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3篇 本文简介:
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我是一名县委办公室的普通年轻干部,最近,办公室组织我们年轻干部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是一本采访实录,主要通过采访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插队的北京知青、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3篇 本文内容:
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我是一名县委办公室的普通年轻干部,最近,办公室组织我们年轻干部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是一本采访实录,主要通过采访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插队的北京知青、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用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身为80后出身的我,从来没有体会过“上山下乡”的生活,只是从老一辈的人口中,隐约知道那是一个艰苦与奋斗并存的年代,人们过着苦中作乐的日子,但是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深刻地了解到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成长体验,对其行、其志、其德深感佩服,也生出了一定要努力成长、勇挑重担,唯有为党为国,走进群众,方能不负韶华的念头!为此,我给自己许下了“清慎勤忍”四个字,作为我的行事准则,力求在群众中树立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年轻干部形象。
清,就是要严守清廉为官的底线。十八大以来,中央铁腕反腐、涤荡“四风”,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着反腐败绝不是一阵风的运动式反腐,而是真正进入了反腐工作“新常态”。身为人民公仆,应该把清廉为官作为一切工作生活的底线,充分意识到廉洁自律的极端重要性。
要不越红线。周永康、徐才厚、刘铁男这一系列腐败份子正是因为放纵自己的欲望,越过了贪污腐败的红线,才将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他们的惨痛教训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只有绝不放纵,永不触碰这条贪污腐败的“高压线”,才能够不因一时之快而终身悔恨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要筑牢防线。很多党员干部觉得接受服务对象的礼品或宴请离贪污腐败还有很远的距离,然而“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贪污腐败从来都是从吃拿卡要开始的。我们要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就必须从小处着手,从身边着手,防微杜渐、洁身自好,远离各种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做到“大节”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慎,就是要养成谨慎细致的作风。党员干部身负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政策,保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使命,责任重于泰山。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党员干部,必须要养成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平时办的事情,乍一看都是些平凡、具体、琐碎的工作,好像无关痛痒,又枯燥无味,但是我们每一个岗位都是保证整个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一个环节,不管哪一个环节“掉链子”,整个链条就会运转不起来。
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往往关系到本地区群众的利益、人民的福祉,社会的前途,这就要求我们对工作不能是一般的负责,而是要极端负责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读后感、观后感。极端负责的外在表现就是严谨细致,就是能够从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做起,把最简单、最平凡、最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一个党员干部靠住靠不住,让人信任不信任,主要看他能不能干出实绩、干得出彩、干得让人放心。工作严谨细致的人,无论组织还是群众,对他的工作和做事总是放心的。而粗心大意、大大咧咧的人,不管他的承诺有多么漂亮,都不能不让人心存疑虑。
勤,就是要秉持勤政为民的信念。我们从事行政工作,与人民群众不是“雇佣关系”、更不是“萍水关系”,我们是从群众中来的,我们的责任就是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一是要勤于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今日中国,处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如果要继续保持这样的发展势头,还必须要我们青年迅速成长起来。我们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考验,一个知识匮乏的干部肯定难以胜任,还要通过抓紧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所以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领导学习、向群众学习,要时刻保持对知识不足的“恐慌”,及时更新和充实知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领导和群众的服务需求。
二是要勤下基层。没有亲身体会基层群众的生活状况,就不会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一遇到群众的事,就会态度生硬、办事推诿、拖拖拉拉。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知青岁月里,始终“把自己看做黄土地的一部分”,“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我不由得想起我在乡镇工作期间的一件事,当时在下村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群众对改装自来水不怎么积极,还是每天挑堰塘里面的水喝。最初我以为是习惯问题,后来有一次配合水厂工作才知道,原来镇上的水厂受限于供水能力,对偏远的村只在白天某些时段供水,可是群众们白天要去地里干活,晚上回家还是没水。而且水厂里面收取水费要求了最低费用,这样装了自来水的群众反而白出了水费钱,群众自然不愿意安装自来水管道。若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的难处之上,否则就只能搞搞形式主义,结果是图虚名、招实祸,给党和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忍,就是要具备忍辱负重的气量。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必须要学会忍字当头,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忍尽天下难忍之事。这里的忍不是懦弱退却、忍气吞声,而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为了增长才干所必须忍受的磨炼。我刚开始去乡镇工作的时候,就遇到征地拆迁工作。那一段时间工作十分辛苦,一个月仅有一次休息,还要和一起驻村的两个人换着休息。即便如此,拆迁群众们依然对我们有很多非议和误解,觉得我们工作不用心、服务不诚恳,甚至个别脾气不好的群众一言不合就要动手打人。我开始十分不理解,觉得非常委屈,但是经过领导的开导,我才明白土地是群众们的生产资料,是生存的必需品。征地拆迁将会完全改变他们以后的生活,我的一点小委屈和群众们即将面临的困难比起来,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也是完全应该忍受的。
而且,比起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时,吃、穿、住都成问题,还要干很多体力劳动的活,我们现在简直是活在蜜罐里,忆苦思甜,我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叫屈,撂挑子不干?
