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转型之引擎: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转型之引擎: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13:27:31 | 移动端:转型之引擎: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转型之引擎: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全省服务业调研年全会精神,研究分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局组成调研组,分别与部门多次沟通,先后到企业调研座谈,研究学习了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搜集省及先进地市的相关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涵、发展历史阶段、当前全市发展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入手进行了全面分析,力争全面把握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更侧重准确查找和分析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力图增强工作建议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及所处历史阶段
(一)生产性服务业范畴及特点
1、生产性服务业范畴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但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即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其它产业生产商品和服务而非直接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产业,它们进入经济各个部门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生产过程,是一种中间投入,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而从企业内部职能中分离出来的新兴产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外汇、风险投资、债务市场、基金管理等金融保险业,会展、设计、研发、广告、法律、咨询、会计、租赁、工程、经纪等中介服务业,代理、检测、仲裁等技术服务业。按照山东省统一标准,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六大行业。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极强的支持和带动作用,尤为对制造业的影响,其贯穿于制造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进而生产性服务业除了具有服务业的一般特点以外,还具有自身的显著特征:
一是中间投入性。中间投入特征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最基本特征,它作为产品或其它服务的投入,发挥着中间功能,对生产性服务的消费是一种非最终消费,而是为了生产并创造更大价值而进行的中间性的生产消费。
二是人力和知识的高资本密集性。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以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为主要生产要素,一般都是有相当的知识含量,这是与传统服务业如餐饮、商贸等产业的最大区别。
三是技术和产品创新性。人力和知识资本的高密集性决定了生产性服务业是高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的重要推动者,并能引导制造业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
四是产业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从企业发展的产业链分析,把企业的生产活动分为产品开发、采购管理、生产加工、产品发运、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上游、下游这两个环节都属于生产性服务,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高度关联。
(二)当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背景、所处历史阶段及企业发展主体方向
1、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中服务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许多城市巩固和提升工业基础、带动财政收入和促进就业增长的主导产业部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扩展成为经济发展创新能量最为强劲的一个部分,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各国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当前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复苏与调整并行的发展形势,以及国内经济增长的适度下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生产性服务,作为当今产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和全球价值链中的主要增值点、盈利点,一方面,我国需要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升级来解决经济发展所遇到的诸如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工业行业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国际知名品牌等问题;另一方面,制造业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体系健全、功能完备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支撑。多重因素迫切要求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其中要深化专业化分工,加快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发展。要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
***市十二五规划及201*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充分发挥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优势,坚持市场化、专业化、集聚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功能定位准确,集聚辐射力强的集聚区;重点建设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大项目;重点扶持一批拥有自由品牌,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促进全市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领域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信息业。也就是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重要任务之一。
2、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所处历史阶段
从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规律进程看,大致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一产比重下降,二三产比重不断提升,特点是一产比重下降较快、三产比重上升较慢,二产比重提升较快,并逐渐超过50%;第二阶段,二产速度放慢,三产速度加快,一产、二产比重逐渐下降,三产比重不断提升,并逐渐超出50%。从我国数据看,自2006年以来全国二产比重从48.7%有所放缓并呈现下降趋势,201*年二产比重已降至46.8%,一产比重自改革开发以来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年一产比重降至10.2%,三产比重渐进提高到43.0 %,我国大环境已处在第二阶段初期。但在我国目前的很多地区,由于世界制造业的转移,第二产业总量大、发展速度依然较快,许多地区二产比重还在50%以上,但从三次产业发展动态看,第一、第二产业逐渐小幅下降,第三产业渐进提升,产业结构形态正处于第一阶段末期和第二阶段之初,也就是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关键时期。我市当前就处于此种状态,第二产业比重自2006年最高57.6%降至201*年的55.7%,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小幅下降至10.69%,第三产业201*年提升至33.7%。
从服务业发展规律看,服务业发展主要有两个阶段:一是工业化时期的传统服务业主导阶段,二是服务经济时期的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主导阶段,传统服务业比重不断下降,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从近几年服务业行业数据分析,当前我市传统服务业比重呈现上升后略有下降的交替发展趋势,传统服务业中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比重由2005年的39.7%提高到2008年42.2%后,又下降至201*年的38.4%。此种现状主要为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制造业逐步分离出诸多服务业新兴业态,且对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加大,生产性服务业以金融、信息、科技为主导新兴服务业态呈现逐步发展,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比重由2005年的38.0%提高到40.3%。由上述数据判断,我市目前服务业发展是由传统服务业为主导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初期,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发展不稳定因素尚存。
从生产性服务业总量看,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发达成熟经济体存在较大差距,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在制造业逐渐成熟之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会逐渐提高并最终大于1,即每一元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一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201*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值为0.25,也就是说,我市每一元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0.25元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服务。从全市经济发展、服务业发展及生产性服务业自身发展的综合分析,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3、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展主体方向
从当前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趋势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制造业企业的服务业转型。有的企业外包制造业务,自身专著于服务业务,自身转型为服务业提供商。
二是服务业企业领域拓展。有些服务业企业拓展新兴服务业领域逐渐发展壮大,而从原来的企业中独立出来形成新的服务主体。如很多银行机构不断分离出来新领域服务主体,如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三是制造业企业外包需求促生量多面广的专业生产性服务业主体。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平均30%-40%增长催生了大量服务外包承接商,涉及软件、信息技术、研发设计、现代物流、呼叫中心、金融后台等众多领域,此众多领域均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范畴。
二、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总量不断扩大,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有所提高
201*年,***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现价增加值达406.5亿元,是2005年的近2.4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分别为199.02亿元、256.55亿元、321.45亿元、362.18亿元、406.53亿元。201*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现价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0.3%,比2005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从总体看占比有所提高,从近几年发展曲线看,占比呈现先高后低的发展趋势,2005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38.0%,以后持续提高至2008年41.7%最高点,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工业增长有所回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下滑至41.2%,201*年占比仍持续下降40.3%。

