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报告体会 > 事迹材料 > 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11:19:51 | 移动端: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第一篇: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材料

xx区于xx年12月开始试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两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财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运行机制逐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健全,通过几次调整之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合作医疗基金做到了收支基本平衡,同时,参合农民得到了实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体现。

一、基本情况

xx区是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其中有8个乡镇、139个行政村为农村人口。xx年市政府确定xx区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区后,区委、区政府广泛动员,层层发动,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确保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启动和正常运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逐年增加,截止xx年6月,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达到115871人,参合率达到88.4%。两年多以来,基金累计收入1278万元,含农民累计缴费596万元(其中门诊基金109万元)、财政配套资金682万元,共为农民报销住院补偿、门诊补偿及大病救助金710余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为了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扎实稳妥地向前推进,区财政部门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措施

一是成立了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及时成立了xx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由区长任主任。设立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并组建8个乡镇合管站,全面负责合作医疗试点工作。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基金及合作医疗机构的稳定运行。首先,严格按照农民缴费10元/人年,财政安排20元/人年的政策配比资金,设置了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专户、各乡镇合作医疗资金征集过渡户,保证基金收支及缴费渠道的通畅;其次,全面落实与合作医疗有关的人员及办公经费,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乡镇合管站等机构及人员到位以后,财政足额拨付其人员、公用经费并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专项经费,大力支持合作医疗的各项改革工作。

三是完善各项制度办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xx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报销补偿办法、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目录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定点医院管理办法及考核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便于在执行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保证了合作医疗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

(二)管好基金,取信于民

为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安全运行,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xx区按照“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的管理原则,制定的相关基金管理办法中体现了二大特点。

1、保证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运行。合作医疗基金来源是个人缴纳、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这三部分资金全部转入区财政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基金支出实行财政专户集中支付制度,每半月由乡合管站初审、区合管办复审,按乡镇编制住院补偿报表,经区财政局复核后,直接从财政专户拨付到乡镇财政所零户统管账户上,乡镇医院和个人补偿金全部以领款单的形式领取,整个过程是在一种封闭状态下运行。

2、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为使有限的合作医疗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制定合理的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非常重要。这个标准应该是既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又要保证基金不透支。在实施的过程中,把合作医疗基金分成三部分,一是将基金的90%作为大病住院补偿;二是将基金的5%用于大病救助;三是将5%的基金列为风险储备金。设置了住院治疗起付线和单次住院的封顶线及年度补偿封顶线。为了扩展筹资渠道,调动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鼓励乡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资助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对乡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资助的村民提高报销比例10%—20%,通过两年的运行,合作医疗基金基本达到了收支平衡。

(三)调整政策,惠及农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成熟的模式可以效仿,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的适应,适时的做出调整。两年来,区财政局多次开展调研,听取了乡镇村领导、定点医院和合管站工作人员及参合农民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先后进行了三次调整。主要措施:一是取消病种限制和扩大了药品目录。按照《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参合农民用药享受与城镇医保同等待遇。二是增加定点医院。定点医院由启动时的12家增加到20家,其中省市专科医院3家,三级医院4家、二级医院4家、一级医院9家,农民住院不需要逐级转诊,在20家定点医院内自主选择,方便了农民就诊,提高了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三是降低定点医院起付线,提高单次住院封顶线。起付线一级医院由450元调整为100元,二级医院由600元调整为200元,三级医院由800元调整为500元,省市(专科)医院由xx元调整为1500元;封顶线一级医院由xx元 调整为2500元,二级医院由2600元调整为3000元,三级医院由2800元调整为3300元,省市(专科)医院由3000元调整为3500元。四是增加重症门诊补偿。对患有糖尿病及合并症、高血压病ш期、恶性肿瘤、尿毒症(包括肾移植术后用药)、再生障碍性贫血、帕金森氏综合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重症肝炎肝硬化等八种慢性重症疾病的患者在门诊治疗时,全年可以得到1000—6000元不等的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解决了他们的经济困难及对后续治疗提供了帮助。到xx年底已有156人办理了重症门诊手续,有197人次得到了报销补偿,补偿资金10.4万元。五是制定了外出务工人员急诊就诊的报销补偿办法,调动了外出务工人员参合的积极性。六是制定了“新合医”与“乡村合医”并轨的管理办法。提高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七是为参合的农民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体检项目涉及内、外、五官等26个项目,发现患有不同慢性病的有6000余人次,建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八是区财政为“五保户”承担了参合费用,并按每人每月30元医疗补偿标准下拨到福利院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九是实施大病救助,对由于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生产生活的农民给予医疗救助。两年来,共有624人得到大病医疗救助,救助资金66.4万余元。

