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年全省科技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年全省科技形势分析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一是回顾总结今年上半年以来全省的科技工作,二是分析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探讨如何进一步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三是研究部署今年后一阶段的几项具体工作。下面,我围绕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上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努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科技难题,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转载请注明来自:公文素材库http://www.bsmz.net)框架下的亚欧水资源研发中心”,外交部已明确,将向国家建议,在今年10月4-5日在比利时召开的第八届亚欧首脑会议上,由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倡议在中国湖南成立“亚欧水资源研究中心”。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进展顺利,有效保障了科研平台实验动物质量和动物实验环境。201*年度省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博士后科研资助等人才培养项目顺利推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新进展,截止目前共有24人进入省“百人计划”,其中12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
三是管理机制创新进展明显。在年初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我们特别强调了要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上半年,大家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管理机制创新亮点纷呈。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大胆探索技术路线图的应用;在重大专项的立项管理机制中,引入了公开招标机制,对“工程机械液压元器件关键技术攻关”专项实行了“公开招标、择优支持”的立项方式;主动聘请外省专家参与立项评审,进一步确保重大专项立项的公开、公正、公开和民主、科学;在省科技奖励网评中,采取“双盲”评审、从全国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中随机遴选评审专家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维护了评审的公平、公正和权威性;在今年的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评审中,区别对待,分部属院校和非部属院校两组进行,既促进了项目整体水平的提升,又有利于非部属院校的人才引进与培养,得到广泛好评;作为科技部科技成果评价的9个试点单位之一,我们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改革,按照新的评价体系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尝试,达到了预期目的,积累了宝贵经验;适应科研新需求,设立了科研条件创新专项,重点支持科学仪器、实验动物自主创新以及创新方法工作;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快速推进,受理自主创新产品申请200多项,湖南省第一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即将出炉。在创新体制机制的同时,迅速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面推广应用。比如,将科技重大专项中探索出的“两条线”管理和“四评三审”制,引入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的管理中。
四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仅从两个方面的数据就能看出,我省的创新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第一个是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上半年我省专利申请9160件,同比增长43%,专利授权5424件,同比增长52%。第二个是争取国家项目经费方面的数据。在今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第一批项目中,我省获批项目272项目、资助经费1.97亿元,经费数进入全国三甲,仅次于江苏、浙江两省。近年来,我省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的资金快速增长,从2008年的全国第9位,到2009年的全国第6位,再到今年第一批项目经费全国第3位,充分说明我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了快速提升。此外,截至目前,争取高新口经费1.2亿元;争取社发科技经费达1.64亿元;争取农村口经费1.2亿元,其中争取国家农转资金1600万元,居全国第一。特别要提出来的是,今年我省申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3个,涵盖所有11个民口专项中的7个,预计获得资助3亿元。今年全年预计将争取国家科技经费12亿元,将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3、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有新成就
一是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成效不断扩大。紧紧围绕调结构、转方式这一首要任务,突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民生科技两个重点方向,着力突破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公益技术,今年确定新启动“大型盾构设备研制及其产业化”等12个专项。进一步完善了“两条线”管理机制,抓好已启动的重大科技专项的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据初步统计,2006年来,我省组织实施的45个科技重大专项,累计攻克关键技术瓶颈243项,研制出重点新产品72个,取得授权专利188项(其中发明专利109项),制定国家标准205个,企业标准70个,新增产值343.25亿元,新增利税29.34亿元。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按照《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2008-201*年)》的要求,加强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抢占产业价值链高端,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半年,全省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03.36亿元,同比增长58.46%(按原有高新技术企业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41.6%);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880.59亿元,同比增长61.11%(按原有高新技术企业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40.3%),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1.8%,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32.5%;实现利税总额292.99亿元,同比增长64.11%(按原有高新技术企业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48.2%),实现出口创汇19.1亿美元,同比增长43.29%(按原有高新技术企业可比口径计算同比增长35.4%)。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突出,上半年全省5个高新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1382.37亿元,同比增长47.7%,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的47.6%。其中,长沙国家高新区以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战略指导,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工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同比增长57.6%,新产品产值增长34.5%;株洲国家高新区认真做好服务企业工作,上半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98亿元;湘潭国家高新区利用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契机,加快推进火炬创新创业园、科技孵化城等平台建设,招商引资成绩喜人;衡阳高新区上半年投入科研经费达1.5亿元,占总销售收入的3.5%,创历史新高;益阳高新区实施全体科技管理人员与企业挂钩联系制度,切实服务企业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不仅大力促进了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对推进我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的引导带动作用。
