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区农村教研工作现场会会务组对上报材料审读时发现的有关问题,特提出以下经验交流材料的上报要求(此要求已回复至上报材料者邮箱)。
1、文字材料的格式要求
文字材料主要包括交流材料的名称、撰写单位、执笔人及正文,如果涉及到学科,要在交流材料名称或撰写单位中注明。题目用三号宋体字,正文用五号字,不用加封面。
2、经验交流必须围绕一个专题展开
经验交流材料(文字、光盘、展板)中要说明本次教研活动围绕的专题,为什么要开展该专题的教研活动,主要针对教学、教研中的问题和困惑,以及对该专题教研活动效果的预期。
3、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前期准备情况要进行必要的说明
主要包括活动前对相关经验、材料收集整理的情况,问题搜集和提炼的情况,人员的分工情况以及其它方面的准备情况。
4、清晰、完整地说明教研活动的主要过程
主要包括对本次教研活动的基本流程及各环节主要形式的概括,教研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内容、展开方式的说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说明,对预期效果的达成情况的说明等等。
5、对此次教研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
主要说明教研活动成功的原因,活动取得的成果及与之相关的课堂变化,以及对开展此类教研活动的思考等。
6、交流材料的话题要明确集中
尽量借助一次或一个专题的系列教研活动来说明,把开展此次或此系列教研活动的内容、方式、过程、效果等讲清楚,在此基础上再谈认识和思考,避免空谈理论和认识,也不要罗列、堆砌关联不大的成绩、成果。
第二篇:全区三农服务业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全区三农服务业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搭建“三农”服务平台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按照会议安排,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现将我县“三农”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县情概况
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地处河套平原腹地,北依阴山,南临黄河。全县总面积2492平方
公里,辖7个镇、117个村委会、669个组,总人口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万人、农户5万户。五原县现有耕地200万亩,全部引黄自流灌溉,是国家著名的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全国葵花第一县,国家“秸秆养羊”示范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葵花、番茄、甜菜、西瓜、甜瓜等,牲畜饲养总量324.2万头(只),其中:羊300万只、奶牛1.2头、猪20万只。201*年,全县gdp完成3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2.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5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8:33:29。财政收入完成2.0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3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847元。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
五原县是典型的农业旗县,做好“三农”服务工作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县通过创新服务机制,健全服务网络,构筑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流通服务、加工服务等围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化网络,有效保障了农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整合信息资源,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一是组建信科服务中心,发挥网络传媒作用。201*年,我们从农牧林水等各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建了县信科服务中心,建成五原县电子政务局域网和政府网站,专门负责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求、产品价格、农牧业适用技术等信息的收集、筛选等工作,对外宣传五原产品资源、招商政策,联络各地商户;对下负责信息的发布和传输,反馈农牧业生产中的信息需求,成为农业信息化的一级平台。各镇依托已有的农科站、农经站、畜牧兽医站、林工站等机构和人员,组建镇信息科技服务中心,成为农牧业信息化的二级平台。同时在部分有条件的村组、涉农企业、农贸市场建立了信息服务站(点),成为农业信息化的三级平台,在全县形成了县镇村组四级信息服务网络基本框架。中心成立以来,从各部门及互联网、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介共收集相关信息和文献4.7万多条(篇),网上查询信息每年超过100多万条次,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现已成为上联市场、下接农户、参谋领导决策、指导农牧业生产的中枢平台。二是开辟涉农服务专栏,发挥电视传媒作用。我们通过整合县级信息中心和电视台的人才、信息和采编资源,开辟了《乡村快车》专栏,宣传县内外种养致富典型,推广农牧业适用科技,发布市场供求信息,播报自然灾害预防等信息。201*年至今,共播出专栏节目401期,发布各类信息1万余条,推广农牧业适用技术32项,推荐农畜产品加工项目36个,宣传我县及外地农牧业科技示范户200多个,进行科技讲座300余次。《乡村快车》栏目的推出,进一步开阔了农民视野,极大的满足了广大农民对科技和信息的需求,及时解决了农户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得到了广大农民的高度称赞。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报刊、电话、手机短信、网络等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了信息服务渠道,扩大了信息覆盖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新服务机制,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科技服务机制,提高科技服务的适用性和针对性,力求科技服务真正取得好的效果。一是精心组织冬春科技培训,为全年的农业生产打好基础。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思路,认真分析市场和龙头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形势,按照“引导农户制定种养计划在先,科技服务跟进”的原则,组织农技专家认真编写培训教材,确定主推技术,组成讲师团,深入村组和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座谈会、现场会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确保了每户农户有一人接受培训,有效满足了农户对科技的需求。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二是全面落实科技服务责任制,把科技人员真正推向生产第一线。我们对涉农部门的科技人员定项目、定任务、定指标、定奖罚,并为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使科技人员在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服务能够做到沉得下、蹲得住、有效果。同时,鼓励县级科技人员在牛冷配、羊人工授精、牲畜疾病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开展有偿服务,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推进科技与生产有机结全,实现双赢。近年来,我县每年普训农牧民10万余人次,128名科技人员常年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服务,进行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实现科技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
