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党的十六大,对民营经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全国的民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今年3月,广东省委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这是全面指导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广东增创发展新优势,推进全省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将产生重大影响,也标志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但在山区县,目前仍存在着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认识上有差距、环境欠佳、企业融资难、管理机制落后等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需认真加以解决。
一、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和人们观念的陈旧,贫困山区县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着疑虑,思想上固守“民营经济等同于私有化”的错误观念,担心民营经济的壮大会冲击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致使社会主义“变色”。因此不敢大胆地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二)法律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逐步修改《宪法》,基本上完成了对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从允许到肯定的过程。但是,目前国家没有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地方也没有制订一个比较完善的保护、鼓励民间企业家投资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或政策规章,致使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法律保护方面的障碍。
(三)民营经济融资难,企业的发展得不到银信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山区县金融部门开展放贷项目比较局限,县一级根本无放贷权,大部分民营企业只得从“地下钱庄”和私人手中用高利率借款以及相互担保等途径应急资金,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营运成本。
(四)财税政策不平等,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因国家鼓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不配套,而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和财政对国有企业提供的技术改造资金、贷款贴息和其他各种服务。另外,民营企业除了缴纳正常税费外,还面临名目众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这些都造成了民营企业待遇的不平等和发展的困难。
(五)现有民营企业素质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以家族式、经验型的经营管理为主,在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都较低。据调查,山区县域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的占0.75%,高中文化的占31%,其余的均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家族式、经验型的经营管理,文化素质不高,使山区民营企业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经营管理中容易盲目决策,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企业经营常常“四面出击”或是“一哄而上”,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山区民营企业还存在产品单一、市场狭小、科技含量不高、信息不灵等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加速发展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宽松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区贫困县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经济的“七分天下”。就如地处粤东北部,毗邻赣南、闽西,只有25万多人的平远山区县而言:目前,全县有大小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6011户〈间〉,其中民营企业2699间,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年度,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822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 96.1 %,税收5009 万元,占全县纳税总额的 72 %。今年1—8月份,民营企业出口创汇385.95万元,同比增长31.4%。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也足以说明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已成为山区贫困县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贫困山区县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广东省委《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思想,同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山区贫困县的实际,制订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努力营造一个政治平等、社会尊重、政策支持、法律保护、服务到位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山区县域民营经济做强做大,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对县级财政收入的贡献率。
(二)建立和建全法律保障机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个人的私有财产需要法律来保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因此,山区县要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强化执法刚性,加强民营企业的保护工作,使民营企业家食上“定心丸”,安心大胆创业。同时要坚决清理、废止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及规章、政策,抓紧时间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尽快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执法部门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职责。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坚决及时地追究处理,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办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各种贷款业务。
金融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借贷机制,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建立专门以山区县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在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银行或赋予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新的职能,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金融部门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抵押条件。可实行无形资产,动产资产抵押贷款,允许企业以信用、品牌贷款抵押等,降低申贷“门槛”。三是对山区县银行、信用社要适当放宽信贷政策,扩大授信额度并简化贷款手续,以满足山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需要。
