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洞庭湖连续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确定的13个全球旗舰物种之一——江豚死亡事件,江西鄱阳湖、江苏、广东等地,近期也发现有江豚死亡事件。随着洞庭湖水生环境的改变,江豚现在的数量比大熊猫还少,江豚将步白鳍豚后尘,面临灭绝危险。此次洞庭湖江豚集中死亡事件又一次在社会上形成了为保护江豚、保护环境鼓与呼的热潮。江豚生存环境恶化的原因主要有:
一、水域运输频繁。目前,受多方因素影响,洞庭湖水位下降,且过往船只较多,航道占据湖面的比例增大,对江豚的自由游动造成了巨大的安全威胁。
二、过度捕捞。近年来,洞庭湖非法捕鱼屡禁不止。过度捕捞,减少了湖里的鱼类数量和种类,造成江豚食物匮乏,破坏了江豚的生物链。而且电打鱼还可破坏江豚的生育能力,影响江豚的繁殖。
三、水质污染严重。目前,洞庭湖水水质污染现状仍然十分严峻,生存环境仍在不断恶化,极易造成江豚中毒或得病。同时,由于近年来,过度挖沙,造成河床的破坏等因素都一步步蚕食了江豚生存的空间。
为此,基层建议:
一、加快江豚保护区的建设。当前洞庭湖江豚保护区由于各方面原因没有通过农业部验收,一直没有正式投入运作。国家和地方要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江豚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人员编制和保护经费,尽快使保护区得以正常运转。要学习湖北迁地保护江豚的经念,选择一块生态状况良好、适宜江豚生存的洞庭湖特定区域,实施江豚迁地保护工程,给江豚提供安全的生存环境,以保存和扩大江豚种群数量。
二、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综合治理。要改变目前江豚恶劣的生存环境,需要摒弃部门、地域的界限,站在流域的高度,部门与社会携手,加强洞庭湖水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综合治理,更好地保护洞庭湖生态环境。要多个部门联手,对非法采砂行为、非法捕捞行为、非法排污行为予以严厉打击,航运秩序予以严厉整治,在洞庭湖江豚分布核心区域做到“禁渔、禁沙、限速、拆围”,并控制整个洞庭湖的污染。同时,需在洞庭湖三江口区域规范航运,为满足洞庭湖和长江中的长江江豚种群交流的需求,留出“生态走廊”。
三、尽快成立江豚保护救助机构,对出现病险情的江豚展开全方位的应急救治。
更新管理、救护江豚的手段和设施,提高保护效能。并利用现有保护区和渔政管理系统的条件,建立鄱阳湖江豚保护网络体系,对重点湖区进行监测,提高湖区居民生态意识,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保护行动,组建江豚保护志愿者队伍,形成“政府+科学家+湖区群众”的综合保护体系,给江豚留下可长久生存繁衍的空间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