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深刻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表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已紧迫地摆在全党面前。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转变”,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的这种变化,使党面临着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从国际来说,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从国内来说,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现,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日益加大。从党内来说,党的执政能力相对于党担负的执政使命而言,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世情、国情和党情表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时代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实现国家繁荣、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3年建党历史、55年执政历史的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和执政为全国人民所拥护、所认同。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实践表明,我们党始终重视从各个方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同党所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也要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6800多万党员的党,是一个在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下领导一个有13亿人口、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这就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对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来自人民,服务于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人民,对人民负责。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要求和期望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人民群众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作为执政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解决党在执政过程中不适应时代要求、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问题,解决执政过程中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又有一些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不高、执政本领不高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使党的执政理论和执政实践能够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真正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这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人民的要求。
第二篇: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党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三批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正在召开的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的精神,精心谋划,周密组织,务求实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党执政50多年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把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党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了党的先进性。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们仍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我们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的一项重要举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赋予党的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先进性开启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只有引导广大党员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学真信真用,进一步把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才能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我们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有坚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只有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集中一段时间和精力,认真解决影响党的先进性、削弱党的执政成效、损害党和人民事业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进程中,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种种风险和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取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取决于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和带领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只有通过有效的党内教育活动,使广大党员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真正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举措,工作有新成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实际和党员队伍建设现状,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学习贯彻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宗旨,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在思想、作风、组织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是全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涉及全党,政策性强,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的精神,切实做到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穿始终,把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贯彻始终,把进一步调动党员的积极性贯穿始终,把抓落实、求实效贯穿始终,把加强领导贯穿始终,努力实现提高党员素质、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务求实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要把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让党员受到教育,使群众得到利益。搞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统筹安排,精心组织。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抓落实的领导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要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收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抓好第一批至关重要。作为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主体的县级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者和直接管理者,肩负着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重任。这些单位的领导干部集中,党员比例高,党员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也都比较高。他们能否保持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更要坚持标准、严格要求,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更多请搜索www.bsmz.net)成效来,为后两批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表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自觉地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全面贯彻中央的精神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起来,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务求实效。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人民网北京9月20日讯明天出版的《人民日报》刊登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是一次民主的会议、团结的会议、务实的会议。贯彻落实好这次全会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中央政治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继续推进各方面改革,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集中全党智慧而形成的,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全会经过认真讨论,决定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全会高度评价江泽民同志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江泽民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的13年中,在国际国内十分复杂的形势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进展。