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治沙典型材料

治沙典型材料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05:09:49 | 移动端:治沙典型材料

在地处白银阿茹茫哈沙漠腹地,生长着一方茂盛的沙枣、锦鸡儿、沙打旺等沙生植物,远远望去好像一片高低错落、密密匝匝的绿色海洋。然而,十年前这里曾是一个风沙肆虐、人迹罕至的地方。谈起这些变化,人们都会由衷地称赞坚持义务植树种草、治沙造林的舍楞格。

嘎查位于有名的阿拉岱茫哈北部,属于乌力吉木仁河冲积平原,全嘎查1/3的土地都是沙化土地。白银阿茹茫哈位于查干淖尔嘎查西北部,约有2万亩。沙尘风暴曾给这块百姓生产生活带来过严重灾害,也长期制约着经济发展。“风来滚沙丘,雨来水横流,四季都有灾,十年九不收”是查干淖尔嘎查历史旧照。

近年来由于乱开乱垦和超载放牧等人为破坏,使土地和草牧场出现了严重沙化,常年遭受风沙侵袭。面对肆虐的沙尘,生性倔强顽强的舍楞格毅然选择了向沙漠进军,种灌种草植树,向沙龙挑战。1996年,舍楞格与其他8户牧民联户承包了近2万亩白银阿茹茫哈,他本人承包到了最为沙化严重的2500亩。

  创业初的艰难是很难想像的。每年春天,舍楞格和家人在沙漠里摸爬滚打,一干就是40多天。饿了啃口苞米面干粮,渴了喝几口凉水。没有钱雇开沟犁,他们就用铁锹一遍一遍地挖,直到把树和草全部栽种完。赶上雨季种灌种草,他们经常顶着雨一干就是一天。有时候沙漠气候异常,夏天热得像个火炉,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埋个生鸡蛋也会蒸熟,而到了冬天又冷得像个冰窟,背的开水不一会就结成冰块。运输车沙子里坞住了、走不动时,舍楞格就步途运压沙用的麦草、树苗、水;没有足够的沙生苗木,他就在自家的耕地自繁自育。为了抓住植树种灌种草的黄金时节,每年春季他动员家人亲戚朋友投入治沙。

在茫茫沙海中植树种灌种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一天挑好的树沟,一夜之间就被风沙填平了。为此,舍楞格就采取边挖树沟边种树的办法,可是前一天刚种好的树,第二天一看不是树苗根部已经裸露,或是干脆被连根拔起。有时苦干一个月,一场大风,就能吹走一个月的辛苦,不知反复多少回才能种活一片林地。经过多年的摸索,舍楞格和他一家人成功地探索出了用木棍打穴,然后将沙生苗木直接放入穴中,再用脚踩实的定植方法。这样既消除了因挑树沟造成的沙土层松软容易受大风侵袭的弊端,又节省了挑沟的劳力,也从根本上保证了植树质量。

为了摸清风沙的流动规律,探索提高苗木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寒冬腊月,他裹着厚厚的棉袄,背着干粮,迎着呼啸的风沙,在流沙最严重的地段仔细察看风的起势、沙的落处,没黑没夜地奔波。在沙漠里植树,成活率高低,关键在管护。刚栽的苗木,需要灌水,他就用从两公里以外的家中慢慢搬运。树绿了,草多了,为了防止牲畜啃食,他就天天在沙窝里转。后来,为了既方便管理,又保护树苗和草子的扎根,他东奔西借凑来钱,买来了网围栏,将2500多亩荒山全部围上了网围栏。并在沙漠边搭起了2间简易房,将生活用具搬到“新家”,与家人轮流看护。这个“新家”虽然没有现代化的家用电器,只有几样破旧的生活用具,但它在舍楞格一家人的心目中不亚于两公里以外真正意义上的家。

为了保护治沙成果,他们一家人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干的尽是粗活、体力活,手心磨得起了泡,手掌压得起老茧,手指上的肉刺一根连一根。为了集中时间抓紧忙活时,他们一家人吃住在沙漠里。面对艰苦的劳动环境和残酷的生活现实,舍楞格一家人辛酸过、悲痛过,但他们从来没有退却过。如今,走进舍楞格承包的沙漠里,站在高处远望,南北两侧形成鲜明对比:北边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屏障,南边则是茫茫荒漠,一丛丛新植的杨树、柳树和沙打旺、锦鸡儿、沙枣顽强挺立,绿色向沙漠深处延伸。

自1996年进军挑战沙海以来,舍楞格一家人在治理区内共投入了几千个劳动日,往返行程达1万多公里,投入资金20万多元,栽植杨树500亩,柳树近100亩,种植各类乔灌草近2000亩,其中沙打旺1300亩、锦鸡儿600亩、紫花苜蓿20亩。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白银阿茹茫哈已是处处点翠,满目葱茏。舍楞格和家人终于用勤劳的双手将昔日茫茫的沙海变成了绿洲。过去的不毛之地,现在草长莺飞,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千亩树林在查干淖尔嘎查西北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有效地保护了草原生态和村里的居民及耕地。同时也为他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不仅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且用上了四轮车、摩托车,拥有了冰箱、彩电等各类现代化家电,科学规划,分步治理,划区轮牧,养殖大尾羊15只,养牛60头,每年出栏20多头,每头牛价值4000元左右,收入达8万元左右。另外,先后建棚舍25间,青贮窖池3座150立方米,种植青贮100亩,饲用玉米20亩。植树种草不但给他家生活带来了富裕,更重要的是他用汗水和行动,为乡亲们脱贫致富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增强了他们绿化家园、治理生态的信心。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言万古诗。已经富裕的舍楞格并没有忘记仍在受苦受灾的乡亲,2005年春天本村牧民庄子一年储备的20多车秸秆和干草被一场大火全部烧得寸草没剩,眼看一群羊将要饥饿成灾的为难之时,舍楞格申出了援助之手,为他又捐款又筹备好几车饲料和干草,渡过了难关,挽救了更大的灾难。还为嘎查里20多户贫困户提供种树种灌种草技术帮助。如今受他救助的贫困户都已稳步脱贫。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02年,舍楞格因治沙效益突出获得了全苏木治沙能手奖;2003年当选为政协委员;2006年4月被评为《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农牧民》称号。舍楞格用满腔的热情、辛勤的劳作,在沙漠里为自己铺就了一条致富路,同时也为全苏木治沙造林,治理生态,农牧民脱贫致富树立了典范。

舍楞格在今年计划中还要扩大治理沙化草场,加大种灌种草面积,制定更长远的目标,绿化沙地要达到5000亩,有效提高生态效益,为挡住土地草牧场沙化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构建生态、富裕、文明、和谐的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治沙典型材料》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57714.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