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城区优势发展镇域经济
兴国镇是**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城区人口24万人,辖6村12个社区,经济总量在全县位于前列。
近几年,我镇围绕县委"一主四推"战略,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商贸服务业,着力强化社区建设和居民文明素质提升,使全镇经济社会出现了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市委提出"对接**,比学**,建设**东特大城市"的战略思想鼓舞人心,县委提出"内赶**,外比**,砥砺奋进全省20强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结合兴国镇的实际,如何赶超跨越,提速发展,我认为要从如下五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大强工兴镇力度。兴国镇将承接县工业园着力打造石震工业集中区,目前已经落户的企业有7家,在建项目2个,今年新签一个投资5.5亿元的农副产品及水产品加工项目。我们还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树立"产业第一、服务至上"理念,加大招商力度,千方百计引进项目,为**"一主二副"培土壮力,添砖加瓦。目前,我们县四大园区及各乡镇的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在此,我建议市里有好的招商项目可以优先考虑落户到**。
二、加大强商活镇力度。兴国镇是城区所在地,必须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要依托经济开发区工厂林立的优势,搞好服务,兴办适合大众特点的餐饮服务业,引进名牌超市进兴国,引进大型物流业来县城。为迎接"新市民工程"打基础,使返乡创业人员在城区安居,在园区乐业。**县城近年来的形象和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贸、物流、服务的发展环境得天独厚,建议**要舍得,让一些要到**的国内外知名名牌优先推荐入驻**城区。
三、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兴国镇有胜利万亩油茶基地,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湖万亩湖蒿基地,石震千亩杨梅基地,还有近3万亩水面,生态农业和水产养殖业资源丰富,青山绿水,湖**色,全力将**、胜利等城郊村打造成"**后花园"。进一步依托城郊优势,大力推行"菜篮子工程"建设。建议把兴国建成农副产品主产区,在城区建一个大型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加快蔬菜、水产品等贸易交流。
四、加大生态旅游发展力度。**古八景都在兴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农业生态旅游,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人文景观开发。
五、加大队伍建设力度。兴国镇跨越发展,潜力在山,优势在水,资源在城,关键在人,关键之关键在于各级组织的"带头人"。我们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社区文明建设,加强市民法制建设,全力提升兴国干部群众的精神区位,构建精神高地,提升"精神气",为砥砺奋进,跨越赶超提供组织保证和凝聚精神力量。
第二篇:镇域经济发展经验镇域经济的“兖州模式”兖州市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依托镇域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分工布局,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成功培育了一批经济发展强镇,形成了产业鲜明、独具特色、错位发展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产业集群聚集发力
坐落于兖州市新兖镇的华勤集团,企业生产的钢丝绳刚一下线就被送进了输送带车间。此外,该企业在为宝马、奔驰、兰博基尼等世界知名汽车品牌配套生产轿车子午胎的同时,其尾气过滤器填补了国内柴油车尾气污染治理领域的空白。同一产业的上下游及关联产品,在一家企业内部实现了高度聚集。积极扶持引导各镇街发挥区位、产业、资源等基础优势,推动镇域经济结构转型,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关联度高、分工专业、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二、特色品牌撑杆助跳
山东太阳纸业、华勤集团坐拥 “国字头”和“全球级”的“身份标识”已经成为兖州企业发展的特色品牌。兖州市紧扣镇街产业布局和区域特色经济,实施名牌带动和标准化战略,带动一批骨干企业进行新技术引进、新工艺采用和新产品开发,打造引领镇域经济的旗舰团队,主导产业对镇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明显,“金龙鱼”、“今麦郎”等一批产业品牌脱颖
而出。
三、城乡一体拓展空间兖州市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的原则,对中心城区、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合理布局,构建了以城市为核心、以小城镇为依托、以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础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通过统筹城乡,为三次产业的发展拓宽空间。全市85%的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就业,镇域内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加快了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和经营规模化进程,城镇化实现了与工业、农村发展的有效互动。
邹城
立足镇域实际和工作特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政府增财”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将调整农业结构、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特色产业、加快载体建设,实现镇域经济的大提速。
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中之重,积极引导农民根据本村实际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以壮大民营经济为根本出路,积极实施“大户带动、政策驱动、效益拉动”战略,引导民营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专业加工园区;以培育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通过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形成“特色农业种植区,多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小城镇建设为优势载体。以“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标准,对镇驻地进行综合整治。
沭阳、沛县
一、借“势”发展,强化招商引资。重点抓好工业集中区建设,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区域优势和人文优势,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从扩大内需中争取基础设施项目、从改革决策中争取产业培育项目、从改善民生中争取事业发展项目、从外引内联中生成招商项目、从全民创业中启动民资项目。
二、借“鸡”下蛋,实现“无中生有”。加速村级经济发展和“三来一加”项目推进,引外地项目,搞“无本经营”;用“留守劳力”,办“家庭工厂”,形成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态势,推动全民创业纵深发展。充分利用闲置旧校舍、厂房,新办企业或实行租赁承包,增加财源。对经营不善、发展粗放企业实行“腾笼换鸟”,采取“低出高进”,局部淘汰,为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提供发展空间。