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15年来,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对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举措,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创立了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尊重实践,尊重群众,集中全党智慧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必须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全会决定,胡锦涛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会一致认为,这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有利于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现代化建设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一定要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提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决定》从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的角度,总结和阐明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这些主要经验强调,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对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要坚持又要完善;在推进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既要加快又要全面;在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时既要为民造福又要清正廉洁;在治国理政中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靠人民执政;在党的自身建设上既要抓住重点又要全面推进。这些主要经验,突出了把握执政规律、提高执政能力、完善执政方略、改进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等重大问题,是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决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一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
要建设就要有目标。《决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这就是通过全党共同努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领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一总体目标是从我们党为谁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的角度,从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坚定性、纯洁性的角度所作出的精辟概括,指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奋斗方向。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明确任务,作出部署。《决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这就是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紧紧围绕上述任务,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整体推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就一定能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全党同志一定要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理论武装工作结合起来,同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结合起来,同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结合起来,同不断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结合起来,同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深谋远虑的历史决策,是一项重大紧迫的战略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雁北师院浑源分院副院长、副教授王聪生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他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五个统筹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要大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教育究竟如何才能使人民满意,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现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同样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标。教学质量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教学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学生的未来,也影响了某一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也影响党的执政能力,为此我们一定要树立质量就是生命,质量就是效益,质量就是执政能力的思想千方百计把教学质量高上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一套崭新的教学理念,需要一批名校长,需要一支名教师队伍,需要一笔可观的资金。
1、良好的社会氛围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良好的社会氛围他需要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同和包容,需要正确认识和区别全面发展与全优发展问题,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问题,学生的智商和家长的期望值问题,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问题。学校教育力图使自己的学子出生社会能够大展宏图,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不同层次的教育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但目标是一致的。但一些家长和社会由于对人才和子弟的期望值过高,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了解不够,不能够给教育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得学生负担过重,使教师的负担过重,使学校的负担过重。因此全社会应该给教育一个宽松的环境和包容性较强的评价,这样有助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理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是一个不断提高的思想,他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要拥有一套崭新的教学理念,就需要建立一个不断学习的机制,不断创新学习的学校,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的环境。使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理念处于一个超前的状态,用这些超前的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用超前的教育教学思想来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一定能够提高,一定能使得人民满意。
3、高素质的校长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头狮子带领的绵羊队伍,一定能够战胜一只绵羊带领的狮子队伍”,这些都说明了校长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必须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校长队伍。校长队伍可以采用就地培养、异地培养、国外培养等不同的培养模式进行锻打,校长关键是要有较高的专业基础知识,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事业心,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有了这样素质的校长,足能带领全体教职员工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奋斗,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服务。
4、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关键是校长,根本是教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如何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首先应该是相信教师,给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锤炼教师,在实践中提高教师,其次要经常给教师提供一些教改信息,使其在理论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再次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不间断地派教师到教学质量高的地区和学校进行挂职学习,互派交流学者,访问学者,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通过一阶段的努力教师队伍从结构上更趋合理,从素质上会得到提高,整体能力得到强化。
5、经费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经费问题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是当前最为短缺的教育资源。学校的发展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对教育的需要,教育的发展也不能满足 1
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瓶颈在经费,经费的短缺严重地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影响了学校的基本建设,影响了设施、设备的添置,影响了教育的现代化。为此,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减轻学校的负担,减轻学生负担,当然也可以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
二、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已有很多年,积淀的问题也较多,他直接影响了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他也影响到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区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的差距,因此,教育的均衡发展,关系到了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了千家万户,当然也影响到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使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如何使教育均衡发展,我认为需要考虑几个问题。
1、加强贫困地区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距离小康社会还有一定距离,人们不可能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来解决子女上学问题,贫困地区的政府也不可能出钱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解决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需要国家投入,才能使贫困地区的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当然一些政策的倾斜和领导的关心是绝对不能少的,贫困地区的人民也绝不能放弃拼搏的机会,要认识到扫除文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性,他是脱贫的基础,是走向富裕的必经之路。要同政府拧成一股绳为本地区的教育走出一条光明大道来。
