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04:02:03 | 移动端: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当前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村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直接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精心配备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是确保建设新农村顺利成功的保证,村干部只有明确建设新农村的思路,才能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托。为此,我们针对当前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的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全县村干部队伍现状

目前,全县有118个村级组织,选配村干部(三职)255人。在这支队伍中,党员181人,占71%,党外人士74人,占29%;少数民族118人,占46.3%;妇女26人,占10.2%;大专文化5人,占2%;中专(高中)文化60人,占23.5%;初中文化151人,占59.2%;小学文化39人,占15.3%。平均年龄36岁,最大的52岁,最小的21岁。从总体上看,与以往相比,年龄下降,文化上升,结构渐趋合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的思维观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一是村民“自治”意识不强。通过村级体制改革,村民委员会已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村干部普遍都没有树立“自治”意识,没有很好履行“自治”职能,依然按照计划经济的基层行政体制运作,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敢管不去管,或者带管不管,

存在村干部依赖思想突出,乡镇包揽干预过多的现象。二是法治观念淡薄。随着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村民自治、治村需要由人到法的转变,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现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村委会组织选择村民小组领导班子,限制有选择权的村民参加选举;有的开展公益事业活动,不找群众商量解决;有的村务不公正,财务管理混乱;有的以权谋私,严重违法违纪等。群众意见大,影响很坏。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拿不出新办法,找不到新门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遇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难题,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村干部的管理水平不高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偏低,初中文化的占88%;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高出村干部8岁。二是工作能力和精力有限,一部分村支书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放松了党建工作,使村党支部出现了支部活动难开展、党员教员难集中、青年党员难发展、党的政策难宣传到群众中的“四难”现象。三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过去在“村建”工作中制定并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靠、要”思想突出,经济发展缓慢。

(三)村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一是没有建立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工作积极性不高,

干多干少,干好干不好,都不影响个人利益,工作上拖得过去就拖,拖不过去的做上一两件。二是因报酬偏低,工作没有积极性,大多数时间回家劳动,把村委会的工作当作稍带活,农村工作基础薄弱。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建议

(一)切实加强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应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村干部明确实行村民自治以后的职能和任务,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明确当前农村工作所面临的两大转变(即农村经济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村事务管理由依靠政策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变),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拓展思维空间,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完善逐级选拔机制。村委会换届应重点考虑具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的中青年。二是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把党建、经济和社会事业、社会治安几大方面作为年终考核内容,把工资与工作任务挂钩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责任制,进一步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第二篇: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年,我州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了“村改委”的工作。今年上半年,又将进行村级换届工作。村级体制改革,给农村村级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就双柏县村级体制改革后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对今后怎样加强这支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全县村级干部队伍现状

现在,全县有85个村级组织(其中村委会83个,社区2个),选配村干部(三职)255人。在这支队伍中,党员181人,占71%,党外人士74人,占29%;少数民族118人,占46.3%;妇女26人,占10.2%;大专文化5人,占2%;中专(高中)文化60人,占23.5%;初中文化151人,占59.2%;小学文化39人,占15.3%。平均年龄36岁,最大的52岁,最小的21岁。从总体上看,与村改委以前相比,年龄下降,文化上升,少数民族和妇女比例提高,结构渐趋合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村委会是群众性的基层自治组织,可以这样说是新生事物,运行三年来,有成绩有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的思维观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一是村民“自治”意识不强。通过村级体制改革,村民委员会已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村干部普遍都没有树立“自治”意识,没有很好履行“自治”职能,依然按照计划经济的基层行政体制运作,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敢管不去管,或者带管不管,存在村干部依赖思想突出,乡镇包揽干预过多的现象。二是法治观念淡薄。随着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村民自治、治村需要由人到法的转变,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现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村委会组织选择村民小组领导班子,限制有选择权的村民参加选举;有的开展公益事业活动,不找群众商量解决;有的村务不公正,财务管理混乱;有的以权谋私,严重违法违纪等。群众意见大,影响很坏。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拿不出新办法,找不到新门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农产品销售市场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只会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不会用经济手段去解决。遇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难题,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村干部的管理水平不适应党政职务一肩挑

全县在85个村级领导班子中,实现村支书、村主任两职一肩挑的68人,占80%。经对8个乡镇党委调查,能适应或基本适应一肩挑工作的33人,占48.5%,不适应一肩挑工作的35人,占51.5%。不适应的表现:一是文化偏低,初中文化的占88%;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高出村干部8岁。二是工作能力和精力有限,一部分村支书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放松了党建工作,使村党支部出现了支部活动难开展、党员教员难集中、青年党员难发展、党的政策难宣传到群众中的“四难”现象。三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过去在“村建”工作中制定并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靠、要”思想突出,经济发展缓慢。

