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桃李芬芳
语文备课组长,优秀班主任,高考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王晓林,男,1967年生,1986年参加工作,**省**市人,中共党员,中文本科毕业,中学高级职称,**市高中语文骨干教师,**一中高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优秀班主任,高考先进个人。
一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从教以来,王晓林同志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默默无闻地奉献,模范履行教师的职责。
2003年下期,他担任高三2001-03班和2001-04班语文教学工作兼2001-04班班主任,工作任务繁重。由于长时间坐着备课阅卷,他患上了严重的肛瘘病,需要立即手术治疗。但为了不影响工作,他不愿意向学校请假,一直拖延到放月假的时间才去做手术,**市人民医院的肛瘘病专家刘锋医师要求他请假一个月进行治疗,但他放不下他的学生,这个月是高三学习的宝贵时间,他一声不吭地把医生开的请假条放到抽屉里。手术后的第三天是伤口最痛的时候,可他又站在讲台上了,还像以前一样站着讲课,虽然伤口痛得他站不稳,但他却咬紧牙关,坚持上完每堂课。在困难面前,他并没有退却,而是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每天起早贪黑,往返于办公室、教室、寝室,成天与学生泡在一起。王晓林老师就是这样忘我地工作着,仅30多岁的他,头上已悄然出现了根根白发。他对待工作是那么认真,用他的话说,就是“认真做好每件事,认真上好每节课,认真教好每个学生”。
一个月后,他的病还没有痊愈,他看到高三年级的一位语文老师因为考研要请一个月的假,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没人去上,他毫不犹**地承担了代课任务。**市人民医院的刘锋医师后来知道了王晓林老师的上述情况,大为赞赏,说:“**一中的老师真不错。”
二、科学治班,关爱学生
王晓林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多年,始终和学生平等相待,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讲策略,重过程,求实效。他每次担任班主任时,能转换角色,以班级成员面貌出现,与学生平等相待,创造民主的氛围。他不喜欢机械地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总是根据本班特点创造性地开展集体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发现问题就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纠正。他的班级工作计划有长远目标,有短期目标,两者有机结合。开设系列班会,层层推进,收到了良好效果。同时,他面向全体学生,实施“高中三年内每位同学轮流当班干部制”,给每位同学展示才华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每位同学的自治自律和管理能力,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他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教育的协同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得到了家长的好评。
王晓林老师是一位乐于将爱心奉献给学生的优秀班主任,他常说: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他觉得在新的形式下,教师的角色应该变化,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他的治班信条是:对学生有一种爱心,多一份耐心。他认为,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家长,学生是自己的小孩,要对他们充满爱,对他们有一种牵挂。要用亲情和友情之爱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一片赤诚和热情去感染、净化学生的心灵,塑造他们的个体品格。因此,当学生有困难时,他总是尽心尽力地关心,让学生在校读书有一种在家里的感觉。他经常把学生接到家中,从生活上给予照顾,譬如口渴了给杯水喝,天冷了送件毛衣,没钱了给予援助,获奖了给予鼓励,失败了给予安慰,帮助他们坚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顺利完成学业。
2004年3月初,2001-04班学生杨*的母亲不幸病逝,这对那个本来贫困的家庭来说真是雪上加霜。这个沉重的打击对一个17岁的学生确实太残酷了。王晓林老师察觉并理解学生内心的痛苦,想办法帮助这个苦命的学生。他首先主动捐出200元交给团支书,由团支部发动全班同学伸出**之手,共捐款1200多元,为杨*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接着,王老师为了让杨*直面残酷、重获自信、更加坚强,除了更多的给予关心爱护之外,还在学习思想上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励他向命运挑战。杨*在王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下,终于重新面对生活,化悲痛为力量,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
2004年4月的一天,王晓林老师分析完月考试卷后,发现学生刘**神色黯然,一言不发,还在流眼泪。他马上喊这个男生单独谈话,原来这个学生是考砸了。他先给该学生讲了威灵顿将军失败后毫不气馁、重整旗鼓的故事,又讲了他以前的一些学生如何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鼓励该学生树立自信,吸取教训,勇于竞争。还援引拿破仑的话说“辉煌的人生,并不在于长久不败,而在于不怕失败”。最后充分肯定这个学生的许多优点,肯定他最终会取得成功。终于,该学生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2004年高考,该学生以557分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
