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年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硕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并写出篇名或作者名(5分*10)
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2、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
3、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且为穷豪?这个记不住了
5、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6、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7、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8、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9、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10、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
二、作品赏析(25分*3)
1、陶渊明《桃花源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2、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3、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给文句加标点并翻译,概括大意(25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中国古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6*5=30)
1、《九歌》
2、《文心雕龙》
3、沉郁顿挫
4、骚雅派
5、后七子
6、兰陵笑笑生
二、简答(3*10=30)
1、叙述宋诗的发展过程
2、有人说《牡丹亭》写得是“风情”,而不是“爱情”,对此阐述你的意见
3、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价值
三、阐述(3*30=90)
1、试述《史记》中的纪传体对后世小说的影响
2、评价白居易在中国诗史的地位
3、概述清代文学成就
第二篇:中国古代文学(宋代)中国古代文学(宋代)
绪论
一、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中央集权加强,经济繁荣,军事及外交较弱。
二、宋代文学的文化环境:封建文化的高涨,崇文抑武的国策,书院及科考制度、城市繁荣与游乐风习。
三、宋代作家的群体风尚:士人主体意识与使命感的增强,三教合一的思潮,与唐人相比,宋代文人心态内敛。
四、宋代文学的文学形态:文学各体皆有继承创新,诗、词、文、小说及其他。
第一章 宋初文学
文: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诗:北宋初期诗坛之三种诗风:白体、昆体和晚唐体。
1.1宋初的散文和复古思潮
一、 宋初复古思潮。
二、对散文创作的影响。
1.2宋初白体诗人和王禹偁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诗风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这种诗风仅仅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白体诗人中,王禹偁成就最高。其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
1.3宋初的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其中林逋最为有名。这一群诗人的作风稍异于九僧,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也稍为充实一些。
1.4西昆体的盛衰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派,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宋初馆阁文臣的唱和风气到真宗朝而臻于极盛,到了大中祥符元年(1008),杨亿将包括他在内的17位馆阁文士平日相互唱和的诗作编成一集,题作《西昆酬唱集》,收录了247首诗。《西昆酬唱集》行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时人竞相仿效,成为当时诗坛上独领风骚的诗歌流派。
西昆体诗人的作品,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在艺术方面推崇并效仿李商隐。
第二章 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一. 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二. 开拓词境的尝试
三. 柳永词的新变
2.1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词柔软婉丽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晏殊的《珠玉词》,主要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欧阳修对词作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2.2开拓词境的尝试
如果说晏殊、欧阳修主要是着眼于词艺的提高与深化,那么,范仲淹、张先等人的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对 1
词境的开拓。 范仲淹词即景抒怀,表现了开阔而深沉的意境。《渔家傲》实是后来豪放词的滥觞。
张先词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王安石词已脱离了晚唐五代以来柔情软调的固定轨道,而主要是抒发自我的性情怀抱,并进一步由表现个体人生的感受开始转向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反思
2.3柳永词的新变
一、柳永的一个贡献,就是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二、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风格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大量使用俚语,口语。
