。如一些经营者在指导思想上,过于强调行政手段,轻视企业职工的觉悟和作用,还有的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不尊重企业职工民智管理权利,有的企业干脆就搬来资本主义企业那套经营和管理模式往中国的企业里硬套。这些现象一时间形成一定的气候,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使本来是十分明确的企业的“主体”和“客体”这一关系变得模糊起来,也就是人们对企业职工的存在价值发生了怀疑和动摇。

从我国企业发展的历史看,二十几年前实行的是“大锅饭”体制,职工在“利益均沾”的前提下,无忧无虑,便总感到这是一种“优越性”而引申出“职工是企业主人”的观念。现在看来,这种观念本身就存在着一种误解。因为衡量职工是否是企业主人,关键取决于生产资料的是否所有,换句话说,社会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企业的区别在于它的内部的生产关系,在于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者在内的全体职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社会主义企业的生0产资料是公有制,工人作为一个阶级占有着整个企业的生产资料,因此,企业工人必定是企业的主题。如果把企业比做一个“大家庭”,职工便是组成这个“大家庭”的成员,没有这些成员便没有企业。既是成员,便有权享受家庭的利益,因此,

职工无疑是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和“主体”。与社会主义企业相反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变成了企业的主题,职工由于事雇用劳动者,所以他们只能是企业的客体。

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明确企业里的“管理”和“管人”的关系。在企业生产运营中,无疑要形成一种运营机制,这种机制便是一种分工,有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为了

使企业按规律正常运营,就要有相应管理手段,这种管理包括各项制度和措施。它好比是一艘行驶的轮船,每个船员都要按各自的分工,遵循着各自的规范准则操作,否则便会发生问题,导致恶果。所以我们说,企业中的管理是正常的,使每个职工必须遵循和接受的,它象战场上的士兵,在敌人占领了阵地,自己面临危机之时,他便要不惜牺牲冲上去。

相反,如果作为企业的一名,他对企业漠不关心,把企业的生死存亡放到脑后,完全没有一种责任感,它便无疑要成为企业制度的被制约者,它也会处处感到这些制度是对自己订的,而成为被动者,被动者最重要失去“自由”和“利益”,即使在一个家庭里,这种不关心家庭的成员也是同样被其他成员所不容的。

由此,我们认为,企业职工在新的体制下应该在充分认识形势的基础上,坚定“主人翁”的信念,要明确承包和租赁经营只是企业经营机制改变,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既没有改变企业的所有制性质,也没有改变职工在企业的主人翁地位。相反,这个时期更需要企业职工去积极参与企业管理来体现主人翁的地位和价值。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经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和《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有明确规定:“企业在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它民主管理制度,因此,做为一各企业职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想正确把握自己,就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事务,只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企业的民主管理中,才能最终地把握好自己。

三、企业职工必须努力实践以完善自己

推行了几十年的我国企业运行体制为什么要改革?那是因为新中国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根基下诞生的,在开始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企业体制运行时,并没有自己现成的模式可依,基本上是照搬和学习原苏联的一些东西。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发现了旧的模式弊端,同时也不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或者说,我国社会主义运行机制已逐渐走向成熟。这个时候,改革也势在必行了。

改革是在实践中寻求发展的一种自我完善,它是一种“推动力”,没有这种推动力,便不会有发展。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装饰一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旧的物品已经显得落后和不适用而被新的物品逐渐取代,尽管多少对旧有的东西抱有留恋之情,但哪个人又能不愿接受“破旧立新”的规律呢。

企业是这样,企业职工又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时,我们的心态可能也是复杂的。这种复杂实际上来自每个职工的修养和素质,素质是一种综合反映,包括人的内在的心理、生理和外在的精神、物质,内在的素质来自于内因的培养和修练,外在的素质来自于外因的影响和注入,素质高的职工,对事物的认识便能上升到一个高的层次,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当企业实行下岗分流的运行机制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求生存,图发展的一条必由之一路,他们会因之而产生一种平稳的心态,另外,他们由于各方面素质的具备,拥有承受各种事态的能力而产生一种迎接挑战的心理。反之,情况就会是另一种样子。

既然企业职工关键是素质问题,那么我们在企业生产中常常遇到的“主动”和“被动”就是一种素质不同的具体表现。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社会之所以有今天,是靠人类的劳动和创造,可以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社会。在企业里,这种劳动要领显得更为突出,因为企业内部的生产环节丝丝相扣,既来不得马忽,更不能中断。做为企业的职工,本身就要把劳动当做自己应尽的职责,这也是一个职工的“权力”,这种权力本身是不能被剥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第五十条规定:“职工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从事劳动,遵守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

工作和劳动中的主动和被动,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和结果,凡主动工作者,心情必然是顺畅的,效率必然是高频的,完成任务必然是出色的,因此也必然会受到赞扬和奖励,赢得相应的回报。我国每年所表彰的劳动模范等先进生产者,就是那些“主动者”的代表。相反,他不但不会受到大家的羡慕和肯定,反而有可能被剥夺“劳动”的权力。

这里便要求我们处理好“失业”与“失职”的关系。新时期企业为寻求生存和发展,在实行精兵简政改革的同时,引入竞争机制,这种机制无疑是一种优胜劣汰式的,既优者留,劣者淘汰。那么,在这种新的体制的作用下,一部分职工便可能被列入“失业”的行列。然而“失业”本身并不能完全证明一个工人的存在价值,因为即使是非常优秀的职工,在企业倒闭中也会失去工作。但“失业”与“失职”却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说,失业是机制上作用的结果,那么“失职”不仅包括工作态度,还包括工作能力。态度可以先天支配,能力却要靠后天锻炼。一名战士可以舍身去炸碉堡,但如何炸碉堡却要靠平时的训练,反之,一名战士懂得如何炸碉堡,但在关键时刻却贪生怕死。两者虽性质不同却同样完不成任务,而最终被淘汰。为此,新时期企业工人,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失业”与“失职”的关系,他的前提使是在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实践中去,只有努力工作和实践,才能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只有不断地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素质。素质提高的过程,便是自身完善的过程,这种完善便是一种“资本”,有了这一“资本”,你便会感到失业只是大海中的波浪,它会给你带来大显身手的机会,使你有望成为时代的“弄潮人”。这个时候,你便会感到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一种谁也无权剥夺的价值。

请阅读以下相关范文:

企业职工在职学习的利弊

电力企业职工学习思考题

论新时期现代化企业职工素质的调研报告

浅论职工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践主体

企业职工业余党校学习的思想汇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企业职工学习论》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0306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