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央和省财政厅的部署,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在调整优化乡镇行政区划中做好资产处置工作和加强财政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全市所有乡镇在~年7月30日以前全面实行乡镇财政集中收付。市财政局结合我市财政管理的实际情况,依托现有的网络资源和金财工程综合业务系统,全面推进乡镇财政改革,在全市130个乡镇建立了全新的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取得一定成效。
一、现实选择
(一)重心转移需要
由于农业税的减免和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县、乡财政的工作重心也将由原来的催粮、催款、抓收入,转变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需要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跟踪问效,这对乡镇财政改革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二)公共财政需要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财政将保证乡镇政府的正常运转,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根据财力状况,为乡镇各类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提供公共性的服务,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改革后的乡镇财政集中收付中心将面临更多更庞杂的公共财政基础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需要启用金财综合业务系统做支撑。
(三)撤乡并镇需要
~年,全市乡镇改革,撤乡并镇,全市由原来的218个乡镇减少到130个,撤并率达到40%以上。大量乡镇的撤并,乡镇财政职能的重塑和归位,为我市乡镇财政改革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二、基本做法
(一)人员培训
为搞好乡镇财政集中收付工作,市财政局于~年对全市130个乡镇财政所会计人员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集中封闭式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公文写作、会计和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金财工程应用系统等,为乡镇财政集中收付中心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知识保障。
(二)网络构架
~年8月以前,各乡镇财政所没有与市县财政的网络,为有效推进乡镇改革,我市率先开通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网络。今年8月,全市采用适时在线两兆带宽的adsl,开通了市财政局到130个乡镇财政所的纵向网络。
(三)规范统一
全市130个乡镇在去年7月底以前建立了全新的财政集中收付中心,绝大多数乡镇完成了“金财综合业务系统”初始化工作,部分乡镇已正式启用该系统处理业务。通过“规范”和“并轨”,达到“市县乡网络统一、收付和核算统一、预算内外资金通过综合预算管理统一”三个有机统一,市、县、乡财政业务操作平台全部统一到金财综合业务系统下。
截止目前,全市130个乡镇已经全面使用金财工程综合业务系统。
(四)集中采购
全市大多数乡镇没有像样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无法满足业务开展的需要,全市130个乡镇财政的硬件配置、更换和软件培训,由各区县财政统一进行采购,大大降低改革成本,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中仁寿县财政局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筹集了9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乡镇财政集中收付中心的硬件配置和软件培训。
三、改革成效
实施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改变了原来财政资金分散的局面,缓解了乡镇财政资金压力;保证了乡镇工资发放、重点支出的需要,提高了乡镇政府的经济应急能力;有效地规范了各部门的支出行为,使单位不敢做假、无法做假、没人做假;加强了财政监督,变事后监督、间接监督为全程监督和直接监督,前移了财政监督阵地,从源头上堵住了财政资金的管理漏洞,为党风廉政建设筑起了反腐墙。
此外,全市各乡镇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省信息中心一开始就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对现有支付软件和核算软件实现了同库操作,使得全市财政在业务上有一个共同的操作平台,无论是对区县和乡镇的业务指导还是软件升级都非常方便。
第二篇:xx县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材料按照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要求,我县加快县镇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预算管理、集中支付、会计核算、政府采购和国资管理“五个一体化”改革,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规范效能的财力支撑。同时,实施村财镇管,全面推行村组代理会计核算制度和会计委派制度,提高村组财务管理水平和全县财政综合调控能力。1-9月,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5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4.9%;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增长113.4%;全口径财政收入5.9亿元,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3.3亿元,增长10.5%,镇级全口径税收收入21863万元。
一、财政改革做法及成效
按照“预算县镇共编、资金集中支付、财务分级核算、政府统一采购”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转变,理清乡镇财权、事权,明确乡镇的收支范围和超收分成比例,极大地提高了各镇培植税收财源和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实施综合预算管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努力增收节支,全面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一)深化收入管理改革,建立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机制
一是实施预算县镇共编。坚持“保运转、保稳定、保重点、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针,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原则,合理界定县镇两级事权、财权和收支范围,将县、镇两级财政的收支情况纳入总体预算,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实施预算县镇共编。
二是实施镇级会计集中核算。建立镇级财政单一账户体系,注销镇级部门银行账户,把部门资金归入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实现统收统支,镇级财政资金结余全额在会计核算中心。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镇级所有支出均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集中支付,实行支付直达,对项目资金严格按项目进度和审批额拨付给业主;对业务支出,按实际发生额拨付给供应商;对部门开支实行报账制。
三是实施国库集中收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健全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范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非税收入全额缴入收付中心,纳入国库和财政专户管理。所有财政性资金由国库统收统支,实现资金收支直达,增强全县集中财力办大事和调节资金余缺的调度能力。
四是强化税收征管。建立了县、镇两级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制定了协税护税奖惩激励机制,与各镇和县级相关部门签订协税护税协议,加强涉税项目的信息沟通衔接,严格实行先证后税,全面建立协税护税网络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促进税收征管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加强税收征管的执法力度,堵塞税收征管流失漏洞,严禁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
(二)深化支出管理改革,初步建立公共财政的支出体系
