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农村改革法律剖析材料(精选多篇)

农村改革法律剖析材料(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09:42:06 | 移动端:农村改革法律剖析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农村改革法律剖析材料

“俺这是偏远农村,又属于国家级贫困县,没什么‘油水’,很多人都还不愿意当村长呢。”家住**南阳农村的**坦言。

“虽然穷,但俺听说,俺们村每年雨季都会出现危房,上级要下发补贴,平时也会给五保户等发补贴,这些钱到了村干部那里会被克扣一部分。俺们村长的工资一个月就20块钱,村干部贪点钱太正常了,没好处谁干呀?”电话里,**的笑声很憨厚。

事实上,在**的农村,这种现象也并非没有。**市检察院在一次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展览上将“村官腐败案件”作为完整板块展出,其中提到一个案例:**市延庆县井庄镇莲花滩村原村委会主任方淑民在协助井庄镇工作期间,将特困户救助金、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875元以及危房翻建维修补助款**00元据为己有。

权威资料显示,5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不断加大投入,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就累计达1.6万亿元,大大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而随着惠农资金的大幅增加,涉农贪污贿赂犯罪明显增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了中央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村干部腐败被大家理解为吃吃喝喝、多占多拿,而且‘权小位轻’,人们并不将其与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如此宽容心理遮蔽了村干部腐败背后潜藏的巨大社会危害。”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张虎林今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小村官也能大腐败

在村干部腐败案中,村干部相互勾结、共同作案的情形并不鲜见。在不少地方,腐败村官富得流油,集体却一贫如洗。这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屡见不鲜。”张虎林这样形容村官腐败现象。

调查显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农民税费的减免,当下,在经济发达的城乡接合部地区,村干部腐败多集中在土地补偿款、企业改制等方面。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腐败则多发生在截留国家下拨款物、私分集体资产上。

据权威部门统计,在当前查处的基层违纪违法案件中,村官占据了案件数量的70%以上,由村官腐败引发的群众信访已占农村信访总量的50%以上。

输入“村官腐败”百度一下,就会出现19.9万篇的相关网页。遍及全国各地的村官腐败可谓“触目惊心”。分析相关报道可以看出,近年来农村最突出的腐败问题就是“村官将黑手伸向集体土地”。

**省**市纪委办公厅曾公开披露,**市**区前进乡望花村村委会主任**非法占有国家和集体财物1000多万元,还骗取国家土地出让金,非法转让国有土地从中获利,其违纪违法金额共计**00余万元。

来自人民网的报道称,**省岚皋县堰溪村原村支书王显正隐瞒收入不入账,先后将转让土地款19万元据为己有;江西省丰城市阳坊村6名村干部从20**年开始,短短3年,挥霍公款达36万多元;**省慈溪市界牌村原村支书朱晓其,在其任职的13个月时间里,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村集体资金609.6万元。

人民网转载**法制报的报道称,**省**县昭关镇潭泉村3名村官在协助昭关镇政府协调、处理华东电网50万伏输变电滁州至马鞍山线路在潭泉村境内施工过程中,利用经手、管理施工占地、青苗等给予各种补偿费之机,采取收款不入账、虚报冒领等手段,侵吞公款3.75万元后私分。

据统计,自xx年以来,**省微山县人民检察院共受理查办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线索32条,涉案金额3**余万元;立案侦查涉农职务犯罪案17件28人,其中,贪污、挪用公款案13件22人。

无独有偶。**省**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自20**年建院以来,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7件14人,其中涉及农村干部的案件就有6件12人;**市政法机关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村干部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村官腐败成为破坏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根源。

“在村干部腐败案中,大权在握的村支书兼村主任的一把手犯罪占非常大的比例。另外,村支书、村主任和村会计这‘三大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的情形也并不鲜见。涉案金额,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数百万,甚至几千万元。”**市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董钊曾对媒体这样表示。

“在不少地方,腐败村官富得流油,集体却一贫如洗。这直接侵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张虎林说,村干部本应为农民的“带头人”,有些却蜕变为农民身上的“寄生虫”,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形象。

位小权大缺少监督

村官是“从事公务”的人员,但不是公务员,故而纪委的纪律之杖够不着;村官是一级组织的“干部”,但不是我国行政意义上的“党政干部”,故而“监察”的规矩之箍套不上。

究竟是什么使得这些村官如此胆大妄为?