两年来,共有4246(包括重症门诊)人次,享受了合作医疗的报销补偿。其中得到3000元以上补偿的有337人次,获1万元以上补偿(含大病救助)的有34人,xx乡农民张仲英得到30000元补偿救助金,成为当时在全省范围内获补偿最高的受益者。xx年度青菱乡村民金惠英因患尿毒症获得补偿及救助金30000元,为她透析治疗提供了很大帮助。

(四)加强定点医院的管理,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重要组织部分,定点医院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影响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因此,xx区把加强定点医院的管理作为巩固合作医疗的重要内容,并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与定点医院签订医疗服务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提出要认真履行医疗服务协议,更好地为参合农民服务的具体要求。对自费药品、自费检查项目及医疗服务项目实行签字制度,维护农民的知情权。二是组织专家每半年对定点医院进行一次检查,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考核评分标准,检查定点医院的组织管理、医疗服务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等内容,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当场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意见。三是定期召开定点医院负责人会议,通报检查情况和报销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这些措施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利益。

三、试点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根本保证。《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了政府对合作医疗的组织、引导和支持责任,农民自愿参加原则和个人、集体、政府多方筹资的渠道,这些政策很具体,操作性强,只要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些政策,就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把事情办好。

(二)领导重视,是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关键。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动员会主要领导参加亲自动员,向乡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成了区和乡、镇两级党委、政府(更多请关注www.bsmz.net)联动的格局,财政、卫生等部门之间相互协作形成合力。

(三)加强宣传引导,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的重要途径。宣传引导的重要内容就是动员和组织农民自愿参加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没有人参加,这个制度就建立不起来,要农民自愿参加就必须让农民懂得参加合作医疗的意义和好处,如果宣传不到位,组织不得力,农民不知道合作医疗是怎么回事,这项工作就无法开展。

(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动力。一是xx区固有的“二元化”经济结构造成各乡镇发展水平不均衡,经济条件差的乡镇,资金筹集很困难。二是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风险意识不强,互助共济观念淡薄,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工作。三是定点医院的管理任务艰巨,尽管国家已经出台多项限价政策,但医院为了生存必须追求经济效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在对定点医院的管理上需要得到有关方面的帮助和支持。四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总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农民的初级医疗保障制度,这项制度的实施,只有在农民受益的前提下才能够长期运行下去,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成为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第二篇: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材料

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材料

**县作为安徽省首批1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之一,于201*年6月启动,9月正式实施,201*年9月进入第二轮试点。

第一轮试点中,我县共有225434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83.57%,第二轮参合人数213711人,参合率达79.75%。截止201*年4月

,全县已有6840名农民领取住院补偿金635.64万元。慢性病补偿124人7.13万元;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住院分娩产妇定额补偿2729人16.37万元。个人帐户累计报销96.23万元。第一轮共节余资金60万元,约占统筹资金540.7万元的11%,受益面达2.75%(全省为2.34%),住院医疗费用的26%(全省为25%)得到了报销。获得万元以上补偿33人,补偿经费45.99万元,最高获得补助18120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病人家庭经济压力,有效遏制了部分家庭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因病失学的现象。农民群众的健康意识也得到增强,就医行为发生积极变化,有病抓紧治疗,希望早日康复。合作医疗巩固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提高了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县医院业务总收入201*年比201*年增长35.3%,乡镇卫生院平均增长24.9。个人帐户96.23万元基本在165家村卫生室报销。更重要的是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让农民看到政府在下大力气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还把他们身体健康时刻放在心上,大大提高了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好范文版权所有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要巩固提高试点成果,探索建立良性循环机制,必须有效地解决“三难”问题。

