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跟李瑞环学领导讲话艺术
跟李瑞环学领导讲话艺术
201*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李瑞环的《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此书一上市即赢得了不少读者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喜爱,《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很快跻身畅销书行列,多次被重印。最近,我悉心研读了这本书,此书博大精深,给人教益自然是多方面,本文仅从学习李瑞环的讲话艺术这一角度谈一点自己的读书心得。
有智:观点新颖 ,思想深刻
帕斯卡有句名言:“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有思想。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也就在于思想的差别,因此,领导蕴涵丰富思想的讲话往往最具思考张力,含英咀华,耐人寻味。
读《学哲学 用哲学》一书,处处可以感受其哲学光芒,领略其新思想、新观念的智慧。比如关于发展,他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永恒的东西,只有一个永恒的原理,就是永恒的发展。我们反对僵化,反对保守,就是因为僵化、保守违背了发展的原理。”、“没有发展,中国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无法解决;没有发展,中国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只讲连续性不讲阶段性,就是否定事物发展的的相对稳定性。从工作上讲,也就是否定了一定时间上的具体目标,这样做必然是没有波澜,没有起伏,没有必要的集中突击,也没有必要的间歇和休整,平平淡
淡,?老和尚帽子平塌塌?。而只讲阶段性,不讲连续性,就是割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从工作上讲,也就是丧失了科学的预见性,只顾眼前任务,看不到长远目标,这样做必然是?干一阵歇一阵,打打停停不接气?,是?发疟子式的工作方法?、?抽风式的指挥?,?蹦一蹦歇三歇的战术?。”你看这三段关于发展的讲话,均站在哲学高度,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哲学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李瑞环充满哲理的讲话,往往能老树发新芽,旧瓶装新酒,推陈出新,赋予新意。比如,201*年5月28日在中英贸易协会上致欢迎词,讲话中对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博古通今,先是从中华文明源头讲“和”字,然后引出孔子、老子、管子等有关“和”的经典语录,然后总结道:“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此言之新,新在把握时代脉搏;斯论之新,新在人人心中有却人人笔下无。
有力:一针见血,措施得力
读着《学哲学 用哲学》那一篇篇充满哲理的讲话稿,让我感到内心充盈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既有思想的穿透力、语言的感染力、
领导的人格魅力,更有那字里行间注重解决问题的执行力。李瑞环说过“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哲学思维,李瑞环的讲话不仅提出的观点新,而且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措施切实可行。比如1986年李瑞环还在天津任职时一次政协讲话中提倡办实事必须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办多数人受益的事。二是办多数人急需的事。三是办长远起作用的事。四是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五是办力所能及的事。”这五条办事原则在今天看来,虽事隔20多年,但还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即使是那些随时、随地、随事,随兴的讲话,他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针对性极强,比如他在全国考察工作时虽自谦是“走马观花”,但往往说到点子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1993年9月19日,在听取了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中肯定江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政治优势、后发优势”言之有据,句句在理,听后很受鼓舞。
有趣:亦庄亦谑,幽默风趣
李瑞环的讲话不仅言之有物、深刻隽永,而且亦庄亦谑,幽默风趣。他总是善于把严肃的问题讲得轻松活泼,比如1999年7月6日在听取伊春市委、市政府汇报时讲话:“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条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
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他的讲话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讲大道理不忘联系小事物,讲小事物不忘蕴涵大道理,讲抽象而不空洞,讲具体而不琐碎。比如在一次全国政协会上谈到质的多样性“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做烧火它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假如让一般人来说“质的多样性”这样一个哲学难题,难免磨破嘴皮而说不明白,李瑞环却用一块木头就形象生动地轻松“搞掂”。