“村委会权力太大。”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焦洪昌告诉记者,按照法律规定,村民自治主要权利应当体现在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了8个方面的事项应该由村民会议决策,但实际上这种民主决策权并没有落实到村民会议中,村民自治变成了村委会自治,这就使腐败有了潜在的可能。

而权力之手最容易伸向金钱,尤其是在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时。有专业人士曾这样归纳:有的村,村支书签批,村主任也签批,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失控;有的村,会计、出纳不分设,让一人兼任,更有甚者,村会计、村主任和村支书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钱账不分,白条坐收坐支,缺乏制约;个别从事财务的人员不懂会计业务,不坚持原则,惟村支书和村主任的命令是从。这些都为村干部腐败打开了方便之门。

“公开村务、公开账目对防止村干部腐败有好处。”**对记者说,可是村干部如果不公开账目,农民也没啥好办法。

因为看不到账目,一些村民代表根本就不清楚财务家底,所谓的村民监督小组也就形同虚设。“公示墙”、“明白纸”,在农民心里也就变成了“糊弄墙”、“糊涂纸”。

记者了解到,虽然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已经搞了好多年,各地也出现了许多好的做法,如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公开,村里重大项目或开支由村民理财小组商量讨论,村级财务实行“双代管”等,但有些地方或单位只是走过场、搞形式。

“村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背景和成因十分复杂,但主要与村里的民主氛围、村务公开透明程度密切相关。”张虎林说。

有人指出,上级部门监督不到位是另一个原因。由于政务繁忙,人手不足,一些地方对村干部腐败案件,持“民不举,官不究”的态度。有关部门对于村干部的管理,也是按职能分工各管一段,缺乏协调机制。一些乡镇干部反映,村民委员会是一个自治组织,乡镇与村委会不是领导关系,乡政府对村干部不好监管。他们感叹:“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

专家对此做了更深层的分析:村官是“从事公务”的人员,但不是公务员,故而纪委的纪律之杖够不着;村官是一级组织的“干部”,但不是我国行政意义上的“党政干部”,故而“监察”的规矩之箍套不上,连被监督的份儿都没有。

其实,法律赋予了农民监督村干部的权利,那么,他们又能起到多大的监督作用呢?

“只要不太过分,我们一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说,就算去告状,如果告不赢,可能还会被刁难,“有那功夫,还不如多花点精力在田里,多收点粮食呢。”

专家指出,大多数村民自治意识和观念相对淡漠,再加上一些地方没有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有效的宣传,致使许多村民不懂该法,难以组织起来集体监督村干部的日常工作。因此,大多数村民也难以发现村干部的越轨行为,即使发现了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惩处不力法律难落实

 

实际上,关于惩治和预防农村腐败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已经有很多。问题在于,农村腐败问题情况复杂,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加上制度界定腐败现象的成本很大,所以,惩治不力和预防无效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除了预防不到位外,发现问题后的惩处似乎也不容乐观。

某市一位纪委常委、监督室主任曾向媒体表示,目前,个别乡镇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软指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且“现有的某些制度规定,也不能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照抄,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很少,更谈不上实施责任追究”。

还有的乡镇领导认为基层工作难度大,特别是农村干部出点问题在所难免,怕查了案子伤了感情,影响工作积极性,于是能捂则捂;有的把查案和稳定对立起来,怕查了案子乱了班子,于是能拖则拖;有的不愿查案,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

“实际上,关于惩治和预防农村腐败问题,现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已经有很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莫纪宏告诉记者,首先有关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党内文件都有明确规定;其次是国家刑法对于各种腐败现象有明确的法律制裁措施;另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对于农村腐败问题都设定了相关条款加以防范,包括群众监督、村务公开、政务公开等等。

“应当说,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并不缺少法律上的依据,问题是农村腐败问题情况复杂,涉及到诸多复杂因素,加上制度界定腐败现象的成本很大,所以,惩治不力和预防无效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莫纪宏说,“因此,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关键是要真抓实干,要获得群众支持,同时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专门处理这一类问题。”

发挥检察机关作用是有效途径

检察机关作为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行使法律职责的范围应当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检察机关对于典型的腐败行为,例如职务犯罪和渎职罪等具有独立侦查权,所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惩治和预防农村腐败现象中的作用,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制度途径。

昨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了农村腐败的根本解决之策:“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莫纪宏对此做了解读。他认为,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首先应当纳入到整个国家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而不应当过分强调这种体系的独立性。现有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种法律和政策规定,都是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赖以开展的依据。

“在立法层面也应当突出重点,特别是应当对侵占农村集体财产、侵犯农村村民合法权益的腐败行为,通过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方式,来确立一些必要的法律监督制度,特别是要赋予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一定的监督权,同时还应当保障村民个人对村民委员会成员活动的监督权。”莫纪宏说。

另外,从司法层面来说,要加大对农村腐败问题的查处和惩罚力度,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侦查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等犯罪行为中的核心作用。

实际上,就在**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曹建明就在主持召开的最高检党组会上,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检察机关作为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其行使法律职责的范围应当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检察机关对于典型的腐败行为,例如职务犯罪和渎职罪等具有独立侦查权,所以,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惩治和预防农村腐败现象中的作用,是一条非常有效的制度途径。”莫纪宏说。

据介绍,以往可能由于农村腐败问题暴露得不够充分,检察机关往往将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工作重点放在城市地区。检察机关在介入农村腐败问题时,在行使职权上不存在任何障碍,主要的问题可能是检察机关缺少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中去,这是一个需要逐渐加以完善和解决的过程。

