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

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18 05:42:19 | 移动端: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
第一篇: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

文章标题: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试评述“泛生产力论”之“人际关系生产力论”

摘要:本文从生产力系统因素概念入手,通过对“泛生产力论”的剖析,梳理了“泛生产力论”观点与唯物论观点之间的矛盾。基于此分析,对“泛生产力论”的典型代表论调—“人际关系是生产力”,即“人际关系生产论”做出了否定的判断,并对人际关系与生

产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生产力系统因素泛生产力论人际关系

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提出之后,许多行业都以此为“模版”,衍生出类似的命题,诸如管理是生产力,因为它可以产生效益;教育是生产力,因为它可以“生产”出合格的劳动力;社会科学是生产力,因为它确实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还有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看作生产力,即认为人际关系是生产力等等[1]。这些论调就是所谓的“泛生产力论”。其中最具有群众基础的是以“人际关系是生产力”的“人际关系生产论”,它被戏称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产力论”。那么“泛生产力论”是不是科学的命题呢?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呢?本文将从生产力系统涵义入手,对以上两个问题进行剖析与评述。

一、生产力系统内涵及外延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各具特质的生产力因素在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数量配比下,在适当的空间和时间内形成的,能够创造特殊使用价值或提供某种劳务的有机整体[2]。

从系统论来看,系统=因素 关系。那么,生产力系统就是由各个生产力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首先,生产力系统基础层次上的因素是劳动者、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这些因素被认为是具有简单性、普遍性、实体性的因素。是三个最直观、最容易被理解的生产力因素。再者,生产力系统中间层次上的因素是科学、技术、信息和教育。这类因素可成为附着性因素或渗透性因素,或媒介型因素。这些因素只能附着在实体性因素之上,或渗透在实体性因素之中,或媒介在实体性因素之间,通过改善这些因素的内在品质,或改善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来发挥作用[2]。最后,则是生产力系统最高层次上的因素,即运筹性因素(指生产管理因素)。这种生产力因素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生产力系统中,以及在将来社会化程度更高的生产力系统中,会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生产力系统是在各层次生产力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运转的。虽然某些生产力因素本身包含了各自的内在因素,自成体系,比如说“信息系统”、“教育系统”、“管理系统”等,但在生产力这个大的系统之下,任何一个生产力因素都是其组成部分,而不是生产力系统本身。

二、“泛生产力论”之悖论

“泛生产力论”起源于邓小平同志具有创造性的著名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没有实物形态,只能凝聚在实体性因素内,才能发挥作用,即改善其他生产力因素的素质,提高其性能和效率。这一论断客观地界定了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属性及在当今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随后“应运而生”的“泛生产力论”却并非如此,它是以生产力各因素的最终效用作为生产力属性判断标准的,即能够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都称之为“生产力”。两者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事实上,“泛生产力论”这种对生产力系统内各因素的定位是存在偏颇的。

首先,“泛生产力论”的界定对象,多为非物质性的生产力要素。马克思对生产力概念及外延的界定十分明确,即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本文开篇所举例的管理、教育、人际关系等非物质性的生产力要素,与科学技术作用于客观物质不同,体现的是人与人的协调,应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因此,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非物质性的生产力要素只能是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是生产力本身。再者,从社会发展动力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而生产力又是生产方式内部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生产关系,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因此,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对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性质的界定,但这并不是说只有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还有诸多影响因素也会对社会发展起作用。而“泛生产力论”却是正以非物质生产要素是否对社会生产、经济进步具有促进或推动作用作为生产力属性判断标准的。按照这样的标准去判断,就会得出社会中一切与生产力有关且对社会生产、经济进步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因素,如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生活习惯等,都是生产力的结论。这样就与生产

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相悖,从而否定了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动力的系统论观点。

由此可见,“泛生产力论”从其立论的出发点,到其判断的标准,再到其定义的对象,都与生产力系统论的涵义及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相悖的。因此,笔者认为“泛生产力论”是不符合生产力属性定义的论断。