三是农村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通过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我省农村科技创新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据最近对9个农业科技重大专项的验收和中期现场评估,共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200余项。项目创新成果示范推广面积2000多万亩,新增产值近47.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22亿元以上。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和农村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新增产值近130亿元。正式启动了湖南省农村科技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主动加强与科技部的沟通,我省有望成为全国继山东之后第二个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
四是民生科技得到强化。全力推进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科技创新,科技部已启动国家“863”项目“湘江流域冶炼重金属污染物减排与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作为应急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和电子废物综合利用专项,建设了示范工厂,实现了整机拆解20万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设计处理能力,有力支撑了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加速推进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获得国家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气象灾害预警评估”专项实施成效显著,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到我省气象灾害的预测、预警、应急的各个环节之中。科普工作扎实开展,201*年湖南科技活动周共开展各类科普活动4000多项,在全省掀起了科技普及的热潮。
4、市州科技工作有新亮点
今年以来,各市州科技部门在市州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据初步统计,今年全省14个市州本级科技投入5.9亿元,较去年增长11.8%,有7个市的本级科技投入较上年增长10%以上。长沙市大力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今年市本级科技投入2.5亿元,已引进了11家知名高校院所长沙建立技术转移中心,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同比增长43%。株洲市运营的混合动力公交车已达260台,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电机研究室也落户株洲。湘潭市紧紧抓住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专项列入国家大江大河专项治理这一契机,继续推进“1126”科技工程,支撑节能减排。衡阳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预计上半年实现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78%;增加值72.6亿元,同比增长84.7%。岳阳市创新引导资金投入引导比、投入利税比分别达1:125和1:78,市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列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益阳市建立了国家专利技术(长沙)展示交易中心益阳分中心,为全省首家。常德市大力引导规模工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预计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R&D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9.8%。邵阳市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41份;以“科技创新的魅力”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报道,社会反响热烈。郴州市积极推进有色金属产业园区积极创建省级高新区工作。娄底市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税收预计同比增长409%,出口创汇预计同比增长605.8%。永州市上半年专利授权同比增长1.6倍。怀化市出台了《怀化市工业发展奖励办法》,强化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张家界市201*年市本级科技投入同比增长52%。湘西自治州201*年州本级科技研发经费财政预算760万元,较上年度增长20%。
同时,我厅也继续加大了对市州科技工作的领导支持力度。与常德市人民政府建立了科技会商工作机制并成功举行了第一次工作会商;与湘西自治州政府举行了第二次会商。目前,省科技厅已与5个市州建立厅市(州)会商工作机制,正在积极筹备与株洲市、张家界市政府建立科技会商工作机制。省基金委在与湘潭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省市联合基金的基础上,今年又与衡阳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了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实施了科技支撑县(市)区域经济发展专项计划,优先支持省直管县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5、自身建设有新进展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有序开展。3月份开展了“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作风建设主题月活动,各级党组织深入基层,充分发挥科技部门优势,主动为农村、科技企业、科技人员排忧解难,受到基层科技人员和群众的欢迎。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圆满完成了省直工委布置的创先争优公开承诺试点工作任务。6月18日省委组织部、省直工委组织省直各厅局近200人前来观摩考察学习,我厅的做法得到省委组织部、省直工委的肯定和兄弟厅局的好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正在积极践行承诺,争创先进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有效推动了机关作风建设,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条财处与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共同开展了支部学习教育活动、农村处党支部等与科技部农村司新任司长陈传宏带领的农村司党支部共同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已全面部署,正按计划稳步推进。同时,全省各市州、县市区科技局党组织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也开展了各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创先争优”活动。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增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科技工作要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必须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有清醒认识,必须对党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有准确把握,必须对应对当前的新机遇、新挑战有积极谋划,切实增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1、准确把握当前科技工作所处的新背景和面临的新要求
