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情系老年教育 余热再生光辉
——退休干部王维丰同志先进事迹
王维丰原系***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副主任。退休后,在市委的安排下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十几年来,退而不休,老有所为,发挥余热,继续做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等荣誉称号。
受任于艰难时期
***老年大学创建于1986年,2003年他刚到老年大学上任时,学校家当屈指可数:1台老钢琴、1台电子琴、1台办公使用的电脑和复印机,教学的桌椅也是破的破、残的残,恰逢又赶上***老年大学从原来的市中心搬到偏僻的江滨新区,只有9路和11路两条线路的公交车能够到达学校,学员上课要坐车,不但每天要花2块钱车费,还要与人争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这让一些学员心里有了想法,有些学员慢慢地就不来学校上课了,生源流失严重。
学校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夏天没水、没电,到了冬天,连暖气都没有。看着学员上课是搓手取暖,老师讲课时口中直呼出“白烟”,工作人员办公室要靠运动升温,……,这一幕幕深深地刺痛着他的神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扭转学校的现状。
起步于“化缘”之路
面对困难局面,他与班子同志商量办法。有的同志提议“出去找单位赞助”,这办法说白了,就是一家一家地向人要钱,去“化缘”。“那得让多少人笑话!”这让当过***市委副书记的王维丰思想上有些负担。他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权衡了利弊,为了老年教育事业,要舍得面子,放下架子去求人,只有这种办法,才是解决学校走出困境的最佳出路。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驱使他下定决心,他和班子同志踏上了找人“赞助”的征途。
开始,他们不好意思向人多要,每次只要能有个三五千块钱入账,就高兴得像是捡了个“金元宝”,但是这样要钱得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学校建好呀!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加大了口气,把请求赞助的钱加到了万元,没想到赞助单位听到老年大学的困境,看着老领导的情分,每次的“拉赞助”基本上没有落空。八方支援,使学校有了资金,水、电、气都恢复了正常,帮助老年大学渡过了最初的难关。为了学校发展,他以校为“家”,呕心沥血,励精图治,他把自己当领导留下来的全部人脉都用来为了老年大学的发展。从学校的基建改造,到院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从电子琴、电脑,到LED、录影设备,点点滴滴都是请原来的老部下老同志来帮忙,真正把老年大学当成了自己的“家”来经营。十几年来,小小的固定资产已经增加了近百万,为老年大学走向规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醉心于老年教育事业
说起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的经历,他与教书有种特殊的缘分,年轻时曾担任过中学的物理老师,也曾教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课。后来虽然从政,但是这教书情结始终留在他的心中。他经常饶有风趣地说:“他与教育事业缘分不浅,退休前曾教书育人,退休后又教书,两者唯一的区别是,他和学生的年龄都变老了。”在老年大学校长这个岗位上,他十分珍惜这一机缘,在老年教育的园地里,乐业敬业,辛勤耕耘,把夕霞人生演绎的多姿多彩。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潜心研究老年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总结老年教育的经验。十几年来,每年老年大学的教育规划,工作重点和大会上的讲话,都是他亲自动手起草。他亲自策划办起了老年大学的《学报》和网站,反映学校的生活,深受学员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作为省老年大学协会的副会长,他积极参与全省老年教育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每年都写出有份量的、具有老年教育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2-3篇,如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规划”、“老师队伍建设及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职工队伍建设及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建设”、“农村网络化建设”、“农村老年教育”、“规范化示范校建设”等都有很深的理论建树,多篇文章在全国、省有关会议交流或刊物发表。他亲自安排将《中国老年教育》发自全市每一个村屯,使全市乡镇村屯的老年教育得到普及。他积极投身学校的规划和教学,提出了“一年巩固调整,三年完善提高,五年规范达标”的总体办学目标和“ 一手抓办学,一手抓创收;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活动;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双轨”办学思想。如今的***老年大学已由最初的6、7个学科十几个班,发展到现在的8个系36个专业60个班,每学期学员2500余人次。积极推进老年教育网络化建设,全市实现了市、县(区)、乡(社区)、村(街道)四级老年大学办学网络,全国老年教育现场会在***召开,赢得了全国老年大学同行的一致赞誉。
致力于带好班子带好队伍
