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五大战略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
工业的徘徊,已成为困绕南溪这样一个丘陵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要实现工业的突破性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明确思路,创新举措,在服务上着力,在招商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工业的综合实力,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准确把握工业机遇,科学确立发展思路
工业的发展,应综合分析内外发展因素,找准切入点,增强发展活力。从南溪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看,工业正迎来了新的机遇。一是外部条件良好。南溪位于川南三市的腹心地带,交通条件较好。宜南沿江一级公路改造已列入市政府规划。到201*年以前,宜宾将建成长江上游一级中心城市、自贡将建成结构合理的工业城市、泸州将建成西部化工城。川南三市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半径将不断扩大,南溪将同时接受三市辐射带动,城市功能变化和工业结构调整,企业也将向郊区转移。二是内在基础夯实。南溪地势平坦,有国家直供电网、大管线供气,有丰富的石灰石、烟煤资源,泸盐路、川云路和万里长江穿境而过,具有大工业项目落户南溪的比较优势。红光、南山、长庆三大军工企业拥有众多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和较强的产业研发能力。县属工业实力明显增强,化工、轻工两大主导产业具有相当规模,主导作用已经凸现。农业基础扎实,服务环境优良,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发展活力增强。随着《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行政许可法》、《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决定》的实施,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为此,南溪工业的发展,应结合县情,以工业规划区为平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突出轻工化工两大主导产业,背靠大市发展配角、联合军工共谋发展、依托农业产业互动、扶优扶强壮大支柱,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初步形成县域工业大发展格局。
二、推进招商引资战略,提升工业经济实力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宣传。发挥好与自流井区、江阳区友好区县作用,突出抓好与宜宾、泸州、自贡等市内大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特别是早谋划、早行动,主动加强与宜宾五大优势产业链核心企业及宜宾城区规划范围内外迁企业的联系,采取送资料上门、落实专人等措施,加大对有效信息的捕捉力度。二是储好项目,开发项目。加强与大中型企业、中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努力储备开发项目。要对经济合作项目进行分析排队,确立重点项目,集中力量在一些大项目上取得突破。组成专门工作班子,盯住不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已引进的项目要加大扶持和协调的力度,一如既往地提供全方位的“家政式”服务。三是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建立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业主负责制,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主管部门和政府负责人责任制。
三、推进产业集群战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一是狠抓产业聚集的载体建设。县工业规划区是企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分业建园、滚动发展”的思路,切实抓好工业规划区建设。二是着力发展配套产业链。重点围绕宜宾五大优势工业产业链,积极争取饮料酒业、氯碱化工、林竹产品等产业链延伸到南溪,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南溪。加强与五粮液集团的合作,力争 五一七车间的扩产技改取得实质性进展。继续加大与天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在扶持天蓝公司8万吨三聚磷酸钠项目发展的基础上,力争新增5万吨白炭黑及6万吨纯碱项目。三是狠抓支柱产业规模化发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扶优扶强政策,围绕轻工、化工两大主导产业,加强企业间的联系与协作,拓展延伸优势产业链,实现规模效应,形成集群经济。鼓励天蓝公司跨越式发展,带动南红化工等企业不断壮大,形成基础化工产业集群;支持红光化工医药公司等企业的扩能技改,发展壮大医药化工产业集群;引导酒类资源整合,扶持华徽等企业发展壮大,做大做强食品产业集群;引导南山公司等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实施技术改造,大力拓展市场,实现机械产业集群的恢复性增长。
四、推进制度创新战略,增强工业经济活力
一是全力支持军工企业改制重组。主动承担军工企业分离的社会职能,积极协助红光、南山、长庆等军工企业的改制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激活优秀人才,充分利用射钉紧固器材、汽配、基础化工产品的品牌和市场优势,引进项目和资金,使重组企业扎根南溪,再现新活力,成为南溪新一轮工业发展的主力军。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各民营企业不间断地“改制”,在产权流动、法人治理上大胆探索尝试,不断完善企业体制和机制。一些上了规模的民营企业,积极实施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由出资人、股东组成董事会,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生产经营大胆交给职业经理人。三是健全民营经济政策落实机制。建立部门工作责任制,完善相关配合政策措施,依法维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多加强指导和服务。
五、推进技术创新战略,打造工业经济品牌
一是增强企业品牌意识。把县属工业发展、提升地方品牌与引进知名品牌结合起来,把技术创新和开发新品牌结合起来,把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增强品牌实力结合起来,通过品牌培育来开拓市场,做大企业的规模。二是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推动的技术创新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多途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项目研发。大力支持校企、院企、企企联姻,加强项目对接,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三是开发企业人才队伍。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外出参加学习,开拓视野,转变观念。真心实意地引进各类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六、推进环境优先战略,落实工业发展举措