我们的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从建国初期的向现代科学进军,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的形成,到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再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确立,认识越来越深刻,层面越来越高,措施越来越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的认识又进一步深化。党中央国务院深刻认识到,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发展方式的冲击。要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就必须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在有关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分量之重,部署之全面,要求之明确都是过去少见的。比如,胡锦涛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前途”,“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7月9日-11日,胡锦涛在河南调研,在调研企业时,他说“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希望企业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市场新变化;在专程考察了两家科研机构后,他强调要发挥人才作用,加强科研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在河南省的工作汇报会上,他又着重强调要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温家宝在中科院建院60周年大会上,以“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为题发表讲话,对加快发展科技的重大战略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指出“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原动力”。在今年1月份召开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加强科技支撑作为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进一步强调“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4月份,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深刻阐述了“要用科技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6月初在天津调研时,温家宝指出,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继续加大对“三农”、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薄弱环节的支持。7月初在长沙调研时,温家宝指出“企业的前途在于自主创新”。7月中旬在陕西调研时,温家宝又强调,“要永远记着,高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我们自己”。
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在“一化三基”发展战略中,明确将自主创新工作作为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置于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位置,并确立了“科教兴湘、建设创新型湖南”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省委、省政府在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措施时,把自主创新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确定重点任务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并建立了湖南省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为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省委、省政府举行了高规格的全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大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加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学研结合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在省财政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省委、省政府仍下决心设立了5个亿的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今年6月8日,省委召开常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周强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中心环节,并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研究解决的十大问题之一。徐守盛代省长上任以来,几次调研,都将科技部门作为重要经济部门,要求省科技厅负责人陪同。今年,省级部门预算安排科技资金比上年增长15.15%,同时,财政还明确表示,在今年财政超收分成中再安排产学研结合专项资金1亿元,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殷切希望。
从上面介绍的情况可以看出,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深入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作用越来越重视,把自主创新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科技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切实增强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埋头苦干,只争朝夕,勇挑重担,有所作为。
2、清醒认识依靠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挑战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的总要求,扎实工作,开拓创新,战胜连续十余次暴雨洪水,经济社会保持速度稳增、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5亿元,增长15.1%。这当中,科技发挥了重要贡献。但是,我省自主创新工作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面临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缺乏高端应用技术的有力支撑。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近年来我省的新型工业化战略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我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状况还比较突出,还没有摆脱重化工业为主导的模式。因此,在优化产业结构时,一方面,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逐步使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然而,目前,我省在这两方面都还面临比较严重的高端应用技术短缺问题。
