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落实牵手结对活动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材料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县以“两结对三互动”活动为切入点,统筹城乡党建资源,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与党组织、党员与党员“牵手结对”,在学习互促、工作互帮、活动互联中查找问题、整改落实,推动城乡党建一体化发展,深化了学习实践活动边查边改效果。
结对“挑刺”,查找问题求准。为使学习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全县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开辟网上谏言的同时,根据参学单位的部门特色、行业特性、相对优势,结合扶贫工作、新农村建设联系点,有针对性的为机关党组织确定农村“帮扶对子”,并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基层党组织。全县213个县直机关、事业、规模企业党组织与192个农村党组织、201*名党员干部与2350名困难群众“结成亲戚”。在此基础上,各参学单位把“农村亲戚”作为查找问题的“镜子”,通过电话约谈、登门访谈和请上来座谈等形式,让基层群众始终参与学习活动的方案制定、问题查找、分析检查报告撰写以及民主生活会等各个环节,通过结对“挑刺”,切实弄清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切实找准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习互促,明晰思路求真。各参学单位将“理论课堂”搬到农家小院内,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和农村党员一道听党课、一块交流心得,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充分发挥机关党员政策理论优势,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系列政策、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等,为在农村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信息资源优势,组织农村党员走出去分期分批学习考察,让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了解外地形势、拓宽发展视野中明晰思路。充分发挥农村教育基地作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农村联系点开展访贫帮困活动,要求机关党员每年到农村困难群众家中不得少于7天,参加劳动锻炼不得少于3天,在亲民体验中增强群众观念,在了解群众所需中把握工作定位,从而更加准确的确定目标、细化措施。
工作互帮,解决困难求实。彰显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相对优势,以帮助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实际困难为重点,开展“送资金、送技术、送物资、送信息”活动,让基层党员群众在实惠中感受学习实践活动成效。各参学单位纷纷挤出资金,帮助联系村改善村级组织办公活动条件;积极向上争取支持,通过落实项目改善农村公路、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牵头组织农业技术服务团,到田间地头、农户集中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培育科技明白人;结合服务返乡农民工就业,联系县规模以上企业,将招工政策制定宣传单,由县直党员干部上门征求意见、宣传就业形势、提供就业信息。据统计,全县共联系扶持大小项目176个,开展农业技术培训586场次,促成返乡农民工就业xx多人次,提供帮扶资金近30万元。同时,各参学单位党员干部在帮扶基层中强化了群众观念,转变了机关作风,履责意识大大增强。
活动互联,搭建载体求效。县委以“扩大的支部会”为活动载体,推动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下发了《关于普遍推行“扩大的党支部会议”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的通知》,要求参学单位到联系村困难群众家中召开1-2次“扩大的党支部会议”。各参学单位通过邀请基层党组织、普通党员群众参加“扩大的支部会”,丰富了党组织活动内涵,通过现场解决、城乡党组织联合解决以及提请县联席协调会议解决等办法,把“扩大的支部会”开到群众心窝里,让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据统计,所有参学单位全部到联系村召开了 “扩大的支部会”,2373人参加“扩大的支部会”,其中群众党员代表1171人,形成《联合会议备忘录》和《家庭办公会议纪要》222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21个,其中现场解决各类问题168个,捐赠各类物资折合资金47.6万多元,已落实正在解决的问题48个,提交联席协调会议需协调解决的问题有5个。目前,“扩大的支部会”已成为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格局的重要载体,并将以制度形式长期坚持下去。
第二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
1、城乡规划一体化。统筹考虑城乡建设布局、生产力布局和人口布局,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实现城乡资源的统筹安排和利用。
2、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3、城乡建设同步化。按照统一规划、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夯实农村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
4、农业资源资本化。将农村非货币形态的资源资产商品化、货币化、资本化、证券化是实现农村经济二次腾飞的有效途径。
5、乡村建设生态化。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强化生态保护,建设美丽武汉乡村。
6、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治理民主化。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机制,实现乡村和谐稳定。
第三篇:城乡牵手结对专题总结
城乡牵手促和谐,结对共建新农村
——全市“岗村结对”活动回眸
去年以来,南通市“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巾帼建功”竞赛活动,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了“城乡牵手结对共建新农村”行动,动员全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两项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级“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村”、经济薄弱村、女干部村之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各级帮扶单位从促进社会和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政治高度,统一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积极参与结对共建行动,全市上下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使“城乡牵手结对共建”活动成为新时期我市妇女工作围绕大局、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平台和有效载体,并取得初步成效。截止去年底,全市共结对372对,其中市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结对73对,县(市)区组织结对299对。活动中,全市共有335家单位扎实开展了帮扶行动(约占结对总数的90%),共送书籍32567册,送资金80多万元,送项目230个,帮扶33752人,办实事517件价值128.49万元。这一工作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我市一批先进典型受到省级表彰。
一、创新载体,搭建平台。“巾帼建功”活动要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丰富内涵。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全社会重要任务,市“巾帼建 1
