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政策深入民心
强农惠农举措惠及群众
1、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政策
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都是对农村贫困群众的补助政策,二者互相联系,互为补充。低保制度主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把国家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具体人头上和户上,扶贫开发主要解决发展问题,把国家补助资**排到具体建设项目上。具体衔接方法是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由低保制度保障,低收入人口的稳定解决温饱,以及脱贫致富的问题由扶贫开发分层次分阶段解决。
2、互助资金政策
以村为基本单位,政府从财政扶贫资金中无偿提供一笔资金,由村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管理小组按照“民有、民管、民用、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原则,在村内有偿周转使用,是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产业发展的新的扶贫资金使用方式。
3、产业扶贫政策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按照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的,培育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增加地方财**贫困农户的收入。
4、国家对农户种养业贷款贴息的政策
是指用财政扶贫资**排的,对贫困农户发展性项目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贷款贴息以农业主导产业和整村推进中的种养业项目为主,项目选择坚持区域集中、产业关联、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到户扶持。贴息贷款一律为当年的新增贷款,历年累计及转贷的不予贴息。财政贴息期限最长为1年(不到一年的,依贷款时间据实贴息),在贴息期内按5℅年利率补贴利息,贷款利率与贴息之间的差额由贷户承担。
5、“两后生”技能培训的培训形成和补助政策
“两后生”是指初中毕业没有考**中,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中的新增劳动力。对这一部分人,通过中长期培训,使他们从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两后生”培训第一年1500元;第二年1000元,实际上等于免除了学费。“两后生”培训要求受训人员经考核合格后,具备中专、中技学历证和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就业率达到100℅,稳定率达到95℅。真正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6、科技扶贫政策
主要是两项:一是依托科技扶贫项目,推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各县每年在按要素分配的资金额度中安排一定的科技扶贫项目。主要是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二是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包括省内外的培训班,提高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省上和地县主要开展了“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乡(镇)长和村干部培训以及农民技术员培训。还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安排,参加每年全国的培训班,培训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领导及扶贫办主任。还参加了一些计划外的培训。
7、什么是“少生快富”项目扶贫工程
通过奖励扶贫项目的办法,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自愿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的独生领证户奖励5000元扶贫项目;独男领证户或采取绝育措施的二女领证户奖励4000元扶贫项目;政策允许再生育三孩的少数民族采取了绝育措施的二孩户奖励3000元扶贫项目,在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中兑现落实。变过去的“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为自愿少生的贫困户提供了尽快解决温饱的项目支持。
8、社会帮扶政策
社会帮扶工作是指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一项有效形式,也是走出符合我国国情扶贫开发之路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基础。
9、整村推进政策
整村推进是以贫困村为基本单元,以贫困人口为重点扶持对象,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以广大群众参与为主要方法,以整合扶贫资源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干部群众能力为重要途径,以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农村扶贫开发方式。是对以往项目管理、到村入户扶贫方式范围的调整和明确、内容的扩展和细化、管理机制的改进和创新。
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过10年的奋斗,到2020年,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生产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完备,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大幅度提高,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在粮食大县、畜牧大县的基础上,建设成为农产品加工业大县和经济强县,力争进入全市前列。
——生活宽裕。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工农、城乡、地区之间差别明显缩小,农村全面实现小康。
——乡风文明。农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树立起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新风尚,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秩序良好,群众****。
——村容整洁。农村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置,农村水源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高,村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管理民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各项民主制度健全,党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满活力,村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尊重,村民自治组织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制度化,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