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深化改革涉及11大重点领域
尊敬的党组织:
(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重点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构建信息共享、监管联动的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依法公开查询系统。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各级国有企业和集体、民营、外资企业相互投资参股、联合组建公司。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
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建立民间资本投资开放项目库,形成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学校,并与公办医疗机构、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政府不再审批。
以管资本为牵引带动国有企业改革。继续细化优化分类监管措施,加大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
推进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剥离股份合作公司的社会管理职能,优化股权管理,探索股权改革。加大对股份合作公司的扶持力度。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提高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构建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推进深港科技合作,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创建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适度探索资本项下项目开放,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未纳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审批,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审批事项。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优化街道设置,合理划分和明确市、区、街道管理权限。探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
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大幅缩减对特定个别企业的直接补贴,严控财政资金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支出。建立政府资产负债表。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争取率先自主发行地方市政债券。
深化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平均工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增长等指标挂钩的公务员工资形成与正常增长机制。改革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和社会养老并轨。
(四)努力打造前海开发开放国家级战略平台,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进前海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动前海合作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
深化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加快实现“港人港资港服务”。积极推动深港两地律师事务所合营试点。
构建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
创新国际经贸合作模式。
拓宽深港合作领域。稳步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建设,加快莲塘—香园围口岸、深圳河治理以及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前期建设等基础工作。
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加快深莞惠经济圈、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
(五)创新城市发展体制,加快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
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体制。多途径、多模式推动原农村土地和建筑物产权明晰,逐步解决城市化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土地使用弹性年期、差别化土地供应、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等土地供应方式。
构建新型城市规划体系。
完善提升城市化质量发展机制。推进撤销特区管理线,继续推动财政资源向原特区外地区合理倾斜。
探索国际化城市建设新路径。推进国际友城网络建设,吸引境外机构来深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全方位加强深圳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推进人大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强化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地位。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配套立法。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以及国有资产收益预决算和使用绩效的监督。明晰人大决定重大事项范围,规范工作规则和程序,完善各级政府出台重大决策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的制度,提升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建立权责统一的行政执法体制。清理规范政府工作部门的各项职权,制定和公开政府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规范权力运作。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和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和扩大法定机构改革试点。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切实保障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有效机制,实行案件办理、决定责任终身制。积极稳妥推进法官职业化改革。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错案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探索建立开放的法官遴选机制。
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信访制度,取消信访数量排名,实现网上信访受理制度。建立完善政法机关执法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制。
(七)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努力建设廉洁城市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切实解决唯票、唯分、唯年龄等问题。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规范被问责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条件、程序。
率先构建科学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及公开制度试点。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部门预算公开等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前海廉政监督局的试点作用。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制定更加完善、更具约束力的法规规章。深化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
建立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改进会议制度,大力精简文件。建立完善“三公”管理配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待遇,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规定,大力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从制度上防范和杜绝“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铺张”,解决好“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
(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文化活力和竞争力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第二篇:全面深化改革涉及11大重点领域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11大重点领域(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重点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构建信息共享、监管联动的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和依法公开查询系统。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各级国有企业和集体、民营、外资企业相互投资参股、联合组建公司。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鼓励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建立民间资本投资开放项目库,形成向社会公开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和学校,并与公办医疗机构、公办学校享有同等政策待遇。
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投资项目,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政府不再审批。
以管资本为牵引带动国有企业改革。继续细化优化分类监管措施,加大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力度。
推进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剥离股份合作公司的社会管理职能,优化股权管理,探索股权改革。加大对股份合作公司的扶持力度。
(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建立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提高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政府定价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构建完善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全力推进深港科技合作,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创建新型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适度探索资本项下项目开放,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凡是未纳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目录的,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审批,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立行政审批事项。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转移。积极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
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优化街道设置,合理划分和明确市、区、街道管理权限。探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体制机制。