功”领导小组确立了城乡统筹的工作思路,大胆创新载体,努力搭建城乡资源对接的工作平台。去年“三八”期间,市妇联向全市妇女发起了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倡议,这一活动以“城乡牵手促和谐,结对共建新农村”为主线,开展“百岗帮百村”、“千手帮扶”、“万名妇女培训”等系列行动。其中“百岗帮百村”行动就是组织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巾帼文明岗”与“巾帼示范村”、“经济薄弱村”、“女村干部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这一活动作为“巾帼建功”活动的一项重点工作,成功打响了“百千万”工程中的“城乡牵手结对共建新农村”工作品牌。
二、上下联动,形成声势。年初,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出台《关于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巾帼示范村”活动的通知》,对活动的目标任务、实施办法作出明确规定。“三八”大会启动仪式后,专门召开全市“巾帼建功”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进行了“百岗帮百村”活动的结对签字仪式,23个市“两赛”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巾帼示范村”,50个市级以上“巾帼文明岗”与经济薄弱、女干部村在会上签订了结对共建意向书。市“巾帼建功”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朱晋在会议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城乡结对共建活动的重要作用,并对这一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在市组织结对的基础上,各县(市)区也纷纷开展岗村“联姻”,“城乡牵手结对共建新农村”行动在全市广泛展开,并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市妇联在年中和年底几次进行电话了解、
表格反馈和跟踪调查,年终,专门组织人员对各县(市)区进行了全面考核打分。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调查情况认真疏理并编发专题简报,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做法。
三、明确任务,落实行动。一是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领导非常重视这项活动,有的分管领导亲自出席市里的会议,并参加了结对签字。有的回去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专门组织召开了由下属单位和相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参加的“巾帼建功”会议,在系统内部传达贯彻市“巾帼建功”会议精神,对岗村结对活动作了具体部署;市地税局的领导与前来调研的省地税领导一起前往如东曹埠镇跨岸村了解帮扶村的情况;市公安局分管领导专门听取岗位汇报,并作出指示,要求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开展好活动。二是各单位工作积极主动。市“巾帼建功”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岗村结对行动,在发动有关成员单位和“巾帼文明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促进城市优势资源向农村转移方面,为结对双方搭建了一个城乡互动的工作平台。签字结对仪式后,有关单位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主动开展活动,有的深入结对村摸清实情,有的主动与市妇联联系,询问“巾帼示范村”的创建标准,反馈帮扶情况。体现了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市工商局、环保局分管领导亲自赴结对村调研情况,制订帮扶方案。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的领导带领报警服务台的全体成员先后两次去结对村了解情况,他们还把结对村的代表请到岗位,并进行了赠
书活动。新年伊始,他们又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为结对村送去1万元支持该村公共设施建设。
四、形式多样,成效显著。各成员单位和“巾帼文明岗”根据自身职能特点和结对村的情况,制定了扎实具体的结对计划,确定帮扶方案。大家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活动,实实在在为结对村妇女送去了文化、信息、资金、项目和服务。
文化宣传送观念。为帮助广大农村妇女掌握文明、健康、科学的现代文化生活观念和参与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观念,市妇联从年初下发的通知内容到检查考核的百分指标规定,都把文化牵手列在重要位置。各帮扶单位也以“座谈、咨询、赠书、观摩”等各种形式突出文化先导这一“洗脑扶志”帮扶环节。市广电局给结对村先后送去了生产、学习、法律、致富等方面的文化书籍1000多册、一批“十六运闭幕式晚会”光碟以及《江风海韵》文稿;港闸区法院邀请结对村企业女职工旁听案件审理,帮助提高法治意识;工商银行南通分行、336省道南通收费站等也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结对村进行了文化帮扶。
科技培训送技术。根据结对村的村级经济特点,各帮扶单位通过认真调研,掌握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妇女最需要、最缺少什么技术,从而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途径为农村妇女送技术。南通市农业局在与如皋市如城镇顾庄村结对共建过程中,根据该村以花木盆景为主导产业这一特点,帮助编制新
规划,并派出专家考察论证,帮助确定社区建设目标,多次派出技术人员指导绿化工作,举办花卉苗木专业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市财政局在帮扶活动中,特邀市蔬菜研究所的有关专家随行,赴结对村进行实地走访、慰问,并带去了10余个新开发的蔬菜良种、新型农用肥料——叶面肥和二百余本农业科技书籍,价值万余元。由于带去的种子、化肥和书籍的科技含量非常高,都属于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受到了帮扶村广大妇女同志的热烈欢迎。
实质帮扶送资金。各帮扶单位努力发挥部门协调优势,通过给予各结对村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物质援助,改善结对村公共基础设施,提高农村妇女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妇代会办公条件,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市民政局在机关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局领导积极与有关单位协调,争取了1.6万元资金支持结对村购置文化设施,确保了“妇女与家庭文化科技示范读书站”按时建成开放;市环保局“巾帼文明岗”在局领导的亲自带领下,先后两次集体捐款,给结对村以实质性的帮扶;市地税局、国土资源局、江苏银行南通分行、医保中心等单位和部门都给结对村以不同程度的资金扶持和物质援助。
奉献爱心送温暖。各成员单位和“巾帼文明岗”还对结对村的老党员、贫困母亲、贫困学生给予资金扶助和物质关怀,奉献了一片片爱心。南通大众燃气有限公司管道燃气销售分公司抄收中心自发捐款201*元,赴结对村资助孤寡老
人,同时给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送去书包、文具等用品;336省道收费站女子收费班姑娘们将两名特困生作为长期资助对象,并组织捐款,购买学习用品进行扶助鼓励;如东供电公司为特困家庭整修电路、配置灯具,送去光明扶持基金卡。
项目扶持送信息。围绕富民强村目标,各帮扶单位把帮助结对村发展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通过送项目、送信息、送政策等途径提供帮扶服务。中国银行南通市青年中路支行利用信息量大,接触范围广的优势,努力为结对村发展提供各种信息,并根据结对村地域特点,确定了提供辣椒种植信息、种子、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帮扶计划。中国银行南通市青年中路支行人员组织该村农户30多人,前往启东寅阳镇实地考察辣椒的种植和加工生产,促成了免费提供百亩辣椒种子、种植技术指导、包销成熟辣椒的合作项目;南通市农业资源开发局、水利局等成员单位也对结对村进行了相应的项目帮扶。
第四篇: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创新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创新