更值得称道的是,李瑞环风趣的语言有别于有的领导“为搞笑而搞笑”的扯淡,他常常善于将尖锐的批评寓于幽默的谈吐中,寓庄于谑,寓教于乐。比如他批评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的作风:“现在很多事情没办好,成效不显着,不是方向不明,政策不对,主要是干得不行,没有落到实处。有一传手,没有二传手,尤其缺乏扣球手,总不得分。”、“有些做法起来看起来花花哨哨、热热闹闹,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扫帚顶门――杈多劲小。”你看,李瑞环巧用“打球”和“扫帚顶门”两个幽默生动的比喻,谈笑间把一些干部作风飘浮的问题解决得灰飞烟灭。
有情:真诚率真 ,感人至深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读《学哲学 用哲学》,让我常常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浓浓真情,而且这种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情植根于李瑞环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深深的爱。在此我略举几个体现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谋、情为民所系”的讲话片段:“总得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能让人出门走路也害怕,在家里睡觉也害怕,坐飞机也害怕。不能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是无理就是无能。”、“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它问题可以讲95%、99%、99.9%,唯独吃饭问题必须讲100%。”、“要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些、轻些、再轻些。”读到这样的话语,难道你没有眼泪在涌动?我倒想起了艾青一句名诗:“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李瑞环的讲话真诚坦率,说真话,道真情,比如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宗教信仰:“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你不信、我信,或者我不信、你信,这是个人的私事。不能因为你信神我不信神,或我信神你不信神,就对立起来。我妈妈信佛教,她要烧香,要吃素。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很敬爱我的母亲,我们之间并没有因为信仰的不同热闹矛盾。”这段话以自己的母亲信教为例来说明宗教信仰的自由,出语真诚,选例典型,非常具有说服力。
第二篇:跟李瑞环学写领导讲话
有智:观点新颖,思想深刻
帕斯卡有句名言:“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之处就在于有思想。人与人最大的差别也就在于思想的差别,因此,领导蕴涵丰富思想的讲话往往最具思考张力,含英咀华,耐人寻味。
我以为,李瑞环讲话稿中最大的特色就是浓郁的哲学品质,思想深刻,充满睿智。李瑞环曾跟《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编辑人员谈到:“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功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我学哲学,主要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最基本的哲学原理主导我的思维,我的文章、讲话中,有的哲学词语多一些,有的少一些,有的没有。哲学词语多的常常是为了说理、论证、辩护,哲学词语少的或没有的并不是没有哲学指导。有些哲学词语很少的文章、讲话倒可能是我的得意之作。”这番话为我们解读李瑞环的讲话稿提供了一把金钥匙。的确,我们读李瑞环的讲话稿,处处可以感受其哲学光芒,领略其新思想、新观念的智慧。比如关于发展,他说:“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永恒的东西,只有一个永恒的原理,就是永恒的发展。我们反对僵化,反对保守,就是因为僵化、保守违背了发展的原理。”“没有发展,中国存在的许许多多的问题无法解决;没有发展,中国还会出现许许多多新问题。”“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只讲连续性不讲阶段性,就是否定事物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从工作上讲,也就是否定了一定时间上的具体目标,这样做必然是没有波澜,没有起伏,没有必要的集中突击,也没有必要的间歇和休整,平平淡淡,?老和尚帽子平塌塌?。而只讲阶段性,不讲连续性,就是割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从工作上讲,也就是丧失了科学的预见性,只顾眼前任务,看不到长远目标,这样做必然是?干一阵歇一阵,打打停停不接气?,是?发疟子式的工作方法?、?抽风式的指挥?,?蹦一蹦歇三歇的战术?。”你看这三段关于发展的讲话,均站在哲学高度,引人思考,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哲学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精神,李瑞环充满哲理的讲话,常能老树发新芽,(请收藏好 范 文,请便下次访问:WWwww.bsmz.net)旧瓶装新酒,推陈出新,赋予新意。比如,201*年5月28日在中英贸易协会上致欢迎词,讲话中对中华民族“和”的思想博古通今,先是从中华文明源头讲“和”字,然后引出孔子、老子、管子等有关“和”的经典语录,然后总结道:“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此言之新,新在把握时代脉搏;斯论之新,新在人人心中有却人人笔下无。