在传统产业方面,产业提质升级的技术需求非常迫切。比如,钢铁产业:钢铁是我省传统支柱产业,但铁矿石主要依赖进口,而我省祁东、洞口拥有近10亿吨低品位铁矿储量,由于选矿技术因素,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开发,急需突破低品位铁矿高效富集和利用的技术瓶颈;高品质、特种钢等高附加值钢生产技术也有待突破。化工产业:由于技术瓶颈制约比较严重,产品品种少,上海市精细化工产品上万种,而我省只有100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大路货”较多,高附加值产品较少。有色金属产业:我省是“有色金属之乡”,但现在已面临严重的资源枯竭危机,富矿所剩不多,铋、锑、钼、铜等矿产品资源储量增长已远远低于原矿产品的消耗速度,迫切需要攻克低品位、难选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同时,我省有色金属产品结构不合理,“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初级矿产品、初级冶炼产品比重偏高,技术含量高的深加工产品只占总产值的一成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万吨利润仅为有色金属资源稀缺的江苏、广东的1/5和1/3。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同样面临着亟待突破的关键产业技术难题。比如,工程机械产业:工程机械是我省的第一个千亿产业,但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生产的主机产品中,液压元器件、发动机等基础零部件的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国外供应商在基础零部件供给、价格、供货期、规格等多方面陆续开始对我采取限制,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就曾因境外零部件供给不足,不得不重新调整生产进度和生产计划。这种技术依赖状况,严重影响我省工程机械产业的正常发展和做大做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虽然我省轨道交通装备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整体产业水平,仍面临变频调速异步牵引电动机技术、100%低地板轻轨车系统集成技术等难题。电动汽车产业:虽然近年来我省在电动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示范运营推广数量等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但现阶段装备电动大巴的动力电池组重量在2吨左右,价格在三四十万,开发高功率和高容量动力电池依然是阻碍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一个主要的技术瓶颈,同时,在电驱动技术、混合动力集成技术、整车集成技术及共性技术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需要集中力量进行攻关。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我省风电产业的叶片、风电机组电控系统、主轴承、偏航变桨驱动等主要零部件还依赖于进口,特别是主轴承,我省乃至我国尚不能自主制造,严重制约了我省风电产业的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急需突破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制造、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制备、太阳能热发电等高端应用技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能力转化存储效率,为规模化应用奠定基础。
第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缺乏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推动。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求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湖南的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我省只是农业大省,不是农业强省,需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解决相关技术难题。
一方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的有关技术亟待突破。我省在超级杂交稻、高产优质油菜等良种选育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还有一系列技术难题要突破,特别是在超级杂交稻分子育种技术、快速繁殖技术与装备、高产高效种养殖技术、高效生物肥料和农药生产技术等方面,有待加大攻关力度。
另一方面,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有待增强。我省高附加值农副加工产品生产能力较弱,农业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仅为1:0.9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1:3左右的发展水平,甚至低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比如,稻米加工还主要停留在食用大米的水平,功能性食品、大米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处于起步阶段。我省农产品加工领域需要农产品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酶与发酵工程、植物有效性成份产业化提取等关键技术的有力支撑。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缺乏节能环保技术的有力支持。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近年来,我省在推动两型社会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效,但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仍不容乐观。
一方面,能源资源紧张局面日趋严峻。我省是一个能源资源比较匮乏的省份,石油、天然气资源完全依赖调入;煤炭缺口也非常严重,年净调入上千万吨;铁矿、钛矿资源十分缺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是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高,2009年我省能耗为1.202吨标煤/万元GDP,这一能耗水平不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6%,而且是江苏的1.58倍、是广东的1.76倍。
另一方面,环境治理和保护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省环保力度不断加大,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工业固体废物、生活污水COD、生产生活废气的排放量仍呈增长趋势,环境污染事故呈高发态势,环境治理和保护任务艰巨。比如,湘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已影响到湘江流域的饮水安全,急需突破有关技术,加紧治理。再比如,我省某铅锌矿,建厂以来曾产生10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但其遗留的4000亩尾矿库,对水域和土壤产生了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要综合治理好至少需要200亿元。
面对如此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必须加快节能减排科技创新,通过新能源开发利用、能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利用、废水处理利用等技术应用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目前,在这些技术领域,我省还需突破电气节能、节能高效冶炼工艺、重金属废渣处理与资源化、重金属重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等关键技术。