据悉,今明两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将在全国深入查办涉农八大领域职务犯罪,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农惠农资金分配审批管理发放、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农村土地开发征用及征地补偿款管理等领域发生的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

采访的最后,记者告诉**,中央有精神,要“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农村腐败体系建设”,以后村官想腐败就没那么容易了。他对记者说了一句很朴实的话:“俺们不懂法律,也不想多事,不管怎么样,只希望法律能真正保护俺们这些小老百姓,让俺们也享受到国家的好政策,安安稳稳地过日子。”

如果说**年前,“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使得改革率先在农村启动,那么新一轮农村改革则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要在“农村体制改革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而这,正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法律解读”关注的重点。

回顾历史,**年来的几次重大改革,都是从政策开始,经过试点、修正,最后通过法律固定下来。**三中全会开启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应该也会循此路径。可以预期,接下来,《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及的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以及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等问题,会逐个破题,并最终通过立法的方式,作为此次改革的成果固定下来。

第二篇:农村税费改革汇报材料

税费改革汇报材料

中共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首先,我代表xx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我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松花江北岸,幅员3905平方公里。现辖22个乡镇(办事处),186个村,1228个屯;人口91万,其中农村人口68万。20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1亿

元,增长16.4;财政收入6.005亿元,增长12.23,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0.87亿元,利税2.49亿元,分别增长20.3和45.4;农业总产值50.47亿元,增长39.4,其中养殖业产值28.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分别增长24.9和23.4。按照调研组要求,现将我市税费改革情况做以报告。

一、主要工作成果

按照省、xx市关于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总体部署,我市从市情实际出发,坚持“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化解矛盾、完善制度”四大主攻方向,高标准组织,高起点起动,高质效推进,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取得显著工作成效,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一个免征”全面落实到位。201*年,全市6460万元农业税全部免征,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惠农富民政策,发展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三项改革”全面推进到位。在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上,目前我市实有乡镇22个,行政村186个、村干部558人,撤并乡镇和精简机构减少公用经费开支112万元,撤并行政村、精简村(组)干部减少村干部补贴和办公经费479万元。精简行政编制196个,事业编制234个,改革后行政编制实有人数为635人,事业编制实有人数为548人。每个乡镇领导按5职配备,实行兼职和交叉任职。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上,组建了新的乡镇财政所,新组建的21个乡镇财政所共计133人(平均每个乡镇6人)。乡村两级财政财务工作全部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银行账户、票据、财政供养人口、资产和债权债务工作。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上,农村义务教育由市级政府举办和管理。撤销了21个乡镇教委办,采取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直接隶属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学和中心小学分别负责管理本地村级中学和小学的体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全部上划市级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事业所需经费单独列项,纳入预算,并优先安排。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聘任制度。按要求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聘任教师定编、定岗和分流工作已完成。三是“六个完善”全面实施到位。在转移支付资金落实上完善,从税改以来农村教师工资和乡镇干部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无拖欠现象,按照省税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标准,将省核定我市的计生、优抚及乡级道路各部分资金落实到了乡镇,其中计生366万元、优抚526万元、乡级道路190万元;免征农业税后,省核定我市村级转移支付为957万元,按照省要求全部下拨,把不足4万元的全部补到4万元,共补助63个村,下拨村级补助999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在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上完善,从201*年起,我市农村公益事业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加以解决。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生4个方面222个项目,共筹资筹劳668万元,省财政厅给予我市以奖代补资金334万元,这批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在解决土地承包矛盾纠纷上完善,对全市土地纠纷案件进行了全面排查,共认定54起重点案件,目前基本化解。在化解乡村债务上完善,我市按照省财政厅工作部署和要求,重新对乡级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核实。乡级债务总额为29401万元,其中单位1499万元,个人5938万元,村级集体2663万元,乡镇企业8162万元,上级财政借款8384万元;银行贷款2755万元;村级债务总额为32390万元。通过清理个人往来款项及资源发包等手段化解765万元。在五保户供养上完善,按新标准全市符合五保供养条件共有4542人,供养资金各乡镇在自我平衡基础上,全部拨付到位。在涉农收费上完善,对全市涉农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坚决取消不合理涉农收费。目前我市共有涉农收费36项,全部做到按规定合理收费。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对于农村而言,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而,在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现有利益格局,使一些深层矛盾和棘手难题突出出来。主要有:一是农村“五保供养面”过大,现有转移支付资金抵保支出标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按上级核定每村6000元标准(每村5人,每人1200元,共6000元),我市186个

第三篇:农村改革先进县发言材料

河北省农村工作会议

发言材料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中共武强县委武强县人民政府

(201*年2月15日)

武强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面积445平方公里,人口21.8万,耕地面积49万亩。作为传统农业县和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三增”目标,做大做强农业公司,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推动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发展、大提升,为全县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去年以来,我县先后顺利承办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两个现场观摩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三大政策、三个结合、三个统一、三个对接”工作法,得到了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一、狠抓“三项重点”,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起来

