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指导:申论考试三大注意事项
一、淡定自信--心态调节
临考试前,许多考生会有紧张的心理,担心考试的题目会不会太难,担心自己能否考出好成绩,担心自己的复习有没有效果,种种担心反而会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有种说法叫“目的颤抖”,越想踢进球的脚会颤抖,越想把线穿进针的手会颤抖,也就是说,背负的越重反而越容易与想要的东西插肩而过。
因此,各位考生需要进行心态调节,放松心情,将考试当做平常的练习,全力以赴,放手一搏,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气概,告诉自己,不管怎样,你认真经历的人生都不会是浪费,相信自己,不去想最后的结果,只尽最大的努力。
二、紧张有序--时间分配
申论的考试时间为两个半小时,而近年来的申论考试难度也在加大,几千字的阅读材料,很多考生都觉得阅读量大,答题时间不够,等做到后来发现时间剩下没多少就开始着急,匆匆作答。有过实战经验的人都会只是,申论材料的阅读时间是很难计算的。
申论的阅读既又对题目的阅读,也有对材料的阅读,既有略读,也有精读,有的材料可能只读一遍,有的材料可能要读几遍。阅读时间怎么分布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有一个预先的判断,而根据不同问题和材料来决定。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题目要求、材料状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且一定要根据自己平时的作答时间留足答题时间。
三、答卷增色技巧
整理出答题信息后,将答题信息落实到卷面上也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技巧。由于时间所限,阅卷老师停留在每份答卷上的时间极为短暂,考生除了要做到卷面干净,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可令答卷增色不少。
(一)重点突出
如果考生的答卷非常混乱,关键信息都湮没在一些琐碎的此句中,很容易会让阅卷老师忽略掉关键词。因此,考生需要让自己的答卷重点突出。
要使答卷突出,考生可以采取分条分段、提取主旨句、关键词前置等方法。
(二)精字减词
简洁是申论的必然要求。在有限的字数要清晰的表达,这就要求用词必须精炼,也就是用很少的字表达很多的意思,抽象而内涵丰富,有效率的写作是体现政府办事效率的重要方面。
要做到精字减词,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描述具体的事件细节和过程。
2、通常不出现具体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要素。
3、通常情况下不出现具体的数字。
4、通常情况下不举例。
(三)条分缕析
很多题目要求条理清晰,有层次,而一份清晰的答卷总让阅卷者感到舒服。这就要求考生的答案一定要有逻辑条理。在归纳整理答题要点以后,还要以适当的逻辑关系分层分步作答。这种“逻辑关系”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近期--长期”的时间关系、“总--分”的包含关系、“发现--分析--解决”的处事步骤,有“紧迫--远虑”的急缓步骤,有“政府--企业--个人”的主体分类等等,要按要点的具体性质进行分类组合。
?
申论考试首重能力 注意五大能力八大方面
一、申论考试首重能力
201*新大纲中“申论介绍”部分中给出“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从这句话中就可以明确看出,申论是测查能力的考试科目,重在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这从一定程度上为考生的复习准备指出了重点,在复习过程中须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练就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演练。考生可能觉得“能力”两个字过于虚无缥缈,实实在在的看书、做题才最重要。实际上对于备考的考生而言,在不断看书、不断思考、不断做题的过程中这种能力就已经在慢慢培养、形成了,只是自己感觉不那么明显而已。所以,对于如何提升能力,考生不要有畏惧心理,安下心来看书、做题、思考、总结即可,等到真正实战的那一天,你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和积累会让你脱胎换骨。
二、五大能力八大方面
总体而言,大纲对省级和市级所要测查的能力做出了具体明确的界定,省级和市级各考查4项能力,其中3种能力大致相同:阅读理解、解决问题、文字表达;2种能力完全不同:省级有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而市级没有;市级有贯彻执行能力的要求,而省级没有。不同的能力分配,更加彰显出国家对未来人才选拔应具备能力要求的成熟化和科学化。
这些测查的能力出台并不是随意设置的,每一项能力要求包括具体的表述都能透视着某种信息,有它存在的作用。从201*年国考试题来看,每一道题都严格按照大纲要求的能力而出,都对应着试卷上的一种或几种题型,其中对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更是贯穿在每一种题型之中。
1、阅读理解能力
省级: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市级: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阅读理解是申论作答的基础,只有读懂了材料才可能顺利作答后面的题,这也是专家为何反复强调在复习过程中不能放松对材料等的阅读了。从上述大纲规定的内容看,虽然都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但表述是不一样的,省级要求明显要高一些,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对给定资料的全面把握、理解和对事实的准确提炼上,更重要的是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本质问题;而市级的要求就稍微放松了些:“能够理解”、“恰当的解释”,并没有上升到反映本质的高度。对于考生而言,要抓牢这一基础,因为解答任何题目都离不开阅读理解,这是贯穿考试全程的一项基本能力。
2、综合分析能力
省级: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是市级能力要求中所没有的,这项能力相比较而言比较宏观,层次较高。所谓综合分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特征和规律,对各部分和各要素进行全面分析、比较、辨别和判断,归纳同一属性的事物,最终达到从整体上真正认清事物本质的目的。大纲中也对综合分析能力要达到的效果进行了阐述:“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对于给定资料中出现的问题或观点,考生须运用判断、推理等逻辑方法,多角度思考,得出合理的观点、结论或正确的评价。申论考试的几大题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需要综合分析,这是进行归纳概括、对策提出、公文写作、文章评论的前提条件。
3、解决问题能力
省级: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市级: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去想怎样解决问题。从上述文字表述来看,省级试卷要求的是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而市级只要求解决问题,这一能力表述,使得省级和市级能力要求的区别又凸显了出来,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对于市级机关工作来说,最终目的是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重在解决问题,相对微观;而省级机关工作重在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比较而言,实际行动力弱于市级。作答时,在提出对策和文章写作题中经常用到,较上述两能力而言,不具广泛性。
4、贯彻执行能力