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大幅缩减对特定个别企业的直接补贴,严控财政资金用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支出。建立政府资产负债表。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争取率先自主发行地方市政债券。
深化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社会平均工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济增长等指标挂钩的公务员工资形成与正常增长机制。改革和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探索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和社会养老并轨。
(四)努力打造前海开发开放国家级战略平台,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推进前海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动前海合作区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深化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加快实现“港人港资港服务”。积极推动深港两地律师事务所合营试点。构建支持企业“走出去”的体制机制。
创新国际经贸合作模式。
拓宽深港合作领域。稳步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开发建设,加快莲塘—香园围口岸、深圳河治理以及深港西部快速轨道前期建设等基础工作。
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加快深莞惠经济圈、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
(五)创新城市发展体制,加快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
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管理体制。多途径、多模式推动原农村土地和建筑物产权明晰,逐步解决城市化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土地使用弹性年期、差别化土地供应、土地资源资产资本一体化运作等土地供应方式。
构建新型城市规划体系。
完善提升城市化质量发展机制。推进撤销特区管理线,继续推动财政资源向原特区外地区合理倾斜。
探索国际化城市建设新路径。推进国际友城网络建设,吸引境外机构来深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全方位加强深圳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推进人大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强化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地位。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配套立法。加强人大对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以及国有资产收益预决算和使用绩效
的监督。明晰人大决定重大事项范围,规范工作规则和程序,完善各级政府出台重大决策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制度。
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完善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的制度,提升党委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建立权责统一的行政执法体制。清理规范政府工作部门的各项职权,制定和公开政府权力清单和运行流程,规范权力运作。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和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深化完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稳步推进和扩大法定机构改革试点。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切实保障审判权、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的有效机制,实行案件办理、决定责任终身制。积极稳妥推进法官职业化改革。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健全错案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程序。探索建立开放的法官遴选机制。
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信访制度,取消信访数量排名,实现网上信访受理制度。建立完善政法机关执法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倒查制。
(七)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制度,努力建设廉洁城市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制度,切实解决唯票、唯分、唯年龄等问题。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规范被问责领导干部重新任职的条件、程序。率先构建科学有效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开展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及公开制度试点。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部门预算公开等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前海廉政监督局的试点作用。充分利用特区立法权,制定更加完善、更具约束力的法规规章。深化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
建立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改进会议制度,大力精简文件。建立完善“三公”管理配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待遇,严格执行公务接待规定,大力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从制度上防范和杜绝“舌尖上的腐败”、“车轮上的铺张”,解决好“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问题。着力纠正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
(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文化活力和竞争力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
完善互联网管理和舆论监督机制。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多种形式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创新文博会办企办会办展模式,支持深圳文交所规范发展和创新发展,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九)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进教育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度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长效机制,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公平配置。推进实施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大学到深圳办分校,形成办学体制机制灵活多样。
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就业机会公平。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居民收入,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享受无差异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实现职业培训补贴的全覆盖。
构建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加强市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推进薪酬体系市场化运作。改革事业单位工作和津贴补贴制度,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加大对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体的救助帮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分享机制(本站 推荐Wwww.bsmz.net),划拨一定比例专项用于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继续推进公立医院“医药分开”。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药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推动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和医师多点执业,推进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创新多层次住房保障制度。完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准入、分配、退出和协调机制,扩大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建立和完善“租售补”相结合的住房保障方式,逐步将住房保障对象从户籍低收入家庭向符合条件的非户籍无房家庭,从户籍住房困难家庭向非户籍人才家庭延伸。
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将个人就业、社保、信用等信息纳入居住证管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积极推进完善积分入户政策,增辟“居住证+社保”新型入户渠道,适度放宽技术技能迁户、政策性迁户条件,放宽投资纳税迁户政策条件。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服务水平,切实保障符合在深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平等接受9年免费义务教育。完善非户籍人员失业保险制度。保障非户籍职工的住房公积金权益。
(十)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探索成立公共应急服务管理中心,统一受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市民咨询与投诉。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企业信用档案。
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有序吸纳非户籍常住居民参与居委会选举和社区自治。试点推进基层治理模式改革,探索建立专业社工独立的职业体系。
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扩大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范围,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行业协会条例》。
(十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建设美丽深圳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权责明确的流域环境综合整治机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建立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机制。建立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部分领域试点开征环境税。
第三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标重点和主要任务(今年改革重点任务解读⑤)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张力
《 人民日报 》( 201*年06月04日10 版)