作为一校之长,他始终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带好班子和队伍。对助手他放心放权放手,注意调动各位助手的积极性,使班子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对教师他尊重有加,倡导感情留师,那位老师有病他亲自登门看望,从家里拿来各种土特产送给老师。这些年来,他和老师们都成为了好朋友,也吸引了社会上各个专业的名师来校任教。为纪念教师节,他亲自担当导演,为教师们创作了诗朗诵—《献上我们的赞美》!教师们倍受感动。对员工他关怀倍至,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十分关心,感情上相濡以沫。对学员他充满爱心,面对面的应答,脚跟脚的服务,心贴心的交流,手挽手的前行。
中共***市委老干部局
201*年8月22日
为 霞 尚 满 天
——记***老年大学校长王维丰
与教育有不解之缘
王维丰在退休之前是***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副主任,退休后不久,在市委的安排下到***老年大学担任了校长,所以时至今日,在老年大学的校园里,人们还是习惯亲切地叫他一声“王书记”。
说起到老年大学担任校长的经历,他与教书好像有特殊的缘分,年轻时就曾担任过中学的物理老师,也曾教过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课。后来虽然从政,但是这教书情结始终留在他的心中。退休后,闲不住的他便有了个办一所“农民技术学校”的想法。王维丰认为,中国虽是一个拥有众多农民的国家,但是农民在知识的积累与使用方面,都很不足,这也是目前我国农民、农村、农业还面临很多困难的重要原因。所以,只要农民吸收更多的知识,就会快速成长,“三农”问题便会逐渐走出困境,国家也就会更加强大。于是王维丰四处奔走,为他心中的“农民技校”忙活起来,但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没有成功。可是他却当上了老年大学校长。王维丰曾开玩笑地说,他与教育事业缘分不浅,退休前曾教书育人,退休后又教书,两者唯一的区别是,他和学生的年龄都变老了。
受任于艰难时期
***老年大学创建于1986年。王维丰2003年刚到老年大学任校长时,学校家当屈指可数:1台老钢琴、1台电子琴、1台办公使用的电脑和复印机,教学的桌椅也是破的破、残的残,偏巧又正赶上***老年大学从原来的市中心搬到江滨新区,只有9路和11路两条线路的公交车能够到达学校,学员上课要坐车,不但每天要花2块钱车费,还要与人争上下班的高峰时段,这让一些学员心里有了想法,有些学员慢慢地就不来学校上课了,生源流失严重。
学校面临的困难远不止这些,夏天没水、没电,这让王维丰很是焦虑,但是让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冬天,连暖气都没有。看着学员上课是搓手取暖,老师讲课时口中直呼出“白烟”,工作人员办公室要靠运动升温,王维丰的心里难受极了。“学校办得好不好先不要讲,总不能让学员上课变成遭罪啊”怎么才能把学校的条件都搞上去,成了王维丰的一块心病,他每天上班想、下班想,到了晚上做的梦也都是与学校发展有关的事,有时梦到学校变成一片荒原时,他会寡言少语一整天;但是当他梦到学校里窗明几净,教室里安上了电灯、有干净的自来水和暖呼呼的暖气时,王维丰心里顿时敞亮了,笑着醒来,劲头十足地投入到第二天的工作中……
渐渐地时间到了年关,当时有个学员向王维丰提出想办一个新春板报迎接新年的想法时,学校却穷得连一盒彩色粉笔都买不起了。看着学员们失望的表情,王维丰从自己的衣兜里拿出了十几块钱,给学员买了粉笔做了一期板报,“学校竟然连一盒粉笔都买不起,这还怎么教书育人!”这深深地刺痛了王维丰的神经,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扭转学校的现状。
起步于“化缘”之路
面对这种局面,王维丰与副校长徐贵深商量办法。当时徐贵深只是提出了一个简短的建议:“出去找单位赞助!”这办法说白了,就是一家一家地向人要钱,去“化缘”,“那得让多少人笑话!”这让当过***市委副书记的王维丰思想上有些负担,这要舍得面子,放下架子去求人了,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校有出路,这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王维丰和徐贵深走上了找人“赞助”的道路。
开始,他们不好意思向人多要,每次只要能有个三五千块钱入账,就高兴得像是捡了个“金元宝”,但是这样要钱得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学校建好呢?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加大了口气,把请求赞助的钱加到了万元,没想到赞助单位听到老年大学的困境,看着老领导的情分是很给面子,每次的“拉赞助”基本上没有落空的时候。这些赞助帮助老年大学渡过了最初的难关。分析原因,王维丰说,除了人们对老干部工作的支持、对老干部的感情外,也与他和徐贵深的职位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原来,徐贵深这个副校长也不简单,他是***市检察院原检察长,用王维丰的话说,他们的组合是“能文能武,天下无敌”。十几年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为老年大学争取资金500余万元,为老年大学走向规范提供了保障。
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对老年大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八方支援,使学校有了资金,水、电、气都恢复了正常,王维丰马上投身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的努力之中。很快,为学校的电脑室铺了地板,购置了电脑,给舞蹈班安装了必要设备……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学校设施虽然提升上去了,却仍面临“养在深闺无人知”的困境,王维丰便组织学员参加广场演出,吸引人气,印传单做广告提升知名度,并在老干部局的领导下组织了12个调查组深入到50多个党委做宣传,只靠嘴皮子讲,对人宣传***老年大学,虽然又累又苦,但是收效很明显,学校从100余人很快发展到300余人,渐渐地又发展到500人,不到3年壮大到800余人。