市级: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省级强调问题的提出,市级强调贯彻执行力。“贯彻”是理解领会党和国家的政策、文件、领导讲话中找出蕴含着的工作目标、决策精神、上级意图、领导要求等等,为之后的“执行”奠定必要的基础;而“执行”就是遵循原则,实施决策内容,具体落实,并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及时有效地完成要求的任务。贯彻执行能力只是在市级要求中出现,它与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同点在于市级机关工作更需要贯彻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直面诸多具体的、亟需解决的问题。贯彻执行的主体既是独立思考的主体,又是要秉承上意、贯彻执行组织意图的主体,同时也是组织意图的接受者,这就决定了贯彻执行的思路不能完全从己意和现实情况出发,而要在充分考虑上意即组织的意图下“执行”。
对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在考试中大多是通过“贯彻执行性公文”的拟制这一方式来体现的。这类贯彻执行性公文,要根据组织的意图和、自身的理解,结合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撰写,既要充分考虑、准确理解组织的意图——如工作目的、用意、要实现的目标、达到的效果、工作要求等等,又要考虑具体情况,通过周全的思考、分析、整合,提出合理有效的实施办法。同时注意要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保证在公文中提出的思路、方法、措施等合法、合理、可操作性强。
5、文字表达能力
省级: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市级: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文字表达能力在国考申论中是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一种能力,任何思想的表达都离不开文字表达。省级对于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更为严格,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准确规范的表述思想观点,而市级要求对事件、观点等进行准确合理的陈述或阐释即可。文字表达在文章论述题中的使用尤为突出,作文题对语言表述的要求也较高,好的文笔的确能让阅卷者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考生在平时复习的时候要多读例题范文,增强语感,多记名言警句,为自己的文章增光添彩,在不断地阅读、记忆中逐渐培养起好的文字表达能力。
详细分析申论的测查能力,能帮助考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申论、认识申论,明确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哪些方面或者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让复习更有针对性、目的性。 ?
公务员申论指导:申论备考之三心一法
??????????
201*年4月21日将会有湖南、湖北、辽宁、四川等多个省份在同一天举行公务员笔试,这将造就大批考生共赴考场,考场如战场,要想在考场上取得好成绩,必然要经过一番勤学苦练,尤其是申论,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专家认为,申论的长期备考尤其重要,下面,就为考生讲讲如何在申论备考中做到“三心一法”。
一、“三心”
稳定内心——“风动,幡动,心不动。”这句话是说,从事任何一项工作,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自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同样,公务员考试也要求我们考生必须在备考前综合考虑个人的性格特征、专业特性、报考意图、职业理想等各种因素,一旦下定报考的决心,就必须在内心深处树立坚定的信念,充分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对考试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迈向申论考试成功的第一步。
坚定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毛泽东的这句诗,想要告诉大家的是,坚定的信心是我们真正取得任何成功的前提。在公务员考试中,许多考生对申论考试有畏难心理,其实申论不是夏日雨后天边斑斓的彩虹,更不是朗朗夜空中皎洁的明月般可望而不可及。只要考生经过认真准备,按时完成复习计划,是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的。对于众多考生而言,最难的不是应对申论考试,而是战胜自己。考生要强化自我意识,树立必胜的信念,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消除恐惧、畏难心理,完成申论的准备。
抱定恒心——“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恒心能使滴水穿石,恒心能使细绳断木。同样,恒心能使复杂的申论复习简单明了,不再困难。尤其是在复习申论的关键时刻,能坚持下去的人,最终会获得更好的成绩。因此,专家建议每一位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应当平时着急、考前不急、考场放松。即平时的备考要抓紧时间,按时完成复习计划,不能因为时间宽裕而拖延;考试之前时间紧迫,考生在这时反而不能着急,要静下心来,梳理知识结构,完成最后的冲刺准备;到了考场上,考生务必保持放松,调整好心态,避免因为紧张而影响发挥。
二、“一法”
主体定位法。“入水识鱼性,近林知鸟音。”“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转变应考角色,站在准公务员的立场在申论考试中阐明观点,用词达意是破解申论谜团的根本所在。申论考试的本质决定了作答申论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思考问题,观点要契合公务员身份。身份决定立场,立场决定观点。在作答所有的申论试题时,要求所有考生持论务正,服从主流。主流就是社会主流意识,在当前情况下,就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的意志。专家认为,考生作答申论时,务必要同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各级政府的政策保持一致,并且,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语言风格要和党政话语体系相接近、相一致。
在日常事务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申论考查的也都是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考生在作答申论时也要采取务实的态度,首先,应客观地承认问题,承认问题的现实存在及其严重性,不回避问题;其次,应辩证的分析问题,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总结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最后,应积极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只是开始,解决问题才是结束。对于政府来说,只有妥善解决问题,才能维护政府的公信力。以上是准确作答申论的基本方略,更是体现考生合理作答意识的关键所在。
示例:
201*·国家·市地级·第三题
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
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不超过400字。
点拨:
考生在作答此题时,观点要理性、中庸,不能偏激、激进,反对愤青式的语言,如“杀掉所有贪官”。同时,也反对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如整篇大谈政府工作成绩,而不指出存在问题。
?