(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不变价)年平均增速均高于服务业和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006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年平均增速为18.5%,高于服务业年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从各年份看,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不变价增速除201*年外其他年份均高于服务业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尤为2007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不变价增速最高为25.1%,高于服务业5.3个百分点,高于地区生产总值9.2个百分点。201*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速均低于服务业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主要为生产性服务业主体行业增速下滑所致,其中尤为金融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增速同比回落了23.2个百分点,另外,批发业回落了3.4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回落了1.4个百分点。
201*年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税收56.9亿元,比2005年增加44.2亿元,年平均名义增幅为34.9%。生产性服务业税收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3.6%,比2005年提高了6.04个百分点。

(三)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实现增加值总量不断增加,行业增长状况良好,内部结构有所优化
201*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9.38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2.4倍;批发业实现增加值127.7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2.4倍;金融业实现增加值92.9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2.8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24.45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1.8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99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3.9倍;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86亿元,总量是2005年的2.7倍。各年份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情况见下表:








各年份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实现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年




第三产业


517.93


637.56


770.30


879.2


1040.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13


90.84


114.92


112.1


117.50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3.10


26.91


30.95


32.7


34.45




批发业


63.03


73.37


91.72


108.6


127.71




金融业


38.61


46.75


57.49


77.5


92.9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0.15


11.21


16.40


19.7


33.9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6.00


7.47


10.00


11.6


12.86




从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年均增速看,各行业总体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除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及批发业增速略低于服务业(16.4%)年平均增速外,其他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金融业分别高于服务业年平均增速13.7、4.6、3.2、2.7个百分点。年平均增速最高的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30.1%,其次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21.0%,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为19.6%,金融业为19.1%,批发业为16.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为12.6%。
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看,内部结构逐步优化。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两大传统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有所下降,新兴服务业占比渐进提高,201*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两大传统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由2005年的61.0%变为58.5%,五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从各年份两大传统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曲线看,五年间传统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2006年、2007年、2008年占比持续增高,至2008年占比达到最高点64.3%后,2009年回落至60.9%,201*年为58.5%,相应同期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持续走高。从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内部结构看,201*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29.2%调整为28.0%,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批发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31.67%调整为30.45%,比重下降了1.2个百分点;金融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9.4%调整为22.16%,比重提高了2.76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11.6%调整为8.2%,比重下降了3.3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5.1%调整为8.1%,比重提高了3.0个百分点;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5年的3.02%调整为3.07%、比重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及内部行业占比情况(%)




 


