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在党。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我们党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着眼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我们把人才纳入干部范畴,用管理干部的方式管理人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才的内涵、来源、规模和结构也有了很大变化,人才的流动性也大大增加,传统意义上的干部管理已经难以适应党对人才宏观管理所应承担的责任,也难以有效地管好用活现在的人才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目的是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重点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要注意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人才和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关系、党管人才和依法管理人才的关系,这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抓好的重要环节。在组织领导人才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和充分尊重各类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增强各项决策和工作的科学性,防止和克服工作上的主观随意性;必须坚持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既要加强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牢牢把握人才工作的大局和正确方向,又要善于通过市场调节把人才资源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以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必须坚持依法管理人才,努力把人才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不断促进人才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关键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我们要以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千方百计做好发现、培养、凝聚人才的工作,真正做到唯才是举,广纳群贤,最大限度地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和人才辈出的局面。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实施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同努力,共同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人才工作的具体规划;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新格局;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决定,共同为创造一个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而团结奋斗。
第二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好雨知时节。中央适时提出"党管人才", 作为一项新的人才工作原则,是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审时度势地对领导方式的创新。这一战略指导原则与时俱进地总结了我们党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经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了我们党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工作着力点,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变化和领导方式转变的高度自觉,以及对第一资源--人才资源的重要价值的深刻理解与清醒把握,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党管人才,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是党巩固和扩大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全面掌握并认真坚持这一原则。
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宣言书,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员令。它为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设宏大的人才队伍指明了光辉的方向。
(一)把握科学的人才观,必须首先深刻了解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人才观主要包括以下观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的观点;人才存在于群众之中,人人都能成才的观点;以人为本的观点;实践检验人才的观点;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的观点。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决定》确立的科学的人才观,是辩证的人才观,实践的人才观,发展的人才观,是一个闪耀着与时俱进理论光芒的全新的人才观。准确把握这一科学人才观,对于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意义重大。
(二)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确立科学的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是人才观的基石,不同的人才标准构成不同的人才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按学历、职称、身份来界定人才,把一些并不一定是人才的人囊括进来,而对一些有真才实学却不符合"硬杠杠"规定的人却拒之于人才"花名册"之外。这种机械的、狭隘的人才标准显然是不科学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人才流动、人才引进、人才开发的潮水日益冲击着不合时宜的人才标准。《决定》把人才从学历、职称、身份的"迷团"中解放了出来,突出知识、技能和贡献,使我们对人才认识的视野大大开阔。它明确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这一明确的阐述,是人才标准的一大突破,也是我们作好人才工作的理论指南。
(三)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推行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科学人才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才观,就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机制。有什么样的人才评价机制,就有什么样的人才选拔方式。"伯乐相马"依靠的是个人经验,"数字出官"反映的是好大喜功,"以我划线"暴露的是任人为亲,"突击提拔"体现的是长官意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则是一种霸王评价。这种人才评价机制,只会使选人用人走入歧途。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就是《决定》指出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这就告诉我们,评价人才,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避免少数人说了算,必须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克服主观臆断。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是准确评价人才的关键,是选好用好人才的前提,是贯彻科学的人才标准的保证,是确立科学人才观的必由之路。
(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必须把"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以提高能力为核心培养人才是科学人才观的必然要求。人人都能成才,并非人人生来是才。要使成才,重在培养。马克思指出:"人的价值蕴藏在人的才能之中。"可以说,我们发现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无不是围绕人才的能力在做文章。因此,我们必须把人才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把培养人才列为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中央要求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要像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那样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人才培养,其目的也在于此。
二、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必须创新机制,解决党管人才怎么管的问题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党管人才的重点是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而盘活人才资源,构筑人才高峰,关键的突破口就是大力推进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大力推进六个方面机制的创新:
(一)完善人才的市场配置机制。人才资源配置,离不开人才市场这个载体。人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必须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党管人才,首先要按照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努力建设高水平、高效率的人才市场,推动人才资源的培养、配置、使用全面市场化。要加快构筑开放、竞争、规范、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办好基础性人才市场,健全专业性人才市场,完善区域性人才市场,发展农村人才市场,进一步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和高新技术人才市场。要切实提高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人事代理,建立人事仲裁制度,加快人才评价、人才培训、人才交流、人才信息、人才服务手段的产业化进程,真正形成人才市场发展的"一湖活水"。
(二)推行人才的"柔性流动"机制。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人才柔性流动已成为人才工作的一个新特点,其主要特征可概括为:户口不迁、编制不转、智力流动、来去自由。实行人才柔性流动,利大于弊,成本低,效果好,有利于加强国内外、区域内外的智力、技术和人才交流,拓宽人才资源开发的空间,提升人才资源的开发度。我们的人才工作,也要主动适应这一新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bsmz.net338.com查看)必须要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吸纳人才的能力。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要放权让利,对职称评定、人才引进、工资管理等审批事项该取消的要取消,该下放的要下放,充分挖掘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潜能。三是要发挥社会投资的补充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注重引导,加强管理,规范有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人才资源开发局面。
事业呼唤人才,时势造就人才。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为我们迎来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春天,定会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崭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第三篇:浅谈党管人才的原则
浅谈党管人才的原则
为更好地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笔者认为,当前要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为什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二是怎样实现党管人才原则。
一、为什么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新形势新阶段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拓展,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人才工作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事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任务艰巨而繁重。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大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摆上重要日程,为人才工作指明方向;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研究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人才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从而保证人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2.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扩大工作覆盖面,把各类优秀人才吸纳进党内或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干部队伍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党对干部队伍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干部身份逐渐淡化,党组织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管理。同时,随着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公有制经济组织之外也吸引和汇集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加强“体制内”人才队伍建设,还要关心、爱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介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中的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3.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党的组织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必然要求。把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纳入党的干部体系加以管理,作为党领导革命和执政的骨干力量,这对于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新的形势下,我国干部队伍的结构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四个多样化”的发展,在干部队伍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类人才,需要党和政府给以必要的关心、培养和管理。顺应这种形势,我们提出党管人才原则,从管干部、管班子、管党员到管人才,大大拓宽了组织部门的工作领域。“党管人才”,是在“党管干部”原则基础上提出的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廷伸,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与人才工作的有机统一。“党管人才”既坚持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又开辟了“党管干部”新的发展空间。
二、怎样实现党管人才原则
党管人才则需要按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办事,主要是管宏观、管大事、管政策、管协调。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要在构筑党管人才的新体制、新机制、新环境上下功夫。
1.构筑人才工作新体制。一是要体现宏观性。党管人才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管好
人才队伍建设的全局,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要注重把握宏观,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的工作。就是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就是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并发挥作用的环境,创造人才有为、人才有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二是新体制要体现统一性。各级党委要把抓好“第一要务”和“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新体制要体现协调性。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要求,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工作协调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加强对人才工作机构的协调和自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和作用,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共享人才信息资源。三是新体制要体现民主性。人才工作必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从根本上杜绝人才工作中的“人治”现象。在人才管理中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与群众公认原则的统一,在人才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等人才工作的各个具体环节,都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制定并严格执行民主制度和程序,注重社会公论。强化制度民主,将人才管理中的各种有效的民主形式固化为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制度体系。