要领直接到人,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科技含量显著提高。三是引导农资、加工、流通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推进科技服务产业化。通过制定出台新品种推广目录,引导种子经销企业进行新品种的购销。同时对种子质量进行严格审检,对价格进行综合调控,既保障了农企双方的利益,又使得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生产,同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
的各类实用科技服务,使科技推广更具针对性,效益十分明显。通过多元化的科技推广,农业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效益显著提升。针对我县近年来葵花、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由于长期种植,品种单一,轮作倒茬困难,病虫害发生严重的问题,我们在引进番茄加工企业的同时,大力推广番茄种植,番茄种植从无到有,201*年达3.8万亩,201*年达到7.4万亩,201*年达到13.5万亩。番茄的引进,有效解决了传统农作物轮作倒茬问题,亩均纯收益在1000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引进杂交花葵,201*年2万亩,201*年达到10万亩,201*年增加到28万亩,201*年达到54万亩。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的葵花基本实现良种化,有效解决了长年种植病虫害严重的问题,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市场价格大幅提升,亩均纯收益在800元以上,较常规花葵高出200元左右。全县农作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到97万亩。同时我们积极引进甜高梁、芦竹、桑树等8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并试种成功,为新品种大面积推广打下了基础。全县农作物新技术覆盖面达到85以上,规范化、模式化栽培面积占到总播面积的90以上,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到61.8万亩。在养殖业方面,我们重点推广了人工授精、肉羊杂交、秸秆转化等技术,牛冷配、猪人工授精率达到100,优质肉羊杂交率达到70,秸秆加工转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三)培育龙头企业,搭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平台
我们依托资源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手段,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建成了面粉、番茄、葵花、玉米、畜产品等一大批辐射能力较强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达到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目前,全县有面粉生产加工企业30多户,年加工能力20万吨,可带动绿色小麦生产基地58.6万亩。全县有新疆中基、富源、屯河、达蒙菲4家番茄企业,建成9个番茄制品加工厂,总设计生产能力达到日处理番茄1.6万吨,可带动番茄种植面积20万亩,五原已成为全自治区番茄种植加工第一县,正在全力打造全国番茄第一县。全县葵花炒货企业有真心、潘胖、玉林、美中达等企业,年加工葵花籽达到4万吨,带动基地种植面积30万亩。油葵剥仁企业有蒙源、呱呱叫、金鹿等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8万吨。同时宏庆达商贸有限公司年产1.35万吨高蛋白饲料项目,远大集团内蒙古公司年产30万吨玉米淀粉及副产品加工项目,富源公司新建年加工20万吨甜菜制糖项目,东源羊绒新建年产100万条羊绒围巾等项目正在建设中,项目的建成必将带动基地的快速发展,成为“三农”服务的主力军。
为了实现基地和企业、市场的有效对接,我县组建了葵花、蕃茄、蜜瓜、蓖麻、奶牛、肉羊等六大协会,带动镇级协会48个、村级协会135个、涉农中介组织和流通协会70个,发展会员1500人。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推进农企联接、发展订单农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加强市场建设,搭建流通服务平台
我们高度重视农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从税费收取、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积极扶持,一大批农畜产品专业市场建成运营,目前各类农畜产品专业市场达到20多个,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农畜产品市场体系。我县鸿鼎农贸市场兴建于201*年,总投资9340万元,占地524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引进经营户369户。市场联结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并与国内知名炒货企业华泰、大好大、洽洽等企业形成了稳固的购销关系,成为全国最大的葵花籽集散和西部地区葵花籽集散的主渠道,成为全国重要的葵花籽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中心。葵花籽年交易量在5亿斤以上,平均每斤价格高于其它葵花产区0.2元,我县3亿斤葵花籽可增收60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300元。我县蜜瓜种植面积较大,品质优良。过去由于蜜瓜上市时间集中、市场信息不灵等原因,一度出现卖难现象,给种植户造成一定损失。我们通过积极引导,沿国道两侧建设了12个蜜瓜专业市场,面积达16万平米,形成了布局合理的蜜瓜销售市场网络,有效扭转蜜瓜销售不畅的被动局面。市场辐射的蜜瓜种植全部得到及时销售。通过大规模有组织的销售,市场内蜜瓜销售价格每斤平均高出零散销售0.1—0.2元,蜜瓜亩均收益在201*元以上,有力的促进了农民增收。201*年我县依托县内的京原公司、生资公司、全正客隆超市等几家重点流通企业,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在县城内建成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2个,配送半径80公里,经营单品超过8000个。在镇村组建成各类“农家店”138个。“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极大的改善了我县农村消费环境,降低了农民消费成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几点体会
在加强“三农”服务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我们深切的感受到:
(一)加强“三农”服务,必须要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力度