【内容摘要】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缩小直至消灭城乡差异,全面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河南省城乡差异突出表现的认识和对制约城乡一体化因素的判断,认为必须从建立健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入手,推进城乡一体化,以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公平享受文明与进步成果的目标。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河南省 推动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不和谐的因素,其中农业经济落后工业经济,农村发展滞后城市发展,城乡存在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社会保障不同步、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仍然制约着河南省全面、协调、和谐发展,成为困扰河南省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障碍。因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形势下河南省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是涵盖农村和城市整体发展高层次的目标。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河南省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内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推动城市社会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建立健全以城带乡机制,优化各种社会资源在城乡间的配置,带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全面发展的有效载体着力点,以城乡一体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繁荣、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河南省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城乡的产业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规划建设,促进城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各种权益也越来越有保障。但从总体
上看,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民收入增长不快、合法权益保障不力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因此,必须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和根本途径,从而促进所有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的创新
(一)强化对农业的补贴机制
对主要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格制度。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农产品如粮棉油等要执行保护价格制度。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国家虽然对粮食、棉花和油料等产品制定了一个最低保护价格,但这种价格脱离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得偏低,难以从根本上起到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要从根本上保护农业生产者的利益,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将保护价格提高到一个合理水平。
(二)完善土地征用机制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严重地侵蚀了农民的土地利益。这是城市出现“失地农民”和“城中村”问题的根源。因此要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公平交易法》,从法律上支持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按照市场效益原则自由流动,保障农民从工业化、城市化中得到合理的经济利益,绝不允许各部门在国家法律规定之外随意侵犯农民的土地。
(三)健全城乡居民户籍管理机制
未来一个时期河南省要实现中原崛起,就必须顺应人口流动趋势,尽快修订有关法律,赋予农民自由迁徙权,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要对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各种不合理制度规定进行清理,让农民享有自由进城和自由迁徙的权利。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管理;实行有利于吸引资金和人才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改革省内大、中专院校学生户口迁移办法;进一步下放户口审批权限。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使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所承载的权益一致起来。
(四)加快改革农村管理机制
按照“转变乡镇行政职能,精简乡镇行政机构,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的思路,顺应城市化趋势,撤并乡镇,建设中心镇,并把行政管理的职能集中到中心镇,把服务延伸到办事处,
强化对下服务的功能。要深化农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集产加销、内外贸管理于一体的集中高效协调的农业管理体制;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和信息服务的职能,为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和生产者提供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支持与服务。要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加快农村财政与税收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或基本需求返还制度,使财权和事权、权利与义务相对称,杜绝“只给政策不给钱”的做法,将财政支出主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问题。
河南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机制的实现途径
(一) 要树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念
要做到“四破四立”:破“二元结构”的旧思想,立城乡一体化的新观念;破“城堡经济”的旧思想,立城乡市场化的新观念;破“厚城薄乡”的旧思想,立“工农并举”的新观念;破“行政推动”的旧思想,立“市场机制运作”的新观念。
(二)加快制定和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及目标
要从河南省实际出发,立足于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从城乡联动、以人为本等方面考虑,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关系的协调。在制定城乡一体化战略时,特别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城市带、城市圈和中心镇的带动作用,做到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和科教文化事业一体化。
(三)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基本目标,坚持按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要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要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从法律上赋予农户物权性质的农用土地承包权,给农民50年以上稳定的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允许其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入股、继承,使“失地农民”能够获得到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和到城镇居住的必要资本;要给农民私有和集体所有的房产颁发房地产证,并允许上市交易和抵押;要积极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量化为其成员的股份,明晰集体资产的产权,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和增值。
