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将改革开放前30年的会计工作归结为一个“算”字,即追求算清一本账;那么改革开放30年可以概括为一个“改”字,即通过不断地“学”,促进不断地“改”;今后30年将贯穿一个“升”字,即通过进一步地“改”,促进不断地“升”,不断提升会计工作水平及影响力!
解放思想就要总结成绩经验,坚定发展信念
会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强烈的改革精神和超前的开放意识,既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推动者。
正如中国改革开放的整个奋斗历程一样,中国会计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行业中的每一步重大开拓,无不闪耀着解放思想的光辉,无一不是解放思想的成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会计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最近5年,会计行业深深根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壤,牢牢把握提高经济效益和会计信息质量这一中心环节,赶时乘势、创新思维、加快发展,使会计模式实现了突破性转变、会计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 体制机制建立框架。会计行业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会计管理机构、行业组织、考评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术团体之间分工明确、运转高效、协调通畅的管理体制 和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和谐会计理念深入人心,会计行业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会计和注册会计师行业长效监管机制逐步形成,初步建立了政府监督指导、 行业自律管理、社会监督约束和单位内部控制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会计监管体系,在维护法律尊严、经济秩序和公众利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 标准改革实现突破。走创新之路、举行业之力,初步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会计审计通行规则实质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准则体系,为会计行业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下,企业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顺利过 渡和平稳实施,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三)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改革会计从业资格和注册会计师注册管理制度,从源头上把好职业准入关口;创立会计专业资格考试评价制度,通过实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评价方式,提高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含金量”;全面加强行业诚信建设和职业道德教育,组织评选全国杰出优秀会计工作者 引起强烈反响;依托国家会计学院的智力资源和办学优势,启动实施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注重创新选拔方式和培养机制,取得了良好培训效果,发 挥了广泛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成为组织人事部门关注、社会各界关切、行业队伍重视、用人单位信赖的一个品牌。截至xx年 底,全国会计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其中通过考试取得初级会计资格的234万人,取得中级会计资格的116万人,取得高级会计资格的8万多人,执业注 册会计师7万多人。
(四) 行业影响日益增强。行业触角不断延伸,服务品种更加丰富,服务对象和服务领域稳步拓展。行业功效有效发挥,角色定位由传统簿记加速向现代财务会计、高级理 财、全面管理转变,推动会计审计日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成为健全市场信用、完善交易规则的基础,成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基 点,一批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越来越多的cfo成为ceo,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行业的社会吸引力越来 越强,会计专业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注册会计师专门化教育和会计专业硕士教育赢得广泛声誉,会计和注册会计师专业资格倍受推崇,高级财会人才成为稀缺人才 资源。会计已逐渐成为热门职业、受人尊重的职业。
(五) 国际地位明显提高。会计审计国际趋同主张得到广泛认可,趋同等效谈判取得重大成果,为实施做大做强战略、促进我国会计行业“走出去”初步消除了技术障碍。 我国在会计审计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中有了更多更高的席位,在全球会计审计规则制定中有了较大的话语权,初步实现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施加影响的重大 转变。通过不断深化会计审计双边、多边交流与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一个大胸怀包容世界、大踏步走向世界、大行动影响世界的中国会计审计行业正以全新的面貌 展现在世界面前。
(六) 理论研究日益深入。会计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会计理论和方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一批反映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会计研究成果逐步得到国际会计界 认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会计理论宝库,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
30年来特别是过去5年来,我们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的丰富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最基本和最根本的有两条:
一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改 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过去5年来,会计行业紧紧围绕构建较为 完善的市场经济会计模式这一目标,开拓进取,实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制度和理论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推动了我国会计模式的根本性 转换和进一步与国际趋同,使会计行业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并开始迈向国际舞台。会计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强烈的改革精神和超前的开放意识,既是改革开放 的直接受益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坚定推动者。改革开放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改革开放开启了会计事业发展的体制源泉。
二是始终坚持真抓实干。
境 由心造,事在人为。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我们始终坚持真抓实干。真抓就是全国会计管理系统,能够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神圣职责,抓规划、抓战略、抓推 动,一件事一件事抓、一步一步抓、一层一层抓、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抓。我们认真分析不同阶段会计改革与发展面临的复杂形势和难题,放眼世界,审时度势,未雨 绸缪,两度制定《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先后实施了“两则”“两制”、会计审计准则国际趋同与等效、领军人才、做大做强、内控建设、“联合舰队”等一系列 战略。实干就是坚持不懈、永不言败、埋头苦干,就是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就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斗志。不管遇到多大阻力,不管前进道路上有多少困 难,我们都始终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将事业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高度。
目前,我们的会计国际化仍处于初期的、局部的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有目标、有步骤、有战略、有策略、全涵盖、巧整合的系统规划。
解放思想就要正视差距,增强忧患意识
发现差距、正视差距,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动力。xx总理多次强调,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有忧患意识,要看到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行业发展与新形势之间的不适应性或者说差距,至少有以下六点:
