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基层反映:医共体“最后一公里”亟待畅通

基层反映:医共体“最后一公里”亟待畅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1 22:26:12 | 移动端:基层反映:医共体“最后一公里”亟待畅通

今天,公文素材库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医共体“最后一公里”亟待畅通 》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医疗体制改革,多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实行县(区)域医共体政策,是破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剂良方。即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以强带弱,巩固县(区)、乡(镇)村三级医疗网络,让优质技术、优质服务、优秀专家下基层,让90%住院病人不出医共体,加强疾病防控,促进全民健康。

然而,基层老百姓普遍反映:分级诊疗的关键是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医疗室有能力、有实力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从而让患者自愿在基层看病。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乡村医生作为三级医疗网络的“神经末梢”,在最基层守护村民健康,必须面面俱到,必须“全覆盖”。村医不能诊治的,转由乡镇卫生院接手,以此类推,逐级向上转诊。尽量让城乡居民“小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区)”。

这一切都需要有足够的人力保证。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农村有资质的在岗村医却严重不足。以裕安区顺河镇的村医执业情况为例:全镇共有20名在编在岗村医(享受打卡工资),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乡村医师15人,学历均为中专。

按照人口比例,每千人应配备1–1.2名村医,顺河镇如按2000年人口普查数4.8万人和每千人配备1.1名村医计算,全镇应配备53名乡村医生,但目前全镇仅有20名,且50周岁以上占14人。县、乡、村医共体的“最后一公里”没有真正贯通。

为了使“最后一公里”真正畅通,老百姓和村医盼望:

一、让基层有能力留住患者。医共体牵头医院医师应该多多带徒弟,分别与乡镇卫生院、村医建立“师徒”关系,手把手、“一对一”进行帮带,提升乡村医生业务能力。牵头医院要树立“帮基层就是帮自己”理念,使县、乡、村三级形成良性互动,不仅使医共体利益最大化,也最大限度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实现“双赢”。

二、让村医零距离贴近村民。按人口比例配齐和稳定村医队伍,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和健康脱贫能力。乡村医生是最贴近农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特别是在偏远的乡村,医疗条件不便,乡村医生就是乡亲们最贴心的家庭医生。应充分发挥乡村医生的健康“守门人”的作用,零距离贴近村民,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有效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进而确保健康扶贫效果。

三、让村医能实现“老有所养”。认真贯彻六安市出台的《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创新村医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解决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障和工资保障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在岗村医不仅能够按月领取基本工资,而且实现“老有所养”。

(张远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层反映:医共体“最后一公里”亟待畅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30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