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工作报告 > 县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精选多篇)

县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02:21:34 | 移动端:县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精选多篇)

第一篇:襄汾县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和全县三级干部大会精神,按照县委“经济发展、安全稳定、提振士气、转变作风”的总要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提升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生态保护、安全生产、社会管理五个水平,重点向民生改善、旅游开发、城市建设三方面倾斜,办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件实事,努力打好翻身仗,再铸新辉煌。

今年的工作思路概括起来为:一个主题、五个提升、三个倾斜、十件实事。

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2亿元,比上年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8亿元,增长8.2%;财政收入完成10.888亿元,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5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2.2亿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02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62元,增长9.2%。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8.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中二氧化硫下降2.5%,化学需氧量下降2.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

一是扶持特色农业,提高产业化水平。重抓好景毛黄瓜、襄陵西红柿、赵康三樱椒、汾城苹果、南贾中药材,

二是扶持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三盛合米醋二期、宏峰纸业二期和陶寺王云万头猪场

三是扶持品牌农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的模式

推进三个基地建设。

打造千万吨焦化基地;

形成以新金山、星原、中升为龙头,符合产业政策,生产工艺先进的600万吨冶金基地;

建设百万吨煤化工基地。

重点实施11个工业调产项目:

星原钢铁集团120万吨高速线材和2号550立方锰铁高炉、光大焦化气源公司15万吨甲醇、中升钢铁公司工业用水、五江工贸公司供气管道等5个项目,确保上半年完工;

建滔万鑫达化工公司二期10万吨甲醇、九磐管桩公司150万米管桩、恒泰铸造公司40万件汽车制动器、中升钢铁公司2×450立方炼铁高炉和义襄煤业30万吨矿井扩建等5个项目,力争下半年建成;

万鑫达铁路专运线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年内开工建设。

今年,重点启动两大景区建设:

一是丁村文化旅游开发

二是“双龙湖”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

“五纵三横一环”道路网架规划

突出抓好“三扩一提升”,即:扩大建成区范围、扩大商住开发面积、扩大集中供热供气覆盖面,提

升县城品位。

重点实施八项工程:

滨河公园一期,河西集中供热,廉租房建设,垃圾处理厂,美食城周边区域改造,县城中心广场,新的农贸市场和人防建设工程。

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彻底清除陈年垃圾,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同时,提出了“一二三”整治思路:

一即“一个目标”:就是要干群总动员,全民齐参与,大打垃圾清理歼灭战,清除城乡所有陈年垃圾,保持城乡环境经常干净、卫生,为争创全省、全国文明卫生城镇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二即“两个任务”:

一是新建一批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做到垃圾入池、入场,逐步实行垃圾分类处理和无害化处理,解决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垃圾围企业的问题。

二是完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健全长效机制,解决管理无章、责任不清、前面清后边脏的问题。

三即“三项措施”:

一是财政支持。采取财政补贴、企业支持、群众筹集等办法筹措经费,保障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舆论宣传。刷写宣传标语,开办电视专栏,抓好正反两方面典型报道,营造浓厚的整治舆论氛围。

三是督促检查。开展县、乡、村三级督查,下管一级,以点带面,奖优罚劣,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着力为全县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实施城乡环境清洁工程,彻底整治脏、乱、差现象,确保环境优美、宜居宜业;

二是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三是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建成14个连锁中心店,覆盖城区和所有乡镇;

四是新建65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11.06万口人、993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五是加快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为10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

六是完成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让全县90%以上群众收看到55套电视节目;

七是完成农村48所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八是新建县第一幼儿园,解决县城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

九是完成府前街、迎宾路、桥东街、太茅路等13条街巷道路改造,优化县城人居环境;

十是完成500套廉租房建设,改善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要加强法治建设。二要加强作风建设。三要加强效能建设。四要加强廉政建设。

张书记三干会讲:办好十件实事,就是要在全面完成以上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着力实施城乡环境清洁、农村人口低保全覆盖、放心粮油工程、饮水安全、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10万农民健康档案建设、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县第一幼儿园建设、街巷道路改造、廉租房建设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十件实事。

全县三级干部大会

要实现“重振襄汾雄风、再铸丁陶辉煌”的目标,

张成梁强调了三方面内容。一、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发展。我们讲发展,就是要科学的发展有序的发展,而不是无原则、无序的、盲目的发展。要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第二产业的优势,加快转型步伐,延伸生产链条,加大科技投入,扩大市场份额,勇于在危机中寻求机遇,在困境中实现飞跃;要继续推进农业调产工作,发展现代农业,培育现代农民,引深新农村建设,实现群众致富、农业发展、农村和谐;要积极弥补历史欠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发挥资源优势,振兴旅游产业,加强城建规划,提升城市品位,不断改善民生,促进三个产业的协调发展。用发展的观点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确保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序发展。

二、转变作风是关键。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干好所有事情的关键之所在。而做个好干部的关键就是敢不敢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能不能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对工作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个样子,对党负责,为民解忧。全体机关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要求,客观审视自己的工作,对于好的要继续坚持,对于不好的要勇于摒弃,突破旧的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开创新的局面。要弘扬正义,尊重群众,认真对待、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合理诉求,创优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抓好责任落实,注重实际效果,搞好协调配合,用我们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效的工作成绩向全县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加强党建是保障。张成梁指出,党的建设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政治保障。要从严坚持“党管干部”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在选人用人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操作透明的要求,把那些品德高尚、业务娴熟、成绩突出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充实到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来。全体领导干部要认真汲取教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廉洁从政,清正为官,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第二篇:县政府201*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年3月3 日在xx县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代县长xxx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1*年政府工作回顾

201*年,是xx历史上极不平凡、大事喜事难事都很多的一年;是全县人民承关怀而奋起,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较好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胡锦涛总书记“一定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把xx建设好”的重要嘱托激励下,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和组织全县人民,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兴县、牧业富民、招商引资、经营城市”战略,调整优化结构,统筹推进改革,全力扩大开放,致力维护稳定,顽强拼搏,开拓进取,较好地完成了县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9.78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5亿元、同比增长16.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68亿元、同比增长18.4%,一、二、三产业比达到39.7:26.5:33.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72万元,同口径增长2.3%。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业效益不断提升。认真宣传和贯彻党的各项扶农政策,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一是粮食喜获丰收。实施“粮食丰收”工程,扩大粮食播面,推广良种、良法和良制,粮食总产达到35万吨,较上年增加4万余吨,获得了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殊荣。二是产业上档增效。种植优质牧草3万亩,建成李子园示范牧场、观音奶牛小区,新增奶牛920头;推广“中农合创”模式,实施生猪改良工程,新增ly母猪180头,全年出栏肉猪62万头;继续推进“百里优质蚕桑长廊”建设,全年发种5.5万张,产茧210万公斤,人均发种、产茧、收购量连续三年蝉联全市第一;利用国家级农业(辣椒)标准化示范区优势,成片种植优质辣椒10万亩,总产鲜椒达15万吨;大力发展竹业经济,新栽麻竹、雷竹2万亩;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抓,全年输出劳务18.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2亿元。三是品牌效益凸显。继续实施“品牌带动”战略,“西凤脐橙”、“广丰茭白”等农产品通过国家商标注册,大明科技园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和生产基地认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工业运行质量提高,支撑作用逐步显现。坚持“做大现有、打造旗舰、优化个体”的思路,克服电力供应紧张、运输成本增大、原材料涨价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一是工业总量大幅攀升。全县规模内工业实现产值5.49亿元、销售收入5.59亿元、入库税金12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9%、48.6%、39.8%。二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李子园公司新征土地30亩,整体收购麻袋厂,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天薪公司收购、租赁国有乡办茧站达37个,蚕茧收购量增加到400吨;盛兴公司投资1800万元新上路灯、铁塔项目和静电喷漆生产线,与四川电信公司签下了1.3亿元的铁塔供应定单。全县规模以内企业无一不满负荷生产、无一不赢利。天然气、双凤鞭炮、金迪印务新入围统计口径;光大、天薪销售同比翻番;李子园、上风等3户企业缴税过百万元,重点工业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三是发展潜力明显增强。通过建立发展基金、引进外来资本、激活民间资金、争取银行支持等措施投入资金3700多万元,完成李子园奶粉生产线、万兴ppr管材生产线等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狠抓行业自律,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严厉制止“三乱”行为,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第三产业渐趋活跃,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坚持“扩大内需、增加人气、发挥优势、注重特色”的思路,打造黄金商圈,培育消费热点,城乡商气进一步激活。骨干商贸企业迅速扩张,盐业、烟草、石油等十户企业入库税金达1240万元,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晋龙药业、惠康超市等一批民营商贸企业迅速崛起。建成东方花园二期建材等一批专业市场,形成了安汉大道、纪信广场、晋南大道等黄金商圈,市场体系逐步健全。积极发展医药、家电等连锁经营和烟草、食品等物流配送,提升凤凰山大酒店、东江大酒店软硬件档次,留人环境得到优化。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活动,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力度,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亿元,同比增长16%;第三产业入库税金达到2850万元,同比增长34%。

一年来的发展,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6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020元,同比分别增加326元、620元;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达到23.8亿元、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3%、11.3%。