一是面向国际化有差距
当 前,我们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生产、交易、资本等经济行为和生产要素已经超越国界,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互动日益紧 密,全球化对我们的影响已经并将更趋深刻和全面。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中国参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为我国会计行业拓展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服务全球化 也必然要求我国会计行业强身健体、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近年来,虽然我们在推进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和探索,但中 国会计的国际化仍只是刚刚破题,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 是缺乏国际化的系统规划。中国会计的国际化是一项与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与世界会计发展趋势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既然是系统工 程,就需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目前,我们的会计国际化仍处于初期的、局部的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有目标、有步骤、有战略、有策略、全涵盖、巧整合的系统 规划。
当 前,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程度,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对外投资、跨国重组、并购参股日益增多,由资本输入转向资本输出;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 式,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由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积极启动自由贸易区的双边、多边谈判,由被动接受规则转向主动参与规则制定,等等。我们必 须树立强烈的全球化意识,学会并善于用世界眼光观察现实,用战略思维谋划未来,要认真研究这些新现象、新特征,结合世界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职业资格的 国际化、服务网络的国际化、专业标准的国际化、行业组织的国际化等多个层面,从会计执业、会计教育、会计理论、会计管理等多个维度,依托中国企业和资本走 出去、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立自由贸易区、国际会计服务外包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对行业国际化进行系统、全面、立体的规划,有效指导并加快推进行业的国 际化,在国际化进程中提升我国会计行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大发展。
二 是缺乏足够国际化的人才队伍。国际化的复合人才是我国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中石油之所以能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方面取得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其近 年来十分注重培养和造就国际化复合人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一批国际化的复合会计人才已经“派上用场”,成为中石油开拓国际市场、深度参与全球石油市场竞争 的生力军。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总体上,国际化的复合会计人才我国还很缺乏。国内许多正在经历业务全球化的企业,在这方面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国际化复合 会计人才既要能够掌握和运用国际通行的会计审计标准,又要能够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和商务规则;既要熟悉企业的内部环境,又要熟悉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国 际环境;既要能为企业提供会计审计服务,又要能为企业资本的国际运作和组织管理提供决策咨询;既要树立国际化战略理念,又要有开放、广阔的胸怀。尽管目前 已经开展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和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还要下更大的力气。其中,要特别重视培养高端领军人才适 应全球化的战略眼光和驾驭能力,克服对国际化的排斥和畏惧心理,以大国的心态兼容并蓄、正视差距、大步走向世界。
第二篇:点评工作领导讲话稿点评工作领导讲话稿
靖西县妇幼保健院院长吴惠萍
201*年,我院党支部按照县委的部署和要求,围绕医疗服务中心工作,以“文明服务在医院”为导向,以推进窗口文明服务建设为抓手,广泛发动党支部、工会、团总支等部门的凝聚引领作用,在党员职工中深入教育、动员和践行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文明服务活动。
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文明服务为主题,开展党员文明服务、依岗承诺,领导党员紧密结合岗位职责,严格按照文明服务的标准和要求,以服务创品牌,让患者满意为目标,实实在在的作出服务承诺,在文明服务中扎扎实实的履行承诺。党支部设立了党员示范岗,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在文明服务中努力彰显“三个带头”:带头为患者排忧解难、带头争当服务明星、带头争当岗位能手。全院26名党员在文明服务中躬下身子,不讲空话,真干实干,推行服务措施10多项,患者收治率较之往年提高了80%以上,患者满意度达到98.8%。党员踊跃参加义诊活动,千方百计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温馨服务,切实发挥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院各部门协调联动、党群共建,深入挖掘文明服务、创先争优的思想动力和工作潜力,规范服务流程,明确服务标准,优化服务环节,提升服务质量,使医院的服务特色和社会信誉闪出亮点。儿保科规范服务制度,推行人性化服务,为就医患者提供茶水、休息座椅和帮助患者划价取药等温馨服务,让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感受到主动、周到、便捷的服务,体现出了文明服务的热情和暖意。 一年来,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医院党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服务作风明显加强,文明服务的主动性和时效性明显提升,党支部、工会、团总支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加突出,医院患者就诊量大大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行了跨越发展。下一步,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巩固和发扬创先争优的服务成果,更加扎实的开展文明服务,使医院的服务设施更完善,服务流程更快捷,服务作风更优良,患者就医更满意。下一步,我院要按照关于做好领导干部点评创先争优工作的指示要求,认真做好创先争优点评工作。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强化工作措施。要普遍开展领导点评。院领导要深入联系,从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工作隐患等方面对支部创先争优活动进行一次集中点评,确保通过点
评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作用。
二要把握工作重点。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医疗体制改革、抓住重点工作,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党员公开承诺要上墙,使承诺事项看得见、定得实、做得到,以实效取信于群众。要培养树得起、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个人,让广大党员、职工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标杆作用。
三要务求工作实效。我们一定要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和活动要求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继续抓好“提高质量、改进服务、拒收红包回扣、从我做起”主题活动,确保活动实效,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四要加强支部工作。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支部是关键环节。支部加强检查监督,促进活动更加深入、更加有成效、更加贴近群众。
第三篇:县工作领导讲话稿这次会议,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加强对口帮扶等部署要求,结合五华实际,对全县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认真分析,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一年,全县上下为加快五