一是保障社会公共需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服务服从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1—9月,财政共安排各项公共支出达2733万元,增长25.5%;累计完成教科文卫事业支出9551万元,社会保障支出3213万元,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支出142万元,切实加大公共支出力度。同时,按时足额发放全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逐步提标扩面农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二是支持“三农”建设。1—9月,累计投入农业发展资金65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71.05%,比上年同期增加375万元,增长100%。“三农”资金投放坚持“五个倾斜”:即向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科技和农业教育倾斜,向农业产业化尤其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倾斜,向扶贫攻坚项目倾斜,向农村生态建设倾斜,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是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投入。1—9月,工业项目扶持资金支出1646万元;工业港建设支出1071万元;城市基础设施支出2507万元;重点镇建设支出743万元;“三农”支出5851万元。以上五项共计投入118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8%,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四是努力化解镇级债务。不断强化“减债也是政绩”的观念,建立和完善减债目标责任制和债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经营国有资产还债、争取银行积累还债、经营城镇还债、镇级超收分成还债、依法追偿债务还债等措施,努力化解镇级债务。1—9月,全县财政安排资金化解镇级债务650万元。
(三)加强村组财务管理,进一步提高村组财务管理水平
自去年7月份以来,我县在全市率先进行了村组代理会计核算改革试点,全县14个镇均组建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中心”内设村、组代理核算专柜,并全面实行村、组会计委派制度,由县财政局、农发局按程序选拔、委派会计,专职从事村组财务管理,取消村会计和出纳,各村只设一名报账员。村社两级一律使用《郫县村社集体经济专用收据》,实行钱、账分开管理,村社各项资金交由专职出纳管理,任何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集体资金,不得以收抵支、坐收坐支,不得隐瞒收入,不得公款私存私放。同时,建立健全了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审计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各村组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代表群众审查收支凭据,对财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村组财务管理公开、透明,有关村社财务问题的上访案件明显减少,干群关系得到缓和,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首先对县级机关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造册、建档(下一步将国资统一管理工作延伸到各镇),并全部移交县国资办。国资办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向所占用机关出具授权管理书,实行授权管理,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委托经营。同时,进一步加强国投公司力量,对全县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统一经营,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了内部机构和管理制度,为城镇建设和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投融资平台。目前国投公司已融资6000万元,在国家开发银行获取授信贷款2亿元,主要用于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县城市建设发挥了(推荐打开范文网:www.bsmz.net积极深化财税改革,加速财政职能转换,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01*年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36.71;201*年完成财政收入12.3亿元,增长39.39;
201*年完成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33.80;201*年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增长28.99,连续四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四年间财政收入总量累计达58.7亿元,年均递增34.7。201*年全市财政收入与201*年相比翻了近两番,占gdp的比重比201*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18个镇(区)中,有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四年来,财政收入以每年净增4亿多元的规模高速增长,年年上台阶,4年迈出4大步。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201*年,地方财力总额为14.94亿元,比201*年增加10.59亿元,增长2.43倍;财政累计支出42.7亿元,4年年均递增35.6。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实现了收支平衡。
服务发展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201*年以来,财政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4年来,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1.65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4年来,累计减免和退税26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同时,认真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规范财经秩序,优化了投资环境。
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4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201*–201*年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8亿元,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农桥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积极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4年来累计免征农业税0.8亿元,安排0.25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0.47亿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86.5。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户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改水工作,农村受益人口66.8万人。完成了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1194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1499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4年来,教育经费累计支出9.5亿元,201*年,教育支出达2.9亿元
第四篇: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市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深化财税改革,加速财政职能转换,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01*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36.71;201*年完成财政收入12.3亿元,增长39.39;
201*年完成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33.80;201*年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增长28.99,连续四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四年间财政收入总量累计达58.7亿元,年均递增34.7。201*年全市财政收入与201*年相比翻了近两番,占gdp的比重比201*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18个镇(区)中,有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四年来,财政收入以每年净增4亿多元的规模高速增长,年年上台阶,4年迈出4大步。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201*年,地方财力总额为14.94亿元,比201*年增加10.59亿元,增长2.43倍;财政累计支出42.7亿元,4年年均递增35.6。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实现了收支平衡。