为了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作用,我们先后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县级信息中心、电视台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设备更新及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在科技服务方面,每年用于推广肉羊杂交改良、青贮养畜、人工授精等技术近1000万元;每年列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冬春季农牧民科技培训,同时,足额保障科技人员下乡经费。每年投入经费100万元,用于各类科技示范园区和种养大户建设,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各类专业协会的运转及聘请专家。每年协调银信贷款1亿多元用于农户购买新品种、新机械、肥料、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在农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方面,落实兑现优惠政策,扶持流通服务企业,有力的带动了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市场流通。实践证明,政策的倾斜和必要的资金投入是推动“三农”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加强“三农”服务,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三农的服务,必须要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为着眼点,把农户、企业等市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三农”服务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三农”服务中,我们十分注重激发农民的主体意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坚持以农民为本,在认真考虑农民的现实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三农”服务的思路和措施,力求使“三农”服务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与农村的实际和市场发展需要相适应。在服务农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方面,我们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企业当主角,政府当配角。政府在加强领导、政策支持、运行保障、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工作,当好协调员、服务员,到位而不越位。鼓励企业当好主角,主动与农户、基地对接,共同发展。
(三)加强“三农”服务,必须围绕农业经济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我县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形成了“种植创新、养殖突进、工业强兴、三化推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发展战略,积极鼓励信息、科技、金融、流通、加工等涉农服务业开展服务。强化政府的公益服务职能,鼓励市场主体开展营利性服务。既支持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升服务水平,又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拓宽服务领域。
第三篇:全市农村牧区卫生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201*0822)全市农村牧区卫生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深化改革强化措施
推进农村卫生工作健康发展
———xx旗卫生局
(201*年9月)
农村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加快发展、富民强旗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我旗作为自治区第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按照自治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安排,在旗委、旗政府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农村卫生基础建设为重点,强化基层卫生服务网络,落实卫生“三定”工作方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自治区政府《关于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下发后,旗委、旗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把落实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作为实施民生工程的重要任务来抓,成立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医改工作,明确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对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部门职责。定 1
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医改工作的难点重点问题,做到不等、不靠、不拖,稳步推进试点工作。旗发改、卫生、编办、财政、人社等医改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密切配合,通过部门协调会,针对试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疑难问题、涉及多部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科学决策,依法依规提出解决方案,并深入基层加强指导。
(二)认真组织,规范程序,落实卫生“三定”工作。
1、深入基层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基本情况。结合平时工作深入苏木镇卫生院,对全旗各苏木镇卫生院的人员结构、编制情况、岗位设置、人才需求、业务收入、设备、资产、负债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掌握了全旗所有苏木镇卫生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苏木镇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再次核实,对医务人员、职工的医改愿望、认识进行认真分析,为“三定” 方案的顺利制定打下了基础。
2、落实工作方案,有计划地推进医改工作。一是重新核定苏木镇卫生院机构编制和职能。按照自治区确定的卫生院机构编制核定标准,旗卫生局会同旗编办根据人口的比例和实际工作需要进行测算,制定苏木镇卫生院机构人员编制方案。依据苏木镇行政区划,结合交通条件、服务人口、地域面积,设置苏木镇卫生院为14所,其中:中心卫生院5所,一般卫生院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编制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全旗苏木镇卫生院事业编为173个,较改革前增加4个事业编。确定苏木镇卫生院承担为农牧民提供基本医疗、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康复、健康