(三)村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村级体制改革以后,一是取消了过去可以从村干部中破格提拔担任乡镇副科领导干部的激励机制,村干部觉得没有奔头,上进心和进取心不强,思想很不稳定。二是没有建立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多干少,干好干不好,都不影响个人利益,工作上拖得过去就拖,拖不过去的做上一两件。三是因报酬偏低,工作没有积极性,平时除有一人值班外,大多数时间回家劳动,把村委会的工作当作稍带活,农村工作基础薄弱。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建议

(一)切实加强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今年村级换届以后,县、乡(镇)两级都要分别对村委会三职干部进行轮训,乡(镇)要对“两委”班子成员及村民小组长进行轮训,培训经费由财政承担。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村干部明确实行村民自治以后的职能和任务,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明确当前农村工作所面临的两大转变(即农村经济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村事务管理由依靠政策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变),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拓展思维空间,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从党支部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地解决好一肩挑问题

关于“一肩挑”问题,不宜“一刀切”去推广,要从党支部的实际,从党员队伍状况出发,以此确定工作方针。具体讲可以分三种形式运作;对党支部党员队伍中有党建、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人选的,可以实行支书、主任两职一肩挑;党员队伍中很难推选出理想合适人选的,就不宜实行一肩挑;极少数党支部就推选支部书记也十分困难的,应允许在就近支部选派人选去担任支部书记。这样做有利于加强村级党建工作,有利于加强村级行政工作,有利于培养村级中青年干部。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完善逐级筛选机制。选举前,应自下而上地推荐出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作为“两委”成员候选人,逐级筛选,确定“两委”成员候选人。改革一个候选人只能竞争一个岗位的做法,允许主任落选者,参加副主任岗位竞选,尽可能把有能力、有魄力、会办事的人选上领导岗位。二是建立完善逐级选拔机制。村委会换届除选配少数民族和妇女进班子外,应重点考虑具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的中青年,为他们创造条件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对广大群众公认、工作实践证明是优秀的村支书、村主任应破格提拔担任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每届可以按3-5%的比例提拔使用。三是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把党建、经济和社会事业、社会治安几大方面作为年终考核内容,把工资与工作任务挂钩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责任制,进一步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一文由www.bsmz.net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三篇: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xx年,我州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开展了“村改委”的工作。今年上半年,又将进行村级换届工作。村级体制改革,给农村村级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就双柏县村级体制改革后干部队伍建设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对今后怎样加强这支队伍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全县村级干部队伍现状

现在,全县有85个村级组织(其中村委会83个,社区2个),选配村干部(三职)255人。在这支队伍中,党员181人,占71%,党外人士74人,占29%;少数民族118人,占46.3%;妇女26人,占10.2%;大专文化5人,占2%;中专(高中)文化60人,占23.5%;初中文化151人,占59.2%;小学文化39人,占15.3%。平均年龄36岁,最大的52岁,最小的21岁。从总体上看,与村改委以前相比,年龄下降,文化上升,少数民族和妇女比例提高,结构渐趋合理,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村委会是群众性的基层自治组织,可以这样说是新生事物,运行三年来,有成绩有经验,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的思维观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一是村民“自治”意识不强。通过村级体制改革,村民委员会已成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村干部普遍都没有树立“自治”意识,没有很好履行“自治”职能,依然按照计划经济的基层行政体制运作,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不敢管不去管,或者带管不管,存在村干部依赖思想突出,乡镇包揽干预过多的现象。二是法治观念淡保随着依法治国方略实施,村民自治、治村需要由人到法的转变,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现存在的问题是:有的村委会组织选择村民小组领导班子,限制有选择权的村民参加选举;有的开展公益事业活动,不找群众商量解决;有的村务不公正,财务管理混乱;有的以权谋私,严重违法违纪等。群众意见大,影响很坏。三是工作方法简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拿不出新办法,找不到新门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农产品销售市场领域中出现的问题,只会用行政手段去干预,不会用经济手段去解决。遇到了“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难题,工作打不开局面。

