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初中生作文语言的问题分析及优化技巧

初中生作文语言的问题分析及优化技巧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13:23:45 | 移动端:初中生作文语言的问题分析及优化技巧
初中生作文语言的问题分析及优化技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方面的要求是:“7-9年级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1]。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目中无人”[2],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反映到作文教学上,就是按照训练目标大讲特讲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写作技法,不厌其烦地进行实用性文体的写作训练,把学生当作训练机器。其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作文教学花力气最多而收效甚微。中学作文教学到底现状如何?带着这一目的,我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确定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调查样本,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地缘因素,南京市是江苏省省会,传统概念上属于苏中地区,而六合区是连接苏南和苏北的中枢,基础教育上多少呈现出南北“合流”之势,期望窥此“一斑”而知本省市语文教育的“全豹”。二、基础因素,该市是文教大市,但还不能算文教强市,语文教育水平处于全省的中间状态,六合区处于全市中间状态,调查对象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我们分两个层次展开,重点调查了六合区励志双语学校和六合区马集镇初级中学,力求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南京市六合区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访谈、听课的方式,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对教研员、教师进行访谈以及通过实地听课,从学生方面、教师方面和师生双方面全方位了解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00份。与教研员、教师访谈20人次;实地听课80节课,涉及初中与高中,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常态课与公开课。
笔者曾对南京市六合区马集镇初级中学和六合励志双语学校的初一至初三年级十个班的500名学生进行过作文抽样分析。分析目的:考察中学生语言能力;抽样人数:500;抽样范围:实验班120份,普通班380份。具体情况如下:





文句简洁流畅有文采


语句通顺、语病较少


不通顺、病句别字多,枯涩


不知所云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60


12%


170


34%


260


52%


10


2%





从上表不难发现,中学阶段的学生作文语言多数令老师头痛不已。冷静地反思一下,多年来作文教学围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重文体训练,重审题立意,重结构谋篇,重材料剪裁,强调开头结尾的方法,过渡论证的技巧,偏偏忽略或淡忘了作文训练中最核心的问题——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多年,我们却没能记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的要素”[3]。很明显,这种做法是违背语文学科本身的规律的。
二、初中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初中生作文中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是不会审题立意,不是没有生活积累,也不是不懂谋篇布局,而是语言表达能力极差,标点使用不当,错别字多,病句迭出,语句不通顺不连贯,写出来的文章丢三落四,疙疙瘩瘩。从大量的初中学生作文语言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
语言枯涩。最突出的表现是词汇贫乏。这肯定与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有关,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生对学过的词语不善于运用,写出的文章总是那几个词语,总是那几种句式,干巴巴的几条筋,读来味同嚼蜡。这样枯涩的语言当然就难以显示出个性了。
陈词滥调。如写外貌——大眼睛,苹果脸;写景物——阳光明媚,鲜花盛开;写时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写惊奇——嘴巴张成了O型;写着急——像热锅上的蚂蚁;写嘴馋——馋猫……这些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话语标本长盛不衰,个性早已湮没殆尽。
故作深沉。主要表现为语言的成人化。动不动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失败是成功之母”、“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语言“成熟”之至,思想老气横秋,毫无与自己的年龄和生活相契合的话语机智,完全失去了青少年学生的天性。
空洞无物。语言基本上是“假”、“大”、“空”的混合物。开篇转弯抹角,结尾喋喋不休,中间亦是“空手道”,看上去多是些似观点非观点的句子,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大多是一些标签式的口号,甚至找不出一点属于个人的语言创意。
以上几点,可以说是制约学生语言表达的“瓶颈”。究其原因之一是学生对作文的态度。
不少学校的一部分学生视作文为畏途,即使拼凑也难以成篇;另一部分学生只能制造少情寡味、为写而写的“大路作文”;只有少数学生由于家庭的影响或个人的天赋等原因,能写出像样的作文。在这些学校,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作文就是“编”“吹”,别人写得好自己却写不好仅仅是因为别人会“编”善“吹”,而自己仅仅是不“编”不善“吹”。同时,不少学生由于怯于写、懒于写、凑和着写,一句话,没有唤起自己作文的主体的冲动,没有品尝过宣泄感情、敞开心灵的愉悦,人格境界也未能在用心、动情的作文过程中得到提升。
初中作文教学,应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视语言训练,要求学生做到用词恰当,语句通顺、连贯,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以句子和段落训练为突破口,进行语言表达的层次化练习,先求通顺,再求连贯、得体,最后达到语言表达的符合逻辑和富有文采的有机结合,在作文训练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要抓住语言表达训练不放。下面仅就如何优化作文语言,谈几点个人漏见。
三、优化作文语言的技巧
中学生在作文中优化语言的技巧主要体现在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妙用修辞手法、善用名句美文、展示个性风采。学生作文中,只要有一点闪光耀彩的地方,就可以给肯定和鼓励,以使文章在通顺的基础上展示各种语言风采。
(一)、选用生动词语,使词语有表现力
1、选用动词。动词在语法功能上充当句子的谓语,因此它是表现力最强的词语。锤炼好动词,能大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善于运用形象鲜明的动词,把静态写成动态,把一般写得传神。例如:“我在春天寻找你美丽的踪影”,一个“寻找”显得很平淡,如换成:“我点击整个春天,寻找你美丽的踪影”,这样的句子因为使用了网络语言“点击”,让静态的叙述带上了形象的动作,就显得富有表现力。
再如:一个同学写回家后的温馨感觉,当写到:“锅底下窜着蓝色的火苗”时,他寻思再三,后改为:“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顿时使整个句子温暖如春。可见锤炼动词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但要根据语境的需要去锤炼最恰当的动词,不可离开具体的语境而矫揉造作,那样反而会弄巧成拙。
2、选用修饰性词语。学生遣词选句要避免陈词滥调,力戒人云亦云,要创造出具有个人“专利”的词句。请看下面一句话:“早晨,阳光照着我的卧室,小鸟扇动着翅膀,在树上鸣叫。”这样的句子还不足以反映作者享受大自然时的愉悦心情,如改成“早晨,明媚的阳光柔柔地照着我的卧室,轻盈的小鸟翩翩地扇动着翅膀,在树梢上唱歌。”表达效果要强烈得多。
(二)、善用多种句式,使句子富于变化
在一篇文章里善于选用多种句式,可使文章句式摇曳生姿,波澜起伏,富于变化。我们写文章时有时为了强调,常常不用陈述句而用反问句,例如:“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抹余辉,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我们默默地战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张若翕的记忆中。当许许多多都已逝去,当许许多多都已凋零,当许许多多都已被埋葬的时候——难道我们会真的遗忘曾经拥有的吗?”小作者在这段话的最后,运用了一个反问句,有力的表达了决不遗忘曾经拥有过的一切的思想感情。
(三)、妙用修辞方法,使语言彰显魅力
运用修辞是美化文章语言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无论是比喻的生动形象,还是拟人的新鲜活泼,排比的气势磅礴,修辞会为文字插上想象的翅膀,会为情感抹上迷人的色彩。