教育服务,并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疫情的报告,负责对嘎查村卫生室进行一体化管理和乡村医生培训等任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履行提供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及指导服务职能。二是科学设置岗位,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合理设置岗位,以医、药、护、技岗位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编制数的85%的原则,根据核定的编制数由卫生院提出岗位设置方案,旗医改领导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核,合理设置各岗位,基层卫生院拟设置岗位173个,其中管理岗位33个(全部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专业技术岗位164个,工勤技能岗位9个(含会计、出纳人员岗位)。三是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进程。201*年9月,通过考试考核的方式,完成了苏木镇卫生院院长选拔聘任工作,落实了岗位任期责任目标。201*年5月对嘎查村卫生室进行清理整顿,重新认定了172个政府支持的嘎查村卫生室,将苏木镇卫生院所在地12个嘎查村卫生室和城区内3个嘎查村卫生室根据上级要求和有关资质转为个体诊所,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分别由所属苏木镇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不再享受政府的补助政策。
3、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职工合理收入不降低。绩效考核,是卫生院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为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医务人员合理收入不降低,结合我旗实际,制定了《xx旗苏木镇卫生院绩效考核办法(试行)》、《xx旗苏木镇卫生院绩效考核主要指标及分值表》,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管理岗位的任务,制定了分配
管理办法,为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绩效工资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从201*年7月,苏木镇卫生院人员工资由原财政拨付的55%提高到80%。
4、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职工思想稳定。我们把苏木镇卫生院职工思想稳定工作做为重点工作来抓,确保不出乱子,保证按时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在推进医改工作中,认真排查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随时掌握卫生院职工思想动态,对卫生院及其职工提出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认真解答或及时解决。目前,基层卫生院人心稳定,业务工作稳定,全体职工们支持综合改革工作。
二、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旗委、旗政府对农村卫生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作为民生工程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从我旗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确立了农村牧区卫生工作的发展思路,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有力地推进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增加投入是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根本保证。必须明确政府在发展农村牧区卫生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国家、区、市、旗分级负担农村牧区卫生经费的保障机制,我旗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补助资金,保证了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强化管理是做好农村卫生工作的基础。严格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对苏木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和经费实行
全行业管理,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狠抓规范化建设,完善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是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人才建设是发展农村卫生工作的动力。要严格标准,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积极性。要加强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不断发展和壮大农村卫生服务队伍。
农村卫生工作任重而道远,目前,农村卫生改革才刚刚拉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序幕,取得的程效只是初步的,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很多方面还需要不断探索。今后工作中,我们要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确保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第四篇:农村消费维权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全市系统农村消费维权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开展“红盾护农行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来,我局牢固树立“农民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作为检验队伍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始终列入我局重要工作日程,早计划、早组织、早部署、早行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红盾护农行动”。今年共查处违章经销