二、发展活力不断显现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企业改制步伐加快,逐一清理39户改制不彻底企业,完成食品厂、织布厂、民爆公司等9户工商企业改制,安置职工1068人,化解债务8300万元。规范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县管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银行代收制,清理并停发314名在编不在岗人员工资,财政供养人员首次实现负增长。理顺城市建设管理机制,坚持规划集中审批,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制度,实行建设和供地分离,杜绝“以地换工程”等不规范行为,撤消14个非法供地主体,收回非法占地3宗,土地管理进一步规范。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重点工业企业和优势产业招商,建立健全重大招商项目评审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新设北京、浙江、新疆办事处,成功举办了北京、新疆乡友联谊会,组团参加了京川经贸活动周、西博会、乌洽会等大型招商引资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亿元,向上争取资金1亿余元。引进李子园三期投资等一批招商项目,达成了浙江小王子食品公司来xx投资办厂等一批意向性协议,争取到城网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分批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多次邀请知名学者、专家来县讲学,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习近平、张学忠等领导和临安、绵阳、内江等市县党政代表团相继来县考察,提高了xx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发展后劲日益增强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按照“理顺体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丰富内涵”的思路,大力推进生态卫星城建设。城市规划进一步完善,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南、城北新区控制性详规,新区控规覆盖率达到100%。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启动莲花湖一期工程、安汉大道北段、xx中学等46个重点工程建设,总投资达3.36亿元,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金地花园、文庙、信用联社、工商局办公楼等一批精品工程。城市内涵进一步丰富,安装安汉大道、东门桥两处红绿灯;建成市内县级城市第一座互通式立交桥;完成城区58个山头绿化,启动59家机关单位庭院绿化,补植纪信广场、安汉大道公共绿地60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城市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了创卫长效管理机制,居民文明卫生意识不断提高,全县人民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国道212线xx段整治工程,完成62公里县乡油路整治和215公里村道建设,城乡道路体系更加完善。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荒山造林1万亩、天然林管护30万亩;完成红旗、红岩水库大坝加固工程,整治病险水库22座,修复水毁工程752处;完成中岭乡观音岩村等3个旱山村集雨节灌项目建设;治理水土流失30平方公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渐提高。完成农网二期改造,全面启动城网改造工程,能源建设扎实推进。开通槐树等4个场镇小灵通业务,移动、联通、网通、铁通业务进一步拓展,信息网络建设明显加快。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继续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不断巩固“普九”成果,“两基”复查通过市政府验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普通高考万人上线率蝉联全市第一;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xx中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和晋城中学、天宝中学扩建。完成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县医院顺利通过“二甲”评审,人民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贯彻“三为主”方针,落实农村计生帮扶政策,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关停了明森印染厂等污染严重的企业,环境保护卓有成效。群众性文体活动有声有色,双凤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完善广电体制改革,舆论导向功能进一步加强。统计、物价、气象、外侨、档案、残联、老龄、妇儿、地方志、拥军优属、经济普查、民族宗教等事业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四、发展保障更加有力

——行政能力明显提高。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并定期报告工作,加强与政协的协商和沟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修订行政审

产成本,突破能源制约。采取岗位培训、进修深造、重奖激励等措施,全面提升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素质,突破人才制约。

——打造特色,培育壮大农业产业。认真研究领会、全面贯彻落实20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有关扶农助农政策,以构建南充“绿色农副产品供给区”为方向,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作好一个规划。立足xx农业资源优势,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 科学制定《xx县农业中长远发展规划》,并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思路,成片规划,逐步推进,配套建设,规模发展,既避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和短期行为,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又扎扎实实打造xx农业的区域特色。

争创两个基地。一是争创全省优质粮食生产县和南充有机食品基地。突出粮食基础地位,大力实施粮食丰收工程,精心打造国道212沿线优质粮油高产示范带5万亩,辐射带动全县种植优质粮油35万亩,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的优质粮食生产样板县。依托广丰农业开发公司、日月高新农业开发公司,以多扶、复安、晋城、常林、观音等乡镇为中心,构建南充有机食品基地。二是争创全省劳务输出基地县。坚持把劳务开发作为增收工程来抓,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和素质,在北京等地建立劳务开发公司,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次,输出劳务1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亿元。

做强六业经济。围绕“深层次提升传统产业、高规格开发新兴产业”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乳业上,坚持“稳健、环保、效益”的原则,完善配套体系,推进小区建设,强化污染治理,加快良繁体系建设,力争新增奶牛600头。在猪业上,继续实施“生猪改良工程”,大力推广dly生猪小区饲养,年内建成ly母猪繁育中心,力争认养ly母猪1000头以上。在竹业上,加强已建成的3万亩麻竹基地管护,有条件的地方扩大种植规模,促成天盛、天彩等竹业龙头在我县新建加工厂,形成竹业发展链条。在蚕业上,继续推进“百里优质蚕桑长廊”建设,大力推广良桑品种,抓好基地乡镇和业主发展,力争全年发种6万张、产茧230万公斤,确保蚕业在全市、全省的领先地位。在果业上,继续实施“东桃西橙”工程,在义兴、凤和等乡镇扩种西凤脐橙1万亩,嫁接改良5000亩;以古楼为中心成片扩种充国香桃1万亩。在椒业上,规模种植“二金条”优质辣椒10万亩以上,积极引进精深加工企业落户xx,进一步提高椒业效益。

——激活需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发挥我县位于成渝南两小时经济圈和三国旅游大环线的区位优势,承接市区辐射,以构建川东北“休闲旅游聚集区”为依托,建设大市场,融入大流通,发展大商贸。

以莲花湖风情滨湖商业开发为重点,充分发挥汉文化、张澜故里、生态后花园的独特优势,扩大服务网点,拓展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卫生保健等新型服务领域;支持凤凰山大酒店、东江大酒店创星级宾馆,提高接待水平,打造充满特色的留人环境,更多地吸引南充、成都、**等地的人流和物流,谋求截流效应。

积极应对投资拉动减缓带来的影响,把激活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重点扶持十大商贸骨干企业(盐业、烟草、石油、粮食、物贸、晋龙、民爆、惠康超市、东江大酒店、凤凰山大酒店),增强龙头带动;打造五大黄金商圈(莲花湖、安汉大道、九洲商贸城、南台小区和电影院小区),集聚商机人气;建设三大专业市场(新建城南新区市场、搬迁鹤鸣市场、扩大建材市场),健全流通体系;培育四大消费热点(教育、运输、房地产、旅游),激活城乡消费需求,增强拉动效应。

——开源节流,提高财政运行质量。按照“五个要财力” (向培植财源要财力、向管理要财力、向政策要财力、向清收要财力、向资源要财力)的要求,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良性运行机制。整合财政资金,加大对重点农业产业化项目、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培植和壮大后续财源。全面启动“金财工程”,强化收入征管,将所有县管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证工资、教育、医疗卫生、农业投入、三条保障线等公共支出,适当提高乡镇、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公务费预算标准。严格清理县本级债务和乡镇干部借资、垫资情况,强化债务管理,实行年度审计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惩典型,杜绝新增债务;加大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等政府性债权的清收力度,千方百计筹措偿债资金。积极争取转移支付、财政周转金核呆转息等财政性资金,力争全县总财力达到2.38亿元。

二、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支撑力

——着力推进四项改革。一是启动彻底改制工程。按“统一领导、因企施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展开工商企业改革的最后攻坚,力争完成12户企业的改制;认真清理改制遗留问题,重新审计改制企业资产处置情况,强化对剩余资产和留守人员的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试点工作,增大对乡镇的财力补助;开展部门预算改革,扩大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购范围;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改革,加强重大投资项目的预决算管理和审计,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估。三是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理顺土地管理体制,加强国土队伍建设,规范国有土地资产的经营和管理,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扩大收购储备范围,严格执行两个“百分之百”制度,清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确保土地集约、高效、合理利用,为城市建设和偿债筹集更多的资金。改革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把广场摊位、公交线路经营权、广告经营权等公共资源推向市场,提高资源调配能力和使用效益。进一步开放社会投资领域,有序放开教育、医疗、体育市场;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南西输水、污水处理等经营性项目。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研究出台优惠政策,调动金融部门发放贷款和冲销核呆的积极性,缓解资金瓶颈制约。四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按照“政事分开、分类管理”的要求,全面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和规律、有助于各类人才发挥才干的新型人事管理运行机制。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兴县之要,唯在开放。要大力推进深层次、多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一是在对外交流上求突破。继续做好省级有关部门、杭州等地对口帮扶工作,新争取浙江建德市、杭州拱墅区对口帮扶我县;进一步发挥浙江、北京、新疆、成都、**等驻外办事处的“桥头堡”作用,灵通信息,争资引项;进一步深化“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在广泛的对外交流中开阔视野,启迪思维,更新观念。二是在招商实效上求突破。调整招商思路,算好招商成本帐、效益帐和风险帐,推行集体评审决策制,杜绝招商中的“花架子”;瞄准重点区域,抓住外资西进、东资西进的大好机遇,立足成渝,盯住(北)京(新)疆,突出沿海,放眼国外,巩固老关系,开辟新领域,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突出重点项目,将招商引资与盘活存量资产、产业化建设、经营城市相结合,着力引进一批对县域经济带动作用大的项目;讲求诚信、优化服务、惩治“三乱”,营造风正心齐的政务环境、近悦远来的服务环境、亲商敬商的人文环境,让投资创业者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推行项目主办人总负责制,加强跟踪落实,努力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三是在争取项目上求突破。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争资引项的积极性;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方向,高质量编选、储备一批项目,积极争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国家商品粮基地等一批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抓好项目评审、实施和监管,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三、统筹协调,全面进步,增强发展推动力

——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总体思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互动的良好态势。在城市建设上,保持建设规模适度,着力丰富城市内涵。一是以精品提升城市。按照“打造单体美、提升总体美”的要求,抓好莲花湖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景点建设和水面综合利用,打造景区旅游文化、休闲文化;启动晋城大道柔性路面改造,推进安汉大道北一段建设;多业主开发安汉城、金地花园、瑞星花园、府南花园、博雅庭院,打造精品住宅小区。二是以产业支撑城市。启动天宝西路干道建设,打通城西工业集中区的发展“瓶颈”;加快九洲商业城、南台小区三期工程建设进度,启动电影院小区整体开发,构建城市主商贸中心区。三是以项目完善城市。抓住南西输水工程被列为全市重点工程的契机,积极做好工作,加快建设进度;完成城南变电站电源建设,加快城区电网改造;依托xx河治理项目,切断两河(虹溪河、象溪河)污水直排污染源;做好县城垃圾处理场项目争取工作。四是以生态扮靓城市。围绕五年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目标,建立健全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继续搞好城区山头和公共区域绿化,力争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5%,把xx真正建设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园中、显山露水”的南充生态后花园。在农业基础建设上,力争实施退耕还林1万亩、荒山造林2万亩、公益林造林1万亩,天然林管护40万亩;抓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建成双江、双洛场镇集中供水站;启动中岭、义兴等乡镇农机化综合示范建设;完成12个扶贫新村建设,实施“户办工程”3300户;全面完成19座病险水库整治;建立升钟水利工程管护专项资金,搞好重点水毁工程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土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8平方公里。在交通建设上,搞好农村公路