一是提升软硬并重的服务水平。着力抓好以城市经营推动城市化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突出抓好南城区改造、北城新区建设、宜南沿江公路一级拓宽改造,打造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努力改善城乡投资环境,增强安商、亲商、富商的吸引力。二是转变调控引导的组织效能。发挥政府依法行政职能,真正形成“市场调控企业,政府创造环境”的行政工作机制,进一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的政府协调服务机制。凡是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一律由市场解决。政府主要抓好统筹规划,信息引导,市场整顿和规范工作。三是提高公开高效的办事效率。建立和完善审批项目五公开、限时办结、互联审批、告知承诺、预约办件、投诉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阳光下作业”,规范审批行为,确保按时办结。认真治理对企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采取收费公示、检查申报等制度。
第二篇:实施五大战略做大县域经济
实施"五大战略"做大县域经济
湖南省溆浦县县长周辉
溆浦位于湖南西部,是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和资源大县。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溆浦的总体目标,牢牢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和湖南实施湘西地区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强工壮农、兴城活商、民营主体、项目带动”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山区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努力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产业化:提升农业层次
一是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继续抓好粮食生产,重点落实“两减免三补贴”等政策,扩大双季稻,推广优质稻,稳定全县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总产,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按照“东林、西桔、南药、北枣、中粮”的区域化布局,运用公司加农户、企业联基地等模式,大力实施柑桔、枣果、生猪、粮经等品改工程,大力引进、培育和推广优质品种,大力发展绿色、安全、无公害农业,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原料、鲜销基地,重点打响溆浦鸡蛋枣、溆浦朱红桔、溆浦鹅、湘蕾金银花、翠玉猕猴桃、溆浦油桃六大系列品牌。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把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坚持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农村大户、各类企业参与农产品加工,大力支持现有的各类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兼并,力争培育几家省级龙头加工企业和几个省级知名品牌,重点抓好雪峰公司2万吨片片桔扩能改造、5000吨营养果酒加工、720吨缫丝加工等项目的建成投产。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主管理的原则,大力引导农村基层畜牧、林业、农技、农机、信用社、劳动保障等部门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购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加快农村科技推
广体系、就业培训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市场销售体系、信息咨询体系以及质量检测认证体系建设。
工业化:形成经济支撑
一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按照培育产业集群、构建产业链条、壮大骨干企业、建设重大项目的思路,坚持以开发资源为重点,以民营开发为主体,通过改革、改制、改造,着力壮大一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发展一批优势产业群,新上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食品、电力、建材、电化工、硅砂加工等五大主导产业。以雪峰桔片、国泰瓷业、江兴水泥、卢峰仪器、永发铁合金等企业为龙头,按照产权多元化、机制市场化、配套产品生产社会化的要求,集中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标志性骨干企业。今年内力争新增产值过亿元企业2家,过千万元企业8家,县属规模工业企业超过30家,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二是抓好技改项目和新办企业的达产投产。加速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融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强工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突出抓好湘维2万吨聚乙烯醇化纤和4000吨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生产线、永发2万吨硅锰合金生产线二期扩建、珠华1万吨铸件生产线、鸿安制药gmp改造工程、卢峰仪器多媒体视频展示仪生产线、明达110万吨硅砂生产线等技术改造项目。同时,加快1500吨系列白酒加工、4万立方米板材加工、硅砂系列深加工等意向性项目的招商谈判进度,力争年内建成投产。三是突出抓好园区经济。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发展工业的重大举措,按照做大做强红阳工业园、规范完善城东工业园、高起点规划红远工业园的思路,着力改善园区软硬环境,切实推行“无费区”政策和封闭式管理,突出搞好园区招商引资,真正把园区建成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工业发展“洼地”。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
一是突出中心城镇建设。注重历史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注重自然山水资源的有效保护,注重长远发展的定位、定性和定向,高标准、高起点地搞好城镇规
划修编和形象设计。溆浦县城的规划,要大力挖掘屈原爱国文化和向警予红色文化,充分利用溆水流域的山水资源,并结合新火车站迁建和邵怀高速公路连接线动工兴建的新情况,搞好总体规划和详控规划的修编。引入市场机制,做活城镇经营文章。通过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推行土地挂牌招标和竞价拍卖,实行土地“五统一”管理,严格控制好土地供应源头,努力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大力推行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和有偿服务,尝试将市政公用设施的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推向市场,盘活城镇存量资产,筹措城镇建设资金。按照“完善城南、开发城北、改造城中、拓展城西”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县城防洪大堤续建、城北新区开发、城中综合市场改扩建、人民西路改造、警予广场修建以及供水扩容改造、垃圾处理场等建设项目,力争建设一批具有溆浦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地段。二是切实搞好城镇管理。以省级文明卫生创建为重点,切实巩固过来综合治理成果,着力解决县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完善和落实“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管理体制,继续抓好县城交通、卫生、市场、治安等专项整治,深入开展文明卫生单位、文明卫生街道、文明卫生片区、文明经营户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社区在县城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建设、市政、公安、工商、文化等职能部门在县城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努力形成“以块(镇、街)为主、条块结合、条条(部门)保证”的县城管理机制。三是大力发展城镇产业。把推进城镇化的着力点放在产业发展上,做到以产业聚集促进城镇发展,以城镇发展带动产业壮大。在继续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信息、金融、保险、法律、会计、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卫生保健以及社区各类服务。坚持以“文化丹霞”为主题,完善和落实旅游发展规划,拓宽旅游招商和融资渠道,加大重点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度,精心打造一批旅游精品板块,全面启动和发展旅游产业。