(二)村干部的管理水平不适应党政职务一肩挑

全县在85个村级领导班子中,实现村支书、村主任两职一肩挑的68人,占80%。经对8个乡镇党委调查,能适应或基本适应一肩挑工作的33人,占48.5%,不适应一肩挑工作的35人,占51.5%。不适应的表现:一是文化偏低,初中文化的占88%;年龄偏大,平均年龄高出村干部8岁。二是工作能力和精力有限,一部分村支书忙于应付日常事务,放松了党建工作,使村党支部出现了支部活动难开展、党员教员难集中、青年党员难发展、党的政策难宣传到群众中的“四难”现象。三是在经济发展方面,过去在“村建”工作中制定并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等、靠、要”思想突出,经济发展缓慢。

(三)村干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村级体制改革以后,一是取消了过去可以从村干部中破格提拔担任乡镇副科领导干部的激励机制,村干部觉得没有奔头,上进心和进取心不强,思想很不稳定。二是没有建立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多干少,干好干不好,都不影响个人利益,工作上拖得过去就拖,拖不过去的做上一两件。三是因报酬偏低,工作没有积极性,平时除有一人值班外,大多数时间回家劳动,把村委会的工作当作稍带活,农村工作基础薄弱。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建议

(一)切实加强培训学习,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今年村级换届以后,县、乡(镇)两级都要分别对村委会三职干部进行轮训,乡(镇)要对“两委”班子成员及村民小组长进行轮训,培训经费由财政承担。通过培训学习,使广大村干部明确实行村民自治以后的职能和任务,增强村民“自治”意识,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明确当前农村工作所面临的两大转变(即农村经济发展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农村事务管理由依靠政策治理向依法治理转变),树立市场竞争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拓展思维空间,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从党支部实际出发,因地因人制宜地解决好一肩挑问题

关于“一肩挑”问题,不宜“一刀切”去推广,要从党支部的实际,从党员队伍状况出发,以此确定工作方针。具体讲可以分三种形式运作;对党支部党员队伍中有党建、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人选的,可以实行支书、主任两职一肩挑;党员队伍中很难推选出理想合适人选的,就不宜实行一肩挑;极少数党支部就推选支部书记也十分困难的,应允许在就近支部选派人选去担任支部书记。这样做有利于加强村级党建工作,有利于加强村级行政工作,有利于培养村级中青年干部。

(三)建立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建立完善逐级筛选机制。选举前,应自下而上地推荐出一定数量的后备干部作为“两委”成员候选人,逐级筛选,确定“两委”成员候选人。改革一个候选人只能竞争一个岗位的做法,允许主任落选者,参加副主任岗位竞选,尽可能把有能力、有魄力、会办事的人选上领导岗位。二是建立完善逐级选拔机制。村委会换届除选配少数民族和妇女进班子外,应重点考虑具有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的中青年,为他们创造条件参加国家公务员招考,对广大群众公认、工作实践证明是优秀的村支书、村主任应破格提拔担任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每届可以按3-5%的比例提拔使用。三是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要把党建、经济和社会事业、社会治安几大方面作为年终考核内容,把工资与工作任务挂钩进行考核,实行奖惩责任制,进一步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第四篇: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沿阵地。如何解决新形势下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调查了解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村级干部队伍