三、柳永词还多方面开拓词的题材,主要表现在: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风情,描写市井女性的生活,刻画羁旅行役的感受。
第三章 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3.1欧阳修的散文
诗文理论:欧阳修诗文革新的理论是和韩愈一脉相承的。在文和道的关系上,他和韩愈一样,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同时又能克服“时文”和韩柳散文的一些缺点。
散文创作:欧阳修的散文,叙事简括有法,而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语句圆融轻快。欧阳修的散文虽以学习韩愈相标榜,但风格实不相同。韩文滔滔雄辩,欧文娓娓而谈;韩文沉著痛快,欧文委婉含蓄。
3.2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的诗歌
欧阳修诗也是学习韩愈的,主要体现在散文手法和议论入诗。诗歌的语言自然流畅,风格清新而不流于柔靡。对扫除西昆派的浮艳诗风,有其作用。
梅诗善写日常生活琐事,为宋诗开辟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的题材走向。与题材内容趋于平凡化相应的是,梅诗在艺术风格上追求“平淡”,
苏舜钦以诗和梅尧臣齐名,时称“苏梅”,诗风粗犷豪迈
3.3王安石等人的散文
王安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他的诗文都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风格简洁峻切,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
曾巩与王安石同时,他是欧阳修的学生,作文遵循欧阳修的指点。曾文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平正,结构严谨而舒缓,风格平稳古雅。代表作《墨池记》。
3.4王安石的诗歌
王安石的诗也和散文一样,具有充实的政治内容,倾向性十分鲜明,充分抒发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河北民》
王安石有不少咏史或怀古的诗篇,也大都寄托了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如《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生活和心情的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往年诗中所洋溢的那种政治热情,这时大为减退,心情渐趋平淡,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平淡。如一些山水小诗。
第四章 苏轼
4.1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苏轼平生宦海沉浮,曾受到数次严重的政治迫害,
苏轼的思想比较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融为一炉,在他世界观中各个思想侧面往往既矛盾又统一 苏轼性格的两极:执著与洒脱
4.2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又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
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自评文》)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4.3苏轼的诗
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曾使北宋许多诗人的作品流于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到苏轼手里才以他丰富的生活内容、清新畅达的语言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基本上纠正了这种流弊。
苏轼的诗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富含哲理
修辞手法与典故的运用自如。
4.4苏轼的词
苏诗在词的创作上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以诗为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4.5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一、苏轼的人格魅力(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
二、文学上的影响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
5.1黄庭坚的诗歌
黄庭坚的诗歌理论: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在苏轼周围的作家群中,黄庭坚的诗歌成就最为突出,他最终与苏轼齐名,二人并称“苏黄”。
黄诗以鲜明的风格特征而自成一体,当时就被称为“黄庭坚体”或“山谷体”。
前人论宋诗,每以苏黄并称。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波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
5.2陈师道的诗歌
陈师道一生清贫自守,以苦吟著名,他作诗的方式是“(在好范 文 网搜索更多的文章WWwww.bsmz.net)闭门觅句”式的苦吟,所以他写诗并不学苏,而以同样重视推敲锻炼的黄庭坚为师。
陈师道不像苏轼那样才气过人,也没有黄庭坚那样精深的学力,但他在诗歌艺术上颇有自成一家的气概,有自己的风格追求,即“宁拙毋巧,宁朴毋华”。
5.3江西诗派的形成
黄庭坚及其诗作在当时具有多方面的典范作用,受到了众多诗人的拥戴追随,于是,一个以黄、陈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就逐渐形成。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即宋代的江南西路,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等11人是江西人。所谓“宗派”,原是禅宗的名词,吕本中借用这个名词来称呼诗派。
到了宋末的方回,因为江西诗派成员多数学习杜甫,他把杜甫称为江西诗派之祖,而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称为诗派之“宗”,提出了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