项目带动: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搞好4.5万亩泰格林纸集
团工业原料林基地、5万亩桑蚕基地建设,扎实搞好农业综合开发观音阁项目区扫尾及小江、思蒙项目区的全面启动,认真做好桥江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继续抓好中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和干渠配套,争取银珍、刘家坪水库除险保安项目年内实施。交通公路方面,举全县之力确保邵怀高速溆浦连接线动工兴建,搞好308省道县城改线工程、两丫坪至戈竹坪砂改油工程以及260公里通畅通村公路建设。电力能源方面,加快朱溪江、金桥、阳桥等13座续建电站以及城乡电网改造工程的建设步伐,争取统溪河、诗溪江、金水等5座拟建电站年内全面启动,并继续搞好农村沼气能源工程建设。社会发展方面,加快一中示范高中新建工程、计生服务大楼、县殡仪馆等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完成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中医院住院大楼主体工程,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继续抓好中小学危改、乡镇文化站改造、农村中心医院扩建等工程。二是搞好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对重点项目进行分类排队,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县、办事处、乡镇,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的办法,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立足各级各部门职责职能,采取向上争资、市场融资和对外引资等方式,像连接线这样的项目,还要广泛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投资投劳,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加强项目工程质量管理,严格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追究制,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同时,按照项目牵头单位负责制和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法做好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施工环境治理等各方面工作。三是有针对性地储备和争取一批项目。根据国家投资方向、投资领域的新变化,捕捉国内外资本流动、产业转移的新动向,并结合湘西地区开发、“十一五”规划编制以及我县资源资产优势,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和储备一批重大项目。重点搞好32万亩大型联合灌区、308省道溆安公路二期改造、怀娄公路溆新段改造、城西老火车站区域开发以及杨德溪、山阳电站等项目的包装、争取和招商工作,力争年内启动实施。
民营主体:扩增经济亮点
一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在继续推行租赁承包、股份合作、民营嫁接等过渡性改革的基础上,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对国有企业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造。今年重点抓好县罐头厂、机械厂的整体改制,加快国有粮食企业、商业企业的改革重组步伐,并积极探索搞活、做大国有水电企业的有效办法。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大力推进乡镇企业改革改制,积极探索乡镇企业民有民营化的有效途径。农村改革方面,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认真落实农业税全免政策,积极推进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加强乡村两级财务管理,全面推行乡村财务“零户统管”,努力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办法和机制。要素市场改革方面,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依法规范发展土地市场,抓紧培育技术服务中介组织和技术市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最大限度地让各类生产要素迸发活力。二是立足资源搞好招商引资。溆浦是一个资源大县,过去被誉为“湘西乌克兰”,目前是全省重点林区县、国家级优质硅砂基地县以及全国商品粮和瘦肉型猪基地县,特色水果、珍稀矿藏、自然山水等资源非常丰富,而且用电、用地、用工不存在任何问题。因此,我们将立足这些资源优势,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资金和技术的梯度转移,把招商引资的重点转移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上来,引进战略投资伙伴上来,引进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企业和项目上来,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行组团招商、网络招商、节会招商、上门招商和以商招商,做到走出去、引进来。以优化发展环境为切入点,坚持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引进先进管理相结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政策激励与责任管理相结合,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同时,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
力发展对外贸易。三是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放开经营领域,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鼓励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大力引导民营企业推行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大力引导民营企业通过重组、联合、强强合作、招商引资等措施做大做强,并切实帮助扶持一批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进入湘西地区开发重点企业名录,争取省里的引导资金和贴息贷款。总之,按照巩固壮大一批、脱胎转体一批、引进发展一批的要求,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壮大民营经济,促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使民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活力源和增长点。
第三篇:大力实施“五大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大力实施“五大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立县、商贸兴县、城乡联动和文化促动“五大战略”,不断推动县域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年,全县实现gdp 112.9亿元,同比增长30.5%;地方财政收入3.76亿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93元,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4204元,增长14.9%。