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两个“百分之百”:指经营性用地必须100%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商品住宅等开发用地必须100%以拍卖方式出让。

户办工程:是新时期丘陵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种新模式。其筹资和建设方式是以激活民间资金投入和发动农民自我创业为主、政府以奖代补为辅,主要内容是每家每户建一片经济园、一口蓄水池、一眼卫生井、一个沼气池、一条进出农户石板路、一个硬化庭院,具有产权明晰、利益直接、经营灵活、管理方便的特点。

“四五”普法:普及法律知识的第四个五年计划。

农村“面源”污染:指因过量和不合理地使用农药、化肥,小规模畜禽养殖的畜禽粪便,以及未经处理的农业生产废弃物、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等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

“4050”人员:是指男50岁以上(含50)、女40岁以上(含40)有劳动能力,愿意从事本人力所能及工作的本地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三有一不企业:指“有市场、有效益、有信誉、不挪用”的企业。

三条社会保障线: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两取消、三补贴:指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

三场一馆:指商场、市场、文化娱乐场所和宾馆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全面支撑部门预算管理、国库单一帐户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宏观经济预测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需求。

中农合创:是中国后发展地区农业合作创业中心所创造的一种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模式。通过向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及优质服务,待产生效益以后,再向投资方支付应缴款项的方式,解决农民缺乏资金、科技水平低及抗风险能力弱等严重制约农民致富的问题。

第三篇: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建议。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十一五”以来,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坚持弘扬“五种精神”,全面实施“四大战略”,紧紧抓住省长定点帮扶的有利契机,戮力同心、艰苦创业,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到201*年末,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年的23.5亿元增加到73亿元,年均增长25.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1*年4960万元增加到5.27亿元,年均增长60%(按原口径计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1*年8.2亿元增加到72亿元,年均增长50.8%;规模工业增加值由201*年2.8亿元增加到35亿元,年均增长65.5%;规模工业企业由201*年的58家增加到126家,累计增加了68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1*年5.1亿元增加到14.2亿元,年均增长18.4%;实际利用外资由41万美元增加到5650万美元,是201*年的140倍;域外招商引资由201*年2.3亿元增加到50亿元,年均增长76.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年的201*元增加到6100元,年均增长23.8%。

过去的五年,是解放思想,加速对外开放的五年;是艰苦创业,在全省产业布局重组中占据重要一席之地的五年;是自加压力、创造“义县速度”的五年;是抢抓机遇,为“十二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义县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我们始终坚持了五个不动摇:一是坚持抓对外开放不动摇。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大开放、大服务”的发展理念,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组建招商团队,制定引资政策,创新招商模式,走出县门、走出国门,共举行招商推介会50余次,引进项目330个,完成域外引资额93亿元。统一了软环境就是硬生产力的发展共识,确定了重点企业保护制度,实施“保姆式”、“一站式”服务,促进了招商引资项目的迅速落地,加速了我县对外开放进程。二是坚持抓重大项目不动摇。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抓发展就是抓项目,抓大项目就是大发展,抓又大又好项目就是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引进了一批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牵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新建了义兴铁塔、国大乳业、惠发天合、丰安实业、中兴恒和、顺鑫锻压、华能风电等62户龙头企业,为打造“五个百亿”产业集群,构建农业“一业四品”格局奠定了坚实的项目基础。三是坚持抓工业园区不动摇。五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园区是载体,项目是核心、环境是关键”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的原则,规划建设了锦州七里河工业园区、凌北产业园区、高台子医药化工园区、凌岸畜牧养殖加工园区等四大园区,共投资11.7亿元,推进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项目承载能力,为产业集群发展夯实了硬件基础。园区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义县速度”。四是坚持抓城市建设不动摇。五年来,我们以完善城市基础功能,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坚持经营城市的发展理念,科学规划和实施了城市建设方略。几年来,投入14.5亿元,先后完成了迎宾路、朱瑞路、中兴街、体育场、县医院、高级中学、集中供暖、污水处理厂、人工河等12项城市基础设施和重点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新建阳光花园、瑞和新城等11个住宅小区,完成商住地产开发70.5万平方米,加快了“南扩北移东进”步伐,全面提升了城市品位。五是坚持抓艰苦创业不动摇。五年来,县委县政府以改革创新的姿态,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始终弘扬“五种精神”,坚定实施“四大战略”,以坐不住的危机感,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态度,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和发展义县的伟大实践中来,形成了务实闯新、艰苦创业的良好氛围,推动了义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获得“市政绩考核先进县”荣誉。

二、201*年的重点工作和主要成果

201*年,我县突出“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市现代化”三项重点工作,努力提升县域经济运行质量,推动了社会和谐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位居全市前列,先后获得24项国家和省市级表彰。

1、围绕壮大五个百亿集群,分梯次推进园区建设,项目工作取得新成果

为深入推进园区建设,我县积极争取将锦州七里河工业园区升级为省级园区,凌北产业园区升级为市级园区,高台子医药化工园区、凌岸畜牧养殖加工园区升级为县级园区。并新规划了张家堡工业园区、地藏寺乡再生资源工业园区两个乡镇园区,分梯次地推进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落地工作。锦州七里河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电力电器和健康食品产业,起步区拓展到5平方公里,投入建设资金4.3亿元,完成了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2公里园区道路建设等18项基础设施工程,实现了园区基础设施的“十有五配套”。目前,入园企业达到49家,其中35家企业竣工达产,已成为我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凌北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新型冶金产业、资源开发与深加工产业。起步区规划3平方公里,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完成了8公里双回路高压线路架设等12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入园企业67家,其中46家企业竣工达产。高台子医药化工和凌岸畜牧养殖加工园区分别完成了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围绕五个百亿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工作。全年新增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08个,包括新动工项目85个,续扩建项目23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 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9个。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企业5家,超亿元的企业13家,年内预计完成工业全口径税收5.8亿元。

2、围绕构建一业四品格局,加速度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20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8.5亿斤,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37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5家。全力构建了“一业四品”的现代农业格局。以东润种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制种业,引进9家育种公司,新增玉米制种田4万亩,种子产量突破201*万斤;以国大乳业乳品加工项目为龙头,形成健康食品系列品牌,新引进畜牧养殖加工企业5家,全县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35个单元,肉蛋奶总产量达21万吨,动物重大疫情实现零控制目标;以10万吨花生油项目为龙头,新引进休闲食品加工企业12家,全县粮油加工企业已达23家,进一步完善了官场沟花生购销专业市场,促进了我县粮油产品的加工、增值和转化,花生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红馨香”西葫芦等绿色蔬菜产品系列品牌为重点,以大实食品、清秋食品为龙头,蔬菜深加工企业达到32家,新建标准棚室小区100个,全县千亩以上设施农业园区达到17个,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8万亩;以万润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万亩玫瑰园项目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林产品系列品牌,全县新栽玫瑰15万株,种植树莓5000亩,栽植大扁杏8000亩,新建果树示范园50个,栽植寒富苹果1.86万亩。全面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万亩,新增水浇地面积4.26万亩,新建水源工程1017处,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9.38万亩,对2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新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2处,解决了2万口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土地开发整理3.1万亩,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新建万树村庄30个,实行封山禁牧27.7万亩,完成草原沙化治理面积13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1.6万千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62%,在16个村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科技部门与省农科院对接科技项目18个,建设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区86个,落实农业科技承包项目33个,全县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6.8亿元,增长39%。科技产田

3、围绕营建三条精品线路,深层次推进旅游开发,服务业发展增添新活力

201*年,我县积极创建了以“佛教文化游、闾山风情游、化石探幽游”为代表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完成旅游招商项目9个,引进域外资金6100万元,深入推进了旅游名县工程。年内争取国家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初步完善了旅游景区道路、电力、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将化石馆和万佛堂两个旅游景区从aa级升级为aaa级景区,成功举办了我县第三届伏羊文化节暨奉国寺建寺990周年纪念活动。着力加快温泉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申报了七里河和聚粮屯温泉小镇两个省重点支持项目。201*年我县接待游客达到104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实现1017万元,旅游综合收入实现3.5亿元。以旅游为牵动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规划建设了占地2.1万平方米的城南物流园区,落户物流企业3个;完成福山宾馆改造工程,提升了对外接待能力和水平;大力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配送中心2个,农村连锁超市26个;深入推进了农村“新网工程”建设,县供销联社被确立为全国重点扶持县级社;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工程,全年销售家电下乡产品4.16万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兑现家电和机动车购置直补资金1326.3万元;成立祥和村镇银行,与锦州市工商银行签订了融资合作协议,搭建了银企对接平台,加大了信贷投入对中小企业、三农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年内完成融资14.5亿元。深入开展“诚信杯”竞赛活动,金融信贷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显现。

4、围绕“南扩北移东进”目标,高标准规划经营城市,城乡面貌实现新改观

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全面构建宜居城镇。积极推进了城市“南扩北移东进”进程,全县新开发住房地产、商业地产和工业地产面积达69.8万平方米,重点实施了阳光花园三期、瑞和新城二期、华盛名门、典逸空间、锦绣一坊等房地产开发工程,城南新区发展已初具雏形;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工程。目前,投资1.2亿元的城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正式投入使用,投资3997万元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开始试运营,投资170万元的人工河堤坝二期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投资8000万元的县医院综合病房楼工程进入收尾阶段。以城区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改造主要街路7030延长米,新栽观赏树木、花卉1.1万株,迎宾路、振兴街新安装路灯175盏,取缔、迁移和规范了马路市场3个,显著改善了城区环境,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

