荟聚奇文、博采众长、见贤思齐
当前位置:公文素材库 > 公文素材 > 范文素材 > 和谐德育 贵在情感

和谐德育 贵在情感

网站:公文素材库 | 时间:2019-05-22 13:28:08 | 移动端:和谐德育 贵在情感

和谐德育 贵在情感
【摘要】德育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德育工作的成败是学校管理效率、育人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而“和谐德育”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创造“和谐德育”更需要教师具备高的情感智商,教师的情感智商影响学生对德行教育的接纳程度,它包括了情感认知控制能力、情感沟通影响力和情感教育实施力,这三种能力的提高必然能够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实效性,从而促进校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 和谐德育 情感

情感的介入是和谐德育的基础。什么才是“和谐德育”呢? “和谐德育”即以和谐的手段、方式、技术、技能对学生进行实时有效的日常行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行养成,保证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而在现实的德育中我们经常把学生的认识问题、生活问题混为一谈,教育方法陈旧生硬,用标准律令规范多样化行为,用权威的理论解释一切,用抽象的道德仲裁生活等等,这一切都是以硬性指标来衡量学生,从而也导致了德育工作中“不和谐”因素存在,所以说在德育中渗透情感因素是建设和谐校园需要。
一.情感的心理特性
1.情感的动力性
情感的动力性指的是情感作为教育者的一种教育手段对于受教育者的认知活动具有驱动作用,既可以推动,又可以制动。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表现出来的赞扬和欣赏的情感可为受教育者注入强大的动力,促进受教育者提高学习效率、活动能力、接受德育教育动力。反之,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表现出来的批评和憎恶的态度会对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和动作等各方面的德育行为产生制动效果。在德育教育中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感到情感上的关怀,从而对自身的行为有一定的推动或制动效果。例如,我们根据中职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的特点,利用情感的动力性特点来激起他们的改变不良行为。如“你很聪明,你知道这件事情该怎么做!”, “人犯一次错没关系,关键是你的认识。”等等。
2.情感的色彩性
情感不是人对客观事物本身属性的反映,而是人与客观事物需要关系的反映。由于情感以人的主观体验为主要特征,决定了情感具有色彩性。这也是情感与理性的重要区别。情感的色彩性决定了情感最易打动人、感染人,使人际间的感情产生同化的反应方式,从而使个体对他人和特定的情境中的情绪状态产生自觉共鸣或产生相类似的情绪活动。若情感缺少色彩就很难产生情感激励,与引导有关的理性激励也会被压抑。“情到理方至,情阻理难通”。思想政治工作、行政工作等往往单调枯燥,不易为人接受。在管理工作中,如果把情感赋以浓墨重彩,倾注适量的爱国主义情感色彩、道德情感色彩、自然美感色彩及艺术美感色彩,把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有机统一起来,使其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易受感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的色彩为情感的感染功能、情感的激励提供了依据。
3.情感的指向性
情感一经产生就有明确的倾向性。人的情感指向什么,由什么引起,喜怒哀乐,喜从何来,怒向何方,非常清楚。德育者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表现为:把自己的热情、乐观情感指向教育事业的对象上。情感的倾向性使人的行为趋向一定的对象或一定的方向,使得德育者赞成什么、期望什么、否定什么的情感倾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状态和行为趋向,这就为德育者通过情感投资来强化实现特定目标的行为提供了可能性。
学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就要激发受教育者积极、肯定的情感,并尽力使消极的情感向积极的情感方面转化。
二. 在中职德育中提出“情感”动力的原由
中职学生由于他们在进入高中段之前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行为习惯上要求不严,在目前还存在的应试教育前提下,他们很少得到父母的肯定、老师的赞赏,很少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付出的爱,在这种情况下情感教育对他们能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德育是一项动情的事业,德育工作必然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情感智商,只有具备较高情感智商的教师,才能恰如其分地驾驭教育情境,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并最终促使学生思想认识的提高,从而达到德育工作在方式方法、体系效果等方面的整体和谐。
三 . 情感在德育中的流动
  1.教师要多角度把握学生的情感------和谐德育的前提
情感认知控制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状况的觉察,以及在觉察的基础上形成评价,并有效地调节和控制好自己及学生情感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对消极情感的控制和改善,对良好情感的激发与保持。