5.4江西诗派的演变
黄庭坚、陈师道去世以后,诗坛空气趋于凝固。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成为江西诗派的创作倾向,
吕本中是后期江西诗派最重要的诗论家。他早年作诗,专以黄庭坚为典范,生新刻峭,旨趣幽深。进入南宋以后,吕本中在理论上提出了“活法”之说
5.5陈与义和曾几的诗歌
在南宋初年,诗坛上转移风气的人物是吕本中,但创作成就更高的诗人则是陈与义和曾几。陈、曾二人都写了一些较成功的表现爱国主题的诗歌。
陈与义早年学黄,南渡后转而努力学习杜甫的爱国精神,他对艺术的借鉴也转以学习其沉郁、壮阔的风格为主,从而创造了雄浑深沉的诗风。
吕本中和曾几都是江西诗派诗风转变的关键人物,南宋的其他诗人受到江西诗派的影响,大多是以他们二人为中介的。 第六章 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北宋中后期词坛有两大创作群体。一是以苏轼为领袖,以黄庭坚、秦观、晁补之等为羽翼的苏门词人群.二是以周邦彦为主帅,曾在大晟乐府供职的曹组、万俟咏、田为、徐伸、江汉等大晟词人群。
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苏轼和周邦彦。他们各自开辟出不同的创作方向:苏轼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词的可读性胜于可歌性;周邦彦则注重词的协律可歌,情感的抒发
有所节制而力避豪迈,对词艺的追求重于对词境的开拓。其后的南宋词,就是沿着这两种方向分别发展。
6.1黄庭坚和晁补之
黄庭坚词雅俗并存与兼学苏柳 :黄庭坚主要沿着苏轼柳永开创的道路前进,一是抒情的自我化,二是题材的日常化。晁补之的词论及其吟咏情性的隐逸主题:晁补之一生如苏轼一样宦海沉浮,词有多写人生的不平与和失意的苦闷,词风亦有豪健的一面。
6.2晏几道
晏几道的词里,常常有着确指的思恋对象,情感也非常真挚。 小山恋情词的结构,始终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温馨回忆和现在的苦闷相思这两重今昔不同的情感世界之间。
语淡情深,则是小山词的风格特色。他善于用平淡的语言、常见的景物,表现不同寻常的深情。
6.3秦观
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秦词语言清丽淡雅。周邦彦得其丽,而发展为精雕细琢的典雅富丽;李清照则得其清,而朝更加本色自然的方向发展。
6.4贺铸
贺铸作词,像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张耒《东山词序》),抒发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贺铸作为一生不得志的豪侠,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
6.5周邦彦
羁旅行役之感也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飘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重要题材。
周词的章法结构,主要是从柳永词变化而来。柳词善铺叙,但多是平铺直叙,一般为时空序列性结构,即按情事发生、发展的时空顺序来组织词的结构,明白晓畅,但失于平板单一而少变化。周词也长于铺叙,但他变直叙为曲叙,往往将顺叙、倒叙和插叙错综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过去、现在、未来和我方、他方的时空场景交错叠映,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多变。
第七章、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南渡前后,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和叶梦得、李纲陈与义等人登上词坛。靖康之难的时代悲剧,使南渡词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加强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7.1李清照
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词论》)。
李清照的词作,明显地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词作,写少女和少妇的生活及其情趣。后期的词作,饱和血泪,写国破、夫死、家亡的深痛。
李清照词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李清照词的语言也独具特色。
7.2朱敦儒
朱敦儒继承和发展了苏轼抒情自我化的词风,具有鲜明的自传性特点。
朱词的风格也随着他人生历程的变化而变化。早年以婉丽明快为主;中年以悲壮慷慨为特色;晚年以清疏晓畅见长,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7.3张元干等词人
南渡后词风的转变,以张元干最为典型。其词风也自觉转向东坡一路,而变得慷慨悲凉。题材取向上则直面山河残破的惨痛现实。
代表作两首《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7.4李纲、岳飞等词人南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空前激烈的民族斗争,而朝廷内部的主要矛盾则是主战与主和派的政治斗争。李纲、岳飞等名臣与爱国将领,以词作来表现他们的斗争精神,为抗金救国而呼号,代表着时代的最强音。岳飞的《满江红》是其最典型的代表作。
第八章 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8.1陆游的创作道路和诗歌渊源
陆游平生可分为三个时期:一、45岁以前,他任镇江通判等职,后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家居;二、自46岁入蜀从军至65岁被劾罢官;三、66岁以后在山阴农村闲居20年。陆游的诗歌创作过程也可分成与之相应的三个阶段,其中第二个阶段是陆诗臻于成熟的关键时期。陆游诗的主导风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间奠定的。正由于这个原因,陆游把自己的诗集题作《剑南诗稿》。
8.2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陆游流传至今的诗有九千多首。诗歌的内容也极为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爱国主题以及日常生活的吟咏。
陆游爱国诗篇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陆游爱国诗篇的另一特点,就是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揭露