三、人际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类是社会性的动物,有着合群的倾向,在群居中就离不开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离不开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在这个交流过程中相应的也形成了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联,这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这一概念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主要指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群体的内部,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际关系结构,而这种人际关系结构对于整个群体的活动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我们把“群体”的意义扩大到整个社会,就可以推论出人际关系归根结底就是一种社会关系。

(二)人际关系不是生产力

“人际关系不是生产力”是对“人际关系生产力论”的否定判断。这样判断的原因有三:首先,上面的论述中,我们谈到人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社会关系。从生产力系统的角度来看,社会关系就是生产关系。那么,生产关系就应该是由生产力的来决定的。如果说“人际关系是生产力”,用逻辑来推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么就会得出“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论断,这显然是错误的。其次,“人际关系生产力论”者之所以称“人际关系是生产力”,是因为他们把对生产力发挥作用过程有一定影响的人际关系看作了生产力系统本身,即把系统中的因素当成了整个系统。虽然每个事物是因素还是系统,都是相对的而言的,参照物不同,结论也就不同,但在同一个生产力系统中,人际关系始终是生产力的一个因素,这是无可非议的。第三,则是我们在前面评述“泛生产力论”时提到的一个观点,即同属于“泛生产力论”之列的“人际关系生产力论”,同样与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相悖。在这里就不作赘述了。

(三)人际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在廓清了人际关系是生产力系统的一个要素之后,我们来谈人际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作为系统中的要素,人际关系只能对生产力的实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不是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影响就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促进与阻碍。

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一个劳动集体产生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马克思说过:“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人”。然而人的社会性决定了每一个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不是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单独活动的,而是许多人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并且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把具有某种技能的人优化组合起来,进行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某一项或多项社会实践活动。在相互配合与协作管理过程中,心情愉悦,劳动起来就有动力,劳动效率也会得到提高。这就是“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一个宽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人们就会专心致力于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得到快乐,也更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人的智力得到充分发挥,人才就会脱颖而出,从而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3]。

社会发展实践也证明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发展历程,大到社会、国家、民族,小到单位、企业和社会组织,再到家庭,如果人与人之间关系融洽和谐,社会就会进步,国家就会昌盛,民族就会兴旺,事业就会成功。

相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最生动的例子是“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与人之间是阶级与阶级的关系,批斗与被批斗的对立,人民群众每天都处于“划清界线”的紧张之中。在人们对政治斗争几乎“狂热”的同时,中国社会进步速度减慢了,经济发展势头削弱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几近停滞。因此,人际关系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说,虽然只是影响因素,而不能起决定作用,但其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

当今社会注重“以人为本”,处处强调“和谐”观念,其实质便是希望通过社会各阶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飞跃。理清人际关系的实质及其作用,对于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一社会关系都具有实质意义,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怀.泛生产力论和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思维缺陷.《生产力研究》.1996年,第二期:p36-38

[2]薛永应、徐则林.《生产力经济理论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1*年12月

[3]钟学忠、田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山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年7月,第34卷专辑:p383-385

※注释:生产力系统包含的生产力因素按其结构功能可分为:1.载荷型因素(如劳动者、劳动手段、材料);2.凝聚型因素(如科学技术);3.媒介型因素(如生产信息、现代教育);4.运筹型因素(如生产管理)。薛永应,徐则林.《生产力经济理论研究》.山西经济出版社.201*年12月:p22

作者简介:

罗琳(198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生,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研究。

《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试评述“泛生产力论”之“人际关系生产力论”》来源于公文素材库,欢迎阅读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试评述“泛生产力论”之“人际关系生产力论”。

第二篇:人际关系是生产力

人际关系是生产力

09生态学 林明仙

学号:04021201*015

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表示的是生产中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人际关系是可以和生产力相等同的。 在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难免要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均有其独特之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然而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在实现生产力的过程中,人际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人际关系在人的生产生活当中是极其重要的。其重要性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 人际关系是人之基本社会需求。一个人从降临到这个世界,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人际关系伴随着自己。亲人、朋友、爱人、同事、领导??没有这些人际关系的支持,一个人不可能完整。人在社会中不是孤立的,人的存在是各种关系发生作用的结果,人正是通过和别人发生作用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 人际关系可助人自我了解。有一句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怎样的思想品德修养,有怎样的性格,几乎可以确定有怎样的人际关系。反过来说,人际关系就可以从侧面帮助我们自我评价。