5、围绕加速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县乡财源建设再创新佳绩

201*年,我县通过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等多种形式,分别在韩国、香港、天津、温州、大连等地举行招商推介会11次,引进项目133个,引进域外资金50亿元;加大重点财源建设力度,全面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项目落户投资强度,落实纳税大户奖扶政策,为涵养税源、拓宽财源提供了项目保证。全县涌现出了一批超百万元的纳税大户企业。其中纳税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16家;围绕财源建设工程狠抓经济运行。继续实施四大班子领导包片、包重点企业制度,每月召开财税调度会,每季度深入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力促企业开足马力生产,项目开工率达到78.5%;税务部门严格抓好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税种的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做到了依法治税,应收尽收;财政部门大力整合县乡财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了保运转、保工资、保民生、保稳定目标,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6、围绕改善基本民生,多举措发展公共事业,社会和谐发展实现新跨越

201*年是义县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翻建改建城乡中小学校舍5910平方米,投资1.1亿元的义县高级中学正式投入使用。充分整合全县教育资源,一高中和二高中、一初中和城关初级中学、二初中和聚粮屯初级中学顺利合并;加快推进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进程,巩固新农合建设成果,新增村级定点门诊251个,结核病防治所实施异地迁建,县医院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市级验收;全面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食品药品监督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新建2个乡镇文化站,新发现文物遗址300多处;全面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年内新增干线光缆144.67千米,实现了239个行政村和20户以上村屯的有线电视信号全覆盖;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的家庭普及率达到71.8%;完成稍石线、鞍羊线、庄林线等公路大修工程54公里,维修病险桥6座;供电部门加大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新建变电所2座,扩建变电所3座,完成了设施农业10kv线路延伸工程;国土部门加大土地资源保护力度,强化土地调控和矿产资源管理,优先保障了重点项目建设需求;环保部门全面落实了节能减排措施,二氧化硫等三项重点排放指标全部达到省、市下达的削减5%标准;进一步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劳动保障网络体系建设,确保了保险基金按时足额发放。新农保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参保率达到80%以上;加大就业和再就业管理服务,实现实名制就业1万人,实现劳务输出5万人;救助城乡低保户19255户,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476.2万元,为695名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老人生活补贴42万元,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统计部门精心组织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发改部门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毛纺厂等3家企业实现成功转制;人事部门进一步深化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此外,审计、安监、物价、粮食、档案、气象、县社、人防、残联、县志、宗教、地震、慈善、侨务等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工商、质监等部门执法力度不断加强。邮政、通信、石油、烟草、保险等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7、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大力度推进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建设开创新局面

201*年是义县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实施依法行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年。县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0件、政协提案40件,落实率分别达到66.7%和75%,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100%;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不断加强纠风治乱机制建设,在锦州市率先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12家开展行政权力运行试点工作的执法部门取消了196项行政权力项目,总减少率为9.4%;深入开展主要领导集中接访活动,全年受理各类信访案件746件,结案率达81.2%,强化接访能力和服务水平,投资410万元新建了信访接待大厅;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及时化解各类不稳定因素;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9起;预防控制犯罪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争创“省级平安县”;继续实施“五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推进依法治县进程,被评为辽宁省“依法行政先进县”。

各位代表,201*年,全县上下和衷共济,励精图治,共谋发展,为“十一五”的收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五年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可喜进步是县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44万人民团结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驻义部队、武警官兵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参与支持义县改革、建设、发展的驻义各单位,向来我县投资创业的投资者、建设者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义县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正确评价以往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县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当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产业层次不高,自主发展能力不强;农业抗灾避灾能力较弱,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任务十分繁重;第三产业发展仍显缓慢,潜在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群众生活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然不高;人才相对匮乏,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机关作风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十二五”是我县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我们要继续弘扬“五种精神”,深入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义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至“十二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三次产业比重达到12﹕58﹕3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实现40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实现1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20%以上,实现15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城镇人口达到20万人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40%以上;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十二五”期间,要把义县建设成为连接辽西、辐射蒙东的重要节点城市,全国精细化工重要生产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加工腹地,环渤海生态建设和绿色食品加工重要区域,“京辽通廊”的旅游支点城市,确保县域综合实力达到全省44个县的中等发展水平。

四、201*年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体会议的重大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加快“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市现代化、社会和谐化”进程,全力推进“五个百亿”产业集群的迅速壮大,深入构建农业“一业四品”格局,用持续增长的“义县速度”推动义县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20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90亿元,增长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85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0亿元,增长40%;规模工业增加值实现45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8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320元,增长20%。

为了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主要做好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1、抓项目招商,加快园区建设,促进“五个百亿集群”建设进程

201*年全县工业要紧密围绕招商引资、园区建设、集群发展、环境优化四项重点工作的深化和攻坚,全力推进义县工业园区化进程。一是深化对外开放,掀起举县招商,全民创业热潮。全面开放县域经济的各个领域,拓展招商渠道,拉长引资链条,促进项目入驻。新落户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以上项目100个以上,重点抓好30个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规模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实现4000万美元,出口创汇增长30%;二是分层次推进园区建设。锦州七里河工业园区完成新增2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凌北产业园区完成3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十有五配套”标准。凌岸畜牧养殖加工园区、高台子化学医药园区、张家堡工业园区、地藏寺再生资源工业园区、白庙子汽车配件工业园区分别完成500亩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年内锦州七里河工业园区要晋升为省级工业园区,凌北产业园区晋升为市级工业园区,将园区打造成为义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三是高速度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年内电力电器产业集群新落户项目20个以上,新兴健康产业集群新落户项目30个以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新落户项目10个以上,新型冶金产业集群新落户项目30个以上,资源开发与深加工产业集群新落户项目10个以上。到201*年新兴健康产业集群、新型冶金产业集群产值要率先突破100亿元;四是大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坚持“发展无门槛、服务无红灯、部门无关卡”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一站式”审批、“一个口径”收费和“全程式代办”服务,实现服务客商零距离、零等待、零障碍,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运营成本,提高义县优惠政策的影响力和投资环境的吸引力;五是全县要继续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全面盘活县域内的闲置资产,整合资源对外招商;六是积极推进惠发天合、渤大化工、问天新能源、中兴恒和物流等骨干企业上市,争取引进2家国内五百强企业落户义县。

2、抓龙头牵动,夯实产业基地,推进现代农业“一业四品”开发进程

201*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围绕“发展30个龙头企业,建设10大产业基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三项重点工作,改革传统模式,促进土地流转,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年内新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个,重点抓好15户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建设;二是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快十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形成公司+基地+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户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预期建设目标是:30万亩花生种植基地、20万亩蔬菜栽培基地、10万亩育种基地、10万亩大扁杏基地、5万亩寒富苹果基地、3万亩树莓基地、1万亩玫瑰园基地、5万头奶牛养殖基地、13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和5000万羽鸡养殖基地;三是围绕十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整合农业专项资金,不断完善产业基地的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建基地农田水利工程10处,新增机电井500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万亩,完成河道治理50公里,小流域治理面积5万亩。全县人工种草2.5万亩,完成草原沙化治理10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0万亩,植树造林16万亩,村屯绿化30个。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35万千瓦,争取在全市率先实现花生生产全程机械化;四是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深入开展与省农科院的科技共建,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产业项目4个,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60项,对接科技项目20项,科技承包36项;五是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安居工程,完成土地整理2.6万亩,拆旧村屯44个,建设标准示范村2个,实现土地增减挂钩1365亩,耕地保有量稳定在6.6万公顷。

3、抓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基础功能,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按照义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构筑“一轴一带,三心五区”的城区发展格局。以老锦义公路为发展轴,建设大凌河生态旅游发展带,形成金三角商业中心、城南商贸中心、凌北行政中心。重点发展南部主城生活区、北部滨水新城区、东部产业发展区、古城文化旅游区、西部工业整理区。全年完成地产开发70万平方米,其中商住面积50万平方米,工业地产面积20万平方米。实施城市南扩工程,以中乐地产项目为重点,开发地产面积15万平方米;实施城市北移工程,全面启动大凌河义县城区段整治工程,推进滨水新城建设;启动城市东进工程,以锦州嘉恒地产、正大地产开发项目为重点,新开发地产面积10万平方米;抓好老城区、古城区拆迁改造工程,完成拆迁改造面积25万平方米;继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管理,实施城市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全面推进新村镇建设试点工程,七里河镇、张家堡乡力争分别完成5万平方米、3万平方米的新村镇建设工程,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抓资源整合,加快旅游景区开发,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

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扩大对外开放领域,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整合奉国寺、万佛堂、八塔山等景区资源,打造以佛教文化为底蕴的大凌河沿岸景区观光带;整合宝林楼、老爷岭、大石湖等景区资源,打造以山水风光为特色的闾山西麓景区观光带;整合中德地质公园和宜州化石馆等地质自然景观资源,积极推进国家地质公园申报工作,打造以观赏石之乡为品牌的化石旅游观光带;抓好温泉小镇项目建设工作,以产业集聚带动旅游综合开发;积极宣传和推介义县旅游文化品牌,引进旅行社5家以上;促进“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均衡发展,确立标准化旅游接待酒店2个,完善景区之间的道路交通,发展民俗饮食文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组织各种会展、庙会等活动,提升旅游人气和扩大景区知名度。积极发展集镇商贸、社区服务业,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村“新网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市场体系。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引进3家以上金融企业落户义县,构建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信贷结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继续开展诚信杯竞赛活动,全面打造诚信义县。

5、抓企业运行,强化政银企合作,推进财源建设进程

201*年要重点抓好企业运行工作,使落地项目尽快投产达产,为财源建设提供税源支撑。全县各部门要深入了解企业情况,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实际问题。进一步密切政银企合作关系,建立县级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和中介组织,创新融资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使金融资源实现合理配置。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投入力度,全年确保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扎实做好财税工作,大力培植支柱财源和后续财源,充分挖掘财税增收潜力,强化财税征管,实现及时足额入库。深入开展财源建设竞赛活动,继续组织一季度经济运行开门红活动,不断完善利税大户奖扶政策,年内争取纳税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3家,纳税超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纳税超500万元的企业达到5家,纳税超100万元企业达到20家以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保民生、促发展上。