作为一个杰出的爱国诗人,陆游还写了大量的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
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8.3陆游的影响
南宋后期的诗坛,可以说是在陆游的笼罩下发展的,与他同时而稍后的江湖派,就有不少人受到陆游很深的濡染。南宋后期另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刘克庄,虽未能亲从陆游学诗,但也深受陆游的影响。
8.4杨万里和范成大
一、杨万里
杨万里的诗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理趣,他早年学诗是从江西诗派入手,后来改学王安石和晚唐诗人的绝句,最后终于领悟到应该摆脱前人的藩篱而自成一家,并形成了独具面目的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也寓感愤和讽刺于诙谐嘲笑之中;第二,是丰富新颖的想象。他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的形态,并用拟人的手法加以突出,使之生动而饶有风趣。比如他用“一峰忽被云偷去”来写流云,用“拜杀芦花未肯休”来写狂风;第三,是自然活泼的语言。他作诗,语言力求平易浅近,并大量汲取俚语谣谚入诗。
二、范成大
范成大年轻时便写了一些揭露残酷剥削、同情农民疾苦的诗。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
在古代诗歌史上,田园诗多是士大夫自抒隐逸情怀,除了少数陶诗以外,古代田园诗中对田园生活最重要的内容——农事反而是忽略不顾的,偶尔出现的樵夫、农人也往往被赋予隐士的性格。范成大创造性地把上述两个传统合为一体,全面、真切地描写了农村生活的各种细节,诗歌的主人公也已由隐士转变为农人。范成大成功地实现了对传统题材的改造,使田园诗成为名副其实的反映农村生活之诗。
第九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9.1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辛弃疾出生于北方,起义南归。既有词人气质,又有豪侠之情,他的人生理想本来是做统兵将领,在战场上博取功名,但由于历史的错位,使他英雄失路,转而在词坛上开疆拓土,成为两宋词史上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地位也最高的词人。
9.2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一、 多方面地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 他的词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辛弃疾横刀跃马登上词坛,又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
三、 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创作精神,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
9.3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 辛词创造了一种雄奇阔大的意境。比之苏轼,辛词是更生动,更突兀,有时笔酣墨饱,气势飞舞,那是苏词里所没有的意境。
二、 出色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
三、 全新的意象: 相对而言,唐五代词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至柳永、张先、王安石、苏轼而一变,他们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至南渡词又一变,此时词中开始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生活相关的意象。稼轩词所创造的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又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
四、 以文为词: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辛词进而“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手法移植于词。
五、 多样化的风格
9.4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是远承东坡而近学稼轩,而从东坡到稼轩,其间的桥梁则是张孝祥。
陆游是辛派的中坚人物。陈亮是位豪侠奇士,词风也辛相似。其词多表现抗战复仇、救国安民的思想怀抱
刘过则是有意识地效法稼轩,他既有侠客的豪纵,又有游士的清狂。其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又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
第三篇:中国古代文学孙悟空形象来源分析
《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四大奇书”之一。更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西游记》是以唐玄奘上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故事为主干,记述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西游记这部书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传奇故事以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存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脑海里,尤其为人熟悉。几百年以来,西游记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 西游记中所塑造的几个人物中,人们对于孙悟空的形象的来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大体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无支祁”说 (“国产说”)鲁迅认为孙悟空原型主要采自唐代李公佐的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无支祁。无支祁是“淮涡水神”,“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搏击腾趠疾奔,轻利倏忽”。被大禹制服后,颈锁大索,置于**之龟山下。其形态、神通、命运均与孙悟空有相似之处。