2.建立人才辈出的新机制。 实施人才战略,关键是建立起人才选拔、培养、流动、引进等新机制,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实现公平化。一定要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论资排辈等习惯势力的束缚,放开视野,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人才。凭能力、业绩选人,研究制定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层次人才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为合理选用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由“静态用人”向“动态用人”的方式转变,由用“好人”向用“好人”与“能人”并重转变,由“相马”向“赛马”转变,在实践中识别人才,在竞争中辨别高低,真正做到有为的人有位、无能的人让位。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实现多元化。建立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人才培养方式,完善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机结合的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自主培养与借力培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脱产培训与自学成才、学校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短期培训、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多种方法,切实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3.营造人才集聚的新环境。 人才的竞争就是人才环境的竞争,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就是对人才环境的开发。必须千方百计营造人才集聚的新环境。一是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当前,尤其要在人才的引进、配置和激励政策上有所突破。要突出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引进和配置人才,并把人才资本的即期计酬和长期计酬、短期激励与永久激励有机结合起来。要对政策的合理性、可行性、前瞻性进行科学论证,并力求将一些成熟的人才政策经过立法机构确认,相对固定,便于社会了解、人才了解和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执行。 二是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要形成广纳群贤的良好氛围。要激发个性、激励创新、增强理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重创造”的人文环境。要倡导“谁先成才谁先富,人人成才人人富”的依靠诚实劳动和智慧致富的风气,为各类人才致富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营造广阔的发展环境。要努力创造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为有识之士、有志之士提供广阔的创业空间。政府部门要蓄水养鱼,而不能竭泽而渔,树立高效务实的诚信政府形象。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到人才环境的改造建设中来,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与人才创业环境和谐地、有机地统一起来,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大环境,使人才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四是营造优越的生活环境。要千方百计帮助人才解决实际困难,妥善处理诸如住房、两地分居、生活困难、医疗保健等实际问题。要不断改善生活设施和出行条件,加强法制、信誉、人文环境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为各级各类人才营造一个居住舒心、出行放心、工作顺心的人居环境。
第四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改进党管人才方法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改进党管人才方法
党管人才原则,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对人才资源重要价值的深刻理解,为人才工作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对于贯彻落实“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加强人才强市,全面落实“314”总体部署,具有重大的意义。
党管人才,是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和扩展。党管人才主要指管宏观、管大局、管战略、管政策。也就是说,要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关键在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格局,要实行各级党委一班人抓“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目标责任制,做到谋划发展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同时考虑人才导向,部署工作同时考虑人才措施。各级党的干部要全面体现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
着眼于一个“谋”字。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贵在谋,重在谋,成也在谋。谋,源于人才理念的与时俱进。谋,在于人才队伍的整体规划。要有大智慧、大手笔,从大处着眼,坚持高标准,注重把方向、抓长远。要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地方、单位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分析人才资源,积极实施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战略。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有明确的思考。在谋划人才工作建设时,既立足当前,又着眼发展,确保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周密的统筹。既抓紧培养急需人才,又思考为发展储备力量;既考虑重点人才与重要岗位,又重视普遍教育和“两翼”地区。
立足于一个“管”字。党管人才,要做到真管、管好。要管大局,加强对人才的宏观管理,管好全局,抓好大事,着力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性问题。坚持党管人才,就是党委搭台,各类人才唱戏。要搭好人才建设的舞台,就要通过人才工作机制的创新,努力实现管理方式的“三个转变”:管理重点由直接管理向注重指导、协调、服务转变,管理手段由单纯的行政手段向法律、经济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开放式管理转变,管理目标由“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通过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搭建“四个平台”:搭建更大的竞争选择平台,为各类人才的流动和实现个人价值提供更多的机会;搭建更大的成长发展平台,促进各类人才的协调发展;搭建更大的保障激励平台,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搭建更大的创新实践平台,提供更多更好的创业条件。
构建党管人才新格局,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既要充分发挥党委在人才工作中的统一领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政府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能作用。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抓总的职责,成为党委抓人才工作的第一参谋和得力助手。不仅要协调各部门做好人才工作,而且要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具体指导。对人才工作的重大问题,要经常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制定统一的政策规划,抓好督查落实,
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健全和完善人才工作咨询决策机制、协调落实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各部门、单位间的联系与协调,形成齐抓共管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在各级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改进党管人才方法,就能调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保护人才的积极性,形成加快人才发展的整体合力,我市的人才发展必将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法(新)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党管人才方法 ——新形势下发挥党管人才作用提升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玉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金生
党管人才原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期人才工作的基本准则。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增强人才资源配置机制活力”,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加强人才工作明确了任务和方向。当前,玉门的发展正处于历史上最佳的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和奋力跨越期,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才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围绕如何更好的发挥党管人才作用,玉门要着力在四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积极创新党管人才方法,不断提升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为转型跨越提供坚强可靠的人才支撑。
一、坚持党管人才,在谋划全局上做文章,在统筹协调上下功夫。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工农业生产、商业贸易、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对人才依存的普遍性和长期性,决定了人才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地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将党委总揽全局的政治优势与人才工作的特殊性质有机结合起来、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人才工作政策体系建设统筹起来、将中心工作
