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做法
新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做法
新农村建设
今年来,区委、政府把全区公路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抓领导,抓筹资、抓质量、抓管理,公路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市政府在我区召开了农村公路现场会。六个县市区慕名到我区参观学习,全区公路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主要呈现三个亮点:
亮点之一:利用交通行业的优势向上
争取项目资金多。今年共争取“村村通”项目48个,完成投资1540.5万元;争取县乡公路建设项目12公里,完成投资540万元,其中上级投资382.5万元。争取大中桥梁建设项目5个,争取资金327万元。争取乡镇客运场站建设项目7个。争取招手站建设项目58个。
亮点之二: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在去年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扫清“村村通”遗留工程任务。今年计划“村村通”99.4公里,实际完成102.7公里。完成李高路三级公路改建项目12公里。完成了新店白洮河桥、牛高路薛营桥、苟牛线、三里桥、茶庵桥、李高路小庄桥。
亮点之三: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今年,我们完善村级交通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完成黄台岗镇张典村5.5公里投资66万元;完成了官庄镇新庄村1.3公里投资12.6万元;完成黄台岗镇代夫庄村2公里投资24万元;完成了瓦店镇关帝庙2.5公里投资30万元;完成了溧河乡十里铺村3.5公里投资40万元;溧河乡郭店村3.5公里投资42万元等。
抓领导—齐心构筑和谐路
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三农”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一是高位启动。多次召开党政联席办公会议、三级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等,分析研究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成立了文章版权归大秘书网作者所有!由区四大家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下发了《宛城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列入年度目标考评,明确完成时限和公路建设应达到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区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到施工现场看望施工人员,听取公路建设情况汇报,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到施工第一线现场办公。在项目引进上,区委、政府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经常跑省进京,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多方洽谈,成功的引进了公路建设的一批项目资金。二是严格奖罚。按照上级要求,今年的“村村通”项目要5月底大头落地、10月份全省完成。我们适时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区财政定补为奖补。改变以往每公里补助1万元的做法,规定5月20日前全部完成的,每公里奖励1万元,5月31日前完成的每公里奖励8000元,5月31日后完成的1分不奖。机制的变化带来了工作的活力,各乡镇和施工单位争先恐后,克服一切困难,自己垫资往前赶进度,5月20日前,年度任务全部完成,进度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三是落实分包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直机关、“双联双培”包村单位与修路有困难的行政村实行“一对一”帮扶,重点从资金、物资、工程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要求各乡镇对每个项目都指派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负责,实行“四包责任制”,即包施工组织、包资金筹措、包质量、包进度,并认真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地,形成了职责分明,关系协调,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施工环境,为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融资—引进项目多修路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201*年的“村村通”建设项目,由于宛城区201*年实现全区241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省、市原计划201*年不再给宛城区“村村通”建设项目,针对这种情况,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市政府领导和市交通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予以重视倾斜,先后16次到市、7次去省向各级领导汇报情况。经过努力,今年分两批给了100公里的项目。另外还给了李高路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大中桥建设项目。二是实施财政补贴。今年区政府共补助农村公路资金302.8万元。为减轻乡镇压力,区政府对列入计划的“村村通”工程每公里补助1万元,对瓦英大桥和白洮河中桥分别配套补助资金100万元和40万元。今年区政府和交通局先期垫资380万元,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水泥的办法,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资金的压力。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拖拉机养路费收入扣除正常养护经费、危桥、危涵及水毁修复经费,其余全部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免征“村村通”工程营业税,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税收返还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等项目资金。把这些资金和“村村通”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全区累计筹措配套资金536.8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302.8万元,乡镇筹措234万元。四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乡镇在外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业主、企业家采取打一个亲情电话,
第二篇:新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做法
今年来,区委、政府把全区公路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坚持抓领导,抓筹资、抓质量、抓管理,公路建设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市政府在我区召开了农村公路现场会。六个县市区慕名到我区参观学习,全区公路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主要呈现三个亮点:
亮点之一:利用交通行业的优势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多。今年共争取“村村通”项目48个,完成投资1540.5万元;争取县乡公路建设项目12公里,完成投资540万元,其中上级投资382.5万元。争取大中桥梁建设项目5个,争取资金327万元。争取乡镇客运场站建设项目7个。争取招手站建设项目58个。
亮点之二:公路建设成效明显。在去年完成“村村通”的基础上,今年加大了扫清“村村通”遗留工程任务。今年计划“村村通”99.4公里,实际完成102.7公里。完成李高路三级公路改建项目12公里。完成了新店白洮河桥、牛高路薛营桥、苟牛线、三里桥、茶庵桥、李高路小庄桥。
亮点之三: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今年,我们完善村级交通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抓手。完成黄台岗镇张典村5.5公里投资66万元;完成了官庄镇新庄村1.3公里投资12.6万元;完成黄台岗镇代夫庄村2公里投资24万元;完成了瓦店镇关帝庙2.5公里投资30万元;完成了溧河乡十里铺村3.5公里投资40万元;溧河乡郭店村3.5公里投资42万元等。
抓领导—齐心构筑和谐路
坚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惠及“三农”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一是高位启动。多次召开党政联席办公会议、三级干部会、专题会、现场会等,分析研究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和问题,成立了文章版权归大秘书网作者所有!由区四大家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全区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指挥部,下发了《宛城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列入年度目标考评,明确完成时限和公路建设应达到的标准。在工程建设中,区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到施工现场看望施工人员,听取公路建设情况汇报,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到施工第一线现场办公。在项目引进上,区委、政府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经常跑省进京,千方百计,不遗余力,多方洽谈,成功的引进了公路建设的一批项目资金。二是严格奖罚。按照上级要求,今年的“村村通”项目要5月底大头落地、10月份全省完成。我们适时转变思路,创新机制,变区财政定补为奖补。改变以往每公里补助1万元的做法,规定5月20日前全部完成的,每公里奖励1万元,5月31日前完成的每公里奖励8000元,5月31日后完成的1分不奖。机制的变化带来了工作的活力,各乡镇和施工单位争先恐后,克服一切困难,自己垫资往前赶进度,5月20日前,年度任务全部完成,进度和质量均位居全市前列。三是落实分包责任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区直机关、“双联双培”包村单位与修路有困难的行政村实行“一对一”帮扶,重点从资金、物资、工程组织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要求各乡镇对每个项目都指派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负责,实行“四包责任制”,即包施工组织、包资金筹措、包质量、包进度,并认真做好群众的宣传发动工地,形成了职责分明,关系协调,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施工环境,为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融资—引进项目多修路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向上争取一部分资金。201*年的“村村通”建设项目,由于宛城区201*年实现全区241个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省、市原计划201*年不再给宛城区“村村通”建设项目,针对这种情况,区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向市政府领导和市交通部门反映情况,请求予以重视倾斜,先后16次到市、7次去省向各级领导汇报情况。经过努力,今年分两批给了100公里的项目。另外还给了李高路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大中桥建设项目。二是实施财政补贴。今年区政府共补助农村公路资金302.8万元。为减轻乡镇压力,区政府对列入计划的“村村通”工程每公里补助1万元,对瓦英大桥和白洮河中桥分别配套补助资金100万元和40万元。今年区政府和交通局先期垫资380万元,实行政府统一采购水泥的办法,降低了工程成本,减轻了资金的压力。三是多渠道筹措资金。拖拉机养路费收入扣除正常养护经费、危桥、危涵及水毁修复经费,其余全部投入农村公路建设。同时,免征“村村通”工程营业税,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建设税收返还一部分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小城镇建设、文明村镇建设等项目资金。把这些资金和“村村通”资金捆在一起使用。全区累计筹措配套资金536.8万元,其中区政府投资302.8万元,乡镇筹措234万元。四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各乡镇党委、政府对本乡镇在外工作人员、个体私营业主、企业家采取打一个亲情电话,发一封爱心捐助信函或派出人员上门拜访等多种形式,请他们献计献策或协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枣林办事处吕庄村王力新个人捐款5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河南石油勘探局石油二机厂总经理蒋贵堂拿出8万元,用于瓦店镇关帝庙村村级油路建设。乡镇还鼓励公路沿线受益单位、各行政村、汽车、拖拉机经营业主捐资建设农村公路。
抓质量—严格监督修好路
“村村通”工程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这项惠民工程核心在于质量。对此,区委、政府要求交通和工程施工部门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质量关。目前,全区“村村通”工程项目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具体讲,着重把好“三关”:一是施工队准入关。落实施工队“三不准”制度:凡是资质达不到的工程队一律不准参与施工,要求施工队必须有公路建设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套机械齐全,施工经理有类似工程业绩,并组织督查小组仔细审核,现场查看。在报名竞标的42个施工队中,有20个因检查出资质不合格未能参与村村通建设;本乡、村的工程队只能到外乡镇施工,不准参与本乡、村的工程施工。避免了因人情、关系而影响工程质量;区、乡、村各级干部不准组织和介绍工程队,有效地刹住了工程组织中的不正之风。二是施工责任关。通过分片区、按路线召开现场会、调度会等多种形式,重点对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和进度进行督促、检查。加强旁站式监理人员的培训,动员全社会监督工程建设质量,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督、施工单位自检等综合措施。将路面标准,如宽度、厚度、结构层、水泥用量等及时向老百姓和社会公布,在每个项目所在村聘请了老党员和有责任心、有一定经验的群众作为义务监督员,对材料购进、拌和、振捣、压实、养生等多个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层层分解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区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在22个施工队中开展了“优秀项目”、“优秀工程队”、“优秀技术员”评选活动,对评选的“优秀工程队”、“优秀技术员”,由指挥部颁发奖牌和证书。