三、借“台”唱戏,宣传推介自我。充分利用“老乡会”、“同学会”、“项目洽谈会”等各种形式展示自身的政治、历史、文化、底蕴,发布和采集各类信息,着力宣传推介,吸引外商眼球,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外商投资兴业的“选点”。
四、借“题”发挥,注重连锁效应。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延伸产业链条,不断促其做大做强。
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就是要按照园区化提升产业、社区化提升功能、职业化提升素质的“三化三提升”思路,通过产业园区化、居住社区化、岗位职业化,培育镇域竞争优势,增强镇域发展活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发展镇域经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立足资源共享、错位竞争,着眼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着力打造特色区域经济板块。要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中心镇创建带动镇域经济科学发展。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坚持以“三化三提升”为统领,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把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生产方式转变和生活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第三篇:浅析如何促进镇域经济发展**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安大公路)贯穿全镇。近几年来,处于沿江经济板块的**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
提出的沿江开发战略,按照“融入沿江、错位发展、三区联动、三年倍增、跻身前八、强镇强村”的总体工作要求,围绕打造沿江开发配套区这一目标,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方式,镇域经济发展迅速,201*年实现经济总量30.5亿元,财政收入43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59元。工业已形成“轻工纺织、车船配件、机械冶金、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高效农业蔬菜园区是全省知名、**一流的农业园区。
发展镇域经济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下面就以**镇为例,就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国土资源工作领域出发,发挥国土资源部门优势,探索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全力保障,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供规划保障。
要科学修编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过程中,一是要因地制宜,突出镇域特点。具体到**镇,应当突出**沿江开发配套区的功能定位。二是要注重衔接。注意与城镇体系规划、镇村布局规划协调和衔接。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三是加强引导。引导拟建项目在建设用地规划区中选址,确保项目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是拓宽空间。对未列入土地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只要其选址未占用基本农田的,积极协调予以办理。在规划控制指标不突破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地采取业务技术措施,拓宽工业用地的政策空间。
二、提供资源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经济腹地,**充分发挥区域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沿江区域分工。作为农业大镇,一是要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有效落实各项保护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二是开展以田、林、路、水、村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认真实施土地复垦开发整理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充分利用二次调查成果,结合清理闲置土地、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清查临时用地、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等进行调查摸底,形成翔实、准确、现势性较强的第一手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做到心中有底,为保护资源、强化土地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供更加扎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提供用地保障。
**作为沿江开发的配套区,吸引和承接沿江大企业、大项目配套产业。在打造汽车配件、船舶配件、机械化工基地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明确挖潜增量、提高用地门坎的思路,积极形成控增量、用存量的倒逼机制,做足“点供”“盘活”“置换”“挂钩”文章,破解用地难题,全力保障重点用地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用地规模较大的项目,力促一次规划,按项目实施进度,分期供地;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进区企业,进行因势利导,鼓励增资扩股,尽量不扩大用地规模;对公建配套设施及基础设施,采取统一规划,集中配套建设;禁止规划控制区内农户自拆自建,实行农民公寓统建,集中安置。
四、提供资金保障。
**是革命老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国土部门要积极通过土地运作,以土地为媒,搭建融资平台,运用土地这根杠杆,全力撬动区域经济,使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全力推进工业用地招拍挂。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文件规定,结合园区建设的工业项目实际情况,及时商定拟上市挂牌工业用地的产业定位、投资规模和规划要点等,严格执行用地最低价标准,全力推动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二是适度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区域优势凸显,中心镇的集聚效益日益明显,经营性用地指标适度向沿江地区倾斜,加大经营性土地上市力度。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权属合法、界址清楚,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允许村庄、集镇、建制镇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转让、出租、作价入股和抵押(房地产开发项目除外),其土地收益主要留在所在镇、村优先用于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建设。
镇位于**市东郊,隶属于**市,是沿江大开发的后花园,镇域面积56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人。**镇地理位置优越,南连宁通高速、沿江高速和**港,北接328国道、江海高速、宁启铁路和即将开工兴建的“苏中机场”,西傍京沪高速,233省道