一是筹资难。筹资工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首要环节,其中农民每人10元筹资到位是保证合作医疗资金到位的关键,这也是启动工作中最困难的一件事。导致农民筹资难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民对政府信任度不高。以往合作医疗制度失败的消极影响尚未消除,我县90年代末以乡镇为单位统筹的合作医疗试点的部分参加乡镇在此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中明显落后于其他乡镇。加之以前农村的各种基金很多,但大都不了了之,使政府公信度降低,部分农民选择等待观望。二是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较弱。农民欢迎合作医疗制度,但对医疗消费存在侥幸心理,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涉及到交纳费用时,往往是年老多病的愿意参加,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好的,有“凭什么拿钱给别人治病”的思想。三是农民的期望值和实际保障水平有很大差距。农民总是希望钱交得越少越好、最好不交,门槛费越低越好、最好不设,报销比例越高越好、最好全报,而合作医疗基金是以大病统筹为主,低水平、广覆盖、对住院病人实行分段累计报销及最高封顶线限制,使部分农民始终不能满意。四是农民对合作医疗的知情度不高。一些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心存疑虑:担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能圆满地解决公平、公正、持久、高效和方便的问题,担心自己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五是农民的就业状况复杂。我县25.3万农业人口中每年就有5.3万人外出务工和经商,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一方面造成部分农民想参保又无法及时缴费,错过参保时机;另一方面,由于以户为单位参保,有些乡、村帮助其垫资,由于未发生报销,加之最初的试点方案报销人员中未含打工人员,因此他们对垫资拒不认帐。六是合理、简便、有效的缴费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们基本采用乡村干部入户宣传并收缴资金的办法,每轮试点工作筹资都要花费两个多月时间,资金的筹集成本高、代价大。

二是配套难。试点工作中我们感觉到,与合作医疗制度相适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落实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配套资金筹措难。由于我县财政比较紧张,按省指导意见县级每人5元配套资金分别由市级和乡镇各分担了1元,所以我县合作医疗配套资金按省、市、县、乡3∶3∶3∶1的比例筹措。乡镇区划调整后,导致人口基数增大,加之乡镇财力本身有限,配套资金落实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部分困难乡镇难以承受。我县是一个不足30万人的人口小县,对于百万以上人口大县,想必县级配套更加困难。二是经办机构人员少、管理能力弱。我县参保对象有20多万人,合管办4人编制、经费均已落实,工作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但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相比,其工作对象和编制人数形成强烈反差,尤其是乡镇合管办人员大多为兼职,日常经费难以落实,合作医疗机构、人员与其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三是配套措施落实难。农村卫生改革配套措施难以及时跟上,我县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上划后,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药品采购制度改革等配套措施尚未完善。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尚未建立,大病家庭仅靠合作医疗补助难以根本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无法彻底解决。四是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服务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求。我县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落后,设备简陋、人

第三篇:关于娄底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娄底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市“三湘农民健康行”组委会的同一安排,为全面了解我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情况,把握存在的困难和题目,探索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9月下旬,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贯一带队,我委组织市卫生局、市财政局深进到涟源、双峰两县市的卫生局、合管办、医疗单位、乡镇、村组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调研,并召集市卫生局、财政局、民政局、人口计生委的有关领导及涟源市、新化县、双峰县的少数人大代表、乡镇政府负责人和卫生院院上进行了专题座谈研讨,关于娄底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广泛的调查、考察和座谈,我们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把握。现综合各方面情况,提出如下调查报告: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以来取得的成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1*年在我市试点以来,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和规范,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基本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同和参与。我市现有涟源、新化、双峰三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其中涟源市已进进第三个运行年度。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行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层层建立合管机构,进村进户宣传发动,千方百计拓宽筹资渠道,科学制定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治理体制,确保了全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1*年,在财政状况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政府决定增加新化、双峰两个人口大县(共220万人)为试点县,并在省里规定的时间内一次性将配套经费868万元拨付到了三县市的基金帐户。全市共计筹集新农合资金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缴纳2172万元,突破了合作医疗的资金“瓶颈”。同时,相当多的农民群众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给予了拥护、支持和信任,积极响应和参与,全市三个县市参合农民达到人,参合率达76.57%。