当前秘书写作领导讲话稿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缺乏思想高度和理论深度,思想苍白贫乏,人云亦云,缺乏新意。因此,学习李瑞环的讲话稿写作,首先要把握其讲话稿中的哲学意蕴,认真领会那充满丰富思想内涵的哲理表达,充分感受其处处闪烁的新理念、新思想的光芒。
有力:一针见血,措施得力
我们读李瑞环的那一篇篇充满哲理的讲话稿,就感到内心充盈着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既有思想的穿透力、语言的感染力、领导的人格魅力,更有他那字里行间注重解决问题的执行力。李瑞环说过“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哲学思维,李瑞环的讲话不仅提出的观点新,而且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多,措施切实可行。有的领导爱讲空话,不办实事。一篇讲话在这个场合能行,换个场合也行,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实讲的都是“正确的废话”。李瑞环非常痛恨讲空话,他早在关于落实邓小平同志“少讲空话,多办实事”指示的座谈会上发言:“说空话似乎成了一些人的主要工作,天天说,没完没了地说,一个接一个地说,上下传着说,层层往下说,上下一齐说。说起来豪言壮语,气吞山河,海阔天空,不着边际。其实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嘴行千里,屁股在
屋里。重说轻做,务虚不务实,必然误事、误人、误已,最终误国误民,可恶至极。”一些秘书给领导写的讲话稿,常常给人的感觉是轻飘飘的随风而逝,领导讲完了也就完了,烟消云散,说了也等于没说,不解决任何问题。其所以如此,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秘书写的稿子解决问题的对策软弱无力。不少秘书写领导讲话稿,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头头是道,而对解决问题却三言两语、草草收场,头重脚轻,虎头蛇尾。底气不足,缺乏力量。
李瑞环的很多讲话不仅针对性强,而且解决问题对策可行、措施有力,比如1986年李瑞环在天津任职时一次对政协讲话中提倡办实事必须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办多数人受益的事。二是办多数人急需的事。三是办长远起作用的事。四是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事。五是办力所能及的事。”这五条办事原则在今天看来,虽已隔20多年,但还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即使是那些随时、随地、随事、随兴的讲话,他也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针对性极强,又如他在全国考察工作时虽自谦是“走马观花”,但总能说到点子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1993年9月19日,在听取了江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中肯定江西“区位优势、气候优势、资源优势、政治优势、后发优势”,言之有据,句句在理,听后很受鼓舞。
有趣:亦庄亦谑,幽默风趣
为什么有的领导讲话妙趣横生,而有的领导讲话却索然无味,这除了跟讲话者本人的个性和演讲技巧有关外,从写作学角度来说,就是讲话稿内容缺乏生气、枯燥乏味。
李瑞环的讲话不仅言之有物、深刻隽永,而且亦庄亦谑,幽默风趣。他总是善于把严肃的问题讲得轻松活泼,比如1999年7月6日在听取伊春市委、市政府汇报时讲话:“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条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他的讲话中一个鲜明的特点是,讲大道理不忘联系小事物,讲小事物不忘蕴涵大道理,讲抽象而不空洞,讲具体而不琐碎。比如在一次全国政协会上谈到质的多样性“一块木头是什么?就是一块木头,这个回答并没有错,但它还是什么?这就要看具体情况,拿它来做家具就是原料,拿它来烧火它就是燃料,拿它来挑水就是工具,拿它来和坏人斗争就是武器,拿它来行凶打劫就是凶器,拿到法庭就是证据,但还是那块木头。这就是质的多样性。”让一般人来说“质的多样性”这样一个哲学难题,难免磨破嘴皮而说不明白,李瑞环却用一块木头就形象生动地轻松“搞掂”。
更值得称道的是,李瑞环风趣的语言有别于有的领导“为搞笑而搞笑”的扯淡,他常常善于将尖锐的批评寓于幽默的谈吐中,寓庄于谑,寓教于乐。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有人批评温州搞资本主义,李瑞环在一次讲话中反击说:“有些东西不要急急忙忙定性,只要市场需要,社会无害、生产者有利,就应当允许、支持。先生孩子后起名,孩子生下来可以先取个小名,阿猫、阿狗、铁蛋都行,主要是让他身体好、长本事。”李瑞环这个“先生孩子后起名”的理论,幽默中见智慧,让人们在忍俊不禁中受到教益。又比如他批评有的领导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的作风:“现在很多事情没办好,成效不显著,不是方向不明,政策不对,主要是干得不行,没有落到实处。有一传手,没有二传手,尤其缺乏扣球手,总不得分。”“有些做法看起来花花哨哨、热热闹闹,其实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扫帚顶门――杈多劲小。”你看,在此李瑞环巧用“打球”和“扫帚顶门”两个幽默生动的比喻,谈笑间把一些干部作风飘浮的问题剖析得入木三分。