2、“哈奴曼”说(“进口说”) 胡适、郑振铎、陈寅恪等人认为孙悟空形象源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猴子国大将哈奴曼说的是由于奸人的离间破环,拉麻失去了美貌的妻子,他决心报仇,就求救于猴子国。猴子国有名大将,名叫哈奴曼,是天风的儿子,有绝大的神通。他能在空中飞行,拔起并背走喜马拉雅山,在被吞进老母怪肚中后,伸缩变化,又从耳朵中钻出。而且很有计谋。最后他保护了拉麻王子,征服了他的敌人。其神通更与孙悟空接近。
3、石磐陀说
张锦池先生从取经故事流变系统中亦得出结论,认为孙悟空的现实原型为《三藏法师传》所载玄奘西行最困难时所收胡人弟子石磐陀。理由是:孙悟空之于唐僧和石磐陀和石磐陀之于玄奘,在宗教思想指引下,“唐僧取经,胡僧帮忙”易传为“唐僧取经,猢狲帮忙”,从而也就为玄奘取经故事的神魔化提供了契机。
4、释悟空说
五十年代起流行至今的唐代高僧释悟空说。释悟空的俗家姓名叫车奉朝,天宝十年随张光韬出使西域,因病在犍陀罗国出家,贞元五年回到京师,在章敬寺修行。释悟空较玄奘晚了四十多年,但是他的出境地点也始自安西,并且回来时在龟兹、于阗等地从事翻译和传教活动多年,在当时的西域地区影响很大,亦在民间留下了许多事迹和传说。由此,多有学者认为,在“取经”故事漫长的流变过程中,人们逐渐将释悟空的名字与传说中陪同唐僧取经的“猴行者”的名字联系并捏合在一起,逐渐形成后来《西游记》故事里的“孙悟空”艺术形象。
5、“混血”说
八十年代后,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鲁迅和胡适的观点开始受到质疑。其中,风行于八十年代中期的所谓“混血说”影响最大。“混血说”的首倡者是持“进口说”的季羡林先生。他在《罗摩衍那初探》中指出:“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基本上是从印度《罗摩衍那》中借来的,又与无支祁传说混合,沾染上一些无支祁的色彩。这样看恐怕比较接近事实。”这是“混血说”的滥觞。之后,蔡国梁、萧兵等先生的论述、萧兵《无支祁哈奴曼孙悟空通考》)明确阐述了孙悟空形象原
型与无支祁和哈奴曼的承继关系。混血说渐具形态。
民间对于孙悟空的形象还有很多说法。像“农民起义的英雄”、“救国医国的英雄”、“市民英雄”、“侠士英雄”、“悲剧的英雄”等。虽然这些说法各不相同。但是这些说法的共同前提都是承认孙悟空的形象为“国产”的。我也是倾向于“国产说”。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在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年。后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菩提为师,学会了七十二变化之本领。之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 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两次三番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
其实在中国古代神话、民间传说、杂剧百戏中以有创作孙悟空形象的大量素材。比如,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就有大禹生于石、涂山氏化石生启、女娲以石补天和造人的传说。所以孙悟空这个形象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形象自然也不足为怪。这些神话故事自然可以成为作家的资料素材。
孙悟空敢于斗争、藐视一切封建权威的叛逆精神。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的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强烈愿望,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性格特点,也是中国人们喜欢、崇拜的形象。这个特点体现了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作者从民间收集材料,反馈民声民意。也体现了孙悟空是“国产”的。
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他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云的高超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小飞虫到敌人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很多英雄形象和他也都相似。补天造人的女娲、衔石填海的精卫、为民除害的夷羿、追赶太阳的夸父、伯鲧和大禹治水、黄帝与蚩尤大战、死而不已的刑天、挖山不止的愚公、改天换地的共工、技艺超群的巧倕。正是这些神话故事中塑造的不同的英雄形象为孙悟空的表现又增加了大量的历史材料。他是所有这些形象的巧妙的结合并进行了升华。所有的这些都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至今对人们仍有着启发和教育意义。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之作者对我说一书中,作者吴承恩提到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记载“有猕猴持蜜奉佛,佛令水和,普遍大众。猕猴喜跃,堕坑而死;乘此福力,得生人中,成阿罗汉。”在宋人赞宁的《宋高僧传》中也记载:唐代京兆云阳人车氏前往西域出家,释名“悟空”,求佛、取经、译经,在回归本土途中遭龙神劫阻,历尽磨难,等等。如此丰富的猿猴神话传说和史料,当是最早塑造出猴行者形象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最直接、最主要的创作素材,也当是后来的杂剧、戏文、平话作品塑造孙悟空形象的重要创作素材。
他还提到他在创作小说《西游记》的过程中,在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中,也主要是从这类神话传说和史料中得到的启示。汲取民间故事、杂剧、平话、百戏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创作出来的。也就是从这些史料中,人们可以发现孙悟空在出生、形象、气质、性格、乃至行为、名号上的渊源,诸如天产石猴、为妖为神、变大变小、转腹奇术、取经信佛、悟空名号等。
综上所述,孙悟空的形象来源为“国产”的“无支祁”说已有很强的说服力。孙悟空是个传奇的英雄形象也是毋庸置疑的。其实无论作品中孙悟空的原形究竟是怎样的,最重要的是孙悟空这个形象能被广大的读者和观众欣然的接受和喜爱。而《西游记》这部著作也将是无不衰退的旷世经典。
