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课 例 的 撰 写
龙华区教研室黄田炳
一、开题语:
教育评价(课堂评价)在不断创新和完善,向更科学、更具激励性作用的方向发展。
1、课堂评价原先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教法、教态、重点、难点、板书、教师基本功??等。
2、“课例”既是一种教学研究,也是一种广义的教学评价(自评或其他),也是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研讨。它有一定的思想和理念体现;有典型性和复杂性;它既具体又特殊等。课例的撰写水平体现教师的教研评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低。
二、课例的撰写:
1、课例的基本涵义
(1)课例是课堂教学案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片段,带有研讨价值),经研究提升并撰写成文稿。
(2)课例的基本组成:有实际教学情景(带有疑难问题)和解决上述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2、课例题材的确定:
(1)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情景(或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事件)。
(2)是具体的特殊的需要进行探索和解决的实际问题。
(3)具有特定主题的教学片段。
(4)体现课程理念和有思想。
(5)具有问题性、复杂性和开放性(对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3、课例的开发(撰写)和利用的意义
(1)为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标准、教材,提高教学效果,提升职业水准服务。
(2)课例展示了解决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思想性、理念性认识的平台。通过教学回头想,回头看,提升认识。
(3)课例的积累可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提供营养源泉,让全体教师分享他人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课例的撰写和学习,有利于改进每一位教师研究教学策略和行为,改进教学方法。
(4)有利于教师从理论上审视教学过程。一堂好的课可以反映教师理解课标,把握教材、认识教学实践的水平。一个好的、典型的课例更能反映教师从理论上认识教学实践的水平。课例通过寻找理论假设的支持和理论反驳的论据,提高对教学过程(实践)的理性认识,同时,课例是从实践到理论,又从理论认识实践,可避免纯粹的理论到理论的传话教育。它对教学过程经过问题讨论,理解提升,又以教学案例为对象,合作诊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最优途径。
(5)课例为教师的成长起到引领作用。以往的培训都是接受式的,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培训的方法、方式也应随之改变,把课例研究当成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重要方法抓好。课例的研究和撰写,使教师的培训更具体,更切合实际,对教师的引领更有针对性,教师的收获当然也更大。
4、常见课例类型:
(1)意外式: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乎教师意料而又合乎教学情理的偶发事件(片段)。如学生的“独创”回答、解题、做法(实验),或师生的突发矛盾等。
(2)主题式:师生有目的地围绕某一主题而展开的教学活动。如:自主式学习,探索式学习,探索实验(对某一假设的实验研究),某种能力的培养等。
(3)综合式: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节(或一个知识点)内容进行教学的综合过程。它具 1
有整体性形式,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学生)。强化教学的精彩场面(教师)如:“利用真空罩做大气压实验”;“学生做社会调查与安全用电”。“乡村学校开发低成本实验的启示”等。
(4)课题研究式: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按课题展开自主研究的典型实例。
展开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活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研究,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以社会为背景与学生学习相联系。这有利学生了解社会,关爱社会,有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三、课例的基本结构:
(如何撰写文本课例)
一篇课例的结构一般有五个部分。
1、标题:反映课例的主题。课例标题常用事件(事件为实践中的突发事件)或主题。
2、教学背景:取材于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生、学校等教育环境信息。
3、基本教育过程。以观察、记录和实录为基础,对教学实践进行真实描述。在实出主题的条件下,引用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现。
4、建议及讨论的问题:
课例作者要提出突出的中心问题、疑难问题的讨论或提出建议意见,供同行参考。
5、教学规律或注释:
在作者的认识基础上,向学习或阅读课例者提供指南(指导)性的分析和说明,或提供可能得以解决的策略。说明(注释)应主论有依据,证据充分,条理清楚。
仅供大家参考。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