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承担着改造传统农业的历史重任,引领着特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县紧紧扭住这“三项重点”,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农业呈现加快发展良好态势。1

一是加强帮扶引导,培植种养大户。坚持把培植种养大户作为加快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从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扶持。先后制定出台了扶持发展奶牛、肉鸭、蔬菜种养大户的政策文件,对规模化种植、养殖业给予资金倾斜,县农业部门指派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种植养殖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全县经营土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80户,生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30户,奶牛存栏300头以上的养殖户16户,蛋鸡存栏5000只以上的养殖户6户,肉鸡(肉鸭)存栏1万只以上的养殖户39户,成为示范带动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榜样。二是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专业合作社。按照“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引一个龙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坚持把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产业壮大的“助推器”,积极引导合作社立足奶牛、肉鸡(鸭)、蔬菜等特色产业,做好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特别是创新实施了“三大政策、三个结合、三个统一、三个对接”工作法(三大政策:财政、扶贫、信贷支持;三个结合:与特色产业、土地流转、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三个统一:统一生产标准、管理模式、考评制度;三个对接:农校、农超、农企对接),推动了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和档次提升,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00家,注册资金2.24亿元,其中省级示范社4家,市级示范社4家,发展社员2.1万人,辐射带动4万农户实现增收致富。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壮大农业公司。坚持把发展农业公司作 2

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精心部署,大力支持农业公司发展。对利民食品公司、河北冀源粮油食品公司和绿洁公司等加大资金政策帮扶,促其扩规模,增效益,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资源、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等优势,采取全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成功引进了韩国bio株式会社北京世农种苗公司、正大集团、蒙牛集团、华都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44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奶牛、肉鸡(肉鸭)养殖、加工和蔬菜种植。目前,全县农业公司数量达269家,注册资本3.5亿元。

二、完善“三项机制”,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活起来

坚持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消除“三农”发展障碍、解放农村生产力的关键举措,相继健全完善了土地流转、投融资、科技兴农等“三大机制”,有效激发了全县农业经营主体活力。

一是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努力形成规模经营体系。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我县专门成立了县乡两级领导组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村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息员,形成了“主管领导担负总责、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各个乡镇主动服务”的工作局面。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为载体,将土地流转与培育种养大户、农业公司相结合,促进土地集约经营和土地效益最大化。目前,全县流转土地6.9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比重达16%。二是完善投融资机制,努力形成金融支撑体系。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 3

主体,必须利用好金融这一杠杆。为此,我县积极引导县农村信用社、农行等金融机构,扩大信贷额度,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去年,县联社共为全县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放贷款2400多万元,为700余户社员发放贷款2600万元。同时,积极发展资金互助社等多元化农村金融组织,着力破解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目前我县立言资金互助社已发展社员1000余名,互助资金规模800多万元。三是完善科技兴农机制,努力形成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挑选有基础条件的农业技术指导员到大专院校参加培训。同时,选聘农牧、水务、林业方面技术人才,建立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去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农民培训5万多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25项,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升。

三、筑牢“三项保障”,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起来

牢固树立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理念,通过建强组织、政策扶持、设施配套等途径,改善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把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全县6个乡镇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初步形成了县委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乡镇具体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制定了《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对 4

特色产业及龙头骨干企业实施帮扶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并将农业、扶贫、农业科技推广等项目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将扶贫开发工作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合作社内贫困户养殖奶牛、肉鸭,县政府给予扶贫周转金、小额贷款贴息等支持;对合作社兴办的养殖基地,达到规定规模的,基地内基础设施由政府协调解决。三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坚持把完善基础设施作为推动新型经营主体进入农业领域的前提,不断加大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56公里,乡村通车率达100%;大力实施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建成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6座;全县农用机井保有量3505眼,3.5万亩设施蔬菜全部采用膜下沟灌和滴灌。201*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435万元,完成中地产田改造0.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

第四篇:农村工作改革的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农村工作改革的经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和发展向深层次推进,特别是税费改革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我们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挑战,没有等待观望、畏惧退缩,而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鼓励支持下,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生命线,扣准跨越发展这个主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

效办法,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好路子,使农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三个文明建设”的和谐发展。

一、围绕加强农村班子建设,稳妥有效地搞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

实践证明,农村两委班子尤其是支部班子强,一强百强;干部队伍尤其是党员干部作用发挥好,一好百好;集体经济富,一富百富。因此,农村工作千条万条,首要一条就是把农村两委班子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巩固好,这是关键环节和首要前提。