第四篇: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文章标题: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我是1998年底调临西镇工作的,先后分管乡镇企业、招商兴市和财税工作。下面将自己对临西镇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粗浅认识和建议向领导做一汇报,请予以批评指正。
一、必须认清形势,找准“坐标”
只有认清形势,才能使我们在更大的坐标中找准位置,在更清醒的思考中
谋划发展。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临西镇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加强了对项目建工作的协调和领导,强化了对项目建设的考核力度,新上了一批好的项目,经济工作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临西镇地处县城,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经济基础,理应成为临西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是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与其所处的优势远不相匹配,经济总量较低,发展后劲不足,投入增速缓慢,缺乏立镇兴镇的龙头项目,特色产业项目少,生产性项目少,结构调整不快,外向型经济规模小,财政运转困难,精神状态不佳等。这与全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中国加入www.bsmz.net)力量,是优化经济结构、顺利完成工业化、城镇化的有利保证。因此必须明确“抓投入、上项目、调结构、增后劲、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思想,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在项目建设的谋划时,必须以吃透镇情、立足镇情为基点,因地制宜,扬长抑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论证为前提,在宏观导向上准确定位,切实做到抓住“一个重点”、围绕“四个方向”:“一个重点”即千方百计地增加投入;“四个方向”即必须围绕特色上项目、围绕县城上项目、围绕农业上项目、围绕税收上项目。以项目促投入、带就业、促税收、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是临西镇走出低谷、走出困境。
临西镇不同于其他乡镇,东西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工作的谋划和部署中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分对待,搞好分类指导。临西县城是一个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县城,到处是商机,处处有经济增长点,因此县城周围的村,要围绕身处县城的优势,大力发展建筑建材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在西部几个村要重点抓好养羊、大棚蔬菜、特色种植、良种繁育等农调项目建设和农产品加工项目,抓好西马面粉厂、周楼养羊场等项目,促其扩大规模,形成龙头,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扬,拉动农业资源的开发。切实建好基地、抓好典型,树好样板,搞好示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围绕中国轴承大世界地处我镇的市场优势,大力发展轴承特色产业,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合理组合,力争年内能建成几个拉动镇域经济发展的龙头项目。前堤口村工业小区建设已初具雏形,要加强保护和培植,促其扩大规模形成亮点,其在办厂形式、用地方式等许多做法可供借鉴,要在全镇推广他们建设的经验。
三、必须选好村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要想高速跑,还得车头性能好。村级班子是村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上头千根线,下面一支针,经济的发展和乡镇许多工作的落实都离不开村级班子。因此村级班子建设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村支书、主任的选拔更是“重中之重”,选准一个人,就能稳定一个村、搞活一个村、致富一个村。如前堤口村年轻支部书记刘泮福同志上任后,巧妙化解了各种矛盾,团结一班人真抓实干,两年来不仅全面完成了县镇安排的各项任务,村域经济也实现了超常发展,村内街巷全部硬化,修了水塔通了自来水,新上投资100万元以上特色生产项目四个,并没有给镇里
添一点麻烦。但是由于多年累积的原因,我镇像前堤口村班子这样的并不多,他们有的不能维护该村的稳定,有的不能带领群众致富,有的村还闹不团结、你争我夺,有的软弱涣散、处于瘫痪,形势不容乐观,总之车头带故障运行就不可能有强大动力,就不可能在飞速发展的形势面前有所作为。
改革的时代,需要既具有坚定信念,又能够前瞻社会发展方向,通
达社请民意,具有高超政治手腕,思想解放,具有开拓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就一番事业的好干部。好的思路、好的资源、好的项目只有掌握在这样的人手中才会有好的效果。建议党委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加大对村级班子的考核和整顿力度,真正把能驾驭复杂局面、能干事、能干成事、有魄力、有魅力的人安排到村支书、主任的位置,让能人占位,形成一种“能者上、庸者让”的良好用人氛围。特别是要把握好这次村委换届的有利时机,正确把握形势,在不违背法律和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进入村级班子。
四、必须为经济建设注入“强心剂”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体制性弊端、机制性障碍和思想的滞后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影响和阻碍着经济发展的步伐。凝聚人心靠发展,克服障碍靠改革,因此只有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镇域经济的发展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是用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统一思想和行动。树正气才能振奋精神,讲团结才能凝聚人心,求发展才能顺应民心,这是省委对各级干部的要求,也很符合我们临西镇的实际,因此我们要唱响正气歌、高扬团结旗、坚定发展路,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不断开创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要进一步地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过程,要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从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不合时宜的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从自己的思想惰性中解放出来,从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中解放出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不断创新中谋求发展之路。