三、 人际关系可达到自我实践与肯定。幸福感研究表明,结婚的人或有朋友的人,他们生活得更幸福些,原因可能是他们所获得的人际关系发生了作用。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的许多需要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满足的。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利,就意味着心理需要被剥夺,或满足需要的愿望受挫折,因而会产生孤立无援或被社会抛弃的感觉;反之则会因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四、 人际关系可用于自我鉴定社会心理是否健康。心理健康心理上的疾病往往由紧张所引起。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减少或防止心理紧张所造成的心理伤害。有些设计精巧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联系是由于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发生了作用。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社会支持和高度的自我尊重可以保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世界。

在实现生产力的过程中,人际关系处处体现着她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三要素。“生产力”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十分抽象的概念,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某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是从事于生产活动的人们所构成的社会机体或系统进行社会物质变换、维持社会自身的一种能力或功能。生

产力与劳动力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社会的机体的功能或能力,后者是人的机体的能力或功能。生产力从来都是指社会的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生产力表现为一种完全不依赖于各个个人并与他们分离的东西,它是与各个个人同时存在的特殊世界,其原因是,个人(他们的力量就是生产力)是分散的和彼此对立的,而这些力量从自己方面来说只有在这些个人的交往和相互联系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力量。”。也就是说明,只有人际关系起了作用,生产力才有可能实现,才有可能成为生产的力量。生产力,作为一种能力或力量,对应着确定的实体或载体。生产力的主体或实体既不是劳动者,不是劳动资料或劳动对象,也不是以上生产三要素的结合体,而是具有一定生产关系的人们构成的社会机构,是“一个以人为肢体的生产机构”。

综合以上所述,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是可以成立的。在实现生产力的过程中,人们,即劳动者,总是有意无意的利用着各种人际关系。而同样,人际关系成为了生产力的代名词。特别是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正在无限的渗透在各个角落,人不可能孤立于这个世界,而是通过这种人际网构成。总而言之,人就是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和。

第三篇:论关系就是生产力

论关系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通常理解为人们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资料的物质力量。也就是说生产力是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的能力。

关系是第一生产力。现实社会,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对任何人是多么的重要。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着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上的直接联系,它反映着人们寻求满足需要的心理状态。

“关系就是生产力”无非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有关系就能办事,办的成事。不可否认,无论是官场,民间有”关系“意味着掌握了一种重要资源。如今谁不知道”关系“的重要性?又有什么地方不需要不需要'关系”?升学、考试、求职、就医、升迁、打官司,小到衣食住行,大到生老病死,哪里不看“有没有人”?而且不仅个人的生活需要关系,企业单位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关系”。“关系”是这个社会的润滑剂,是这个社会的律则,就是那些最厌恶利用“关系”的人,也可能不得不在一些自己必须面对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上作出妥协。

现实中的生活无处不在,关系就如一张大网,网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有事才找是利用关系、吃饭才想起是酒肉关系、下台就断是工作关系、困难时记起是患难关系、有事没事发个短信就朋友关系”。

许多事情于情于理都是很容易办成的,但若缺少“关系”常常会

功亏一篑,所谓“有关系者独步天下,无关系者寸步难行”。也正因为这种现象于今为烈,正当的与不正当的人都孜孜不倦地研究起“关系学”,拼命地罗织“关系网”,那些能办事的人,通常关系网通天,法力无边,有了关系就等于有了很多力量,“关系”可以转换成金钱、转换成权力、转换成所需要的一切。“关系就是资源,关系就是财富,关系就是生产力,关系是第一生产力。”

在我们社会的道德体系里,“关系”成了一种价值,一种可以夸耀、值得追求和令人羡慕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一些事情本不需要关系就可以办理,但是在办理过程中总遇到刁难。而一些事情属于非正常办理,必然需要一定的关系才能办成。有了好的关系,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个人的发展。没有关系,办不成事,也让人憋屈。