6、抓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推动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编制完成我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双高”“普九”达标工作,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确保顺利通过验收;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巩固新农合工作成果,确保参合率达到100%;全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保覆盖面,加大保险基金征缴力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高度关注弱势群体,逐步加大城乡特困家庭和残疾人救助力度;高度重视老年事业发展,确保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继续坚持党政领导开门接访长效机制,畅通人民群众信访诉求渠道;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认真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调解社会各种纠纷,保持社会基本稳定;努力巩固双拥共建成果,增进军政、军民团结。今年继续抓好民生10件实事:一是启动实施大凌河城区段改造工程;二是在城南新区新建一座占地2万平方米的市民广场;三是建设城市垃圾填埋场建设工程;四是完成新县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配套,确保正常运营;五是建设城内集中供热管网二期改造工程;六是实施城内煤气管网入户工程;七是实施庄林线松林堡至张家堡段、鞍羊线张家湾至刘龙台段计39公里公路大、中修工程;八是完成200户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九是完成5所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十是解决农村3.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7、抓机关作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程

各级政府机关要牢固树立“学习、创新、服务、效能”的意识,争创“四型”表率机关。一要建设学习型机关。准确把握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敢于和善于借鉴先进地区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认真开展“远学苏州、近学开原”活动,做到“寓做于学,学以致用”,全面提升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争当学习的表率;二要建设创新型机关。突破“小富即安”、“抱残守缺”的落后文化心态束缚,认真解决好“松一口气”的思想,大胆创新指导经济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模式,部门工作要善于挑战极限,主要指标要勇于赶超先进,提升自加压力,争先创优的能力和水平,争当创新的表率;三要建设服务型机关。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的思想,认真解决好“中梗阻”的问题,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把各级政府机关建设成对外开放的窗口单位,争当服务的表率;四是建设效能型机关。要牢固树立“谋大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工作理念,全面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夯实目标、强化责任,认真解决好思想消极、工作拖拉的问题,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打造机关工作的义县速度,树立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蓝图绘就未来,伟业催人奋进。义县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让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义县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使我县综合实力早日达到全省中等发展水平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201*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提出下届政府工作重点,请予审议,201*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县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人民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县总体发展思路,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201*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7.2亿元,比201*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比201*年增长8倍,年均增长5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亿元,比201*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24.6%;财政收入完成1.3亿元,比201*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32.3%;财政支出完成12亿元,比201*年增长3倍,年均增长3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60元,比201*年增长95%,年均增长14.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1750元,比201*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20.3%。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扎实有效。积极规划建设“三区三园五带”,蔬菜、马铃薯、中药材、大麻等特色优势产业逐年壮大,累计建设蔬菜基地7个8217亩,塑料大棚5537栋2760亩,建成洋芋基地5万亩、中药材1.1万亩、大麻1万亩。粮经比例由201*年的4∶1 调整到201*年的3.4∶1。五年来,共争取实施旱作农业等项目11项6381.9万元。坚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建立县乡科技培训、示范、推广服务体系,推广旱作农业、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用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年均地膜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提高,预计201*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0.96万吨,年均增长1.2%。畜牧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五年共实施良种肉牛基地建设、世行畜牧综合发展项目38个,总投资3839万元;建成养殖小区27个,规模养殖场89个,养殖专业村93个;发展各类畜牧养殖协会17个,畜牧产业龙头企业6家;年均青贮氨化饲草7.5万吨;年均改良黄牛1.5万头,改良羊1.3万只。预计201*年底,全县畜禽饲养量达到125万头(匹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富有成效。累计新修梯田9.36万亩,治理小流域99平方公里,全县梯田化率达到76.4%。建成渠子梁、连五梁、刘堡梁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8处,解决了10.15万人的饮水问题。完成了东峡、石峡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全县168村完成“一池三改”11450户;完成人工造林10.08万亩、天然林保护37万亩,完成14.05万亩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马鹿乡长宁村、张川镇刘家村、木河乡下庞村等9个省市级新农村试点村完成建设任务,完成了86个推进村产业发展规划。扶贫开发深入推进。累计争取国家、省、市各类扶贫资金1.1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53个,3.49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面下降到18.4%。启动实施了13村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及灾后重建、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抢抓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等良好机遇,累计争取各类建设项目367个,总投资17亿元,实施各类建设项目490项,完成投资38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1项,引进资金20.19亿元,有力带动了全县经济发展。通过积极汇报争取,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支持张家川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为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大力实施“经营城市”战略,城镇空间得到扩展,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提升。累计投入3亿多元,实施了县城道路延伸改造、市政服务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了县城中城北路、阿阳路等17条20公里城区道路的新建和改扩建,配套实施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工程,硬化城区小巷道141条;加快推进县城新区建设,县城面积由原来的4.6平方公里扩大到8.2平方公里。加大交通项目建设力度,天平铁路和庄天二级公路(张家川段)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交通“瓶颈”正在逐步打开。五年累计实施各类交通道路建设项目260多项,完成总投资1.8亿元;建成通乡油路7条162.5公里,完成通达工程160条366.2公里,完成通畅工程71条228.9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46.55公里,较201*年底新增303公里。

——城镇经济大幅攀升。深化企业改革,全面完成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认真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设立工业强县基金,加大现有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扶持鑫达矿业、伊味思清真食品公司、建明调味品厂等龙头企业发展,工业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步提高。规划建设三大工业园区,投资292万元,完成中部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一期工程建设,建明调味品、绿源中药材饮片加工等企业入驻园区并投产运行;完成了东部矿产开发加工园区土地征用、规划设计和评审;启动西部皮毛加工贸易园区征地规划等前期工作。坚持“引大引强入张”,引进**太极、北京天创等知名企业落户张家川,新建阿胶生产、风力发电等工业项目,带动了工业经济发展。积极实施龙山皮毛市场二期工程、县城综合市场、汽车修配和农贸综合市场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城乡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举办首届关山花儿会暨清真食品节。高度重视财税工作,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狠抓收入征管,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重点支出,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实施建设项目68个,总投资1.8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面积32.72万平方米,建成县一中新校区、职教中心等一批标准化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如期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中阶段升学率、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共向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6000多名。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良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实施卫生项目39项,完成了中医院整体搬迁、县医院住院楼、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和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项目,新增业务用房3.8万平方米。全面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加大节育措施落实力度,实施国家与省级两项试点工作,成功创建了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人口和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重视和加强文化体育事业。“张家川花儿”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县民族博物馆、体育中心等投入使用,马家塬遗址发掘保护工作有序推进。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和广播电视光纤延伸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双拥共建、扶残助残活动深入开展。人事编制、统计、人民武装、地震、史志、档案、物价等事业健康发展。电力通信、金融保险、税务、烟草、石油、质监、气象、盐务等部门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高度关注民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代办式便民服务活动为重点,精心组织实施了“解民难、顺民意、化民怨、帮民富、保民安”五项民心工程。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五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703个,实现新增就业82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统筹能力全面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序推进。启动实施农村低保,积极推进城乡低保扩面,落实城乡医疗救助,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提升劳务品牌,拓展劳务基地,输转富裕劳动力38.85万人(次),年均创劳务收入4.06亿元。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及时抢修受损基础设施,全面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共下拨价值3474万元的救灾物资,完成9975户住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坚持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从广大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着手,为民办实事186件,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宗教教职人员发放生活补贴,全县保持了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坚持依法治县方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组建了县政府法律顾问团,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会议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不断完善。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五年办理市县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865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县政府组成部门由31个减少到24个,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制定和落实管人、管事、管钱制度,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畅通信访渠道,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妥善解决了一批突出的信访问题。重视和加强行政监察和效能投诉工作,加强应急管理和工作督查,政府工作效能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加大对重点项目、专项资金的审计监察力度,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201*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县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争取项目和政策支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向跨越式发展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止201*年8月底,全县生产总值达10.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7%;财政收入完成995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6%;农民现金收入达213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010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深入开展“惠农政策落实年”活动,县财政投入资金3000万元扶持“三农”发展。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启动了通自然村、通农田路的“双通”工程,建设农田道路2748公里,完成春季梯田建设3.2万亩。坚持把争取扶持政策和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共争取201*年农村道路通畅工程、肉牛产业大县等项目56项,到位国家投资1.3亿元。加强项目前期规划论证,富川水库等重大项目完成项目可研。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县城南部路网道路拓建、后川河滨河路道路拓建、县医院综合楼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阿阳中学、回乡风情园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新民小区廉租房主体工程顺利封顶,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开发建设积极推进。恭门镇火车站广场等城乡一体化“八大工程”全面启动。制定出台了扶持龙山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马关、梁山、马鹿等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修改完善了《张家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共签约项目16项,总投资30.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89亿元。着力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完成了50万吨铁铜精粉技改、阿胶生产线和清真明胶生产线等重大工业项目的可研初设工作。加强与中电投、中材、华能等大中型企业集团的洽谈合作,积极洽谈100万吨精密铸造项目,120万吨干法水泥和羲皇阿胶生产项目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风电项目顺利签约,并完成了项目规划。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县财政投入201*万元,全面实施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提升“8+2”工程,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创编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关山月》并在市上成功演出,文化广播事业发展步伐加快。积极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已为28006名参保人员发放养老金1423.5万元。统筹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工作。农村低保保障面由12.2%提高到24.4%。认真执行城乡医疗救助各项政策规定,累计救助重大病患者4484人(次),发放救助金777万元。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及农村环境卫生等八项专项整治活动。加大“两案”办理力度,省市县政府确定的实事得到较好落实,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的发展令人鼓舞,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五年来,政府工作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监督帮助的结果;是驻县各单位、武警官兵参与地方建设、支持政府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农民增收难度大;工业经济总量小,龙头企业少,市场竞争力不够强,自我发展能力弱;城乡基础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城市脏乱差现象严重,城乡一体化进程缓慢,社会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需求的差距较大;财政自给率低,保障能力弱,财政支出对上级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高;城乡居民收入渠道单一,就业再就业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社会管理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部分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维护稳定的任务繁重;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工作作风、工作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经过五年的实践,我们对推进张家川县跨越式科学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体会更加深刻: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发展高于一切的理念,抢抓各种机遇,全力以赴抓经济建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二是必须坚持发展抓项目,通过争取和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夯实发展基础;三是必须坚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四是必须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是必须坚持“两个共同”主题,高度重视宗教界人士队伍建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六是必须坚持从县情实际出发,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把依靠上级支持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多做打基础、增后劲、利长远的工作,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下届政府的工作重点