2、部分缓解了农民“有病不敢治、治不起”的题目。据初步统计,1-9月三县市共给39.49万人次支付了医疗补助资金4740.4万元,其中涟源2400.3万元、新化1311.26万元、双峰1028.84万元。补助住院人次、4406.01万元,定额补助住院分娩、大病特殊门诊、计划免疫接种及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人次、334.408万元。省级、市级、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人平住院补助金额分别为2175元、1211元、915元、625元,补助金额占累计住院用度的比例达到30.07%,至少18.18%的参合农民从合作医疗中受益。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部分患病农民的经济负担,缓解了农民“有病不敢治、治不起”的题目。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逐步改变了农民“小病拖,大病挨”的无奈选择,增强了“生命可贵、健康第一”的意识。从涟源市问卷调查的情况看来,该市推行新农合后,65%的参合农民生病比过往更为积极地治疗,78%的农民表示更愿意到医院就诊。涟源市杨家滩镇枧埠村的毛根求老人一说到合作医疗,连声对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表示感谢。他201*年为治气胸花往2700余元医药费,得到了800余元补助;201*年又因肠阻塞住院3次,共花往医药费2.5万余元,又得到了7000余元补助。他说,假如没参加合作医疗,这些医药费全部要自己承担,而且他是尽对不敢往湘雅医院等大医院看病的,是很难承受的。

3、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比较切合实际的治理办法。三县市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通过试点和摸索,根据上级要求、外地经验和结合本地实际,相继制订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治理办法》、《基本药品目录》、《实施细则》、《治理制度》等一系列办法措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操纵规章。同时,他们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调整实施方案,尽可能地维护农民利益,堵塞治理漏洞,做到治理规范、操纵简便、便民利民。如三县市普遍实行垫付制、一次性告知制、24小时值班制,并对山区农民实行送付制,为农民报付提供了较大方便;各县市合管局及审计、财政等部分按照“专款专用、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和 “收支分离、管办分开、封闭运行”的原则加强监管,确保基金安全。涟源市、新化县为农民开设个人帐户,以此方便农民自行购药。涟源市逐年降低起付线,进步报付比例,增加报付内容,逐步扩大农民受益面,进步受益度;并从201*年1月1日开始实行转动筹资制,即凡享受到合作医疗补助的农民,在办理补助手续时缴纳下年度的本户参合资金,此制度减少了筹资本钱,降低了筹资难度。双峰县为降低参合群众住院用度实行了病人认可制,即凡不符适用药目录的药品,必须告之患者签字认可,否则由医院承担用度;并将参合农民医疗补助情况公示到村,辅以回访制,实现低本钱监视。

4、有效促进了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无论硬件、软件建设,乡镇卫生院都欠账太多,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此次调查的结果看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行,促使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是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投进。201*以来,全市共投进资金1814万元建设了36所乡镇卫生院,201*年全市计划投进1448.4万元新建、改造、维修39所乡镇卫生院。二是乡镇卫生院经营效益明显好转。以涟源市为例,该市第二人民医院(杨家滩中心卫生院)、第三人民医院(桥头河中心卫生院)近三年的业务收进分别为370万元、500万元、620万元和142万元、337万元、417万元,其他的很多规模小、效益差甚至濒临尽境的卫生院也实现了“起死回生”或是扭亏为盈。三是医疗机构的治理和服务水平得到进步。各级定点医院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一方面不断加强内部治理,降低医疗用度和本钱,另一方面着力改善医疗设施,进步医务职员的业务素质,促使整个农村医疗系统的治理和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