和重点任务落实与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兼顾起来,实现人才工作融入大局、服务中心、支撑发展的目标。首先,要切实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牢固树立“执好政就必须聚好才”、“抓人才就是抓发展”、“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回报最高的投入”等工作理念,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人才工作作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一号工程”,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障、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导向,率先抢占人才竞争的制高点,掌控跨越式发展的主动权。其次,要突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人才工作的宏观方向决定着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而人才队伍的结构又影响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要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深入开展调研,深刻认识市场化条件下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律,着力从大的方面去观察、从整体的高度去把握人才工作的方向性、体制性问题,抓好人才工作的总体谋划和《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的制定完善,努力为中心任务服务,为重点工作服务。第三,要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人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复杂、所产生的影响深远,这就要求人才工作政策必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要统筹考虑、总体设计人才政策的框架体系,规范人才政策出台的程序和规则,做到相互配套、有机衔接,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严肃性,牵头制定事关人才工作全局的重大政策,对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解决的政策性障碍,要组织力量、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努力形成覆盖“引
才、育才、聚才、用才”等各个关键环节的政策保障。
二、坚持党管人才,在凝聚合力上做文章,在落实责任上下功夫。人才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强大的工作合力来推动、来落实,而工作合力来源于健全的组织体系、考核体系和保障体系,党管人才就是要将党的组织资源、考核职能和保障优势转化为人才工作的强大合力。首先,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组织体系。组织体系是开展任何工作的首要条件,人才工作具有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专业性强的特点,更加需要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工作的协调推进。要围绕加强人才工作组织保障,进一步明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人才办及联席会议的职能,强化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坚持每年开展一次人才工作调研、常委会半年研究一次人才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人才工作联席会议“三个一”制度,着力解决人才工作多头管理、力量分散、职责不清、职能弱化等问题,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其次,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考核体系。人才工作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地位,决定了对人才工作的成效必须进行定期评价,对人才工作任务的督促落实必须长抓不懈,而考核正是有力的抓手。要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探索建立起涵盖投入保障、政策措施、引进培育等各方面的指标体系,并将人才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赋予一定的考核权重,实现经济工作和人才工作同谋划、同
部署、同考核、同奖惩,进一步靠实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真正把人才工作的“软指标”变成“硬任务”。第三,要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保障体系。人才资源开发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这就决定了人才工作的投入必须优先保障,而优先保障的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化、长效化的投入机制。要探索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和个人“四位一体”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健全政府特殊津贴、突出人才贡献奖、住房补助等优惠政策,实现人才投入与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保障人才工作、人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逐步形成“发展造就人才、人才支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坚持党管人才,在分类指导上做文章,在重点推动上下功夫。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人才队伍的组成结构也在不断复杂化,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人才成长发展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点愈加鲜明,行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方式、侧重也各有不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党管人才必须将分类指导作为基本方法。就玉门而言,多年来教师队伍、医疗队伍一直存在高级专业人才稀缺的问题,文化旅游、电视宣传、农业科技、项目开发等方面也存在着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需求紧张的问题也逐步凸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迫在眉睫。首先,要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平衡发展。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
是一个地方人才队伍的构成主体,也是支撑地方发展的人才基础。这5类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分门别类制定总体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开展人才开发、培养和引进工作,避免“一刀切”和“偏科”现象,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人才保障。其次,要大胆创新重点人才开发方式。重点产业、重点工作、重点领域的人才需求往往具有规模化、高端化、标准化的特征,这就决定了重点人才的开发要用优质的资源来保障、用超常规的手段来推进,通过创新项目化管理、基地化培训、“柔性引才”等方式方法,快速有效的为重点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推进、重点领域建设构建人才支撑。第三,要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孕育和催生着新兴产业,人才工作要把握这一时代特征,不断提高前瞻性和预见性,敏锐的捕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人才保障工作做在先、干在前,努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四、坚持党管人才,在营造环境上做文章,在搞好服务上下功夫。人才资源是一种自主流动性很强的资源,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关键在于人才环境是否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是否有利于人才作用发挥,党管人才就是要把“管理寓于服务”当中,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方式,设身处地的为人才考虑、真心实意的为人才着想、积极主动的为人才解难,以服务创造
环境、以服务改善环境、以服务优化环境。首先,要搭建人才作用发挥平台。用人的最高境界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这也是实现人才作用最大化的基本要求。要按照“因事选人、按人派事、量才施用”的思路,通过政策性引导、竞争性选拔、市场化调控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人才配置,在使优秀人才用当其时、各展所长的同时,真正实现让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有效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其次,要建立人才激励关怀机制。激励关怀是提高对人才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个地方人才环境的最直接体现。要牢牢把握激励关怀这个重点,健全完善优秀人才津贴、突出人才贡献奖、住房补助等政策措施,建立党员干部结对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通过政策支持、权益保障、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好各类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第三,要营造“四个尊重”浓厚氛围。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而人才是四要素中的核心和关键。要通过舆论宣传、精神激励、物质鼓励等多种方式,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不断调动各类人才奉献知识、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人才自身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都获得取之不尽的内生动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