当前有不少秘书写作领导讲话稿过于“正襟危坐”乃至失之僵化呆板。其实,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的力量可以融洽人际关系。幽默的语言能活跃气氛、轻松心灵、凝聚人心。因此,领导讲话稿写作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无疑能收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有文:巧于修辞,文采斐然
有道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优秀的讲话稿既要讲究“义理”,也要重视“辞章”。我以为,李瑞环许多讲话的精彩片段,被人摘抄传诵,是与其词句优美、讲得巧、说得妙密
不可分的。
无论开大会作报告,还是参加各种座谈,在李瑞环的讲话中随处可见多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比如他在1999年12月15日出访亚洲三国总结会上的讲话短小精悍,讲了对外交往中要做到“平等待人、诚恳待人、宽厚待人、以理待人”四个方面,在此我们仅看他对“平等待人”这个方面的阐述:“庄子说?物无贵*,平等无私?,韩愈说?一视而同仁?。尊重别人而自重,不卑不亢要自然;平和平易不平板,可信可亲不可辱;对强国不低三下四,对弱国不盛气凌人;对显贵不阿谀奉承,对平民不小瞧慢待。”在这段简短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引用、对偶、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典雅,节奏明快,自然清新,结构工整,琅琅上口,极具韵律美,显示了扎实的传统文化功底。
通读李瑞环的讲话稿,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善于引用中国传统文化和灵活运用毛泽东思想是李瑞环讲话稿中的一大特色,在他的不少讲稿中古典诗词、诸子百家和《毛泽东选集》中诸如《实践论》、《矛盾论》等经典文章,被运用得贴切自然,浑然天成。同时,他又非常善于进行语言提炼,讲话中一些原创性警句、格言,如:“改革过程中总会伴有阵痛,但必须是阵痛之后变成不痛,而不能越来越痛。”“江山是打出来的,成就是干出来的。”“讲政治人民至上,求真理实践第一。”“总结经验主要不应是文字上搬来搬去,而应是脑子里想来想去。”类似这样精粹而智慧的句子点缀在讲话中,既如明珠般光彩夺目,又如晨钟暮鼓、过耳不忘。
另一方面,李瑞环同志的讲话稿写作非常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语言,歇后语、俗话、谚语,信手拈来,语言生动活泼,比喻十分贴切。比如:“要加快新城区建设,使新城区一块一块地形成气候,有了新城区,老城区就可以泻肚子――把人口搬迁出来。泻肚子是中医的一种方法,肚子的东西太多了,就想办法让它泻出来,泻完之后再慢慢调理。”“在重大问题上心里没有?底?,工作起来就会老有顾虑。有句老话;?傻子过年看街坊。?心里没底就只有当傻子。”“领导班子配备要讲究结构合理。一个班子就像混凝土结构,有钢筋、水泥、沙子、骨料。光是钢筋就没法受压,没有钢筋,混凝土一拉就裂了,所以要讲合理地配比。”、“下了高棋得意,下了臭棋生气,下了废棋不在意。其实废棋损失还大,它耽误了许多时间和机遇。”这类极具“乡土气息”、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在李瑞环的讲话中俯拾即是。有情:真诚率真,感人至深
一些秘书为领导所写讲话稿之所以难以打动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真诚,缺乏激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讲话稿打动听众的重要诀窍在于以情动人。要打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所谓“情动于中方能言发于外”。我们读李瑞环的讲话稿不难感受到其字里行间的浓浓真情,而且这种情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情植根于他对祖国、对党和人民的深深的爱。在此略举几个体现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讲话片段:“总得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能让人出门走路也害怕,在家里睡觉也害怕,坐飞机也害怕。不能给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的环境,不是无理就是无能。”“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它问题可以讲95%、99%、99.9%,唯独吃饭问题必须讲100%。”“要把群众的利益看得重些、重些、再重些,把个人的得失看得轻些、轻些、再轻些。”听到或读到这样的话语,难道你没有眼泪在涌动?我倒想起了艾青一句名诗:“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李瑞环的许多讲话感情充沛,充满激情,富于气势。比如他在一次全国政协会上谈到民族团结:“在中国,保持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实现人民的团结,都离不开各民族的共同努力。讲任务,是56个民族的共同任务;讲任务,是56个民族的共同任务;讲任务,是56个民族的共同任务;讲成绩,是56个民族的共同成绩;讲困难,是56个民族的共同困难;讲前途,是56个民族的共同前途。56个兄弟民族情同手足,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
损俱损。”如此汪洋恣肆的表达,决不是词语的堆砌、排比句的滥用,而是激情汹涌的自然流露。
李瑞环的讲话真诚坦率,说真话,道真情,比如在一次讲话中谈到宗教信仰:“公民有信教的自由。你不信、我信,或者我不信、你信,这是个人的私事。不能因为你信神我不信神,或我信神你不信神,就对立起来。我妈妈信佛教,她要烧香,要吃素。我是一个无神论者,我很敬爱我的母亲,我们之间并没有因为信仰的不同闹矛盾。”这段话以自己的母亲信教为例来说明宗教信仰的自由,出语真诚,选例典型,非常具有说服力。
因此,要想让自己所写讲话稿打动听众,就应该像李瑞环那样投入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对人民深深的爱,字里行间融入浓浓的情。