孙悟空形象来源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期末作业
海华学院
05 广告
一班5号
徐 英 楠
第四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中国 古代文学常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
附一:首先是史书体例
1.编年体史书:《春秋》(最早)
《左传》(左氏春秋,鲁国)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通史
2.纪传体史书:《史书》(最早最优秀,西汉司马迁,皇帝到汉武帝)通史《汉书》(班固)以下均为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西晋陈寿)
二十四史以史记为模板,均为纪传体的官方正史,到明史为止
3.典制体史书: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因革损益“三通”:唐朝杜佑的《通典》(第一部有影响)南宋郑樵的《通志》
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4.纪事本末体: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正式创立)
5.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三国志》
附二:春秋战国基本常识
1.我国文学史上两座高峰,代表先秦诗歌的最高成就:《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楚辞”浪漫主义。
2.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3.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连横与合纵:
战国时秦强六国弱:联合关东各国抗秦者即为合纵(六国联合)——苏秦秦设法破坏合纵即为连横——张仪
西汉时称纵横之说为“长短说”,苏张的言论见于《战国策》,被称为纵横家。
5.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 魏无忌(窃符救赵)
齐国孟尝君 田文
赵国平原君 赵胜(毛遂自荐)
楚国春申君 黄歇
第五篇:中国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本称《诗》,古时也称作《诗三百》,后世奉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按音乐的不同编为风、雅、颂三部分.古人把《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为三点:赋、比、兴.
2.屈原,名平,又名(自名)正则,又字灵均,是我国战国出现的伟大诗人.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抒情、句式灵活、以兮字为助词的新诗体——骚体.他的主要作品都收在汉朝人刘向编的《楚辞》里,共25篇.计有《离骚》、《天问》、《九章》、《九歌》、《远游》、《卜居》、《渔父》.其中《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个人抒情诗.
3.《左传》本名《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240余年的历史.
4.《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传》长于记事,《国语》偏于记言.《叔向贺贫》“为卿大夫身家长久之计”的重要,
《召公谏厉王止谤》“说明对待百姓的批评言论,不能堵塞,只能宣导”.
5.《战国策》的作者不可考,现存的本子是西汉末年刘向编次的.《战国策》同《国语》一样也是国别体.著名的篇目,如:《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曹刿论战》等.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它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论语》主要是记录孔丘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他弟子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下来的,语言简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
7.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主张“仁政”.他又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是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他主张人性善论,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性丧失,就能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鱼我欲也》章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羞恶或义”的.《庄暴见孟子》章,他把“仁政”作为治国之本.
8.贾谊,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长沙、贾生,也称贾太傅.
9.司马迁,字子长,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的《史记》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的历史文学巨著.它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分本纪(12)、书(8)、表(10)、世家(30)、列传(70)等五种体裁,共130篇,52万余字,作者创造了“纪传体”史籍的体制.《史记》被列为正史二十四史之首.鲁迅先生曾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三国志》是《魏志》、《蜀志》、《吴志》的合称,是记载三国政治情况比较完整的史书.过去人们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就其编写的体例说,属断代史,分国写,用纪传体,别具一格.作者是西汉的史学家陈寿.
11.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是东晋伟大的诗人.因对黑暗政治不满,岂知归隐,旋即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在《桃花源记》一文中表达了他的先进的社会理想.他善写田园诗.