一、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形势,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三个一批”,拉动了工业增量与质量的同步提升。一是培植壮大一批支柱产业。按照“产业集群化、经济板块化发展”的要求,从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出发,高标准编制造纸、橡胶、纺织印染、石油化工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各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围绕加快产业资源整合,有重点地运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形成了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区域产业发展聚集带。以开发区为龙头,大力兴建专业园区和特色园区,加快优势产业区域性集中,工业协作配套水平不断提高。二是扶持发展一批大企业。以10家骨干企业和10家成长型企业为重(更多请搜索:www.bsmz.net)点,落实扶持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双十”企业实现增加值占限额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90%以上。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的捷径,引导企业瞄准世界、全国500强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加快膨胀规模,提升发展水平。华泰集团与芬兰斯道拉·恩索公司合资的20万吨超级压光纸等一批招商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已发展到79家,华泰集团跻身全省23家重点企业集团、全国特大型企业集团行列。三是加快实施一批大项目。根据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发展的大企业,以10个过亿元的大项目和10个科技型项目为重点,创造性地实施“一主多元化”融资,千方百计保投资、保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3.9亿元。西水集团、金宇集团等6条全钢载重子午胎生产线,华泰集团7.5万吨纸浆,正和集团4万吨汽油添加剂,华星集团100万吨重油加氢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去年,全县共实施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7个,其中过亿元的14个。
二、实施农业立县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把突出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来抓,走出了一条“围绕龙头建基地、依托龙头促调整”的新路子,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围绕市场和产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培育龙头,多方式扶持龙头,多成份发展龙头,龙头企业规模不断膨胀。县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奖励等方式,用于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目前,全县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35家,过亿元的8家。其中,凯银集团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二是扶持壮大农业基地。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与建设生产基地有机结合起来,围绕蔬菜加工、畜产品加工、粮棉加工等龙头企业,重点培育发展蔬菜、畜牧、优质小麦、良种棉等八大生产基地,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10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20万亩,新增“两牛一羊一鸡”养殖小区78个。同时,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协会,全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25个。凯银集团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羊业发展大会,带动了农户与市场的对接。三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坚持关口前移,从生产源头抓起,引导龙头企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培育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目前,全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发展到5.2万亩,培育形成了黄河口鳖、华誉中草药鸡、凯银特菜、半球面粉等一批名牌产品。其中,3种农产品获国家名牌产品称号,7种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权,14种农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三、实施商贸兴县战略,加快繁荣第三产业
始终把发展繁荣第三产业作为扩大流通、活跃经济、增加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通过依托重点项目、重点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推进“三个接轨”,以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现代化新格局初步形成。先后建成投用东营华泰直通场站和公用型保税仓库,积极争取广饶出口加工区项目建设,不断加快参与国际化流通进程,加速了广饶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积极运作实施总投资28亿元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一期主体工程,并以此为龙头,规划建设佳乐购物广场、机车市场、五金建材市场等八大市场,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加速了广饶与江浙等南方发达地区的接轨。着眼于增创发展新优势,开工建设兴广地方铁路、东青高速公路广饶互通立交等重点基础工程,构筑起现代化的交通网络,进一步畅通了人流、物流、信息流,加速了广饶与县外流通体系的
接轨。同时,积极探索会展经济,成功承办了201*年秋季山东省糖酒商品交易会,实现交易额15.3亿元。大力发展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第三产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年,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08亿元,占gdp总量的24.9%。
四、实施城乡联动战略,加速城乡一体化