先后召开了五次现场会,请被评为优秀施工队的8个项目负责人介绍经验,较好地调动了施工队保证质量的积极性。明确乡镇政府、交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以及设计、监理、施工和项目业主单位的责任。实行质量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形成了完备的质量管理网络。三是监测监督关。为认真落实项目质量分包责任制。要求交通部门每个班子成员带领一名质量监测员,对分包项目的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全程监控。明确规定:凡是分包项目不能被评为优良工程的,年度不得评先,不能被推荐为后备干部、优秀干部;凡是分包项目被验收为不合格工程的,分包领导和相关人员不仅要在大会上作检讨,还要扣发30的工资。同时,加强现场巡检。指挥部抽调16名技术骨干,分成三个质量监督小组,每天每个项目巡检两次以上,发现问题,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不整改者工程不计量、不付款。对两次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工程队,三年内不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
抓管理—建管养运护好路
区委、政府在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突出抓了“二个字”,“养”:“三分建、七分养”是公路工作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区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养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路的预期使用寿命能否得到保证;管理跟不上,养护不落实,即使公路建好,也会迅速损坏,进一步加重建设的负担,全区上下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对此,每年通过区人大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特批养护经费30万元,列入财政预算。“运”:在上级拨付资金到位不足50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建成了高庙、茶庵、红泥湾、新店、汉冢、金华、黄台岗7个乡镇客运场站,建设招手站38个,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让农民群众乘上方便车、放心车,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第三篇:童家新农村建设经验做法
童家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和做法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镇党委、镇人民政府的科学决策和部署下,我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创新新机制、培养新农民、塑造新风貌、建好新班子”的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做出了好成绩。
一、新农村工作取得的成果
1、狠抓特色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协调发展。近年来,全镇按照“大调结构、调大结构”的思路,扎实推进农村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产业,繁荣农村经济。进一步完善了林果专业技术协会、笋竹产销协会、蚕桑技术协会、水产协会的运作机制,充实了技术力量,成功创建了省级标准化油桃基地、国家级标准化黑山羊基地、国家级标准化蚕桑基地和笋竹科研示范园,初步形成了“羊业家园”、“猪业家园”、“鱼果业生态家园”、“蚕业生态家园”等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蚕桑、林果、畜牧、水产、劳务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是狠抓粮食生产。将国家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使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水稻良种补贴及时全部兑现到了所有农民手中,调动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截至201*年底,全镇累计发放粮食直补、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惠农资金近1200万元。201*年小麦面积
达16800亩,总产量3120吨;水稻面积18500亩,总产量8432.3吨;玉米面积14000亩,总产量4916.8吨。油菜籽面积为18000亩,总产量2466吨。二是大力发展蚕桑产业。以蚕桑科技示范园为中心,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在蚕桑基地上实行“五统
一、两集中,一到位”,即:统一领导,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配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采茧时间,在关键时期,集中人力、物力打总体战,技术管理到位。积极推广小蚕专业化饲育、大蚕蚕台省力化饲养、方格蔟自动化上蔟等科学养蚕技术。今年在五通村、伍家寨村、白布村、双祠村新建蚕桑基地1600亩。今年全年,全镇春蚕发种2760张,产茧8.3万公斤,产值28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畜牧经济。以生猪和黑山羊为主导,狠抓标准化、绿色生态化、无公害化禽畜生产。兴建六个标准化母猪养殖小区。黑山羊以大业羊场和大自然羊场为龙头,带动周围农户积极兴建标准化羊业家园366户,完善了“联养”、“寄养”模式。201*年全镇生猪出栏4.5万头,山羊出栏5.6万只。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0%。四是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积极推动万亩油桃基地和国家级麻竹栽培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品牌农业。建立了镇、村、社三级技术服务网络,通过技术人员现场技术培训和日常的技术指导,实现了油桃栽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201*年,我镇油桃成功注册了“童欣”牌商标,极大地提升了油桃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成功举办“乐至童家桃花节”十届,为我县推动乡村生态旅游树立了典范。
201*年在乐善村、童家村、天福村、太平村、八角寺村、黄岭铺村新增油桃面积1960亩,成功地通过了“无公害油桃生产基地”认定 和“无公害油桃产品认证”。大力发展麻竹产业,通过科技攻关,我镇笋竹产量居全市第一,得到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的高度评价。201*年,我镇油桃产量386万公斤,产值1250万元;麻竹产量250万公斤,产值1950万元。五是狠抓劳务开发。积极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培训,拓展了就业渠道,201*年输出劳动力1.2万人,就地转移劳动力1500余人,劳务总收入1.7亿元。
