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心得体会 >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4-17 11:16:25 | 移动端: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

读《实践论》有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团委组织公司团员举办读书活动,推荐《实践论》与《矛盾论》两本书,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朋友提高思想认识有重要作用。《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写就的,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思想,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都是片面的强调其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读《实践论》有感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直属团委组织公司团员举办读书活动,推荐《实践论》与《矛盾论》两本书,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对于青年朋友提高思想认识有重要作用。《实践论》是毛泽东在1937年7月写就的,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两种错误的思想,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都是片面的强调其中一个方面,错误的思想使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为了揭露两种思想的危害性,特别是教条主义,毛泽东以重要的《实践论》做出了正确的思想批判,最终指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可以说,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实践论》,中国革命要走很多弯路,甚至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这部著作《实践论》不论是在中国革命时期指引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还是在当下为社会各个方面提供思想指导,都是极其正确和重要的。《实践论》是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对认识的深化运动的深刻理解,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它包括人们通过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的生产活动等)获得一定的认识,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又推动人们认识的不断发展,最终通过实践才能对人们的认识的真理性进行判断。通过对两者相互关系的分析,强调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正确地对待某一问题。

    《实践论》对于人们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要正确对待某一事物、某一问题,就必须按照《实践论》的方法,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在人们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发现问题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可能产生的原因,然后就应该再回到现场根据初步原因再推理后果,分析能够产生哪种结果,论证之前得出的原因。如果不符合情况,就应该继续分析,直到找出真正的原因,最后才能依据原因解决问题。而如果只是得到一个原因就去解决问题,不去实践中论证,那可能得出错误的原因,根据错误的原因去解决问题,非但不能得到解决,反而会产生新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该根据《实践论》中认识和实践的相互关系,从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从实践中不断验证认识的真理性。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人的思想觉悟,才能不断提高人的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实践论》,能够深刻认识到认识与实践的重要关系,而且更要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工作生活中践行,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从而不断进步,不断提高。让我们年轻朋友都能学习到《实践论》的精髓,真正的在实践中来完善自己吧。

用践论的观点学习 ——读毛泽东选集《实践论》心得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理体系概论课上,我曾多次听到老师提到毛主席的《实践论》。于是,我怀着无比向往的心情,借着上学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余温,拿起了《实践论》,希望可以从领袖的著作中摄取营养。在此,我来阐述一下个人学习后的认识。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写的。文章首先阐述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们的认识不论是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都是由实践开始一步步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文章第二部分阐述了认识的过程。毛主席最后总结认识的过程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实践的观点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学习也不例外。

对“实践”这一观点,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提到实践,就不能不谈到人的认识问题,因为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实践论中的重要内容。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认识了人与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论中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可以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体现。初学数学时,老 师先教授学生基本的数字运算,使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计算的基本认识,然后再训练学生的计算实践能力。这就充分说明了实践是实践论中的第一步。当我们熟练了计算,随后又学习更加深层次的代数、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这样的—个过程无疑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观点,而同时,认识也伴随着实践由低级向高级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的发展。

随着数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进入到专业系统的学习,这时我们开始学习微积分、西方经济学等专业学科,虽然起初的学习并不能算透彻,但决不让人感到陌生。毫无疑问,学生们以前的知识就是一种实践,而课堂上新的知识则是理论。由此可以看出,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直接经验是指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而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指从书本或别人那里得来的知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一方面强调直接经验的重要性,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我认为,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理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以学习微积分为例,通过老师课上的指导,我们已经获得了基本的感性认识,也通过例题亲自在实践中去体会了。可为什么我们还是会常常感叹:感觉上学会了的东西,为何不能立刻理解它、不能在作业中很好的运用它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所需要的就不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了,而是要学会从不同的练习中去体会知识点的运用,间接地掌握它。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善于从其他学科中吸取精华,需要踏踏实实的向《实践论》学习,因为它在思想及方法上都具有指导意义。《实践论》对我们现在、将来各种实践活动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它,并领悟其中的思想,应用于我们的实践,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在实践中得到经验。

学习毛泽东《实践论》有感

精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之后,使我对事物的认识又清晰了许多。事物的变化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也只有找到了其中的规律,也就是所以然,才能更好的领悟事物的表象,从而科学的作出判断,这对于我们来讲是十分重要的,而《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我们获得这一规律的钥匙。在此之前,我没有研读过这两篇文章,只是简单的了解大意而已,此次,我是作为哲学来认知研究的,以求得到甚解。