第三篇:跟领导喝酒的学问
跟领导喝酒的学问
谁在上哈尔滨“酒桌技巧培训班”
南方周末记者 刘俊 实习生 孔灵 黄一磬 宋凌燕
发自:哈尔滨201*-05-02 10:57:32来源:南方周末
编者按:凭着“如簧巧舌”,哈尔滨婚庆主持修伟良开班授徒,炙手可热。从“酒桌班”到“当众讲话班”,教授如何“喝出生产力”和“讲出前途”。他的学生是官员、商人和有志于从政从商的大学生。
学员们在谙熟官场和职场潜规则外,还结成人脉圈子互利。修伟良现在又抓住商机筹备“脱稿讲话班”,外界质疑这是“新厚黑学”和“恶俗培训”,但修伟良爱教学生朗诵一篇《热爱丢脸》。
201*年4月14日,修伟良在为学员上课。 (南方周末特约摄影 杨锐/图)
在修伟良看来,喝酒体现智慧,更是生产力。掌握方寸圆桌的觥筹之法往往能解决很多问题。
中央提倡新会风后,修伟良看到新的商机。他筹备“脱稿讲话班”,坚信这是紧跟风尚,弘扬精神文明之举。
修伟良和学员结成一个资源互利的圈子。他认为这远胜于钱。“孔老二挣了多少钱?但他有弟子三千,可以流芳百世。”
一顿酒能喝出多大的生产力?陈明的最高纪录是3000万。
201*年3月的一天,在哈尔滨最高档的海鲜大酒楼,这位市政工程承包商设宴款待某地书记和市长,他举起一杯上好的法国干红,起身暖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跟上在座领导的脚步。”
领导开怀大笑,趁他们吃东西的空当,陈明顺势插入话题,从当地经济发展聊到国际形势,末了,一笔三千多万元的基建大单也谈成了。
这不是陈明的临场发挥,而是他花一千多块从一个酒桌技巧速成班上学来的“敬酒术”,开课的人名叫修伟良,哈尔滨伟良人际沟通艺术学校校长。
“一次宴请可以改变一生,三寸之舌胜过百万雄师。”修伟良操着一口东北话,侃侃而谈,“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句名言: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是靠专业技术,85%是靠人际沟通。”
不是满嘴跑火车的称兄道弟,不是事事迎合的溜须拍马,按照修伟良的理解,人际沟通艺术的精髓,在于火候,在于细节。
除了酒桌班,修伟良开的社交速成班类型,从当众讲话、人际沟通、声音spa美容,到教人助兴的好声音ktv、趣味魔术,一应俱全。眼下,趁着党政部门改进会风的东风,他正准备开个脱稿讲话班。
“喝酒也是生产力”
“喝好酒是一种品位,把酒喝好是一种智慧。中央现在禁酒,更要懂得如何科学饮酒,喝出感情。”
201*年4月6日下午5点,在哈尔滨市中心一栋简陋的居民楼里,修伟良的酒桌班开课了。
“最忌讳的是领导夹菜,你转桌,领导喝酒,你唠嗑。”修伟良的王牌讲师、卖过多年名酒的庄克霞说,“喝好酒是一种品位,把酒喝好是一种智慧。中央现在禁酒,更要懂得如何科学饮酒,喝出感情。”
修伟良原来是一名婚礼司仪,1994年开办了哈尔滨第一家婚庆公司。但201*年随着竞争的激烈,生意渐淡,这个号称黑龙江“五大天王司仪”的男人决定转型,将如簧巧舌转为一盘更大的生意,“人际沟通艺术学校”由此成立。
学校第一项课程是当众讲话班,却只有一个人报名。修伟良此前积攒的人脉起了作用,不少亲朋都被他拉来当“托儿”,商人、公务员、干部、大学生逐渐闻风而至。201*年,为进一步贴近“国情”,课程设置进一步延伸,“酒桌班”开课。
在中国,喝酒是一门不便明言的“显学”。“方桌上解决不了的事到圆桌上往往事半功倍。”讲师庄克霞当过酒企的酒文化战略顾问和大型企业的办公室主任,“尤其我们北方人,把酒与感情几乎画等号,正所谓‘感情深一口闷’‘酒品看人品’。”
对此,哈尔滨某大学教授史大鹏就深有体会。此时他正端坐在第一排,边听边记笔记。他曾是个闷头搞学问的理工男,一上酒桌就不知该说啥,自己尴尬,人家也对他没啥印象。
现在,在修伟良的所有学员中,史大鹏被认为是进步最大的一个。以前对方敬酒,史大鹏会直接回绝:“不好意思,晚上开车,不能喝。”现在他会说:“今天虽然开车了,但车就放在学校了,陪你喝。”
经过学习,史大鹏已经成为各类饭局中调节气氛的老手,并谙熟一套酒桌流程:先提三杯酒,两个感谢一个祝福。一感谢请客的,二感谢领导培养,三祝福在座的。
祝酒词也是信手拈来,甚至会创作。“端月逢正冬遇朔,烛炮喧嚣白帝柝,筝声悠扬檀气香,煮酒笑谈非今昨。”在一次新年聚餐中,他念起这段自创新年贺词。
“你把话讲到一定高度,别人会觉得你很有社会经验,也更信任你。”史大鹏说。最终,这些社交能力为他的专业能力锦上添花。201*年,不会喝酒的史大鹏留校,经过酒桌班的锻炼后,201*年就当上了系党委书记。
懂了如何敬酒之后,哈尔滨某机关单位科员王晓娟的人缘也变好了。名牌大学毕业的王晓娟,十年过后依然还是个小科员。这让她很纳闷。
在单位饭局上,王晓娟是典型的一声不吭埋头吃菜的那种,别人敬她酒,她微笑着小抿一口,心里却特别憋屈:“我不会喝,还让我喝。”
看不到前途的王晓娟,有一天从报纸上看到了酒桌班的广告,将信将疑来听了一堂课,她发现有这个困扰的不止她一个,很多还都是社会成功人士。
“说白了,(来这儿的)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修伟良说,“一个普通工人喝酒不需要文化,但是成功人士要,喝酒
可以让他们认识不少朋友,可以喝出生产力。”
从酒桌到嘴皮
修伟良带领学员高声朗诵他写的《热爱丢脸》:“只会干,不会说;该讲时,不敢讲,才是真正的丢脸??”
无论在官场还是职场,懂得喝酒还远远不够,问题的解决还得最终落到话头儿上。李易就遇到这样的难题。他是第一期酒桌班班长,也是身家过亿的粮油公司老总。
在黑龙江,李易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但一到关键场合说话就卡壳。有一回,国家级农业会议请他上台致辞,他提前花钱雇人写了讲稿,一上场还是紧张得磕巴。
参加了修伟良的培训班后,李易每天5点起床背祝酒词,有时候一练就是好几个小时。现在,从祝寿、婚礼,到生日宴会,不管什么类型,他都烂熟于心。在一次宴会上,他背了段介绍哈尔滨的,赢得领导们一片叫好声:“这里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做过十年婚礼司仪的修伟良发现,一个再有文化、再有钱、官再大的人,一到陌生人很多的大场合,也未必镇得住。领导们在婚礼上“丢脸”的事俯拾皆是:有祝两位新人“长命百岁”的,有用开追悼会的嗓音讲话的,还有晾在场上一句话说不出来的??