(四)发挥财税部门职能作用,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财税部门要从重国有轻民营的观念上转变过来,要按照“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的原则。在开放投资领域、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及提供各种服务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一是在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上要不分国有还是民营,只要投入的目标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要大力扶持其发展,使民营企业享受到国有企业的扶持待遇。二是建立财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山区县财政虽然是“保吃饭”的财政,但也要立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培植壮大财源。每年可从国有资产处置收益、县级预算外资金和回收的本级原发放生产周转金中按百分比提取部分资金,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和担保贷款等。 三是制定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建议调整现行的税制,合理确定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尤其是所得税的负担是当今世界税收改革的趋势。为了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应在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的原则下,适当调整现行税收制度。对在山区贫困县投资办厂的民营企业,要同样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除从获利年度起“免二、减三”外,在期满后的五年内,再给予应纳税款30%——50%的减征,切实降低民营企业的税收负担。四是投资开发建立民营经济科技园〈工业园区〉,为发展高科技的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五是逐步建立和完善覆盖民营企业的劳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从业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财政要适当安排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就业、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六是培训好民营企业的会计人员,帮助企业建制、建帐,加强财务管理;帮助企业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努力降耗增效,增加企业收入。七是强化政府收费管理。坚决取消不利于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收费项目,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负担。另外,由于山区闭塞,还要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技术、产品、市场及信息服务,不断帮助企业创新改革,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五〉提高民营企业的综合素质,使民营经济做强做大。
一是政府要象关心国有企业一样关心民营企业,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培训,使民营企业家不断提高文化知识,拓宽视野,转变观念,增强企业家求高、求强、求大的意识和魄力。二是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学习法律、法规、方针政(敬请期待公文素材库更好文章:www.bsmz.net)策、市场经济知识及现代化管理知识。使其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提高其预测市场趋势,规避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帮助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取代家族式、经验型等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民营企业管理跨越式发展。四是帮助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进行产业升级,调整和优化民营企业产业、产品结构。山区民营企业多以传统及资源型产业为主,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政策和经济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那些资金、技术较为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逐步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素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的附加值。五是为民营企业提供信息,开拓产品市场服务。山区县要积极协助民营企业做好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调查论证,引导好民营企业的项目投资,尽量减少民营企业投资决策的失误。使政府弱化了的“宏观调控”经济的管理职能转变为高效的服务职能。
第二篇: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党的十六大,对民营经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使全国的民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今年3月,广东省委依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这是全面指导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广东增创发展新优势,推进全省工业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将产生重大影响,也标志着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但在山区县,目前仍存在着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认识上有差距、环境欠佳、企业融资难、管理机制落后等一些问题和困难,亟需认真加以解决。
一、山区贫困县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认识不足,观念陈旧。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和人们观念的陈旧,贫困山区县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着疑虑,思想上固守“民营经济等同于私有化”的错误观念,担心民营经济的壮大会冲击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致使社会主义“变色”。因此不敢大胆地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地保护和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下,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没有平等的社会地位。
(二)法律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逐步修改《宪法》,基本上完成了对民营经济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从允许到肯定的过程。但是,目前国家没有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地方也没有制订一个比较完善的保护、鼓励民间企业家投资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或政策规章,致使民营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法律保护方面的障碍。
(三)民营经济融资难,企业的发展得不到银信部门的大力支持。目前,山区县金融部门开展放贷项目比较局限,县一级根本无放贷权,大部分民营企业只得从“地下钱庄”和私人手中用高利率借款以及相互担保等途径应急资金,大大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营运成本。
(四)财税政策不平等,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因国家鼓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不配套,而无法享受三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和财政对国有企业提供的技术改造资金、贷款贴息和其他各种服务。另外,民营企业除了缴纳正常税费外,还面临名目众多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这些都造成了民营企业待遇的不平等和发展的困难。