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突出发展县城和有资源特色优势、规模优势的中心镇,加快了全县城市化进程。一是实施城乡规划对接。按照把广饶建成功能完善、环境宜人、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园林式的现代化新型城市的定位,确定了县城与大王镇、稻庄镇相向对接的总体思路,逐步拉开了“一轴辐射、三线牵动、五区并进”的城市发展大框架,以淄河为轴心,以潍高路、傅家路、红旗路为主线,依次布局的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教育区和行政办公区全面启动建设。二是加快重点工程建设。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加快重点工程建设,乐园商贸广场一期、西苑小区三期、“渤海明珠”一期、广饶一中东校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用,城市规模进一步膨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7平方公里。同时,着眼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积极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新增绿地面积40.5万平方米;建成了县污水处理厂二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三是加速城镇产业聚集。把小城镇建设与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吸引更多的个体私营业主和农民进入小城镇。同时,研究制定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各项优惠政策,疏通了农民进城渠道,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目前,全县城镇居住人口已达19.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1%。
五、实施文化促动战略,凝聚发展合力
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振兴广饶、繁荣广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着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城市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高起点编制实施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深度开发孙武文化、古齐文化、吕剧文化和现代人文资源,全力打造“孙武故里”和“吕剧之乡”两大文化品牌。坚持政府投资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高标准建设一批文化精品工程,丰富了文化载体。规划建设以展示孙子文化为主题的孙武湖,开工建设了关帝庙配套及倪宽墓修复工程,特色文化产业初步形成。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城市”、“小康文明村”创建和“信用广饶”建设,全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被评为全省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教水平显著提高。不断推进技术创新,深化产学研结合,积极引进、开发和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县。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完善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县域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
第四篇: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五大战略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石和支撑。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充分认识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意义
自春秋战国开启郡县制以来,“县”一直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截至201*年,全国县级行政区划有****个,县域国土面积***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以上;县域经济gdp为*.**万亿,占全国gdp的**.**%,其中,县域经济gdp比例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贵州省,达**.*%;最小的是上海市,仅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得到了中央决策层以及专家学者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正确认识县域经济的内涵,做好壮大县域经济的工作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臵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他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和一、二、三产业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地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发展县域经济,对于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共同繁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县域经济是推进城市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城市工业化、经济城镇化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主题和方向,实践表明,凡是县域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都是较高的地区。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载体。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
村、农业和农民,农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基础地位才能巩固,农民收入才能提高,农村社会才能稳定。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农”和“非农”工作,把“三农”工作统筹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只有依托县域经济载体,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负担重”两大难题。
发展县域经济是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世纪**年代末到**年代中期,县域经济比较活跃,在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形势的变化,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如县域财政困难重重,全国多数县市普遍财力弱、负债多、包袱重、压力大。只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才能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强地方经济实力。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几点建议
1、实施工业化战略。工业化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发展县域经济,应高度重视和发挥工业化的主导作用。一是产业定位面向国际化。应深入分析各县区间产业结构差异,对产业发展战略有个准确定位,把握战略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准确把握国际城市经济调整升级的发展趋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积极承接对方相对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环节的部分产业转移,并且在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上下功夫,从而将县域经济融入国际大循环体系中。二是走区域联合发展模式。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格局从“行政板块”向“经济板块”转化,特别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区域生产要素的组合半径已大大突破县级行政区域空间。县域经济要赢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臵的手段,正确处理好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关系,跳出行政区的束缚,按照区域经济的分工,从经济区域的高度来审视和制定县域经