201*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


40.33


41.19


41.73


40.24


38.4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8.01


30.96


35.75


35.41


29.2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8.21


9.03


9.63


10.49


11.61




批发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


30.45


29.98


28.53


28.60


31.67




金融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22.16


21.39


17.88


18.22


19.4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8.10


5.44


5.10


4.37


5.10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07


3.20


3.11


2.91


3.02




(四)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总量不断提高,行业投资结构有所优化
2005年以来,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总量总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投资总量达到最高,2009年和201*年虽略有下降,但仍是2005年的3.1倍和3.0倍。2005年投资总量为28.5亿元、2006年为23.9亿元、2007年为33亿元、2008年为102.3亿元、2009年为88亿元、201*年为85.4亿元。
从各行业看,投资结构有所调整,201*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投资总量大幅提高,分别达到12.24亿元、41.87亿元、25.6亿元,是2005年的6.1倍、13.1倍、9.8倍,三行业投资总量占生产性服务业投资比重由2005年27.4%提高到95.6%。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金融业投资有所下降,201*年投入总量分别为0.86亿元、4.27亿元、0.58亿元,比重由2005年的72.6%下降为4.4%。




2006-201*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年




生产性服务业总计


28.5


23.9


33


102.3


88


85.4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12.3


9.7


20.6


55.7


20.4


0.8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


0.9


1.5


6.1


8.2


12.24




批发业


7.8


6.5


6


19.5


9.8


4.27




金融


0.6


0.3


0.4


0.7


0.5


0.5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2


5.1


3.3


13.8


16.6


41.87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


2.6


1.4


1.1


6.5


32.5


25.6




(五)生产性服务业主要行业发展状态良好
交通运输业。201*年全市公路客、货运量分别达到2.15亿人次、2.03亿吨,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100亿人公里、647.3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3.3倍、2.6倍、2.45倍和14.1倍。水路运输完成货运量930万吨,货物周转量82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5.4倍和2.3倍。港口吞吐量增长迅猛,港口吞吐量201*年1511万吨,年均递增30%。中心城区公交客运量完成13340万人次,营运线路达到61条,线路总长度达到1157.9公里,营运里程达到6026万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2.9倍、1.5倍、1.4倍和2.1倍。
金融业。20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307.7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2042亿元,年均增长率21.2%;本外币贷款余额2571亿元,比2005年末增加1694亿元,年均增长率24.5%。实现利润67.4亿元,比2005年平均增长43.97%,不良贷款率为1.26%,与2005年相比下降8.5个百分点。
保险业。201*年产险、寿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6.45亿元,年平均增长23.8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7.54亿元,年平均增长29.03%,人身险保费收入58.91亿元,年平均增长21.77%;201*年全市保险深度达到2.7%,保险密度达到951元/人。
电信业。201*年全市电信业务总量为64.8亿元,比2005年增加23.7亿元,年平均名义增长9.5%。
批发业。201*年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为226.2亿元,比2005年增加149.87亿元,年平均名义增长23.7%。
(六)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总量不断增加,占比有所提升
根据有关资料推算,201*年全市从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有37.96万人,比2005年增加19.2万人,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5.4%,比2005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为7.9%,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从行业划分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业,分别为13.6万人和12.97万人,两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69.1%。
三、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发展的重点,但与全省及全省先进地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产性服务业实现经济总量规模依然偏小,在国民经济和整个服务业中的份额相对较低,与制造业有机结合不够,难以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201*年***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19.4亿元,占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5.99%,比青岛低14.4个百分点,比济南低10.1个百分点,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7.25%相比低1.26个百分点,与全市GDP占全省GDP比重7.84%相比低1.85个百分点。从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看,201*年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0.3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1个百分点,比青岛低8.07个百分点,比济南低10.1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表现为相互依赖、共同发展内在动态互动关系,但目前没有和制造业形成良性互动,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比例相对失衡的特征比较明显,201*年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二产业比重为25.0%,比2005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但比全省平均水平占比29.1%低4.7个百分点,比青岛占比46.5%低22.1个百分点,比济南占比61.9%低37.5个百分点,与世界经济成熟体近130%相比差距更大。市场供求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而目前这一市场供求还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一是第二产业层次不高。***市工业以动力机械、纺织、化工、食品为主,传统工业产业比重大,受竞争环境和自身素质的影响,相当数量的企业还在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生产企业的会计、审计、研发、设计、信息、技术咨询、广告营销等各种服务性业务基本由企业自身来完成,竞争策略主要依赖成本优势和价格竞争,技术进步、产品开发和产业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20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研机构364家,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5%;科研人员达3.12万人,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的3.7%,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过于侧重实体产品的生产,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增长方式粗放。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服务外包费用偏高,以及服务水平不高,无法满足企业要求。如我市创意产业园区刚刚起步,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和个人工作室,无一家连锁企业,发展层次不高,集聚效益不明显,以房屋设计为例,设计按平方米计算,每平米近200元-1000元不等,价位与外地基本相当,但设计层次满足不了企业需求,有的大企业为满足需要到外地寻求合作伙伴。三是出口导向的加工制造业,对工业设计、市场营销、广告等的依赖较少,与工业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直接限制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程度不高,内部各行业之间及部分行业年份之间发展速度差距较大,行业发展不稳定且存有诸多制约因素
从行业内部结构看,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虽处于不断优化调整当中,但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多年来一直占比较高,201*年两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58.4%,高于全省平均7.7个百分点,高于济南7.78个百分点,高于青岛2.1个百分点(青岛扣除水上运输业);而具有现代信息的金融业、科研技术、信息传输、商务服务等行业虽然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产业,但由于我市经济发展局限,服务领域狭窄、发展步伐迟缓,此四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为41.6%,若扣除金融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22.2%,科研技术、信息传输、商务服务业三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仅为19.4%,此三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比青岛低6.29个百分点,比济南低8.28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同期增长看,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年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之间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差距分别为12.68、36.92、23.98、30.94、67.9个百分点。从行业年平均增速看,年平均增速最高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30.1%)与最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12.6%)差距为17.5个百分点。行业增长差距一方面受部分行业同期基数大小差距较大及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行业发展存有差距。
从各行业五年增长看,部分行业增长呈现不稳定状态。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两大行业2006年至2008年呈现较高二位数增长,2009年增速大幅下滑,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8和9.3个百分点,增长下降至6.0%和5.69%,201*年继续呈现小幅下滑,分别致4.6%和5.3%。一是受当期金融危机工业发展下滑影响较大。二是行业支柱龙头企业少,竞争能力及抗风险能力不强。