(五)现有民营企业素质不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以家族式、经验型的经营管理为主,在开发利用人才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企业主、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都较低。据调查,山区县域民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文化的占0.75%,高中文化的占31%,其余的均为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家族式、经验型的经营管理,文化素质不高,使山区民营企业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在经营管理中容易盲目决策,企业发展无长远规划,企业经营常常“四面出击”或是“一哄而上”,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此外,山区民营企业还存在产品单一、市场狭孝科技含量不高、信息不灵等制约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二、加速发展山区县域民营经济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宽松环境。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山区贫困县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经济的“七分天下”。就如地处粤东北部,毗邻赣南、闽西,只有25万多人的平远山区县而言:目前,全县有大小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6011户〈间〉,其中民营企业2699间,从业人员3万多人。201*年度,民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8822万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96.1%,税收5009万元,占全县纳税总额的72%。今年1—8月份,民营企业出口创汇385.95万元,同比增长31.4%。由此可见,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量,也足以说明它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显露出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已成为山区贫困县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贫困山区县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地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广东省委《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大力发展县域民营经济的思想,同时,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山区贫困县的实际,制订支持、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努力营造一个政治平等、社会尊重、政策支持、法律保护、服务到位的良好发展环境,促进山区县域民营经济做强做大,逐步提高民营经济对县级财政收入的贡献率。
(二)建立和建全法律保障机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民营企业的产权,个人的私有财产需要法律来保护,民营企业的经营行为需要法制来规范。因此,山区县要进一步创建良好的法制环境,强化执法刚性,加强民营企业的保护工作,使民营企业家食上“定心丸”,安心大胆创业。同时要坚决清理、废止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行政法规及规章、政策,抓紧时间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尽快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落实执法责任,明确执法部门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职责。对向民营企业敲诈勒索、乱收费、乱罚款、强买强卖及破坏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人和事,必须坚决及时地追究处理,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金融部门要积极开办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各种贷款业务。
金融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借贷机制,切实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是建立专门以山区县民营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考虑在原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中小企业信贷部的基础上成立专门银行或赋予县级农村信用联社新的职能,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二是金融部门通过适当方式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抵押条
第三篇:大田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大田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黄兴烈 郑光镜
“十五”期间,大田县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培育产业集群,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有效服务,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民营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在规模、投资、效益等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提高,对全县财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
一、大田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1、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截止今年9月底,大田县共有个体工商户3455户,注册资金4977万元;民营企业438家,注册资金49489万元。2004年,民营经济实现产值(销售收入)16.69亿元,上缴税收9648.26万元,与“九五”期末相比,民营企业实现产值(销售收入)增加13.79亿元,比增4.76倍;上缴税收增加6504.33万元,比增2.07倍。
2、民营经济规模和层次均有所提高。民营经济规模不断壮大,截止今年9月底,注册资金超100万元的民营经济有113家,与“九五”期末相比,多99家,比增7.07倍;2004年,年产值(销售收入)超100万元的民营经济有252家,增加205家,比增4.36倍。民营经济的技术设备和产品科技含量均有所提高,在机械制造、生物科技、造纸业等领域有所突破,金门油压机被评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
3、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城区、城郊及省道沿线。城区、城郊及省道沿线充分发挥交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活跃区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亮点。
4、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民营经济首先涉足的是第二产业中一些低技术要求、低成本的行业。随着商业、餐饮、综合服务等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的行业分布发生了变化,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到二、三产业同步发展。
5、民营经济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从国民经济行业来看,除少数垄断行业(如电信、银行、电力调度运营等)和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外,在其余的国民经济行业中,几乎都有民营经济活跃的身影,特别是在一般性竞争领域。
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量较少,规模偏小。至今年9月底,个体工商户平均注册资金1.44万元,民营企业平均注册资金112.99万元。2004年,民营企业平均产值营业额243.53万元,500万元以
下的占90.94%。
2、企业技术装备落后、发展层次不够高。民营企业追求“短平快”项目,采取“拿来主义”方式,导致部分民营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加上企业为节约成本未使用环保设备,部分企业污染比较严重。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模式较为落后。民营企业低学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才较少。部分企业主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沿袭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部分企业主“小富即安”观念较重,怕冒险,不愿扩大投资。
4、民营企业产业投资趋同化。民营企业产业发展依赖自然资源,主要集中在矿产采、选及初加工和水泥、建筑业等能耗高、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趋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一旦出现价格波动,将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陶瓷业只生产初级产品或瓷泥,纺织产业也只停留在初加工及某几道工序上,产业链短,产品关联度低。