二、影响和制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行的主要题目

尽管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行下,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题目,制约着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和深进发展。

1、部分农民熟悉不到位,“参与度”不高。调查中发现,我市开展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三县市固然通过行政手段获得了较高的“参与率”,但由于宣传发动不深进,农民对政府政策不理解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一部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任和信心度不够、信心不足、参与热情不高。有的农民以为自己参合不过是帮乡、村干部完成个任务而已,乡、村干部不上门就不会主动交费;有的农民以为,定点医院的药价偏高、报付比例偏低、报付限终辊件多、报付手续麻烦,少数工作职员还变着法子索拿卡要,农民从中得到的好处未几,参不参加意义不大;还有的农民自我保健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薄弱,第一年参合未受益第二年便不愿参加,或是家里没有人生病就不愿参合;更有些农民形象地总结,合作医疗是“搞活了医院,挖空了财政,蒙骗了农民”,意见固然偏激,但集中反映了一些农民的抵触和怀疑心理。这说明,假如仅靠行政手段推行,缺乏广大农民的自觉参与,将从根本上影响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深进发展。

2、制度定位有限,实际覆盖面偏小。车城热线按照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参合农民每人每年只有50元资金,由于资金总量有限,因而在制度定位时就受到限制,对参合农民的保障范围偏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定位于“大病统筹”,受益面过窄。假定一次“大病”住院治疗的用度为3000元,就需花往60个人全年的所有医药费,也就是说覆盖率仅为1/60左右。各种慢性病不住院就不能纳进补助范围。这种以保险业的原理和运作方式展开的合作医疗,对于仍处在贫困之中的农民来说吸引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合作医疗尚处于探索期,没有现成的做法和经验可供鉴戒,各试点县市为确保资金安全,在起付线、报付比例、补助病种的控制上往往偏紧,也降低了受益面,影响了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如新化县、双峰县至9月止,累计补偿金额占年度统筹基金的比例仅分别为43.3%、37.85%,结余资金分别达1715万元、1688万元。二是扶不扶贫,贫富受益不公,调查报告《关于娄底市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情况的调查报告》。 从实践来看,农民即使已经参合,具体住院就医时还得先垫资然后部分报销,而报销有“起付线”、“封顶线”,还有“好药不能报”、“分段按比例报销”、“单病种定额补助”等限制,七算八算,患者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小,穷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够享受到合作医疗优越性即得到政府补贴的还是农村中相对较富裕的群体。特别是农村中的五保户、低保户,参加合作医疗后依然看不起病。这就形成了实际上的“扶富不扶穷”,不仅显失公平,还有悖于合作医疗的初衷。三是“大病”、“小病”难以兼顾。在资金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是优先用于“大病统筹”还是保证“基本医疗”?这是一个两难选择。政府推行的合作医疗选择了前者,是着眼于抓关键,希看借此打破“贫——病”恶性循环,收到吹糠见米的效果。但由于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过低,实际结果很可能“大病”保不住,“小病”顾不上,发展成更多的“大病”。而“大病”都是由于常见病、多发病等“小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拖出来的。同时,像红斑狼疮、尿毒症、肝炎、糖尿病等严重的慢性病和瘫痪病人假如不住院都不能得到补助。