服务发展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201*年以来,财政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4年来,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1.65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4年来,累计减免和退税26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同时,认真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规范财经秩序,优化了投资环境。
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4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201*–201*年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8亿元,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农桥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积极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4年来累计免征农业税0.8亿元,安排0.25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0.47亿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86.5。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户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改水工作,农村受益人口66.8万人。完成了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1194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1499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4年来,教育经费累计支出9.5亿元,201*年,教育支出达2.9亿元,比201*年翻了一番多。建立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消化义务教育负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于此同时,相关文化政策按规定得到基本落实。
加大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保体系建设。加大了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机制,确保了全市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4年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累计达5.2亿元,至201*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9亿元,进一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安排卫生事业费1.03亿元,安排基本医疗保障经费1.01亿元;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基金;支持农村卫生院建设,改善了镇(区)卫生医疗条件;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坚持开拓创新,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果
201*年以来,市财政局根据逐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化了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改革和完善镇(区)财政体制。201*年对镇(区)实行了“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的新体制,确定比较宽松的收支基数(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5、13、11,支出递增比例为7、6.5、6),改进了收支挂钩方式,明确了超收财力全留的办法(除上交省20和所得税中央60部分)。201*年又适时进行了完善,适当提高了收入基数,进一步放宽了收支基数的递增比例(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1,支出递增比例为6.5等),新的镇(区)财政体制调动了镇(区)当家理财、增收节支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镇(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01*年,实行了部门预算试点,201*年全面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工作,至201*年,部门、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部门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细化了预算编制,规范了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1*年,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市级单位和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从201*年7月1日起,在市级机关选择5个部门9个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财政管理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建立了镇(区)财政结算中心,增强了镇级财政的调控力度,提高了镇级财政的管理水平。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201*年政府采购目录增加到39个,并将工程采购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使采购规模逐年扩大。4年来,累计完成采购金额1.43亿元,节约资金0.18亿元,节约率为11。
积极参与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规范操作,不留尾巴。201*–201*年期间共完成近300户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通过改制,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建预算外资金管理新体系。初步建立了新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启用新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信息化系统,完善以“收支脱钩”和“票款分离”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坚持以人为本,团队建设能力明显提高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是财政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几年来,市财政局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近年来共荣获各级授予的荣誉称号达28项。201*–201*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先进党支部”;201*年被市委评为“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先进集体”。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几年来,市财政局硬化财政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财政干部的学习、考核、奖惩和任用机制。紧密联系财政干部的思想现状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三个代表”、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爱财政、爱岗位教育,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珍惜热爱财政工作岗位,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主义财政事业勤奋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服务于发展大局;同时,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了在财政工作中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重视制度建设。几年来,为了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制订和完善了《机关办事议事规定》、《机关工作纪律》、和《局机关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财政局创“三优”服务承诺》、《财政局机关行政管理制度》、等5大类共24项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突出文明创建。局党组把推进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机关建设与推进财政工作上台阶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局开展了“三创三满意”活动,即围绕提高干部素质,创建学习型机关;围绕促进经济建设,创建发展型机关;围绕转变工作作风,创建服务型机关,使财政各项工作达到基层满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的目标。