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实现增加值不变价增速(%)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年




第三产业


15.99


19.81


16.40


14.05


16.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9.38


49.61


23.81


6.00


4.6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1.25


16.50


15.01


5.69


5.3




批发业


16.50


12.69


18.82


18.49


15.1




金融业


15.46


15.58


15.75


36.63


13.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29


17.41


38.98


19.10


72.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3.97


23.15


32.74


15.37


11.0




(三)资源配置不足,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偏低,发展动能缺乏
近几年来,服务业投资快速增长,尤为2008年后,服务业投资总量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均到50%以上,但从服务业投资结构看,服务业投入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非营利服务业行业,而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占服务业的投入比重不高,2006年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城镇规模以上服务业投资为10.1%,2007年为9.75%,2008年为12.66%,2009年为8.27%,201*年为6.85%。投资不足一方面投资主体没有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投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本身融资难,面对中央稳健的货币政策,银根缩紧,利率上升,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多数为高智能行业,没有更多抵押物进行担保,银行贷款难。由于多年来资金投入相对匮乏,使***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缺乏新的动力。从长远看,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其发展后劲,与我市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目标是不相符的。





2006-201*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投资情况 单位:亿元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年




服务业投资总计


236.4


338.4


807.9


1063.7


1246.8




生产性服务业总计


23.9


33


102.3


88


85.4




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占服务业投入比重(%)