华发展,凝心聚力破难攻坚,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
过去一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在历任班子打下的基础上,以“两新两特两重点”、惠民生、促和谐、强队伍的总体工作思路凝聚全县上下共识,克服发展稳定的双重困难和压力,克服“8·17”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广大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增强,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涌现了一大批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成为我们推动工作的标杆。彰显了广大干部群众想发展、求发展的强烈愿望,展现了干部队伍的良好精神风貌和工作作风。
一是在大灾面前不畏艰险,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去年 “8·17” 、“9·22”洪灾,我县有史以来罕见。各级党员干部积极应对,尽职尽责,团结协作,舍小家顾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夜以继日,全身心投入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坚守抗洪救灾一线,为战胜灾害发挥了中坚作用。县、镇、村干部全部上阵到位,各单位群策群力,为受灾群众战胜困难树立了一面旗帜。广大干部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灾区一线,全力开展抗洪救灾,使广大群众在灾害面前坚强自救,把损失减少到最小。外出乡亲与家乡人民一道,同心同德同步同力度参与抗洪救灾复产。县内外齐心、干部群众联动共克时艰。这次洪灾虽然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也磨练了我们的精神意志,凝聚了人心。经过洪灾的洗礼,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经受住了考验,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发了广大干部的斗志和热情,集聚了正能量。
二是勇于直面困难,敢于担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有破难攻坚干事创业的胆识和勇气。在园区建设、县城扩容提质、交通水利建设、征地拆迁等重点工程、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责任领导、责任单位、相关部门和镇村干部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破难攻坚,想尽了千方百计,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县党政班子成员,既挂帅又出征,身先士卒,亲力亲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在工业园区建设中,园区办切实转变作风,提高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逐步规范企业落户和工程建设程序;各相关镇对园区征地拆迁任务集中攻坚,组织精干力量耐心细致做通征地拆迁户的工作;交通、供电等部门全力参与园区建设。为工业园区扩展、工业大道顺利贯通和环城大道全面推进扫除了障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的干部在推进工作中,虽然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没有向组织叫一声难,说一声苦,自我加压,勇于担当,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汕湛等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工作,战线长,征拆量大,前期征地进度较快。中途由于受“8·17”洪灾影响,进展缓慢,特别是房屋拆迁进度一度滞后。至9月4日,平兴高速完成房屋拆迁任务不到30%,汕湛高速仅完成不到70%的拆迁任务,离9月15日省、市要求全面完成任务的时间只有短短10天时间。在县委、县政府9月4日召开专题会议后,交通部门和梅林、华阳、棉洋、转水镇迅速行动,在做好救灾复产工作的同时,按照时间节点要求一鼓作气拿了下来,保障了全线顺利施工。事实证明我们的干部具有破难攻坚的勇气和能力。
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历史欠账大、遗留问题多,推进扩容提质,需要智慧,需要破难攻坚,否则难有突破。在水潭东路升级改造、员瑾堤、澄湖堤、亲水公园建设过程中,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相关部门围绕目标任务,正视困难,扎实苦干,发扬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的精神,为工程顺利完工做出了重大贡献。水寨镇的干部,倾尽全力,主动带头上门做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动员各方力量克难攻坚,为这些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铺平道路。住建、水务部门克服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重,人力、机械和原材料不足等诸多困难,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同时,不管白天夜晚、风雨严寒,夜以继日、全力以赴加快工程进度,尽了最大努力,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这种精神和取得的成效让广大干部群众感动。特别是员瑾堤嘉乐花园至河口桥段的贯通,虽然只有短短200多米,项目所在镇、责任单位和施工单位为了尽快拿下征地拆迁,为了在相当紧的工期内完成全部工程建设,倾注了全部力量,动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付出了极大艰辛,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和我们的干部遇到困难不绕道走,勇于担当、迎难而上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敢于较真碰硬,有啃“硬骨头”的精神。如鱼生船整治工作,由来已久,是老大难问题。在“8·17”洪
第四篇:领导总结工作讲话稿区委、区政府:
二零一三年五月七日上午六点二十分,临沂欣龙置业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和运营的“嘉隆花园”经济适用房项目举行了奠基仪式。
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的号召,本次奠基以节约为基调,没有精致的会场,没请鼓乐队,仪式后也没设宴请,只是简单放几挂鞭进行庆祝。
“嘉隆花园”经济适用房项目,将严格执行国家及省市有关经济适用房政策,服从区委、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领导、监督。将坚持节约土地、节省能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的原则,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成本、降低能耗,以达到建设保本。
特此汇报。
临沂新龙置业有限公司
第五篇:在科技工作会上的领导讲话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今天正式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传达20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年全省科技工作,安排部署201*年全省科技工作。和段琪副省长将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做工作报告。
一、开拓创新,圆满完成201*年全省科技工作
20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xxx”规划实施和全面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全省科技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科技部的部署和安排,以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重点,完善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着力实施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工程,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巩固提升优势、特色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全省科技工作成效
201*年,省级科技计划支持开发新产品222个,其中重大新产品50个,解决产业关键技术331项,其中重大核心技术30项,新产品的产业化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新增产值208亿元、利税30亿元;新增专利授权212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39件;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两米级光学望远镜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培育创新型企业64户,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6家,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