素质偏低。突出表现为:村级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年龄偏;村级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偏低;掌握的现代科技文化水平偏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据统计,某乡12名支部书记中,初中文化程度的9名,占75;高中文化程度的3名,占25。50岁以上5名,占42,40岁以上7名,占58。--村级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随着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随之增多,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村干部认为“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新办法复杂、费力、费时、费心,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实用、无风险的行政命令,导致工作中干群之间矛盾增多,干群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了“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村级干部为民意识淡薄。有的村干部在工作中由于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而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认为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重,工作开展难,存在当干部吃亏的思想;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年龄大,干不了多长时间,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一些成绩,自我感觉良好,存在按经验办事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的思想、生产生活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遇到矛盾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老”,甚至在开展工作中抱着“单纯的群众利益”和组织讨价还价,在个人生活中不注意形象,言行举止不注意形象等。--村级后备干部匮乏。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的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班子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两难”境地。--村级收支矛盾凸现。由于税费改革前各村收入较多,灵活性较大,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了,村级收入减少了,收支矛盾突出了。据了解,某一行政村14个村民组,1600人,现有村干部5人,村民小组长和育龄妇女小组长28人,享受补贴的老干部2人,全村全年共需工资支出3万余元,办公费、计划生育支出、报刊费、征兵及军属慰问费、学习及差旅费、五保户供养费、公益事业维护费等年支出需2万余元,而农业税附加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合计不足3万元,加之村无任何集体收益,年短收2万余元。二、村级干部的心态一是存在工作负荷大,后顾之忧重的心态。村级干部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常年是风里来、雨里去,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加之工作环境艰苦,吃饭不应时,生活无规律,致使一些同志积劳成疾,得不到有效的医治;有的常年带病工作,离岗或退职后生活无保障;有的对养老、扶小和自身状况忧心忡忡,比比别人自己甚至变成了贫困户,感到寒心,对工作缺乏信心,热情不高,干劲不足。二是存在职务好卸,债务难甩的心心态。在过去工作中,为完成“三提五统”、地税、县乡工程、科技推广等任务,往往是人人想办法、个个出主意,有的从信用社、营业所贷,有的找乡直单位磨,有的跟亲朋好友借。据统计,d乡从金融单位贷款348.8万元,找别人借款173万元,两项合计521.8万元(不含利息)。他们揪心这些盖有私章的贷(借)据用什么来还,金融单位三天两头下传票,亲朋好友上门哭闹要钱。有的把希望寄托在清收“陈欠”上。d乡共有“陈欠”(农户欠村的)481.2万元,扣除单身汉、外出户、特困户只能收回80,偿还部分贷(借)款,只有9个村可维持几年。但是,目前税费改革政策中明确规定“三年内完成清欠”,谁敢闯红灯。话说回来,有的农户连农业税都不交,对陈欠只字不提。有的把希望寄托在“转移支付”上。认为“转移支付”是唐僧肉,人人想吃,可人人又分吃多少呢?三是存在税金难收,工作守摊的心态。当前,由于工农“剪刀差”不断加大,农村举家外出人员不断增多,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加之“钉子户”、“难缠户”、“特困户”的不断增多,导致农民税金一时难以征收到位,感觉到工作压力大,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严重弱化了村级组织职能。有些村干部消极怠工,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甚至连一些政策宣传、群众教育、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基础性工作都不

第五篇: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沿阵地。如何解决新形势下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调查了解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 --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突出表现为:村级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年龄偏;村级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偏低;掌握的现代科技文化水平偏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据统计,某乡12名支部书记中,初中文化程度的9名,占75%;高中文化程度的3名,占25%。50岁以上5名,占42%,40岁以上7名,占58%。 --村级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随着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随之增多,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村干部认为“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新办法复杂、费力、费时、费心,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实用、无风险的行政命令,导致工作中干群之间矛盾增多,干群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了“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 --村级干部为~识淡薄。有的村干部在工作中由于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而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认为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重,工作开展难,存在当干部吃亏的思想;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年龄大,干不了多长时间,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一些成绩,自我感觉良好,存在按经验办事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的思想、生产生活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遇到矛盾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老”,甚至在开展工作中抱着“单纯的群众利益”和组织讨价还价,在个人生活中不注意形象,言行举止不注意形象等。 --村级后备干部匮乏。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的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班子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两难”境地。 --村级收支矛盾凸现。由于税费改革前各村收入较多,灵活性较大,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了,村级收入减少了,收支矛盾突出了。据了解,某一行政村14个村民组,1600人,现有村干部5人,村民小组长和育龄妇女小组长28人,享受补贴的老干部2人,全村全年共需工资支出3万余元,办公费、计划生育支出、报刊费、征兵及军属慰问费、学习及差旅费、五保户供养费、公益事业维护费等年支出需2万余元,而农业税附加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合计不足3万元,加之村无任何集体收益,年短收2万余元。 二、村级干部的心态 一是存在工作负荷大,后顾之忧重的心态。村级干部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常年是风里来、雨里去,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加之工作环境艰苦,吃饭不应时,生活无规律,致使一些同志积劳成疾,得不到有效的医治;有的常年带病工作,离岗或退职后生活无保障;有的对养老、扶小和自身状况忧心忡忡,比比别人自己甚至变成了贫困户,感到寒心,对工作缺乏信心,热情不高,干劲不足。 二是存在职务好卸,债务难甩的心心态。在过去工作中,为完成“三提五统”、地税、县乡工程、科技推广等任务,往往是人人想办法、个个出主意,有的从信用社、营业所贷,有的找乡直单位磨,有的跟亲朋好友借。据统计,d乡从金融单位贷款348.8万元,找别人借款173万元,两项合计521.8万元(不含利息)。他们揪心这些盖有私章的贷(借)据用什么来还,金融单位三天两头下传票,亲朋好友上门哭闹要钱。有的把希望寄托在清收“陈欠”上。d乡共有“陈欠”(农户欠村的)481.2万元,扣除单身汉、外出户、特困户只能收回80%,偿还部分贷(借)款,只有9个村可维持几年。但是,目前税费改革政策中明确规定“三年内完成清欠”,谁敢闯红灯。话说回来,有的农户连农业税都不交,对陈欠只字不提。有的把希望寄托在“转移支付”上。认为“转移支付”是唐僧肉,人人想吃,可人人又分吃多少呢? 三是存在税金难收,工作守摊的心态。当前,由于工农“剪刀差”不断加大,农村举家外出人员不断增多,耕地撂荒现象严重,加之“钉子户”、“难缠户”、“特困户”的不断增多,导致农民税金一时难以征收到位,感觉到工作压力大,工作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严重弱化了村级组织职能。有些村干部消极怠工,存在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甚至连一些政策宣传、群众教育、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基础性工作都不能很好地开展,进而出现政策棚架,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出现断层,民事纠纷、治安事件得不到及时有效调处等现象。 四是存在在家干不如在外赚的心态。受利益驱动,村干部卸职、离任呈上升趋势。据了解,从201*年到现在d乡卸职7人、离任13人,其中在税改后有6人卸职和离任。由于这些村干部头脑活、思想解放、组织能力强,在外地从事个体商业、运输、建筑等行业,收入十分可观。受他们的影响,目前有的正在等待观望,有的已与外地联系用工单位。 三、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村级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一是认真抓好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责任落实工。,县、乡、村应结合实际制定出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和时间安排具体化,具体领导和工作人员要明确,责任要落实,督促检查要到位,从而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二是紧紧围绕当前农村工作实践,将教育培训工作与参加对象及其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并根据不同层次、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分期分批培训,确保教育培训取得的实际效果。三是精心组织安排,努力丰富培训方式,利用现场参观学习、电视、现身说法等形式,提高培训的效果,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二)选拔党性强、作风正、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党员干