下届政府任期的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时期,更是我们把握机遇,凝聚力量,奋起直追,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统一部署,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依托天水、联接平凉、融入关中、特色领先、乘势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围绕“五大目标定位”(把张家川建成全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县,中国西部清真食品城,甘肃省精密铸造产业化基地,陇东南畜牧大县,关中—天水经济区特色旅游区),坚持“举特色旗、打民族牌、走富民路、建和谐县”的基本方略和“发展高于一切,稳定压倒一切,民生重于一切,党建保证一切”的基本理念,实施项目带动、科教兴县、赶超发展三大战略,做强草食畜牧业、矿产业、民族加工业、商贸旅游业四大产业,努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工商经济发展、城镇综合开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强力推动张家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奋斗目标是: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综合实力在全省县区排序中持续前移5位,在全省自治县中处于中上水平。到201*年底,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4.7亿元,年递增15%。第一产业总产值达到7.79亿元,年递增12%;第二产业总产值达到9.48亿元,年递增18%;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7.43亿元,年递增15%。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5亿元,年递增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9.67亿元,年递增2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36元,年递增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825元,年递增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04亿元,年递增25%。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十二五”规划为统领,努力实现项目工作新突破

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在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上下功夫,努力把扶持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项目和现实生产力。特别是把交通道路建设作为项目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道路综合运输能力。加快天平铁路、庄天公路(段)建设,争取实施秦安(莲花)—张家川—陇县(石槽沟)高速公路、天平高速公路庄浪—张家川—天水(社棠)连接线工程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工作报告《201*年县政府工作报告》。 到201*年,县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866公里,使全县所有县道、60%的乡道达到三级以上标准,所有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力抓好梯田建设,力争两年内在全市率先实现梯田化。以建设富川水库为重点,积极争取将我县列入国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坡改梯试点县,立项实施西部沟壑地区生态治理、山洪治理和两个水库水源地保护及生态修复项目。启动实施平安梁、马鹿梁农村安全饮水和龙山镇管网延伸工程,东峡和石峡两个万亩灌区节水改造工程,西部跨乡镇节水灌溉工程,统筹规划建设全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及时做好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力争五年全县招商引资规模达到55亿元以上。

(二)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核心,大力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大力实施“三区三园五带”规划。建立玉米、大麻、中药材等9大农产品基地,优化粮经饲草“三元结构”。落实科技增粮、良种推广等科技兴农措施,保证全县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积极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继续实施“肉牛产业大县” 等项目,抓好良种繁育、集中育肥加工、饲草种植、疫病防控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发展以清真牛羊肉系列为主的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新建畜禽养殖小区30个,规模养殖场40个,养殖专业户1500户,新增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增加到8个。力争到201*年底,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156.6万头(匹、只),畜牧业产值达到2.55亿元。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突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和科技扶贫,继续抓好“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使整村推进向整片、整流域、跨乡镇推进。到201*年,完成7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巩固扩大新农村建设示范成果,抓好新一轮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依托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整合项目资金,以村庄道路硬化和“三清五改”为重点,在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培训和村容村貌整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突出抓好庄天二级公路沿线胡川、张川、刘堡3乡镇16村,天平铁路沿线恭门镇付川至天河6村新农村示范片带建设,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落实退耕还林补助、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两免一补、医疗救助等强农惠农政策,确保各项补助资金足额落实到位。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创新农村金融融资方式,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三)以园区建设为平台,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按照“调结构、促转型、上规模、扩总量”的总体要求,突出比较优势,整合生产要素,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依托东部矿产业开发加工园区,培育发展以铁矿、铜矿为主的冶金产业群。以100万吨精密铸造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重点,组建张家川县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力争把东部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甘肃省精密铸造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以精密铸造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做大做强矿产业。依托中部清真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打好“清真”和“绿色”牌子,扶持现有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加工业,打造独具特色的西部清真食品城。培育名优品牌,开发拳头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拓宽销售市场,建设区域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清真食品出口创汇基地。依托西部皮毛加工贸易园区,围绕市场需求,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皮毛贩运和皮革加工业,努力形成特色突出、竞争有力的皮毛产业集群。积极实施“商标兴县”战略,扶持培育驰名商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大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搞活商贸流通。充分挖掘县内旅游资源,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产业开发。

(四)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城镇综合开发

突出县城建设这一重点,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健全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积极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住房建设,力争全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1.1平方米。有效稳定和降低房价,满足城市各阶层及农民进城住房需求,实现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县城供水、供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年,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82%,供水普及率达到90%,城市绿化率达到40%。重视龙山、恭门中心集镇建设,争取把两镇建设成关陇古道、古丝绸之路独具民族特色的重点镇。以天平铁路和庄天二级公路沿线为重点,建设5个城乡一体化示范乡镇,20个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村,100个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村。

(五)以财源建设为基础,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紧紧围绕全县“五大目标定位”和“项目带动、科教兴县、赶超发展”三大战略,充分发挥省财政直管县的优势,牢牢把握国家财政政策导向,抢抓政策机遇,狠抓财源建设,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不断健全和完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增收节支,确保重点支出需要,努力提高保障民生等重点支出的能力。坚持公共财政方向,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健全监管机制,增强财政资金管理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力争五年内,全县财政收入年递增16%以上,财政支出年递增15%,力争消化财政赤字,实现收支平衡。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发展壮大金融业,密切银政银企合作,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形成支持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金融框架和支撑体系。

(六)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紧紧抓住能源发展新机遇,加快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城乡电网、风电产业、煤炭与燃气输送、石油泵站、农村沼气等能源设施,加快实施20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倡导低碳生活,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切实提高沼气和生物能源的利用率。加强生态能源保护,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生态、安全五大环保工作。巩固退耕还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生态公益林、农田防护林、草原改良与保护工程,新增森林面积22.5万亩。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扶持发展节能产业,实施重点节能项目工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矿产资源勘察力度,强化矿产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力争在提高非公有制经济总量、扩大民间投资规模、提升民族企业创新水平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健全科技引进、示范、推广体系,不断提升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功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基础教育,提升高中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努力实现教育事业三年大发展目标。加快中小学校舍改造步伐,推进乡镇幼儿园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创编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文化节目。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有文化室、有文化广场目标。加快文化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争取建设马家塬遗址公园,力争宣化岗拱北、马家塬遗址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八)以改善民生为根本,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急民之所忧,解民之所难,办民之所盼,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扶持,鼓励更多的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加强五大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工作,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统筹力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重视和加强老干部与老年人工作,大力发展残疾人和红十字会事业,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落实好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和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城乡群众医疗需求。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保持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和食品药品安全。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建设县救灾物资储备库,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规范信访秩序,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局面。

201*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201*年的政府工作,对于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全县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9.83亿元,增长15%;财政收入完成1.49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5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3278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9元,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抢抓省市政策扶持机遇,建立健全与省市部门对接的工作机制和政策项目落实的责任机制,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充分论证储备项目,切实加大项目衔接争取力度,确保各项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到位,确保扶持项目争取实施到位。突出抓好秦安(莲花)—张家川—陕西陇县(石槽沟)高速公路、张家川—清水—麦积高速公路、张家川(桥沟梁)—远门(清水)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争取工作。全面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建设城区防洪、龙山镇道路排水及垃圾处理场、恭门镇道路及排水工程、恭门镇污水处理厂及垃圾处理场建设项目,改善城镇公共设施条件。坚持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全民健身中心、标准化图书馆、县第一人民医院医技综合楼、村卫生室等项目争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实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国土资源等领域的重大建设项目,真正把各项优惠政策用活用好,使各条优惠政策成为促进我县发展的具体项目,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现实成果。

(二)做大县庆平台,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抢抓自治县60周年县庆机遇,坚持把办好县庆作为改善全县基础条件,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县庆60周年项目工作实施方案,不断做大做实县庆平台。加快回乡风情园一期工程、县医院综合楼、阿阳中学、影视中心等献礼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强化项目前期规划论证,全力抓好城区集中供热扩容改造、新城区道路及排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争取,扩大60周年县庆项目实施总量。积极推进县城南部路网、北部路网工程,完善城区道路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大县城净化、美化、亮化、绿化工作力度,不断优化城区环境。加大协调保障力度,积极推进天平铁路、庄天二级公路和县城至恭门火车站二级公路建设;继续实施好农村通畅工程和农田道路建设。完成县城综合商贸城改扩建等市场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县供销大厦,不断健全市场体系。完成新民小区廉租房和宏升新月城、宝鼎花园二期等商住小区建设,加快街亭小区廉租房和金都商住小区建设,全力保障居民住房需求。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布局、突出个性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动恭门、龙山、马鹿、梁山等小城镇建设。重点抓好龙山镇城区总体规划,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开发专业市场;突出抓好恭门镇城乡一体化八大工程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三)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形成规模扩大、领域延伸的产业化格局。按照“三区三园五带”产业发展思路,推广全膜玉米12万亩,在清水河流域、后川河流域、樊河流域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扩大马铃薯脱毒种薯种植面积,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0.5万亩。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推进张川镇西关畜牧产业园区建设,全县新建养殖小区5个,规模养殖场6个,新建养殖专业村5个,新增规模养殖户300户,新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5个。继续推进农田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渠子梁、龙山镇农村饮水安全管网延伸工程,治理马鹿乡龙口至金川、川王峡口至龙山马河堤防38.9公里,完成石峡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1万亩,川王、胡川、刘堡3乡实现梯田化。建设生态林3万亩,完成“一池三改”1300户。坚持以示范村和推进村为重点,突出抓好天平铁路和庄天二级公路沿线新农村示范片带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强化技能培训,巩固和扩大劳务基地,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严格执行“一折统、一册明”制度,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林地经营权合法有序流转,推进土地、林地等生产要素适度规模化经营。规范和创新乡镇工作,加大对乡村的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最大限度地调动基层抓落实、求发展、保稳定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干部和群众的法制意识,努力实现农村和谐发展。