1.启动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自主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提升重点产业竞争力。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取得新的进展。201*年组织实施了49个重点项目,带动企业投入21.1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4亿元,利税12亿元。“**国家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即将获国家科技部认定。世界最大锡材加工中心、锡化工加工中心以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bga焊锡球生产线的建成,标志着我省锡精深加工产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云南煤化集团解化公司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成功应用于15万吨二甲醚、配套20万吨甲醇工程建设,固定床绝热反应器一步法甲醇转化制汽油工艺技术应用于国内规模最大煤变油装置,成功生产出合格的93#汽油产品,实现了利用低热值褐煤生产新能源化工产品的产业化。高温高压飞灰过滤器的成功开发,为50万吨/年合成氨工程关键设备国产化提供了支撑;云维公司实施的粉煤气化技术体现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采用该技术建设的50万吨/年合成氨装置已建成投产。昆船公司开发的机场行李自动分捡系统属国内首创,得到国家民航局的认可。昆船公司开发的多功能自动配送系统获专利授权6项,在青岛烟草公司、合肥烟草公司等多家配送中心成功应用。
二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围绕重点产业及优势特色产业,开展高新技术及产品研究、关键技术开发、重大共性技术攻关,一批高新技术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年,我省首批按国家新标准认定了高新技术企业76家,256家纳入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上缴税费、净利润、出口创汇分别达到了703.7亿元、709.8亿元、124.8亿元、38.7亿元、38.9亿元、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7%、26.5%、16.6%、36.4%、5.7%、66.4%,64家高新技术企业年总收入超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19.1%,占外贸出口总额的16.5%。**高新区、**经开区、玉溪高新区、大理高新区4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647.12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技工贸总收入968.52亿元,同比增长27.1%,实现工业增加值155.6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税收总额43.2亿元,同比增长34.5%。**云内动力股份公司开发的增压中冷柴油机为国内首家达到欧ii排放标准的自主创新柴油机产品,具备20万台/年轿车柴油发动机生产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生产企业之一,自主开发的节能、环保型柴油机达到欧ⅳ排放标准,企业开发和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存折打印机生厂商,其国家重点新产品pr系列存折打印机已累计销售近70万台,连续15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2.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环境得到改善
一是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云南科技创新园选址初步确定,与官渡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科技创新园开发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初步形成了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方案,开展了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工作。云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及服务平台建成。全球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灵长类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基地投入运行。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107家,其中,10家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
二是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启动了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支持、资助我省企业、高校、院所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国内著名院所,引进高端科技人才9名。新遴选省创新团队21个,使全省创新团队达30个。新选拔培养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00名,使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总数达到501名,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总数达到266名。
三是科技创新产出成效显著。全年申请专利4089件,同比增长31.6%,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474件,同比增长45.4%;228个项目(人)获得xx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黄润乾院士获得突出贡献奖。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行星命名为“黄润乾行星”。我省7个项目9人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云南省化工研究院的“高效利用反应热副产工业蒸汽的热法磷酸生产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成果已在全国行业内20个企业35套生产装置上实施了技术转让,覆盖了国内生产能力的40%。省农科院番兴明研究员荣获20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二)做好科技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201*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的工作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前提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新一届省政府成立后的第一个专题会议就是召开科教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科技工作。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启动了“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科技工作进行了视察和指导。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关键
一是充分利用部省会商工作机制,召开了第一次部省会商工作会议,积极争取科技部对云南科技工作的支持,部省会商机制建立两年来,我省共争取国家科技经费6.8亿元。
二是设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联合基金总额为每年3000万元,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协议期内每年分别出资1500万元构成,联合基金针对云南的发展需求,解决云南的科技难题,吸引和集聚全国范围的科学家,开展重大基础研究。201*年,联合基金共立项支持重点项目18项,由云南省有关单位牵头承担的12项。
三是加强与省级部门的工作协调,强化对州市科技工作的指导。联合省经委、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与省商务厅共同实施科技兴贸工作;与省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科学大讲坛”。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意见》,对科技富民强县等计划实施备案制,启动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项目30项,总投资14亿元。
四是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工作。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云南临沧鑫圆锗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变压器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龙生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云南省分行、农业发展银行云南省分行签定了合作协议,201*年,省科技计划项目共获银行贷款9.8亿元。