?
申论备考:考试摆脱热点问题限制两大技巧
???????????????
公务员考试备考过程中有很多考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搜集与整理申论热点材料,可申论考试得分仍然不高。这是为什么?关于这一问题,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chinagwy.org)从战略和战术两方面分析了如何准确驾驭申论热点,而不是被社会热点所驾驭。
一、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战略层面的备考技巧——“藐视”
对于社会热点,在战略上应该进行“藐视”。申论既不是社会热点知识的背诵考试,也不是对社会热点进行议论、评判的个性考试。申论考察考生在面对一棘手的社会问题时,如何来深刻领会给定资料背后的内涵,从而顺利解决这样一个社会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申论考察的是考生在阅读完给定资料后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考察的重点在于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吸收理解转化,而不在于社会热点本身。比如城管问题这样一个社会热点,2007年北京社会在职公务员考试、2009年安徽公务员考试、201*年新疆公务员考试也都考查到城管问题。但各地对于这样一个热点的考察角度和题型是不同的,这些都只有在阅读完给定材料后才能分析出来。如果考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多,对最后的实际得分没有太大影响。因为绝大部分的答案都可以从申论给定材料中找到。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考生没有专门准备社会热点依然能得高分,而有的考生刚好押到了某个社会热点但是得分却依然不高的原因。这是否意味着在申论备考过程中就可以一点也不用看社会热点了?当然不是,社会热点的准备在战术层面还是有用的,特别是对那些平时对国家大政方针关注本来就不多,申论学习找不到感觉的考生来讲是非常有帮助,下文将着重从战术层面来分析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备考技巧。
二、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战术层面的备考技巧——重视
首先,要学会体验“敏感”。这里的“敏感”不是敏感话题的意思,而是指考生在对待社会热点时要敏感地察觉到,某个事件能否联系到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否联系到其他相关事件
从而组合成为一个可以考察的社会话题?比如,前段时间发生的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大连石油泄漏事件,考生就可以联想到这是一起不重视安全生产,没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典型事件,背后还能折射出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的因素。通过这种敏感练习,考生在真正的考场上就能更容易找到材料的中心议题和方向,顺利完成整套试卷的作答。
其次,要学会培养语感。申论热点材料,特别是央视系列、人民日报系列、新华社系列的报道,往往都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紧密相连。通过朗诵这些经典的新闻和评论,特别是其中的原因分析、对策建议部分,能够帮助考生找到正确的公务员文章写作思路与用语。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媒体的报道和评论都能帮助考生培养正确的公务员文章写作思路与用语,考生一定要仔细甄别。国家公务员考试网(www.chinagwy.org)推荐《人民日报》、《时事热点面对面》、《半月谈》等媒体的资料。
最后,要学会酝酿情感。申论考试并不是考察考生对具体问题的内容掌握了多少,而是考察考生有没有在写作中体现出对政府的拥护、对人民的热爱、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因此,多从正面角度阅读一些社会热点,从中培养出自己对天下苍生、黎民百姓的关注,培养出自己对党和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拥护。这种情感如果体现在自己的申论文章写作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阅卷老师的共鸣,提升印象分。2009年北京市上半年公务员考试,谈“国民素质的提高”的话题,考生就应该在自己的议论文中体现出对国民素质不高带来的深深的忧虑,体现对于政府在教育和管理层面的政策的拥护,体现出自己积极建言建策的积极性,让自己的议论文饱含情感。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把握了这样两点原则,在对待申论社会热点的准备时就能准确驾驭材料,而不是被社会热点材料所驾驭。
?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