3、筹资机制不完善,工作经费普遍不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这种筹资机制在运行中目前还面临着重重困境:困境之一,参合基金难收取。对参合农民每人每年10元的基金的收缴,至今还没有找到一种简便可行、本钱低廉的收缴办法。目前的收缴方式主要是靠乡村干部一户一户上门动员、收取,实际上是以行政手段主导的一种模式,战线长、时间久、效率低、本钱高、难度大,假如长期这样下往,乡、村干部肯定顶不住,合作医疗覆盖面就会受到影响。以涟源市为例,该市为调动农民的参合积极性、化解“筹资难”题目,想尽了办法,如为每个家庭开设个人帐户、从201*年1月1日开始实行转动筹资制,但筹资难题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该市201*年付出的筹资本钱仍然超过200万元。此后的201*年、201*年,乡村干部为筹资工作仍然要三请四催、踏破“铁鞋”,非常头痛和尴尬。困境之二,对乡、村干部缺乏激励机制。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缺乏经费,三县市的乡、村干部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收缴基金任务,不仅没有一分钱工作经费和补助,往往还要自掏腰包为农民垫缴参合基金,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由于上级规定的参合率较高,这种情况在三县市普遍存在。如双峰县洪山殿镇龟灵村的游庆华支书201*年为了保证本村达到80%的参合率,垫付了1700余元,有400余元未收回。可以预见,假如长此下往,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难以持续保持,不再垫资,农民参合率则会下降。参合率一下降,整个资金“盘子”就会“缩水”,基金就存在风险甚至无法运转。困境之三,工作经费普遍不足,基金安全存在风险。三个试点县市中,一个为国家级贫困县,一个为省级贫困市,一个为财政困难的农业县,财政状况均十分吃紧,难以保证合作医疗所需的工作经费。以201*年为例,除双峰县安排了120万元工作经费比较充足外,新化县年度预算只安排了20万元工作经费,实际需要估计在80万元以上(不含第一年启动经费)。涟源市201*年只安排了22万元工作经费(含人头经费),到5月底实际上已经开支了25万元,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用车、宣传发动、资料印刷、证件制作、网络维护等正常开支。长此以往,有关职员难免在基金上打主意,合作医疗基金安全存在较大的隐患。此外,涟源市还要求每个乡镇承担1元/人的配套经费,桥头河等大乡镇承担的经费多达10余万元,由于乡镇财力无法承受,这笔经费早晚会转嫁到农民身上。

4、治理体制不顺,监管手段软弱。一是机构设置不规范。现在全市的机构设置情况是:涟源市设合管局,副科级;双峰县设合管办,副科级;新化县设合管所,股级。合管局(办、所)既是基金监管的治理部分,又是用度报付的办事机构,同时又是卫生局的二级机构,这种机构设置客观上弱化了合管局的监管职能,不利于合作医疗的健康发展。同时,受经费和编制的限制,目前除涟源市的合管站设在乡镇政府外,双峰、新化的合管站都设在乡镇卫生院,工作职员大都从卫生院抽调。乡镇合管站仅在业务上受县市合管局(办、所)指导,职员工资、工作经费、福利待遇都从原单位解决,合管站负责人由乡镇党委任命(有一乡镇的合管站负责人竟然是由医院院长兼任)。由于工作职员与原单位(卫生院)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合作医疗运行的公正规范就会打折扣。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据调查,目前除双峰有所考虑外,新化县的信息网络建设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涟源市尽管初步建立了新农合网络,但由于软件、硬件不配套、运行本钱高,信息网络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新农合面对的是至少60万人以上的服务对象、上千平方公里的治理区域和极其繁琐、繁重的审核报付任务,组织治理难度相当大,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网络系统,仅仅依靠手工操纵,加上工作职员人手少,要长期高效地做好治理和服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三是法律法规不配套。调查中得知,三县市目前都不同程度上存在参合农民、定点医院甚至极个别合管站工作职员弄虚作假套取医疗基金的题目。如有一个乡镇卫生院只有7名医务职员、10张床位,但一天竟申报了20个住院病人;一些规模较小、医琳辊件较差的定点医院为了进步住院率,竟然采取给200元/人回扣的办法“收买”病人。各县市合管局(办、所)采取了审核、稽查分离、突击查房、公示制等多种办法进行查处,但因没有适用的法律法规,即使违规行为已经查实,一般也只能作批评教育或没收非法所得的处理,致使这些弄虚作假、套取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5、药价虚高,定点医院服务不规范。调查中,老百姓对医院反映最强烈、意见最多。定点医院服务不规范、药价虚高,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参合热情。一些定点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存在“无病小治、小病大治”和自费药比例过高等违规行为,让农民难以承受。涟源市有一位农民患者反映:他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以前都是看门诊,参加合作医疗后到县医院住了半个月院,花费3000余元,谁知后来报付了不足1000元,自己承担了三分之二,一计算,比他未参加合作医疗时还多花了千余元医药费。他以为上了政府的“当”,自认倒霉。还有一位村民非常激愤地反映,以前做阑尾手术只要1700余元,现在涨到了2200余元,国家补贴的钱都让医院和医生赚往了。上述事例凸现了合作医疗的一个致命的制度缺陷,就是:合作医疗规定参合农民必须住院才能报销,但由于医院、药厂、药商面向市场存在越来越突出的逐利趋向,卫生部分、药监部分又对此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导致药费、诊疗费一路走高,农民住院费迅速攀升,参合农民并不能从合作医疗中得到预期的实惠。更为严重的是,农民与医院存在严重的信息和资源不对称,诊疗、收费只能由医院和医生说了算,农民即使知道吃了亏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同时,一部分定点医院的设备和人才缺乏,服务能力低,医术水平差,以前农民“可以不往看”,现在却变成了“不得不往看”,委曲看了又得不到满足的医疗服务,实际又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几点建议