3.深化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是推进科技工作的动力
一是深化计划管理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制订了《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配置办法》等一批管理办法,推进科技计划管理诚信制度建设,强化项目中后期管理,建立项目监理制。创新科技计划项目检查评估方式,工作过程更加简洁、规范、高效,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开展州市之间备案核准制项目的交叉检查,积极开展科技计划项目后评估和绩效评价。
二是加强科技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了《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申请、执行、决算及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实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成本核算,进一步规范了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使用。调整科技经费配置思路,调整优化投入结构,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加强对政府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xx年以来立项的89个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查处了违规使用经费的少数项目单位。
4.扩大开放,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是做好科技工作的保障
一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不断巩固与发达国家开展高水平合作的同时,努力加强和拓展以技术转移和产品输出为主要目标的对东南亚国家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成立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组”,推动粮经作物新品种、关键技术输出和品种资源引进。举办2期国际培训,在沼气、远程医疗等领域达成多项技术转移协议,成功举办了“中药全球化联盟(**)研讨会”和“应对气候变化:中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讨会”。
二是国内科技合作以省院省校科技合作、滇沪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重点,突出企业主体,引进先进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201*年,省院省校科技合作专项立项15项,省科技经费投入3532万元。举办了“沪滇科技成果洽谈会”,签约金额近3亿元,召开了“‘泛珠三角’区域节能减排专题论坛暨重大技术成果和需求项目推介会”;与香港科技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上海—云南技术转移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5.转变职能,加强队伍建设是做好科技工作的基础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成效,精心组织全厅党员干部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制定了《云南省科技厅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施细则》、《云南省科技厅处室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和《云南省科技厅督查督办工作办法》,加强对省科技厅重点工作和承诺事项的督办检查。强化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全年共培训各级各类管理干部1700余人次。
全省科技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行业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全省各条战线上广大科技人员、科技管理部门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科技厅,向各部门、地方、行业的领导和科技管理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全省科技事业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
201*年,全省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新的成效,但是,按照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提出的要求,我省科技工作还存在差距。一是贯彻全国和全省科技大会政策措施力度还不够,推进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工作力度还不强,科技政策落实难度大;二是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体制障碍和管理障碍依然存在;三是部分州市县对科技工作的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四是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识不强、投入不足。
二、应对危机,努力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这场危机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造成明显冲击,也对我省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而且,危机影响还在继续加深。积极应对危机,省委、省政府提出要牢固树立抢机遇、促投资、强产业、扩消费、增动力、重民生、抓生态、保稳定的思想,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对依靠科技、应对危机寄予厚望,全省科技界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用心工作,发挥科技创新在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为战胜危机提供支持和保障。
金融与经济泡沫破裂,引发了这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和大范围的经济衰退。而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实现增长的根本出路。目前,通过开发核心技术产品、提升创新能力来应对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产业界共同的理念和策略。我们应当利用当前时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认真分析世情、国情、省情,在应对危机中,也为我们科技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
一是跨越发展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和科技革命,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推动世界经济走向复苏与繁荣。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技术革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能源危机催生了计算机、互联网、合成材料等新科技的兴起,使得美国在八十年代迅速走向经济繁荣;最近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也有力地帮助美国从1987年的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有专家预测,新的科技革命极有可能在生命科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产生,这几个技术领域都与我省的主导产业、重点产业关联度很大,在某些领域我省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这些领域将孕育一批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新兴产业,我们要敏锐地洞察和把握住机遇,借助新的科技革命实现产业和经济的跨越发展。
