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快节水型城市建设进程
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与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密不可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我市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城市,地下水是人们生活和工农业发展的根本,为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求高求实、求好求快”的要求,积极推进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建设的统筹规划和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当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突出的形势决定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水和谐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个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国家,人均拥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且南多北少。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党中央、国务院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首次提出建立节水型社会。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已经凝聚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事业。我们要牢固树立资源水利的观念,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从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向愈加重视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转变,进一步理清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把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水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三、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全面提高社会公众参与意识
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一要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载体,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做论坛、公益广告、市民参加等活动,广泛宣传我市的缺水形势,节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化市民对节水工作的认识。二要通过评选节水家庭、节水小区、节水企事业单位和开展节水征文等活动,从市民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强化节水意识。三要加强社会公众的参与力度。在提高公众意识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节水的宣传和教育外,更要重视各类信息的公开,让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政策制定。积极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强化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树立“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的社会风尚。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一是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十一五”期间,要以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主线,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在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水量分配方案,提出全市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对全市用水总量实行总量控制。要加快用水定额编制,颁布各主要用水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根据定额、总量控制指标,制定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用水年度计划。二是水资源论证。要高度重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水资源论证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三是取水许可审批。把取水许可审批及其监督管理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和计量用水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定额管理和各项节水措施。
应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提高我市水资源科学管理的水平和人员素质。可通过采取培训班、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对全市水资源管理人员、节水专兼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