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基层反映:浅谈基层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基层反映:浅谈基层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1 22:42:06 | 移动端:基层反映:浅谈基层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天,公文素材库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浅谈基层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根据《阅江楼街道201*年双定调研视察检查工作活动方案》,我们第四代表小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选区选民”,以及持证视察“社区居务超市”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面了解了阅江楼街道辖区的再就业培训现状,现将基层社区如何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谈一下我们的基本建议。

一、基层再就业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再就业培训是指对有过一次工作经历的职工失业或失业后,对其进行的从事职业所必须的职业指导、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再就业培训是帮助劳动者提高再就业能力,从而尽快实现再就业的重要措施。阅江楼街道下辖8个社区,失业人数包括灵活就业人数可控在2000人左右。按照“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创业能力”三种培训内容,并根据上级部门下达培训的硬性指标,目前阅江楼街道开设的再就业培训课程含有“保健刮痧、按摩师、插花、育婴师、创业、西点、化妆工、中式面点”等培训工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但与新形势下的再就业要求存在着不少差距,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培训课程缺乏实际功效。参加培训的人员是社区就业困难人员,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低,没有技能专长。组织培训班,就是为了能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竞争能力,增加就业机会,能通过有效的技能培训能拥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但是,政府在安排培训科目时,未将培训内容与现实需求相结合,造成学无用处。这些培训课程内容大部分已存在多年,目前不适应市场需求,无法满足现今就业竞争需求,造成培训工种单一,培训时间较长,培训目的与培训效果不一致。

2.培训硬性指标高于自愿。社保开展的培训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和新增高技能人才培训等,每年上级部门对街道都有培训硬性指标考核。由于本街道辖区大面积拆迁,失业人员分散各地,很难集中组织上课培训。失业人员培训指标年年不同,能完成的也是磕磕绊绊完成,要占据基层服务工作很多时间。培训工作应该是帮助有需要的失业人员,不应该定硬性指标,不能以指标完成的多少来考核社保工作。由于指标要求,出现不得不“求人上课”现象,真正自愿上课的人员少之又少。

3.督导缺失造成培训流标。培训课程开设后,由市级培训管理部门的督导人员上门实地督导两至三次,查看到课率情况。培训结业后组织结业考核,对到课率和参考率合格率都有严格要求,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通过。很多失业人员报名参加培训后因生活需要部分在外灵活就业,再加上街道8个社区中有5个社区在大面积拆迁,拆迁人员多,导致空挂人员多,很多失业人员住在偏远地区过渡,由于路程较远影响了到课率,学员不可能每次都有空来上课,这样就无法保证到课率,如遇督导突击检查,发现到课人数不足45%,就会取消整个班级,据各社区反映,多数街道都有因到课率不足,被取消开班资格的现象发生。造成真正有需求的每天都来参加培训的人员最终失去取得上岗或等级证书机会,浪费培训老师和学员的时间,影响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积极性。

二、基层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应对之策

搞好再就业培训,有利于配合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有利于提高再就业工作效果,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针对当前“择业观念比较陈旧,与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市场就业的要求不相符合”,以及“一些失业职工技能不高,不能适应再就业的需要”等突出问题,开展再就业培训,不仅可以为失业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而且可以促进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

1.遵循市场需求,尊重个人选择,强调学以致用。市场要什么我们学什么,市场缺什么我们补什么,一切以市场需求为先。政府应该在培训课程选择上多考虑与社会人才的现实需求相结合。一是合理安排培训课目。开课前,整合并公开拟培训课程项目,让失业人员有参与权和选择权,让再就业培训课程真正成为人们所需。二是学以致用。要让失业者在掌握一门新技术以后可以走上岗位,可以依靠自己劳动所得来养家糊口。政府应与培训课程对口单位挂钩,提供考试合格人员上岗机会;对培训人员有创业意愿的要进行扶持,开启绿色通道。三是搞好摸底调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应主动要求相关部门开展培训供求情况的调查,掌握失业职工的数量、素质状况和就业意向,建立失业职工培训需求档案;了解本地区本行业社会生产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状况;了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培训条件、专业设置和培训能力。以此为依据,统筹安排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培训。

2.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下达指标,取消强制手段。每个社区情况不一,能参加培训的人员数据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每个家庭情况各异,能每次都参加上课的人数更会变化。一是社区必须摆脱“求人上课”的窘境。在上级部门下达指标任务前,应向社区、街道确认一下人员数据,征求他们关于培训任务的情况,不能只知道下任务、下指标,这样的举动往往只会增添社区工作量,却不见实际效果,更加浪费资源。只有政府开设的课程有吸引力,考试合格后工作有着落,失业人员积极参加培训的愿望会自然提高。二是做好技能鉴定工作。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应对要求参加技能鉴定的再就业培训人员介绍有关鉴定的政策和程序,提供鉴定考核服务。对考核合格者,按规定发给职业资格证书。三是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区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一些比较具体的政策,使培训与就业挂钩,鼓励再就业人员积极去学习,鼓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动去开展工作。如,作为接受培训的个人,如果参与态度积极,并学有所成,可以优先推荐就业等等。

3.合并开班,合理配置资源,培训更具人性化。培训课程应人少而被取消,上课的学员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就因上课人数达不到要求就被取消课程,丧失考试机会,更加不能参加其他课程培训;这种培训本来是为失业人员服务的,但却成为了人们就业前的绊脚石,培训说办就办、说关就关,没有合格证书,缺少一门技能,就丧失了就业竞争的机会。班级人数不达标,可能理由有种种,但不能因为这样就取消班级,想学的人自然会来,不想学的人怎么请都难。一是合理并班。面对人数少的班级,应考虑由区内13个街道之间相互调整,合并开班,提倡唯“我”所需开班培训。并班后的培训内容应针对劳动力市场的需要,以培训社会急需的实用技能为主,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如商业服务、交通、旅游、信息咨询、食品加工等。二是提供就业服务。对取得培训结业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的人员,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可根据其所学专业技能,纳入劳动力市场信息库,为其办理劳动人事档案存放,并尽快沟通与用人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优先推荐就业。三是人性化操作。可以开设专场招聘会,使其直接与用人单位见面,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优先安排或推荐到用人单位试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积极与有关部门联系,对于愿意自谋职业的,帮助落实开办手续、经营场地、减免税费等。

总之,再就业培训是利民、强民、富民之举,它让人们重拾自信走入社会,靠自己的技能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建议政府应在“培训的课程选择、就业和指标”问题上总体考虑,规划好系统的培训就业方向。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基层反映:浅谈基层再就业培训工作的几点建议》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3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