1、比喻。比喻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最富表现力的辞格,它能化平淡为生动有趣,化深奥为浅显易懂,化抽象为具体形象。运用比喻要注意思想感情。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我从小跟着妈妈长大,我从妈妈那里学到了许多知识。”这样平铺直叙的句子在我们同学的作文里比比皆是。而有人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我不识字,妈妈就是图书馆,我读着妈妈。”把妈妈比作图书馆、比作一本厚厚的书,作者对妈妈心存感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下子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2、拟人。能使人、物、景栩栩如生。如写《秋天的校园》中的“菊花”:“秋风瑟瑟,一盆盆秋菊的小脑袋在不停地、快活地摇晃着,还不时悄悄地把头伸进我们的教室里,好奇地欣赏着这几十双求知的小眼睛,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这段巧用拟人的手法写秋菊,惟妙惟肖地把人与景融为一体,多么形象有趣啊
3、排比。排比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辞格,是锤炼语言的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如一篇名为《转折命运》的中考作文的开头:“命运是什么?命运就是西楚霸王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叹。命运就是屈原一心报国、屡遭排挤而留在汩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就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指尖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慷慨悲壮的交响。”运用排比手法,造成文章磅礴气势,深刻而全面地诠释了命运的丰富内涵,让人一读就留下不同凡响的鲜明印象。
(四)、引用名句歌词,使语言亮丽生辉
1、引用名言
巧妙引用诗词名句,能使笔下生花、凸现亮点。我们平时积累了那么多语言材料,写作时何不拿来化用?例如一个同学在《飘落的秋叶》中是这样引用名句点明主题的:“你飘落了,打着旋儿,缓缓地、悠悠地落下。是留恋枝头,还是忧郁悲伤?不,都不是。那是你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是欣欣然的婆娑舞姿,是向母亲表示着赤子之心。‘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经历了严冬的磨难与春的更新,你坦然化作泥土,以自己的生命去滋养、护理新的生机。于是,叶儿更青翠,花儿更绚丽,果实更甜美。”在这段话中,作者用名句俗语热情的赞颂了秋叶无私的奉献精神,使主旨得到了深化。
2、引用歌词
许多优美的流行歌词已经成为语言的“珠宝”,像“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彩虹。”形象的道出了生活的真谛;像“十六岁的秘密装满沉沉的书包,十六岁的日历写满长长的思考”,对偶工整,妙用词语,展现了年轻一代的特征。借用流行歌词,可作标题,如:《我的未来不是梦》《今夜你会不会来》;作开头,如:一个学生写自己的家时,想到父母的离婚,心里十分痛苦,借用了《我想有个家》作开头,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作结尾,如:一个学生因为学习负担太重而离家出走,后又回到家里。文章结尾巧妙而贴切的引用了一句流行歌曲:“握在手心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回家的感觉就在不远的前方。”家的温馨,亲人的呼唤,尽在不言之中。
(五)、运用个性语言,使文意韵味无穷
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折射着作者独特而各具魅力的人生,有意蕴的文字是通过最美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最美的语言应该是精确而妥帖,深刻而含蓄的。又如:水是慷慨的天使。雨霏霏可以滋田,雪皑皑可以沃野,江滔滔可以扬帆,湖泱泱可以荡舟,河清清可以爽心,泉汩汩可以悦耳,茶津津可以润喉,酒醇醇可以助兴……一段文字中用一两个叠词我们往往不会在间,但本段文字一口气连用了八个叠词,鲜明的意蕴便扑面而来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作文的问题,说穿了是语言的问题。语言是文章存在的形式。如果一篇作文的语言贫乏,句式滞涩,辞不达意,即使要表现的内容再好,也会面目可憎,因此,作文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考虑立意、情感和构思等问题,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使文章的语言准确、简洁、生动流畅,乃至有文采。由此可见,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只有语言过关了,我们才有可能做到洋洋洒洒,下笔千言,才有可能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好文章来。
注 释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4年7月版第12页,人民教育出版社。
[2]周万清《诗歌、写作教学的金矿》《语文学习》2000年第8期第1页。
[3]《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意见》苏教研(1992)22号文。

参 考 文 献
1、章熊、缪小放 《简明·连贯·得体》语文出版社1999年8月版。
2、郭铁良《最新高中生夺冠作文—语言文采》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周万清《诗歌、写作教学的金矿》《语文学习》2000年第8期
4、韦志成《试论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武汉教育学院1998年1月
5、曹济南《高效作文语言艺术技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
6、孔令达、姚国荣《语法、修辞、逻辑》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初中生作文语言的问题分析及优化技巧》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9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