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博方博物——《瓦尔登湖》读后感 本文简介:
若是让我物化梭罗的《瓦尔登湖》,脑海里便是氤氲雾霭中的一叶扁舟,目之所及便是横须贺上绮丽的虫鱼鸟兽刺绣;也许是浮世绘明艳笔墨渲染的精致圣洁,有着灰蓝色如同北欧天空的忧郁凛冽,点缀着仲夏繁星与一个人的自由欢畅;独自耕作打猎与形单影只篝火阑珊,恬静子夜与万籁和鸣无尽狂欢。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探寻与冥想,是
人博方博物——《瓦尔登湖》读后感 本文内容:
若是让我物化梭罗的《瓦尔登湖》,脑海里便是氤氲雾霭中的一叶扁舟,目之所及便是横须贺上绮丽的虫鱼鸟兽刺绣;也许是浮世绘明艳笔墨渲染的精致圣洁,有着灰蓝色如同北欧天空的忧郁凛冽,点缀着仲夏繁星与一个人的自由欢畅;独自耕作打猎与形单影只篝火阑珊,恬静子夜与万籁和鸣无尽狂欢。与大自然水乳交融的探寻与冥想,是这个时代的寂寥与欢歌。
在豆瓣书评中有多少人周而复始地拿起又放下《瓦尔登湖》,臣服于它的圣名,又折服于自己的浮躁忙碌与铅华世间。读完瓦尔登湖刚刚好是16年年末,这让我想起梭罗的信念:“一个人在一年的年底比一年的年初更有价值,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彼时,我们埋头于大大小小的期末考试,奔走于形形色色的纷纷扰扰,我们似乎有一万个不愿沉淀自我、洗去浮躁的理由,但我希望《瓦尔登湖》会是你宁静的唯一归属。
梭罗在前言中写到这本书不是写给那些强求对它感兴趣的人,而献给那些对他林中小屋独自生活有兴趣的人。梭罗是一个博览群书的人,能广泛吸收他阅读和理解别处发现的思想,然后把它们带进他自己的作品。梭罗本人并不总是一个梭罗式的人,他尽量过最好的生活,尽量超越于每天拖累我们的日常琐碎,尽量以超验的方式思考生活。借用梭罗日记中的一段话:“我睡觉时希望第二天醒来会是一个全新的、更完美的一天;我试着过一种比我现在过的生活更高尚的生活,用它来界定一种更适合于我自己的生活;我更希望已经超越了凡人的价值,这样我就不会分散我对神圣的价值的关注。”
有幸在豆瓣看到关于《瓦尔登湖》的全注疏本的文章。在中国,《瓦尔登湖》几乎年年都有译者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地“上下其手”,但几乎是惨不忍睹的文学糟粕,他们为圣名而来却也不能企及其间的高度。梭罗在其中大量使用双关与俚语,大玩文字游戏和引用古典。杰弗里克莱默的《瓦尔登湖(全注疏本)》中提到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多次引用孔子和孟子的语录。他的资料来源是他从法文翻译成英文的孔孟言论,当时,美国已经开始阅读东方哲学,其中大部分是从法文翻译而来。梭罗在中国文学和宗教中遭遇到的哲学,和他本人的超验主义哲学珠联璧合,正如梭罗所说:“所有真诚的思想都是不可抗拒的。”
《瓦尔登湖》宛如画面细腻的电影,每一帧都是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时常看到一位诗人,在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最珍贵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些固执的农夫还以为他拿走的仅只是几枚野草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了韵脚 ,而且很多年之后农夫还不知道这回事,这么一道最可羡慕的肉眼不可见的篱笆已经把它圈了起来,还挤出了它的牛乳,去掉了奶油,他把所有的奶油都拿走了。他只把去掉了奶油的奶水留给了农夫。”梭罗的文字所创造的每一桢画面都是旖旎阳光下的田园风光。种豆、筑屋、焙制面包,对大多数享受城市文明的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今天,城市生活越来越便捷和考究,又有谁向往这些呢?而且在地皮越来越紧张,自然生态环境日益萎缩的今天,有此梦想的人又能到何处实现呢?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建筑抒情地摩天,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又给自己埋下了生态陷阱,因而只能用回归自然来安慰自己的无奈。我们的祖先在被自然奴役时,敬畏自然、崇拜甚至神化自然,而作为子孙的我们,却颠倒过来,蹂躏、奴役、称霸自然。