“问题”种子4560斤,化肥36.5吨,农药63箱,农机具3台套;受理涉农投诉68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2.8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切实管住管好农资市场,3月2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基层工商分局、所主要负责人会议,就当前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红盾护农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印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打假保春耕”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基层分局(所)组建相应工作专班,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监管不到位,辖区出现制售假劣农资现象严重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此外,我局还确立了农资市场监管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工作机制,全市由公平交易分局牵头,实行分局与分局协作,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区域联合行动,为扎实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提供了有力地组织保障。二、大造舆论声势,广泛宣传发动。为了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让农民提高识别真假农资能力,让经营者不进假货、不售假货,我们注重了舆论造势。一是组织“红盾护农行动”宣传车队,在全市各乡镇巡回进行广播宣传,送法下乡;二是印发“常用农资真伪鉴别办法”和“禁用农药、水产养殖用药清单”等宣传资料201*余份,发动基层工商分局(所)管理(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Wwww.bsmz.net)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提示农民在购买农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要求农资经营户印发使用农资技术说明书发给农户,并聘请农资部门专业人员为义务“宣讲员”,以村为单位向农民宣讲农资辨假知识;四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农资辨假小常识、慎购劣质农资消费警示。今年以来,我局各基层分局(所)采取拉横幅、贴标语、发通告、找经营者座谈、利用当地电视差转台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农资市场管理和“三农”政策,共出动宣传车78台次,聘请农资义务宣讲员68人,拉横幅36条,贴标语156条,印发识别假冒伪劣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布消费警示23条,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刊播涉及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的新闻稿件26篇。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项整治。一是实行经济户口管理,对辖区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资格、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营地址、注册资金等,做到摸清情况,登记造册,录入“经济户口”;二是结合企业年检,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农资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严格把握农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和开业条件,对不具备条件和无照经营的,强制其退出市场;三是督促经营户签订农资质量责任书,要求农资经营户承诺不进假货、不售假货,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四是强化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地对农资进货渠道、农资商品合格证、农资商品袋装数量及过期失效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农资违法违章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并予以曝光;五是积极开展农资商品质量抽查。9月27日,我局根据企业投诉,对市种子公司神农大丰种业门市部进行检查,现场查扣了400袋“湘科”牌湘油15号双低油菜种子。经抽样并送农业部(武汉)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湘科”牌湘油15号油菜种子双低指数严重超标,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为了进一步查清案情,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我局及时组织各基层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清查“湘科”牌湘油15号双低油菜种子的专项行动。通过开展清查行动,共查封“湘科”牌湘油15号双低油菜种子1670袋。四、结合三项建设,促进长效监管。一是结合商品准入制度建设,实施农资商品准入制。在农资市场管理中,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健全了进销货台账、进销货发票、质量信誉卡、质量责任书等“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加强了对农资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二是结合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建设,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对79家农资企业实行了分类监管,对模范守信企业和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分别实行远距离、近距离、零距离监管,不断加大对失信和严重失信农资企业的监管力度。三是结合12315网络建设,实施农资举报奖励制。充分发挥12315维权网络作用,在各村组设立12315申投诉举报点,同时在市电视台滚动播放农资打假举报电话和奖励办法,对提供有价值案件线索的人员予以重奖,并规定每月25日向社会公布农资商品的举报、投诉及处理情况。4月18日,5位农民举报称,他们在城区某种子经营部购买的10袋黄豆种,有假冒他人产品的嫌疑。经查是劣质黄豆种,我局当即立案,并派执法人员赴潜江、仙桃等地调查取证,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依法将该经营部未售出的3000斤假豆
种全部收缴,并对经营者进行了处罚。同时按规定奖励5位农民1000元。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局已对19名涉农案件的举报人进行了奖励,总奖励金额达6000余元。五、加强部门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农资市场监管,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协调和配合。为此,我们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请示汇报,争取政府领导支持。市政府及时出台了《
201*年市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孙副市长任组长,工商、农业、技术监督、公安、物价、广播电视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并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了整治“六个一批”的行动。各基层工商分局(所)对群众举报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重点区域、重点市场进行了重点整治、重点打击。