5、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可用地不多,工业用地少,一些项目因用地问题而转移其他地区。在项目审批中,申报程序交叉、互为矛盾等问题仍然突出,民营企业资金不足、融资难。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建议
1、搭建四类发展载体,积极构筑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平台。加快载体建设是解决民营经济布局分散、产业化程度低、经营效益差的重要措施。一要加快建设工业项目区。以小汤泉项目小区开工建设为契机,加快整合现有工业项目小区、建设新规划工业项目小区步伐,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项目区集中发展。二要“建设一线”。即在省道秀里线规划各类工业小区、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业流通和农副产品工业,建成民营经济繁荣带。三要“繁荣两区”。即进一步繁荣城区和建设镇集市贸易区,充分发挥其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中的优势,力促生产要素更快地转移、集中,使其分别成为我县南部和北部的商贸中心,辐射、拉动周边乡镇发展。四要“拓展三口”。即充分利用“泉三”高速公路在我县境内设互通口的交通优势,积极引导投资,发展产业集群。在桃源互通口要发挥其邻县结合部林产品贸易活跃的优势,着重引导木材加工业聚集;在石牌互通口要发挥城郊优势,把石牌办成集商贸、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互通口;在吴山互通口要发挥高海拔的优势气候,大力发展高山优质茶产业,做好农产品加工、贸易文章。
2、打造四个重点产业,着力夯实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基础。要结合民营经济资金少、体量小的特点,重点引导扶持发展造纸业、纺织业、机械制造和木材加工业,力争到20l0年上述重点产业集群产值均超过亿元,成为民营经济发展新的支撑点。在造纸业方面,要以华闽、弘惠、兴洲等3家造纸企业为基础,抓好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品质和扩大生产规模。在纺织业方面,要以纺织总厂改制为契机,鼓励动员民间资本进入,引导织布业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发展我县纺织工业。在机械制造加工业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强企业间协作,提高破碎机和液压机械等优势产品的档次和质量。与沿海大企业合
作,建立稳定的配套协作关系,发展汽车部件、配件产业。在木业产业方面,要引导企业延伸产业链,用联办合办的方法,扩建涂装生产线,申办进出口经营权,尽早完善产业环节。
3、破解四个发展难题,切实打开民营经济跨越发展通道。一要挖掘潜力,盘活存量,缓解用地难。要实行供地量与投资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产生率挂钩,确保土地向投资密度大、技术层次高、产业关联度大的项目倾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加大重点项目土地跟踪报批力度,确保重点项目用地需求。二要改善环境,强化培训,缓解用工难。积极营造和谐劳动关系,认真落实保护务工人员的有关政策,营造良好的用工环境;强化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努力化解用工难与城镇失业率居高不下的结构性矛盾。三要加强服务,合理引导,缓解产业选择难。指导民营经济加快结构调整和进入新的产业,引导市场主体合理决策,减少民营企业发展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通过山海协作,把沿海的资金、技术优势与我县的资源、劳动力优势结合起来,依据产业结构梯度推进的原理,主动接受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沿海地区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过剩的产业资本迁移或投资到我县。四要搭建平台,广辟渠道,缓解资金筹措难。加强银企合作,创新贷款营销机制,改进信贷方式,加大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投入;帮助企业办好土地、房产“两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升个私经济贷款担保基金协会担保能力,为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密切跟踪国债资金投向信息,做好项目筛选申报,争取国债资金支持。
4、推进四个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民营经济跨越发展动力。在产权创新方面,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引导民营企业突破限制,实行强强联合、优势扩张和资产重组,组建民营经济“航空母舰”,培育一批民营企业“小巨人”。在技术创新方面,鼓励民营企业创办研发中心,引导民营企业与高校及各类科研机构合作,抓好项目、技术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在管理创新方面,要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优化企业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科学管理;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努力提高企业家素质和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提高资本运作、市场营销、防御风险和持续发展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企创新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矿产、煤炭、建材物价看好的有利时机,对矿产、煤炭、建材三大企业集团进行改制,严格政企分开,还原市场经济主体功能。
5、优化四个发展环境,不断增强民营经济跨越发展活力。一要优化政策环境。认真清理和规范不适应民营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不断完善和督查落实《关于鼓励在大田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的规定》和《重点投资商特别优待规定》等政策,在产业准入、财税金融支持、社会服务完善、政府监管改进等方面对民营经济实行更有力的支持。二要优化政务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契机,改进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管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三要优化办事环境。对经贸局、计划局、外经办、非公办、工商联等职能交叉部门进行撤并、整合或重新明确其职责范围。加强职能部门自身业务培训,增强
业务素质,形成“内行管行内”的局面,并加强相关业务指导。四要优化舆论环境。充分发挥电视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经验做法等;大力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创业行为,维护创业权益,营造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的良好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大田县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陈 真
第四篇: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民营经济是以私营个体经济投资、经营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随着镇党委、政府在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即: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高,结构有所完善,贡献逐步攀升。
民营经济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还未形成具备迅速扩张能力的基础;虽显示出自身的特点,但还未构成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特色。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发展速度不快,发展总量不大,民营经济注册资本不高,发展水平不高。造成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除了民营经济本身的管理机制、发展结构问题外,在外部条件上重要地位与社会待遇的矛盾,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向的矛盾,投资需求与投资环境的矛盾也是造成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大各项措施落实力度,努力创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和创业环境。