2、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牵动性最强、覆盖面最广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全镇开展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现了生产发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民居改善,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按“八个一”的标准改造、包装和美化农房2400户。结合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了以道路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建设。依托“通畅工程”项目,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运用“一事一议”政策,通过村民自治,强力推动全镇的村社道路建设。全镇新建通村公路近100公里,乐善村、童家村、伍家寨、五通村等村已基本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201*年全镇新修水泥路2公里,泥结碎石路4公里,入户路4公里,院坝硬化600平方米,入
户路硬化率达92%,有效灌面达75%以上。自来水饮用率达60%,农户“五改”达72%,沼气宜建户达96.1%。新建农房18户,农房包装499户,64829.1平方米,总投资252余万元。
积极扶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镇新修山腰蓄水池283口,集雨节灌引水渠20公里,沉沙池334口,新打红层找水井460口、卫生井417口、沼气池522口,整治囤水田埂68根,山坪塘整治、掏淤42处,塘、堰埂整治39根,维修电灌8处,整治石河堰3处,病害水库3处,建集中供水站5处,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我镇五通村、乐善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伍家寨村、白布村、群乐村、童家村被评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3、逐步完善了公共服务。为进一步完善提升村级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四川省确定的“1+6”的标准,着力健全“1+6”公共服务体系,即“村级组织+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文化体育中心、综治调解中心、农家购物中心”,增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示范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利工程等农村基础设施利用和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示范村计划生育率达到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201*年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户达100%以上。村民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示范村内建生产生活垃圾池60个,并集中收集处理,处理率达95%以上。开展农村实用技术
培训,年培训8000余人次以上,培训率达90%。新建标准村级办公室10个,科普图书室10个,党员活动室10个。
4、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积极鼓励新村大胆探索创新,深化各项改革。推广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创新土地流转中的利益分配方式,让农民获得更多、更持久的收益。健全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信贷担保和农业投资公司的作用, 充分利用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建立了多元投资机制,强化公益事业建设。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镇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在农业服务中心抽调八名同志成立新村建设工作队,做到入村、入社、入户,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定期不定期举行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增添措施,工作做到早安排,早落实,早检查,早验收,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村成立了新村建设领导小组,村两委成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起到了致富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带头作用。
2、广泛宣传,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在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过程中,政府利用各种渠道广泛宣传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好处,出台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奖励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示范片建设,突出农民的主体作用。示范片农房
建设按照建房完工时限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农民加快建设进度。房屋建成竣工后,鼓励农民出工出力,平整房前屋后院坝,按照统一规格建设庭院经济。
3、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保障资金到位。在工作中,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对口部门的政策、项目和资金倾斜,有针对性的争取各类资金和项目投入到示范片。凡是能安排在示范片的资金和项目,都整合打捆集中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粘合”和“放大”作用,通过积极整合并统筹各类政策、资金和项目,利用各种资源,集中打造新农村示范点位,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
4、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今年初,我镇制定了《童家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将新农村建设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并分别建立了目标考核细则,按照目标要求,定期不定期进行了检查,实现了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推进。
第四篇:交通管理年公路建设经验和做法
加快公路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农七师交通局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事业的发展,地区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交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农七师交通局本着为师党委分忧,为群众谋福的思想,紧紧抓住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在加快公路建设步伐的同时,紧密结合客运发展、运输企业扭亏、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实施干线、通连、小城镇三大公路建设
工程,不仅改善了团场公路交通环境,而且凸显了公路建设拉动经济效应。