二是结构调整的机遇。近年来,我省依靠科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持续增强、步伐不断加快,但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自然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依靠粗放型的投入和规模扩张拉动、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综合竞争力不强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解决。当前,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正处于攻坚阶段。金融危机对加快我省传统发展方式的转变已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从而加快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使资本更多的投向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培育一批高附加值、替代能源和降低资源消耗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这也对我们科技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三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能站到最高点。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看到,一些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技术含量较低的企业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抵御乏力,而一些科技实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却逆势而上,实现了更大的发展。201*年,在全省出口总额增幅下滑的形势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仍保持了19.1%的强劲增长,也说明了高新技术产业不可动摇的竞争优势。危机中的优胜劣汰,也为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提供了良机。
四是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机遇。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少国际知名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裁员,这些人才具有较强专业能力,掌握高端核心技术,对我省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吸引核心技术人才及创新团队、进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大好机会。要创造环境,吸收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滇创新创业,把人才强省战略落到实处,实现大力度、大规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领军人才,建立高新技术人才库,为新一轮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三、真抓实干,全面推进201*年科技工作
201*年,全省科技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xx大、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年度工作部署和科技部工作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依靠科技扩大内需,以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核心,以巩固提升全省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优势为重点,着力组织实施一批支撑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技术升级、产品市场供不应求、当年投入当年就能形成生产能力、能对市场形成有效供给的战略性重大项目,加大民生科技工作力度,深化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扩大科技开放合作与交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201*年,全省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组织实施30项战略性重大项目,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5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新产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培育3~5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遴选20户左右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建和认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培育10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201*年的工作部署,根据以上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全省科技工作在全面做好全年各项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重点产业竞争力
在粗放式发展阶段,快速的经济增长和旺盛的国内外需求掩盖了很多矛盾,然而一场金融危机,产业结构层次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矛盾充分显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克服危机的突破口,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决心,这也促使科技工作要更多更紧密地融入经济,为中心工作服务,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突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越是在危机的时候越能突出科技工作的显示度。支撑发展是科技工作的第一使命,当前,我们要紧紧围绕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个主题,落实激励政策、推进产业升级、扶持企业创新、强化金融支持,为克服危机做出切实贡献。
要引导科技资源向主导、重点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集聚,支持产业升级的科技计划要实现三个转变:从支持单一产品开发向支持产业集成创新转变,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从支持宽泛的技术研发向支持极具靶向的关键技术研发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从全面部署转向具有优势的产业集群,培育重要增长点,从而全面提升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优先支持当年立项、当年出产品、当年投放市场、当年拉动内需的项目,简化立项程序,增加经费资助力度。
一是要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创新工程步伐。按照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要求,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做强重点产业,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化创新基地、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化创新基地、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创新基地建设,组织实施10~15项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依托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建设和认定5~8个研发试验基地。围绕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和高耗能企业,组织实施5~8项节能减排重点示范工程和重点节能新产品开发项目,加快节能减排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步伐。
二是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效翻番工程,大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认定工作,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新遴选20户企业开展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三是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第二期建设。启动实施“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应用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现代化生产”、“创新型企业(工业园区)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六大推进工程,认定20个左右“云药之乡”,重点支持一批重要药材品种规范化种植、重大新药研发、关键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应用等方面的重大项目,推进我省中药、民族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二)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建设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创新基地和建设全国最大木本油料基地等目标,积极推进以木本油料、坚果和生物质能源为重点的林产业科技工作。稳步推进畜牧产业科技引领和支撑工作,深入推进20户畜牧企业科技重点项目的实施。加强粮食作物的品种选育及加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创建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区50万亩。围绕国家花卉星火产业带建设规划和花卉产业创新基地建设目标,稳步提升花卉产业基地建设,实现花卉产业产值超200亿元。继续推进云南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确保“六个一”目标的实现。认定10个左右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0~80个省级科技型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农村科技信息化等综合服务工作的新机制。