20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紧紧围绕推进关系民生改善的各项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本年度教育改革工作的重点。做好201*年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关键是要按照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服务“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这一大局,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为目标,以资源配置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扎扎实实推进各项教育改革,着力完善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价值引领问题。要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学校体育,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活动时间,开展学生健康体质状况监测,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培养青少年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要强化艺术教育,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改善美育教学条件,重点加强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要以小学生减负为重点,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加强科学保教,着力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第二,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抓手,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尽快使农村学校校舍、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等基本达标;出台校长教师交流指导意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通过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制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提高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等举措,着力破解择校难题;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尽快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农村学校;努力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
第三,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基础教育方面,重点是从课标、教材、教法、教师等方面入手,完善课程标准,保证教材质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养,不断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职业教育方面,重点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实行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对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等教育方面,重点是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改进评估方式,推进协同创新,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同时,深化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改革,更好地发挥考试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拓宽学生发展通道。今年将出台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启动改革试点。
第四,以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要以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扩大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和学校办学自主权。要加强高等学校章程建设,完善治理结构,形成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要强化国家教育督导,健全各级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制度,推行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评估监测中的作用,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要健全和落实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兴办教育,巩固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目的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篇:在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第三调研组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在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第三调研组座谈会上的
发言提纲
“凡是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就应当是改革重点”。改则进,不改则滞、不改则退,这是经过实践证明、颠扑不破的真理。近年来,虽然改革在不断地向前推进,但相对来讲都是一些“小步子”和“零碎化”的改革,系统性、综合性改革以及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得不够。在“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观摩交流总结大会上王敏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改革,为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增添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深化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是我们完成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目标任务的动力所在,也是解决目前发展中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关键所在。
结合前段时间县委理论中心组读书会安排赴浙江大学学习培训受到的教育和启发,对我县改革发展的大局做了认真思考,向调研组汇报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思想解放的程 —1—
度决定着工作力度,境界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境界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改革开放30年,浙江由贫穷落后的经济小省一跃成为经济大省,主要得益于浙江人思想的不断解放,境界的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县取得的发展变化也源于不断地思想解放和境界提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实施思想大解放,进一步破除制约商河发展的思想障碍,突出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围绕发展政策的完善落实解放思想,围绕工作的推进落实解放思想,做到思想领先、观念超前、作风务实、标准效率一流,努力把商河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
二、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是改革发展的目的。浙江的发展告诉我们,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经济欠发达是我县最大的实际,必须加大投入力度。而项目作为投资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继续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研究新时期招商引资的政策、方向和方法,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做大做强实体经济。要坚持高标准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以项目为载体促进三次产业提质增效、协调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新能源产业、温泉服务业、纺织业和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商河的支柱产业。
三、优化环境,搭建平台是改革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就是生产力。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我们要把发展环境做优,就要更加注重在思想、政策、服务和管理四个层面上下工夫,—2 —
不断突破制约商河发展的障碍。突出解决工作效率不高的问题,力求使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全省的前列;努力解决工作创造性不够的问题,积极推广有利于推动事业发展的措施办法;着力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切实在营造“政策洼地”上实现新作为;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用高效的服务提升政府公信力;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建设和严打整治行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打造全省最好的政务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着力加快园区硬软件和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搭建产业聚集、企业发展平台。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城乡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这一点浙江在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有着非常科学、值得借鉴的典型做法。我们要按照“温泉生态之城、休闲健身之都、鼓子秧歌之乡”的城市定位,围绕打造省会“慢城”和泉城“乡野公园”,紧扣“温泉生态”品牌,加大开发、改造和建设力度,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增强发展活力。积极有序地推进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打造区域发展“隆起带”。加快推进城乡水、电、路、医、学等一体化进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引进人才,提高素质是改革发展的必要保障。人才是第一资源。对比浙江,反观商河。要不断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理论和业务培训,提高全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多派人去学,多请人来讲,提高科学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加强作风建设,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重在落实,拼搏奋进、敢于担当,以人为本、亲民为民的工作作风,以良好的作风和形象推动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进一步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并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 —3—
进各类人才,尤其是高端科技人才、精细化管理人才、产业尖端人才,壮大实用人才队伍,抢占人才高地,努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4 —
第五篇: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中重点提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方案中重点提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等各项改革措施,使得教育改革再次成为社会的焦点,以下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教育改革内容:
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