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一带一路”国家的舆论引导
针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舆论引导问题,为了提升传播质量和传播效果,提升我国文化自信,使多家媒体能有效履行其责任,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着实重视内容,做到言之有物
我们知道,国家形象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国内的舆论,更关系到国外民众对中国形象的看法,如何塑造国家形象,这个问题至关重要,而媒体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形象的建设有赖于政府和社会群众的一言一行,但媒体的传播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新媒体迅速崛起,网络的快速发展致使报道内容似乎不再是传播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能够吸引眼球看起来更为重要。但事实上,读者关注新闻网站或新闻客户端却并不是因为其更吸引眼球,而是追求优质的阅读感受,究其根本,还是在于新闻内容。主流媒体在报道“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应注重内容的可读性。
2.注重报道特色,做到个性鲜明
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少亮点,媒体应当予以挖掘,而不应报道一些被过度报道的内容,要擅长观察细节,以形成各家媒体自身的报道特色。全貌式的报道极易显得枯燥乏味,因此,一定程度上运用新闻特写的方式能减轻读者的阅读疲劳感,提起读者的兴趣,还可以适当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具有特殊含义的瞬间做出报道,以期使报道更具有形象性和现场感,也能增加报道的风格趣味,更能吸引读者。新闻媒体者还应摒弃之前写作的套路,把握推陈出新的机会,在数据处理上,更应注意方式,尽量避免数据罗列,可采取图表等方式,增加读者的阅读留白,以期提供一个更好的阅读体验,实现新闻报道的价值。
3.看重新闻客观性,做到双面传播
新闻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全面性,从双面角度来报道有利于读者的理性思考和判断,避免媒体对事件作出舆论引导。宣传“一带一路”战略应当是全方位的,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实施,正面报道和面临的困难应面面俱到,民众才能充分了解“一带一路”战略。与此同时,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须客观中立,注重语言客观性和态度客观性,自发对传播内容准确性与传播行为正确性负责。在这中间,客观性需要包括笔者的理性的平衡,即从业者应当从多角度的社会主张和多方面的社会利益中谋求一种平衡,以使读者能够获得一定的空间去理性思考。
4.满足读者需求,收集读者反馈
媒体人应当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下表明自己的观点,以引导读者明辨是非,并以人民为中心为传播导向,将满足人民需求同提高媒介素养结合起来。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对读者阅读偏好的完美把握。研究表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如果呈现僵硬化的说教模式,那么该片报道具有的魅力值将大打折扣,无法对公众产生正确的引导,甚至会被边缘化。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创同行业中同互联网结合的也数不胜数,政治语言开始越发被排斥,而贴近民心的接地气的媒体语言则更受欢迎。在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报道传播过程中,分析民众的心理不可避免,而了解民众对于该战略的态度,则能更好地提升报道的影响力,在互动中掌握对该政治语言的舆情走向,建构起更具针对性的战略传播机制。媒体还应尽可能让政治语言“民本化”,用简洁浅显的语言解释深层次的内容,让“一带一路”战略走进普通民众和非专业人士视线,扩大民意基础。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