10.11


9.75


12.66


8.27


6.85




(四)我市生产性服务业法人单位总量偏少,较大型企业占行业比重份额低,满足不了现有经济发展需要
从名录库资料整理看,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单位占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22.9%,其中实现增加值较高的金融业企业占服务业法人单位仅为0.47%,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为2.3%,批发业占比为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6.5%,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3.49%,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占比为2.65%。从服务业规模看(因服务业行业特点,我们不同行业按照不同标准划分),交通运输业(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占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36.0%;限额以上批发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占全行业单位6.8%;信息传输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占全行业8.4%,其他生产性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企业单位占比为16.6%。企业呈现“小、弱、散”的问题非常突出,服务范围也多以本地市场为主,能参与外埠市场竞争的少之又少,大企业带动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是制约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五)生产性服务业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层次不高
从各县市区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看,201*年县市区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总量超过40亿元的县市区为:市区(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坊子区、高新区、滨海区、经济区、峡山区)123.22亿元、寿光市53.8亿元、青州市46.5亿元,相比而言,安丘20.9亿元、昌邑19.6亿元、临朐17.1亿元相对较低。其次从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看:201*年比重最高为昌乐44.2%、其次为市区(潍城区、奎文区、寒亭区、坊子区、高新区、滨海区、经济区、峡山区)40.0%,青州38.5%、安丘38.1%,相比而言昌邑30.6%、诸城29.5%占比不高。三是从生产性服务业行业发展看,内部行业发展的层次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201*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业两大行业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平均在60.0%以上,金融、信息、商务、科技等多数具有现代服务业意义的行业实现增加值占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低,最低高密为30.5%,其次为寿光33.6%。金融、信息、商务、科技实现增加值总量超过15亿元的是:市区50.9亿元,寿光18.3亿元、青州18.2亿元,相比而言,临朐7.8亿元、昌邑6.8亿元相对较低。行业发展数据说明,经济发展较好县市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在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信息咨询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计算机应用、金融业渐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力军,欠发达地区传统行业较好外,整体看发展层次较低。
(六)生产性服务业人员比重低,高学历人才缺乏,人才外出现象严重
全市技术密集、创新性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就业人员总量不高,达18.9万人,占全部服务业从业人员的27.7%。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服务范围、功能、手段、经营方式上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特别是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脑软件、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中介、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但是,***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学历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服务业中高学历、高级职称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部门,两行业研究生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为60.5%,而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生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比重为17.9%。如我市近几年涌现***乐维特、新海软件、中动传媒、恩源科技、北大青鸟华光、***新日、***新比特等优秀服务外包企业,并且已同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建立了密切联系与合作,但当前软件人才短缺及人才的外流已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相对滞后,部分行业发展较为无序
当前全市缺少系统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尤其是产业投资、产业布局、产业技术、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以产业布局规划为例,中心城区作为全市商务服务的高端,至今尚未形成商务集聚园区。我市上市公司大多选择北京等外地中介企业作为自己的商务伙伴,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北京一座商务大厦,就可以办结公司上市所需的法律及可行性研究、财务审计、资产评估、验资等各项服务。而我市法律、财务、审计、评估、造价等商务事务所分散市区各处,影响了综合效益和综合竞争力。浩信永拓会计师事务所已是国际化的中介机构,目前因没有合适的商务大厦,分散在全市8个地点办公。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出现行业规范化程度低,竞争秩序较为混乱,企业信用度较差的状况。以中介组织为例,有些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管理水平落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自律组织的约束,使该行业有些企业无序竞争,整体诚信度降低,从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战略引导作用。我市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应把生产性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优先发展
一是要加快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各单位和部门的改革步伐,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区域之间服务业市场的开放,对于电信、金融、保险等垄断性的行业要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降低准入门槛,允许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该领域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由政府办向社会办的转变,提高市场化程度。二是通过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来规范和引导其有序发展,注意工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趋势,把加强工业与服务业的分工合作作为提高***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使之与工业一道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支撑。
(二)加快结构调整,培育潜力行业
一是优先发展金融业,吸引证券、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不断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健全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培育具有市场和资源优势的专业化金融服务机构。二是大力发展科技研发业,依托国有企业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鼓励发展专业化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三是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网络文化、数字娱乐、网上购物、网络搜索等互联网增值服务,培育辐射力强的信息服务新业态。四是壮大发展商务服务业,保持国有控股企业竞争优势,同时积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特色服务,引进境外知名商务服务中介机构,培育拥有承接国际业务能力的优秀中介机构,培育生产性服务业新亮点。五是协调发展交通运输业,应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交通运输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和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带动现代商贸业的改造和提升。
(三)继续加大投入不放松,改善投资结构
全市应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重点,重点投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积极争取金融信贷资金的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衔接,组织银企合作洽谈活动,积极争取各商业银行增加对优质服务业企业的信贷额度。建立完善适合中小服务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加强对中小服务企业金融支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突出生产性服务业、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瞄准世界和国内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采取有针对性的招商方式,在服务业大项目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突破。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业。制定鼓励民间资金投资服务业的优惠政策,通过贴息、补贴、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服务业发展。提高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批发业等行业投入比重,大力推进服务业的专业化、集聚化、大型化、组织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积聚力和竞争力。

(四)加快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引进
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服务业,鼓励服务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网络化,以电子商务为龙头,推进服务业企业信息化。鼓励我市现有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力量进入服务领域或创办服务企业,提高服务企业创新能力。缺乏人才特别是熟悉生产性服务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的人才,已成为当前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一方面要广开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和聘用优秀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立足自身力量,加强企业岗位培训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培养,逐步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研发与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产值的比重,为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转型之引擎:对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思考》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9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