(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县域经济质量。加大东部工业园区道路、水电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中部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做好清真明胶、阿胶、民族服饰等加工项目的建设协调保障工作。积极开展西部工业园区征地等各项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三大工业园区的各项管理制度,扶持发展已入驻企业生产经营,千方百计做好工业项目的争取引进工作,扩大园区的整体带动效应。加强工业“双五”工程的洽谈合作与建设,重点抓好风力发电、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100万吨精密铸造、500吨阿胶生产、500吨清真明胶生产、清真食品生产、清真牛羊肉定点屠宰等项目的衔接工作。加快组建张家川县精密铸造股份有限公司,加大铜铁生产线技改力度,扩大精深加工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矿产业开发步伐。以伊味思清真食品、建明调味品、阿胶制品、绿源中药饮片等项目生产线优化升级为重点,积极培育名优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足用活各类扶持优惠政策,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投入,推动全县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五)加强财税工作,优化融资发展环境。立足产业和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抓好矿产资源开发、清真食品系列加工、皮毛精深加工、生化制品开发、商贸旅游服务等现有基础财源。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措施,保证税收及时、足额、均衡入库。规范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行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和行政性支出,加大对惠农政策、保障民生、重点项目、社会事业、企业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公共财政向“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发展”转变,优化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加强财政监管,强化审计监督,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财经秩序。充分利用下岗失业人员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平台,积极争取授信额度,调整信贷结构,扩大信贷投入。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争取更多资金融入经济建设。

(六)协调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满足群众公共需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努力提高科技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加强教研教改和教育督导工作,努力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施校安工程、农村初中学校二期工程、农村学前教育、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进程。强化中小学校安全管理,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大力营造关心爱护教师的社会氛围,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落实教师免费早餐制度,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培训,建立优秀教育人才基金,把尊师重教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认真实施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积极启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着力抓好县一院和村卫生室项目工程,加强城乡急救急诊能力建设,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成5000座农村改厕工作,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依法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巩固提高农村药品“两网”运营质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以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生殖健康服务进家庭行动,认真开展计划生育集中服务,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长效机制。大力发展文化影视体育事业,积极争取建设标准化文化馆和图书馆项目,完成13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全力抓好马家塬遗址发掘清理和保护工作,力争马家塬遗址公园立项建设。依法加强统计工作,积极拓宽统计服务领域,努力提高统计服务水平。积极支持金融保险、邮政通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税务、电力、气象等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依法支持和保护盐务、烟草、石油等部门的生产与经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七)大力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和谐抓民生,进一步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加强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劳动者自谋职业,扩大就业规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进一步加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善城镇集体企业职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城乡低保工作,提高五保供养标准,重视退伍军人和孤儿基本生活,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开展扶残助残活动,加快福利项目建设,争取实施恭门镇中心敬老院、县儿童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和防灾减灾培训基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社会管理,不断深化“八项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大综合执法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扎实开展县城市容市貌和农村环境卫生专项整治,集中解决城区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交通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巩固和扩大“打黑除恶”斗争成果,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落实信访工作分级负责制,强化源头管理,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本站 推荐www.bsmz.netl/rsrm/index.html

第五篇:顺昌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将此报告连同《顺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回顾

“**”时期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大力推进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利用型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县建设的基础上,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工业强县发展定位,按照“激活经济细胞、夯实发展基础、营造创业环境、构筑起飞平台”的工作思路,致力于抓基层、打基础、创机制,扎实开展创业竞赛活动,认真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各种新情况,战胜了特大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严防控制了“非典”、禽流感、霍乱等疫病的发生,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基本完成了“**”计划预期目标,为“***”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20*年实现顺昌生产总值28.5亿元,比20*年增长56.8%,五年平均递增9.4%,“**”后二年人均gdp突破万元,经济运行比较稳定、协调。产业结构有所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20*年的27.7:31.5:40.8,调整到22.2:38.2:39.6,第二产业比重在发展中调整提升,工业地位进一步巩固。财政基础更加扎实,实力不断增强,2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和县级收入达到1.8亿元和9304万元,同口径对比,比20*年分别增加5000万元和1300万元,全县财政税性收入占县级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年的75% 提高到81.3%;财政支出逐年增加,20*年县级财政支出达1.51亿元,五年平均递增5.3%。

“三农”基础不断夯实,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预计2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0.8亿元,比20*年增长25.4%,五年平均递增4.6%;全面落实种粮惠农政策,粮食生产保持稳定,2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3.6万亩,产量7.1万吨,粮经面积比例由20*年的69.5:30.5调整到61.6:38.4;“竹、木、果、牧、菌”五个优势特色产业产值占全县农林牧渔总产值的50.7%,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集约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家。林业“四大基地”建设达到9.7万亩,建成南江黄羊繁育基地 10个,存栏纯种羊4000只;推广草栽新技术,珍稀食用菌栽培规模和总量不断增大,20*年全县种植竹荪5500亩、姬松茸18万平方米,各类珍稀菇800万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成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和农村初级水利化县通过验收。深化“互动联动”,进一步加大了服务“三农”力度,建立了县乡村农村服务中心三级网络,五年累计下派五支队伍839人,落实“八大员”1182人;建立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143个,入会农户10187户,市场流通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初步形成,建成1个信用乡、49个信用村和10423户信用户,依托行业协会兴办农村担保公司3个,农村金融环境得到改善。

工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规模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县工业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加快发展,基础逐步夯实,产业特色进一步显现。化工、建材、水电、竹木加工、食品保健品等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优势产业初步形成。20*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67家,五年净增加17家,20*年完成产值20.4亿元,首次突破20亿元,比20*年增加12.2亿元,增长129.2%,五年平均递增18%,预计规模工业总量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达85%,实现利税7000万元,年均递增7.3%;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33.8%,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26%。非公企业不断发展,20*年非公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4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的55.7%。根据产业布局和归类,新建了新屯工业平台及部分乡镇工业平台,“平台”载体和集聚作用开始显现,招商引资环境得到一定改善。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比20*年增长137.6%,五年累计投资29.5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倍,年平均递增18.9%,尤其是“**”后三年,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近2亿元,累计实施重点建设项目64项,总投资达31.7亿元,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实施了城市“南移东扩”战略,城市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旧城改造扎实推进,富州新区建设全面展开,水南大桥改造、龙山悬索桥、龙山公园一期工程、城中路改造等城市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逐步改善;郑坊、洋口等乡镇建设规划基本完成,启动洋口省级山区小城镇试点建设。累计投资1.12亿元,改造硬化乡村道路377公里,徐大线开始启动,京福高速公路顺昌连接线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完成金溪、富屯溪流域4个撤渡建桥工程。建成一座22万伏变电站,大干电站、坊上电站等一批电站改扩建相继完成,洋口电站工程建设正加紧实施,电力供给能力有所增强。

各项改革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实施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改革,榕昌公司、电力公司改革全面完成,富宝公司改革开始启动,林业、商贸、粮食、供销等系统改革有序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16家企业国有资产委托国投公司经营管理,托管资产达8.2亿元,“非转经”资产管理更加规范。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人均减负 117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有序开展。县乡两级机构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撤乡并镇开始启动,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劳动就业、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坚持对内对外全面开放,大力开展山海协作,通过设立驻外招商窗口、举办竹乡联谊会、柑桔节等搭建平台,实现了招商形式的多样化,推动了外经外贸稳步发展,20*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2175万美元,增长15.3%,预计外贸出口1105万美元,增长23.3%,五年累计审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9家,合同利用外资941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69万美元,出口总值2881万美元。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6亿元,比20*年增长62%,五年平均增幅10.1%,超市、连锁经营等一批新型商贸业态逐步显现。20*年金融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5.2亿元和13.2亿元,存贷规模比20*年增长69.12%和34.7%,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取得成效。完成顺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宝山、华阳山旅游区总体规划及龙山公园详细规划编制,全县旅游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宝山、宝山寺大殿分别成功列入省级名胜风景区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发展已开始起步。房地产、保险、邮政、电信等服务业成为三产的重要增长点。

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推进。投资141万元,组织实施省市科研项目17项;整合乡镇科技力量,成立了各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农村科技推广体系得到加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扶助政策,“两基”巩固提高通过省级复查验收;积极探索实施教育体制改革,成功引进社会资金,创办顺昌金桥学校、吉舟正生爱心小学。五年共投资2114万元,完成27所中心校、危房改扩建,消除危房面积2.02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学校布局渐趋合理,成人、职业教育取得较好成效。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后二年引进本科毕业生142名。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加快,文体设施进一步改善,成功举办了第六届全县运动会,新建3个体育活动场所、18条健身路径;五年中有39个创作演出获市级以上奖励,全县14个乡镇和97个行政村、150个自然村实现了光缆联网。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组建了县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了县医院传染病房改造,卫生防控体系初步建立,妇幼保健工作取得较好成果。环境保护倍受关注,水污染、工业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控双达标”目标基本实现,生态和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国土和矿产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关系进一步协调;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计生工作稳中有进,20*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3‰,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92.2%,逐步完善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人口出生性别比得到有效控制。社区整合落实到位,社区组织建设、文明创建、管理服务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征兵工作扎实开展,双拥工作和警民共建活动深入人心。