为此,我们坚持“积极对待不回避、稳妥有效不拖延、把握政策不违规”的工作方针,集中时间,统筹安排,既快又稳地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一是“快”。时间上打的紧,一气呵成,从选民登记到两委全部选举结束,前后不超过一个月,速战速决,彻底利索,没有遗留尾子。二是“严”。操作上高标准,严要求,一丝不苟,严把关口。由镇机关干部组成指导组,按照上级标准要求,盯紧靠牢,杜绝违规操作,做到一个步骤不少、一个环节不漏、一个程序不减。三是“稳”。虽然大幅度地减职减人,但是因为操作得当、把关严格,整个局势安定,控制得稳。四是“好”。换届的效果明显,结果非常好。不但换出了新班子、新成员,而且换出了新气象、新面貌。有一个村原来是一个经济薄弱的乱子窝,通过换届,新班子上任后,工作积极主动,大胆负责,整体战斗力增强,一心想着为群众多干事、干好事,深受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今年,在村集体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一次性发展经济林1200多亩,栽植核桃5万多棵,带领群众找到了一条依靠山区、开发山区的致富路子。

二、构筑农村干部队伍的梯次结构,精心实施“递进培养”工程

针对农村班子后继乏人、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我们着眼于构筑农村干部队伍地梯次结构,坚持把党建“递进培养工程”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坚持不懈地运作实施这一永不竣工的工程。

1、坚持做到“四好”。即选好、育好、用好、管好。选好就是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制定不同的标准条件,并严格程序进行了推选确定。育好就是制订详细的教育培养规划和具体培训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培养。用好就是成立致富能手协会,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条件、提供机会,锻炼他们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管好就是对各个层面的培养对象,由镇党委建档立卡,加强监督约束,严格考核评议,跟踪管理,逐一抓好巩固提高。

2、探索建立多渠道的培养体制。针对个别村干部的“保位”思想和宗族派性现象,探索成立了“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支部”。对一些优秀的、有迫切加入党组织愿望的个体经营大户和农村致富能手,只要能够依法纳税,无违法乱纪行为,符合重点培养条件,就通过“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党支部”,把他们列为培养对象,制定措施,明确专人,靠上帮扶,条件成熟后再大胆吸收他们加入党组织。并且跟踪观察、重点培养,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到村任职,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模范。

三是广泛开展“党员干部与大户交朋友”活动。我们明确要求支部成员和有条件、有能力的党员与致富能手、个体大户结成帮扶对子,采取入户座谈、定期交流、提供帮助等方式方法,沟通思想、加深感情,目的是把广大的致富能手、个体大户培养成守法经营、社会意识强、群众评价好的先进群体,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不愿入党的问题。并不断密切党员干部、群众与致富能手、个体大户的关系,解决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对致富能手、个体大户的偏见,尽最大限度地把表现优秀的致富能手、个体大户纳入“递进培养”对象行列中来,引导教育他们帮助其他群众掌握各种致富本领,切实增加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扎实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

201*年,在全市完成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任务后,我们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这两年来,我们立足于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再提高,始终不断地在总结活动经验,深化巩固活动成果。特别是自市委号召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活动以来,我们更是积极响应,立即展开了活动。

一是查摆整改,开展“三查”活动。工作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解决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切实强化领导,紧密联系实际,积极采取有效形式,深入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了以查03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查长效机制的

制定落实情况、查当前又出现了哪些新问题为主的“三查”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专门梳理、汇总,坚持边查边改的原则,制定详细的整改计划和方案,督促整改。在整改环节中,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领导干部带头蹲点调研,征求意见,查摆整改,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并且从机关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督查小组,采取不定期的形式进行督导、检查,及

时对活动情况进行通报,切实把这项活动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今年“七一”前后,我们对全镇的党支部进行了半年考察,结合上半年的工作,对5个作用发挥不好的党支部班子进行组织整顿,对23名表现较差的村干部和党员进行了组织谈话,对3名村干部进行了诫免。

二是疏通党员队伍“出口”,探索完善队伍自我纯洁机制。主要是探索实行了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案审制度。即党支部对不合格党员的认定采取“办案”的形式,由评议到查办、从定期到经常,做好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具体工作程序有四项:第一项是完善标准。每年初,各党支部对制定的不合格党员具体表现进行修订完善。内容包括政治素质、勤政为民、一心为公、廉洁自律、作风正派、办事效率、服务态度等方面。标准制定后,首先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进行讨论通过,并且将通过后的标准进行公示,接收群众监督。第二项是掌握线索。采取群众举报、对号入座、民主评议、走访了解四种方式进行。群众举报就是由支部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了解党员具体表现。对号入座就是根据标准和平时表现,不定期地逐人对号。民主评议就是以支部为单位召开党员大会,先让党员作党性分析汇报,再由其他党员、群众对其进行口头评议,并填写《民主评议票》。分别评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走访了解就是经常深入到户进行座谈,细致了解党员的具体表现。第三项是“立案”调查。在摸清线索后,要对重点调查对象进行“立案”调查,这是这项制度的核心。共分为九步实施,⑴核实取证,由负责调查的工作人员依据事实写出综合材料。⑵让材料与本人见面,确定事实准确度。⑶召开支委会,进行认真讨论,形成综合材料并提出初步处置意见,并及时向镇党委汇报。如发现有违法违纪或其它问题的,按有关规定移交纪检、司法等相关部门处理。⑷同被处置党员本人谈话,对其进行教育帮助,使其端正态度,正确对待组织处理。⑸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将被处置党员的主要问题、表现、态度及初步处理意见向全体党员说明,由全体党员酝酿讨论,形成决议。⑹让处理决定与本人见面,由本人签署意见。⑺党支部将处理决定连同本人签署的意见,及时报镇党委审批。⑻将处理结果正式通知本人,进一步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对限期改正和受党纪处分的党员,帮助其制定和落实限期改正的措施。⑼立卷归档。第四项是教育转化。认真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制。以教育转化为主,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缺点,找准不足,制定措施,以实际行动尽快转化,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稳定。