(四)构建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法规体系。以确保农产品市场运行有序、公平和透明。例如,政府可以制定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条例和集市贸易管理条例,明确并规范农产品市场的一般交易规则,同时,还可制定更为具体的规则,如反封锁反垄断法、价格管理法和农产品购销合同法等;建立和完善农业投资政策体系。今后要从政策上保证农业能有效地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服务政策体系。近年由于工作上的失误和改革中的误导作用,使许多地区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未能有效发挥作用。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为此,要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县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建设,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重新定编定员。以此为核心,尽快组织一套从上到下能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开发研究项目。对支持农业技术进步应该实行“两优先”政策,具体来说“两优先”政策即优先支持能尽快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技术开发;优先支持“两高一优”农业技术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张伟宏.科学编制城市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
2.徐承红.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科技促进发展,201*
3.沈娟群.对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与探索[j].科技创业月刊,201*
第五篇:加快中心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中心镇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余磊
加快中心镇建设是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强势打造经济发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现代化滨海中心城镇。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莼湖镇作为奉化“一体两翼”极具发展潜力的一翼,作为省级中心镇,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快莼湖中心镇建设的重要性,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权限下放,加速体制改革,着力提高莼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集中资源,激活中心镇的机制和发展活力,帮助莼湖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积极科学推进中心镇建设,为奉化经济社会提供更大的发展后劲。
(一)坚持“统筹发展”思想,充分协调中心镇建设各方关系。在各地深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谋求新发展的形势下,在市内各乡镇街道围绕考核目标力争“跨越式”发展的竞争角逐中,莼湖如何立足现有优势, 做大做强中心镇。这就需要从镇情实际出发,全力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系、产业化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城镇发展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城镇建设和群众利益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统筹发展,抢抓新机遇,扩大城镇建设框架,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为迎接城市的空间(好范 文站推荐:www.bsmz.net)大扩张和转移做好充分准备。
(二)坚持“务实发展”思想,促进中心镇建设全面进步。加快中心镇建设,不能偏离实际、务实这个原则。只有坚持求真务实,才能为中心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真正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更好地促进发展。以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为突破口,改路、改水、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存环境状况,扎实稳步推进镇域内硬件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医保和养老保险覆盖面,振兴农村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工作,重点解决“就医难”等镇域内生活软环境建设。围绕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完善信访接待制度,规范政务、村务公开,完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制度,并以理念信心教育为核心,以现代知识和劳动技能为主体,以法制观念和道德教育为基础,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增强中心镇集聚功能,稳步推进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一)鼓励、支持产业集聚化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强化配套功能,根据镇情实际挖掘资源优势,按照相对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引导各类制造业、加工业入埠,与本地产业有效衔接,打造特色品牌,形成产业链,并抓住主导产业,发展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莼湖根据自身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采取扶持政策,完善诸如资金扶助、土地使用、融资担保等帮扶政策和服务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家到中心镇投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办法,提高服装等传统产业的含金量。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市场主体,提升农业经济经营主体素质,着力培育一批又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标准化加工、企业化管理格局。积极引导和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强化群众创业就业服务。进一步健全城镇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整合城乡劳动力市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构建政府和社会各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中介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络。积极引导人才和人口向中心镇集聚。加强对新生代劳动力的引导、扶持和服务,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青年农民等回乡创业、就业,为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化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三、强化城镇建设规划、建设、管理,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目前,很多中心镇的规划基本按城市规划的“常规”编制,没有更好地体现城乡一体的观念,还需进一步完善。城镇管理需要管理部门进一步统一协调,其他职能部门参与分类指导。同时向中心镇“扩权强镇”,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的原则,赋予中心镇执法权,提高中心镇的管理水平。