(一)加大思想解放力度,突破对民营经济的束缚。目前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不够解放。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在尊重事物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解放思想必须鼓励探索,允许失误。不进行探索,就不会有突破;不宽容失误, 1
就不会有创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首先要抓突破。要突破对民营经济准入市场的束缚,所有竞争性领域,都要让民营经济进入,不得有任何限制。
(二)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打造民营经济投资创业的 福地。资本是投资创业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基础。民营经济需要加快自身资本的积累,更需要加大对外部资本的集聚。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确立“藏富于民”、“蓄水养鱼”、“先予后取”、“与民让利”的思想。如果商务成本较高,税赋负担较重,如果民资领域的项目风险都大,效益都低,本地的民资就会留不住,外地的民资就会引不进,创业的民资也会长不大。要在政策上重点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和农产品深工型等四类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加大环境优化的力度,加快建设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 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硬环境是成本,软环境也是成本。 受区域位置和实力的制约,乡镇为投资者降低“硬性成本”的条 件毕竟有限,但政府服务的“软性成本”下降的空间却很大。要 加快建设以政策性引导、商业性为主、互助性补充的多形式、多 渠道、多层次的民营经济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民营经济担保难、 融资难的问题。
(四)加大载体建设的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新的形势下发展民营经济,既要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增强对优势民营资本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更要在更高的起点上,依据市场
机制的作用,放大区域民营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要从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地建设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互动效应,使这四大载体成为催生民营经济的孵化器,建设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平台。
第五篇:当前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111
当前乡镇发展民营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民营经济是以私营个体经济投资、经营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在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乡镇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即: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日益提高,结构有所完善,贡献逐步攀升。
乡镇民营经济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还未形成具备迅速扩张能力的基础;虽显示出自身的特点,但还未构成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特色。当前乡镇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发展速度不快,增幅在10%左右;发展总量不大,民营经济注册资本不高,仅占苏南的20%左右;发展水平不高,小型企业多,规模企业少,初加工企业多,有技术含量的制造企业少,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装备水平低的企业多,具有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的企业少等等。造成当前乡镇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除了民营经济本身的管理机制、发展结构问题外,在外部条件上重要地位与社会待遇的矛盾,资金需求与资金流向的矛盾,投资需求与投资环境的矛盾也是造成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方面。
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加大各项措施落实力度,努力创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民营经济发展机制和创业环境。
(一)加大思想解放力度,突破对民营经济的束缚。目前影响乡镇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仍然是思想不够解放。解放思想的本质就是在尊重事物
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解放思想必须鼓励探索,允许失误。不进行探索,就不会有突破;不宽容失误,就不会有创新。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首先要抓突破。要突破对民营经济准入市场的束缚,所有竞争性领域,都要让民营经济进入,不得有任何限制,允许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允许人力资本、技术成果作价入股,允许在设立条件尚有欠缺时实行企业预期制度。要突破在职人员投资企业的束缚,允许在职人员向除外商投资企业以外的各类企业出资入股,鼓励机关干部离岗领办或创办民营企业,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或直接兴办科技型企业。
(二)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打造乡镇民营经济投资创业的福地。资本是投资创业的前提、经济发展的基础。乡镇民营经济需要加快自身资本的积累,更需要加大对外部资本的集聚。发展民营经济,必须确立“藏富于民”、“蓄水养鱼”、“先予后取”、“与民让利”的思想。如果商务成本较高,税赋负担较重,如果民资领域的项目风险都大,效益都低,本地的民资就会留不住,外地的民资就会引不进,创业的民资也会长不大。我们要在苏北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就必须在苏北率先建成投资创业的福地。要在政策上重点扶持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和农产品深工型等四类民营企业的发展。
(三)加大环境优化的力度,加快建设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环境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硬环境是成本,软环境也是成本。受区域位置和实力的制约,乡镇为投资者降低“硬性成本”的条件毕竟有限,但政府服务的“软性成本”下降的空间却很大。要加快建设以政策性引导、商业性为主、互助性补充的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民营经济担保体系,切实解决民营经济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
(四)加大载体建设的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新的平台。
新的形势下发展民营经济,既要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增强对优势民营资本的吸引力和集聚力,更要在更高的起点上,依据市场机制的作用,放大区域民营经济的辐射力和竞争力。要从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高度,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地建设乡镇的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和专业市场,充分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互动效应,使这四大载体成为催生民营经济的孵化器,建设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平台。
(五)加大组织推进的力度,把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要精力,各级班子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时间,政府部门服务的主要对象,社会舆论、社会各界关注的主要热点,都要定位到民营经济上。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认真贯彻“六放”的方针,力争放到底、放到边、放到位,切实解决省委负责同志指出的“上边放了,下边没有放;苏南放了,苏北没有放”的问题。通过几年的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乡镇的主流经济。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