201*年4月6日下午,第108期当众讲话班开课。他以一个极普遍但容易被忽略的反面教材开场——“王局长、马书记??”修伟良拉高嗓门,模仿一位官员,主动伸手欢迎远道而来的领导。“别忙着献殷勤,这么握手是错的。”他突然停下了,收起笑脸,“地位高的伸手,地位低的才能伸手”。
这节课讲的是当众讲话的20个误区。紧张自负,语速太快,肢体语言不配合统统都在禁忌范围,讲到“忌语句啰嗦,缺乏条理性”,修伟良举了一个正面典型:“201*年,江主席参加北京庆祝申奥成功大会,只说了三句话。第一句祝贺,第二句感谢,第三句希望。干净利落。”
高潮出现在最后时分,修伟良带领二十多名学员高声朗诵他写的《热爱丢脸》:“竞争的时代,机会就在眼前??只会干,不会说;该讲时,不敢讲,才是真正的丢脸??”
在修伟良的班中,还有众多大学生、公司白领和私企老板。五十来岁的企业家陈明天生内向,属于实干型人才。这受他父母影响很深。“打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要少说多干,祸从口出。”
“中国人的语言是比较压抑的,比如古语讲‘贵人话语迟’‘三思而后行’。”讲师庄克霞说,“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到了社会上,尤其在公众场合,有人反对,有人赞同,第三个人一定在和稀泥。”
16岁初中毕业,陈明从木匠干起,当过技工,做过包工头,买卖做大了,陈明才发现光能干活是不行的。
现在,陈明走哪都能说上几句顺口溜活跃活跃气氛,陈明说,这对他的事业帮助很大。几年前,他公司的盘子还只有三百多万,201*年拉到的单子加一块已经突破亿元。
圈子
不管是修伟良还是学员,都通过培训班找到了人脉圈子。“以后有什么事找他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
老板不会讲话,事关公司形象和生意,但官员不会讲话,则事关面子和仕途。
官员参加修伟良的讲话课的方式比较特殊,他们非常谨慎,要么隐姓埋名悄悄上课,要么请修伟良给他们开小灶。回顾跟修伟良拜过师的学员案例,官员们的苦闷无处不在。
有个公立医院的副院长要竞聘院长,但演说词背了一百多遍,还是背不利索。4月5日下午,修伟良叫来几个老师一起模仿竞聘现场。从敲门声的大小,到哪些地方需要停顿,修伟良给他的建议巨细靡遗:“首先要精神抖擞,‘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不能上台就立刻说话,先深呼吸一口,眼神和大家做个交流,不要直勾勾盯着某人,而是要扫视一圈??”
这套秘诀,修伟良不止跟一个人说过。有个处长啥都好,就是对述职报告犯难。“我就告诉他,这是组织考察他的一次很好的机会。说得不好,怎么取得领导的信任?领导听了十个八个述职报告,已经迷迷糊糊了,你的述职报告应该如何让领导印象深刻?”修伟良回忆。
还有个副局长刚刚新官上任,不知道拿捏说话的分寸。“稍微有点魄力,大家说你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只说些过去的东西,别人会说你没创新。”修伟良说。
除了自己多年的司仪经验,修伟良还不断从书中和电视里寻找灵感。在他书柜里,从成功学,人脉学,到酒桌礼仪,应有尽有。希特勒、拿破仑在重大战役中的讲话,奥巴马的竞选演说,都是他经常揣摩的对象。
修伟良最常提及的一个反面例子,是某省部级官员在一次国际活动中致词时,两腿直打哆嗦,念稿念得上气不接下气。“领导不会讲话,丢的可能是国家的脸。”
八年里,修伟良教过的学员不下4000,很多场面上的人私下请他点拨,修伟良不收分文。
“以后有什么事找他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修伟良这样分析利害关系,“钱乃身外之物。孔老二挣了多少钱?但他有弟子三千,可以流芳百世。”
随着关系圈的扩大,修伟良也收获了越来越大的名气。“哈尔滨一家都市报里有一半的记者都认识我。现在省里媒体要跟我商量,写一写伟良现象。”
不仅仅是修伟良自己,学员们也通过学校找到了自己的人脉圈子,201*年成立的伟良学校人脉沙龙协会就是这样的平台。“像中国这样的社会需要讲关系,协会里藏龙卧虎,你需要什么信息,什么客户都能找到。”庄克霞说。
陈明有个项目急需1000万资金周转,给“同学”李易打电话,李易二话没说就给他汇来了,欠条都没打。201*年,陈明又跟另外一个学员对接了一个项目,1800万元。“大家在这都比较信任对方。”陈明说,平时在社会上都端着,在这里才能真正释放自我。
跟上酒桌班的人一样,人脉协会的成员都是成功人士。每周都有一次聚会,联络感情的同时,也能进行酒桌实战。
新厚黑学?