首先,“同样一种表情,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要准确地识别一个人的情绪,单凭表情是不充分的,必须结合其他情况,如当时的情境、个性特征等,将这些情况进行综合的比较才能达到准确识别情绪状态的目的。在德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判断出学生对待教育是心服口服呢,还是口服心不服,并由此调整教育的节奏和方法。
其次,每个教师,特别是学生工作者面对复杂繁琐的工作线索,往往可能出现情感失控的情况,如面对“屡教不改”、“顽固不化”、特别是与自己针锋相对的学生,教师容易情绪失控,造成对学生和自己的伤害,从而影响到融洽的师生关系。反之,有的教师在和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情感控制过度的情况,如过于严肃、缺乏热情或者虚情假意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者更应该“以心换心”、“以情感人”,适时适当地流露“真情真性”。 比如说:在教育某学生时,我会先观察他当时的心情,他表现出很急躁的情绪时,我会稳住气息,先以关心他为切入口,问:你刚才怎么了?给他倾诉机会后经分析确实是违纪行为的,再有笑脸转为严肃面孔,强调纪律的严肃性,后又可转为情感熏陶,耐心细致,以情感化。  
2.情感沟通能力——和谐德育的基础
情感沟通能力是指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并有效影响或改变学生情感状态或体验的能力,主要包括对学生情感的理解和正确有效地表达自己情感让学生理解。
教育要达到既定的效果,教师就应该学会运用情感的表达。教师的情感是否能让学生照单全收,这就不一定了,教师的遣词造句、语气语调、眼神手势都透露出具体的情感信息,如果教师的情感表达不准确,就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师情感的不解、误解和曲解,从而影响正常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作为德育者,必须注意语言表达能力、肢体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系列的学习和培训,达到更好的传情达意的效果。
德育过程中,教师仅有良好的情感表现是不够的,还要能用自己良好的情感表现来感动、影响学生,使之产生“共情”的效果。道德情感影响首先是道德情感示范,然后是道德情感带动,教师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情感,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的情感感染力强,学生会产生对教师的好感,喜欢与之相处,进而对教师的教育产生依赖感。要提高情感影响力,教师必须多与学生接触,了解触动学生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德育影响与自己的情感影响结合起来,从而增强德育效果。在德育中,情感不是立刻就能建立起来的,这需要一朝一夕的情感投入,或前面一批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来感染后面一批学生。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经常能听到学生这样一句话:我想与你沟通交流,我知道你是真心为我们好,我已经听到高二或高三学生对你的评价了。
3.情感教育实施能力——和谐德育的体系
情感教育实施能力是指德育工作者把情感能力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并建立相关的体系及模块,调动一切可能的教育资源,有效提高学生情感素质的能力。
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要将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商作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在中职教育阶段的差异,更多应该归因于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这就要求德育者不但要掌握每一个学生情感特点,还要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情感发展目标,充分运用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将发展目标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校组织的各类主题活动,无论是文体类还是实践类,只要有机会让学生参与了,就是我们与学生培养情感的体系。所以从学校德育方面来说,应从每位教师的思想意识出发,确立情感教育的重要地位,并设计相应的实施系统,落实具体的实施方案,这都是德育者提高“情感教育实施力”的重要途径。
总之,德育要和谐,“情感智商”概念的引入已经成为不时之需,当然,概念与现实的对接还需要强有力的行动支持,需要德育工作者能以更热忱的情感投身于“德育”的工作中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应用,从而达到在和谐的情感关系中施教的终级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善循.增强情感智力的技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王现军.加强技术指导,提高师德水平[J].教育纵横谈.
(3)许新海.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和谐德育 贵在情感》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
链接地址:http://www.bsmz.net/gongwen/394120.html
相关文章