经济大发展,公路要先行。从201*年兵团开展交通管理年的三年时间里,农七师交通局通过采取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程序,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使七师交通系统各项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三年来,圆满完成兵团交通局下达的公路建设任务,七师柏油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700余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共建设各等级公路995公里,新改建农村通连公路350余公里,全师有200个连队通了柏油公路,其中有8个团场的60个连队已经将柏油公路通到了垦区职工的家门口。为七师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现就七师在开展交通管理年活动以来公路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作一介绍。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按照兵团交通局要求,七师成立了由师领导亲自挂帅的交通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制定了交通管理年活动的目标考核细则,先后制定了《农七师交通管理年活动方案》、《农七师道路运输经济发展争先创优竞赛活动考核奖励办法》、《农七师公路建设工程资金支付管理办法》等近十个管理办法和规定,下发到各团场、施工单位、运输企业及相关从业单位。同时各基层单位也制定了相应的交通管理年活动方案,为促进交通管理年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和组织保障。
为规范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的整理、立卷和归档,为今后七师公路发展和档案的应用提供详实的借鉴、参考资料,师交通局组织人员整理出《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办法》,印发成册,下发到各基层单位,付诸实施。
为了更好地增加工程管理的透明度,推行阳光作业,七师成立了农七师公路建设管理处,严格执行国家土地、拆迁、林木、环保及规范勘察设计、审批、招投标等制度,建立了交通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建设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兵团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林木砍伐、环境保护等政策审批和补偿标准。
二、创新思路,推动公路建设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兵团交通局的重视、支持下,农七师公路建设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团场职工的出行提供了方便。“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拥护公路建设,修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七师已经建成了“三纵四横”公路主骨架。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使天北新区、车排子、柳沟、五五新镇、高泉镇相互贯通,交相辉映,大大改善了农七师招商引资环境,全面提升了七师团场的竞争力。
1、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努力改善基层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国务院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部署和要求,七师交通局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的建设原则,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和制定通连公路建设的措施。根据通连公路建设点多、线长、面广、资金补助少、等级低、建设管理难度较大等特点,在建设中,坚决做到在规模上要做到量力而行,在标准上要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确定,能“通达”的则“通达”,能“通畅”的则“通畅”,以此减轻团场和职工的负担。
在资金上严加监管,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在建设中严格遵循“一事一议”、“一连一议”和群众自愿的原则,切实引导、保护、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搞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强行摊派和强行征地拆迁。
三年来,在团、连领导的支持下累计完成通营、连公路550余公里,铺装沥青路、水泥路490余公里;到目前为止,全师243个连队有200个农牧连队和基层单位通了沥青水泥路,受益人口10万人,近80%的基层连队单位实现了道路硬质化,有8个团场的60个连队已经将柏油公路或水泥公路修到了垦区职工的家门口。公路网好路率由1997年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使职工群众告别了昔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2、管理工程质量,把好七个关口,突出一个“严”字。
严格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和顺利完成的关键。七师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国家的有关制度,制定了《农七师公路建设四项制度实施办法》等各项管理办法、措施,明确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责任;认真执行施工合同、安全生产合同(请继续关注www.bsmz.net)和廉政合同“三合同”管理模式。杜绝工程建设中的转包和非法分包现象;实行“企业自检,社会监理,政府监督”,建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做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后的形势要求,以及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所提出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区工委、管委会根据当地的实际,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政府引导不包办,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其主要做法
:
一、以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农村的经济发展,村(居)民增收问题。201*年开发区原在传统农业乡镇**镇基础上创建的,在开发区创建前的201*年农民人均收入2441元,到201*年农民人均收入4950元,年人均增长率20.56;201*年地方财政收入368万元,201*年开发区地方财政收入9229万元,增长24.1倍,年均增长481.6。开发区的快速发展促进农业的增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政府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开发区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主要做法:
1、大力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发展,增强城市载体功能。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由农村变城市、村民变居民,改变村民的生存条件。区工委、管委会以市委提出的“三十”字方针为指导,大力招商引资,自201*年以来共引进入区企业182个,现有*******等12家规模企业,产值48.34亿元,利税3.55亿元,使开发区得以快速发展,城市就业载体功能得以加强,使村(居)民在入区企业中直接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开发区村(居)民已在入区企业就业人数1.2万人,每人年收入在万元以上。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村居民增收。随着开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入区企业的大量增加,区工委、管委会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村(居)民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几年的时间就新增个体私营业户1300家,就业人数新增1.3万人,新增各类运输车辆1880辆,新组建各类专业工程承包队伍770个,就业人数达2.3万人,解决了失地农民不失业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村(居)民的收入问题。
