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论文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论文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13:21:46 | 移动端:逊克职业技术学校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论文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职业技术学校 韩雪梅

写作是以语言符号为手段创造精神产品的劳动。写作能力既是一种文学表达能力,更是一种借助于文学进行思维的能力。新课标指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思考周密,认识深刻,具有独创性目的,这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
一、训练思维的共同一体,流畅性

思维的流畅性即指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善于联想,面对眼前出现的新问题,能不受原有答题的顺序方式或现成材料的束缚,而能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动,只要不离开问题,发散量越大越好。

议题就使学生在独立作文之前,对作文题目或作文内容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法被当代创造工程的奠基人奥斯本誉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能在短时间内激发极大创造力的集体思想方法”。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讨论有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项砥砺将使思想锐利。”议题可以是讨论一个或一组题目,也可以是先就一个大的体裁、大的范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后归纳成几条或几个题目让学生写或由学生根据所议论的问题自由命题作文。在议题时,须注意让学生建立“立体思维坐标系”,即养成双向思维的习惯,既要横向全面地看问题,又要纵向发展的看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够多角度地得到发散。一次作文训练时,我给学生出了个作文题《牛》。学生从牛面朝黄土背**的脚踏实地,发散出一种老黄牛精神;从牛辛勤劳作而默默无闻的属性,联系到**迅以牛自喻,郭沫若以牛尾巴自喻,发散出一种谦虚求实精神;从牛有股子犟劲,发散出一种可贵的牛劲;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发散出一种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征,发散出一种勤于思考,温故而知新的观点;从牛生前拉套,死后捐躯——牛肉、牛毛、牛皮、牛黄、牛粪都有用,发散出一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等等。同一头牛,学生见仁见智,同中求异,常写常新,这不能不说是发散求异思维的丰收。再比如,我让学生写《大森林的联想》,要求同学们要想得细、具体,从形、神等多方面进行联想,不能想到一点就停止,要尽量达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同学们从大森林的壮丽、丰富资源,想到祖国的繁荣富强;从树木的成长,想到人才的成长;从森林、树木,想到集体与个人;从毁林开荒、破坏生态平衡,想到明天的后果:水土流失、洪水泛滥、环境污染;从昨天茂密的森林想到今天的资源危困;从泉水叮咚,想到郭小川的《祝酒歌》……同学们把种种联想,点连点,面连面,写成了一篇篇闪烁着创造思维的文章。这些来自学生思维的作文训练,生动活泼,远比“一言堂”式的单一命题要丰富的多,实际的多。

二、互相评改,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在于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局限某一方面,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固而能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相互评改,指的是作文之后,学生与学生或学生与老师一起共同评改作文。由于阅历和知识水平所限,学生的作文不可能尽善尽美,毫无纰漏。通过互改可以锻炼学生的评改能力,让他们的字词句篇、语言修辞等各方面的认识能力、感知能力、表达能力等从另一个不同于作文的角度得到扩充。在相互评改作文时,可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帮助他们发展新观念,使文章能写出新意来。

1、变换角度立意的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是在评改时,让学生“反其意而行之”,从不同于原文的角

度去考虑问题,去评改作文。也可以是出一个作文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构思立意。如《评“一目十行”》,从阅读速度着眼 “一行十目”难免有少慢差之嫌,尤其是以当今知识爆炸、信息密集的观点出发,可写一文扬“一目十行”而抑“一行十目”。但若从阅读的质量着眼,反对读书时的草率仓猝,又可以写一文扬“一行十目”而抑“一目十行”。如有位同学考试时,擅自涂改分数,把低分改为高分。以这一题材作文时,大多数同学从“为人要诚实”、“反对弄虚作假”这一角度立意构思。这样写,没有错。但大多数同学都把作文改写成大批判稿,只把矛头指向当事者个人。显然,这样看问题是片面的,若对追求高分的本质缺乏剖析,将不利于大多数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于是,我引导学生从造成追求高分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等种种客观因素着眼,从“砸碎分数束缚”的角度立意。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沿着纵深方向发散,形成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变通思想,思想认识水平得以提高,文章的立意也就把高了。

2、选材的变通训练

有些作文立意上变通性较少。 如歌颂父母亲友之爱的作文。对这类作文

可以对学生进行选材上的变通训练。如写“我的母亲”。通常写作的材料不外是母亲灯下缝补、母亲终日操劳、母亲的体贴关怀等。于是,变换一下角度,让学生从“打是爱,宠是害”的观点出发进行选材方面的变通。有位同学写了母亲为了纠正自己懒散,疲塌的作风而作的种种努力,包括呵责,甚至打骂。同时写了母亲在暑假期间,如何“铁石心肠”地把自己送到又晒、又脏、又累的打石场去抡锤打石,汗水淋淋涤荡了一个月的“苦力”。紧张、繁重的体力劳动容不得半点懒散、疲塌。此时,“我才真正懂得了劳动的艰辛,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也理解了母亲的心。”文中满怀激情地歌颂了深沉严厉而又理智的母爱。由于选材新,文章也就迸发出了新意。

3、表现手法的变通训练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的作文都需讲究手法的变通,尤其是对那些立意无法拔高、材料又有所限制的作文更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表现手法方面的变通训练。如《我的故乡》这类具有说明性质的作文,学生写来往往容易流于平淡直铺。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位于祖国的东北部,南面是小**岭,北面是**……”这样写文字呆板、文采不足。经启发、引导,学生改为:“**位于祖国的东北部,它南枕着巍峨的小**岭,北邻着**,龙江水日夜奔流,象海防战士一样巡逻在中俄的边境线上…….。这样一改,有比喻句、有拟人句,语言生动活泼,有了新意。

三、用反馈法,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思维的独特性是指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的见解,它代表着发散思维的本质。

由于阅历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学生独特见解的形成需经过充实、完善的过程,应设置一定的环境使它们对所提出的新观念进行反馈并加以评价、修改和完善。而作文教学中的一题多做、一事多写,是思维进行反馈,使思想明确化、条理化以形成独特性的好形式。如在“针对意见时发表议论”的议论性作文中,有位学生第一篇作文这样写道:“晓宇看见其他同学的椅子坏了,坐得不舒服,就把自己的椅子换给他。这是件小事,但做了这件事,就说明他不损人利己、思想品质好。”这段话这对事实发议论,就是论理,较具体切实,但不很准确,有事例小帽子大之嫌。经过师生共同评议之后,它接受了新的信息,思想认识水平、分析能力提高了。于是,它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评价、修改。第二篇作文他改成这样:“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把好椅子让给别人,自己坐差的,这是件很小的好事,做一件好事虽不能反映一个人的本质。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坚持做好事,就能“积善成德”。如果不防微杜渐,就会走向反面。第二篇作文能用发展的眼光,纵向的看问题,说理清晰、立意也高,可见经过反馈后的一题多做,能使智力锤炼得精细、深刻。思维的独特性也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是一个由简到繁,由运用单一的方法到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由以教师引导为主逐步过渡到学生运用为主,由模仿到形成方法系统的过程。发散方法的训练是反复练习,不断强化,并呈层进式的结构;思维方法的训练与作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既为同步发展,又有着明显的阶段性。思维训练可以摸索出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逊克职业技术学校 作文教学中的发散思维训练 论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9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