第四,自主创新政策和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要有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作保障。虽然近年来我省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但仍然与这种要求有很大差距。在一次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普遍反映,制约我省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政策和社会环境”,占41.61%。目前,我省创新政策和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虽然我省出台了系列鼓励自主创新政策法规,但政策法规体系仍不够健全,系统性、针对性、约束性有待增强。比如,在系统性方面,提出了鼓励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投入产学研的两个“70%”的政策,但以论文、奖励、项目、经费为主要标准的科研人员评价体系尚未真正打破,使得两个“70%”的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效果有限;在针对性方面,缺乏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差异化扶持政策,新兴产业由于其技术难题大、市场风险高等特点,难以在普适性科技政策支持下跨越发展;在约束性方面,一些工业园区的企业入园标准过低,入园企业没有淘汰机制约束,造成了个别园区出现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和较低层次的加工环节上的现象。同时,已有政策法规执行不到位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如,有的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未按法定要求增加;鼓励企业创新的加计扣除、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等。
二是政府创新资源整合程度有待提高。近年来,各级科技、教育、发改委、经信委、财政、税务、知识产权、科协等部门,在各自职能范围内都对自主创新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尚未建立良好的统筹协调机制,造成了平台重复建设、资金投入分散、资源缺乏共享、信息沟通不畅、项目多头申报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投入绩效和引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是社会自主创新氛围不够浓厚。学术界和产业界在自主创新上不同程度存在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的现象,偏重于引进国外技术装备和跟踪模仿国外先进技术,倾向于搞一些风险小见效快的课题,不太愿意做一些基础性、原创性的研究,不敢挑战难课题、大课题,全社会崇尚创新、追求创新、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特别是产业界的创新激情还未充分调动。
从上面列举的四个方面的挑战可以看出,我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道路上,有大量关键技术急需突破,自主创新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也亟待改善,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刻不容缓。我们要切实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从战略全局高度,下大力解决影响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阻碍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问题。
3、积极谋划应对“省管县”体制改革对科技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全省的“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已全面铺开,今年9月份前将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实行“省管县”体制改革,可以达到减少管理层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进而推动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扁平化”管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县市自主发展能力、实现“扩权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措施。但“省管县”体制改革不是万能药,随之而来也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就科技管理工作而言,对省、市、县三级科技管理部门都会带来新的挑战。
对于省科技厅来说,今年初,针对“省管县”体制改革,科技厅在科技计划改革和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在省财政科技拨款未设立县市科技专项、省本级科技投入并未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仍专门设立了科技支撑县(市)区域经济发展专项计划,由县市科技局和财政局联合申报,目前已申报推荐了34个项目。近两年来,我省争取直接支持县市中小企业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有113项,金额达7850万元。同时,明确产学研项目由县市直接申报,重大专项由县市直接参与。另外,明确科技支撑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等都要加大对县市的支持力度。但随着“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将给省厅的工作至少带来两大挑战。一是管理幅度加大。现在我们主要直接面对的是14个市州,将来在此基础上还要直接面对79个省直管县,管理幅度大大拓宽、管理难度空前加大。尽管现在的信息技术和交通都比较发达,但如此众多的县级行政单位无疑给省科技厅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二是资金压力骤增。在现有经费条件下,我们要加大对所有省直管县的支持,难度相当大。因此,如何创新管理手段和争取县市专项资金是省科技厅当前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对于市州科技局来说,“省管县”体制改革,能使市州科技部门集中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市州本级的科技发展中。但是,“省管县”并不意味着市州对县市科技发展工作的责任缺失,在行政体制改革尚未完全跟进的情况下,市州仍然需要加大对县市科技发展的指导力度。因此,市州将面临“不管钱,要管事”的难题,如何处理好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不对称的问题是市州科技局要抓紧研究解决的。
对于县市科技部门来说,“省管县”体制改革,能带来更多的潜在资源,一是国家和省级科技部门的支持将增加,二是“省管县”后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增加,县级财政科技投入也将相应增加。因此,县市科技工作的现状将得到改观。但县市科技部门必须认真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科技资源,围绕县市发展大局,创新科技工作思路,在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要彻底改变以前部分县市科技部门固有的“作用不大”、“难有作为”的错误定位,必须亮出真本事、干出实绩来。同时,要避免县市与县市之间在科技发展方面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最终削弱财政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益。
总之,“省管县”体制改革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给我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要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科学合理地统筹规划,不断总结经验,加快探索出一条全省科技工作协调发展的改革模式。