全局通过开展“全市经济上台阶,财政机关服务如何上水平”的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中心工作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争创意识和群众意识,形成人人围绕发展转,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三优”科室创建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型机关建设的措施,如《市财政局积极推进责任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意见》、《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同时,紧紧围绕“风正、气顺、心齐、业兴”的目标,坚持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两手抓,在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重作风、讲效率的风气。几年来,全局未收到一封反映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人民来信,无一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第五篇:乡镇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乡镇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镇位于××市中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万人,乡镇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目前全镇残疾人××人,占全镇人口总数的××。多年来,我们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残疾人工作作为关爱弱势群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做到了残疾人工作有位置、有投入、有组织、有实效,真心实意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扶残助残的成功之路。先后荣获山东省和济南市残疾人工作示范乡镇等称号。
一、抓建设,努力夯实工作基础
以提高残联“代表、管理、服务”功能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重点强化四项建设,进一步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一是加强了残工委组织建设。镇上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残联、民政、卫生、财政、妇联、共青团、教育、计生、公安、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镇残疾人工作的组织、开展和落实。党政领导每月听取残疾人工作情况汇报,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并且做到了组织、人员、资金和场地“四个保证”,形成了残疾人工作不但有“网”,而且有人;不但有站,而且能“转”的工作机制和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了镇村残疾人组织建设。镇残联达到了“六有”标准,即:有专职干部、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有领导小组、有完整的组织机构、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有康复站和服务社。全镇××个行政村利用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全部成立了残疾人协会,由村主任担任协会主席,由名村干部兼任协理员,协助主席办理日常事务。同时,我们注重将有一定政治头脑和工作能力的残疾人选拔为村干部。山西村残疾人韩宝东自强不息,利用自己学到的养殖技术带领群众致富,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被党员和群众推选为支部书记兼村主任。三是建立了志愿者助残联络站,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康复、就业、医疗、娱乐等系列化服务。镇团委、妇联、卫生院等单位的干部职工,踊跃担当助残志愿者,每年都利用“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老人节、春节等节日,采取捐款献爱心、送节目上门、为残疾人义务健康查体的形式,为广大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和帮助。四是成立了镇肢残协会,工作总结《乡镇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在××年非典期间,组织开展了向全镇医务
工作者献爱心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余名肢残会员自筹资金一千多元,为医务工作者购买了消暑饮料。××村残疾人××书写了“仁义博
爱”的横幅,摇着轮椅亲自送到镇卫生院,表达了全镇残疾人积极参与,回报社会的一片爱心。
二、善引导,全力营造扶残助残氛围
始终以做好实现残疾人康复和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己任,想残疾人所想,急残疾人所急,做残疾人所需,制定优惠政策,提
供资金支持,使残疾人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形成了全社会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先后制定出台了《××镇关于加
强残联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镇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的若干意见》,从根本上保证了残疾人工作的健康顺利开展。在工作中一是投资万
元,建立了高标准的残联办公室,配备了名工作人员,明确理事长享受部门中层正职待遇,专职干事协助理事长开展工作。为办公室配齐了电
话、档案橱、微机、打印机等办公设施。同时规定在落实好“两保”的同时,全镇名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二是要求劳动保障、工商
、税务等部门认真落实好安排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维护残疾人平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三是为残疾人设立了生活困难残疾人医疗救助
专项资金,建立生活困难残疾人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及时对因生病或自然灾害致贫的残疾人给予救助。四是把残疾人事业经费列入镇财政预算
,并逐年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了我镇残疾人事业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全镇累计投入资金余万元,完善了镇村两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
目前已建成镇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设立了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优质的康复训练与服务。
三、强服务,着力构建四个平台
⒈构建增收平台。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了《××镇安置残疾人就业实施办法》,对全镇余家企业的残疾人安置情况进行按比例就业调查
统计。近年来按比例安排就业残疾人余人。同时,大力落实扶持福利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市福利铸造厂等家福利企业,集中安置就业
残疾人名,较好的发展了残疾人就业龙头和主力军的作用。在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和自愿组织就业工作中,我们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帮助
残疾人找准市场需求,选择适合于他们特点的投资孝见效快的小种植尝小养殖尝小商店等经营方式,并且积极协调与农村金融等部门的
关系,从资金、技术等方面为残疾人发展生产提供全方位服务,使他们渡过生活和经济难关。先后对全镇余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投入扶持贷款
近万元。同时,我们以种、养殖业为发展重点,积极筹划建立残疾人就业基地,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持措施,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去
年,我镇多方筹资万元,建立了济南市残疾人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基地占地亩,以种植苗木、大葱为主,兼种果树、杂粮等经济作物,年
总收入达万元。现已安排名残疾人常年在基地从事生产劳动,不仅减轻了他们的家庭经济负担,而且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收入来源
。同时,我们充分发挥就业基地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中心的作用,今年以来,已举办培训班期次,培训残疾人余人次,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他
们的生产劳动技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步,我们将投资万元,硬化道路平方米,投资万元扩建培训教室平方米
欢迎阅读其他精彩内容:在全县乡镇企业会上的经验交流材料
财政绩效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财政政风行风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经验交流材料
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