深入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是农业生产新形势的需要,是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具体行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确立执政为民的思想,把农民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农民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农民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农民是否满意作为市场监管是否取得成效的第一标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确保农资商品质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为服务“三农”作出工商部门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农村消费维权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农村消费维权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全市系统农村消费维权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开展“红盾护农行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年来,我局牢固树立“农民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作为检验队伍素质、树立良好形象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始终列入我局重要工作日程,早计划、早组织、早部署、早行动,
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红盾护农行动”。今年共查处违章经销“问题”种子4560斤,化肥36.5吨,农药63箱,农机具3台套;受理涉农投诉68件,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2.8万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为切实管住管好农资市场,3月2日,我局组织召开了基层工商分局、所主要负责人会议,就当前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开展“红盾护农行动”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印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打假保春耕”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基层分局(所)组建相应工作专班,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对监管不到位,辖区出现制售假劣农资现象严重的,严肃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此外,我局还确立了农资市场监管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工作机制,全市由公平交易分局牵头,实行分局与分局协作,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区域联合行动,为扎实开展“红盾护农行动”提供了有力地组织保障。
二、大造舆论声势,广泛宣传发动。为了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让农民提高识别真假农资能力,让经营者不进假货、不售假货,我们注重了舆论造势。一是组织“红盾护农行动”宣传车队,在全市各乡镇巡回进行广播宣传,送法下乡;二是印发“常用农资真伪鉴别办法”和“禁用农药、水产养殖用药清单”等宣传资料201*余份,发动基层工商分局(所)管理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及时提示农民在购买农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要求农资经营户印发使用农资技术说明书发给农户,并聘请农资部门专业人员为义务“宣讲员”,以村为单位向农民宣讲农资辨假知识;四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介作用,在电台、电视台播放农资辨假小常识、慎购劣质农资消费警示。今年以来,我局各基层分局(所)采取拉横幅、贴标语、发通告、找经营者座谈、利用当地电视差转台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农资市场管理和“三农”政策,共出动宣传车78台次,聘请农资义务宣讲员68人,拉横幅36条,贴标语156条,印发识别假冒伪劣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布消费警示23条,在各级新闻媒体上刊播涉及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的新闻稿件26篇。
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专项整治。一是实行经济户口管理,对辖区农资经营户的经营资格、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营地址、注册资金等,做到摸清情况,登记造册,录入“经济户口”;二是结合企业年检,严把市场准入关,对农资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查,严格把握农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和开业条件,对不具备条件和无照经营的,强制其退出市场;三是督促经营户签订农资质量责任书,要求农资经营户承诺不进假货、不售假货,争当诚实守信的模范;四是强化日常监管,定期不定期地对农资进货渠道、农资商品合格证、农资商品袋装数量及过期失效等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农资违法违章经营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并予以曝光;五是积极开展农资商品质量抽查。9月27日,我局根据企业投诉,对市种子公司神农大丰种业门市部进行检查,现场查扣了400袋“湘科”牌湘油15号双低油菜种子。经抽样并送农业部(武汉)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湘科”牌湘油15号油菜种子双低指数严重超标,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为了进一步查清案情,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我局及时组织各基层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清查“湘科”牌湘油15号双低油菜种子的专项行动。通过开展清查行动,共查封“湘科”牌湘油15号双低油菜种子1670袋。
四、结合三项建设,促进长效监管。一是结合商品准入制度建设,实施农资商品准入制。在农资市场管理中,督促农资经营户建立健全了进销货台账、进销货发票、质量信誉卡、质量责任书等“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加强了对农资经营户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二是结合企业信用公示制度建设,实施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对79家农资企业实行了分类监管,对模范守信企业和守信企业、警示企业、失信企业和严重失信企业分别实行远距离、近距离、零距离监管,不断加大对失信和严重失信农资企业的监管力度。三是结合12315网络建设,实施农资举报奖励制。充分发挥12315维权网络作用,在各村组设立12315申投诉举报点,同时在市电视台滚动播放农资打假举报电话和奖励办法,对提供有价值案件线索的人员予以重奖,并规定每月25日向社会公布农资商品的举报、投诉及处理情况。4月18日,5位农民举报称,他们在城区某种子经营部购买的10袋黄豆种,有假冒他人产品的嫌疑。经查是劣质黄豆种,
zad小编推荐相关范文:在全区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交流材料
市农村环保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发言
教研室主任暨网络教研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
现场会各镇村经验交流材料要求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