部到村任职。在具体操作上坚持三条标准:一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过硬的作风,能与群众打成一片,能在短期内打开局面;三是热爱、熟悉农村工作,懂经济、会管理,能带领群众为振兴农村经济、大胆地干、大胆地闯、大步奔小康;四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任期和任务,使选拔到村任职的干部有明确的目标,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五是加强经常性地检查督促,使责任制落到实处。 (三)减少村干部职数,实行交叉任职。如何改变“僧多粥少”和“三个和尚没水吃”被动局面,我们认为,减少村干部职数,实行交叉任职势在必行。一是村干部年工资三、四千元,生计难以维持。二是乡村的大型建设告一段落,常规性的计划生育工作也走上了规范化轨道,现在的村干部轻松多了,无非是收收陈欠和农业税、地税而已。如果千人以下的村配2-3名干部,千人以上的村配3-4名干部还是可以的。例如汪埠村有12个居民组、1124口人,目前只有2名村干部相互交叉任职,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a乡千人以上共有15个村,千人以下共有7个村,可减少村干部20名左右。 (四)积极尽快地化解村级债务。对已发生的贷(借)款应按照分类处理陈债,严控发生新债、任期目标化债、落实措施还债的原则,逐笔进行登记建立台帐,一笔一笔核实。对农民直接受益的生产性投入而形成的债务,根据谁收益,谁负担;对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所形成的债务,在村集体经济收入中逐年偿还,集体经济比较困难的村,可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在村“一事一议”筹资中安排偿还债务;对由于管理不善,开支过大形成的债务,直接划给责任人承担;对村组有息借款形成的债务实行统一换据挂帐,确实属于借款性质的,应弄清借款原因和用途,该由集体负担的必须报乡镇审核后作为借款处理,并视村集体还款能力,与债权人签订还款协议书,未经集体研究巧立名目擅自借款的,落实到责任人,集体不予入帐,集体不支付利息;高息借款形成的债务一律采取停息、降息、挂息的办法化解。凡变动每笔债务都必须统一报乡镇农经站入帐,月月核对公布防止债务体外循环。 (五)加大税法宣传,严厉打击偷、逃、抗税行为。税费改革后,a乡的农民负担由过去的人均116元减至57元,全乡只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农税总任务的90%,但是过去欠款户多、金额大,没有遭到打击,如果今年放松了对“对抗户”的征管力度,明年将会出现更多的“对抗户”。对那些有钱不缴的“对抗户”一定要按照税法予以严惩,真正起到杀一儆百优化纳税环境作用。对“对抗户”的征管方式不防采取“谁种田,谁缴税;谁看门,谁缴税”的办法,保证税金及时收缴到位,以减轻村干部的经济、思想压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当前村级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5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