四、探索建立干部队伍工资保障机制,调动农村干部队伍积极性

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收入明显减少,个别村甚至无法保证村干部工资,这一问题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对农村干部队伍“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不断探索改革农村干部工资待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专门修改制定村干部经济待遇和退休的规定,将村“两委”干部中享受固定补贴人员的工资,由村自行发放改为镇财政统一发放,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干部管理,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村干部干部事创业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定人员。享受固定和误工补贴的村干部数,严格按照上级“1000人以下的村一般不超过3人,1000至201*人的村一般不超过4人,201*人以上的村一般不超过5人;其他人员享受误工补贴,一般不超过本村总人口的2‰”的要求进行核定。享受固定补贴的岗位顺序依次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两委”成员兼任的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村党支部委员兼村委委员、村党支部委员、村委委员。

二是定标准。固定补贴由基础补贴、工作量补贴以及人均村集体年净收入补贴和工龄补贴四部分组成。基础补贴标准是每月200元;工作量补贴标准是按照村人口多少核定,即500人以下的村60元/月,501—1000人的村80元/月,1001—1500人的村120元/月,1501—201*人的村140元/月,201*人以上的村200元/月;人均村集体年净收入补贴标准是以上年村集体净收入除以上年村人口总数的所得数,村集体年净收入以年底镇经管站审核的帐面累计数额为依据;工龄补贴标准是每工作一年,补助1元/月。这四项合计即为支部书记月固定补贴的数额。如果是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身兼的,补贴标准可上浮不超过20(不含工龄补贴),但每年实际发放的补贴总额不得超过上年度全镇人均纯收入的2倍。专职的村主任则享受本村支部书记补贴的90;计生主任享受支部书记补贴的85;其他人员原则上享受的补贴数不高于村党支部书记的80。对具体补贴标准,每年第一季度由镇党委、政府核定批准。同时,为减轻村级负担,镇党委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计生主任的固定补贴改为由镇政府统筹发放。并从统筹的固定补贴总额中拿出20,作为绩效补贴,由镇党委政府考核评定后,年底按考核情况一次性发放。

在这个固定补贴标准中,比较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位干部的固定补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人均村集体年净收入补贴标准变化而变化的,这个指标涉及到村集体经济总收入,是刺激农村干部队伍狠抓集体经济创收的一个有效手段。

三是严把程序,稳步操作。我们把这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做到严把程序,稳步操作,(本文 来自公文素材库:www.bsmz.net)千方百计确保不出任何问题。为核准村“两委”干部的任职年限,采取个人自报、支部审核、张榜公示、党委把关四个步骤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每个“两委”干部任职年限的客观公正性。在此基础上,对全镇村“两委”干部统一进行建档管理,从经管、民政等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改革,切实做到照章办事,不但真正解除了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而且消除了群众的疑虑,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有效的稳定了农村干部队伍。

《农村工作改革的经验材料》来源于公文素材库,欢迎阅读农村工作改革的经验材料。

第五篇:农村税费改革汇报材料

税费改革汇报材料

中国共产党xx市委

xx市人民政府

首先,我代表xx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欢迎!

我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松花江北岸,幅员3905平方公里。现辖22个乡镇(办事处),186个村,1228个屯;人口91万,其中农村人口68万。20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08.1亿元,增长16.4%;财政收入6.005亿元,增长12.23%,居全省第一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0.87亿元,利税2.49亿元,分别增长20.3%和45.4%;农业总产值50.47亿元,增长39.4%,其中养殖业产值28.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分别增长24.9%和23.4%。按照调研组要求,现将我市税费改革情况做以报告。