每个学员致完祝酒词,修伟良都会补上一句:“此处可以有掌声。”接着,众人端起酒杯撞击转盘,大吼一声:“一二三,干”。
4月5日中午,二十多位学员身着正装,在学校附近一间酒楼的888号包房小聚。他们中有国企工会主席、高校教授,也有二手房老板、卖鹿茸的商人、服装品牌经理。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照亮我全部的人生。”一位服装品牌女经理举起一杯啤酒,对着修伟良说。54岁的修伟良穿着黑色呢子西服,腰系鳄鱼牌皮带,坐在正中央,他一声不吭,像个大家长一样频频点头。
祝酒词五花八门。史大鹏念了自己写的一首新诗,李易继续背他那段屡试不爽的哈尔滨介绍。每个学员致完祝酒词,修伟良都会补上一句:“此处可以有掌声。”接着,在一位声音洪亮的男学员的带领下,众人端起酒杯撞击转盘,大吼一声:“一二三,干”。
那天的酒从中午十二点一直喝到下午四点半,人们频繁奔走于酒桌和洗手间之间,修伟良也喝得满脸通红。“习主席讲中国梦,美丽中国,我们学校日后要提倡正能量,让我们梦想成真。我们要紧跟国家步伐,多做善事。”修伟良说完,建议大家干了杯中酒,然后踉踉跄跄地向门外走去。
现在,修伟良又捕捉到新的商机。修伟良注意到中央新领导班子,带头脱稿讲话,对他触动最大的一件事是,201*年11月,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北京和专家学者召开反腐败座谈会,有个专家刚冒出“尊敬的王书记”,就被王岐山打断,他请大家少说套话,提高会议效率。
“这个信号释放出来,下面的干部还能说啥?脱稿呗。”修伟良相信,日后脱稿讲话肯定会成为一个风尚,“我讲话不用稿,你讲话照本宣科,大家同台的话就比出来了”。
修伟良打算就此开一个脱稿讲话班,专门针对习惯了秘书准备讲稿的官员。1月份开始,他在哈尔滨都市报的中缝上登了这样一条广告:“您是否因不善脱稿讲话,而在公众场合脸红心跳、形象顿失、彻夜不眠,无法凝聚人心,找不到感召力量??如果您遭遇过以上尴尬,请快拨打电话。”
有全国性的媒体以此为由头报道了修伟良的故事,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有人说这种“厚黑培训是恶俗的生产力”,也有人说“教官员喝酒讲话是对官员的讽刺”。
修伟良说他看了很难受。“官员不要说话、不要喝酒吗?谁不想说几句漂亮话,受欢迎呢?很正常的东西,怎么就成了厚黑学?”
说着,修伟良突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继续说道:“这个社会不能只干不说。我们是在弘扬精神文明,改变了很多成功人士的后半生。”
外界争议再激烈,也无法遮掩旺盛的需求。随着名气的增长,修伟良频繁获邀在哈尔滨的大学开讲座,“找我签名的人多到看不到尽头。”修伟良有些自豪。还有个江苏的局长看到报道后给修伟良打来电话,说:“我不管别人说什么。这东西很实用,我想学。”
最近,为了迎接新学员,修伟良要对学校进行装修。对于未来,他更是信心十足。“花钱又愿意抽时间,是因为他有这个需求,不然,你给他钱他都不来??”修伟良这样比划着。
(应受访者要求,陈明、史大鹏、王晓娟、李易均为化名
第四篇:跟领导谈话的基本礼仪
在与领导交谈,除遵循一般礼节外,还要注意把握与领导谈
话的场所、时机,以及领导的心情等因素;应从容、自然、亲切、谦
虚,切不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或哗众取宠、低三下四。与领
导交谈时。要遵循以下礼节:
(1)不要让领导感到疲劳。要讲究交谈艺术,把握交谈的
时间,不要使领导失去与自己交谈的兴趣。
(2)不用领导不懂的技术性强的术语,或抽象的、使人难解
的词语与之交谈,更不能咬文嚼字、卖弄学才。“世博礼仪讲堂”走进浙大
有人和你握手要站起来哦
“树立良好的声誉,需要二十年的时间,而毁掉它,五分钟就足够了,如果你能考虑到这一点,你就会讲究礼仪了。”这句话出自股神巴菲特,而对瑞籍华裔礼仪专家万里红来说,受欧莱雅集团羽西所邀,作为201*世博会特聘礼仪专家的她最近将“世博礼仪讲堂”的第四站带到了浙江大学。
“第一眼印象也就是第一印象,被称为首轮效应,7秒种就决定了对方对你的印象,而且按照梅拉比安法则,一个印象的传递包括7%语言、38%语音及55%形体,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我们得学会怎样给对方留下最好印象。”万里红说,“比如形体包括你的清洁度、服饰,你的态度表情以及眼神所表现的举止,你的站姿和坐姿也很重要。有些人坐在位置上,头动身不动,或者滑进椅子半躺半靠,又或者双臂抱胸前翘二郎腿或张开双腿,这些都是要避免的举动。”
哪怕握手,也有不少讲究,在社交场合,女士伸出手后,男士才能伸手相握;长辈和晚辈之间,长辈伸手后,晚辈才能伸手相握。“我们应该站着握手,不然两个人都坐着。如果你坐着,有人和你握手你必须站起来。”万里红说,“而且握手时间也要掌控,通常是3~5秒钟。匆匆握一下就松手,是在敷衍;长久握着不放,又难免让人尴尬。”