济的发展战略,融入到联合发展这个范围更大、层次更高的经济区域中去。三是必须突出区域特色概念。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培育特色经济,这样才能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个县域均有自己的特色优势,有的有区位优势,如地处交通要道和枢纽,或沿海、沿边;有的有自然资源优势,如域内蕴藏大量矿藏资源,或丰富的水能资源;有的有社会资源优势......只有充分认识并开发好这种资源,构筑起本地区的特色产业,才能摆脱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闯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2、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要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外向化、生态型”农业。通过市场引导农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主导产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三是培创农业品牌,加快“订单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四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拓展农民致富的渠道。
3、实施城镇化战略。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时面临的两大使命,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要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以城市化带动产业化,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城镇化,一要优化城镇体系规划。围绕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建设现代中等城市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立城镇规划布局,把产业布局与城镇体系布局有机结合起来。二要完善城镇网络功能。要抓紧调整域内交通网络规划,加快推进各镇等级公路建设,重点实施一批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区域联动,促进经济发展。三要解决好城市化建设投入机制。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走多元化投融资道路,实现城市的自我开放、自我增值、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4、实施民营化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活
跃市场,解决就业问题和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从民营经济自身来看,它产权清晰、机制灵活、管理严明、决策科学,不用政府投资,生产成本不高,是一种富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从全国先进发达地区的成功实践来看,民营经济发展快的地方,县域经济实力就强。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体制改革力度,推进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努力把民营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内动力和增长点,担当起发展县域经济大舞台的主角。
5、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战略。环境优劣关系到县域经济特别是外向型 经济的生死存亡。对外来企业而言,基础设施不行就进不来,发展环境不好就留不住。必须把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战略决策切实抓紧抓好,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突出抓好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进一步改进作风,切实转变职能,真正把政府职能转到兑现政策、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把政府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服务和营造环境上来,努力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和良好的治安环境。
第五篇:我县实施三大战略壮大县域经济
武乡县实施三大战略壮大县域经济
一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打造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引擎。紧紧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促转型的政策机遇,在成功引进中国五矿集团和加拿大铝业集团进驻该县后,又引进上海汇功投资有限公司投资3.28亿元,与山西昌靖建材有限公司合作兴建工业废渣综合利用日产3000吨水泥熟料及配套建设6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武乡县工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20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45.03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9.5亿元。二是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201*年,武乡县以“三个十”工程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重点,着力破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题。大山禽业公司、老家农业开发公司等10大农业龙头企业年内完成投资1.89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16亿元;故城万亩蔬菜园区、故县生态农业园区等10大农业园区完成投资1780万元,蔬菜、药材、谷子等种植面积达到17164亩,建设蔬菜大棚240座;丰州镇西城村桑椹种植合作社、石北乡张村龙象养殖合作社等10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投资1.05亿元。在“三个十”工程的强力推动下,该县“一乡一业”特色乡镇发展到10个,“一村一品”特色村发展到238个。全县的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5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66亿斤。三是推进三产富民战略,红色旅游品牌越叫越响。确立了“革命圣地〃红色武乡”主题旅游形象,着手对革命旧址进行维修改造,加大了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推出了一批黄金旅游线路,推动了“武乡红色之旅”的持续升温。201*年以来,该县共接待游客74万人次,门票收入达到175万元,旅游综合收入
达到1.68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成为该县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重要产业之一。
撰稿人:闫海斌 审核人:孙世宏 报送人:张小玉
联系电话:0355-6382535
国家统计局武乡调查队
201*年5月5日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