2、加强薄弱校建设。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强校是人满为患,弱校是人少的可怜,如果继续发展可能是学区与学区之间在经济上形成较大差距,形成富人区与贫民窟。从这个角度来看,扶持薄弱校也同样关系到了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同样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加强薄弱校建设,需要政府的努力,在经济上对薄弱校加大投入,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在领导班子的配备上要强硬,在师资的选配上要上档次,在招生问题上要多考虑薄弱校,这样经过几年的努力薄弱校一定能够改变现状,同样是一所强校。
3、加强农村、山庄窝铺学校建设。农村、山庄窝铺的学校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可以总结为“三多三少”即:学生少,年级多,教师少,困难多,设备少,问题多。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是关国家稳定,事关全国人的吃饭问题,农村的教育问题是农民十分头痛的问题,也是农民的一个后顾之忧,为此应该将农村教育问题作为“三农”问题中的大问题来抓,应该进一步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为此对农村学校要进行“强化投入,政策倾斜,管理到位,鼓励适时”,在校舍建设上,设备配备上,教师待遇上,要舍得花钱,根据农村、山庄窝铺的实际解决农民子女上学问题;在政策上要时刻想着农民、农村学校,招生时要适当给些优惠政策,配备教师时要适当选些农村用的上的教师;在管理是要严格,从严治教,不能因为农村学校小,学生少就放宽、放纵,一定要严格要求;在教师的奖励、评职中一定要考虑农村教师,考虑农村学校的发展。
4、加强后进班的建设,淡化重点办、实验班。在学校内部管理中要考虑后进班的建设,不要人为在校内建立重点班、实验班,堆砌名师、优生打造重点班,要因学校的具体条件,平均分配师资,平均分配学生,平均分配其他教学资源。在班内也要考虑教育的民主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有一种关怀感,有一种亲切感,使家长有一种满意感,有一种敬意感。这样无疑可以使人民满意。
三、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的和谐发展我认为有大教育和谐发展和小教育和谐发展之分,所谓大教育和谐发展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和谐发展,小教育和谐发展是指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德、智、体、美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大教育的不和谐可能会导致某类人才的相对短缺,某类人才的相对过剩,一部分人没学校上等问题,他会造成人民不满意。小教育的不和谐会导致人才素质的残缺,
根据“木桶原理”会降低人才的整体素质,同样会使人民不满意。为此,我们必须使教育和谐发展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服务。
1、努力使大教育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大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我们将教育放在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样就可以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来办教育,根据未来不同产业的发展来规划教育,根据人口的数量来调节教育,使大教育和谐发展,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如大学、高等职业学院、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特殊教育、中学、小学、学前教育等都要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进行分类规划和指导,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来调整学科和专业,要有战略性和适当超前性,不能只看当前而不顾长远,要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使各级各来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各级各来学校得到和谐发展。使大教育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要,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使人民满意。
2、力争使小教育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小教育的和谐发展需要我们着眼未来,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在制定课程标准时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在教材的开发和选择时也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在实际授课时更应考虑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在奖励受教育者时也必须考虑其和谐性。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在什么层面上工作都应将学生的和谐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上,如改革考试制度,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制度,建立包容性较强的评价体系等都要考虑学生的和谐发展。绝对不能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少数人考学校而断送大部分学生的前程。我们必须为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使得人民满意。
作者地址:大同市浑源县城内永安东街雁北师院浑源分院
邮编:037400
第五篇: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人民日报社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 201*年3月24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三批中央巡回检查组工作总结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出席并讲话。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春天。历时一年半的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拉上帷幕,370多万个党组织得到锤炼锻造,7500多万名党员经受精神洗礼,我们党焕发出更加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这是一个承载人民期望、担当历史使命的新起点。这次马克思主义集中教育活动,较好地实现了让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为我们党更好团结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履行党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凝聚了强大智慧和力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丰硕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精辟概括了学习实践活动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作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的重
要部署。全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清醒而坚定地朝着我们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执政能力建设,关系执政基础稳固,关系执政使命完成。我们党执政六十一年、领导改革开放三十一年来,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总是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关头,首先动员党自身的力量,切实提高执政能力,进而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奋斗。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更好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乃至世界各国执政党历史上罕见的伟大壮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我们党具备对全体党员的强大动员能力、教育能力和组织能力。
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是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法宝。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紧扣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着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加强分类指
导,注重舆论宣传,基本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和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切实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提高了党员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使党的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增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更加稳固。实践充分表明,这次全党大规模集中教育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也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对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我们党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检验着全党同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迫切要求我们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考验,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进一步把科学发
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贯彻落实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各个环节,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这一伟大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推动我们伟大祖国相继实现历史性转变,迎来实现历史使命的光明前景。面向未来,在我们的肩上,还将担负着相继实现201*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201*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梦想。这是我们的光荣,也是我们的幸运。
仰观使命之大,我们满怀豪情;俯察任务之重,我们充满自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坚强的意志、更加坚定的行动、更加坚实的步伐,更好担当起党的历史使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
向你推荐更多相关文章: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浅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