一、主要工作成果

按照省、xx市关于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总体部署,我市从市情实际出发,坚持“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化解矛盾、完善制度”四大主攻方向,高标准组织,高起点起动,高质效推进,全部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取得显著工作成效,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一个免征”全面落实到位。201*年,全市6460万元农业税全部免征,进一步减轻了农民负担,使广大农民切身感受到惠农富民政策,发展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三项改革”全面推进到位。在乡镇政府机构改革上,目前我市实有乡镇22个,行政村186个、村干部558人,撤并乡镇和精简机构减少公用经费开支112万元,撤并行政村、精简村(组)干部减少村干部补贴和办公经费479万元。精简行政编制196个,事业编制234个,改革后行政编制实有人数为635人,事业编制实有人数为548人。每个乡镇领导按5职配备,实行兼职和交叉任职。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上,组建了新的乡镇财政所,新组建的21个乡镇财政所共计133人(平均每个乡镇6人)。乡村两级财政财务工作全部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和“村财民理乡代管”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清理银行账户、票据、财政供养人口、资产和债权债务工作。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上,农村义务教育由市级政府举办和管理。撤销了21个乡镇教委办,采取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直接隶属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学和中心小学分别负责管理本地村级中学和小学的体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和公用经费全部上划市级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教育事业所需经费单独列项,纳入预算,并优先安排。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聘任制度。按要求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师聘任教师定编、定岗和分流工作已完成。三是“六个完善”全面实施到位。在转移支付资金落实上完善,从税改以来农村教师工资和乡镇干部工资按月足额发放,无拖欠现象,按照省税改转移支付管理办法的要求和标准,将省核定我市的计生、优抚及乡级道路各部分资金落实到了乡镇,其中计生366万元、优抚526万元、乡级道路190万元;免征农业税后,省核定我市村级转移支付为957万元,按照省要求全部下拨,把不足4万元的全部补到4万元,共补助63个村,下拨村级补助999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在村级“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上完善,从201*年起,我市农村公益事业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加以解决。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发生4个方面222个项目,共筹资筹劳668万元,省财政厅给予我市以奖代补资金334万元,这批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在解决土地承包矛盾纠纷上完善,对全市土地纠纷案件进行了全面排查,共认定54起重点案件,目前基本化解。在化解乡村债务上完善,我市按照省财政厅工作部署和要求,重新对乡级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核实。乡级债务总额为29401万元,其中单位1499万元,个人5938万元,村级集体2663万元,乡镇企业8162万元,上级财政借款8384万元;银行贷款2755万元;村级债务总额为32390万元。通过清理个人往来款项及资源发包等手段化解765万元。在五保户供养上完善,按新标准全市符合五保供养条件共有4542人,供养资金各乡镇在自我平衡基础上,全部拨付到位。在涉农收费上完善,对全市涉农收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坚决取消不合理涉农收费。目前我市共有涉农收费36项,全部做到按规定合理收费。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对于农村而言,中央1号文件的实施在一定意义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而,在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活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现有利益格局,使一些深层矛盾和棘手难题突出出来。主要有:一是农村“五保供养面”过大,现有转移支付资金抵保支出标准不能完全满足需要。按上级核定每村6000元标准(每村5人,每人1200元,共6000元),我市186个村应支付五保户供养资金111.6万元,而我市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有4542人,需要资金545万元,缺口433.4万元。二是因土地“升值”,农民对土地的要求空前迫切,对土地的关切度空前提高,特别是我市执行“大稳定、小调整”政策,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三是全部免征农业税后,乡村组织对农民没有任何约束力,特别是农民履行义务意识淡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度很大。四是免征农业税后,受资金制约,村级干部人员减少,特别是村级正处于改革之后的调整和适应之中,面对新形势村级干部职能没有找准定位,致使村级服务功能弱化。五是税费改革后,村级收入明显减少,加之农户欠款停收或缓收,村级资产(林木、大型农机具等)存量甚微,资源

(草原、机动土、渔池等)发包时间过长,近期很难见效,以资抵债难以实现,村级债务化解困难重重。六是税费改革后,乡村两级收入锐减,仅靠有限的转移支付资金不能满足办公经费、五保户供养、干部工资等项支出,乡村两级运转举步维艰。

三、主要推进措施

1、高度重视抓领导,摆上重要日程精心谋划。市委、市政府对全部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的矛盾和问题高度重视,特别是将解决土地承包纠纷、推进“一事一议”、化解村级债务、乡村干部职能定位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力措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保持农村稳定的根本措施,作为当前农村中心工作任务组织推进。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和主管农村工作的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财政、农委、经管站牵头,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农村专项工作推进组,具体负责土地承包纠纷、村级“一事一议”和化解村级债务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对重点案件和重点事项进行现场办公,跟踪处理和督办。由于各级领导重视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改革顺畅进行。

2、深入实际抓调研,科学制定改革实施方案。为确保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我们抽调10名素质高、能力强、懂业务的精干力量,遵循“落实政策、深化改革、化解矛盾、完善制度”的主导原则,成立了乡村职能转变、五保户供养、土地承包纠纷、完善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和化解村级债务等6个调研组,深入乡村广泛开展专题调研,并从我市实际情况出发,对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进行了认真研究,先后形成了6个专题调查报告。在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xx市关于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的若干意见》、《xx市人民政府关于化解乡镇债务的若干意见》、《xx市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xx市村级范围内集体公益事业筹资“以奖代补”管理暂行办法》、《xx市村级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xx市关于进一步化解村级不良债务的意见》、《xx市村级组织岗位设置和人员补贴的意见》,为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打下了坚实的政策制度基础。

