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连接政治、经济与社会三大子系统,反映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健全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镇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乡镇发展财政经济内生动力和活力,增强乡镇财政基本保障能力的一项重要推动性工作。对此,基层深入寺头镇进行调研,对财税制度改革情况进行分析调研,在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形成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寺头镇位于临朐县西南部,面积173.4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4.8万口人。201*年财政总收入实现3438万元,同比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2041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工业经济以铸造、矿业为主,现有民营企业及工商业户5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金矿3家。已建成寺头工业园、吕匣工业园和石佛工业园3大工业园区,形成产业相关、优势互补的铸造、园林、农产品加工3大支柱产业。该镇品牌农业优势凸显。寺头红香椿、寺头山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和有机产品认证,形成了寺头山楂、寺头红香椿、寺头黄烟、寺头花椒、寺头中药材“五大产业园区”,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凸显。生态旅游呈现良好发展势头,重点建设花溪谷项目旅游项目,曾荣获山东省“最佳休闲乡镇”。
二、主要做法
该镇打出一系列财税制度改革组合拳,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工作,形成了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乡村振兴投入力度稳定增长。
(一)加大资金申请和投入力度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保障和预算安排的优先领域,公共财政投入持续向“三农”倾斜,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确保农业农村投入规模适度增加和比例有所提高。
二是加大对上资金申请力度。镇财政金融服务中心创新思路,加大向上沟通和协调力度,全力争取上级政策“红利”,先后争取到福泉、金晔食品、山河食品扶贫项目925万元、福泉美丽乡村建设430万元、福泉省级示范村100万元、呈子等乡村连片治理项目1200万元,累计争取上级财政资金 2655多元。
(二)推动财政支农投入方式改革
一是完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全面实施扶贫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与基层党建、环境整治、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实现乡村振兴,绘就美好蓝图。
二是优化支出结构。着力补齐农村农业发展短板,财政支农资金重点向科技创新、品牌营销、农村电商等农商文旅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领域投入;树立财政开放发展理念,加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力度,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
三是创新支农方式。发挥资金引导作用,发挥社会整合和价值引导作用,构建韧性、可控的利益协调和稳定机制,最终形成包含政府、市场、社会、农民等多元主体参与、激励相容、良性互动的乡村治理制度框架,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三)强化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一是严控债务风险。启动新一轮乡村债务清理核实,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建立偿债基金,逐步消化乡镇存量债务,确保债务风险可控。切实加大对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重大民生资金的监管力度,管好用好每一分钱,打造群众“放心账”“满意账”。
二是健全支农资金预算制度。健全以评价结果为导向的支农资金分配制度,推动全面实施财政支农资金绩效管理。进一步理顺乡镇预算编报流程和方法,强化预算约束,解决乡镇预算、决算“两张皮”;进一步推进预决算公开,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指导,推动预算管理法治化、规范化。
三是突出监管重点。突出聚焦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区域,进一步加强支农资金使用监管,建立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充分借助审计等力量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加大乡镇协税护税力度,把好村级财务控支关、控税关,防止收入跑冒滴漏。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抓好会计规范化工作,提高日常会计核算水平;对乡镇财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大财政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培训力度,为乡村振兴储备一支忠诚可靠的财政干部队伍。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交通闭塞,工业基础薄弱,及典型的“山谷经济”特点,寺头财政仍属于“吃饭财政”。突出表现在:
一是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上级接连出台一些政策性增支项目,本镇在城镇改造提升、交通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出现了支出、负债增幅远远超过收入增幅的现象。以201*、201* 两个年度的财政收支为例:201*年财政总收入2498.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498.5万元,仅教师工资达2490.6万元;201*年财政总收入2661.05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616.7万元,教师工资2710.4万元。靠地方收入和政策性转移支付已很难保证收支平衡,只能依靠上级财政补助。
二是镇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能力不足。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 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 和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而这些都离不开投入。财力 的投入不足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滞后又会直接影响财 政收入的增长。这种恶性循环导致的后果就是,发展越慢,财政越差;财政投入不足,发展潜力更差。
三是财源结构单一。长期以来,本乡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第三产业为补充。由于历史及地理、交通等原因,私营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缺乏骨干纳税企业。工业基础薄弱,税源主体不佳,造成了乡财源的后劲不足和发展乏力,抗风险的能力较差。
四是政策性开支带来的支出压力大。一方面是增资政策带来的压力。 近几年,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增资政策,涉及面广,增资额度大。养老保险全年增长增支 万元;另一方面是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优抚等,都需要乡财政配套资金,这些方面每年至少需要支出 2700万元左右,乡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四、对策建议
一要重抓主导产业。要进一步完善矿产、铸造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规划,加强政策引导,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传统铸造产业成功转型升级,整合资源、抱团发展,17家铸造企业整合为5家,将生产设备由冲天炉改造为2吨以上电炉并全部安装除尘设备,企业生产实现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新兴护栏产业提档升级,引导护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全自动或半自动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积极申请注册并使用商标,走品牌发展之路,推动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设身处地的帮助企业解决好融资困难,引导和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工业发展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组织建设,发挥他们在行业规划、行业自律、行业服务、沟通政企关系方面的作用;保护好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认真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要靠外力促发展。要牢固树立科学、理性、务实的新理念,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加快招商引资,在更大空间、更广范围、更高平台上实现资源有序利用,进一步膨胀工业规模,扩张经济总量,培植骨干财源。要多渠道跟外地大企业洽谈对接,让他们来寺头创业发展。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促进中小型民营企业增加投入、做响品牌、提档升级、做大做强,尽快培育一批产业龙头、行业巨人和企业标兵。
三要广开财源渠道。加快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的发展,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逐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其对财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含税农业,以财政体制和财税政策为导向,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黄烟、建筑园林等产业,逐步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创汇增税能力;加强砂资源和矿山管理,有效杜绝国家资源、税收的流失。
四要严格控制消耗性支出。一是按照“保工资,保吃饭”的财政 开支原则,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控制招待费、车辆燃 修、水电、话费等一系列消耗性支出;二是按办公室岗位确定基础包干,超支部分由个人负担;三是以岗位定办公费、交通费,实行基数包干到人,超支不补,结余留用。通过严控硬挤的办法,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切实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对全乡的预算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 严格控制支出,专款专用,堵塞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杜绝不合理 的开支,壮大财政实力。
五要加大生态建设财政扶持。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地处弥水源头的寺头镇,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建设投入,而自身财力难以承担所应负的生态建设任务,许多生态项目、环保设施建设离环保指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另外,发展工业与保护生态自相抵牾。长远看,整治环境污染有利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但就近期而言,关停了土法熔炼小铸造等企业,不仅减少了地方经济总量和财税收入,而且相对增加了财政的直接投入。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农民生态补偿标准,当地财政心有余而不足,需要上级加大转移支付、生态补偿力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