切实关注民情民生,人民生产生活进一步得到保障。实施了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农村人饮工程、农村客运网络化和客运场站建设及教育、文化和卫生设施改善等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惠民利民项目。妥善解决了行竣房地产拆迁、垃圾处理场周边受污染群众搬迁等突出问题,“造福工程”累计搬迁 349户、1570人,救灾救济工作深入开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1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51元,分别比20*年增长41.3%和43.2%,年平均分别增长7.2%和7.5%。就业、再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共有1.9万名(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没有突破控制指标。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女工生育保险覆盖面逐年扩大,20*年底全县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27万人、1.79万人、2.44万人、1.65万人和1.23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实现社会化管理。初步建立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年共有1200户、2960名城市居民,2532户、6439名农民享受低保政策,发放低保金412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巩固。认真落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责任目标,加强群众性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城区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以创建316国道“绿色生态文明走廊”为载体,推进文明生态村镇、村(居)文化阵地、公共卫生环境建设。大力开展“整治村镇卫生,优化人居环境”活动,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初步形成。重视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实施政务公开,落实政府“一岗双责”,坚持述职述廉,完善部门领导离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监督,五年来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62件,政协提案354件,办结率达100%。不断落实依法治县方略,开展“平安顺昌”创建活动,“四五”普法全面完成;“法轮功”、“呼喊派”等邪教组织和黑恶势力以及“六h彩”赌博等各种刑事犯罪受到严厉打击和有效控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强化,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建立,社会治安状况有所好转。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村民自治得到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等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取得成效;统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地方志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县上下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

“**”期间,我们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历届政府一步一步打基础,一年一年蓄后劲的结果,是全县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年,我们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面临霍乱、禽流感等疫情的挑战,在土地、资金、能源等生产要素制约日益加剧的面前,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抓项目、抓改革、抓基础,持续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在这一年里,我们坚持把项目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总抓手,突出突破工业,突出招商引资,突出项目开发,突出产业发展,推进了工业强县建设;我们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遭受特大洪灾情况下,提出“以工补农、以经补粮、以城补乡、以轻灾补重灾”等措施,确保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我们坚持把城乡建设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实施了一批城乡建设项目,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们坚持把体制和机制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推进了各项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统筹协调,不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做起,认真落实惠民利民政策,重视解决弱势群体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去年“6·19”洪灾,我县经济损失惨重。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各级各部门超前防范、周密部署、科学调度、靠前指挥,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做到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药品就医,学生有学上。灾后,广泛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按照省、市提出的“五个确保”的要求,积极开展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制定出台一系列促进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政策措施,确保了生产自救和灾后恢复重建的有序开展,部分水毁基础设施得到恢复。与此同时,广大干部群众把抗洪救灾中激发出的旺盛斗志,弘扬到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有效地克服了灾害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了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为顺利完成“**”计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们尽管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凝聚了县人大及各位代表,县政协及各位委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广大离退休老同志的心血。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团组织,向离退休老同志,向武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顺昌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差距和问题。主要是:受地理条件、产业结构和政策调整影响,加快发展的要素供求矛盾加剧,制约力度加大;符合产业政策、能明显拉动经济和财政增长、有效扩大就业的大项目、生产性项目不多;农产品加工滞后,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收入难以满足支出的刚性增长需求,财政还处于赤字预算,风险依然存在,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十分脆弱;融资难问题尚未破题;“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矛盾仍然突出,城乡部分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发展改革中的矛盾纠纷问题还比较突出;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办事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将更加突出,我们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将更加严峻,特别是百姓对环境保护的关切度愈来愈高,呼声日益强烈,政府在环境资源保护上负有很大的责任,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使财政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以及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改革与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规划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

“***”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做好“***”时期的各项工作,对我县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至关重要,意义深远。今后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工业强县目标,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壮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生态城镇,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50亿元,年均递增10.5%,财政总收入达3亿元,年均递增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6%。经济结构更加优化,效益显著提高,“一条工业走廊、二条绿色产业带、三个经济功能区”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更加突出,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人与自然更趋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加快发展。要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产业比较优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拉动投资增长,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继续突出突破工业,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较快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大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力度,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改革不断拓展、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社会领域改革不断突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在扩大总量中实现结构优化,在优化结构中扩大总量。

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相统一,人与自然相和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与整体推进。

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既要努力增大经济总量,又要切实保护和改善发展环境;既要加快资源开发,又要减少资源浪费,把加快发展与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

(一)强化“三农”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设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与条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力争“***”期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9%以上,其中竹木果牧菌五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6%。

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优势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围绕“两条绿色产业带”布局,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壮大竹、木、果、牧、菌、烟业等主导产业,建立和扩大名优水果、优质烟叶、螺旋藻、南江黄羊、山茶油、林业、食用菌生产基地;坚持以工促农,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农产品综合加工深度和附加值。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支撑体系,到201*年完成乡村建设规划修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农村路网、水利“六水六千一配置”、林业“三五”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和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完善农副产品营销、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咨询、动植物病虫害防控和农业生产资料服务等五大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创新方法,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基本实现行政村公路路面硬化目标,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班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条件。深化完善农村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完善土地延包政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发展非农产业,加强农民就业培训,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非农就业比重,促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工业强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把扩张总量,加快发展做为“***”期间工业工作的首要任务,以工业的优先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重视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发挥资源和基础优势,加快产业发展,集中精力培育化工、竹木加工、食品保健品三大产业集群。化工产业,要着力做大拉长产业链。以富宝公司、榕昌公司为龙头,夯实基础化工,加快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产业扩张延伸,重点发展氟化工、精细化工,力争到201*年化工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5亿元以上。竹木加工业,要突出精深加工。依托资源优势,深化林产品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积极培植增量,壮大产业规模,争取到201*年竹木加工产业产值达8亿元以上。食品保健品产业,要立足扩张总量,壮大规模,培育引进一批有实力的食品保健品企业,发展以螺旋藻为主导的食品保健品产业集群,争取到201*年食品保健品工业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配套发展建材、水电产业,提升建材、水电企业质量和效益。坚持“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政府支持、滚动开发”的工业平台开发机制,规划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平台,为项目落地和产业集聚提供发展空间。坚持“抓大壮大”、“扶优扶强”,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促进工业扩张增量,提质增效。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认真实施品牌战略,做大打响现有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品牌,通过品牌创立,促进优势企业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力争“***”期间再创2-5个省级名牌产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探索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优势企业上市。积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建一批行业协会、行业担保机构,探索金融、租赁、典当等形式,拓宽融资渠道,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加快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以完善功能、扩大规模、提高品位、增强集聚力为目标,推进中心县城、大集镇、边贸集镇规划建设,力争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打造宜居城镇,到201*年城镇化率达45%以上。以富州新区建设为重点,坚持南移东扩,加快发展壮大中心城区;着力建设洋口、大干、埔上等大集镇,加快发展高阳、仁寿、郑坊、元坑等边贸集镇,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聚集作用,通过户籍、就业等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集中,力争到201*年城区人口达到8万人的规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加快县内主干道建设,构筑与高速公路连接配套的公路网络,提高交通整体水平。按二级标准改建204省道,推进徐大线、洋大线公路建设,加快农村路网改造,增强区域对接功能,基本实现县内“一小时经济圈”目标。建成洋口大桥,抓好埔上大桥建设,启动富文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境内流域“渡改桥”工程。电力建设上,建成洋口水电站,调整电网布局,实施建溪变电站建设工程,推进城网改造,提升电力保障等级。水利建设上,加强县乡防洪体系建设,实施境内主要河道疏浚、护岸工程,完善防汛抗旱预警和调度指挥系统,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实施城市供水改造工程,重点抓好城区自来水新水源建设,完善城市供水网络,增强城市供水能力。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改造商贸流通业,推广现代流通方式,推进经营业态调整和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创新。重点发展专业市场、连锁超市等新型业态,积极培育亿元交易市场,发展一批社会化、专业化物流企业,健全物流体系。完善多层次商业网络,引导优势连锁企业向社区、乡镇扩张。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推进城乡市场建设,促进一批具有辐射力和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交易、汽车交易、综合交易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加强旅游工作,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加快以宝山、华阳山为重点的旅游资源开发,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市场,加快形成“一个中心,二个重点,三个支撑点”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人员中的比重。

(四)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着力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整体配套推进各项改革。主动适应信息社会管理方式的新变化,加大行政资源整合力度,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机构职能、编制、工作程序的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激发体制性动力。加快国有资本退出步伐,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能力。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各项改革。深化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管理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审计监督。加大资本、人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培育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信用,逐步建立起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

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主动接受南平中心城市辐射,发挥驻外招商窗口作用,大力开展山海协作,承接长三角和福厦漳泉地区产业、技术、资金转移,积极开展闽台合作,参与产业配套和分工协作。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利用各类招商引资平台,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招商,扩大招商成果,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8%,山海协作引进市外资金年均增长20%。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重点扶持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出口拳头产品,提高外经外贸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培育以出口为导向的新型产业体系。

(五)统筹社会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平安社会。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广泛开展科技创先活动,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改善科技发展环境,加快技术创新主体培育,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大基础教育投入,调整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有序推进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统筹各类教育发展,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到201*年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8%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以上。把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作为实现工业强县的战略任务,多层次、多渠道培养适用型人才;拓宽思路,不拘形式引进急需人才;创新人才使用观念,促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加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构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保障城乡群众的基本文化体育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洋口、元坑等乡镇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利用,抓好历史文化村镇建设;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繁荣文化市场,加强市场管理,完善农村图书发行网点,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和新闻事业,完善广电设施;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扶持传统竞技体育项目。加快建设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发展,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2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下。

重视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节水、节电、节地、节材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发展生态农业,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广环境、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科技项目成果,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45%。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到201*年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8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3%以上。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密切工商联关系,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坚持依法治县方略,全面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推进村民自治和社区民主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平安顺昌”创建活动,坚决打击各种犯罪行为,构建全方位、立体化、高效率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的完善和落实。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责,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年均3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全县各层次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低收入群众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加快少数民族村、边远乡村和革命老区的发展,广泛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做好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老龄工作,关心支持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发展。制定社区发展规划,加强社区建设,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县政府年度工作报告(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46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