12.杜甫有一首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余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留.”这首诗说的
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他的诗风雄奇豪迈,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最能代表其艺术特色的诗歌有:《李太白集》《望天门山》《秋浦歌》《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
14.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少陵野老.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外郎,所以后人又是称他杜工部.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作“诗圣”.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诗歌:《三吏》,包括《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包括《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5.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的文学思想,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常自称昌黎人,因而世称韩昌黎,他官终吏部侍郎,所以也称他韩吏部,谥文,所以也称他为韩文公.他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7.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为他做过柳州刺史,所以又称他为柳柳州.他和韩愈都是“古为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他的《捕蛇者说》揭示了“苛政猛于虎”的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暴政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刻同情,他的寓言,笔锋犀利,我们读过他的《三戒》中的《黔之驴》.他的山水游记清新,秀美,又以《永州八记》最为后世所传颂.
18.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追谥“文忠”,所以也称他为“欧阳文忠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他也被公认为是当时文坛的领袖.
19.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所以世称柳七.他是景嘉佑进士,官至屯田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雨霖铃》《乐章体》)
20.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以诗为词,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其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21.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他是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县)人,所以世称王临川.生前封荆国公,故称王荆公.朝廷追谥文,又称他为王文公.他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散文,挺拔劲峭,简洁明净,有很强的说服力.《游褒禅山记》可以代表他的散文风格.
22.被誉为“唐宋八大家”的文学家是:
(1)韩愈(2)柳宗元(3)欧阳修(4)苏洵(5)苏轼(6)苏辙(7)王安石
(8)曾巩
23.司马光,是北宋的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在今山西)人,居涑水乡,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全书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计1362年.这部宏伟的历史巨著,从编辑到成书,历时19年,各就所长,分段负责,有司马光总其成,删订定稿.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政”.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资于善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24.沈括,字存中,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晚年居 州(今镇江)梦溪园,著《梦溪笔谈》.
2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女词人,著有《漱玉集》.
26.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诗人.他的压卷之作是《水龙吟》,选自他的词集《稼轩长短句》.
2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诗人.一生留下9300多首诗.他的词也有名,
前人评为“纤丽处似淮海,豪慨处似苏轼”写他和前妻唐氏的爱情悲剧的一首词《钗头凤》最为有名.
28.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诗词均有名,且精通音乐,《扬州慢》是他的“ 首创”.
29.杨万里字延秀,号诚斋,是我国南宋著名诗人.
30.文天祥,字宋瑞,履善,号文山,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他是坚决抗敌的民族英雄.《正气歌》《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宋代的诗,以他的诗当作结束,使人感到分外光辉.
31.《窦娥冤》,作者是元朝杂剧奠基人关汉卿,号已斋臾,该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曲四大家,出关汉卿之外还有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32.睢景臣,字景贤,元朝散曲家.生卒不详,传世作品不多,其中一首著名的套曲《汉高祖还乡》,大胆辛辣,颇具讽刺文学的特色,为世所传.
33.明清文学出现了许多长篇小说,揭开了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其中最为杰出的有六部,他们依次是:
作者 时代 小说名称
(1) 罗贯中 明 《三国演义》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
(2) 施耐庵 明 《水浒传》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3) 吴承恩 明 《西游记》我国第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4) 兰陵 明 《金瓶梅》我国第一部以日常生活和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5) 曹雪芹 清 《红楼梦》我国第一部由文人独自创作没有经过民间加工的长篇小说
(6) 吴敬梓 清 《儒林外史》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34.《三言二拍》是明人辑著的活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请你依次填写下表:总称 集名 辑著者
(1) 三言 《喻世明言》 冯梦龙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2) 二拍 《初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二刻拍案惊奇》
35.我国明代的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其主人公是杜丽娘和柳梦梅.
36.《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他的小说通过谈狐说鬼的表现方式,对现实多所批判,具有高度艺术成就,老舍题联:“鬼怪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37.桐域派,是清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方苞所开创、姚鼐、刘大魁等又进一步加以发展.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名,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讲究“义法”,提倡“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
38.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
作者 小说名称
(1) 曾朴 《孽海花》
(2) 李宝嘉 《官场现形记》
(3) 刘鹗 《老残游记》
(4) 吴沃尧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
39.孔尚任是我国清代文学家,代表作为《桃花扇》.
40.李汝珍是我国清代文学家,代表作为《镜花缘》.
希望以下其他精彩范文能帮到你:中国古代文学三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
中国古代文学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