于是,我开始了研读式的思考。先是通过百度引擎搜到了“两论”电子文稿,后又在老爸的藏书中搜到了一本一九六四年版《毛泽东著作选读》,所要的文章尽在其中,令我惊喜不已。资料准备齐全,便开始了的研读。首先了解到作者写作的背景,是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段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的,但却是盲目的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位而写的。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矛盾论》则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了解了文章产生的历史背景,本以为学习两片论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想到这一学习果然漫长而艰苦。

当初我和朋友说起学习两论的事,他们说“你要是能真的学下去我还真的佩服你”,我当时还真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心想学两篇文章有啥难的,还佩服不佩服,真是笑谈。转眼3个月过去了,坦率的说我现在还在学,虽然学习的效果依然是一知半解,但从学习中我却深深的领悟到了毛泽东文章的质朴、思想的精髓。毛泽东的文章大都表现出精妙的理论深度和博大的战略高度。他的文章之饱含着的精神的思想,严密的逻辑,精美的语言,丰富的知识,流畅的文笔具有永恒的魅力。通观《实践论》、《矛盾论》近乎完美无缺的哲学论文,到处闪耀着思辩的哲学光芒;这完全因为毛泽东既是大政治家,又是大诗人、大文学家,他身上流着中国文人的血,理所当然地使哲学论文充满了文学气息。让我这个哲学思想并不高的人初读他的文章,都能感觉到一种清新、亲切、朴实、明快、自然、流畅,无拘无束,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风格。与以往的任何一项学习相比这是我用时最长用心最多的一次学习。虽然不能精辟的理解准确的运用,但我还是要总结一下学习后的浅薄认识,为继续深入学好毛泽东思想奠定基础。

一、 认识来源于实践

毛泽东指出:“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并用中国人的一句通俗的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形象的比喻化简了这一唯物辩证论,说“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可见毛泽东文章的通俗朴素与亲切。接着文章用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说明了认识是逐渐深化的运动。阐明了,人们通过自身的感官得出事物的各个表象、各种片面以及事物的外部联系,即对事物的感性认识。然后,随着社会实践的继续,人们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全体以及事物的内部联系,感性认识达成飞跃,成为理性认识。而认识的飞跃,是绝对不能离开实践的。认识的不断深化,无不基于实践这一基础。但是,认识的目的不是认识本身,而是用于实践、改造世界。因而认识来源与实践,并要回归实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在获得理性认识之后,还有更重要的过程,那便是从理性的认识到指导实践又一个飞跃。通过得来的认识指导实践,并且在实践中检验的发展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我们在生产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形成的规律性的认识,不断积累才形成了我们如今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还要预防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这篇文章,对当时中国革命的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它批判了当时革命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其一是经验主义,其二是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有什么害处呢?不妨举一例说明。一队科研人员要到某雪山顶上探险。一位专家指出,高山顶上酷寒,煤气孔容易被冻住,需多带几根钢针以防不测。但是负责装备的是个老队员,他仅凭经验认为,一根钢针就足够了,因而没有听从专家的劝告。结果这群人全部被冻死在山顶,就因为那根钢针不小心弄断了,煤气孔堵塞,无法取暖。这个例子说明,经验是要得的,但经验主义是万万要不得的。

  三、实践要注意总结

  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飞跃的过程。要善于在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中学习,在再认识的环节上下功夫。不论是学习还是总结,都要找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结合中升华,在结合中创新,在结合中发展。为此,要把调查与研究结合,既弄清情况,又理出头绪;把经验与教训结合,成功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失败的教训更可贵,从教训中学习往往使人更聪明;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既要有丰富的材料,又要找出本质;把集中起来与坚持下去结合,既要善于集中正确的意见形成科学的决策,又要持之以恒的抓好落实。这样,经常不断地升华,使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朴素的上升为理性的,又回到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从而,形成实践、认识、总结、再实践、再认识、再总结的良性循环。从而使我们更好的参与实践,收获成功。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从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出发,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对我们准确认识、判断、决策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作为一名教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握教育的发展规律,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不仅需要我们从实践的层面进行科学的谋划,更需要在其发展的内在逻辑视角科学的把握,从而更准确的顺势利导教育的科学发展,实践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实践论,心得体会,学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学习《实践论》心得体会》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4381.html
推荐专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