三是必须建立一个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坚持“以人为本”,以目标、奖惩、职务晋升、竞争上岗等手段进行激励,把全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既让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不吃草”,“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干多与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人浮于事,机构囊肿,权责不清,这种机制会使部分干部精神状态不佳,士气不高,对待工作疲与应付,没有激情,不敢负责任,争功诿过,造成工作的被动。工作要上台阶,经济要大发展,必须打破这种僵局,建立一个赏罚严明的、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做到“既让马儿跑得好,又让马儿多吃草”,形成人心思进、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良好局面
四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让政府在服务中定位。推行“项目代理制”,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完善和便利的服务。如果有人要办企业、上项目,镇里就明确专人作为该项目的代理,帮助办理有关手续,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免费提供代理服务,以节约农民和业主的时间和精力。镇政府要努力做到“你赚钱我保护,你发展我铺路,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
五、必须突出抓好一个“城”字
临西镇地处县城,建设县城、美化县城责无旁贷,也只有立足县城、服务县城、围城造势、扩大开放,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是借鉴浙江嘉兴“土地换保障”的征地新机制。把城区内已经进行户籍改革的6个村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土地集中征用过来,使特色产业、中小企业、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和城市建设互动并进,把失去土地的农民变为市民,或纳入社保范畴、或安排就业,大力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既解决了企业和城建征地难的问题,又使政府和农民实现双赢。
二是以大商贸、大流通带动县城发展。由于我县经济基础差、流动人口少、城建规模小,给商贸流通发展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发挥政策酵母作用、优化县城发展环境,加速城镇化进程。建议县政府出面规范专业市场,按门类划出轴承、农资、服装、五金、日杂、建材、食品、家具等区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使城市建设充满内容,不盲目追风,不唱空城计,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县内外、省内外的客商请进来,采取多种的合作形式,尽快启动综合商贸城、农民进城一条街等市场,搞活现代物贸流通,以商兴市,以市带建。
三是围绕县城建设大力发展服务业,全力提升县城品位。服务业处处是商机,处处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有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气魄和胆识,要创造优势、做大优势,特别是对新兴服务业要大胆决策、大胆扶持,争取一个相当快的速度发展上来。如大名府的馒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占据了县城及周边几个村约五分之一的市场,山东陵县办的市内公交、温州的蛋糕、德州的童子鸡、哈尔滨的高档美发等也纷纷在此抢滩登陆。
四是积极配合,参与经营,搞好城市建设。树立“经营成事”的理念,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南环路建设步伐,搞好运河西路的商住楼开发建设,适时地铺开宏毅街二期工程、东环路延接工程、东大门迎宾路改造工程等。同时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县城的物业管理,以公司制或股份制形式健全服务网络。
五是腾笼换业,盘活资产,解决财政困难。城区内隶属于镇政府和镇村共有的企业都处于县城的黄金地段,有着较为丰厚的开发价值,但这些企业老化,没有存在的价值。镇政府的机关建设与经济发展、县城的发展也不协调,需搬迁新建。对这些资产进行清理,该破产的破产,该转让的转让,置换出的土地要进行综合开发,这不仅盘活了资产,而且能解决镇财政的困难。
《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来源于公文素材库,欢迎阅读对镇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五篇:镇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镇域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
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结构需要进行整体规划、大力引资。主要存在问题:由于xxx规划面积大、范围广,严控开展建设,影响整个xx镇的经济发展,同时,现有的xx旅游区、xxx农业观光园和瓜菜生产地、糖蔗基地,对于xx镇来说是最具规模和最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片区,但片区内的经济形式单一、重复,片区之间缺乏良好的连片经营,互相之间不能产生辐射效应。需要市政府大力投资或引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促进xx镇经济发展。
二、项目建设需要多元发展、权力下放。存在主要问题:旅游经费不够、xx土地复杂工作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布局分散。目前全镇已开发的旅游资源中,仅有xxx公园初具规模,但其本身仍存在着公园面积开发不够、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等不足。xx镇多年来推向省内外旅游市场的主打产品,多局限于以xxx景观为标志的地质观光资源,而如休闲度假游、xx文化游、美食文化游等却基本处于空白,无法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导致游客重游和滞留时间不够理想,成为制约xx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镇经济发展,增加级镇经济收入、需要市权力下放给镇、采取包干形式到镇一级政府。
三、农业生产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投入。xx属xx地质,农业生产用水缺乏、一贯种植以果树、木薯、 甘蔗耐旱作物为主,虽然市里正帮助打些抗旱井,但还存在大部农业用水困难需要市政府帮助解决供水工程,和饮水项目工程投资建设的及排涝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业生产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增收压力大;种植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红土片生产用水缺乏,制约结构进一步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和生产排涝工程问题突出。
四、城镇发展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至201*年,城镇化水平仅为8.4%,低于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36%)和海南省平均城镇化水平(40%),处于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初期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道路、水利设施,特别是城镇给水、污水处埋、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还不能适应城镇发展需要。
我们向你推荐更多范文:谈镇域经济发展
镇域经济发展汇报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发展镇域经济,路在何方
经济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