班主任工作,说到底就是育人的工作,王老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着班上的每一位学生。作为为人师表的班主任,他充分注意到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要求自己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富有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形象,尤其注重自身修养,正人先正己,律人先律己,所以他生活严谨,不吸烟,不喝酒,不赌博。教育学生,他深知:身教甚于言教。他说话做事言必行,行必果,讲诚信,对学生的优点从不吝啬赞美之辞,对学生的缺点也从不放纵。2004年毕业的高2001-4班进校时部分学生厌学,上课爱讲小话,日常行为不规范,抽烟、喝酒、打牌全沾上了,还通宵上网。为了及时发现问题,晚上放学后,王老师常常一个人去网吧寻查,夜深了,还从床上起来到寝室查夜。没事就在教室里呆着,苦练“坐”功,经常和学生一起,打成一片,经过一学期耐心细致的工作,班风逐渐好转,班上学生成绩由进校时年级同类型班级中的倒数第二一跃而为顺数第二,后来还多次被评为全校优秀班级。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高考,该班学生各门功课人平成绩分别居于全年级第一名或第二名,64人参考,上本科线41人,其中学生李凌江高考648分,是**市理科直升生卷面分的第一名,被中国科大优先“抢走”。
三、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需具备广泛的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王老师十分注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中文本科毕业后,仍然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语文专业知识。
王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按照“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的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素质化教育改革之路。他认为,语文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语文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主要任务的载体式教育而不是突出选拔功能的淘汰式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与充分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机会,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课堂教学素质化就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生命整体的发展需求,注重对学生进行全人生的教育,关注对学生未来发展的迁移,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把学习的重心转到启迪心智,发展潜力,增加后劲上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他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渗透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学生至上,乐于探索是王晓林同志的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他要求自己坚持做到:精心构思,反复锤炼,备好每一节课;讲究方法,注重效果,上好每一节课;耐心细致,持之以恒,搞好每一次辅导;精心设计,认真批改,落实好每一次作业;有的放矢,细心分析,讲评好每一份试卷;热情关怀,悉心指导,搞好每一次“补差”。
王老师对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教法新颖,教学基本功扎实,赢得了同行的尊敬。王老师清晰的语言,流利的普通话,漂亮的板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正因为如此,在高三各次月考中,在**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和**市高考模拟考试中,他所任教的高三2001-03班和2001-04班语**绩分别获得全年级第一名与第二名;在2004年高考中,这两个班的语**绩平均分都超过100分,明显高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比有的奥赛班平均高5分),名列**市第一位。2001-03班本科上线人数45人,语**绩好是一个重要原因。
四、教育科研,初见成效
在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承担较大负荷的工作量的同时,王老师结合自身的实践,认真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下教育教学改革规律和人才培养途径。王老师重视教学研究,“科研促教”意识非常明确,一直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他从1997年开始进行“双快”作文教学实验,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传统作文教学的“先导后写”变为“先写后导”,这种教学程序上的变革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摆脱了先导后写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作文不再受老师指导的限制,思想活跃,思维展开,写作自由,有利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快速地写出具有个性特点的与众不同的文章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积极主动作文,既增强了时间观念、竞争意识,又锻炼了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批改处理快、评价反馈快,老师批改作文粗略浏览,处理迅速,能及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便于学生修改。评议作文,反馈迅速,褒优评劣,对症下药,切除“病灶”。王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他所教学生的语**绩突出,与他所实施的“双快”作文教学实验是分不开的。
1998-2000年,他的教学论文《题海战术何时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分别在《语文报》、《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包身工一段话质疑》获全国教学论文大赛二等奖。
2001-2004年,他和曾铜和老师等人完成了《导读编写,优化作文教学体系》的课题研究,获**市二等奖,他和曾铜和老师合编了《学生高考成语词典》、《语基背囊》等书,他的论文《运用影视手段,优化语文教学》荣获**省《教育技术》征文三等奖。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