今年即将迎来世博会,礼仪人员将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我们的整体形象,对于羽西来说,将礼仪课堂以及妆容技巧带来浙大也是欧莱雅加入礼仪培训工作的重要一站。
(3)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不绕圈子。说话要直爽。但要
讲究直爽的礼貌,粗鲁不是直爽。俗话说:“凉菜冷饭尤可咽,
粗言俗语难入耳”。
(4)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让领导充分地发表一些意见,
被领导者可以适当地作些补充。这样,领导就会觉得你有知识、
有见解,也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你的能力与价值。
(5)保持自己的人格。被领导者与领导交谈时不要自我降
低自己的人格,有害怕心慌的心理。同时,要注意聆听领导讲
话,领导讲话时,不能心不在焉,更不能轻易插话与打断。
(6)适当运用体语。用手、眼、头的动作及面部表情表达言
外之意,传谕内心之情,效果更佳。不过,动作不宜过大;否则,会适得其反。
(7)选择好的时间、地点。同领导交谈,选择好的时间和地
点,能使交谈时思想专一,安心静气。
(8)与领导交谈时,不能沉默。对领导的讲话,被领导者应
有听反应,否则,会使气氛沉闷、压抑,还会使领导误认为你有抵触情绪。
第五篇:怎样跟领导请假
怎样跟领导请假
1.请假时最好要实话实说,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以后让领导知道你在撒谎对你人品的认知会大打折扣的;
2.请假也要分时间的,在一天之中要找领导心情最好的时候去请假,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最后建议你,如果不是紧要的事情,不是非你不可的事情最好不要请假,怎样跟领导请假。
这也是我在这几年的职场生涯中的一点体会。
2.
向领导请假难不难,归根到底看你平时的工作表现好不好,以及跟领导的沟通顺不顺畅
有正当的理由向领导请假,一般是不太为难的。譬如老婆生孩子、自己要住院、孩子得重并长辈去世……诸如此类的请假缘由,领导想不批准也吃不消。
为难的是一些弹性相对较大的病假、事假,可准,可不准,就比较让人头疼了。譬如家里下水道堵了,要等着人来通;准备请年休假出去玩,偏偏那段时间单位事务最多;车子被擦被撞了,要去修;得了慢性病,需要定期复查……这些事情说重要吧,当然重要,但有些不是非本人不可的,有些是不急于一时的,即使领导不批准,也没办法,最多背后抱怨领导不通人情。
此外,还有些请假理由,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比如在外面赚外快;睡觉睡过头了;想跳槽找其他单位面试;心情不好想去逛个街……不能以这些为理由,只好想尽办法编个其他的借口,此时最怕的就是穿帮。
其实,请假难不难,归根到底,看你平时的工作表现好不好,以及跟领导平时的沟通顺不顺畅。
如果你留意一下,会发现,优秀的员工,跟领导经常做有效沟通的员工,请起假来往往就比较容易,范文《怎样跟领导请假》。 而平时工作表现一般,尤其是跟领导沟通比较有障碍的员工,遇到一些可批可不批的病假,尤其是事假,请起假来就不太容易。因为领导容易产生这样的想法——该干的活你都没干好,怎么还好意思来请假?
领导是单位制度的有效执行和监督者,只要是符合相关制度规定的,一般不会不批准。而且,大部分的领导都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因为作为管理者,适当的通融是有利于对员工进行更好地管理的。否则,一刀切的管理模式,反而容易使得制度僵化,整个团队也会变得死气沉沉。
一般情况下,作为员工,如果要请假的话,最好诚挚地向领导解释请假的原因,一定要有实质性的理由。同时也尽量避开单位、部门特别是你本人工作的繁忙时段,或者能够提前把该做的事务完成,要么就跟其他同事说好届时帮你处理一些相关事务。假会不会准,其实拿你请假的理由跟当时的工作状况作个比照就应该能明白个大概了。工作越紧张的时候,只有很重要的事情,才有可能得到准假。而工作比较闲适的时候,只要你好好跟领导沟通,坦言缘由,基本上也都能准假。若有出游、回老家等安排,最好提早向领导提出,让领导可以综合全面地安排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怕领导不准假,就编一些理由。也许当时是瞒骗过去了,也得到了你想要的结果。但从长期来看,这是个很危险的行为。不要把领导看成傻瓜,而且纸包不住火,一旦穿帮,不仅你的诚信度会打折扣,而且以后即使你真的有要事请假时,也往往会被怀疑。
另外,不要因为请假容易而请得太频繁。如果确实是比较要紧的事,比如家里装修需要盯一下、孩子备考中考或高考的冲刺期、定期需要去医院复查病情之类的事情,也应该随时向领导报告一下进展,让领导心中有个了解。如果是一般的小事情,就不要经常请假,也许领导准你假只是想看看你的自觉性如何,给你一个自省的机会。如果不好好把握,也许某一天突然被炒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