(一)强规划。在现有的《莼湖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莼湖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调整,体现规划对城镇长远发展的导向作用,引导城镇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的思路组织,处理好长远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并要注重制订分阶段实施方案;要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的原则,综合考虑城镇定位、产业发展、人口规模等方面的情况,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抓住城镇重点开发区块和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引导,分层分类加以推进,以带动城镇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优建设。争取支持小城镇发展的项目资金,统筹整合,集中利用,加大对中心镇基础设施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的投入,建设和完善高标准道路(东环线、西环线、快速通道等)、自来水厂、自来水供水网、再生水厂、垃圾收集(处理)转运网等设施,建成较为完善的供水、供电、道路、绿化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休闲公园、综合性敬老院、文化中心等设施,加大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教育办学条件标准化;争取中心镇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覆盖,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满足本地发展需要,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三)精管理。以乡镇城管执法中队成立为契机,加大对城镇管理的投入力度,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管监察与城市综合执法相结合的责任到人、责任到路段的管理机制,加强与卫生、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协作,理顺管理职责,细分责任范围。依法开展打击违章建筑、以路为市、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倒垃圾、破坏公共基础设施等行为,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权威。同时建立有效的目标考核激励机制,对城镇管理的实际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四、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全力打造民生工程
(一)强势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的新要求出发,统筹中心镇的农房制度改革和集中建设。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中心镇规划的前提下,在镇域内出让一批房产开发用地,以促进中心镇人口集聚与配套建设。鼓励企业共同参与中心镇建设和旧镇改造,大力推进农民公寓建设,以公寓式住宅和联排别墅、联排落地房等形式。积极稳步推进“镇中村”改造,打破现有村界限制,以建造农民中心居住区、中心镇集聚点、旧村拆迁、改造等模式,推动农民向新社区集中居住。
(二)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建立政府扶助、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投入。建立和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技能和创业就业能力。重点培育社会需求量大的技能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抓好岗位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为就业、再就业提供平台。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基础养老金的发放工作,并推动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衔接,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标准。落实被征地人员的养老权益保障,推进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与低标准养老保险的转换衔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等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提高住院和门诊有效医疗费补偿水平。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巩固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四)切实保障社会稳定。广泛开展开展“五五”普法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流动人口居住区“六进”活动,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意识,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中心镇党委、政府要注重健全完善社会维稳工作长效机制,责任落实到人,组织和动员各方力量,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社会稳定维护体系。建立维稳信息员和综治专管员队伍,形成以行政村为单位,上下贯通、横向交叉的信息工作网络,每月定期进行矛盾纠纷排查,定期上报信息,保持信息畅通。
五、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心镇建设提供基层保障
良好的基层组织是中心镇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坚强保证。中心镇应该始终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总体思路,认真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强化教育管理,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把政治理论学习作为树立和增强干部队伍事业心、责任感的大事来抓,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结合中心镇实际,建立健全了党内各项规章制度,如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生活日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工作责任制度,党员责任区活动制度和定期走访制度等。并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如“创先争优”活动、“扶贫帮困”活动、“便民服务”活动等,较好地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利用村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把一部分年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优秀村民选进基层班子队伍中,增强基层组织后备力量,使村级领导班子充满了生机与后续活力。同时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广大的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切实参与到中心镇建设中来。村班子成员要求实承担起岗位责任,以“网格化
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为基础,主推莼湖中心镇建设,妥善解决项目建设、农村征地、环境污染、集体资产处置等热点、难点问题。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