3、大力发展村(居)集体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持。区工委、管委会充分利用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引导各村搞村级开发,******等商贸城已初具规模,选择条件较好的城中村**进行了治理改造,年内完成80户的安居楼建设,通过招商以土地入股,搞合作开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提高为群众办事的能力。
4、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让村民增收。利用城郊的区位优势,发展城郊型农业,依据黄河滩区良好的土壤,以***为重点,发展有机蔬菜大棚生产,以**为依托加快冬枣生产,以**为基地,扩大奶牛、大棚养鸡规模,以**蔬菜批发市场为基础,大力扩大以菠菜为主蔬菜生产规模,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二、大力发展社会各项公益事业,推动新农村建设。
开发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搞一些村容村貌建设,来一个旧貌变新颜,而是侧重于解决村迫切需要各项利民工程,让村民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得到实惠,使村(居)民真心拥护新农村建设,随着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开展了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1、进一步搞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切实解决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开发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93,对特困家庭由政府代缴,今年争取村(居)民参合率达98以上,现正在改造两处卫生院,加强社区卫生室建设,提高卫生院的参疗水平,对大病和特困家庭开发区出台了《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
2、进一步搞好自来水工程。随着开发区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已有多数村已接上自来水,只要集体有收入的村对村民一律供水免费,对未按上自来水的村,实施自来水工程,成立了领导小组,专人负责自来水工程,现已立项申报省级自来水扶持项目,争取年内让全区90以上村(居)民喝上纯净的自来水。
3、全面实行了电视村村通。有集体经济积累的村,由村集体代缴电视收视费,通过电视村村通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4、实施社会救助工程。一是城镇低保由原来的150元/月,提高到180元/月,农村低保由原来700元/年,提高到800元/年,农村供养重点是提高五保供养率,现在筹建新的敬老院。二是为27户特困家庭共75人解决了吃、穿、住、医、学和脱贫问题。三是201*—201*年度的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已落实,区管委会每年对特困高中、大学生实行救助,让每个孩子有学上。
5、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新村居。开发区是以传统农业乡镇发展起来的,原先的村居与开发区建设极不适应,开发区即没有撒手不管任其自然,也没有急躁冒进,而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结合村庄拆迁,给拆迁户每平米140元的建楼财政补助,实行鼓励引导,对其他有条件的建房户,实行统一规划,高标准建设,即节约了土地
,符合城市建设,避免了村(居)民的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又能够让群众接受,现已初步建成南街、北街、马坊、苏学官、和宝苏、胡井等居住小区,受到了广大村民的欢迎。
三、在发展政治文明中,完善新农村建设。
1、依法选好村两委班子,充分尊重村居民的民主选择,因为村居民祖祖辈辈生活在本村居,他们对本村(居)的情况最熟悉,对选谁用谁
最有发言权,在村支部、村委会选举选举过程中充分尊重党员村民的民主权力,依法进行选举,通过他们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村领导班子中来,绝大部分村都能够选好两委班子,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实行能人治村,自己穿着补丁裤,怎么能够领导群众来致富,通过一个好的带头人,能够把支部村委变成一支团结有战斗力的好队伍,完善一套民主管理好制度,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好氛围,找出一个适合本村经济发展的好路,由于不断的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工作的主管能动性,在开发区的特殊环境,即能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项目来得了、安得下,又能善于捕捉适合本村发展的致富信息,加快本村经济发展,象*****村的商贸开发,以**蔬菜批发市场为中心的蔬菜开发等,都是因为有一个好的班子,一个好的带头人。
2、加强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民主议政是加强农村党组织执政能力有效的方式,是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有机结合起来,是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每月的5号定为开发区的议政日,党员活动日,财务公开日,凡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村里的重大问题,都要向群众征求意见,召开村民代表会,保障村民对重要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开发区工委和各办事处党委对活动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不及时公开的和公开不实的,经调查核实,责令公布,对违法违纪的严肃处理,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村级财务活动中的舞弊行为和腐败现象,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形成了干事创业的合力。
四、在发展农村精神文明中,促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倡导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农村文明新风尚,把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与总结提炼“老渤海精神”“新滨州精神”结合起来,倡导诚实守信,勤劳敬业,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奉献社会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积极开展形式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搞好文明村、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