关系是一种人情,关系是一种纽带、是一种面子。关系本不是一种生产力,但它是一种资源,人们在做很多事都要涉及的资源,它又是一种生产力。人有了关系,有了好的关系,往往在办很多事情就要方便的多,所以说我觉得关系就是一种生产力,是人们在为人处事必须建立的一种生存能力。

姓名:赵双双

班级:09市场营销

学号:201*11201*84

第四篇:13关系就是生产力——人际关系建设与管理

关系就是生产力——人际关系建设与管理

? 讲师:田先

? 课程目标:

? 培训时间:2天

? 培训对象:销售人员、客户经理、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 课程大纲:

一、观念篇——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力

1、人际关系的价值

2、人际关系的特点

3、人际关系的本质

4、影响人际关系的三个障碍

5、人际关系的六大陷阱

二、开启篇——如何建立人际关系

1、主动出击

2、促进了解

3、赢得认同

4、获得信任

5、博得喜欢

三、发展篇——如何协调人际关系

1、人际交往,和谐六律

2、“抬”头——如何与你的上司相处?

3、“伸”手——如何与你的同事相处?

4、“开”心——如何与你的下属相处?

5、职场人际关系发展禁忌

6、如何协调外部人际关系

四、经营篇——如何维护人际关系

1、人际关系的生命周期

2、建立eba(情感账户)

3、人际关系的运作

五、化解篇——如何化解人际冲突

1、避免矛盾发生

2、防止矛盾升级

3、化干戈为玉帛

4、吵架未尝不是好事

5、冲突中的自我心理调适

六、优化篇——如何改善人际关系

1、改善人际关系的六个步骤

2、通过性格力量改善人际关系

七、实践篇——如何行动

1、案例分析与研讨

2、制定你的人际关系改善计划

第五篇:论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梁晓晨201*031297法学院201*级06班

人类要生存繁衍、要追求美好生活、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和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资料问题。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如何,主要取决于生产工具的质量和数量;生产工具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着的。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马克思指出:“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 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政治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等其他社会关系,都受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制约。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它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前提决定的,所以是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方面。它是区分不同生产方式、判定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两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可见,生产力状况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客观前提和物质基础。

就如同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新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出现,进一步产生了新的社会阶级——地主阶级。而地主阶级为保障自己利益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封建地主阶级专制统治。于是我国完成了由奴隶

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这是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关系变革的一个重要时期。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产物,只有当它为生产力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时才能够存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本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便由新变旧,走向自己的反面。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落后的农业资本无法对抗先进的工业资本,中国落败,被迫打开国门。在工业化成为全球潮流的时代,中国依旧固守落后而保守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而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尽管各阶级做了众多促进中国近代化、工业化的尝试,却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封建生产关系(地主阶级统治、小农生产关系等)无法为先进的工业生产力提供发展空间,于是封建生产关系从春秋战国时期相对先进的一方变成了近代社会落后的一方。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确立了王在法下,法律至上的原则,这使新贵族,乡绅,商人和骑士力量的不断壮大,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发展。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

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中,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手工业开始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生产力的到了飞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适应了时代的要求,从而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进步。

而在同一时期,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也强化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了中国封建统治的巅峰。这一时期的中国,地主阶级仍旧占据统治地位,封建制度强大,近代工业也没有得到发展。至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地主阶级才开始考虑发展近代工业。洋务运动作为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应运而生。虽然也创办了近代企业,但由于地主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也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洋务运动(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dash;—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或者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今天各国中存在的生产关系,发展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生存的社会。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表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的普遍的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基本趋向,揭示了生产力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中的始终决定作用,从而也揭示了生产力是推动整个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因此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遵循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要根据这个规律及时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并严格按照这个规律制定发展经济的方针、路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着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某些因素和环节。因此,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必须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别是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ywq小编推荐访问其他范文:

论生产力与社会形态的关系

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影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

b生产力生产关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人际关系是不是生产力》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03187.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