醉心于老年教育事业
学生越来越多,王维丰在心里高兴的同时也没忘了,学校最吸引人的地方莫过于师资的配备和制度的完善,他提出了“一年巩固调整,三年完善提高,五年规范达标”的总体办学目标和“ 一手抓办学,一手抓创收;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活动;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的“双轨”办学指导思想。在规范化办学上,王维丰也有自己的要求,即实行“开放办学、民主管理、组织自治、教务公开”;学员实行“自我管理、自娱自乐、自我提高、自我保护”的高度自治,并且在学校全体员工和学员做出“四不”、“四好”的要求,即:不参加邪教组织、不参加非法营销、不参与聚众闹事、不为工作大局添乱;要为全面加快追赶跨越式***发展出好主意、提好建议、当好参谋、做好工作。多年来,王维丰醉心于老年教育事业,他一直善于学习,总结经验,习惯于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每年都写出有份量的,结学校工作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文章2-3篇,如学校的“办学思路”、“发展规划”、“老师队伍建设及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职工队伍建设及服务质量基本规范”、“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组织建设”、“农村网络化建设”、“农村老年教育”、“规范化示范校建设”等方面都有很高很深的理论建树,多篇文章在全国、省有关会议交流或刊物发表。
退休后的十年更精彩
王维丰在老年大学的十年,虽然和他在职担任各级行政领导的工作性质有很大不同,但却在老年大学校长这个特殊岗位上,把他的人生演绎的更加多姿多彩。现今***老年大学已经由最开始的六七个学科十几个班,发展到现在的8个系36个专业60个班,每学期学员2500余/人次。在学科的设置上形成了科学的搭配,并开设了烹饪、冰雪画等组成的特色班,歌舞、时装等组成的骨干班;电脑摄影组成的品牌班等三个系列的主打班,还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员的要求开设了文学创作班、营养保健班、摄影电脑班等课程,打造了艺术团、合唱团、管乐团三张名片,深受领导和学员的好评。学校被评为省级规范化老年大学示范校,全国先进老年大学。
有生活情趣的校长
在平时的生活中王维丰喜欢收藏连环画、喜爱钓鱼,更是喜欢画马,他曾想在建国60周年的时候自己创办一个个人画展,主要展出连环画中的各种马的造型,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没能实现。在教学楼下有个小花园,这个小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和他有离不开的情感,他带领职工,从清理庭院垃圾开始,在建筑垃圾和建筑废墟上,栽下一株株树木和花草,修建了一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的学员休憩活动的场所,取名“和畅园”。王维丰多次说,他的工作只是“三找”,即:找准位置,不给在职领导添麻烦;找好角度,帮助老年人做些他们暂时做不了的工作;同时也是为自己找个乐趣,让自己能够娱乐身心,健康生活。
王维丰同志先进事迹
作为退休干部,王维丰同志真正实现了“老有所有老有所为”成为全市老干部有口皆碑的好榜样。
一、不断学习、勤于思考、与时俱进、与时代同行
王维丰同志始终注意学习,勤于思考。特别在老年大学这个工作岗位上,他潜心研究老年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总结老年教育的经验。十几年来,每年老年大学的教育规划,工作重点和大会上的讲话,都是他亲自动手起草。他亲自策划办起了老年大学的学报,网站。反映学校的生活,深受学员的好评和社会的赞誉。
作为省老年大学协会的副会长,他积极参与全省老年教育的宣传工作,几年来,他撰写老年教育的论文 篇,获奖 篇。
他亲自安排将{中国老年教育}发自全市每一个村屯,使全市乡镇村屯的老年教育非常普及。
他亲自撰写了{***市老年大学亚克西} 反映了广大学员的心声,大家把它编成了歌舞在全市多次演出,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二、乐业敬业、把老年大学当成自己的家来经营
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十几年来,他一心扑在老年大学的事业上。真正的以校为家,全心全意全力的为学校的发展呕心沥血,励精图治,贡献了全部的力量。
他把自己当领导留下来的全部人脉都用来为了老年大学的发展。从学校的基建改造,到院里的每一棵花草树木,他都是请原来的老部下老同志来帮忙。十几年来,小小的固定资产已经增加了近百万,从电子琴、电脑,到LED、录影设备,点点滴滴都是他一步一步化缘而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老年教育。
三、尊师敬教,吸引名师来校任教
十几年来,王书记始终用各种方式吸引各个专业的名师来校任教,他提出:感情留师,那位老师有病他就登门去看望,自己从家里拿来各种土特产送给老师,这些年来,他和这些老师都成为好兄弟好朋友,今年为纪念教师节,他亲自担当导演,为教师们创作了诗朗诵:献上我们的赞美!是教师们非常的感动。
四,带好班子带好队伍
作为一校之长,王书记始终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带好班子带好队伍。
对助手他放心放权放手,注意调动各位助手的积极性。使班子有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
对各位教职员工,他充满爱心,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非常关心,感情上相濡以沫。
对学员他提出要:面对面的应答,脚跟角度服务,心贴心的交流,手挽手的前行。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