合作医疗试点的初期目标被概括成“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要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需要在政府职能、市场机制与公民权利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1、以理顺治理体制为先导,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规范化进程。我市要认真落实省编委、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卫生厅联合下发的湘编办

第四篇:关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

关于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号)和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意见》(卫农卫发?201*?52号)精神,推进我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规范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发挥新农合基金效益,现就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新农合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优势,积极探索以总额预付为主要内容的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医疗机构费用的自我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转变医疗机构内部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助推我院改革,不断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减轻参合人员就医负担,切实维护群众健康权益。

二、目标原则

总额预付是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的有效方式。通过实施新农合住院费用总额预付,从制度上引导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的运用,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益,提升参合人员受益水平,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促进我院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新农合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总额控制、收支平衡。根据当年新农合统筹基金总量,科学测算年度统筹基金预付总额,以收定支,合理控制,确保基金安全。

(二)多方参与、公开透明。建立门诊、住院、辅佐检查、新农合经办机构、医疗机构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约束机制,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协商确定预付总额。

(三)合理支付、风险分担。建立激励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鼓励医务人员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维护参合人员利益。

(四)综合考核、动态调整。加强监管,定期考核,及时通报,严格奖惩,适时调整预付总额,确保我院服务内容不减少,服务质量不降低。

三、主要内容

(一)总额预算

根据县农合办要求,按规定预留统筹基金总额10-20%后,根据县农合办分配我院数额,可适当调节基金分配比例。原则上,201*年统筹基金预付总额增长幅度控制在10-20%。人均大病统筹基金不得低于210元,低于210元的统筹地区,从门诊统筹基金中按人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纳入大病统筹基金。

根据可使用统筹基金总额,结合前1-3年医疗费用和当年统筹基金增长幅度,合理确定当年各医疗机构统筹基金预付总额。我院控制在10-15%。

(二)合理支付

在综合考核的基础上,根据我院情况,年度统筹基金发生费用超出或低于预算总额的,实行风险分担,合理拨付。

经综合考核,主要控制指标正常的科室,年度实际补偿资金低于预付总额的,

经综合考核,主要控制指标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科室,

(三)控制指标

根据统筹基金预算总额、医疗服务需求等情况,严格控制我院参合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平均床日费用、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所占比例等指标。

1、严格控制次均住院费用增长幅度。乡级医疗机构不得超过10%。

2、严格控制平均床日费用增长幅度。市级医疗机构不得超过5%,使我院费用不得超过10%

3、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所占比例。我院不得使用目录外药品和目录外诊疗项目。

四、工作要求

开展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措施,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我院一定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强力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明确实施范围

我院各科室全面实施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实行总额预付。

(二)把握时间节点

4月15日前,要完成医疗机构新农合服务情况基线调查,准确掌握县农合办分配基金、各科室补偿费用等基础数据;4月底前,制定各科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政策学习和技术培训,搞好宣传发动,确定各科住院费用预付总额、6月1日全院启动。