现在有些党员干部追求享乐主义,不愿再奋斗和付出;有些把个人利益置于党的利益之上,待遇稍差一点便满腹牢骚;有些多干点就抱怨,吃点苦就叫屈,有点功就显摆,提拔慢点就心理失衡,等等。我们不能因为当今物质条件的改善,就丧失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是要我们学会忍受一切主、客观困难,勇于担负起人民群众赋予我们的重担。我们共产党员,心里应该始终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我们应该要有大海般的广阔胸怀,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局限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能吃得了大苦大累,受得了大委屈,惟有如此,才能增长才干,更好地完成工作、服务人民,获得自我实现,才能走向实现“中国梦”的康庄大道。
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当今,极少数党员,心浮气躁、好高骛远,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困难,看到一些不公平现象,就怨声载道,一味将责任全部推给社会和环境;得意时张扬跋扈,失势时绝望悲观;静候唯恐落后,相处忧心不如。曾几何时,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浮躁成了一种常态。这种态势甚至引得外媒也不由感叹:“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急躁、最没有耐心的地球人”。面对成功人士,也仅仅是看到他们的光环与优势,没有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与努力。
领袖的成长不是偶然的,领袖思想的形成总是有源头的。通过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不怕吃苦、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精神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当时实际年龄尚不满16岁的习近平坚决去农村接受磨练,经受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然后和乡亲们打成了一片,吃苦是习近平总书记当时的勇敢选择。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中国人所熟知的这八个字,是对全体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警示和要求,更是对弥漫在当下中国社会的这股躁动之风的一种警醒。一切问题要在实干中才能解决,一切发展要在实干中才能推进。去掉华而不实的“虚”,扫除弄虚作假的“浮”,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能真正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心成事。踏踏实实干事,要对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抓住细节、从基础做起。
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要夸夸其谈,误“虚功”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读后感、观后感。一切以“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准绳,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只有这样,党员领导干部才会感到踏实,感到有力量。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历为例,他与同时代的青年一样,经历了上山下乡的磨练,他并没有沉溺于困难,而是在逆境中坚持学习提升自己、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在困境中升华,使这一段经历成为他日后个人成长的宝贵财富。纵观其他行业的佼佼者,无一不是在磨练中成长、从困境中涅槃。作为当今的青年,更应当脚踏实地,珍惜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把每一次的困难当做提升自己的挑战。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力量给自己踏出一片宽广的前路!
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一国国民,在很大程度上每个人都会对国家领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事实上,领袖的成长经历也的确深深镌刻着时代发展的历史烙印,一个领袖治国理政的方式方法很可能在年轻时代就已经养成,他是否关心人民、了解人民、为了人民,这些思想对于治理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关注我们的领袖,我们想向我们的领袖看齐,我们希望我们的领袖带着我们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带着这样的心情,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看完了习总书记在系上“人生第一个扣子的”地方的经历,感慨良多。
本书是以采访实录的形式编辑,配备了梁家河村史馆、知青窑、陕西第一口沼气池和至今仍然发挥效用的淤地坝的照片76幅,由19位身份各异的见证人回忆出那七年间总书记的点滴,让我们有了一个全面客观而立体的印象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从文字中得知,习总书记当时是知青中最为年幼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因为当时的“黑帮子弟”的帽子,被迫去了陕北,按照何校长的说法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而这么年轻的开国功勋子弟,在境况那么不如意时却能处之泰然,刻苦学习,除了他自生而来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家庭教养,那就是他有着非常明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雷氏兄弟曾经在访谈中提到,习总书记插队7年中,前后有一些思想变化,自1970年初到1972年回京探父,他的情绪和思想处于稳定向上、刻苦磨炼的时期。我觉得之所以会让一个十几岁少年迅速成长一是陕北土地的影响,陕北是我党的革命“圣地”,从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胜利到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进驻延安开始,延安就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指导中心和总后方。黄土地的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一直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前进,可以说,陕北人民思想觉悟高,民风淳朴,环境锤炼了青年习近平的思想;二是习总书记在那个刻苦的年月里,勤奋好学,虽被自制的墨水瓶煤油灯熏得鼻孔漆黑,但是却有看书至深夜“世人皆睡我独醒”的味道,在劳动的闲暇时期,在吃饭的间隙时间,在夜深人静的寂寞时期,他用分析对比的方式看了横贯中西,涉猎众多的书籍,他可以学习苏联历史学家谢缅诺夫《中世纪史》的同时,参考《基督教青年读本》;也可以读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又用钱穆、吕振羽来佐证;他也可以就一个学者观点自己推敲后又与朋友切磋讨论,但最为重要的是,他在那个年月里,认真地、仔细地阅读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他反复地阅读了不同译本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法兰西内战》、《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等等,他就经典的许多内容与朋友探讨,也引发了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讨,亦引发了他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索。现在看来,应是他当时就奠定了自己马克思主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才能够在那个艰苦的岁月中保持一颗红心。
在书中我看到,坚定的青年习近平在多次递交入党申请书被拒之后依然不骄不躁地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做一些真真正正的实事,打坝、修厕所、建沼气站,甚至是开代销店、铁业社,这一点一滴的小事其实都是我们今天“中国梦”、“中国模式”、“一带一路”的岁月缩影,正如毛主席曾经说过那样,“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只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会牢记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在那个艰苦岁月中为青年习近平打开了一盏灯,照亮了他的心田,让他从一个惴惴不安的少年成长了一个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在陕北,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服务人民,人民群众认可他“表现好,能力强,办成事”,让他在梁家河系上了人生的第一个扣子,打下了现如今治国理想思想的基础2017《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读后感、观后感。马克思主义信仰,伴随着他从曲折少年到奋斗青年,从农村大队党支书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而今,我们作为普通公民,作为共产党人,在了解了他的知青岁月成长历程后,会更加拥护他,向党中央看齐,期待他带领我们一起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3篇 本文关键词:知青,读后感,岁月,习近平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