梭罗对我们发问“为什么我们总是把我们的认识降低到最愚蠢的水平并且还将其夸为常识?最平常的意识是睡着了的人的意识,通过打鼾表现出来。有时候我们往往会把偶尔犯傻的人和傻子归为一类,因为我们只能意识到他们智力的三分之一。有的人如果哪天起了个早的话,对红艳的朝霞也会挑出毛病的。”梭罗并非睥睨鄙薄我们的无知粗浅,也并非标榜自己的崇高智慧。然而事实确实如此,我们把愚蠢当做可爱,把跋扈当做独特,把粗鄙当做率真,把口无遮拦当做天真。"It is not enough to be industrious, so are the ants. What are you industrious for?"——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是勤劳的,要看你为什么而勤劳。有多少人奔走于形式,以自己满满的行程与疲惫的身体为荣,结果却是努力没有回报。这些人欺骗自己“只要努力就有回报,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怀着这样的侥幸与盲目,热情洋溢地投入各项工作,他们自诩充实饱满,事实却是样样涉猎,样样不精。被他们看不起的那些所谓没有他们充实勤劳的人,却做得比他们好,这一切让他们抓狂。他们不知道了解自己适合的方向和思考自己努力的方式会让工作事半功倍,反而归咎于他人的侥幸,然后,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为什么一桶水放时间长了会变臭,而水冻成冰以后就能永远保持甘美呢?哲人说,这就如同情感和理智的区别。”当我读到这里时也许是生活无序又脱轨,思想宛如涓流又似洪水,冥想而又目光空泛。我们疯狂地占有不属于我们的易碎的、瞬时的想要的一切,我们用力过度而导致一切变形、扭曲、破损、灰飞烟灭。想要的是一隅的矢车菊,蓝色圣洁美好,轻轻一瞥不敢多看。
梭罗认为千千万万人孤独地生活,那些因逃避压力而不是向往自由的人,冲出城市的牢笼,也模仿梭罗建一湖边小屋,试图自给自足,往往如坐针毡,度日如年。“你们要尽可能长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并不执著才好。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这使得我们的生活跟大自然本身同样地简单,同样地纯洁无瑕。 黎明带回了英雄时代,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更崇高的生命,那这样的白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一切已知俱于黎明中醒,虽然我鲜少见到黎明,并且热爱赖床,看到这段话还是觉得很触动。思想化作文字,竟然能蛊惑着我的思想,些微的偏向最后也能成为深刻的认同。”我们从不应该弱化思考的力量,一个日复一日机械化的工作往往不需要思考,一个逆来顺受毫不思考的人往往疲于思考,一个铅华浮躁野蛮愚蠢的社会往往弃置思考。
作为一本博物志,不是海子式的“今天我不关心人类,只关心你”,也不仅仅关于虫鱼鸟兽。《瓦尔登湖》中没有叙述什么波澜壮阔、曲折离奇的情节,罗梭用朴实而又富含哲理的语言向我们叙说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故事。书中有许多篇幅是关于动物和植物的观察记录,他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观察鸟类、动物、花草和树木的变化,更是花费两年的时间学会与自然相处,与自己相处,与孤独相处,他所推崇的思想与简朴让他屹立于不朽丰碑。
最后,一切的一切都是在赘述,我何不吸取梭罗式的思想,无需赘言——借用《瓦尔登湖》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们能够给予物质的任何面目,最终都不如真实对我们有用。只有真实才经得住考验。”
人博方博物——《瓦尔登湖》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博物,读后感,瓦尔登湖,人博方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