(三)严格考核奖惩

按照“月分析、季考核、半年调控、年终结算”的办法,各统筹地区制定综合考核和奖惩方案,严格控制乡外转诊,严禁分解住院、向门诊转嫁费用、推诿

病人等行为,重点对医疗机构服务指标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总额结算和确定下年度医务人员预付总额的依据。

五、保障措施

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各科室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明确职责

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开展技术培训,督导检查各科实施情况。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科室制定我院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强对医务科室服务行为、服务质量以及协议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和审计。

(二)强化监管

各科室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监测评价制度,加强运行分析,准确掌握住院病人流向、医疗机构补偿资金流向、基金支出等变化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对策,不断完善住院费用总额预付的方式方法,确保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顺利推进。要认真落实总额预付的各项政策规定,积极实施按病种付费、临床路径管理,严格执行入出院标准,自觉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确保参合人员受益。

(三)加强宣传

要加强对新农合住院费用支付制度改革的宣传发动工作,宣传栏、咨询热线,采取走村入户等各种方式,使参合人员和医疗机构充分了解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

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五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疗区责任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疗区责任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保证我院农村合作诊疗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省、市、区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责任制度:

1. 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转诊,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2.坚持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随意转诊,随意放宽入院标准,故意延长病人住院时间,滥用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检查。

3.对临床用药情况建立经常化的监测评价机制,评价的内容:抗生素使用比例;次均处方费用;药品占整个医疗费用的比例;病因、对症、预防并发症等用药符合治疗指导原则的病历数;并用≥2种抗菌素的病例数;用药、医嘱、收费相符率等反指标进行监测。

4.严格执行新农合基本诊疗目录、药品目录和服务设施标准,禁止分解收费、乱收费,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

5.严格执行新农合用药规定,禁止开人情方、大处方,利用工作之便搭车开药,或与患者联手造假,将基本用药串换成自费药品、保健用品。自费药品、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超基本范围的诊疗

服务项目需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并签名。

6. 应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实行宿床制。在病区一览表上的诊断卡,注明病员费用性质,凡符合入院标准患者,住院期间每日24小时必须在院。

7、严格按照病历管理的有关规定,准确、完整地记录诊疗过程。定期对在院患者进行查房,并有记录。注意加强农合在院病员病员管理,病员外出请假不能超过两次。若有关部门连续两次检查该病员未在院,即视为挂床住院。

8、病人费用必须每日记账,按明细输入,不得按收费大项输入(如检查费、治疗费、材料费等)。收费项目必须与医嘱相符合,有费用发生的检查项目,要把检查结果附在住院病历中,保持病案的完整,以备农合办的检查。

9、材料严格按照要求加价,输入高值易耗医用材料价格时,应核对数据库的材料单价,如有疑义,及时和农合办联系。避免产生物价争议,影响医院形象,导致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10、出院后需做的各项检查、治疗,包括换药,都不得记入病人住院费用中。严禁串换药品、串换诊疗项目、串换病种、乱收费、分解收费等行为。

11、出院前,检查患者费用是否输入完整,核对医疗费用、审批单,查看患者有无漏费情况或多收、重复收费情况,如麻醉、手术、医技等科室费用;

12、病人预结帐时,应核对病人的费用情况,如床位费、护理费

等;出院病人对住院费用有疑问时,请认真检查核对,须做更改的,由科室说明情况,经农合办审核同意后,到入出院处做更改。

13、住院期间病人对任何费用提出疑问时,病房医务人员要耐心、仔细解释。如有不详之处与农合办联系。加强农合知识的学习,更好地掌握农合政策,提高服务质量。

以上管理办法请各科室严格执行,并管好科室的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如违反此管理办法给病人带来麻烦,由科室负责解释处理,使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将由科室承担责任。

以下其他相关范文也很不错: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区人民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汇报材料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宣传工作经验材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验材料(精选多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83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