3、精心组织抓实施,积极推进改革高效运作。按照“积极稳妥、把握政策、规范程序、扎实推进、确保稳定”的总体要求,依据土地承包、“一事一议”、化解村级债务等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稳步、有序、高效推进。

一是全力解决土地承包矛盾纠纷。土地承包问题一直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两补一免”政策出台后,土地承包纠纷更加集中和显现,对此,我们把解决土地纠纷问题作为处理农村矛盾的主要内容,精心组织,认真化解。具体可概括为“摸底、排查、攻坚、完善”八个字:“摸底”就是主要摸清了全市土地资源底数。包括农户承包田、村级机动地、林业用地以及草水资源等,通过入户调查和实地踏查,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全部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市、乡、村三级存档备案,实行严格管理。“排查”就是对全市土地纠纷案件进行了全面排查。通过逐级排查和农民上访反映情况分析看,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类:①户在人不在要地问题。主要是外出务工经商、逃债、弃耕的农户,在一轮土地承包期间举家搬到外乡、外县、外省,其原有口粮田、原田地、责任田被村集体收回或私自转让给他人经营。②土地经营权流转要地问题。主要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将土地使用权私自转让给他人或交给村集体对外转让,有的已被现在经营者占为己有,有的由村集体转让并长期发包,期限不到。③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当时的村四职干部、兽医防疫员、赤脚医生、农机队员以及乡(镇)办、村办企业职工等,按当时政策只分给口粮田、园田地,没有分到劳力责任田,这部分人从98年起至今一直上访索要责任田。“攻坚”就是对排查出来的土地纠纷问题集中开展攻坚会战。我们对于排查出来的54起重点案件,组成由农口部门主管信访领导和纪检书记牵头的攻坚小组,通过包片、包乡、包案件的办法,限定时限集中处理,取得了明显工作成效。“完善”就是对30例政策问答进行修订完善。重新下发了《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有关政策解释》,主要是针对户在人不在、土地经营权流转、历史遗留问题等三大方面主要矛盾问题,研究和完善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处理意见。

二是全力开展“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一事一议”是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规范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制度。因此,我们认真研究,科学规范,做到既保证农村集体生产和公益事业的顺利开展,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我们坚持“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从201*年8月30日起,农村公益事业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加以解决,截止目前,全市共发生4类筹资项目,共筹资668.1万元,其中修建村屯道路筹资435.8万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筹资48.8万元、造林整地筹资161.4万元、建设自来水入户工程筹资22万元。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把握四个环节:①把握监督管理环节。体现“大家事,大家提”,做到民主议事。村内所要办的事情,由村民委员会拿出实施方案,征求大多数农民意见后提交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体现“大家事,大家定”,做到民主表决。按照村民组织法表决办法和程序表决议定项目,并逐人签名盖章认可后形成决议。体现“大家事、大家管”,做到民主监督。对于工程决算、资金收支和项目实施情况,列入村务公开内容,接受群众监督。②把握上限控制环节。我们本着上限控制、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筹资每人每年最高不得超过省政府规定的12元标准,筹劳每劳每年最高不得超过8个标准工日,严禁以资代劳。③把握封闭运行环节。讨论决

定的筹资筹劳项目及工程预算,逐级审核、申报、审批,所征收的筹资款按规定时限及时缴纳乡镇经管中心设立专户,实行村有村用乡代管,保证专款专用。④把握监督管理环节。主要做到事前项目审查把关、事中资金使用监督、事后决算专项审计,对确有问题的,要按有关规定依照程序严肃处理。

三是全力化解村级债务。我们对全市村级债务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全市村级债务总额为3.1亿元,其中抬款5137万元,欠银行信用社贷款5479万元,欠基金会贷款1990万元,其他往来欠款1.7亿元,主要是由于政策因素、兴办公益福利事业、办企业和各种行政摊派等原因造成的。前一个阶段通过采取分类指导、还本降息、依法施策等各种有效措施,共化解村级债务8600万元。通过以资抵债化解4000万元,通过降息减债化解2300万元,通过拉拽转债化解1000万元,欠款回收1000万元,通过强化资源管理创收化债300万元。

四是积极推进乡村两级职能转变。把村级干部职能重点定位在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结合我市农村重点经济工作,做好示范、引带和服务,特别是强化村支部书记职能,把能否成为农民致富带头人,作为选拔任用支部书记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加强“两委”建设,增强“两会”功能,提高两委成员素质,充分调动其在经济活动、重大事务和重要决策等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使村级组织在人员精减的情况下,村级组织功能不减,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把乡镇职能特别是服务职能的触角

本栏目推荐相关范文:

镇农村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农村信用社民主生活会剖析材料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法律宣传材料

乡镇农村综合改革汇报材料

农村综合改革考核评估汇报材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农村改革法律剖析材料(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7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