三、今年后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后一阶段,全省科技系统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上半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密切跟踪研究新形势、新挑战,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谋划科技工作,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大力扶持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长沙高新区国家创新型园区试点,推进株洲、湘潭高新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做好衡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工作,启动郴州、常德高新区建设工作。要继续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和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加强对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和管理,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要做好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服务工作,推进与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全面合作,探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新的运行模式,吸引社会资金组建创业投资公司。要着力突破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生物、文化创意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园区和基地为载体,加强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产品规模化的基础能力建设,加大示范应用推广力度。要争取今年全省示范推广640辆各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要加快推进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
要着力抓好新立项专项的启动实施,尽快下达经费,加快实施进度。要严格执行“两条线”管理机制,抓好新启动和在研专项的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突破一批共性和关键技术瓶颈,为转方式、调结构和“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大对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成效、管理经验等的宣传,扩大影响,树立品牌。要抓好科技支撑县市区域经济发展专项的实施,培育县市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3、要加快产学研结合创新体系建设
要突出抓好产学研结合专项经费的使用,确保投入效益。重点围绕《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五年行动计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开展产学研结合创新。加强分类指导,根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建设、产学研结合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这三大类项目的特点,合理确定投入比例和支持原则。要加强对项目执行效果及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提高投入效益。要引导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新建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要抓好联盟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推动联盟发挥更大作用。要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及奖励办法,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不同特点,完善科研评价制度和指标体系,转变科技成果评价导向,变单纯倾向技术导向为技术导向和产业化导向并重,突出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推动产学研结合创新。特别要注意的是,现在全省上下在推进产学研结合创新上热情高涨,动作很大,一批市州、县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一大批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建立合作关系仅仅是一种手段,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产学研合作,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提升产业水平。因此,当前,更为迫切是要探索总结有效的合作机制和运行模式,要多调研,多分析,大力挖掘典型,做好宣传推广。
4、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
要创新工作机制,积极申报国家项目,加强申报项目跟踪,确保全年争取国家项目经费有较大增长。要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重大专项招标机制、聘请外省专家参与立项评审、生产力促进中心体系建设试点等工作,出效果、出经验。要针对“省管县”带来的挑战,研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专项实施力度,选拔好第二批省科技领军人才。要统筹项目、平台、人才建设,把人才培养目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科研平台建设各个环节。要深入研究转制科研院所的改革发展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科研院所产业,维护转制科研院所的稳定和发展。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事项通报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里的重要决策部署、国家和省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等等涉及全局的重大信息,以最快速度寻找我们的切入点。对于经党组集体决策实施的重大工作进展情况,有关处室要及时报告分管厅领导,分管厅领导要及时在党组会议或厅领导办公会议上进行通报。
5、要加快“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要组织好“十二五”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深入分析“十二五”发展所处的新背景、面临的新情况,编制出“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十二五”科技工作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要加强与科技部的汇报、衔接,力争我省更多的优势项目能进入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要尽量将进度往前赶,这样我们取得的成果就有更多机会纳入国家“十二五”科技计划框架。各市州科技部门要立足本地实际和发展特色,在全省“十二五”科技发展中准确定位,切实做好市州科技发展规划工作。
6、要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要严格按照总体要求和统一安排,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作为推动科技工作的重要推动力来抓,扎实推进各个步骤的工作,务求实效。特别是要抓好承诺履行任务。厅机关各支部和全体党员都向人民群众作出了郑重承诺。这些承诺不能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立在桌上,一定要铭记在心里,一定要落实到行动上。如果承诺变成了空洞的口号,成了摆样子、走过场的作秀,那就会使科技厅和科技厅的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特别是全省科技系统要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科技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科技管理创新,在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
同志们,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形势下,科技工作肩负的使命更加艰巨,承担的责任更加重大,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全省各级科技管理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更加奋勇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做好今年后几个月的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