(三)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改善民生是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人口与健康、环境资源、公共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等社会发展领域的民生科技工作。加强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常见多发病和地方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应用。开展滇池、洱海、阳宗海为重点的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和自动监测预警。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工作。强化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食品(来源说明好范 文网:www.bsmz.netdash;云南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的组织实施,吸引和集聚全国科技力量,围绕我省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基础研究。
(六)强化科技投融资工作
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投入面临巨大压力,停止投入、放弃研发,无异于“慢性自杀”。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全面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研究提出科技金融结合的政策、措施,引导开发性金融贷款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加大贷款贴息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项目。加快科技投融资担保平台的建设,建立风险补偿机制,筹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培育3~5户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外证券市场上市,引导创业投资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力度。
(七)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推进云南科技创新园建设,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审批,加快规划设计、土地收储等各项前期工作,力争项目开工并组织遴选入园的第一批省属科研机构。加快云南省应用技术研究院组建工作。认定3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10个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引进创新人才,开展产学研结合。公益类科研院所、有财政投入的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要加大开放力度,为企业研发、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新建设20个以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加强5~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功能建设,逐步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
(八)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
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引进10名以上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并落实相关引进政策。培育10个以上省级创新团队,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九)加强州市县科技工作
进一步加强对地方科技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建立省科技厅与州市科技工作会商机制,共同组织实施重点科技工作和重大科技项目,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实施州市党政“一把手”工程,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和扩大科技计划项目备案核准制,加强对备案制项目的考核评估。加强对州市科技工作目标考核,完成xx~201*年市、县科技进步考核。
(十)营造科技创新环境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实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xxx”以来,我省已制订发布促进自主创新的配套政策文件27件。今年要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配套政策的制订工作,将新制订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25件。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科技创新对激励政策的需求越迫切,“雪中送炭”更显珍贵,要以研发费用150%加计扣除等重点政策的执行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把鼓励创新的政策落实到企业、落实到科技创新第一线。
要建立实施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工作责任制,制定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督查制度和奖惩办法,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加强对州、市党政“一把手”和各部门(单位)及责任人的绩效考核。加强科技项目中后期管理,启动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多种科技经费配置方式,全面实施重大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度,提高科技投入效益。启动《云南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宣传自主创新,办好“云南科学大讲坛”等活动。
今年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确保201*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贯彻落实“四项制度”,全面推进“阳光政府”四项制度,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二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实行重大科技项目签订廉政责任书制度,试行省科技厅特邀监察员全程监督重大项目制度,完善科技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
三是要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全厅公务员理论学习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厅公务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是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完善网上申报工作,启动网上评审工作,提高科技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同志们,201*年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全局工作来说至关重要,科技工作承担着光荣的使命。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xx大、xx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八届六次全委会和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精神上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的总体部署,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作用,支撑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国60周年。
谢谢大家!
本网推荐更多范文:拆迁工作领导讲话稿
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上的领导讲话稿
领导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血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在统计工作会议上领导讲话稿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